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黃連丸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yùn)動(dòng)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隨著社會(huì)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shí)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清胃黃連丸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胃黃連丸是臨床上常見用藥,功效和作用其實(shí)是可以從名字看出的。清胃黃連丸的副作用比較小,對喉嚨腫痛也有效果,但是用藥要注意安全。清胃黃連丸也有很多食用禁忌要注意。
一、清胃黃連丸具有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其成分中黃連、黃芩、連翹、桔梗、丹皮等都有抗炎作用;地黃具有止血作用;梔子、丹皮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效果顯著,副作用小。
二、清胃黃連丸是由黃連80g、石膏80g、桔梗80g、甘草40g、知母80g、玄參80g、地黃80g、牡丹皮80g、天花粉80g、連翹80g、梔子200g、黃柏200g、黃芩200g、赤芍80g中藥組成。連翹又名黃花條、連殼、青翹、落翹、黃奇丹等,果實(shí)入藥。連翹是清熱解毒的中藥,主治熱病初起,風(fēng)熱感冒,發(fā)熱,心煩,咽喉腫痛,急性腎炎等。連翹早春先葉開花,花開香氣淡艷,滿枝金黃,艷麗可愛,是早春優(yōu)良觀花灌木。
三、注意事項(xiàng)
1.忌煙、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shí)服用滋補(bǔ)性中藥。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yán)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4.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增多且不成形者,應(yīng)酌情減量。
5.孕婦慎用。兒童、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6.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8.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shí)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hù)下使用。
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ys630.COm精選閱讀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清胃黃連丸(水丸)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yīng)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清胃黃連丸(水丸)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連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參80g 地黃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連翹80g 梔子200g 黃柏200g 黃芩200g 赤芍80g
【性狀】為黃色至深黃色的水丸;味微苦。
【炮制】上十四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以上是關(guān)于清胃黃連丸(水丸)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看完這篇你文章后能夠?qū)η逦更S連丸(水丸)有一定的認(rèn)識,這樣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運(yùn)用它。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rèn)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bǔ)品越來越多,清胃黃連丸(大蜜丸)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清胃黃連丸(大蜜丸)。
【處方】黃連80g 石膏80g 桔梗80g 甘草40g 知母80g 玄參80g 地黃80g 牡丹皮80g 天花粉80g 連翹80g 梔子200g 黃柏200g 黃芩200g 赤芍80g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后苦。
【炮制】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每丸重9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清胃黃連丸(大蜜丸),我們知道清胃黃連丸(大蜜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黃連丸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黃連丸的相關(guān)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別名】黃連阿膠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黃連30克 茯苓60克 阿膠30克(炙)
【制法】先搗黃連、茯苓為末,調(diào)阿膠為丸,曬干。
【功能主治】治腸胃氣虛,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腹時(shí)用溫開水送下。漸加至60丸。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處方】黃連 吳茱萸
【制法】上二味各等分,同炒令紫,色不得過黑,去茱萸,只以黃連一味軟飯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熱止血。治腸風(fēng)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時(shí)用米飲下30~50丸,每日二服;更以胃風(fēng)湯煎,如法吞下。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處方】黃連4兩,黃柏3兩,阿膠(炙)1兩,梔子1兩,蒲黃1兩,當(dāng)歸1兩半,黃芩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破血止痢。主產(chǎn)后赤白下痢,腹中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60丸,以飲送下,日3次,夜1次。
【摘錄】方出《外臺》卷三十四引《張文仲方》,名見《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黃連(去須)1兩1分,艾葉(炒)3分,升麻3分,防風(fēng)(去叉)半兩,樸消2兩,大黃(銼,炒)3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齆鼻。
【用法用量】每服3-5丸,食后臨臥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別名】黃連阿膠丸、阿膠丸、小黃連阿膠丸
【處方】黃連1兩,茯苓2兩,阿膠1兩(炙)。
【制法】先搗黃連、茯苓為末,以少許水溶阿膠為丸,眾手丸之,曬干。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腸胃氣虛,冷熱不調(diào),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后重,臍腹疼痛;及肺熱咯血,諸疳熱瀉。
【用法用量】黃連阿膠丸(《局方》卷六)、阿膠丸(《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莊氏家傳》)、小黃連阿膠丸(《得效》卷十二)。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近效方》
【別名】羚羊角丸
【處方】黃連2兩半,黃柏1兩半,羚羊角半兩,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散,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一切熱痢及休息痢,日夜頻并;兼治下血黑如雞肝色,或蠱痢腹中痛.有膿血下者。
【用法用量】羚羊角丸(《準(zhǔn)繩·類方》卷六)。
【摘錄】方出《醫(yī)心方》卷十一引《傳信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處方】黃連1兩(去須),栝樓根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知母3分,茯神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實(shí)熱,多渴心煩;時(shí)氣煩熱口干,頭目昏痛;食已如饑,肌肉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粥飲送下;或牛乳汁送下亦得。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黃連(去須)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苦參(銼)1兩,防風(fēng)(去蘆頭)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川升麻1兩,牛蒡子(微炒)1兩,木通(銼)1兩,秦艽(去苗)1兩,黃芩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臟風(fēng)毒攻皮膚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溫漿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黃柏(去粗皮,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早、晚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黃連末。
【制法】雞子白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20丸,以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張文仲方》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黃柏(去粗皮)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梔子仁半兩,黃藥子半兩,郁金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貝母(去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款冬花半兩,黃明膠(炙令燥)半兩,白芥子半兩。
【制法】上為末,研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疸。身面黃,心懊痛,小便黃赤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麥門冬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
【處方】黃連1兩(去須,微炒),蚺蛇膽半兩,蕪荑1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久痢,腸頭挺出。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黃連2兩(去須),苦參1斤,麝香1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煩熱悶亂。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腹以茶送下,1日2次,任意吃茶,不限多少;一方用粥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七八引《圣惠》
【處方】黃連(去須)1兩,菟絲子(酒浸3日,曬干,別研末)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1兩,龍骨1兩,山茱萸1兩,磁石半兩(燒赤,醋淬7遍,研,水飛過),雞??胵中黃皮1兩半(微炙)。
【制法】上為末,入研了藥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腎,小便多白濁或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咽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五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黃連(去須)3兩,人參1兩半,生姜(薄切,焙干)1兩半,茯神(去木)1兩半,萎蕤1兩,豉1合(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勞風(fēng)。發(fā)熱,煩悶,不能食;兼數(shù)欠,眠睡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米飲送下,1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三
【處方】黃連(去須)1兩,白蕪荑(去皮,炒)半兩,麝香(研)1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匿蟲),或口齒生瘡,或肛門傷爛。
【用法用量】1-2歲每服10丸,以溫米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三
【處方】黃連(去須,炒)2兩,木香1兩,吳茱萸(湯洗3遍,炒干)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一切痢疾,無問冷熱,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六
【處方】陳倉米4分,黃連4分,干姜4分。
【制法】上為末,緩火炒令色變,納2顆雞子白中,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以好無灰酒溫1盞送下。至晚間痢赤色當(dāng)變白,明旦即愈。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處方】黃連(去須)1兩半,栝樓根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梔子仁(微炒)1兩半,香豉(炒黃)2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劑,更于鐵臼內(nèi)涂酥杵勻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心胸?zé)┰辍?/p>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午食后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八
【處方】黃連3兩,烏梅肉1升,干姜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冷熱痢。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以飲送下,1日2次。
【注意】忌豬肉。
【摘錄】《外臺》卷三十四引《深師方》
【處方】黃連(去須)1兩,龍骨1兩,苦參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熟艾葉(炒)半兩,白礬(熬令汁枯)半兩,甘草(炙)半兩,陳曲(炒)半兩,赤石脂半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膿血,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處方】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當(dāng)歸(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無問遠(yuǎn)近。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以飯飲送下。以愈為度。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處方】黃連(去須,微炒)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烏梅肉(微炒干)1兩,訶黎勒(炮,去核)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氣痢不止,或愈或劇。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用姜制過厚樸煎湯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七
【處方】黃連(去須,炒)2兩,當(dāng)歸(切,焙)1兩,烏梅肉(炒)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痢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日晚再服;痢甚者,熔蠟為丸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
【處方】黃連(去須)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苦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氣實(shí)熱,煩躁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臨臥煎竹葉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黃連1兩(去須,銼,微炒),女蔞半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洞泄,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熱水化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黃耆(蜜炙)、黃連(去須)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fēng)瀉血。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黃連(去須)3分,龍骨3分,赤石脂3分,當(dāng)歸(銼,炒)3分,白石脂半兩,烏梅肉(炒)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煮白粥飲研下,1日2次。漸加至10丸。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黃連(去須)1兩,桂(去粗皮)1兩,代赭(碎)1兩,木香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別研)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丹砂(研)1分,麝香(研)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盡)1錢(別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丁奚腹大,疳氣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黃連(去須)1兩,栝樓根1兩,葛根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時(shí)氣,煩渴飲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大麥湯溫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三
【處方】黃連1分(去須),天竹黃1分(細(xì)研),甘草1分(炙微赤,銼),梔子仁1分,款冬花1分,牛黃1分(細(xì)研),葛根1分(銼),紫菀1分(洗,去苗土),犀角屑1分,川樸消半兩,竹瀝2合。
【制法】上為末,先用竹瀝拌和,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熱煩渴,干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新汲水研破服之,1日4-5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七
【處方】阿膠(炒成珠)、黃連末。
【制法】阿膠以水熬成膏,調(diào)黃連末為丸。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五
【處方】黃連2兩(去須,微炒),黃柏2兩(銼,微炒),羚羊角屑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艾葉2兩(微炒),赤芍藥2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熱痢,心神煩悶,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黃連半兩(去須),黃耆半兩(銼),梔子仁1分,苦參半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葳蕤1分,知母1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栝樓根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地骨皮1分,赤茯苓1分,生干地黃1分,鐵粉半分(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久不愈,體瘦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黃連1兩(去須),皂莢樹鵝1兩(微炙),苦參2兩(銼),栝樓根2兩,赤茯苓2兩,知母2兩,白石英1兩(細(xì)研),金箔50片(細(xì)研),銀箔50片(細(xì)研)。
【制法】上為末,入石英、金銀箔相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久不止,心神煩壅,眠臥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煮小麥湯送下;竹葉湯送下亦得,不拘時(shí)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九
【處方】黃連半兩(去須),黃丹半兩(炒令紫色),豆豉半兩(炒干)。
【制法】上為末,入黃丹研令勻,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飲水絕多,身體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以溫水送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九
【處方】黃連1兩(去須),栝樓根1兩,白龍骨1兩,苦參1兩(銼),牡蠣1兩(燒為粉),山茱萸1兩,葳蕤1兩,土瓜根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腎,小便滑數(shù),白濁,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時(shí)候以煎大麥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黃連半兩(去須),苦參半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焙),龍膽半兩(去蘆頭),土瓜根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淋,小腹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熟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一六
【處方】黃連1兩(去須,微炒),干姜1兩(炮裂,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多令香熟),神曲1兩(炒令微黃),當(dāng)歸1兩(微炒),禹余糧1兩(燒醋淬3遍),赤石脂2兩,酸石榴皮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醋煮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痢腹痛,不思飲食,瘦瘁骨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艾湯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黃連2錢,干蟾(炙)2錢,木香1錢,使君子1錢,蘆薈7分,夜明砂7分。
【制法】上為末,山藥研粉,水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虛熱,津液不足,久瀉不止,發(fā)熱。
【用法用量】以米飲送下。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三
【處方】黃連2兩(去須,微炒),當(dāng)歸2兩(銼,微炒),烏梅肉2兩(微炒),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厚樸2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痢下膿血及諸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黃連2兩(去須,微炒),當(dāng)歸1兩(銼,微炒),黃芩1兩,赤石脂2兩,龍骨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時(shí)氣熱毒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六
【別名】黃連十味丸
【處方】黃連5兩,黃芩5兩,苦參6兩,沙參5兩,干地黃6兩,干葛6兩,梔子仁3兩,麥門冬1升(去心),地骨白皮5兩,茯苓5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黃疸初得,稍覺心中煩熱,滿身黃色,眼白睛黃。
【用法用量】初服10丸,稍稍加至30丸,以米飲送下,日3次。
【注意】忌豬肉、冷水、大酢、蕪荑。
【摘錄】《外臺》卷四引《許仁則方》
【處方】黃連1分(末),青黛1分,麝香1分,朱砂1分(細(xì)研),巴豆霜半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豬膽汁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風(fēng),心胸痰涎,腹內(nèi)壅悶,或搐搦。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薄荷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五
【處方】黃連(去須)1兩,犀角屑1兩,地膚子1兩,決明子1兩,黃芩1兩,苦參(銼)1兩,玄參1兩,車前子1兩,川樸消2兩,龍膽2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攻眼,目珠子腫突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溫水送下,臨臥再服之。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黃連1兩(去須),防風(fēng)(去蘆頭)半兩,龍膽(去蘆頭)半兩,川大黃(銼,微炒)半兩,細(xì)辛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胎赤眥爛。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溫水送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黃連半兩(入巴豆半兩同炒赤色,去巴豆),草龍膽1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荊芥湯送下,1日2次。
【摘錄】《雞峰》卷十七
【處方】黃連(削,凈洗,干碾為末)、大蕪荑仁(乳缽研細(xì))各等分。
【制法】上和勻,糯、粟米相和,煮稀粥為丸,如小綠豆大。
【功能主治】疳瀉,疳痢。
【用法用量】3歲每服7-10丸,3歲以上每服15-20丸,空心以陳米飲送下,日3次。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八引《莊氏方》
【處方】黃連(去須,微炒)1兩,黃柏(炙微赤)1兩,黃芩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痢,協(xié)熱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處方】黃連8分,白龍骨(炙)8分,禹余糧8分,伏龍肝8分,代赭(研)6分,干姜6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以飲送下。愈止。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廣濟(jì)方》
【處方】黃連2兩(去須),生姜4兩(并銼作骰子塊)。
【制法】上同炒香熟,去生姜,只用黃連,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烏梅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木香半兩,訶子(連核)半兩,黃連1斤(炒紫色)。
【制法】上為細(xì)末,研粳米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積下痢,蠱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百一》卷六
【別名】熱消丸
【處方】豉心2兩(以鹽醋拌蒸曬干,如此者三,熬微黃),川黃連3兩(一方用吳黃連)。
【制法】上為細(xì)末,蜜和為丸。
【功能主治】熱消渴。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服25丸,食后服20丸,以烏梅10顆,水2小升,煎之?dāng)?shù)沸,取湯送下;如無烏梅,以小麥子2升煮取汁替亦得。
【注意】忌豬肉。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七六引《十便方》
【處方】黃連(好者)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清爽頭目。主濕熱流運(yùn),氣血不通,壅滯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shí)候,每日3次。
【摘錄】《宣明論》卷九
【處方】黃連不以多少。
【制法】上藥納豬肚中,飯上蒸爛,同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九
【處方】黃連3分(去須,微炒),木香半兩,黃柏3分(微炙,銼),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當(dāng)歸半兩(銼碎,微炒),干姜半兩(炮裂,銼),地榆半兩(銼),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后下痢無度,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七
【處方】黃連(去須,炒)半兩,龍骨半兩,地榆(銼,焙)半兩,訶黎勒(煨,去核)半兩,赤石脂半兩,草豆蔻(去皮)1分。
【制法】上為末,水浸炊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日20丸,空心、食前以米飲送下,每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六
【處方】黃連1兩(去須,微炒),烏梅肉3分(微炒),敗龜3分(涂酥炙令黃),鹿角屑半兩(炒微黃),干姜半兩(炮裂,銼),當(dāng)歸1兩(銼,微炒),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椰子皮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赤白痢,日夜數(shù)十行,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黃連半兩,蕪荑(去皮)、使君子(去殼)半兩(洗凈,研)。
【制法】上為末,雄豬膽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疳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處方】黃連(去須)半兩,熟艾(炙)半兩,杏仁(去皮尖,別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陰疝腫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黃連(去須)、白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腎氣不足,思想無窮,小便白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補(bǔ)骨脂湯送下,日3次,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黃連(去須)1兩半,黃芩(去黑心)2兩,黃柏(去粗皮)2兩,熟艾葉(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痢黃膿,發(fā)渴,四肢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飯飲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
【處方】黃連1升(去毛),麥門冬5兩(去心)。
【制法】上為末,以生地黃汁、栝樓根汁、牛乳各3合和,頓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25丸,漸漸加至30丸,以飲送下,1日2次;常吃,以少許食送下。
【注意】忌豬肉、蕪荑。
【摘錄】方出《外臺》卷十一引《崔氏方》,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七
【處方】黃連(去須)1兩,甘菊花1兩,車前子1兩,羚羊角(鎊)1兩,芒消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眼疾,青盲黑花,赤脈熱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后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九
【處方】宣連1兩(去須蘆),吳茱萸(去枝梗,凈)1兩,白芍藥1兩,訶子肉5錢。
【制法】上為末,用大蒜兩介,去殼,將紙包裹,灰火煨熟,取出擂細(xì),加白米糊少許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瀉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米飲湯送下,與治痢紅丸子間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一引《經(jīng)驗(yàn)秘方》
【處方】干姜(炮)1兩,黃連(去須)1兩,縮砂仁(炒)1兩,川芎1兩,阿膠(蛤粉炒)1兩,白術(shù)1兩,乳香(另研)3錢,枳殼(去瓤,麩炒)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鹽梅3個(gè)取肉,少入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滯下。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白痢,以干姜湯送下;赤痢,以甘草湯送下;赤白痢,以干姜甘草湯送下,俱食前服。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六引《濟(jì)生》
【處方】胡黃連1分,使君子肉1分,白蕪荑(去扇)1分,巴豆14個(gè)(去皮膜,出油盡)。
【制法】上為末,豬膽汁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氣,眼澀多困,手足發(fā)熱,脾胃虛弱,發(fā)黃作穗,漸漸羸瘦,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以米飲送下,1日2次。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
【處方】黃連(去須)1錢,郁金(銼)1錢,羌活(去蘆頭)1錢,青黛(研)1錢,苦楝根1錢。
【制法】上為末,豮豬膽汁調(diào)勻陰干,再研為末,入龍腦、麝香各少許,湯浸蒸餅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疳,五心壯熱,肌肉黃瘦,好食泥土。
【用法用量】每服2-3丸,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酒蒸黃連。
【制法】為丸。
【功能主治】伏熱瀉痢不止。
【用法用量】用香薷湯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六
【處方】黃連(去須,炒)1兩,烏梅肉(炒干)1兩半,亂發(fā)(灰汁洗凈,燒灰)3兩。
【制法】上為末,用蜜2兩煉熟,入蠟1兩,醋2合,羊脂1兩,煎令蠟化,入前藥末,于銅器中重湯熬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每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五
【處方】使君子50個(gè),陳皮1錢,黃連1兩。
【制法】上為末,用蒸餅1個(gè),以豬膽同拌和為餅子,飯上蒸,再為末,別用蒸餅為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疳。
【用法用量】每服4-5丸;如甚者,以使君子殼煎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五五引《吳氏集驗(yàn)方》
【處方】黃連(去須)1兩,大黃(銼,炒令香熟)1兩,防風(fēng)(去叉)3分,龍膽(去土)3分,人參3分,黃芩(去黑心)3分,細(xì)辛(去苗葉)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氣壅實(shí),目痛如刺。
【用法用量
以上是關(guān)于黃連丸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看完這篇你文章后能夠?qū)S連丸有一定的認(rèn)識,這樣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運(yùn)用它。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xué)著作中,大黃清胃丸總是一個(gè)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xué)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
【處方】大黃504g 關(guān)木通63g 檳榔63g 黃芩96g 膽南星42g 羌活42g 滑石粉168g 白芷42g 牽牛子(炒)42g 芒硝63g
【性狀】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辛。
【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通便。用于胃火熾盛,口燥舌干,頭痛目眩,大便燥結(ji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規(guī)格】每丸重9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雖然說大黃清胃丸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清胃黃連丸是一種常見的中成藥,它的主要功效是能夠清除腸胃的食譜,這樣能夠達(dá)到根除,因?yàn)槟c胃原因?qū)е碌目诔衄F(xiàn)象,因?yàn)樗侵谐伤?,所以說副作用比較低,在調(diào)理腸胃、預(yù)防腸胃上火,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們知道口臭的原因比較多,既有腸胃上火的原因,口腔衛(wèi)生的原因等等,所以說不同的口臭需要進(jìn)行不同的治療。
口臭是指口內(nèi)出氣臭穢的一種癥狀。貪食辛辣食物或暴飲暴食,疲勞過度,感邪熱,虛火郁結(jié),或某些口腔疾病,如口腔潰瘍、齲齒以及消化系統(tǒng)疾病都可以引起口氣不清爽。口臭往往使人困窘,而清胃黃連丸清胃瀉火,那么,清胃黃連丸可以治療口臭嗎?
口臭是怎么回事呢?
中醫(yī)認(rèn)為,口臭多由肺、脾、胃積熱或食積不化所致,這些東西長期淤積在體內(nèi)排不出去就變成了毒素??诔舻男纬纱蠖嗍怯缮眢w毒素長期累積形成的,因此消除口臭需要從根本上對身體進(jìn)行調(diào)理才可根除,切不可急于求成用一些對腸胃刺激較大的藥物,可以用渲郁湯等中醫(yī)方劑調(diào)理,從根本上解除口臭。
中醫(yī)所說的“火”或“熱”,是在描述一種功能的“亢進(jìn)”現(xiàn)象??谇恢械南拖?,使食物在咀嚼過程中就能被初步消化。這而種輔助消化的菌和酶,在口腔的高酸度環(huán)境下,其功能(能力)就特別“亢進(jìn)”(活躍),從而對口腔中的一切有機(jī)物質(zhì)如食物殘留,包括唾液中的有機(jī)營養(yǎng),進(jìn)行了深度消化,隨后,這種被深度消化過的物質(zhì)接觸空氣后,很容易氧化變成腐敗物質(zhì),這就是形成口臭的原因,為什么會(huì)出現(xiàn)口腔超長消化功能“亢進(jìn)”呢?這主要是源于口腔內(nèi)過高的酸濃度,在過高酸濃度下,口腔內(nèi)輔助消化的各種菌和酶,就會(huì)表現(xiàn)出“亢進(jìn)”狀態(tài),也就是“胃火旺、腸胃熱”的狀態(tài)。
清胃黃連丸可以治療口臭嗎?效果好嗎?
清胃黃連丸,一種藥品名稱,主要用于治療清胃瀉火,解毒消腫。方中黃連、石膏清瀉胃火,為主藥;輔以黃芩、梔子、黃柏清瀉胃火及三焦之火,地黃、牡丹皮、赤芍涼血清熱,連翹、桔梗清熱解毒、消腫,共為輔藥;佐以知母、天花粉、玄參清胃火、養(yǎng)胃陰、生津液;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以為使藥。能有效果的清除內(nèi)部實(shí)火,從根本上消除口臭,使臨床上常用的藥品。
清胃黃連丸的正確服用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2次。正確服用就能達(dá)到很好的效果,患者要根據(jù)自己的實(shí)際病情來決定用藥方案和用藥時(shí)間長短。
服用清胃黃連丸的注意事項(xiàng):藥性苦寒,瀉下力猛,如體虛便溏,年老,孕婦均應(yīng)禁用。
由于清胃黃連丸方中黃芩、黃連等清熱藥較多,飯前服用可能引起腸胃不適,這是因?yàn)樗幬飳ξ改c道的刺激較大,建議飯后服用效果更好。但是,如果是實(shí)熱患者,熱性較強(qiáng)者,建議飯前服用,這樣藥物的泄熱作用強(qiáng)大,清熱作用顯著,請患者根據(jù)自己的實(shí)際情況用藥。
清熱解毒是一種常見的調(diào)理自身的方式,人體內(nèi)的內(nèi)火和毒素很復(fù)雜,許多時(shí)候都需要通過藥物進(jìn)行科學(xué)的調(diào)理,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身體狀況逐漸回歸健康的狀態(tài)。清內(nèi)火的藥物比較講究,分類也比較多,今天醫(yī)生就為您推薦了一種名為清胃黃連丸的藥物,對于清熱解毒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清胃黃連丸
商品名稱:清胃黃連丸
拼音全碼:qingweihuanglianwan
【主要成份】黃連、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參、地黃、牡丹皮、天花粉、連翹、梔子、黃柏、黃芩、赤芍。
【性 狀】本品為黃色至深黃色的水丸;味微苦。
【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規(guī)格型號】9g*6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不良反應(yīng)】尚不明確。
【禁 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xiàng)】1.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2.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3.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每日2到3次者,應(yīng)減量;每日3次以上者,應(yīng)停用并向醫(yī)師咨詢。 4.服藥三天后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者,應(yīng)立即停藥并去醫(yī)院就診。 5.小兒、孕婦、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須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 6.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7.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shí)禁止服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hù)下使用。 9.請將此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 藏】密封。
【包 裝】9克*6袋/盒。
【有 效 期】36 月
【執(zhí)行標(biāo)準(zhǔn)】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
【批準(zhǔn)文號】國藥準(zhǔn)字Z14020353
【生產(chǎn)企業(yè)】山西華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就是我們的醫(yī)生為您介紹清胃黃連丸的各種功能和用藥事項(xiàng),希望可以給您帶來幫助,我們的身體需要自己的關(guān)注才能得到長久的健康,往往身體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毛病會(huì)為將來的疾病帶來禍端的種子。因此及時(shí)服用清胃黃連丸進(jìn)行清熱解毒是很有必要的,望您健康快樂。
眾所周知鱉甲黃連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可是大家對于鱉甲黃連丸的功效了解多少呢?鱉甲黃連丸到底應(yīng)該怎么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鱉甲(童便半盞,米醋半盞,慢火上蘸炙至盡色焦黃)半兩,黃連(用巴豆7個(gè),去皮膜,用水1盞同煮水盡,去巴豆不用,只使黃連)半兩,白術(shù)半兩,人參(去蘆)半兩,茯苓半兩,甘草(炙)半兩,川楝子肉半兩,使君子仁半兩,木香半兩,草豆蔻(炮,去皮)半兩,柴胡(去蘆)半兩,陳皮(去白)半兩,草龍膽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豮豬膽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諸疳羸瘦,發(fā)熱盜汗,寒熱,肚大腳細(xì),不肯進(jìn)乳食,氣粗促急,脾胃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米飲送下;如有潮熱,體熱不解,烏梅湯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二
上文主要介紹了鱉甲黃連丸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huì)遇到各種疾病的困擾,溫毒和瘟疫常常會(huì)存在人體當(dāng)中,對身體造成危害,體內(nèi)產(chǎn)生毒素和熱毒在所難免。因此,只要您及時(shí)服用正規(guī)藥物進(jìn)行治療,達(dá)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并不是什么難事。今天我們?yōu)槟扑]一種名為清胃黃連丸(水丸)的藥物,它對于解毒去熱很有幫助,下面來看看介紹吧。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清胃黃連丸
商品名稱:清胃黃連丸(水丸)
拼音全碼:QingWeiHuangLianWan(ShuiWan)
【主要成份】黃連、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參、地黃、牡丹皮、天花粉、連翹、梔子、黃柏、黃芩、赤芍。
【性 狀】本品為黃色至深黃色的水丸;味微苦。
【適應(yīng)癥/功能主治】清胃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瘡,齒齦、咽喉腫痛。
【規(guī)格型號】9g*9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不良反應(yīng)】尚不明確。
【禁 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xiàng)】1.忌煙、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shí)服用滋補(bǔ)性中藥。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yán)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4.服藥后大便次數(shù)增多且不成形者,應(yīng)酌情減量。 5.孕婦慎用。兒童、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 6.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7.對該藥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 8.該藥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shí)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jiān)護(hù)下使用。 10.請將該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該藥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shí)使用可能會(huì)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 藏】密閉,防潮。
【包 裝】每盒裝9袋。
【有 效 期】24 月
【批準(zhǔn)文號】國藥準(zhǔn)字Z62021334
【生產(chǎn)企業(yè)】甘肅佛仁制藥科技有限公司
上述內(nèi)容充分介紹了清胃黃連丸(水丸)的各種功效和治療方法,相信對于您清熱解毒能起到一定的幫助。體內(nèi)產(chǎn)生虛火導(dǎo)致口干舌燥煩躁不安是很正常的,及時(shí)服用藥物進(jìn)行調(diào)理就能很快恢復(f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