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黃芪粥的功效與作用
冬季養(yǎng)生粥的做法與功效。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guān)注,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日常生活中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加味黃芪粥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隨著生活的不斷加快和進步,很多養(yǎng)生的產(chǎn)品就慢慢出現(xiàn)了,就算在家里我們也可以進行養(yǎng)生。比方說養(yǎng)生粥就是一種可以調(diào)養(yǎng)體力,抗御外部疾病的好方法。就下來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加味黃芪粥的功效和做法。
加味黃芪粥
【來源】 《岳美中醫(yī)案集》
【原料】 生黃芪、生薏苡仁、糯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雞內(nèi)金末9克。
【制作】 先將黃芪放入砂鍋內(nèi),煎煮取汁去渣,再加入生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鐘,最后加入雞內(nèi)金末和糯米,煮至米開粥稠為止。
【用法】 每日2次,溫熱食。
【療效】 健脾,益氣。適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腎炎。
【注意事項】 急性肝炎忌用。
上面就是關(guān)于加味黃芪粥的制作方法以及它的一些滋補保健功效,希望大家通過這些介紹可以更好的了解加味黃芪粥的營養(yǎng)價值。www.cndadi.net
ys630.COm精選閱讀
在中國早上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粥的身影,可以說早上吃粥是最養(yǎng)生的方法。煮粥也是需要講究方法的,好的粥爽口粘稠。加味金櫻子粥就是一道比較可口的美食,不僅做法簡單而且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很滋補,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加味金櫻子粥的做法。
加味金櫻子粥
【來源】 《飲食辨錄》
【原料】 金櫻子10-15克,枳殼、棉花根各30克,粳米或糯米50-100克。
【制作】 將金櫻子、枳殼、棉花根水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或糯米煮粥。
【用法】 每日2次,溫服,10日為1療程。
【療效】 收澀,固精理氣,止瀉。適用于滑精,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脾虛泄瀉,女子帶下病,子宮脫垂癥。
【注意事項】 感冒期間,以及發(fā)熱病人不宜食。
今天教給大家如何做加味金櫻子粥,不知道大家記住了多少。其實對于不一樣的粥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試一試。
很多時候人們都是比較喜愛吃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粥,這樣的粥營養(yǎng)高。而且在吃的時候,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黃芪人參粥。
黃芪人參粥
【來源】 《中國藥膳學》
【原料】 炙黃芪30-60克,人參3-5克(或黨參15-3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 先將黃芪、人參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入砂鍋內(nèi)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濃液,取液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液,去渣;將兩次煎液合并,分成兩份,每日早晚同大米煮成稀粥,加白糖稍煮即可服食。
【用法】 每日分2次服,3-5天為一療程。
【療效】 益氣健胃。適用于脾氣虛弱、便溏泄瀉、氣短乏力、胃下垂、脫肛等癥。
本文介紹了黃芪人參粥的制作方法和功效等.這些養(yǎng)生粥運用一些溫和的中藥同米煮食,經(jīng)常服用,確實能起到補益抗老,延年長壽的效果。
我們知道每一個季節(jié)選擇的養(yǎng)生方法都應(yīng)該有所不同,不同偏方的食用季節(jié)也是大不相同的,有很多對人體都能夠起到很好的功效,那么知道黃芪雞汁粥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黃芪雞汁粥
【來源】經(jīng)驗方
【原料】母雞1只(重約1000~1500克) 黃芪15克 粳米100克
【制法】將母雞剖洗干凈濃煎雞汁,將黃芪煎汁,每次以粳米100克煮粥。
【用法】早晚趁熱服食。
【功效】益氣血,填精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適用于久病體虛、氣血雙虧、營養(yǎng)不良的貧血患者。
【宜忌】感冒發(fā)熱,外邪未盡者忌服。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黃芪雞汁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中關(guān)于它的相關(guān)訊息也可以經(jīng)常看到,所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
加味蘆根粥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粥,有著非常豐富的營養(yǎng)。經(jīng)常吃加味蘆根粥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加味蘆根粥是老少咸宜的食物。加味蘆根粥有很多的做法,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
加味蘆根粥
【來源】 《食療百味》
【原料】 鮮蘆根100-150克,薏苡仁30克,竹菇15-20克,生姜2片,粳米100克。
【制作】 取鮮蘆根洗淨後,切成小段,與竹菇同煎取汁去渣,入粳米、薏仁一並煮粥,粥將熟時加生姜2片,稍煮即成。
【用法】 每日2次,溫熱服。
【療效】 清熱化濕。主治濕溫。癥見發(fā)熱口渴,脕痞胺脹,肢酸倦怠,咽腫溺赤,苔黃膩等。
加味蘆根粥對滋補身體有著很好的幫助,不過在吃的時候,也是要適量。加味蘆根粥很容易消化,少吃多餐對身體不會有任何的損害。
無論你是青春年少還是垂垂老矣,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都不失為一件幸福的事。而中醫(yī)里的通過喝粥就是一種很有效的調(diào)理身體的方法,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加味金櫻子粥吧。
加味金櫻子粥
【來源】 《飲食辨錄》
【原料】 金櫻子10-15克,枳殼、棉花根各30克,粳米或糯米50-100克。
【制作】 將金櫻子、枳殼、棉花根水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或糯米煮粥。
【用法】 每日2次,溫服,10日為1療程。
【療效】 收澀,固精理氣,止瀉。適用于滑精,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脾虛泄瀉,女子帶下病,子宮脫垂癥。
【注意事項】 感冒期間,以及發(fā)熱病人不宜食。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加味金櫻子粥,我們知道加味金櫻子粥屬于粥類的一種,經(jīng)常喝加味金櫻子粥可以帶來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加味桂枝代粥湯這種方劑。
【處方】桂枝尖3錢,生杭芍3錢,甘草錢半,生姜3錢,大棗3枚(掰開),生黃耆3錢,知母3錢,防風2錢。
【功能主治】傷寒有汗。
【用法用量】煎湯1茶鐘,溫服。覆被1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注意】藥后覆被取汗,不可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及臭惡等物。
【各家論述】桂枝湯為治傷風有汗之方。凡桂枝湯證,皆因大氣虛損,其汗先有外越之機,而外邪之來,又乘衛(wèi)氣之虛,直透營分,擾其營中津液,外泄而為汗也。服桂枝湯后,即啜熱粥,助胸中大氣以勝邪,本方加黃耆升補大氣,以代粥補益之力;防風宣通營衛(wèi),以代粥發(fā)表之力。又恐黃耆服后溫補生熱,故又加知母以預(yù)防之。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到更多的加味桂枝代粥湯食用方法了吧!加味桂枝代粥湯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加味桂枝代粥湯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diào)整,所以導(dǎo)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chǎn)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平時調(diào)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加味續(xù)命湯這種方劑。
【處方】麻黃1錢,防風1錢,龍齒1錢,防己1錢,附子(炮)1錢,石膏1錢,桂枝1錢,陳皮(去白)5分,紫蘇5分,竹瀝1合,生姜汁10匙,生地汁半合。
【功能主治】風癇,發(fā)則仆地,悶動無知,嚼舌吐沫,背反張,目上視,手足搐搦,或作六畜聲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四十五
【處方】人參2錢,焦術(shù)2錢,茯苓2錢,炮姜8分,熟附子3錢,北細辛5分,生黃耆3錢,防風2錢,酒拌炒歸身3錢,法夏1錢,炙甘草8分,杞子3錢,鹿膠3錢,石菖蒲(米汁浸,炒)1錢5分(一方加天竺黃1錢5分)。
【功能主治】補氣壯陽。主產(chǎn)后類中風痙癥。風寒入于腠理,經(jīng)絡(luò)不和,手足搐搦,眼目上視,角弓反張,口眼歪斜,舌瘖不語,痰涎上涌,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胎產(chǎn)秘書》卷下
在通過上文對加味續(xù)命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加味瀉心湯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加味瀉心湯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劶游稙a心湯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黃連1.5克 犀角1.5克 蒲黃3克 天冬6克 丹參6克 元參4.5克 連翹6克 茯苓6克 甘草1.5克 淡竹葉20張 燈心100厘米
【功能主治】清心涼血。治心火熾盛,五中煩躁,面紅目赤,口燥唇裂,甚則衄血、吐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醇剩義》卷二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到,加味瀉心湯的正確飲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補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當中大家對于方劑的選擇應(yīng)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子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它帶來的保健功效。
導(dǎo)讀: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tǒng)稱,主要有補氣升陽、利尿消腫、托瘡排膿等,此外黃芪的食療價值也很高。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補氣升陽利尿
黃芪簡介
黃芪味甘,氣微溫,氣薄而味濃,可升可降,陽中之陽也,無毒。專補氣。入手太陰、足太陰、手少陰之經(jīng)。其功用甚多,而其獨效者,尤在補血。
夫黃芪乃補氣之圣藥,如何補血獨效。蓋氣無形,血則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無形之氣以生之。黃芪用之于當歸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當歸原能生血,何藉黃芪,不知血藥生血其功緩,氣藥生血其功速,況氣分血分之藥,合而相同,則血得氣而速生,又何疑哉。
黃芪的功效:
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功效。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黃芪的作用:
一、補氣升陽。用于氣虛引起的脫肛、子宮脫垂、崩漏、眩暈乏力等,并常與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固表斂汗。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外感風寒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shù)、防風治之,久服必效。
三、托瘡排膿。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nèi)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瘡瘍潰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
四、利尿消腫。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shù)等合而用之。
黃芪的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須根、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黃芪是一種滋補中藥藥,不僅能提高呼吸系統(tǒng)免疫能力還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黃芪是一味補氣良藥。平素體虛、中氣不足的人,最適宜用黃芪進補。黃芪的作用與人參相似,都是補氣的。但人參是大補,作用迅猛。而黃芪相對溫和,且比人參固表的作用更強,所以為最常用的補氣藥。黃芪性甘,味溫,入脾、肺二經(jīng)。它提升脾肺之氣,能增強人體的運化功能,起到強健三焦、補益五臟的作用,可以解脾濕、升肺氣、強心和補腎,以及固表止汗、利尿消腫和托毒生肌。
用黃芪與糯米煮粥喝,方便實用,氣虛之人尤其適用。
取黃芪30克,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時,連水一起燒開,中火煮30分鐘,將藥汁潷出備用。再加等量的清水燒開后煮15分鐘,再次潷出藥汁。之后再重復(fù)一次后,將煮過的黃芪藥渣撈出扔掉。將三次的藥汁放在一起,放入約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黃芪味甘甜,略帶豆腥氣,常用來制藥粥。由于黃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氨基酸、膽堿、甜菜堿、葉酸等多種有效成分,對興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增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皮膚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狀況、保護肝臟、防止肝糖減少、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利尿、健腎、降血糖、鎮(zhèn)靜、抗病毒、殺菌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黃芪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具有抗癌和預(yù)防冠心病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黃芪粥是補虛的,實證、陰虛陽亢都不宜。而體虛、中氣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愈、手術(shù)后、放化療后的病人可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