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菖蒲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藏菖蒲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在生活中其實是有很多的藥材的,在以往的時候人們看病都是依靠著中醫(yī)所以那個時候會對于一些藥物比較了解。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多的依賴的就是西藥。這個時候一些藥材是怎么樣的功效,就是很多的人并不是很了解的其中就有一中在醫(yī)藥中常出現(xiàn)的藥材藏菖蒲,下面去了解下藏菖蒲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功能主治】溫胃,消炎止痛。用于補胃陽,消化不良,食物積滯,白喉,炭疽等。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類方形,外壁增厚,棕褐色。皮層寬廣,薄壁細胞作圈鏈狀排列,有大型的細胞間隙,散有纖維束及葉跡維管束,葉跡維管束外韌型;內皮層明顯。中柱散列多數(shù)維管束,周木型及外韌型。薄壁組織中散有棕色油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ml,加熱回流20分鐘,放冷,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藏菖蒲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 G薄層板上,以氯仿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③ 薄壁組織中散有棕色油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ml,加熱回流20分鐘,放冷,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藏菖蒲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 G薄層板上,以氯仿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含量測定】照揮發(fā)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2.0%(ml/g)。
【性味歸經】苦、辛,溫、燥、銳。
關于藏菖蒲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上文中給大家做了詳細的介紹了。大家看到后一定也是知道了對于這個藥材來說是有著很大的功效的,在胃部和身體上的一些別的部位都是有幫助的。所以說大家在生活中還是多了解下比較好,會生活的更好。
ys630.COm精選閱讀
石菖蒲是在中醫(yī)上經常用到的草藥,它在生活中也比較多見,生命力頑強,特別是在濕潤的環(huán)境如河邊濕地等都常見到。除了藥用價值,石菖蒲還可以做為園林裝飾植物來觀賞。石菖蒲全身是寶,無論根或莖都可入藥。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1、鎮(zhèn)靜安神,治失眠癥。石菖蒲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能夠鎮(zhèn)靜、安神、催眠,對精神病患者有著一定的鎮(zhèn)靜和催眠作用;又有著芳香化濁、祛痰濕的作用,對于治療痰熱內擾引起的失眠癥狀有著顯著的療效。
2、理氣活血,治關節(jié)疼痛。石菖蒲味辛,可理氣活血、祛風宣濕,常用于治療風濕痹阻、關節(jié)疼痛、跌打損傷導致瘀腫疼痛等癥,臨床上常將鮮石菖蒲、生姜、梔子等搗碎,敷于疼痛局部,可消腫止痛;若將藥搗碎后加適量白酒,在鍋內炒熱后再敷于痛處,效果更佳哦。
3、醒脾和胃,治濕困脾胃癥。石菖蒲內含揮發(fā)油,氣味芳香,能夠有效促進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腸的異常發(fā)酵,所以它可以醒脾和胃助消化,可治療濕困脾胃癥。臨床實驗中,常將石菖蒲、郁金、藿香等搭配使用,用于醒脾和胃,效果顯著。
2、理氣活血,治關節(jié)疼痛。石菖蒲味辛,可理氣活血、祛風宣濕,常用于治療風濕痹阻、關節(jié)疼痛、跌打損傷導致瘀腫疼痛等癥,臨床上常將鮮石菖蒲、生姜、梔子等搗碎,敷于疼痛局部,可消腫止痛;若將藥搗碎后加適量白酒,在鍋內炒熱后再敷于痛處,效果更佳哦。
3、醒脾和胃,治濕困脾胃癥。石菖蒲內含揮發(fā)油,氣味芳香,能夠有效促進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腸的異常發(fā)酵,所以它可以醒脾和胃助消化,可治療濕困脾胃癥。臨床實驗中,常將石菖蒲、郁金、藿香等搭配使用,用于醒脾和胃,效果顯著。
藏貝母的功效和作用到底有哪些呢?相信很多人對這個藏貝母的功效一點都不了解,藏貝母也是貝母的一種,不過這個藏貝母是來自于西藏地區(qū)的一種貝母,貝母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如果要是藏貝母的話,相信給身體帶來的好處還有更多,平時咳嗽的時候用貝母來熬梨子水,這樣止咳的功效會更好,那么藏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有哪些?
一、貝母家族 貝母為名貴藥材,堪稱藥中之寶。貝母“家族”按產地和品種的不同,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 川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花貝母、卷葉貝母、羅氏貝母、甘肅貝母、棱砂貝母等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肅、新疆、華北、東北均有出產。
川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經,功能潤肺、止咳、化痰,臨床常與沙參、麥冬、天冬、桑葉、菊花等配伍用于熱痰、燥痰、肺虛勞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帶血以及心胸郁結、肺痿、肺癰等病癥的治療。但屬寒痰、濕痰者則應禁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川貝母含有川貝母堿等多種生物堿,川貝母堿有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 浙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的地下鱗莖。
因主產于浙江而得名,故簡稱浙貝。因其原產于浙江象山,故又稱為象貝母,簡稱象貝。因其外形較川貝大,故又稱為大貝母,簡稱大貝。目前在江蘇、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產。浙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經,功能清熱化痰、散結解毒,臨床常與元參、牡蠣、蒲公英、天花粉、連翹、薏苡仁、魚腥草、鮮蘆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術等配伍用于痰熱郁肺的咳嗽及癰毒腫痛、瘰疬未潰等病癥的治療;與烏賊骨、煅瓦楞子、白及、黃連、吳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藥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燒心。
藏貝母的功效和作用就是上面我們所介紹的這些,如果知道了藏貝母的好處,那么平時就可以充分的利用這個藏貝母的功效,不過這是西藏的一種名產,所以說購買的時候是要認準品牌的,如果自己分不清楚真假的話,那么最好是選擇到信譽度好點的藥房購買藏貝母。
藥都是根據(jù)不同的植物和其他物質制作而成,藥對疾病治療都是有著很好習慣,而且不同的藥在治療疾病上,也是有著一些區(qū)別,所以藥是很不能隨意選擇的,這樣對疾病治療,也是沒有任何幫助,那菖蒲是一個很好的藥材,對疾病治療上,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那菖蒲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對菖蒲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所以對選擇它的時候,也是需要對它進行一些了解在,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使得使用的時候,不會出現(xiàn)異常。
菖蒲的功效:
菖蒲又叫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葉菖蒲、白菖蒲,菖蒲的功效是辟穢開竅、宣氣逐痰、解毒殺蟲,菖蒲的作用是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風寒濕痹、噤口毒痢、外敷癰疽疥癬,菖蒲用于癲癇、痰熱驚厥、胸腹脹悶、慢性支氣管炎。
別名: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葉菖蒲、白菖蒲。
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性溫,味辛、苦。
功效:辟穢開竅,宣氣逐痰,解毒,殺蟲。
主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風寒濕痹,噤口毒痢,外敷癰疽疥癬。開竅,化痰,健胃。用于癲癇、痰熱驚厥、胸腹脹悶、慢性支氣管炎。
根莖供藥用,8~9月采挖根莖,除去莖葉及細根,曬干。
菖蒲葉叢翠綠,端莊秀麗,具有香氣,適宜水景岸邊及水體綠化。也可盆栽觀賞或作布景用。葉、花序還可以作插花材料??稍杂跍\水中,或作濕地植物。是水景園中主要的觀葉植物。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莖、葉可入藥。
菖蒲治療腸炎、爛鰓、赤皮病,每畝水面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蓖麻葉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枝葉,扎成2~3捆,放置食場及上風進水口處,浸沒在水中,每天翻動一次,使其腐爛,同時每天內服白楊葉(每萬尾魚種1~1.5公斤),連服6天?;驅⑺幏鄞虺蓾{汁,潑入水中。治療水霉病,每畝水面用菖蒲1.3~2.5公斤,加食鹽0.5~1公斤,人尿2~5公斤,全池遍灑。
1、痰蒙清竅,神志昏迷。本品辛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不但有開竅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濕,豁痰,辟穢之效。故擅長治痰濕穢濁之邪蒙蔽清竅所致之神志昏亂。治中風痰迷心竅,神志昏亂、舌強不能語,常與半夏、天南星、橘紅等燥濕化痰藥合用,如滌痰湯(《濟生方》);若治痰熱蒙蔽,高熱、神昏譫語者,常與郁金、半夏、竹瀝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湯(《溫病全書》);治痰熱癲癇抽搐,可與枳實、竹茹、黃連等配伍,如清心溫膽湯(《古今醫(yī)鑒》);治癲狂痰熱內盛者,可與遠志、朱砂、生鐵落同用,如生鐵落飲(《醫(yī)學心悟》);用治濕濁蒙蔽,頭暈,嗜睡,健忘,耳鳴,耳聾等癥,又常與茯苓、遠志、龍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醫(yī)學心悟》)。
2、健忘,失眠,耳鳴,耳聾。本品入心經,開心竅、益心智、安心神、聰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諸癥。治健忘證,遠志常與人參、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證治準繩》)、開心散(《千金方》);治勞心過度、心神失養(yǎng)引發(fā)的失眠、多夢、心悸怔忡,常與人參、白術、龍眼肉及酸棗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雜病源流犀燭》);治心腎兩虛、耳鳴耳聾、頭昏、心悸,常與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及丹參、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補心丸(《中藥制劑手冊》)。
3、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濕、燥濕,又行胃腸之氣。治療濕濁、熱毒蘊結腸中所致之水谷不納,痢疾后重等,可與黃連、茯苓、石蓮子等配伍,如開噤散(《醫(yī)學心悟》)。
4、濕阻中焦,脘腹痞滿,脹悶疼痛。本品辛溫芳香,善化濕濁、醒脾胃、行氣滯、消脹滿。用治濕濁中阻,脘悶腹脹、痞塞疼痛,常與砂仁、蒼術、厚樸同用;若濕從熱化、濕熱蘊伏、身熱吐利、胸脘痞悶、舌苔黃膩者,可與黃連、厚樸等配伍,如連樸飲(《霍亂論》)。
通過以上介紹,對菖蒲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一些了解,它在解毒和殺蟲上,有著很好效果,那這樣的藥材,也是擁有上千年的歷史,所以對一些特殊疾病治療中,也都是有這樣的藥材,那對菖蒲的使用,也都是很廣,治療疾病上,種類也是比較多。
藏貝母是一種百合科植物,雖然生長在高山草地,但是它對于治療和解決一些疾病,以發(fā)揮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現(xiàn)在常用于清熱化痰,治療肺熱咳嗽。而且還能夠解郁散結,緩解咳嗽問題。但是大家也應該注意它的一些原則問題,例如孕婦是不適合使用的,避免造成其他的影響傷害。
藏貝母是一種百合科植物,生長于高山草地、礫石灘、灌叢地,產于西藏高原。
據(jù)《晶珠本草》、《概略本草》和《如意寶樹》中記載:藏貝母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解郁散結、肺熱咳嗽之功效。
【藏 語】阿皮卡
【來 源】為百合科植物。生長于高山草地、礫石灘、灌叢地,產于西藏高原。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食用方法
貝母梨
材料: 梨3個,貝母15克,黑糖3大湯匙。
1. 梨洗凈后,在梨的上1/4處橫著切開,上部分做蓋,將梨核挖去,待用。
2.將貝母搗碎成粉末,分別放入3個梨中,上面撒上黑糖,蓋上梨蓋。 3.將貝母梨放入蒸鍋,用旺火蒸1小時取出,梨汁和果實一齊食用。
貝母燉豬肺
1.將豬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擠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塊。
2.豬肺、雪梨與川貝母,一同放入沙鍋內,加入冰糖及清水適量,文火煮3小時即可。 食用方法: 每日1次,佐餐食用。
上作詳細介紹了上貝母的功效以及作用,還有在生活當中比較合適的一些使用方法,當我們認識和了解了它的這些常識之后,就可以知道藏貝母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對于肺熱咳嗽問題,利用藏貝母,就可以發(fā)揮它的保健價值,調理和解決身體的一些病痛問題了。
菖蒲是常見的植物,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而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很多人對這些草本植物的藥效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其實,在醫(yī)學上有很多的疾病都需要菖蒲來治療,那么菖蒲的主要藥效有哪些呢?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菖蒲的世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菖蒲的主要作用吧!
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于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端午節(jié)有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習俗;根莖可制香味料。亦稱為堯韭。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原產中國及日本,北溫帶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去病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jié),懸菖蒲、艾葉于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菖蒲劍葉盈綠,端莊秀麗,是室內盆栽觀賞的佳品。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熏眼之苦。
驅蟲
菖蒲還是極好的“綠色農藥”。將菖蒲根莖500克搗爛后,加水1-1.5千克熬煮兩小時,經過濾所得的原液,兌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飛虱、稻葉蟬、稻螟蛉、蚜蟲、紅蜘蛛等蟲害。
觀賞
菖蒲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豐富的品種,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綠化中,得以充分應用。菖蒲葉叢翠綠,端莊秀麗,具有香氣,適宜水景岸邊及水體綠化,也可盆栽觀賞或作布景用。葉、花序還可以作插花材料。園林上叢植于湖,塘岸邊,或點綴于庭園水景和臨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觀賞價值。
室內觀賞多以水培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數(shù)十年不枯。栽培時可依據(jù)個人喜好、放置地點、株體的大小,選擇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將菖蒲莖段洗凈,去除老根、過長根,在濃度為2克/升~3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小時后,以卵石、石子、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加水置于光線充足處即可。日常除及時補水外,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許市售營養(yǎng)花肥或復合化肥,便可使其生長繁茂。菖蒲耐寒,冬季無需特殊養(yǎng)護,只要將枯枝殘葉清理即可。
藥用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莖、葉可入藥。
【藏藥】榜那:塊根治流感,,炭疽病,風濕痛;葉、花、花蕾治發(fā)熱性疼癰、頭痛、牙痛《滇省志》。
根狀莖(白菖蒲):苦、辛,溫?;?,開竅,健脾,利濕。用于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清,濕滯痞脹,泄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
菖蒲其花、莖香味濃郁,具有開竅、祛痰、散風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強身健體。歷代中醫(yī)典籍均把菖蒲根莖作為益智寬胸、聰耳明目、祛濕解毒之藥。
通過上述對菖蒲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菖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了呢!菖蒲具有開竅、祛痰、散風的功效,因此很多患病的人都需要依靠菖蒲才得以康復。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味草藥哦,很多情況下,他的治病效果是非常好的哦,因此大家多了解這些方面的相關知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每個人體內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菖蒲酒。
【處方】菖蒲3分,木通3分(銼),磁石2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防風3分(去蘆頭),桂心3分。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耳虛聾及鳴。
【用法用量】以酒1斗,用綿裹,浸7日后,每日空心暖飲1盞,晚再飲之。
【摘錄】《圣惠》卷三十六
【處方】干菖蒲3兩。
【功能主治】產后崩中,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以清酒5升,漬煮,取3升,分2次服。
【摘錄】方出《千金》卷三,名見《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菖蒲5升(細切)。
【功能主治】癬。
【用法用量】以水5斗,煮取2斗,以釀2斗米如酒法,熟極飲,令得極醉,即愈。未愈更作,無有不愈。
【摘錄】方出《外臺》卷三十引(深師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三七
【處方】菖蒲(削治薄切,曬干)1斗。
【制法】上藥以生絹袋盛之,以好酒1碩,入不津甕中,安藥囊在酒中,密封泥中,百日發(fā)視之,如綠葉色,復炊1斗秫米納酒中,復封四十日,便漉去滓。
【功能主治】通血脈,調營衛(wèi),耳目聰明,發(fā)白變黑,齒落再生,延年益壽。主大風十二痹,骨立萎黃。
【用法用量】每溫服1盞,日3次。其藥滓曬干,搗為細末。每服1錢,酒調服尤妙。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
【處方】菖蒲1斗(細銼,蒸熟),生術1斗(去皮,細銼)。
【制法】上藥,都入絹袋盛,用清酒5斗,入不津甕中盛,密封。春、冬14日,秋、夏7日,取開。
【功能主治】不老強健,面色光澤。通血脈,調榮衛(wèi),耳目聰明,行及奔馬,延年益壽。主風痹,骨立萎黃。
【用法用量】每溫飲1盞,1日3合。
【摘錄】方出《圣惠》卷九十五,名見《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七
【別名】菖蒲浸酒
【處方】菖蒲(米泔浸1宿,銼,焙)3分,木通半兩,磁石(搗碎,綿裹)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防風(去叉)1兩,羌活(去蘆頭)1兩。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耳聾、耳鳴。
【用法用量】以酒1斗漬,寒7日,暑3日。每日空腹飲2-3盞,以愈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上文介紹了菖蒲酒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的用藥禁忌哦。
菖蒲丸,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石菖蒲6克 丹參6克 人參(切,去頂,焙)15克 赤石脂9克 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各30克
【制法】上同為細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或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主心氣不足,五六歲不能言。
【用法用量】每次用溫水下5~20丸,日服三至四次。
【摘錄】《閻氏小兒方論》
【處方】人參 石菖蒲 麥門冬(去心)遠志(取肉,姜汁炒)川芎 當歸各6克 滴乳香 朱砂各3克(研細)
【制法】上為細末,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主小兒至四五歲,猶不能言。
【用法用量】每服以粳米飲下10丸。
【摘錄】《普濟方》卷三六六
【處方】菖蒲6銖,烏頭6銖,杏仁6銖,礬石6銖,細辛6銖,皂莢6銖,款冬花18銖,干姜18銖,桂心18銖,紫菀18銖,蜀椒5合,吳茱萸6合。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暴冷嗽及積風冷嗽兼氣逆鳴。
【用法用量】3歲兒每服5丸,加至10丸,日3次。兒小以意減之,兒大以意加之。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本經》以菖蒲為風寒濕痹、咳逆上氣要藥,世人但知其有通心利竅、明耳目出聲之功,咳逆絕不知用,是慮其溫燥也。其辛、烏、姜、桂、椒、萸總取辛溫散冷之用,其妙尤在稀涎散之皂莢、礬石助菖蒲開竅滌痰之力,杏仁、款冬、紫菀不過藉以引諸藥入肺經耳。
【摘錄】《千金》卷五
【別名】磁石丸
【處方】磁石、菖蒲、通草、熏陸香、杏仁、蓖麻、松脂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以蠟及鵝脂和硬為丸,稍長。
【功能主治】耳聾。
【用法用量】磁石丸(《普濟方》卷五十三)。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商枳殼1分(面炒),甘草半兩(銼如豆許大,巴豆30個,一處炒令巴豆黑色,不用巴豆),全蝎1分(蔥筒內炙令焦色),木香半兩,山茱萸1兩(去核),木賊1分(去節(jié)),菖蒲1兩,黑牽牛1兩(生)。
【制法】上為細末,用茴香半兩,酒蒸熬20-30沸,去滓,取酒作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陽道,壯筋骨,快氣,入小腸。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御藥院方》卷六
【別名】羊腎丸
【處方】菖蒲3分,羊腎1對(以酒1升,煮酒盡為度,薄切,曬干),蔥子3分(微炒),皂莢1挺(去黑皮,涂酥炙微焦,去子),川椒32枚(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耳聾。重聽,耳卒痛,及聾塞不聞聲。
【用法用量】羊腎丸(《朱氏集驗方》卷九)。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菖蒲(石上1寸九節(jié)者)1兩,宣連1兩,車前子1兩,生地黃1兩,苦參1兩,地骨皮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令人長壽。主少小熱風癇,兼失心者。
【用法用量】服15丸,食后以飲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忌羊肉血、飴糖、桃、梅果物。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七
【處方】菖蒲3兩,干姜1兩半(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用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谷痢,及冷氣腹肚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菖蒲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嘔吐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生姜湯送下。更隨兒大小,加減服之。
【摘錄】《圣惠》卷八十四
【處方】菖蒲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黃連半兩(去須),丹參3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天門冬1兩(去心,焙),赤石脂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5-6歲不語者,為心氣不足,舌本無力,發(fā)轉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丸,溫水研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菖蒲1寸,巴豆1粒(去皮心,炒),蠟1分。
【制法】上搗爛,捻作7丸。
【功能主治】耳聾。
【用法用量】每1丸中穿一孔子,以綿裹塞耳中,每日1易。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菖蒲(9節(jié),葉細如劍脊者,八月取根陰干,不限多少,米泔浸,硬竹刀刮去黑皮約1斤、以淘凈黑豆1斗,分1半鋪甑中,次安菖蒲,即將1半豆鋪復,炊之良久,將釜水仍灑甑中,俟過熱,去豆取菖蒲用)。
【制法】上取菖蒲薄切,焙干,為末,水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延年益壽,補益精氣,壯腰腳,和榮衛(wèi)。主臟真衰憊,面色萎黃,牙齒疏落,眼目昏暗,腰腳酸痛,四肢困乏,口苦舌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稍加丸數(shù)。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石菖蒲、蓖麻子仁、附子(炮)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蔥涎為丸,如杏仁大。
【功能主治】卒聾不聞及痛。
【用法用量】棉裹塞耳中,1日2次。
【摘錄】《普濟方》卷五十四
【處方】菖蒲1兩,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黃,銼),干熟地黃1兩,白茯苓3分,人參3分(去蘆頭),丹參3分,防風3分(去蘆頭),柏子仁3分,百部3分,遠志3分(去心),五味子3分,薯蕷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桂心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心益智,除虛煩。主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
【處方】菖蒲(九節(jié)者)6兩,吳茱萸(炮)4兩,香附子(炒去毛)4兩。
【制法】上銼細,以釅醋5升煮干為度,焙干,為細末,以好神曲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脾血積氣及心脾疼。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食前以淡姜湯送下,橘湯亦好,日3次。
【摘錄】《婦人良方》卷七
【處方】石菖蒲3錢,赤茯苓3錢,人參5錢,丹參2錢,天門冬(烘熱,去心,焙)1錢,麥門冬(去心)1錢,遠志肉(甘草制)1錢,甘草(炙)1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赤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小兒心氣不足,不能言語。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燈心湯送下。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處方】菖蒲(切,焙)、蒼術(銼)各等分。
【制法】上藥用米泔浸三宿,控干,再用酒浸一宿,焙,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元氣,強力益志。主
【用法用量】每服20-40丸,空心鹽湯送下,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處方】菖蒲2兩,孔公孽1分(細研),木通2兩(銼),皂莢1挺(長1尺者,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煎鬼箭羽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五
【別名】石菖蒲丸
【處方】石菖蒲1兩,遠志1兩(去心),白茯苓1兩半,人參1兩半(去蘆頭),防風3分(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鐵粉1兩,朱砂1兩(細研),金箔50片(研入)。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驚。恍惚,寢寐不安。
【用法用量】石菖蒲丸(《圣濟總錄》卷十四)。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菖蒲1兩,獨活(去蘆頭)1兩,礬石(熬令汁枯)1兩,木通(銼)3分,細辛(去苗葉)3分,桂(去粗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當歸(切,焙)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旋以蔥汁,同白鵝膏為丸,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耳鳴,并水入耳。
【用法用量】以綿裹納耳中,1日3易。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人參2錢,石菖蒲2錢,麥門冬(去心)2錢,遠志(取肉,姜制炒)2錢,川芎2錢,當歸2錢,滴乳香1錢,朱砂1錢(別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受胎,其母卒有驚怖,邪氣乘心,兒感受母氣,心宮不守,舌本不通,4-5歲長大而不能言。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粳米飲送下。
【摘錄】《直指小兒》卷四
【處方】石菖蒲8錢,丹參4兩,五靈脂、沒藥1兩2錢,當歸2兩,芍藥2兩,延胡8錢,香附8錢,紅花8錢,牛膝8錢,桃仁8錢。
【制法】上為末,酒泛為丸。
【功能主治】婦人血滯血積,上逆攻沖,心腹絞痛,阻隔。面黃羸瘦,腹脅塊硬,或心下堅筑,或期前酸脹,或久帶久淋,癥瘕積聚。
【用法用量】每服3錢,溫酒送下,1日2次。
【摘錄】《醫(yī)級》卷九
上面介紹了菖蒲丸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