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消炎丸功效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fù)。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牛黃消炎丸功效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牛黃消炎丸是一種中成藥,它的口感味苦,有麻辣的感覺,最主要的治療功效就是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經(jīng)常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對于瘡癤,疔癰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使用牛黃消炎丸的時候,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項,在用藥期間,不能吃生冷刺激的食物,不要吃一些油膩性的食物。
牛黃消炎丸功效作用
牛黃消炎丸的多種中藥成分都是具有清熱解毒的,而藥物的功效就是成分主藥成分所致的,既然如此,牛黃消炎丸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牛黃消炎丸為黑色的細小水丸,除支外衣,顯棕黃色;味苦,有麻辣感。牛黃消炎丸的功效作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咽喉腫痛,疔癰,瘡癤。
牛黃消炎丸成分
是牛黃、珍珠母、蟾酥、青黛、天花粉、雄黃、大黃。牛黃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能,且能涼肝息風定驚,清心豁痰開竅,凡熱毒或痰熱所致諸疾均可酌情應(yīng)用。對于咽喉腫痛潰爛、口舌生瘡、癰疽疔毒等熱毒郁結(jié)之證,內(nèi)服外用均有良效,又善治熱病神昏譫語,中風痰迷昏厥、癲癇發(fā)狂、驚風抽搐等證。
珍珠母具有針心安神,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主治心悸失眠,驚癇癲狂,眩暈頭痛,肝熱目赤,翳膜遮睛,吐衄,崩漏。
蟾酥解毒,消腫,強心,止痛。治疔瘡,癰疽,發(fā)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蟲牙痛。
青黛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功效。其主要用于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瘡,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等。
因此牛黃消炎丸的功效作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相關(guān)閱讀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牛黃清心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羚羊角(鎊.另研.一兩) 麝香(另研.一兩) 龍腦(另研.一兩) 人參(去蘆.二兩半) 蒲黃(二兩半) 白茯苓(去皮.二錢半) 芎藭(一兩六錢半) 柴胡(一兩六錢半) 杏仁(另研.一兩六錢半) 桔梗(一兩六錢半) 防風(去蘆.一兩半) 白術(shù)(一兩半) 白芍藥(一兩半) 麥門冬(一兩半) 黃芩(一兩半) 神曲(一兩半) 當歸(一兩半) 阿膠(炒.一兩七錢半) 大豆黃卷(一兩七錢半) 肉桂(一兩七錢半) 干姜(七錢半) 牛黃(另研.一兩二錢) 犀角(另研.二兩) 雄黃(另研 八錢) 金箔(一千二百箔) 甘草(五錢) 乾山藥(十兩) 白蘞(七錢半) 大棗(另研.一百個)
【炮制】上除大棗、杏仁、金箔、羚羊角、犀角、麝香、龍腦、雄黃另研,余藥別研為細末,入羚羊角等七味。入內(nèi)再研和勻。將大棗煮熟去皮核,搗爛如泥。同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治諸風緩縱不隨,言語蹇澀,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發(fā)癲狂,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溫水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白芍藥 麥門冬(去心)黃芩 當歸(去苗)防風(去苗)白術(shù)各45克 柴胡 桔梗 芎藭 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別研)各37.5克 神曲(研)蒲黃(炒)人參(去蘆)各75克 羚羊角末 麝香(研)龍腦(研)各30克 肉桂(去粗皮)大豆黃卷(碎炒)阿膠(碎炒)各53克 白蘞 干姜(炮)各22.5克 牛黃(研)36克 犀角末60克 雄黃(研,飛)24克 干山藥210克 甘草大棗
【制法】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末、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外,余為細末,入余藥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丸,每30克作l0丸,用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悸健忘,精神恍惚,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涎壅塞;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悲憂,喜怒無時,虛煩少睡,或發(fā)狂癲,神情昏亂。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溫水化下。小兒驚癇,以竹葉湯溫化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別名】萬氏牛黃清心丸(《景岳全書》卷六十二)。
【處方】黃連(生)15克 黃芩 山梔仁各9克 郁金6克 辰砂4.5克 牛黃0.75克
【制法】共研細末,臘雪調(diào)面糊丸,如黍米大。
【藥理作用】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和降溫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6(11):29~31,實驗表明,本方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主要在腦干及大腦。能降低大鼠正常體溫及酵母菌致熱大鼠的體溫,作用較強且持久,還能提高小鼠耐高溫的能力,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其藥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顯著鎮(zhèn)靜、鎮(zhèn)驚、解熱作用,又能提高小鼠耐高溫、耐缺氧能力。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開竅安神。治溫邪內(nèi)陷,熱入心包,身熱煩躁,神昏詁語;中風痰熱內(nèi)閉,神昏語謇,及小兒驚風,發(fā)熱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7~8丸,燈心湯下。
【備注】方用牛黃清心解毒,豁痰開竅為君;黃連,黃芩、山梔清熱瀉火為臣;郁金芳香開閉,朱砂寒涼重鎮(zhèn),用以開竅安神,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開竅安神之功。
【摘錄】《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看完了上文對于牛黃清心丸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
牛黃上清丸自古被譽為治病的良藥。它對于很多疾病均效果顯著。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牛黃上清丸的具體的功效。
【處方】牛黃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荊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梔子50g 黃連16g 黃柏10g 黃芩50g 大黃80g 連翹50g 赤芍16g 當歸50g 地黃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性狀】為紅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氣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黃、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細粉;將牛黃、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散風止痛。用于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ji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每丸重6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黃連24克 生石膏120克 黃芩75克 薄荷45克 蓮子心60克 白芷24克 桔梗24克 菊花60克 川芎24克 赤芍24克 當歸75克 黃柏15克 荊芥穗24克 梔子75克 大黃120克 甘草15克 連翹75克 朱砂18克 明雄黃18克 牛黃3克 冰片15克
【制法】上藥中朱砂、雄黃、牛黃、冰片分別研細,黃連等十七味藥軋為細粉,與上四味和勻,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蠟皮封固,陰暗干燥處保存。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治三焦火盛,頭痛目赤,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痛,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一至三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孕婦忌服。
【備注】方以牛黃清心肝實火為君;配菊花、薄荷、連翹、荊芥穗、白芷、川芎、桔梗、甘草輕清上浮,疏風清熱為臣;佐以黃芩、黃連、黃柏、梔子苦寒燥濕,清熱解毒;加石膏清泄氣分實熱,冰片辛涼散火,通竅利咽;又以大黃苦寒泄下,蕩滌瘀熱;赤芍、當歸、地黃清熱涼血散瘀。諸藥配伍,具有良好的清熱瀉火,散風止痛功效。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牛黃上清丸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
說起牛黃鎮(zhèn)驚丸,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牛黃鎮(zhèn)驚丸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牛黃80g 全蝎300g 僵蠶(炒)100g 珍珠100g 麝香40g 朱砂100g 雄黃100g 天麻200g 鉤藤100g 防風20g 琥珀60g 膽南星100g 白附子(制)100g 半夏(制)100g 天竺黃100g 冰片40g 薄荷100g 甘草400g
【性狀】為黃棕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甜、微涼略苦。
【炮制】以上十八味,除牛黃、麝香、冰片外,雄黃、朱砂分別水飛成極細粉,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余全蝎等十二味粉碎成細粉;將牛黃、麝香、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35~50g與適量的水,泛丸,低溫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10~14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鎮(zhèn)驚安神,祛風豁痰。用于小兒驚風,高熱抽搐,牙關(guān)緊閉,煩燥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1g,小蜜丸一次1.5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3次,三歲以內(nèi)小兒酌減。
【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1.5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牛黃鎮(zhèn)驚丸的相關(guān)小常識,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平時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了。
你知道牛黃降壓丸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牛黃降壓丸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羚羊角、珍珠、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白芍、黨參、黃芪、草決明、川芎、黃芩素、甘松、薄荷、郁金
【性狀】為黃棕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微甜、苦,有清涼感。
【炮制】以上十四味,除牛黃、冰片、水牛角濃縮粉外,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羚羊角銼研成細粉;其余白芍等九味粉碎成細粉;將牛黃、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65~75g制成小蜜丸,或加煉蜜10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心化痰,鎮(zhèn)靜降壓。用于肝火旺盛,頭暈?zāi)垦?,煩燥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壓?/p>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20~40丸,一日2次;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次。
【注意】腹瀉者忌服。
【規(guī)格】(1)小蜜丸每20丸重1.3g(2)大蜜丸每丸重1.6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牛黃降壓丸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牛黃涼膈丸這款方劑。
【處方】牛黃(研)30克 南星(牛膽制)23克 甘草(爁)300克 紫石英(研,飛)麝香(研)龍腦(研)各150克 牙消(枯過研細)寒水石粉(煅)石膏(細研)各600克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30克作30丸。
【功能主治】治風壅痰實,蘊結(jié)不散,頭痛面赤,心煩口干,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臥不安,頷頰赤腫,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溫薄荷、人參湯嚼下。小兒平常服半丸,急驚服1丸,用薄荷水化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對于牛黃涼膈丸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解毒牛黃丸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解毒牛黃丸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郁金1錢,牛黃1錢,杏仁14個,巴豆(去油)5分。
【制法】共為末,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痘后余毒,痰壅驚悸。
【用法用量】淮芍湯送下。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二
【處方】牛黃、郁金、杏仁、巴豆、薄荷。
【制法】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痘后余毒,或攻眼,或喉痛,牙疳痰壅,驚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四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解毒牛黃丸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解毒牛黃丸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不同的人群應(yīng)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鎮(zhèn)心牛黃丸。
【別名】牛黃丸(《普濟方》卷二三三)。
【處方】牛黃(研)紫菀(去苗、土)菖蒲各60克 防風(去叉)人參 細辛(去苗葉)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茯神(去木)附子(炮裂,去皮、臍)紫石英(研)防葵各30克 鐵精11克 桂(去粗皮)干姜(炮)各45克 丹參 遠志(去心)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各37.5克
【制法】上一十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老少氣虛弱驚悸,語則勞乏氣短。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一日二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鎮(zhèn)心牛黃丸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又是純中藥制劑,無副作用,但如果沒有需要還是不建議濫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