黃芪酒(一)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黃芪酒(一)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說起中藥中的藥酒,很多人都聽說過,藥酒在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而且在很多的古早的醫(yī)藥典籍中就記載了藥酒治病的例子。黃芪酒(一)就是一種傳播范圍很廣的藥酒,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黃芪酒(一)——(半身不遂)
(《千金翼方》)
【配方】黃芪、獨活、山茱萸、桂心、蜀椒(去目閉口者汗)、白術(shù)、牛膝、葛根、防風、芎 、細辛、附子(去皮)、甘草(炙)各三兩,大黃一兩,干姜二兩半,秦艽、當歸、烏頭(去皮)各二兩。
【制法】上一十八味,切,以酒三斗漬十日。大虛加肉蓯蓉二兩,萎蕤二兩,石斛二兩;多忘加菖蒲二兩,紫石英二兩;心下水加茯苓二兩,人參二兩,薯蕷三兩。酒服盡后,更以酒三斗漬滓,不爾,可暴干作散。Ys630.Com
【主治】大風虛冷,淡澼偏枯腳腫滿百病。
【用法】一服一合,日三,稍加至五合,夜二服,無所忌。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黃芪酒(一)的介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藥酒養(yǎng)生注意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合適的飲用量,藥酒雖好但朋友們不能貪杯哦。
ys630.COm精選閱讀
由于一些中藥經(jīng)酒浸泡后其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滲出,可提高治療疾病的效果。因此藥酒成為很多養(yǎng)生人士的選擇。那么你聽說過黃芪石斛酒這種藥酒嗎?
黃芪石斛酒——(痹證)
(《圣濟總錄》)
【配方】石斛120克,黃芪、黨參、防風各45克,丹參、山萸、杜仲、牛膝各60克,細辛30克,天冬70克,生姜90克,薏米、杞果各150克,五味子、茯苓、山藥、萆各60克,黃酒3公斤。
【制法】將上藥共搗為粗末,置凈瓶中,用酒浸5天,去渣備用。
【主治】正虛風侵,腰腳痹痛,顏面麻痹。
【用法】每服2-3杯,加至3-4杯,酒力要相繼,不可間斷。
怎么樣?通過上面對黃芪石斛酒的介紹,大家現(xiàn)在對于藥酒應(yīng)該已經(jīng)有了一些才能使得藥酒在身體中發(fā)揮出最好的保健養(yǎng)生功效,最有利于朋友們的身體健康!
中醫(yī)養(yǎng)生是博大精深,我們有很多養(yǎng)生的手段,而藥酒就是其中之一。自制藥酒配方有很多種,我們不能一一列舉,今天就通過芍藥黃芪酒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泡制藥酒。
芍藥黃芪酒——(月經(jīng)過多)
經(jīng)量超過正常,或經(jīng)來日子延長,超過七天以上而經(jīng)血過多,但仍不失一月一次的周期性,概稱“月經(jīng)過多”。本癥主要是因血熱、沖任受損或氣虛不攝血等因素所致。經(jīng)血深紅,質(zhì)稠濃或有穢臭者,多因血熱;月經(jīng)綿延不斷,經(jīng)色暗淡而質(zhì)稍薄者,為沖任受損所致;經(jīng)色淡,量多而伴有氣弱懶言、面色淡白者,為氣虛所致。以下介紹兩種治療本癥的藥酒。芍藥黃芪酒可用于氣虛、沖任受損引起的月經(jīng)過多;地榆酒可用于血熱所致的月經(jīng)過多。
(驗方)
【配方】白芍藥、黃芪、生地黃各100克,艾葉(炒)30克,酒1公斤。
【制法】將上藥粗搗碎,如麻豆大,以夏白布袋盛,酒浸于凈器中,封口,經(jīng)宿可用。
【主治】婦女月經(jīng)過多,兼赤白帶下。
【用法】每食前隨量溫飲。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芍藥黃芪酒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藥酒,對人體有著非常多的益處。但同時我們在飲用時也要注意不能過量,否則可能對身體造成不適。
你知道藥酒黃芪杜仲酒嗎?所謂的藥酒就是將藥和酒能夠融合在一起,并且能發(fā)揮出藥的最大功效,藥酒的特點在于制作簡單,飲用方便,藥性穩(wěn)定而且安全,效果好療效佳。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黃芪杜仲酒——(陽萎)
(《太平圣惠方》)
【配方】黃芪30克,萆、防風各45克,牛膝60克,桂心30克,石斛60克,杜仲45克,肉蓯蓉(去皮炙干)60克,制附子、山萸肉、石楠、白茯苓各30克,酒1.75公斤。
【制法】將上藥共為粗末,白布袋盛,用酒浸于瓷瓶中,密封瓶口,3日后開封去渣。
【主治】腎陽虛損,氣怯神疲,腰膝冷痛,陽萎滑精。
【用法】每于食前溫飲1-2杯。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黃芪杜仲酒,黃芪杜仲酒是一種療效非常好的藥酒,給很多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是養(yǎng)生保健的好選擇。
藥酒其實是很多人喜歡喝的一種保健酒,而且不同的藥酒,對于身體的滋補保健作用也是不一樣的,那么你知道黃芪酒(四)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黃芪酒(四)——(中風)
(《普濟方》)
【配方】黃芪、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蜀椒(去開口并且炒出汗)、牛膝(去蘆頭)、白術(shù)、蘞根各三分,防風(去叉)四兩,芎、甘草(炙剉)、細辛(去苗葉)、山茱萸、附子(炮裂去皮臍)、秦艽(去苗土)、干姜(炮)、當歸(切焙)、烏頭(炮裂去皮臍)、人參各三兩。
【制法】上剉如麻豆,用生絹袋盛于四斗醇酒內(nèi)浸三日。
【主治】治產(chǎn)后中風偏枯,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疼痛時作。
【用法】每溫服一盞,不拘時。
以上就是本文對黃芪酒(四)的一些簡單介紹,可以看出雖然藥酒可以起到營養(yǎng)保健的作用,可是在生活當中身體健康的人是不需要喝藥酒的。
小黃芪酒是一種中藥藥酒,小黃芪酒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小黃芪酒最大的功效在于可以溫和地調(diào)理人的身體,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黃芪酒——(痰證)
痰證是因痰濕停滯體內(nèi)而表現(xiàn)出來的病證,因其所停部位不同,表現(xiàn)亦不一樣,痰滯在肺可見喘咳咯痰;痰滯在心,可見胸悶心悸;痰迷心竅,可見癡呆、神昏;痰停于胃,可見嘔吐惡心,痰在經(jīng)絡(luò)筋骨,可見瘰癘痰核,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臨床又分寒痰、熱痰、濕痰,燥痰、風痰等不同類型。
歷代治療本病所用藥酒,有以祛風散寒、扶正固本為主者,常用黃芪、附子、防風、牛膝等藥,如小黃耆酒;有以消痰下氣為主者,常用蘇子,如蘇子酒;有以燥濕健脾為主者,如蒼術(shù)酒;有以清熱滋陰為主者,如玉露酒。
(《備急千金要方》)
【配方】黃芪、附子、蜀椒、防風、牛膝、細辛、桂心、獨活、白術(shù)、芎、甘草各三兩,秦艽、烏頭(集驗用署預三兩)、大黃葛根、干姜、山茱萸各二兩,當歸二兩半。
【制法】上十八味咀,少壯人無所熬練,虛勞人微熬之,以絹袋中盛,清酒二斗漬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大虛加蓰蓉二兩,下痢加女萎三兩,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各二兩,心下多水者,加茯苓、人參各二兩,署預三兩。酒盡,可更以酒二斗重漬滓。
【主治】大治風虛痰癖,四肢偏枯兩腳弱,手不能上頭,或小腹縮痛,脅下攣急,心下有伏水,脅下有積飲,夜喜夢悲愁不樂,恍惚善忘,此由風虛五臟受邪所致,或久座腰痛,耳聾卒起,眼眩頭重,或舉體流腫痛痹,飲食惡冷,惡寒,胸中痰滿心下寒疝,藥皆主之,及婦人產(chǎn)后余疾,風虛積冷不除。此藥攻痹甚佳,服一劑得力,令人耐寒冷補虛,治諸風神良。
【用法】先食服一合,不知,可至四五合,日三服,服后小熱宜冷飲食。服之不爾,可暴滓搗,下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
說明:《普濟方》無烏頭,余同上。
其實,治療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種,而采用藥酒是一個風險比較小的方法,上文也介紹了小黃芪酒對于一些疾病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可見還是可以放心的。
在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各類方法中,有一種名為藥酒的東西。藥酒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治病的酒,它與尋常的酒不同,藥酒因為里面添加了中藥所以能夠起到治病的作用。黃芪續(xù)斷酒就是其中的一種,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黃芪續(xù)斷酒——(痹證)
(《危亦林得效方》)
【配方】黃芪、防風、肉桂、天麻、萆 、白芍、當歸、云母粉、白術(shù)各30克,茵芋葉20克,木香、仙靈脾、甘草、續(xù)斷各30克,好酒2.5公斤。
【制法】將上藥共碎細,生絹袋盛,用酒浸于凈瓶中,7日后開封去渣備用。
【主治】風濕痹痛,身體麻木,皮膚搔癢,筋脈拘急,手足不遂,言語謇澀。
【用法】每溫飲1杯,不拘時候。
上文簡單介紹了黃芪續(xù)斷酒這種藥酒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藥酒必須因人而異,除了病因外,生活習慣和性別年齡等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