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里穴在哪里?按摩手三里穴有什么作用?
春季養(yǎng)生穴。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手三里穴在哪里?按摩手三里穴有什么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大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歷史的瑰寶,其中穴位養(yǎng)生就是璀璨的一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按摩手三里穴對于人體的作用有哪些,我們如何準確的找到手三里穴。
按摩手三里穴位的作用
腧穴釋義:手三里,里,可作寸解。若屈肘作置,取手陽明經經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處,故名。
簡便定位:在前臂背面橈側,在陽溪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解剖定位:在橈側短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功效機制:疏經通絡,消腫止痛,清腸利腑。此穴為手陽明脈氣所發(fā)之處,且脈氣較深,針刺此穴針感很強;其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強,故可治療手陽明經的各種疾患;由于此穴通瀉的作用強,具有清瀉陽明經郁熱、化痰散結的作用,可治療面頰腫痛、齒痛失音、瘰疬等;此穴通過調理大腸經氣而具有清腸利腑的作用,可治療腹脹、腸鳴、泄瀉等腸腑氣機紊亂之疾患。
主治病證:偏癱,手臂麻痛,肘攣不伸,腰疼不伸,腰疼不得臥,肩背疾患;腹痛齒痛,失喑,頰腫,瘰疬,眼目諸疾,舌痛等;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牙痛,口腔炎,頸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乳腺炎,感冒。
保健養(yǎng)生:手三里可以治療腰膝痛,尤其是慢性腰肌勞損,經常揉揉手三里就會好轉。手三里是強壯穴,平時可用拇指揉,每次1~3分鐘,也可用艾灸法,每次灸5~10分鐘,能顯著增強免疫力。
刺法:直刺1~2寸,局部酸脹沉重,針感可向手背部擴散。針刺不 當引起的不適感時可彈拔手三里。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按摩: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拇指彈撥法等。
配伍應用:1、齒痛:手三里、陽溪、懸顱(《針灸資生經》)。
2、喉痹:手三里、溫溜、曲池、中渚、豐?。ā秱浼鼻Ы鹨健罚?。
醫(yī)認為對手三里穴進行按摩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保健身體的方法,大家平時可以多多試一試。
yS630.Com相關推薦
導讀:手三里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按摩手三里穴可以調理腸胃,那么手三里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手三里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
手三里穴在人體的哪個部位
手三里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有橈側腕短、長伸肌,深層為旋后??;有橈動脈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
手三里穴的準確位置圖
穴位釋義
手三里:里,可作寸解。若屈肘作置,取手陽明經經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處,故名。
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側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勢,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橈側,當陽穴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在前臂,手肘彎曲處向前3指幅,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用手按就痛之處)。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前臂筋膜、橈側腕長、短伸肌、旋后肌。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針由皮膚經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橈側腕長、短伸肌,在橈神經深支的外側,針可深低旋后肌。以上諸肌均由橈神經深支支配。
功用
通經活絡,清熱明目,調理腸胃。
主治
1、運動系統疾?。貉?,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2、消化系統疾?。簼儾?,腸炎,消化不良。
3、五官科系統疾?。貉劳?,口腔炎。
4、其它:頸淋巴結核,面神經麻痹,感冒,乳腺炎。
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上肢不遂。
操作方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沉重,針感可向手背部擴散。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臨床運用
指壓手三里對精神鎮(zhèn)定有效,可治療精神性陽痿;此外,對齒痛、喉腫也很有效。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指壓法有:治療手腕筋肉疼痛、治療精神性陽痿等。
養(yǎng)穴方法
治鼠標手,可以按揉手三里穴。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側手三里穴,其余四指附在穴位對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以感到略微酸脹為宜。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腸腹時寒,腰痛不得臥,手三里主之。
2、《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手臂不仁,肘攣不伸。
3、《通玄指要賦》:肩背患,責肘前之三里》。
以上就是手三里穴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經絡穴位,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手三里穴,別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為它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稱為手三里。若屈肘作置,取手陽明經經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處,故名。
功能作用:
疏經通絡,消腫止痛,清腸利腑。此穴為手陽明脈氣所發(fā)之處,且脈氣較深,針刺此穴針感很強;其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強,故可治療手陽明經的各種疾患;由于此穴通瀉的作用強,具有清瀉陽明經郁熱、化痰散結的作用,可治療面頰腫痛、齒痛失音、瘰疬等;此穴通過調理大腸經氣而具有清腸利腑的作用,可治療腹脹、腸鳴、泄瀉等腸腑氣機紊亂之疾患。
主治疾?。?/p>
1.運動系統疾?。貉矗绫弁?,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2.消化系統疾??;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
3.五官科系統疾病:牙痛,口腔炎;
4.其它:頸淋巴結核,面神經麻痹,感冒,乳腺炎。
穴位配伍:
齒痛:手三里、陽溪、懸顱。
喉痹:手三里、溫溜、曲池、中渚、豐隆。
肩背疼痛:手三里、肩髃、天井、曲池、陽谷。
妊娠水腫:手三里、足三里、腎俞、脾俞、胃俞、懸鐘、氣海、交信、三陰交、陰陵泉、關元。
瘰疬:手三里、肘尖、肩髃、支溝、足三里。
保健養(yǎng)生:
手三里可以治療腰膝痛,尤其是慢性腰肌勞損,經常揉揉手三里就會好轉。
手三里是強壯穴,平時可用拇指揉,每次1~3分鐘,也可用艾灸法,每次灸5~10分鐘,能顯著增強免疫力。
人體足三里穴在哪里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取穴方法有以下幾種:
1、膝關節(jié)處有一個髕骨,髕骨下兩邊有兩個坑,叫膝眼穴,內側的叫內膝眼,外側的叫外膝眼,從外膝眼開始,往下,四個指。脛骨的前邊一個指頭寬,然后四個指頭在外膝眼的下面,這個位置就是準確的足三里穴。
2、用右手掌心按準右腿膝蓋頂部,五指朝下,中指頂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橫紋,對準膝蓋處髕骨的上邊,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換左手用同樣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3、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按摩方法
1、端坐凳上,四指并攏,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作按掐活動,一掐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替進行。
2、端坐凳上,四指屈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替進行。
3、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與凳保持約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壓,兩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連做1分鐘。兩側交替進行。
4、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與凳保持約120度,將拇指指端按放足三里穴處,力集中于指端,盡力按壓,然后推撥該處筋肉,連做7次。兩側交替進行。
5、正身端坐,一腿前伸,兩手張掌,搓擦腿部,自上而下,搓擦至遍,兩腿各搓擦1遍。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兩側足三里穴各1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或用艾條在足三里穴行溫和灸或回旋灸,每天1次,每次灸15~20分鐘,堅持2~3個月。尤其是在每年的冬至、夏至期間即行艾灸,可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使人精神煥發(fā)。
按摩足三里穴位的作用與功效
1、補中益氣
告訴我們,足三里這個位置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效果,非常適合那些中氣不足的患者進行。我國的針灸名著中具有記載,對足三里穴進行針灸,能夠很好的強壯身體,同時還具有保健的效果。
2、止瀉功效
說道足三里穴的作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要數止瀉了,如果是一些由于脾胃虛弱或者是虛寒所導致的腹瀉情況,刺激足三里穴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另外,如果是由于積食所引起的腹瀉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不過如果是由于痢疾或者是濕熱所引起的拉肚子情況,直接按摩足三里穴并不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治進行療。
3、止痛作用
如果出現了腹部疼痛的情況,無論是由于氣滯還是氣虛、血虛以及積食、胃虛或者是脾虛等等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夠很好的緩解,或者是在這個穴位上進行針灸,大約三四分鐘就能夠很快的止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于火熱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那么最好不要按摩足三里穴,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其他問題,這個時候可以在清熱穴上進行按摩。
4、安神作用
在足三里穴上面進行按摩,具有很好的安神鎮(zhèn)靜的作用,對于失眠還有煩躁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如果身體出現失眠的原因是心脾兩虛所引起的,在足三里穴進行針灸是最好的選擇。
5、促進食欲
在足三里穴上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之后你會發(fā)現,飯量明顯的增加,所以如果小孩出現了食欲不振的情況,可以適當的對足三里穴進行按摩,能夠很好的令孩子恢復正常。
6、祛除風濕
風濕病是很多人在老年之后的一個痛苦折磨,想要令身體恢復健康,那么強健脾胃是最根本的要求之一,這樣才能夠很好的清除體內多余的濕氣,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足三里穴屬于胃經合穴,所以對這個穴位進行刺激能夠起到利濕的作用,很好的促進風濕病人恢復健康。
導讀:足三里穴在哪里?足三里穴的準確位置圖。足三里穴是人體最重要的治病穴位之一,那么足三里穴在哪里?足三里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
足三里穴在哪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jié)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穴名解析
足,指穴所在部位為足部,別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內物質作用的范圍也。此穴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在此形成較大的范圍,常本穴物質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開闊之地,經水大量氣化上行于天,形成一個較大氣血場范圍,如三里方圓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與該穴同,下,指本穴位處足之下部,別于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足三里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穴位解剖
足三里穴在脛骨前肌,趾長伸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分布處,深層當腓深神經。
功用
生發(fā)胃氣、燥化脾濕。
主治
胃痛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乳癰,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虛勞贏瘦。
消化器官疾病、頭痛牙痛、神經痛、鼻部疾病、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脹滿、嘔吐等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
此外,對更年期障礙、腰腿疲勞、皮膚粗糙也很有效。
穴位配伍
1、配沖陽、仆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2、配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月經過多,心悸。
3、配曲池、豐隆、三陰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
4、配梁丘、期門、內關、肩井,有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
5、配上巨虛、三陰交、切口兩旁俞穴,有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術。
6、配陽陵泉、行間,有理脾胃,化濕濁、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7、配中脘、內關,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8、配脾俞、氣海、腎俞,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操作方法
1、直刺法:稍偏向脛骨方法,直刺1-2寸。針刺感覺:有麻電感向足背反射。
2、斜刺法:向下刺法:向下刺入,進針2-3寸。針刺感覺:酸脹感向下擴散到足背,有時向上擴散到膝。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穴位養(yǎng)生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按摩法:用拇指指面著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按摩同時讓患者屈伸活動足背,來加強酸、麻、脹、痛等感覺,持續(xù)數秒后,漸漸放松,如此反復操作數次即可。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日1次。
文獻摘要
1、《靈樞》: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余,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于足三里。
2、《靈樞》: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為干。腸中不便,取三里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
3、《外臺》: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以三里下氣。
4、《通玄指要賦》:三里卻五勞之羸瘦;痹腎敗,取足陽明之上。
5、《馬丹陽十二穴歌》: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并泄瀉。
以上就是足三里穴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經絡穴位,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手三里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不知道的人以為是一種中藥物質。但是這其實是一種人體的腧穴。說到穴位,是中華傳統的一項獨特的醫(yī)學手段,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穴位的運用早就已經被老一輩的人研究得爐火純青。穴位的運用也有十分神奇的效果,那么,手三里這樣一個腧穴又有怎么樣的奇效呢?
功效機制
疏經通絡,消腫止痛,清腸利腑 此穴為手陽明脈氣所發(fā)之處,且脈氣較深,針刺此穴針感很強;其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強,故可治療手陽明經的各種疾患;由于此穴通瀉的作用強,具有清瀉陽明經郁熱、化痰散結的作用,可治療面頰腫痛、齒痛失音、瘰疬等;此穴通過調理大腸經氣而具有清腸利腑的作用,可治療腹脹、腸鳴、泄瀉等腸腑氣機紊亂之疾患。
主治病證
中醫(yī)病癥:偏癱,手臂麻痛,肘攣不伸,腰疼不伸,腰疼不得臥,肩背疾患;腹痛齒痛,失喑,頰腫,瘰疬,眼目諸疾,舌痛等。
西醫(yī)病癥: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牙痛,口腔炎,頸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乳腺炎,感冒。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在X線鋇餐下觀察,針刺手三里可使胃蠕動增強。用阻斷血流方法,針刺手三里,可使結腸蠕動增強。針刺手三里也可看到空腸、回腸的蠕動發(fā)生即時性改變,蠕動強者減弱,弱者增強。利用家兔實驗觀察“手三里”穴,對大腸運動功能有明顯的調整作用。
針灸鎮(zhèn)痛作用:針刺手三里穴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可提高皮膚痛閾,其機理主要與單胺類和腦啡肽類神經介質的釋放有關。動物實驗表朗,針刺“手三里”能提高腦內亮—腦啡肽和甲硫—腦啡肽以及脊髓內甲硫—腦啡肽含量,并且可使腦內5—羥色胺、5—羥琥珀酸胺和多巴胺升高,從而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電針手三里還可引起紋狀體腎上腺素和皮層腎上腺素下降。
手三里可以治療腰膝痛,尤其是慢性腰肌勞損,經常揉揉手三里就會好轉。
手三里是強壯穴,平時可用拇指揉,每次1~3分鐘,也可用艾灸法,每次灸5~10分鐘,能顯著增強免疫力。
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
1、按摩足三里,能通經活絡、疏風化濕,上午7-9點,胃經最旺時,按摩能促進胃腸蠕動,加速身體脂肪消耗,達到減肥的目的。晚上9-11點脾經最旺時按摩此穴,脾主運化,能把飲食水谷轉化成能量,運輸給各個臟器,從而達到進補的作用。
2、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強身健體,對各種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調和氣血、美化肌膚。足三里屬胃經,是治療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體才能健康。
4、止瀉功效
說道足三里穴的作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要數止瀉了,如果是一些由于脾胃虛弱或者是虛寒所導致的腹瀉情況,刺激足三里穴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另外,如果是由于積食所引起的腹瀉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不過如果是由于痢疾或者是濕熱所引起的拉肚子情況,直接按摩足三里穴并不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治進行療。
5、止痛作用
如果出現了腹部疼痛的情況,無論是由于氣滯還是氣虛、血虛以及積食、胃虛或者是脾虛等等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夠很好的緩解,或者是在這個穴位上進行針灸,大約三四分鐘就能夠很快的止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于火熱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那么最好不要按摩足三里穴,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其他問題,這個時候可以在清熱穴上進行按摩。
6、安神作用
在足三里穴上面進行按摩,具有很好的安神鎮(zhèn)靜的作用,對于失眠還有煩躁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如果身體出現失眠的原因是心脾兩虛所引起的,在足三里穴進行針灸是最好的選擇。
7、促進食欲
在足三里穴上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之后你會發(fā)現,飯量明顯的增加,所以如果小孩出現了食欲不振的情況,可以適當的對足三里穴進行按摩,能夠很好的令孩子恢復正常。
8、補中益氣
告訴我們,足三里這個位置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效果,非常適合那些中氣不足的患者進行。我國的針灸名著中具有記載,對足三里穴進行針灸,能夠很好的強壯身體,同時還具有保健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穴的技巧
1、首先得知道足三里穴道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以起到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的作用。
2、正確認識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在膝關節(jié)以下三寸,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的地方,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橫放在臏骨下緣,下方第四橫指外緣一橫指處也可以正確找。
3、按摩的技巧。
端坐凳上,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正確位置,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這樣的動作可以重復進行,閑下來就可以做的哦 很方便,當然注意按摩需要在飯后1小時后進行為宜。
4、如果按摩右側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脛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按,做一緊一松的按壓,頻率為每2秒鐘一次,即每分鐘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壓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強度,穴位下面要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即有“得氣”現象為好,這樣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較為豐富,有時自己用手按摩可能達不到一定的效果。
5、方法:按摩時用兩只手的拇指指端分別按壓住兩腿的足三里穴,指端位置不動,用力由輕漸重,連續(xù)而均勻地用力按壓。功效:疏肝理氣,通經止痛,強身定神,對于肝郁氣結引起的食欲不振、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情緒緊張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長期伏案工作或者經常打電腦、駕車的人,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動,頸、肩、背以及肘、腕部容易出現疲勞不適癥狀。這主要是因為頸背部以及上肢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導致肌肉組織緊張,血液流通不暢,再加上不注意保暖,特別是春季氣候變化多端,易受到風寒邪氣侵襲,從而使頸背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如果經常敲一敲手三里這個穴位,對這些部位出現的酸脹以及疼痛或疲勞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手三里位于肘彎曲成直角,在肘橫紋盡頭兩指寬處。敲擊方法:左手握空心拳敲擊右手臂的手三里,不要用力過大。每次敲擊100下左右,敲擊中可有意識地做深呼吸。有人建議敲擊6下作一次呼吸,即1~3下為吸氣,4~6下為呼氣,以此類推。然后換右手敲擊左臂同樣的穴位。如果用小皮錘代替敲打也可以。
另外,亦可用空心拳或小皮錘從頸到肩再到手臂、背部,自上而下敲擊200次左右,可以起到溫熱散寒的作用,本身也有利于頸、肩、肘、腕、背等部位不適的緩解。如果將重點放在頸部與肩部的交叉點肩井穴上敲擊,會感覺有一股熱氣涌向頭部,對防治頸椎病、肩周炎、頸肩綜合征、偏頭痛、失眠等也有很好的作用。注意,肩井穴左右各一個,操作者可用左手敲擊右側,右手敲擊左側。
人吃五谷雜糧獲取營養(yǎng),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會導致我們身體不舒服,當我們又不想吃藥打針的時候,中醫(yī)的穴位療法應該說是不錯的選擇,下面來看看按摩三陰交穴可以治療哪些生活中的小毛病吧!
?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隨之發(fā)生改變,這就導致原本的運動時間正在不斷的縮減。如何才能夠快速的保養(yǎng)我們的健康呢?老中醫(yī)告訴我們,每天按摩三陰交穴位,能夠很好的促進身體健康,這個時候三陰交穴位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說說三陰交穴位的作用,來了解下吧!
三陰交穴位的作用
三陰交這個穴位對于身體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對于女性的好處更加的明顯。經常按摩三陰交穴位,能夠很好的保養(yǎng)女性的子宮以及卵巢,同時還具有美容養(yǎng)顏的效果,令我們的氣色越來越好。具體的三陰交穴位的作用如下:
第一:保養(yǎng)子宮以及卵巢
從中醫(yī)方面來看,人體中的任督二脈以及沖脈中所含有的經氣起源都來自于子宮還有卵巢,其中任脈的作用就是管理身體中全部的血液,督脈的功效就是管理身體中全部的氣,而沖脈則是經脈的管理者。在每天晚上五點到七點的這個階段,用力的按摩每條腿部的三陰交穴,大約十五分鐘就可以了,能夠更好的保養(yǎng)卵巢還有子宮,促進體內各大血脈的暢通。而女性只需要身體中的氣血運動順暢了,不僅精氣神越來越好,同時臉色也會更好,睡眠質量提高了,容貌也會越來越年輕。
第二:美容養(yǎng)顏
上文我們就說了,經常按摩三陰交這個穴位,能夠令體內的氣血運行更加的順暢,這樣氣色就會越來越好,同時臉部的肌肉也會更加的緊致有彈性,避免出現下垂的情況。另外,三陰交這個穴位和脾具有非常直接的關系,如果我們的脾健康受到了影響,那么你就發(fā)現不僅僅臉部的肌肉變得更加的松弛,面部年齡會比實際年齡更老,這在很多的女明星身上就可以直接的看到。想要保證我們的脾健康,那么日常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按摩三陰交。
老中醫(yī)建議我們,每天晚上大約九點左右,好好的按摩兩只腳的三陰交位置,大約一邊二十分鐘,這樣能夠更好的促進脾胃健康。
第三:保持血壓穩(wěn)定
日常生活中經常對三陰交這個位置進行按摩,能夠更好的調節(jié)身體中各個部位的健康。如果身體中的血壓出現了過低或者是過高的情況,那么可以選擇在中午十一點到13點的時候用力按摩三陰交這個穴位二十分鐘,只需要堅持三個月,你就會發(fā)現你的血壓回歸到正常值了,身體也會越來越健康。
第四:調節(jié)月經
三陰交和我們脾的健康具有非常直接的關系,而脾的主要作用就是化生氣血,對于體內的氣血運行具有直接的關系。很多女性朋友都容易出現氣血不足的情況,這就容易導致出現月經推遲、月經早到以及月經不穩(wěn)定等月經不調的情況。而經常按摩三陰交,則能夠很好的促進體內氣血運行,體內自然就會氣血充足了,各種月經不調的情況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
第五:祛斑祛痘
三陰交對于脾、腎以及肝健康都具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所以如果身體出現了斑點或者是痘痘,可以在每天晚上九點到十一點期間對三陰交這個穴道進行按摩,每次十五分鐘,能夠很好的促進體內氣血充足。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并不是說堅持一兩天就能夠看到效果,最起碼也要在一個月之后才可以。
第六:治療各種皮膚疾病
脾除了上述我們和大家說的氣血運行的效果之外,還具有除濕排毒的功效,將體內的水濕以及毒濁排出體外。在每天中午十一點左右的時候對三陰交這個穴道進行按摩二十分鐘,能夠很好的將體內的濕氣以及毒素等臟東西排出體外,這對于各種皮膚疾病也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例如過敏、濕疹、蕁麻疹以及皮炎等等。只需要堅持按摩,大約一個半月之后,你就會發(fā)現皮膚越來越光滑細嫩了。
第七:治療性冷淡
三陰交穴位的作用有很多,而經常按摩還能夠有效的改善性冷淡的情況。很多女性隨著生活以及工作壓力的不斷加大,或者是飲食以及生活習慣方面的不科學導致出現性冷淡的情況,這對于家庭關系的穩(wěn)固造成嚴重的傷害。而每天按摩三陰交,能夠有效的提高女性的性欲,避免出現性冷淡的情況。?? ??
體的脈絡系統錯綜復雜,三陰交穴只是其中之一,大家一定要在充分了解了之后再去嘗試哦。
起穴位按摩我們大家都不是太陌生,其實偉大的先人在長期的實踐中也摸索出了穴位按摩對人體的各種好處和作用,今天就講一講三間穴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和按摩三間穴的作用。
按摩三間穴位的作用
名稱釋義:間,間隙;此穴在手第2掌指關節(jié)后陷處,為手陽明大腸經第三個穴位,故名。
簡便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即赤白肉際處。
解剖定位:此腧穴處有第1骨間背側肌,深層為拇內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頭靜脈起始部)、指掌側固有動脈;布有橈神經淺支。
功能主治: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經分布,故不宜自行針灸。
功效機制:清瀉陽明,通調腑氣,通經活絡 此穴是手陽明大腸經脈氣所發(fā),具有清熱解毒、清瀉陽明火熱、散解頭面風熱、消腫止痛之功,可治療陽明熱盛、風熱上擾的頭面五官疾患;手陽明大腸經循胸絡肺屬大腸,此穴通過清瀉陽明郁熱,宣暢氣機、通調腑氣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熱邪壅滯、氣機不暢的胸悶氣喘、腹脹腸鳴、泄瀉痢疾等;此穴為大腸經輸穴,五行屬性屬木,木通肝氣,性善條達,通經活絡、舒筋利節(jié)之力較強,長于疏調手陽明大腸經氣血,治療上肢痿痹、癱瘓;又因此穴位于手部掌指關節(jié)處,能祛風除濕、舒筋利節(jié),可治療手部腫痛、麻木、癱瘓等。
主治病癥:身熱頭痛、咽喉腫痛、口干齒痛、鼻衄目痛;胸悶氣喘、腹脹腸鳴、泄瀉痢疾;肩臂疼痛、上肢癱瘓;手指及手背腫痛、手指屈伸不利。扁桃體炎,牙痛,三叉神經痛,急性結膜炎,青光眼,手指腫痛,肩關節(jié)周圍炎等。
配伍應用:1、腸鳴而泄:三間、神闕、水分(《神應經》)。
2、下片牙痛:三間、承漿、頰車、合谷、列缺(《針灸逢源》)。
3、喉痹咽如哽:三間、陽溪(《備急千金要方》)。
4、頭熱鼻鼽衄:三間、中管、偏歷、厲兌、承筋、京骨、昆侖、承山、飛揚、隱白(《備急千金要方》)。
5、口干:三間、少澤、太沖(《針灸資生經》)。
6、目急痛:三間、前谷(《圣濟總錄》)。
7、傷寒熱?。喝g、曲池、合谷、關沖、少沖、委中、太溪、間使(《楊敬齋針灸全書》)。
8、胸滿:三間、經渠、陽溪、后溪、間使、陽陵、三里、曲泉、足臨泣(《神應經》)。
9、喘息:三間、商陽(《神應經》)。
保健養(yǎng)生:痔瘡疼痛難忍時,只要掐按三間,就能快速止痛,并有輔助治療的作用;還可對此穴進行熱水浴,即將手放入45攝氏度左右的水中浸泡10分鐘左右。另外,經常用拇指指腹揉按三間,每次1-3分鐘,對調和脾胃,改善消化不良等癥有幫助。
針刺:直刺0.3~0.5寸,局部麻脹,或向手背放散;若手指屈伸不利或癱瘓可透刺后溪1.5~2寸;透刺后溪時,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轉,以免損傷血管。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
99健康網推薦閱讀:
按摩少沖穴位的作用
按摩少府穴位的作用
體的脈絡系統錯綜復雜,三間穴只是其中之一,大家一定要在充分了解了之后再去嘗試哦。
如何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guī)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huán)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jié)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jié)作用,提高機體防御疾病的能力。
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簡便易行:
1、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fā)熱的感覺。
2、可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fā)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fā),精力充沛。
按摩足三里穴的作用
1、補中益氣
告訴我們,足三里這個位置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效果,非常適合那些中氣不足的患者進行。我國的針灸名著中具有記載,對足三里穴進行針灸,能夠很好的強壯身體,同時還具有保健的效果。
2、止瀉功效
說道足三里穴的作用,其中最為明顯的就要數止瀉了,如果是一些由于脾胃虛弱或者是虛寒所導致的腹瀉情況,刺激足三里穴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另外,如果是由于積食所引起的腹瀉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不過如果是由于痢疾或者是濕熱所引起的拉肚子情況,直接按摩足三里穴并不能夠起到顯著的作用,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其他的穴位一起搭配治進行療。
3、止痛作用
如果出現了腹部疼痛的情況,無論是由于氣滯還是氣虛、血虛以及積食、胃虛或者是脾虛等等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按摩足三里穴都能夠很好的緩解,或者是在這個穴位上進行針灸,大約三四分鐘就能夠很快的止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由于火熱所引起的腹部疼痛情況,那么最好不要按摩足三里穴,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其他問題,這個時候可以在清熱穴上進行按摩。
4、安神作用
在足三里穴上面進行按摩,具有很好的安神鎮(zhèn)靜的作用,對于失眠還有煩躁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如果身體出現失眠的原因是心脾兩虛所引起的,在足三里穴進行針灸是最好的選擇。
5、促進食欲
在足三里穴上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之后你會發(fā)現,飯量明顯的增加,所以如果小孩出現了食欲不振的情況,可以適當的對足三里穴進行按摩,能夠很好的令孩子恢復正常。
6、祛除風濕
風濕病是很多人在老年之后的一個痛苦折磨,想要令身體恢復健康,那么強健脾胃是最根本的要求之一,這樣才能夠很好的清除體內多余的濕氣,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足三里穴屬于胃經合穴,所以對這個穴位進行刺激能夠起到利濕的作用,很好的促進風濕病人恢復健康。
按摩足三里穴主治疾病
本穴應用廣泛,為全身強壯要穴,針灸按摩可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fā)生,亦為消化系統常用要穴。
1、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胃腸炎,胃痙攣,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腸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闌尾炎,腸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兒厭食,輔助胃鏡檢查。
2、循環(huán)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貧血,風濕熱。
3、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膀胱炎,遺尿,陽萎,遺精。
5、婦產科系統疾病: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頭痛,失眠,神經衰弱,小兒麻痹,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癲癇、7、五官科系統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聾,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