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子粥的功效與作用
冬季養(yǎng)生粥的做法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赤石子粥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在中國早上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粥的身影,可以說早上吃粥是最養(yǎng)生的方法。煮粥也是需要講究方法的,好的粥爽口粘稠。赤石子粥就是一道比較可口的美食,不僅做法簡單而且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很滋補,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赤石子粥的做法。
赤石子粥
【來源】 《斗門方》
【原料】 赤石脂30-50克,大米50克。
【制作】 把赤石脂30-50克,放在碾槽內研成細粉,過篩備用。用大米50克,淘洗后放入小沙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稀薄粥。待粥將熟時,每次調入赤石脂粉3-5克,再煮2-3分鐘即可。
【用法】 每日可于早晚餐兩次溫熱服食,連用5-7天。
【療效】 健脾、澀腸、止瀉。適用于單純性小兒水瀉、慢性脾虛泄瀉等。
【宜忌】 對小兒腸道感染所致的腸炎、菌痢,不宜選用。
上面介紹了赤石子粥的制作方法,還添加了一些輔助食材,將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進行烹調的話,營養(yǎng)價值是很豐富的。
擴展閱讀
粥是很多人喜愛的選擇,粥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今天就來教你生活中常見的導赤清心粥的做法。
導赤清心粥
【來源】 《食療百味》
【原料】 生地黃汁50毫升,連心麥冬6克,蓮子心3克,竹葉卷心20支,燈芯草2支,雪梨1只,粳米20克,砂糖適量。
【制作】 將上藥洗凈后共煎,去渣取汁;雪梨去皮搗爛取汁;粳米洗凈煮粥,待沸后入藥汁、地黃汁,后下梨汁。粥熟后調入沙糖即可。
【用法】 每日2-3次服食。
【療效】 清心涼營。適用于伏暑,邪在營血。癥見發(fā)熱日輕夜重,心煩不寐,口于渴不欲飲,小便短赤熱痛,舌絳等。
【注意事項】 暑濕盛,胸悶不食者禁用;脾胃虛寒,大便溏軟者不宜用。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導赤清心粥,我們知道導赤清心粥屬于粥類的一種,經(jīng)常喝導赤清心粥可以帶來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
對于赤雹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赤雹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赤雹的相關知識吧。
【別名】赤包、氣包、王瓜[遼寧.寧夏]、山屎瓜、屎包子、山土豆
【來源】葫蘆科赤雹屬植物 赤雹 Thladiantha dubia Bunge,以 果實 及 塊根 入藥。秋季果實成熟采果,曬干,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性味】果:酸、苦,平。
【功能主治】果:理氣,活血,祛痰,利濕。用于跌打損傷,噯氣吐酸,黃疸,腸炎,痢疾,肺結核咯血。
【用法用量】果:1~3錢,或2~5個。塊根:粉1~2錢。
【注意】塊根孕婦慎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赤雹,了解了赤雹的效果和作用,赤雹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赤雹在養(yǎng)生學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赤楠的簡介
赤楠(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桃金娘科、蒲桃屬灌木或小喬木;嫩枝有棱,干后黑褐色。葉片革質,闊橢圓形至橢圓形,有時闊倒卵形,先端圓或鈍,有時有鈍尖頭,基部闊楔形或鈍,上面干后暗褐色,無光澤,下面稍淺色,有腺點,側脈多而密,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稍突起;花柱與雄蕊同等。果實球形,直徑5-7毫米。花期6-8月。產中國安徽、浙江、臺灣、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qū)。生于低山疏林或灌叢。分布于越南及日本琉球群島。赤楠盆景藝術價值高。
赤楠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健脾利濕,乎喘,散瘀。治浮腫,小兒鹽哮,跌打損傷,燙傷。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敷。
2、臨床應用
2.1、《植物名實圖考》:能散血。
2.2、《廣西藥植名錄》:根:治湯火傷,跌打。葉:治手指瘡。
2.3、《貴州草藥》:健脾利濕,平喘。
2.4、治浮腫:赤楠根皮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2.5、治小兒鹽哮:赤楠根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3、科學研究
實驗室從赤楠的莖和根部的乙醇提出物中,分離和鑒定了6個化學成分,分別為木栓酮,β-谷甾醇,烏蘇酸,19α羥基烏蘇酸,齊墩果酸和胡蘿卜甙。實驗室以水蒸汽蒸餾法提取赤楠葉精油,得率約0.51%,用GC-MS分析其化學成分,主要為石竹烯(37.623%)、α-瑟林烯(9.627%)、β-瑟林烯(9.408%)、柯巴烯(5.360%)等??咕鷮嶒烇@示該精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大腸桿菌、普通變形桿菌、藤黃八疊球菌等具有較強的抑殺活性。
赤楠的市場信息
1、赤楠的價格
赤楠的價格約暫時未知。
2、赤楠的選購方法
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嫩枝有棱,干后黑褐色。葉對生,葉柄長約2mm;葉片革質,闊橢圓形至橢圓形,有時闊倒卵形,長1.5-3cm,寬1-2cm,先端圓或鈍,有時有鈍尖頭,基部闊楔形或鈍,全緣,上面干后暗褐色,無光澤,下面稍淺色。
3、赤楠的保存方法
赤楠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赤散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中藥方劑,因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類人群都非常喜愛。今天就來看看赤散的功效作用等。
【處方】牡丹5分,皂莢5分(炙之),細辛3分,干姜3分,附子3分,肉桂2分,珍珠4分,躑躅4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瘴氣、疫癘、溫毒。
【用法用量】初覺頭強邑邑,便以少許納鼻中,吸之取吐;每服方寸匕,溫酒下,復眠得汗,即愈。晨夜行,及視病,亦宜少許,以納鼻、粉身佳。牛馬疫,以一匕著舌下,溺灌,日3-4次,甚佳也。
【摘錄】《肘后方》卷二
【處方】丹砂12銖,蜀椒18銖,蜀漆18銖,干姜18銖,細辛18銖,黃芩18銖,防己18銖,桂心18銖,茯苓18銖,人參18銖,沙參18銖,桔梗18銖,女萎18銖,烏頭18銖,雄黃24銖,吳茱萸30銖,麻黃2兩半,代赭2兩半。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傷寒頭痛身熱,腰背強引頸,及風口噤瘧不絕,婦人產后中風寒,經(jīng)氣腹大。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耐藥者二匕。夏令汗出。欲治瘧,先發(fā)一時所,服藥二匕半,以意消息之。細辛、姜、桂、丹砂、雄黃不熬,余皆熬之。
【摘錄】《千金》卷九引華佗方
【處方】赤石脂3兩,桂心1兩,代赭3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產后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石脂療腹痛、下痢赤白,代赭治腹中毒邪、女子赤沃漏下,皆《本經(jīng)》主治,以其味澀司收,故用桂心之辛而散其滯也。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干姜1兩,防風1兩,沙參1兩,細辛1兩,白術1兩,人參1兩,蜀椒1兩,茯苓1兩,麻黃1兩,黃芩1兩,代赭1兩,桔梗1兩,吳茱萸1兩,附子2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傷寒頭痛,項強身熱,腰脊痛,往來有時。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前酒下,日3次。
【摘錄】《千金》卷九
【別名】藜蘆散
【處方】藜蘆1兩,躑躅花1兩,附子6銖,桂心6銖,真朱6銖,細辛18銖,干姜18銖,牡丹皮1兩6銖,皂莢1兩6銖。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辟溫疫氣。主傷寒熱病。
【用法用量】藜蘆散(《傷寒總病論》卷四)。
【摘錄】《千金》卷九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赤散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赤散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
赤膏,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種藥用價值很豐富的中藥方劑吧。那么,你對赤膏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赤膏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它又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呢?如果不是太了解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別名】丹參膏
【處方】桂心1兩,大黃1兩,白術1兩,細辛1兩,川芎1兩,干姜2兩,丹參5兩,蜀椒1升,巴豆10枚,大附子2枚
【制法】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耳聾,齒痛。
【用法用量】丹參膏(《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耳聾多緣痰濕閉遏,齒痛良由寒菀熱邪,故用桂、附、椒、姜以破少陰之結,芎?、細辛以散腦戶之邪,白術、丹參逐濕和營,大黃、巴豆一開熱結,一破寒結,苦酒、豬脂,與前陳醋、雞膏同意,但雞走肝而豬達腎,稍有不同,其潤竅之用則一??煞赡?,可治久聾,可治齒痛,蓋耳與齒總皆屬腎也。
【摘錄】《千金》卷六
【處方】生地黃汁2升,生烏麻脂2兩,熏陸香末2錢匕,丁香末2錢匕,黃丹4錢,蠟(如雞子黃大)2枚。
【制法】先極微火煎地黃汁、烏麻臘3分減1,乃下丁香、熏陸香,煎30沸,乃下黃丹,次下蠟煎之使消,以匙攪數(shù)千回,下之停凝用之。
【功能主治】生肌肉。主一切火瘡、灸瘡、金瘡、木石傷損,不可愈者。
【用法用量】涂上。一宿即愈。
【摘錄】《千金翼》卷十六
【處方】冶葛皮1兩,白芷1兩,蜀椒2升(去目、汗、閉口),大黃2兩,芎?2兩,巴豆3升(去皮心),附子12枚,丹參1斤,豬脂6升。
【制法】上(口父)咀。以苦酒漬一宿,合微火煎3上下,白芷黃即膏成,絞去滓用。
【功能主治】傷寒鼽鼻;賊風,癰疽腫,身體惡氣,久溫痹,骨節(jié)疼痛;瘑疥諸惡瘡;鼠瘺,疽,痔下血,身體隱疹,癢搔成瘡,汗出,馬鞍牛領;腰背手足流腫,拘急屈伸不快;婦人產乳中風及難產;魚哽,耳聾,息肉,眼齒痛,白膚翳。
【用法用量】傷寒鼽鼻,每服如棗核大1枚,溫酒下;賊風,癰疽腫,身體惡氣,久溫痹,骨節(jié)疼痛,向火摩之;瘑疥諸惡瘡,以帛薄之;鼠瘺、疽、痔下血,身體隱疹,癢搔成瘡,汁出,馬鞍牛領,以藥敷之即愈;腰背手足流腫,拘急屈伸不快,以膏敷之,日3次;婦人產乳中風及難產,服如棗核大,并以膏摩腹,立生;如魚哽,日服5次愈;如耳聾,以膏如小豆大,著耳中;患息肉,以膏納鼻中,愈;眼、齒痛,以膏如粢注眥中;白膚翳擋瞳子視,以膏如粟注眥,愈。
【摘錄】《鬼遺》卷五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三。為《千金》卷五“丹參赤膏”之異名
【處方】光明砂4分(研),麝香2分,牛黃半分,水銀4分(以面脂和研),雄黃3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面上粉滓。
【用法用量】以面脂1升,納藥中,和攪令極稠。如敷面脂法,香漿水洗,敷藥,避風經(jīng)宿,粉滓落如蔓菁子狀。
【摘錄】《外臺》卷三十二引《備急方》
相信大家看了赤膏的介紹之后,肯定覺得赤膏很神奇,赤膏對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對人體沒有任何不利的影響,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試哦。
赤沙糖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當做藥材使用。這也是因為赤沙糖本身的藥用價值,那么關于赤沙糖的相關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別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綱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紅糖(《醫(yī)林纂要》),片黃糖(《本草求原》)。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甘蔗 的莖汁,經(jīng)煉制而成的赤色結晶體。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入肝、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補中緩肝,活血和瘀。治產后惡露不行,口干嘔噦,虛羸血痢。
【用法用量】內服:開水、酒或藥汁沖化,3~5錢。外用:化水涂或研末敷。
【注意】有痰濕者不宜服。
【附方】①治下痢噤口:沙糖半斤,烏梅一個。水二碗,煎一碗,時時飲之。(《摘元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隨息居飲食譜》。
對于赤沙糖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赤沙糖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赤麻作為一種中藥材,給我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物質,赤麻同時還能夠解決身體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赤麻都有哪些營養(yǎng)和功效。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懸鈴木葉苧麻的根或嫩莖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0-90cm。莖直立,數(shù)莖叢生,不分枝,有4鈍棱,通常帶紅色,上部疏生短伏毛。葉對生;葉柄長1-8cm;葉片草質,卵形或寬卵形,長3.5-13cm,寬3-12cm,先端有3或5驟尖或3淺裂,有時在上部葉長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生粗牙齒,上面疏生短毛,下面近無毛;基生脈3條。雌雄同株或異株;花序穗狀,腋生,細長;雄花序在同株時生在較下部的葉腋,雄花被片4-5,淡黃白色,雄蕊4-5;雌花序在同株時生上部中葉腋,雌花小,花被管狀,淡紅色,花柱線形,長達2mm,宿存。瘦果倒卵形,長約lmm,上部有細柔毛?;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或溝邊草地。
【化學成份】根含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赤麻甙(boehmerin),花旗松素(taxifoline),篇蓄甙(avicularin),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兒茶精-(-)-表兒茶精-4,8-(或6)-二聚體[epicatechin-(-)-epicatechin-4,8(or 6)-dimer],左旋-5,7,4’-三羥基黃烷-3-醇-(-)-表兒茶精-4,8(或6)-二聚體[epi-afzelechin-(-)-epicatechin-4,8(or 6)-dimer];還含赤麻木脂素(boehmenan),大黃素(emo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19α-羥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具有16~22個碳原子的長鏈飽和脂肪酸,一種羥基脂肪酸酯及兩種不飽和脂肪醇。地上部分含紫云英甙(astragalin),金絲桃甙(hyperin),山萘酚-3-蕓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蕓香甙(rutin)以及亞油酸(linole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還含有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inasterol)和谷甾醇(sitosterol)。
【性味】澀;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主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跌打損傷;無名腫毒;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涂。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于赤麻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赤麻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赤車。
【別名】巖下青、冷坑青、陰蒙藤、拔血紅、小鐵木、吊血丹、鳳陽草、坑蘭
【來源】蕁麻科赤車屬植物 赤車 pellionia radicans (Sieb. et Zucc.) Wedd.,以 根 或 全草 入藥。春夏秋采集,鮮用或曬干。
【性味】辛、苦,溫。
【功能主治】祛瘀,消腫,解毒,止痛。用于挫傷腫痛,牙痛,癤子,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5錢。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對于赤車的功效與作用大家應該知道了吧,赤車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很常見的中藥藥材,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你知道赤丸子嗎?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利用赤丸子治療呢?赤丸子的治療效果怎么樣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巴豆半兩(去皮,用冷水內浸一宿,取出,去心膜,于紙上陰干后,溲面作餅子,攤巴豆在內如作夾子,厚著面,勿令薄,于熱油內煮,直候黃色,濾出,去面,取巴豆于乳缽內,一向手研,以細為度),檳榔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木香(細研)半兩,桂心半兩,干姜(炮裂,銼)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朱砂半兩(細研)。
【制法】上為末。入巴豆,更研令勻,以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以朱砂末內滾過,曬干。
【功能主治】化氣消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九
【處方】天雄1對(慢火煨,取出洗凈,切作骰子塊,姜汁制,銀銚內炒黃色),川烏頭(制法同前)3枚,附子3枚(重1兩者,依前法制度),干姜4兩(切片,炒)。
【制法】上為細末,入鐘乳粉1兩,神曲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用生朱砂為衣,陰干卻曬。
【功能主治】脾濕虛寒。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沒有想到吧,赤丸子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赤瓟?shù)淖饔糜心男?赤瓟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赤瓟。
【別名】氣包(《東北藥植志》),赤包、山屎瓜(《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 赤瓟 的 果實 。果實成熟后連柄摘下,防止果實破裂,用線將果柄串起,掛于日光下或通風處曬干為止。置通風干燥處,防止潮濕霉爛及蟲蛀。
【原形態(tài)】多年生蔓性草本。莖被長毛,少分枝;卷須單一。葉互生;廣卵狀心臟形,長5~10厘米,寬4~9厘米,先端尖,邊緣微鋸齒緣;兩面均被毛茸;有葉柄?;ㄒ干?,單一,雌雄異株;雄花的花梗短而細,雌花的花梗長而粗;萼短鐘形,裂片5,線狀披針形,反折;花冠黃色,鐘形,5深裂,花瓣狹卵形,被短毛,長2.5厘米左右;雄花的雄蕊S枚,不育雄蕊線形,花絲有毛;雌花有短的退化雄蕊,子房下位,長圓形,被長柔毛,具3叉狀腎形柱頭。瓠果長卵形或廣橢圓形,長4~5厘米,寬2.5厘米,紅色或綠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房屋附近。分布東北華北等地。
【性狀】干燥果實呈卵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常壓扁,長紂3~5厘米,直徑約1.5~3厘米。橙黃色、橙紅色、紅色至紅棕色。表面皺縮,有極稀的白色茸毛及縱溝墳,頂端有殘留柱基,基部有細而彎曲的果柄。果皮厚1毫米左右,內表面粘連多數(shù)黃色長圓形的小顆粒,系不發(fā)育的種子,中心有多數(shù)扁卵形、棕黑色的成熱種子,新鮮時質軟而粘。氣特異。味甜。
【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酸苦,平。"
【功能主治】降逆,理濕,和瘀。治黃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研末服。
【附方】①治反胃吐酸、吐食:赤包一至三錢(干品),研末沖服。(《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黑龍江中藥》。
上面介紹了赤瓟?shù)囊恍┗境WR,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赤瓟?shù)牧私鈺嘁恍?。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赤丸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赤丸的相關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茯苓56克 半夏56克(洗)烏頭28克(炮)細辛14克
【制法】上四味,研末,納真朱為色,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溫經(jīng)散寒,化飲止痛。主寒飲腹痛,手足厥逆。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酒飲下3丸,日二次,夜一次,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
【備注】方中烏頭溫經(jīng)散寒,可治沉寒痼冷引起的腹痛,細辛、茯苓、半夏溫化寒飲;陰寒內盛,血瘀不行,故用朱砂以通血脈。合用可奏溫經(jīng)散寒,化飲止痛之效。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處方】茯苓4兩,桂心4兩,細辛1兩,烏頭2兩,附子2兩,射罔如大棗1枚。
【制法】上為末,納真朱為色,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寒氣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酒送下,日2次,夜1次。不知,加至2丸,以知為度。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金匱》赤丸方只4味,妙在烏頭、半夏之反激并用。《千金》乃裁汰半夏改用桂、附、射罔,雖悍烈過于半夏,然不若反激之力最勝。真朱力能交濟坎離,收攝虛火,或云是緣礬煅造,平治土臟,有溫散之專功,無傷中之叵測。
【摘錄】《千金》卷十六
【處方】茯苓4兩,半夏4兩(洗,1方用桂),烏頭2兩(炮),細辛1兩。
【制法】上為末,納真朱為色,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寒氣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3丸,先食酒飲送下,日2次,夜1次。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
【各家論述】①《張氏醫(yī)通》:此方烏頭與半夏同劑,用相反以攻堅積沉寒,非妙達先圣至理,不能領略其奧,與胡洽治膈上積用十棗湯加甘草、大戟同一妙義。而《普濟方》僅用烏頭、半夏2味,易白鳳仙子、杏仁,黃丹為衣,服7丸至谷道見血而止。其瞑眩之性可知。蓋藥之相反相惡,不過兩毒相激,原非立能傷人,后世以為相反之味,必不可用,陋哉。②《金匱方歌括》元犀按:寒氣而至厥逆,陰邪盛也。方中烏頭、細辛以溫散獨盛之寒;茯苓、半夏以降泄其逆上之氣,人所共知也;而以朱砂為色,其玄妙不可明言,蓋以此品具天地純陽之正色,陽能勝阻,正能勝邪,且以鎮(zhèn)寒氣之浮,而保護心主,心主之令行,則逆者亦感化而效順矣。
【摘錄】《金匱》卷上
【處方】雄黃2兩(研),馬目毒公(鬼臼也)2兩,丹砂(研)2兩,莽草(炙)2兩,藜蘆(熬)2兩,巴豆80枚(去心皮,熬),皂莢1兩(去皮子,炙),真珠1兩(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疰,室家相傳,乃至滅族。
【用法用量】每服2丸,吐下惡蟲數(shù)10枚。
【注意】忌野豬肉、蘆筍、生血物。
【摘錄】《外臺》卷十三引《崔氏方》
使用赤丸來恢復注定不會是個太快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對于一些疾病我們應該及早預防。
疾病產生需要藥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藥物選擇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自身疾病,就需要對癥下藥,中藥蔓赤車對治療某些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種藥材。
【別名】毛赤車、入臉麻、接骨仙子、雞骨香、香蕉草、水靛青、水田草、川萃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蔓赤車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長達40cm。莖漸升,被短糙毛,通常分枝。葉無柄或近無柄,不對稱;狹卵形或狹橢圓形,長4-7.5cm,寬1.2-3.2cm,先端漸尖,基部在較狹一側鈍、在較寬一側圓形,邊緣在基部或中部以上有淺牙齒,上面無毛或近無毛,鐘乳體小,長約0.2mm,下面疏或密生短柔毛。雌雄異株;雄聚傘花序分枝稀疏;花序梗長0.5-4cm;花被片約4,卵形,長約2mm,雄蕊4;雌花序無柄或具短柄,近球形,具多數(shù)密集的花;花被片4-5,不等大,披針形或船形,長0.6-1.2mm,柱頭畫筆頭狀。瘦果橢圓形,扁,長約0.7mm,具疣狀突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溝邊或林下。
【性味】淡;涼
【歸經(jīng)】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涼血止血。主目赤腫痛;痄腮;蛇纏瘡;牙痛;扭挫傷;婦女閉經(jīng);瘡癤腫痛;燒燙傷;毒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鮮草適量,搗敷;或搗汁涂。
【摘錄】《中華本草》
知道了蔓赤車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才可以得到它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