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中醫(yī)運動養(yǎng)生的作用是什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蓍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現(xiàn)在的人們往往會利用節(jié)假日、周末的時候到一些風景比較優(yōu)美的景區(qū)游玩。經(jīng)常處于城市的水泥叢林的人,面對大自然的饋贈,往往是欣喜若狂,不但面對美景激動不已,就連路邊的小花、小草也常常會讓人留戀忘返。其實如果你懂得一些中草藥知識,可能就會在這些野生的花草中發(fā)現(xiàn)許多中草藥的。其中一種頂著紫色的花朵的,就是蓍草。那么,它有什么功效呢?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感冒發(fā)熱;頭風痛;牙痛;風濕痹痛;血瘀經(jīng)閉;腹部痞塊;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毒。
養(yǎng)生功效
益氣、明目、能令人聰慧,頭腦靈活,長期服用,讓人身材輕健,延年益壽。
另外,它還能消除腹腔內(nèi)各種積塊,能滋潤肌膚。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研末,每次1-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感想末調(diào)敷。
注意慎服
孕婦慎服:1.《貴陽民間藥草》:孕婦忌服。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體虛及孕婦忌服。
蓍草附方
《綱目》云:按班固《白虎通》載孔子云:蓍之為言耆也。老人歷年多,更事久,事能盡知也。陸佃《埤雅》云:草之多壽者,故字從耆?!恫┪镏尽费?蓍千歲而三百莖,其本已老,故知吉兇。本品常為占卜之用,故得此名。葉如櫛齒狀深裂,形似而以蜈蚣喻之。
各家論述
《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莖可為筮。陶誤用楮實為之?!侗窘?jīng)》云:味苦。楮實味甘,其楮實移在木部也。
如果喜歡到野外探險,那么對于蓍草這種中藥材最好是能夠認識,因為這種中藥可以緩解毒蛇咬傷的危急,還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等疾病,如果在野外游玩的時候,出現(xiàn)了摔傷、扭傷、蚊叮蟲咬,毒蛇咬傷等情況,就可以用這種中藥來緩解癥狀。
ys630.COm精選閱讀
洋蓍草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洋蓍草的作用。
【別名】鋸草(《中國藥植圖鑒》),蜈蚣蒿、一苗蒿(《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千葉蓍 的 全草 。6~8月采收。割下帶有花序的全草,陰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單一,高35~50厘米,被白柔毛。根出葉有短柄,莖生葉無柄,互生,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長達15厘米,寬達3厘米,2~3回羽狀分裂,裂片細小,先端尖。頭狀花序排列呈傘房狀,總苞倒卵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總苞片長圓形,干膜質(zhì),多列;各頭狀花的周緣有5(偶為4或6)個具舌狀花冠的邊花,花冠片粉紅色或稀為白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先端三淺裂,長寬均3毫米左右;頭狀花的心花筒狀,兩性,先端5裂,子房下位,花托具托片。瘦果扁形,邊緣有翼?;ㄆ?~8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岸砂質(zhì)或石質(zhì)地帶.分布東北、華北等地。
【化學成份】揮發(fā)油是千葉蓍的重要成分。花蕾或盛開的花中揮發(fā)油最多,葉中次之,莖則極少。揮發(fā)油中特別重要的成分是薁。一般以揮發(fā)油和薁的含量作為判定本藥質(zhì)量的標準,但此植物的揮發(fā)油中,有的并不含薁,特別是山區(qū)野生的植物。揮發(fā)油中除含薁外,還有l(wèi)-α-及d-α-蒎烯、β-蒎烯,l-檸檬烯、l-龍腦、龍腦的乙酸酯和其他酯、l-樟腦、1,8-桉葉素、丁香油酚、側(cè)柏酮、石竹烯、水楊酸、纈草酸、異纈草酸、甲酸、乙酸、甲醇、乙醇、甲醛、糠醛、丙酮等。
【藥理作用】①止血作用
【性味】《陜西中草藥》:"甘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和血調(diào)經(jīng)。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痔瘡出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浸酒。外用:鮮品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洋蓍草有了一定的了解,洋蓍草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導讀:中草藥蓍草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蓍草的功效與作用、蓍草圖片、蓍草的藥用價值、蓍草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蓍草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蓍草簡介蓍草圖片蓍草的功效與作用蓍草的藥用價值蓍草的藥用附方蓍草的副作用蓍草醫(yī)書記載蓍草簡介
蓍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時采割,除去雜質(zhì),陰干。莖呈圓柱形,上部有分枝,長30-100cm;表面深灰綠色至淺棕綠色,破白色柔毛,具縱棱。葉互生,無柄;葉片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條狀披針形,羽狀深裂,長2-6cm,寬0.5-1.5cm;暗綠色,兩面均被柔毛;葉基半抱莖。頭狀花序密集成圓錐傘房狀。氣微,味微辛。
蓍草圖片
蓍草的功效與作用
蓍草的功效
祛風止痛;活血;解毒。主感冒發(fā)熱;頭風痛;牙痛;風濕痹痛;血瘀經(jīng)閉;腹部痞塊;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毒。
蓍草的作用
1、抗炎作用
蓍草總酸流浸膏3.75g/kg給大鼠口服,顯著抑制蛋清性足腫脹。總酸2.5g/kg給大鼠口服,連續(xù)7天,對棉球肉芽腫形成的抑制作用不明顯。去腎上腺大鼠抗蛋清性足腫實驗表明,總酸抗炎作用不是通過垂體-腎上腺系統(tǒng)表現(xiàn)的??偹釋η谐I上腺未成年大鼠存活時間也無明顯影響。從總酸中分離出琥珀酸、延胡索酸和-呋喃甲酸。分別給小鼠皮下注射1/4半數(shù)致死量劑量的上述各酸,以及安全劑量(本實驗為2.160g/kg)的烏頭酸,均顯著抑制巴豆油誘發(fā)的耳郭腫脹,延胡索酸與烏頭酸作用較弱。4種有機酸皮下注射,對大鼠酵母性足腫脹也有抑制作用,其中琥珀酸與-呋喃甲酸作用較好。琥珀酸1.225g/kg、0.613g/kg,烏頭酸2.000g/kg皮下注射,均顯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膠性足腫脹。烏頭酸3.000g/kg、-呋喃甲酸0.250g/kg、琥珀酸1.225g/kg皮下注射,均可顯著降低組胺誘導的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
2、解熱、鎮(zhèn)痛
琥珀酸1.00g/kg、延胡索酸0.50g/kg和烏頭酸1.00g/kg分別給家兔皮下注射,在注射傷寒、副傷寒甲、乙菌苗后2或3小時,有明顯的退熱作用。小鼠口服總酸5.0g/kg,顯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扭體反應(yīng)。小鼠分別皮下注射琥珀酸1.225g/kg、延胡索酸0.838g/kg、-呋喃酸0.156g/kg,也均可顯著抑制醋酸所致扭體反應(yīng)。但上述各酸和烏頭酸時熱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應(yīng)均無鎮(zhèn)痛作用。小鼠口服總酸5.0g/kg,l小時后小鼠活動減少,安靜嗜睡,并使閾卜劑量戊巴比妥納致睡眠小鼠數(shù)目增加。琥珀酸等4種有機酸,也有協(xié)同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致小鼠睡眠作用。
3、抗菌作用
10%鮮草醇溶性部分用平板紙片法,可見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據(jù)報道,蓍草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成分,主要含于其酸性乙醇提取物及酸性乙酸乙酯提取物中。
蓍草的藥用價值
【藥名】蓍草
【別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飛天蜈蚣、鋸草、蓍、亂頭發(fā)、土一支蒿、羽衣草、千條蜈蚣、一枝蒿蒿。
【入藥部位】菊科植物蓍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苦、酸,平。
【歸經(jīng)】歸肺、脾、膀胱經(jīng)。
【功效】解毒利濕,活血止痛。
【主治】乳蛾咽痛,泄瀉痢疾,腸癰腹痛,熱淋澀痛,濕熱帶下,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研末,每次-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感想末調(diào)敷。
【使用注意】孕婦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蓍草的藥用附方
1、毒蛇咬傷:鮮草搗爛外敷傷口周圍。
2、外傷腫脹疼痛:配法半夏、白芷,研細末,開水吞服。
3、跌打損傷,風濕疼痛:配紅牛膝、排風藤等,泡酒服用。
蓍草的副作用
孕婦慎服。
1、《貴陽民間藥草》:孕婦忌服。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體虛及孕婦忌服。
蓍草醫(yī)書記載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云:味苦。楮實味甘,其楮實移在木部也。
2、《新修本草》: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莖可為筮。陶誤用楮實為之。
以上就是一些蓍草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對于復方蓍草散,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復方蓍草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復方蓍草散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蓍草300g,七葉一枝花180g,高良姜180g,枯礬210g,青木香180g,肉桂120g。
【制法】曬干,研粉過120目篩即成。
【功能主治】暖胃健脾,化腐解毒,止痛消脹,制酸止血,促潰瘍愈合。主潰瘍病。
【用法用量】每服1錢,1日3-4次。(每天早餐后1小時和晚睡前各服1次),用量可酌情增減。
【摘錄】《新中醫(yī)》1977;1:38
以上就是復方蓍草散的一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用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幫助自己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對于大腹皮好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其實它也就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檳郎的一層表皮,在一些熱帶地區(qū)生產(chǎn),其對治療水腫、浮腫有不錯的效果,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1、大腹皮治三焦氣逆,解大便秘滯,下胸脅脹滿:大腹皮、紫蘇、獨活、沉香、木瓜、川芎各3g,白術(shù)、木香、甘草、檳榔各1g,陳橘皮0.6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氣導滯,為君藥。(《傳家秘寶方》大三脘散)
2、大腹皮治腳氣沖心,胸膈煩悶,得效:大腹皮3g,紫蘇、干木瓜、甘草、木香、羌活各0.3g。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氣導滯,為君藥。(《傳家秘寶方》木瓜散)
3、大腹皮治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jīng),能行氣導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治食積氣滯之脘腹痞脹,噯氣吞酸、大便秘結(jié)或瀉而不爽,可與山楂、麥芽、枳實等同用;若治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可與藿香、陳皮、厚樸等同用。
4、大腹皮治病喘手足皆腫,脾病橫瀉四肢:大腹皮60g,蓬莪術(shù)、三棱各30g,檳榔0.3g,木香15g。上為末,炒麥搗碎,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生姜湯下。方中大腹皮行氣導滯,利水消腫,為君藥。(《蘇沈良方》無礙丸)
5、大腹皮,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氣喘促,及水腫藥中又多用之,蓋亦取其泄肺,以殺水之源也?!端幮灶惷鳌?/p>
6、大腹皮治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治療水濕外溢,皮膚水腫,小便不利,可與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飲(《麻科活人全書》);若治腳氣腫痛,二便不通,可與桑白皮、木通、牽牛子等同用。
7、大腹皮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diào)中。《日華子本草》
8、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腹皮性輕浮,散無形之滯氣。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惟虛脹禁用,以其能泄真氣也?!侗窘?jīng)逢原》
9、大腹皮治虛腫者,用大補氣之味,而少入腹皮。又見有治痰火者,常以此味少少入健脾之劑,或皆取其能導壅順氣而不甚酷烈乎?用者審之。《本草述》
10、大腹皮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二便不利。(《太平圣惠方》大腹皮散)大腹子散:《赤水玄珠》:風毒腳氣。癲狂夢醒湯《醫(yī)林改錯》:癲狂;疏鑿飲子《世醫(yī)得效方》:大小便不利。
我們在生活中如果是選擇中醫(yī)治療疾病的話那是需要用到中藥的,期中麥門冬就是屬于中藥材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會用到的一種中藥材,對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都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很多朋友雖然會選擇中醫(yī)治療的方法,但是對于中藥的功效卻是一無所知,那么麥門冬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別名】 麥冬(《藥品化義》)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沿階草 的 塊根 。商品大多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時采挖,稱"杭麥冬";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稱"川麥冬"。野麥冬多在清明后挖取,習稱"土麥冬"。麥冬挖起后,剪下塊根,洗凈泥土,暴曬3~4天,堆通風處,使其反潮,蒸發(fā)水氣,約3日,攤開再曬,如此反復2~3次。曬干后,除凈須根雜質(zhì)即可。
【原形態(tài)】沿階草(《江西通志》),又名:羊韭、馬韭、羊薺、愛韭、禹韭、忍陵、不死藥、仆壘、隨脂(《吳普本草》),羊耆、禹葭(《別錄》),階前草(《綱目》),書帶草、秀墩草(《群芳譜》),馬糞草、家邊草、韭葉麥冬。
【生境分布】生長于溪溝岸邊或山坡樹林下。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或為栽培。主產(chǎn)浙江、四川。此外,江蘇、貴州、云南、廣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亦產(chǎn),但多野生,少有栽培。
【性狀】 ①杭麥冬
【化學成份】沿階草塊根含多種甾體皂甙,其甙元為羅斯考皂甙元;還含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果實含沿階草甙,為山柰酚-3-葡萄糖半乳糖甙。
【藥理作用】 ①對血糖的影響
【炮制】麥冬: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朱麥冬:取去心麥冬,置盆內(nèi)噴水少許,微潤,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并隨時翻動,至麥冬外面勻被朱砂為度,職出,晾干。(每麥門冬10斤,用朱砂3兩)
【性味】甘微苦,寒。
【歸經(jīng)】入肺、胃、心經(jīng)。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
【注意】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
【附方】 ①治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扁豆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
【備注】此外,西藏所用的麥冬,為百合科植物蜈蚣七的塊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以上就是關(guān)于麥門冬功效與作用的一個介紹,我們在服用中藥之前最好是先了解清楚中藥的一些功效作用,其實麥門冬這種中藥材的功效是十分大的,適當?shù)姆眠@類藥材可以幫助我們達到養(yǎng)生的功效,也不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任何傷害。
可能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細辛是什么東西,這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這種植物在我國的分布比較廣泛,尤其在東北地區(qū)比較多見,這種植物具有很多藥用功效,比如在秋冬季節(jié)的時候,人們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風寒感冒,這時候就可以使用細辛這種中藥幫助治療,另外細辛還有下列這些用途。
細辛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解熱、利尿、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治頭痛,有發(fā)汗、祛痰之效
藥材外觀
干燥的全草,莖方形,四面有縱溝,上部多分枝,長45~90厘米,直徑3~5毫米;表面淡紫紅色,被有短柔毛。質(zhì)輕脆,易折斷,斷面纖維狀,黃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葉對生,葉片分裂,裂片細長,呈黃色,皺縮卷曲,破碎不全;質(zhì)脆易脫落。枝頂著生穗狀輪傘花序,呈綠色圓柱形,長7~10厘米;花冠多已脫落,只留綠色的萼筒,內(nèi)有4個棕黑色的小堅果。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以淺紫色、莖細、穗多而密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產(chǎn),主產(chǎn)江蘇、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細辛的作用
1、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細辛揮發(fā)油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小劑量可使動物安靜、馴服、自主活動減少;大劑量可使動物睡眠,并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細辛煎劑灌服也有鎮(zhèn)痛作用。其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為其治療頭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藥理學基礎(chǔ)。
2、解熱作用細辛揮發(fā)油灌服對多種原因如溫刺法、四氫β-萘胺、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實驗性發(fā)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發(fā)熱也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還能降低正常大鼠的體溫。
3、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變態(tài)反應(yīng)細辛揮發(fā)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如細辛對致炎劑角叉菜膠、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關(guān)節(jié)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對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抑制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膚浮腫、由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塑料環(huán)和棉球肉芽增生。對去腎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