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附子炮附子的功效
養(yǎng)生的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附子炮附子的功效”,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生附子,和炮附子,都是屬于附子,不過對于平時連什么叫做附子都不知道的人來說,什么叫做生附子和炮附子肯定就不知道什么東西了,生附子和炮附子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混淆,不知道如何來選擇,所以說對于人們來說就無法更好的利用這個附子的功效和作用了,生附子和炮附子的功效對人的身體會有治病,改善身體虛弱的效果,那么生附子和炮附子的功效到底有哪些?
1.回陽救逆,用于亡陽證,癥見冷汗自出,四肢逆冷,脈微欲絕。主要是腎和心的陽氣絕。本品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下補腎陽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單用,力量不夠,常與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強回陽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湯(干草、生姜降毒,殺附子毒,又增強回陽救逆效果,附子回陽較干姜遲緩,所以有的書講,干姜偏走,附子偏守)。臨床往往兼陽氣脫,若陽衰氣脫,大汗淋漓、氣促喘急者,這時僅回陽,對元氣虛脫沒有針對性,所以與大補元氣的人參配伍,以回陽固脫,即參附湯。
2.補火助陽,補火,就是補命門之火,命門之火就是人體的元陽、腎陽。用于陽虛證。本品能溫一身之陽,凡陽虛者如腎、脾、心諸臟及衛(wèi)陽虛弱者均適用。若腎陽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而見陽痿宮冷,畏寒身冷,腰膝冷痛,生長發(fā)育遲緩,早衰;腎不主水而水腫,小便清長,夜尿頻多,遺尿者,每與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腎主生殖,生殖、性功能降低等;腎不納氣,呼吸急促,出多進少,虛喘;腎不溫煦脾陽,脾腎陽虛,腹瀉,久瀉不止,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見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者,用之有助陽化氣之功,常與健脾利水藥白術(shù)、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湯。心陽不足,而見心悸氣短、胸痹心痛者,可與人參、桂枝等同用。衛(wèi)陽虛自汗出者,可與黃芪、桂枝同用。但最有效有用的是改善不能溫煦形體。還有脾陽虛,寒濕內(nèi)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瀉,食欲不振,它脾腎雙補,常與黨參、白術(shù)、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湯。心陽虛,輕的自汗,心悸或胸痹疼痛,有寒象,也可用,和活血化瘀的或溫心的肉桂、桂枝配伍,另外,衛(wèi)陽不固,自汗不止,與黃芪一起用。
3.散寒止痛,即能溫中,又能溫經(jīng)。廣泛的溫里散寒。溫中,用于胃寒,脾胃虛寒,也用于實證的寒邪過重,脘腹冷痛;溫經(jīng),經(jīng)脈受寒,出現(xiàn)的冷痛、頭痛可用,還有類似于烏頭的祛風(fēng)濕的作用,對于風(fēng)濕寒痹,尤其是兼陽虛的它祛風(fēng)濕,散寒止痛,但祛風(fēng)濕不如烏頭。只要有寒無論虛實均可用。實證就是溫里散寒止痛,虛癥就是溫補陽氣。
用于痹痛。本品辛散溫通,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濕偏盛、周身骨節(jié)疼痛較甚者為適宜,可與桂枝、白術(shù)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湯。
上面我們介紹了這個生附子和炮附子的功效和作用,其實生附子和炮附子的功效對于人們的身體來說都是差不多的,生附子和炮附子的利用價值也是很相似的,生附子和炮附子在醫(yī)學(xué)上都稱之為中藥附子,所以說大家選擇的時候可以咨詢一下醫(yī)生,選擇最合適的給自己。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炮附子與附子其實是沒有區(qū)別的,二者其實是同一種東西,有著止痛、壯陽等功效和作用。然而很多人還是會覺得炮附子和附子是不一樣的,用法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時常會感到混亂。很多賣家就是利用人們的不清不楚,昧著良心賣產(chǎn)品,現(xiàn)在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制附子和炮制附子的具體區(qū)別。
制附子與炮制附子區(qū)別:
制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xí)稱“泥制附子”,經(jīng)鹽漬、水漂、煮、炒等法炮制后降低毒性,稱“制附子”。
鹽制附子 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huán)紋,環(huán)紋內(nèi)側(cè)導(dǎo)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qū)Ч苁Y|(zhì)硬而脆,斷面角質(zhì)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炮制附子為毛莨科烏頭屬植物烏頭的子根,具有回陽救逆、溫里逐寒、溫經(jīng)止痛等功效,產(chǎn)于四川、陜西、云南、甘肅等地。
性味辛,大熱,有毒。入心、脾、腎經(jīng)。含多種生物堿:次烏頭堿(Hypa-conitine)、烏頭堿(Aconitine)、新烏頭堿(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烏堿甲和川烏堿乙等。
經(jīng)試驗具有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也能興奮迷走神經(jīng)中樞。另外還具有強心、消炎、鎮(zhèn)痛作用。
別稱為鹽附子、黑順片、黑附子、淡附子、川附子的炮附子的功效和作用,一直都是大家所關(guān)注的重點內(nèi)容。那么炮附子究竟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炮附子的回陽救逆、溫經(jīng)止痛、溫里逐寒的作用,不過炮附子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功效和作用。
炮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1.附子具回陽救逆特效,亡陽證必用附子,且用作主藥。
2.附子具補火助陽卓效,陽虛證一般均可用附子,也應(yīng)當(dāng)用附子。
3.當(dāng)然,陽虛證有具體表現(xiàn)的不同和程度輕重的差異,喜用附子者往往均用附子,通過配伍與劑量的調(diào)整來調(diào)整附子偏性的大小與方向。但是畏用附子者,往往用其他補火助陽藥來代替附子。
4.附子具有散寒卓效,寒邪入侵或寒從中生引起的證候一般均可用附子,也應(yīng)當(dāng)用附子。
這些證候,前者如中寒、寒氣霍亂、寒氣腹痛、寒氣嘔吐、外感寒邪瀉、寒凝胃口而痛、寒痹,后者如寒積腹痛、積寒泄瀉、胃寒嘔吐。有關(guān)的病癥未作詳盡查考,以上病癥均引自《癥因脈治》一書,不過舉例而已。當(dāng)然,寒邪入侵與寒從中生有時也不易區(qū)分,兩者的發(fā)生又往往基于患者的陽虛體質(zhì),特別是寒從中生與陽虛體質(zhì)更有著明顯的因果關(guān)系,因此籠統(tǒng)的可以稱作“虛寒”。附子散寒、助陽均有卓效,因此對于“虛寒”是必選之品。
5.附子具有止痛功效,對于以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癥起到對癥治療的目的。
6.附子祛風(fēng)、祛風(fēng)濕、利水、化飲、燥濕、除痰、祛風(fēng)痰、行氣化瘀功效的討論。
7.附子用于中風(fēng)。
8.附子有行氣化瘀功效,似可從《本經(jīng)》“破癥堅,積聚,血瘕”中悟出。后世治癥堅積聚的方劑用附子的很多?!恫健肪矶樤ⅲㄓ蔀躅^、附子、天南星組成)主治一切氣。
以上雖以較多篇幅討論了附子祛風(fēng)、祛風(fēng)濕、利水、化飲、燥濕、除痰、祛風(fēng)痰、行氣化瘀等功效,但其實討論功效并非主要目的,真正要緊的是提供給我們用來概括功效的主治。
附子的主治,是實實在在的,是臨床上最實際的東西。而我們之所以試圖概括功效,是為了便于把握綱領(lǐng)。
炮附子大家都應(yīng)該聽說過,是屬于一種中藥材,它對心腹冷痛、風(fēng)寒濕痹都有一定的作用效果,而且對于虛寒吐瀉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一般患有肩周炎和腰肌勞損的患者大部分都會服用一些炮附子,在使用的時候最好能夠與人參同用,具體炮附子都有哪些功效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1、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
2、用于厥逆亡陽、脈微欲絕等癥。附子辛烈而熱,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常配合人參、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
3、用于腎陽不足、畏寒肢冷,脾陽不振、腹痛、便溏等癥。附子弁鉈m補元陽,益火之源,凡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陽萎、尿頻之癥,皆可應(yīng)用
4、用于風(fēng)寒濕痹、周身骨節(jié)疼痛等癥。附子藥性溫?zé)幔莒畛疂?,因此對風(fēng)濕痹痛屬于寒氣偏勝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與桂枝等品合用。
5、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fēng)寒濕痹,踒躄拘攣,陽萎,宮冷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6、用熟附子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附子2克),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3~4次。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三級心力衰竭13例,包括心原性休克1例,用藥后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心率減慢,呼吸困難、肝腫大、浮腫等亦相繼減輕。少數(shù)病例應(yīng)用后,有周身拘急、發(fā)熱的副作用,但可自行消失。
以上的這些內(nèi)容都是針對炮附子的功效有哪些的詳細介紹,希望大家看了之后會有一定的幫助。在使用炮附子的時候,大家也應(yīng)該要知道炮附子中含有烏頭堿,如果服用不當(dāng)或者是食用過多,就會引起中毒的反應(yīng),炮附子中毒引起的癥狀會出現(xiàn)胸悶氣短,惡心嘔吐,甚至嚴重的會導(dǎo)致昏迷的狀態(tài)。所以在使用炮附子的時候一定要慎用。
中藥附子比較適合用來治療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雖然本身會帶有一定的毒素,但是卻被命名為能起死回生,特別是很多疾病進入危機的關(guān)頭,中藥附子就起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但是我們所說的中藥附子只是一個統(tǒng)稱,其實真正的作用還有很多的類型,有很多的名稱,比如生附子和制附子的區(qū)別是什么?
生附子和制附子同屬附子,附子是烏頭類植物,它具有很強的毒性,要論生附子和制附子的區(qū)別,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辨別:
1、功效不同。附子是回陽救逆的第一要藥,它是提升陽氣的重要藥物。雖然生附子和制附子都有助陽的作用,但是生附子的藥效最強,它主治亡陽虛脫,肢體冰冷,脈象薄弱、陽痿宮冷、虛寒引起的吐瀉水腫痹痛等等,相比生附子的回陽作用,制附子的助陽作用就相對減弱,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治療腎陽不足、畏寒、手腳冰冷,脾陽不振、肚痛等癥狀。
2、毒性不同。從毒性方面來說,生附子和制附子都具有毒性,不過,生附子的烏頭堿含量很大,它一般適用于癌癥晚期患者或外科用藥,而制附子是經(jīng)過一定的程序炮制后而制成的,所以其毒性是比生附子小很多的。
3、用量不同。在由于生附子和制附子都具有毒性,所以在用量上尤為慎重。生附子最大用量為一枚大者,普遍用量為一小枚。而制附子的最大量為三枚,一般量為一枚。
關(guān)于生附子和白附子的區(qū)別就介紹這么多了。藥物大多具有兩面性,用得合理則能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用得不合理則會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反應(yīng),同時,也由于生附子和制附子都具有毒性,所以在使用方面需要更加注意。
附子聽名字就知道是一種中藥材,在每年的6月到8月之間進行挖取,去掉母根個一下泥沙之后就可以進行加工了,根據(jù)加工的方法不同,經(jīng)過后的附子有鹽附子、黑順片、白附子、炮附片、淡附片。這個幾種加工之后的附子都可以稱作為炮附子,所以當(dāng)我們?nèi)ニ幏抠徺I的時候,如果藥方上面只寫了炮附子,那么人家給你拿那種都是對的,所以,在藥方上面一定要寫清楚是那個附子,但是一般的藥房是沒有鹽附子的?,F(xiàn)在就說說炮附子的用法用量。
一、炮附子主治: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fēng)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二、用法用量
3~15g ?;仃柧饶婵捎?8~30g。亦有大劑量用至30g以上者。
經(jīng)方四逆湯: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兩半 炙甘草二兩
破格救心湯: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麗參10~30克,山萸凈肉60~120克,生龍骨牡蠣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三、注意事項
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且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詳細情況用藥,適當(dāng)用量,過猶不及,因附子含有毒性成分烏頭堿,主要對心肌、迷走神經(jīng)、末梢神經(jīng)又興奮麻痹作用,中毒癥狀如舌尖麻木、肢體麻木,有蟻走感,頭暈、視力模糊,惡心,嘔吐等,最嚴重至危及生命。
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本品辛熱燥烈,凡陰虛陽亢及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因有毒,內(nèi)服須經(jīng)炮制。若內(nèi)服過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當(dāng),可引起中毒。
①《本草經(jīng)集注》: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fēng)、甘草、黃芪、人參、烏韭、大豆。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綱目》:畏綠豆、烏韭、童溲、犀角。忌豉汁、稷米。得蜀椒、食鹽,下達命門。
④《本草匯言》:若病陰虛內(nèi)熱或陽極似陰之證,誤用之,禍不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