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膠囊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fù)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鹿茸膠囊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起鹿茸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鹿茸是一種特別好的補(bǔ)品,對于大病初愈的患者及產(chǎn)后虛弱的婦女都有很好的滋補(bǔ)作用。鹿茸膠囊的主要成份就是鹿茸,該藥在臨床上應(yīng)用的比較多,有很好的補(bǔ)腎,強(qiáng)筋骨的作用。而且鹿茸有很好的美容養(yǎng)顏?zhàn)饔?,是許多女性朋友保持年輕的秘訣。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
1、壯腎陽益精血
鹿茸甘咸性溫,入腎經(jīng),稟純陽之性,具有生發(fā)之氣,能峻補(bǔ)腎陽,益精血,宜于腎陽虧虛、精血不足所導(dǎo)致的陽痿遺精,宮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等,可單用鹿茸或者配入復(fù)方應(yīng)用,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可單用鹿茸或者配入復(fù)方應(yīng)用,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2、強(qiáng)筋骨
鹿茸如肝腎經(jīng),既能不腎陽,又可以強(qiáng)筋骨,常被用于治療腎虛骨弱,筋骨痿軟或者小兒發(fā)育遲緩、齒遲、行遲、囟門閉合遲等癥狀。
3、調(diào)沖任
鹿茸可以補(bǔ)腎陽,益精血,并且能固沖止帶,宜于治療沖任虛寒,崩漏不止,虛損羸瘦,以及白帶量多清稀等婦科疾患。
4、托瘡毒
鹿茸可以補(bǔ)陽氣,益精血而有托毒生肌的功效,宜于陰疽瘡腫內(nèi)陷不起或者瘡瘍久虧不斂等外科瘡瘍病癥。
5、治療創(chuàng)傷
鹿茸素有“強(qiáng)筋骨”功能,用于治療“惡創(chuàng)癰腫”。鹿茸對長期不愈和新生不良的潰瘍與創(chuàng)口有增強(qiáng)組織再生的能力,促進(jìn)骨折的愈合??诜?、外用鹿茸能使創(chuàng)傷,特別是化膿創(chuàng)傷迅速愈合。
6、抗衰老
鹿茸中有些有效成分能抑制MAO-B的活性,故有抗衰老作用;鹿茸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強(qiáng)胃腸蠕動和促進(jìn)分泌功能。
吃鹿茸的好處
1、鹿茸可補(bǔ)益氣血,溫腎壯陽,強(qiáng)心復(fù)脈,化淤生肌,強(qiáng)筋壯骨,固崩止帶,強(qiáng)身抗老。
2、可促使心臟血管和心肌功能恢復(fù)正常,促進(jìn)腎臟之機(jī)能,補(bǔ)元?dú)?,治虛勞,填精血?/p>
3、可恢復(fù)及促進(jìn)精力和性功能,主治腎陽不足,癥見腰膝冷痛,遺精滑泄,陽痿早泄,小便頻數(shù)。
4、女子服用,專治子宮虛冷,崩漏,帶下及產(chǎn)后貧血,或婦女下焦虛寒,沖任不固,崩漏帶下,宮冷不孕。
5、鹿茸具有生精補(bǔ)髓、益血助陽、強(qiáng)筋健骨、健腦安神、增強(qiáng)人體免疫力、延緩人體衰老等功效。適于精血不足,頭暈耳鳴,失眠健忘。
6、強(qiáng)筋骨,筋骨萎軟,小兒發(fā)育遲緩,骨軟行遲。
相關(guān)閱讀
鹿茸面膜是加入了含有鹿茸成分的一種面膜,有很好的護(hù)膚美容的作用,對于預(yù)防皮膚衰老去除臉上的一些毒素都有一定的作用,能夠促進(jìn)面部皮膚的血液循環(huán),使皮膚更加的有光澤度,它的使用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平時適當(dāng)?shù)氖褂寐谷酌婺ぃ泻芎玫拿廊蒺B(yǎng)顏的作用,我們來了解一下。
鹿茸面膜的功效與作用
鹿茸面膜可以幫助皮膚恢復(fù)年輕力、去除臉上老廢物質(zhì)、促進(jìn)臉部血液循環(huán),恢復(fù)皮膚光澤度的效果。小編曾經(jīng)使用過一支鹿茸面膜,在使用鹿茸面膜后,皮膚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光澤度以及紅潤度都要好很多哦。
鹿茸面膜的使用方法
鹿茸面膜使用方法第一步在使用鹿茸面膜之前,首先用將臉上的皮膚用溫水洗干凈。用洗面奶或者用熱毛巾洗凈臉上的灰塵就可以了。如果有條件的,可以使用蒸臉器蒸下臉上皮膚,打開臉上皮膚的毛孔。鹿茸面膜使用方法第二步將鹿茸面膜擠出一個半一塊硬幣大小的量,然后將面膜均勻的擦到臉上。待1分鐘后,鹿茸面膜就會在臉上發(fā)熱,請放心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Whoo鹿茸面膜使用方法第三步不要以為鹿茸面膜涂抹到臉上以后就不需要任何的動作了。小編曾經(jīng)就是忽略掉這一步就覺得鹿茸面膜沒有效果的哦。鹿茸面膜在臉上以后,需要配合按摩才可以發(fā)揮重要的護(hù)膚效果。雙手以打圈式的按摩臉部肌膚,從而發(fā)揮鹿茸面膜的最大功效。鹿茸面膜使用方法第四步鹿茸面膜在使用的過程中盡量一直用雙手按摩,直至15分鐘后,用冷水洗凈臉上的鹿茸面膜。注意洗臉?biāo)仨毷褂美渌?,因?yàn)闊崴约皽厮紩茐穆谷酌婺ぶ蟹渫鯘{的活性,所以一定要注意了。洗臉后,正常護(hù)膚就可以了。
鹿茸草的簡介
鹿茸草多年生草本,高15-23cm。常有殘留的隔年枯莖,全株被銀白色密綿毛。莖叢生,基部傾臥或彎曲,老時木質(zhì)化。葉在莖基部者較小,密集交互對生,向上逐漸擴(kuò)大成長圓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2.5cm,寬2-3mm,先端漸銳尖,基部狹窄無柄。
花序具腺毛;花少數(shù),單生于莖頂部的葉腋呈頂生總狀花序;花梗端有2葉狀小苞片;花萼筒狀,被腺毛,筒部長5-7mm,具9條粗肋,萼齒4,與筒部等長或稍長,條形或條狀披針形;花冠淡紅色或近白色,長國萼的2倍,筒部細(xì)長,近喉部擴(kuò)大,上唇盔狀彎曲,2裂,下唇長于上唇,3裂,中裂片較長,喉部有2溝;雄蕊4,二強(qiáng),前方一對較長,子房卵形,花柱細(xì)長,柱頭長圓形。果長圓形,蒴包于蓿萼內(nèi),僅背面形裂。種子多數(shù),扁平?;ㄆ?-4月。
鹿茸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痛;涼血止血。主感冒;咳嗽;肺炎發(fā)熱;小兒鵝口瘡;牙痛;風(fēng)濕骨痛;瘡癤癰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赤白帶下;便血;葉血;外傷出血。治感冒心中煩熱,咳嗽,吐血,赤痢,便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風(fēng)濕骨痛,牙痛,乳癰。
作用:
1、治咳嗽:鹿茸草四錢,水煎兌冰糖服。
2、治風(fēng)濕骨痛:鹿茸草一至三兩,水煎服。
3、治吐血:鹿茸草二兩,麥冬五錢,川貝二錢。水煎服,白糖為引,每日一劑。
4、治風(fēng)寒感冒:鮮綿毛鹿茸草一至二兩,水煎服。
5、治產(chǎn)后傷風(fēng):于綿毛鹿茸草一兩,白牛膽干全草一兩。水煎,調(diào)紅糖服。
6、洽勞倦乏力,腰痛:鮮綿毛鹿茸草一至二兩,酒水煎服;腰痛加刀豆殼五錢,墨魚干一只,酒水燉服。
7、治赤痢:六月霜三錢,紅糖五錢(炒焦)。水煎服。
8、治腸風(fēng)便血:六月霜三錢,同豬大腸燉熟,食腸及湯。
9、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鹿茸草四至六錢,水煎服。
10、治風(fēng)火牙痛:六月霜、繡花針、黃荊根各三錢。水煎服。
11、治虛火牙痛:六月霜二錢,枸杞根五錢,毛姜三錢。水煎眼;或用精豬肉二、三兩燉湯服。
12、治乳癌、乳癰:山門穹五錢,搗汁與甜灑釀合服,一日三次。
13、治血管瘤:山門穹、山梔根各五錢。煎服。
14、治爛腳瘡:山門穹二兩,煎水洗。
鹿茸草的市場信息
1、鹿茸草的價格
尚不明確。
2、鹿茸草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
3、鹿茸草的保存方法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鹿茸丸是什么大家知道嗎,其實(shí)它是一味中藥方劑,而且鹿茸丸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種類型的疾病。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些鹿茸丸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鹿茸(去毛,切,炙)23克 麥門冬(去心)60克 熟地黃 黃耆 雞膍胵(麩炒)蓯蓉(酒浸)山茱萸 破故紙(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23克 茯苓 玄參 地骨皮各15克 人參23克
【制法】上藥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虛消渴,小便無度,肝血虧虛,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川牛膝(去蘆,酒浸)鹿茸(去毛,酒蒸)五味子各60克 石斛(去根)菟絲子(淘凈,酒浸)棘刺 杜仲(去皮,銼,炒)川巴戟(去心)山藥(銼,炒)陽起石(煅)附子(炮,去皮、臍)各30克 沉香(別研)15克 川楝子(取肉,炒)磁石(煅)官桂(不見火)澤瀉各30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腎陽,壯筋骨。治腎虛少氣,腹脹腰痛,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黧黑,百節(jié)疼痛,日慚無力;或腎臟真陽久虛,下體痿弱疼痛,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鹽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嫩鹿茸30克(蜜炙)沉香 附子(炮,去皮、臍)當(dāng)歸(去蘆)茴香(炒)各15克 菟絲子30克(酒浸,蒸數(shù)次,研如泥,箬葉上焙)葫蘆巴(炒)破故紙(炒)各15克
【制法】上藥用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虛勞精血虛憊。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酒或鹽湯下。
【摘錄】《袖珍方》卷二引《澹寮方》
【處方】洋參1兩,鹿茸1兩,熟地2兩,大云1兩5錢,當(dāng)歸2兩,黃耆2兩,棗仁8錢,淮藥1兩,于術(shù)3兩,枸杞3兩,巴戟2兩,菟絲1兩5錢,棗皮8錢,天雄2兩,杜仲2兩,茯苓1兩,遠(yuǎn)志8錢,淮膝5錢,五味1兩,菖蒲5錢,車前4錢,大棗1兩,川姜6錢,澤瀉4錢,朱砂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外裝蠟殼封固。
【功能主治】病后體虛,心臟衰弱,怔忡驚悸,遺精,婦人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1丸,幼童減半,早、晚用開水各服1次。
【注意】感冒及一切熱癥忌服;忌酸冷食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
【處方】鹿茸1兩,陽起石半兩,麝香3銖,地黃3兩。
【制法】上為末,合陽起石、麝香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子宮臟虛損,肌體羸瘦,漏下赤白,臍腹撮痛,瘀血在腹,經(jīng)候不通,虛勞灑灑如瘧,寒熱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酒或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二三引《十便良方》
【處方】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黃),覆盆子1兩,菟絲子1兩,穿心巴戟1兩,山藥1兩,肉蓯蓉(酒浸1宿,去皴皮,炙)1兩,大附子(炮)1兩,磁石1兩半(火燒,醋淬,細(xì)研,水飛),防風(fēng)3分,芎?3分,五味子3分,菖蒲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益虛損。主耳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dāng)歸(酒浸1宿,焙)1兩,細(xì)辛(去苗葉,生用)1兩,白術(shù)1兩,桂(去粗皮,生用)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元臟虛損,一切風(fēng)冷。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用鹽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六
【別名】補(bǔ)益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3分,山茱萸3分,杜仲(銼,炒絲斷)3分,桂(去粗皮)3分,五味子(炒)3分,菟絲子(酒浸,蒸,搗取粉)1兩半,肉蓯蓉(酒浸,炙)1兩,山芋1兩,酸棗仁(炒)1兩,膃肭臍(細(xì)切,研)1兩1分(用酒2升,淘濾精細(xì),入銚子,慢火熬成膏)。
【制法】上11味,搗羅9味為末,將膃肭臍膏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精髓虛憊。
【用法用量】補(bǔ)益鹿茸丸(《普濟(jì)方》卷二二八)。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續(xù)斷1兩,側(cè)柏葉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黃耆(銼)1兩,阿膠(炙燥)2兩,當(dāng)歸(切,炒)半兩,熟地黃(焙)半兩,麝香(研)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補(bǔ)諸虛,益氣血,壯筋骨。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溫酒、鹽湯皆可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白龍骨(燒過)3分,桑螵蛸(炒)半兩,牡蠣粉2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下焦冷氣,少腹疼痛,小便利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處方】鹿茸1兩(草火上燎去毛,涂酥炙令黃色),菟絲子1兩半(酒浸,曬干,用紙裹搗作末),天雄1兩(炮,去皮),蛇床子1兩,雄蠶蛾半兩(微炒),桂心1兩。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腰腳疼痛,筋攣骨痹,四肢少力,臍腹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處方】鹿茸(酥炙黃,去毛)2兩,石斛(去苗)2兩,萆薢2兩,檳榔2兩,附子(炮)2兩,天麻1兩,巴戟(去心)1兩,熟干地黃1兩,仙靈脾1兩,山茱萸1兩,酸棗仁(微炒)1兩,蛇床子1兩,杜仲1兩,五加皮1兩,肉桂1兩,獨(dú)活1兩,防風(fēng)1兩,茯神1兩,牛膝1兩半,菟絲子3兩(酒浸3日,曬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癱瘓。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鹿茸1兩,麋茸2兩,熟干地黃2兩,牛膝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桂心1兩,五味子1兩,巴戟1兩,菟絲子1兩,附子1兩,肉蓯蓉1兩,山茱萸1兩,薯蕷1兩,車前子1兩,遠(yuǎn)志1兩,蛇床子1兩,漢椒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取白羊腎十只,去筋膜,細(xì)切,爛研,用好酒5升,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不足,腎臟傷憊。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雞峰》卷七
【處方】鹿茸1兩,烏賊骨1兩,桑寄生1兩,龍骨1兩,白芍藥3分,當(dāng)歸3分,附子3分,桑螵蛸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婦人久虛冷,腎與膀胱二經(jīng)俱虛,有熱乘之,小便澀,日夜30-50行。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酒調(diào)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二一
【處方】鹿茸、五味子、川當(dāng)歸、熟干地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濕腳氣,腿腕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以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百一》卷十一
【處方】熟地(酒煨)5兩,山茱萸(去核,酒拌蒸,炒)3兩,茄茸1具(去毛骨,酥炙),山藥3兩(炒黃),五味子2兩(蜜酒拌蒸,曬干,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精滑無度,陰竅漏氣。
【用法用量】每服4-5錢,早、晚、食前白湯送服。
【摘錄】《馮氏錦囊·雜癥》卷十四
【處方】鹿茸2兩,菟絲子1兩(浸,酒蒸),天花粉半兩。
【制法】上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用北五味子湯送服。
【摘錄】《朱氏集驗(yàn)方》卷二
【處方】嫩鹿茸1兩(蜜炙),沉香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當(dāng)歸(去蘆)半兩,茴香(炒)半兩,菟絲子1兩(酒浸,蒸數(shù)次,研如泥,箸葉上焙),葫蘆巴(炒)半兩,破故紙(炒)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益腎水。主精血虛憊。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鹽酒、鹽湯送下。
【摘錄】《袖珍》卷二引《澹療方》
【處方】金毛狗脊(燎去毛)1兩,白斂1兩,鹿茸(酒蒸,焙)2兩。
【制法】上為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沖任虛寒,室女白帶。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本草綱目》卷十二引《濟(jì)生》
【別名】生料鹿茸丸
【處方】川牛膝(去蘆,酒浸)2兩,鹿茸(去毛,酒蒸)2兩,五味子2兩,石斛(去根)1兩,菟絲子(淘凈,酒浸)1兩,棘刺1兩,杜仲(去皮,銼,炒)1兩,川巴戟(去心)1兩,山藥(銼,炒)1兩,陽起石(煅)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沉香(別研)半兩,川楝子(取肉,炒)1兩,磁石(煅)1兩,官桂(不見火)1兩,澤瀉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少氣,腹脹腰痛,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黧黑,百節(jié)痛疼,日漸無力。
【用法用量】生料鹿茸丸(《準(zhǔn)繩·類方》卷二)。
【摘錄】《濟(jì)生》卷一
【別名】生料鹿茸丸
【處方】鹿茸(燎去毛,酥炙)1兩,赤石脂1兩,禹余糧(制)1兩,艾葉半兩,柏葉半兩,附子(炮)半兩,熟地黃(洗,焙)2兩,當(dāng)歸2兩,續(xù)斷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經(jīng)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由沖任虛衰,為風(fēng)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
【用法用量】生料鹿茸丸(《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六)。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附子補(bǔ)真火以扶陽,鹿茸補(bǔ)督脈以壯陽,蓋陽回氣壯則沖任自固;而又以赤石脂澀血固下,禹余糧澀氣固經(jīng),俾氣血完固,則血不妄行;熟地補(bǔ)陰滋血脈;當(dāng)歸養(yǎng)血?dú)w經(jīng)脈;續(xù)斷續(xù)絕扶虛羸;艾葉溫經(jīng)暖子宮;側(cè)柏灰以止血定崩下也。蜜以丸之,飲以下之,使陽氣內(nèi)充,則風(fēng)冷外解,而經(jīng)脈完固,何有崩下不止之患哉?
【摘錄】《婦人良方》卷一
【處方】禹余糧石(煅,米醋淬7次,別研)2兩,熟干地黃(洗,炒)2兩,當(dāng)歸(去蘆,炒)2兩,白艾葉(洗,醋浸炒)半兩,卷柏葉(醋浸炒)半兩,麒麟蝎(別研)半兩,沒藥半兩(別研),赤石脂(煅,別研)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續(xù)斷3兩(酒煮)。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經(jīng)候過多,其色瘀黑,甚則崩下,吸吸少力,臍腹如冰,冷汗如雨,沖任虛損,風(fēng)冷之氣客于胞中,氣不禁固。
【用法用量】本方名“鹿茸丸”,但方中無鹿茸,疑脫。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
【處方】川牛膝(去蘆,酒浸)2兩,鹿茸(去毛,酒蒸)2兩,五味子2兩,石斛(去根)1兩,菟絲子(淘凈,酒蒸)1兩,附子(炮,去皮尖)1兩,川楝子(取肉,炒)1兩,沉香半兩(另研),磁石(煨)1兩,官桂(不見火)1兩,澤瀉1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失血。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醫(yī)碥》卷六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對,木香半兩,葫蘆巴1兩,石斛(去根)半兩,茴香子(炒)3分,巴戟天(去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檳榔3分(銼),熟干地黃1兩,破故紙1兩(酒浸,炒),肉蓯蓉1兩(酒浸,焙),官桂半兩,菟絲子1兩(酒浸1日),蛇床子半兩(酒浸),苦楝子1兩,薯蕷半兩,干姜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諸不足。主勞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七
【處方】鹿茸(去毛,涂酥炙脆)1兩,天雄(炮裂,冷水浸,去皮臍)1兩,白附子(大者,炮)1兩,鹿髓(去膜,別研如膏后入)1兩,膃肭臍1對(薄切,涂鹽炙香)。
【制法】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與鹿髓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傷憊,腰膝無力,形瘦骨病,頭目昏沉,時忽旋運(yùn),項(xiàng)背疼痛,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1日2-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半,五味子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黃耆(銼)1兩半,遠(yuǎn)志(去心)1兩半,熟干地黃3兩,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黃耆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鹿茸(酒浸1宿,涂酥炙)1兩,石斛(去根)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膚)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熟干地黃(焙)1兩,萆薢(炒)1兩,人參1兩,五味子(炒)1兩,蛇床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覆盆子(去莖)1兩,黃耆(銼)1兩,木香1兩,車前子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山芋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氣虛損,骨痿羸瘦,心煩腹急,腰重耳鳴,行坐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二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半兩,桂(去粗皮)3分,黃耆(銼)1兩,澤瀉1兩,芍藥1兩,桑寄生1兩,補(bǔ)骨脂(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脹虛寒,痛引臍腹腰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
【別名】內(nèi)補(bǔ)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3兩,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紫菀(去苗土)1兩,蛇床子1兩,黃耆(蜜炙,銼)1兩,桂(去皮)1兩,白蒺藜(炒,去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兩,陽起石(研)1兩,桑螵蛸(燒灰存性)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腎臟虛憊,遺泄不時,黑瘦。
【用法用量】內(nèi)補(bǔ)鹿茸丸(原書卷九十二)。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
【處方】鹿茸1對(酒浸,去毛,炙),肉蓯蓉(酒浸1宿,去皴皮,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牛膝(酒浸1宿,焙)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五味子1兩,巴戟天1兩,葫蘆巴1兩,山芋1兩,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熟干地黃(焙)1兩,桂(去皮)1兩,桑螵蛸(炙)1兩,楮實(shí)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紅豆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1兩,沒藥1兩,沉香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白蒺藜(炒,去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腎臟虛損,腰腳弱,氣不足,體煩倦,面色黑,小便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空心、午前、臨臥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一
【處方】鹿茸5兩,干地黃2兩,菟絲子2兩,牛膝2兩,萆薢1兩,附子半兩,干漆半兩(炒煙盡)。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嗜欲太甚,膝脛疼弱。
【用法用量】《全生指迷方》有杜仲二兩。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3分,白薇(去苗)3分,覆盆子3分,細(xì)辛(去苗葉)3分,庵(艸閭)子3分,熟干地黃(焙)3分,山芋3分,蛇床子(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干姜(炮)半兩,遠(yuǎn)志(去心)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芎?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續(xù)斷半兩,牡丹皮半兩,人參半兩,卷柏半兩,龍骨半兩,蒲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傷帶下,漸成勞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處方】鹿茸(去毛,酒浸,焙)、肉蓯蓉(去皴皮,酒浸,焙)、巴戟天(去心)、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遠(yuǎn)志(去心)、桂(去粗皮)、干姜(炮)、地骨皮(去土)、黃耆(細(xì)銼)、熟干地黃(焙)、牛膝(去苗,酒浸1宿,焙)、柏子仁(微炒)、覆盆子、防風(fēng)(去叉)、磁石(醋淬6-7次,研細(xì))各等分。
【制法】上除磁石外,并為細(xì)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元?dú)馓摗?/p>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一
【處方】鹿茸(酒浸,炙令黃)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1分,龍骨(碎,研)1兩1分,黃耆(炙,銼)1兩1分,桔梗(銼,炒)1兩1分,生干地黃1兩1分,牛膝(去苗,酒浸,焙)1兩1分,芍藥1兩1分,人參1兩1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半,猬皮(炙焦)1兩半,芎?1兩半,槐子(微炒)1兩半,白礬(熬令汁盡)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桂(去粗皮)3分,蒲黃(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痔瘺。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柏葉湯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一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微黃),白龍骨1兩(燒過),桑螵蛸3分(微炒),椒紅1兩(微炒),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山茱萸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虛冷,小便數(shù)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黃耆(細(xì)銼)1兩,人參1兩,土瓜根1兩,山茱萸1兩,杜仲(去粗皮,切,炒)1兩,桑螵蛸(炙)1兩,栝樓根1兩1分,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1分,肉蓯蓉(酒浸1宿,去皴皮)1兩1分,雞膍胵10枚(炙干)。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渴,煩躁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送下,溫水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鹿茸(酒浸,炙黃)3分,桂(去粗皮)3分,石膏(碎)3分,熟干地黃(洗,焙)1兩,續(xù)斷1兩,牛膝(酒浸1宿,銼,焙)1兩,肉蓯蓉(酒洗,切,焙)半兩,干姜(炮)半兩,杜仲(去粗皮,酥炙)2兩,菟絲子(酒浸,別摘)1兩,荊子1兩,五味子(炒)1兩,人參1兩,巴戟天(去心)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蛇床子(炒香)1兩,石斛(去根及黑者)1兩,枸杞子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兩足疼冷,或時發(fā)熱;由于行房失度,兩目目(目巟)(目巟),四肢沉重,多臥少起。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漸加至20丸,空心、食前、夜臥時溫酒送下;亦可為散,每服1錢匕,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
【處方】鹿茸1具(去毛,酥炙),鹿角霜2兩,川楝子(炒,取凈肉)1兩,青皮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補(bǔ)下元,疏通血脈,明目輕身。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黃)2兩,磁石(燒,醋淬7遍,研,水飛)2兩,山芋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熟干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巴戟天(去心)1兩,續(xù)斷1兩,肉蓯蓉(酒浸1宿,去皴皮,炙)1兩,澤瀉1兩,五味子1兩,人參1兩,山茱萸1兩,菟絲子(酒浸3日,焙,別研)1兩,補(bǔ)骨脂(炒)1兩,杜仲(去粗皮,炙黃,銼)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除磁石外,搗羅為末,入磁石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下元,益精氣,久服駐顏、補(bǔ)虛,長肌肉。主虛勞,腎氣不足,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血茸半兩(用酥微炙),五味子1兩,山藥1兩(上3味為末),青鹽3錢(另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作一塊,收瓷盒中,臨時為丸。
【功能主治】精血皆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史載之方》卷下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5兩,石斛(去根)1兩,山茱萸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杜仲(去粗皮,炙)1兩,巴戟天(去心)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筋骨,暖腎臟,養(yǎng)精神,潤顏色。主虛勞,腎氣內(nèi)傷,腰痛不能轉(zhuǎn)側(cè)。
【用法用量】每次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九
【別名】石斛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石斛(去根,銼)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熟干地黃(焙)2兩,牡丹皮1兩,澤瀉1兩,山芋1兩,桂(去粗皮)1兩,杜仲(去粗皮,炙)1兩,萆薢(銼)1兩,山茱萸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2兩,補(bǔ)骨脂(炒)2兩,遠(yuǎn)志(去心)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黃耆(銼)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損,腳膝無力,腰脊拘急,口苦舌澀。
【用法用量】石斛丸(《普濟(jì)方》卷二二一)。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七
【處方】鹿茸(制)70兩,熟地黃10斤,附子(制)140個,牛膝(制)20兩,五倍子2斤,山藥4斤,肉蓯蓉2斤,杜仲(制)2斤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麝香末為衣。
【功能主治】老人陽氣虧脫,血不能存,走失大腸。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鹽湯、鹽酒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十八引《如宜方》
【處方】鹿茸2兩,蓯蓉(焙干秤),附子1兩,山藥1兩,地黃1兩,牛膝1兩,破故紙1兩,桂1分,麝香1分。
【制法】上為末,以酒、蜜各一半煉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真氣,暖腎臟,縮小便,退陰進(jìn)陽,壯筋骨,耐寒暑,進(jìn)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二○引《十便良方》
【別名】內(nèi)補(bǔ)鹿茸丸
【處方】鹿茸(火燎去毛,酒浸,炙)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牛膝(酒浸1宿)1兩,熟干地黃(洗,焙)5兩,干山藥3兩,杜仲1兩半(炒去絲)。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虛憊,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精神困倦,喜怒無常,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小便滑數(shù),或時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補(bǔ)鹿茸丸(《普濟(jì)方》卷三十三)。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九
【處方】鹿茸(去毛,切,炙)3分,麥門冬(去心)2兩,熟地黃3分,黃耆3分,雞膍胵(麩炒)3分,蓯蓉(酒浸)3分,山茱萸3分,破故紙(炒)3分,牛膝(酒浸)3分,五味子3分,茯苓半兩,玄參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失志傷腎,腎虛消渴,小便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
【處方】鹿茸不拘多少(切作片子,酥炙黃)。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本事》卷四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石斛(去根)1兩,茴香子(炒)1兩,龍骨(煅)半兩,鐘乳粉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虛,小便冷滑,少腹虛脹,腰背相引疼痛,遺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三
【處方】白馬蹄5兩,蒲黃4兩,鹿茸4兩,禹余糧4兩,白馬鬐毛4兩,小薊根4兩,白芷4兩,續(xù)斷4兩,人參3兩,干地黃3兩,柏子仁3兩,烏賊骨3兩,黃耆3兩,茯苓3兩,當(dāng)歸3兩,艾葉2兩,蓯蓉2兩,伏龍肝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傷不止,兼赤白帶下不絕,面黃體瘦,漸成勞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40丸,空心飲送服,1日2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方溫中散瘀,兼得其奧,允為調(diào)適久崩之合劑。
【摘錄】方出《千金》卷四,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三○
【別名】鹿角膠丸
【處方】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令黃),桑耳1兩半(微炒黃),鹿角膠1兩半(搗碎,炒令黃燥),干姜1兩半(炮裂,銼),牛角(角思)1兩半(炙令黃),赤石脂1兩,艾葉半兩(微炒),白龍骨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不止。
【用法用量】鹿角膠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二)。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令黃),白芍藥3分,桑鵝1兩(微炙),黃連1兩(去須),艾葉1兩(微炒),芎?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禹余糧1兩(燒,醋淬7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帶下五色,久不愈,漸加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磁石2兩(燒,醋淬7遍,細(xì)研,用水飛過),白茯苓1兩,熟干地黃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1兩,菟絲子(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1兩,人參(去蘆頭)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薯蕷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桂心1兩,牛膝(去苗)1兩,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1兩,巴戟1兩,續(xù)斷1兩,五味子1兩,山茱萸1兩,澤瀉1兩,補(bǔ)骨脂1兩,蛇床子1兩。
【制法】上為末,入磁石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臟腑,壯腰膝,補(bǔ)下元,養(yǎng)精氣,美顏容,長肌肉,補(bǔ)諸虛損。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巴戟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人參(去蘆頭)、白茯苓、五味子、萆薢(銼)、桂心、黃耆(銼)、續(xù)斷、遠(yuǎn)志(去心)、木香、薯蕷、澤瀉、熟干地黃、石斛(去根,銼)、覆盆子、蛇床子、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白蒺藜(微炒,去刺)半兩,柏子仁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牡丹半兩,防風(fēng)(去蘆頭)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暖下元,強(qiáng)筋骨,益精髓,壯腰膝,祛風(fēng)利氣,美顏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空心溫酒及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牛膝2兩(去苗),巴戟1兩,龍骨1兩,補(bǔ)骨脂2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干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熟干地黃2兩,桂心1兩,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陽起石2兩(酒煮半日,細(xì)研,水飛過)。
【制法】上為末,入陽起石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bǔ)益臟腑,強(qiáng)壯腰腳。主下元冷憊,風(fēng)虛勞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鹿茸(炙,去毛)1兩,肉蓯蓉(去皮,焙,浸)1兩,干地黃(焙)1兩,柏子仁(研)1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1兩,黃耆(細(xì)銼,炙)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桂(去皮)半兩,防風(fēng)(去蘆)半兩,車前子半兩,五味子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已愈,體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杉又?0丸。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九二引《圣惠》
【處方】鹿茸(酒浸,炙去毛)2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人參1兩,補(bǔ)骨脂(炒)1兩,石斛(去根)1兩,木香1兩,白術(shù)(炒)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續(xù)斷1兩,茴香子(炒)1兩,當(dāng)歸(切,焙)1兩,芎?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熟干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蓽澄茄1兩,澤瀉1兩,檳榔(銼)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巴戟天(去心)1兩,五味子1兩,赤石脂(研)半兩,龍骨(研)半兩,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積冷氣攻心腹疼痛,及膀胱氣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十引《博濟(jì)》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椒紅1兩(微炒),桂心1兩,牡蠣1兩(燒為粉),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桑螵蛸3分(微炒),補(bǔ)骨脂1兩,沉香1兩,石斛1兩(去根,銼),肉蓯蓉1兩(酒洗,去皴皮,微炙),雞膍胵1兩(微炙)。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久積虛冷,小便白濁,滑數(shù)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附子1兩(炮,去皮臍),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蓯蓉1兩(酒浸1宿,去皮,炙干),巴戟1兩(去心),防風(fēng)3分(去蘆),當(dāng)歸1兩,羌活3分,桂心3分(去皮),萆薢3分(銼),酸棗仁3分(微炒),牛膝1兩(去苗),木香3分,白蒺藜3分(去刺,微炒),石斛1兩(去根,銼),補(bǔ)骨脂1兩(微炒),白茯苓1兩(去皮),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駐顏益氣。主虛勞傷憊,腰腳疼痛少力,精神不爽,飲食減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博濟(jì)》卷一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莨菪子1兩(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炒黃黑色),磁石1兩(燒赤,醋淬10遍,細(xì)研,水飛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硫黃1兩(細(xì)研,水飛過),蛇床仁1兩,韭子1兩(微炒),桂心1兩,硇砂1兩(細(xì)研),龍骨1兩,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末,用羊腎一對,去脂膜,研如泥,以酒2升,煎成膏,入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精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人參3分(去蘆頭),澤瀉5分,赤石臘3分,石斛3分(去根,銼),熟干地黃2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白茯苓2分,萆薢3分(銼),白芍藥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黃耆3分(銼),桑螵蛸半兩(微炒),子芩半兩,龍骨3分,桂心半兩,牡蠣1兩(燒為粉)。
通過本文的詳細(xì)介紹,你是不是已經(jīng)了解了鹿茸丸的做法了呢?養(yǎng)生從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對你有一些幫助!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鹿茸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xué)習(xí)下哦。
【處方】鹿茸(炙)當(dāng)歸 干地黃各60克 冬葵子60克 蒲黃30克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止血。治尿血,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9克,酒調(diào)下,一日三次。
【注意】服藥期間,忌蕪荑。
【摘錄】《外臺秘要》卷二十七引《古今錄驗(yàn)》
【處方】鹿茸60克(去毛,涂酥,炙令微黃)羊躑躅30克(酒拌,炒令干)韭子30克(微炒)附子30克(炮裂,去皮、臍)桂心30克 澤瀉30克
【制法】上藥搗細(xì)為散。
【功能主治】溫補(bǔ)腎陽。治小便不禁,陽痿腳弱。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粥湯調(diào)下6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微黃),羊躑躅1兩(酒拌,炒令干),韭子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澤瀉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便不禁,陰痿腳弱。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熟干地黃1兩,葵子1兩,蒲黃1兩,續(xù)斷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婦人勞損虛羸,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鹿茸2兩半(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菟絲子2兩半(酒浸3日,曬干,別杵為末),雄蠶蛾2兩(微炒),陽起石2兩半(酒浸,煮半日,細(xì)研),石南1兩,遠(yuǎn)志2兩(去心),桂心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桑螵蛸2兩(微炒),膃肭臍1兩(酒洗,微炙),蛇床仁2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鐘乳粉2兩半。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腎臟虛損,陽氣乏弱。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當(dāng)歸1兩,熟干地黃2兩,冬葵子1兩,蒲黃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虛勞內(nèi)傷,小便出血,水道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暖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鹿茸3兩,阿膠3兩,烏賊骨2兩,當(dāng)歸2兩,蒲黃1兩。
【制法】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婦人漏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心酒調(diào)下,日3夜再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本虛標(biāo)熱,而見漏下不止,故用鹿茸、歸、膠溫補(bǔ)沖督,其力最專。但漏下不止,必有干血內(nèi)著,又須烏賊、蒲黃予以出路也。
【摘錄】方出《千金》卷四,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微炙),熟干地黃1兩,山茱萸1兩,五味子1兩,黃耆1兩(銼),牡蠣1兩(燒,為粉)。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房黃。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五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巴戟1兩,天雄2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1兩,蛇床子1兩,石斛1兩(去根,銼),肉蓯蓉1兩(酒浸1日,刮去皴皮,炙干),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杵為末),牛膝1兩(去苗),遠(yuǎn)志1兩(去心),雄蠶蛾半兩(微炒),石龍芮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臟虛損,精氣不足,腰腳酸疼,羸瘦無力,陽道0萎弱。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三十二
【處方】鹿茸2兩(去毛,酒洗,微炙),白龍骨1兩,桑寄生1兩,當(dāng)歸3分,人參1兩(去蘆頭),白芍藥1兩,烏賊魚骨2兩,桑螵蛸3-7枚(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腎氣虛寒,便溺數(shù)甚,或夜間頻數(shù)遺溺。
【用法用量】原書卷七十二本方有附子,無人參。
【摘錄】《圣惠》卷二十九
【處方】鹿茸(炙)2兩,當(dāng)歸2兩,干地黃2兩,葵子5合,蒲黃5合。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尿血。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丸劑,名“鹿茸丸”(見《圣惠》)。
【注意】忌蕪荑。
【摘錄】《外臺》卷二十七引《古今錄驗(yàn)》
【處方】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多微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鐘乳粉1兩,蛇床子3分,遠(yuǎn)志3分(去心),續(xù)斷1兩,薯蕷3分,桑螵蛸1兩(微炒),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虛勞,陽氣不足,陰痿,小便滑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鹿茸2分(炙),石榴皮2兩,干姜2分,棗核中仁7枚,赤地利1兩(燒作灰)。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青、黃、白、黑、魚腦痢,日五十行。
【用法用量】先食飲服方寸匕,日3夜1。若下數(shù)者,可5-6服。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張文仲方》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烏賊魚骨1兩(炙黃),白龍骨1兩,續(xù)斷1兩,熟干地黃1兩,白芍藥1兩,白石脂1兩,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婦人崩中漏下不止,虛損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鹿角屑1兩,鹿茸(酥炙)1兩,白茯苓3錢,人參1兩,桑螵蛸(細(xì)研)1兩,芎?1兩,當(dāng)歸1兩,破故紙(炒)半兩,龍骨半兩,柏子仁(去殼)1兩,甘草(炙)1兩,榧子(酒浸1宿)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臟腑久虛,夢泄。
【用法用量】每服3錢半,加生姜5片,大棗3枚,粳米100粒,水煎,食前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十三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多令黃),黃耆1兩半(銼),牡蠣1兩半(燒,為粉),人參1兩(去蘆頭),熟干地黃2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五味子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雞膍胵1兩半(微炙)。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臟虛,小便數(shù)多。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令黃),卷柏半兩,桑寄生半兩,續(xù)斷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龜甲1兩(涂醋炙令黃),白芍藥半兩,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熟干地黃半兩,地榆半兩(銼)。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臟虛冷,致惡露淋瀝不絕,腹中時痛,面色萎黃,羸瘦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生姜、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半兩,龍骨半兩,露蜂房(炙)半兩,澤瀉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分,桂(去粗皮)1分,牛膝(酒浸,切,焙)1分,石龍芮1分,赤芍藥1分,韭子(炒)2兩,巴戟天(去心)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精極虛損,夢中失精,陰氣微弱,少腹拘急,體重耳聾。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腹溫酒調(diào)下。1日2次?;驘捗蹫橥?,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鹿茸3錢,海螵3錢,白芍3錢,當(dāng)歸3錢,桑寄3錢,龍骨3錢,人參3錢,桑螵1錢半(劈破,碾,炙黃)。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遺尿滑脫,屬寒者。
【用法用量】酒調(diào)服。
【摘錄】《嵩崖尊生》卷十三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益精。主欲事過多,腎久虛,精氣耗憊,腰腳酸重,神色昏黯,耳鳴焦枯,陽道萎弱。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漸加至2錢匕,濃煎蓯蓉酒7分1盞,放溫,入少鹽,空心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鹿茸半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訶黎勒皮半兩(煨,用皮)。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鹿茸散的好不僅體現(xiàn)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從古至今都受人推崇,養(yǎng)生效果真的超贊。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方劑鹿茸膏。
【處方】麻油1斤4兩,甘草2兩,芝麻4兩,紫草2錢,天門冬3錢,寸冬3錢,遠(yuǎn)志3錢,生地3錢,熟地3錢,牛膝3錢,蛇床子3錢,虎骨3錢,菟絲子3錢,鹿茸3錢,蓯蓉3錢,川斷3錢,紫梢花3錢,木鱉子3錢,杏仁3錢,谷精子3錢,官桂3錢,黃丹5兩,松香8兩,硫黃2錢,雄黃2錢,龍骨2錢,赤石脂(各為末)2錢,乳香5錢,沒藥5錢,木香5錢,母丁香(各為末)5錢,蟾酥2錢,麝香2錢,陽起石2錢,黃片1兩。
【制法】將甘草入麻油內(nèi),熬至六分,下諸藥:第一下芝麻;第二下紫草;第三下天門冬、寸冬、官桂等十七味,文武火熬至枯黑色,去滓,下黃丹;第四下松香,使槐柳枝不停攪,滴水不散;第五下硫黃、雄黃、赤石脂,再上火熬半小時;第六下乳、沒、木香、丁香再熬,離火放溫;第七下蟾酥、麝香、陽起石,滴水不散;第八下黃片。用瓷罐盛之,以燭封口,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紅絹攤貼之。
【功能主治】滋補(bǔ)強(qiáng)壯,生精補(bǔ)腎。主五勞七傷,半身不遂,腹痛疝氣,陽萎早泄,婦女白帶,腰痛崩漏,虛冷腹痛。
【用法用量】每日1帖,貼臍上。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上面已經(jīng)詳細(xì)為大家推薦了鹿茸膏,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yīng)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
鹿茸湯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有點(diǎn)陌生的,其實(shí)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一些特定的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鹿茸1兩(爁去毛,炙),川芎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皮)半兩,當(dāng)歸(去蘆,浸)半兩,生干地黃(洗)半兩,白芍藥半兩,白術(shù)半兩(炒),五味子3錢(去皮)。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bǔ)心血。主虛勞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大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鹿茸2兩(爁去毛,酥炙),附子1兩(炮,去皮臍),人參(去蘆)3分,黃耆3分(蜜炙),茯神(去木)半兩,金釵石斛(酒浸)半兩,當(dāng)歸(去蘆)半兩,甘草1錢(炙),肉桂1分(去粗皮,不見火)(又方加五味子)。
【功能主治】益心血。主虛勞,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鹿茸湯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鹿茸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鹿茸湯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鹿茸湯的藥效 。
鹿茸是我們生活中一種較為罕見的中藥,中醫(yī)一般將它分為花鹿茸和馬鹿茸兩種。而這兩種藥材的共同功效主要有強(qiáng)身健體、壯陽、抗疲勞、治療神經(jīng)衰弱等功效。而現(xiàn)在專家就主要想與大家介紹馬鹿茸的功效與作用。馬鹿茸為何如何珍貴?馬鹿茸具有的功效與作用究竟有哪些呢?
那么,哪些人最適宜食用馬鹿茸呢?比如體質(zhì)較差的老年人、虛寒怕冷者、性功能衰退和過度疲勞等群體。但是,比如高血壓患者、血熱的人、內(nèi)熱癥的群體等最好不要食用馬鹿茸。要想進(jìn)一步了解馬鹿茸,來看看它的的功效與作用吧。
馬鹿茸,又名 茸角、東馬茸、西馬茸,鹿科,主要棲息于高山森林草原。按茸形,馬鹿茸可分為可分為蓮花茸、三杈茸、四杈茸。
馬鹿茸的功效與作用
馬鹿較梅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cè)枝一個者習(xí)稱“單門”,兩個者習(xí)稱“蓮花”,三個者習(xí)稱“三岔”,四個者習(xí)稱“四岔”或更多。按產(chǎn)地分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細(xì)孔,質(zhì)嫩。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面有棱,多皺縮干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zhì)。氣腥臭,味咸。
功效
壯腎陽,益精血,強(qiáng)筋骨,調(diào)沖任,托瘡毒。用于陽 痿滑精,宮冷不孕,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疽不斂。
馬鹿茸的藥理作用
藥理作用
能使大鼠離體心臟的冠狀動脈流量增加,心收縮幅度加大、心率減慢,具有強(qiáng)心作用;可使急性失血性低血壓恢復(fù)加快。此外還有抗缺氧、增智、強(qiáng)壯、促進(jìn)糖酵解、促進(jìn)核酸和蛋白質(zhì)合成等作用。
配伍應(yīng)用
陽痿滑精,腰膝酸痛:單用,或配人參、熟地黃、枸杞子等。
精衰血少,頭暈眼花:單味浸酒飲。
崩漏不止:配海螵蛸、桑寄生、龍骨、人參等。
注意事項(xiàng)
在服用馬鹿茸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diǎn)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xí)慣,盡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戶外運(yùn)動,放松心情。
4、合理安排性生活次數(shù),避免縱欲過度。
5、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xué)會合理減壓
馬鹿茸雖然是一種珍貴的藥材,也具有多種功效與作用,但并非對每個人都起到醫(yī)療的效果。所以,中醫(yī)專家建議您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判斷是否能食用馬鹿茸,如果在您對馬鹿茸不了解的情況下,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服用,避免給身體帶來危害。
鹿茸是很珍貴的一種中藥材,主要是鹿的茸角殺曬干后得來的,鹿血和鹿角的精華都集中在鹿茸里,所以顯得比較的珍貴。有一些中成藥還有一些補(bǔ)藥的主要成分都是鹿茸,鹿茸益精膠囊就是其中的一種保健藥,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人利用鹿茸泡酒來調(diào)理身體,那么鹿茸益精膠囊到底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鹿是吉祥的動物。醫(yī)有龜鹿之品組方,稱二仙丹,認(rèn)為吞食龜、鹿丹,可以成為神仙。古人認(rèn)為,野鹿能吸天之精華、食大地之靈草才能長出外被天鵝緘狀的茸角。中醫(yī)認(rèn)為,常喝鹿茸酒可生精補(bǔ)髓養(yǎng)血壯陽。
祖國醫(yī)學(xué)認(rèn)為,鹿茸味甘、咸,性溫。入肝、腎二經(jīng),具有壯腎陽,補(bǔ)氣血,益精髓,強(qiáng)筋骨之功效。用于精虧血虛,眩暈耳鳴,耳聾,陽痿滑精,腰膝酸軟,囟門不合等癥。近年來還用于治療血小板減少癥、白細(xì)胞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等。
鹿茸的藥用最早見載于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謂其有“益氣強(qiáng)志,生齒不老”等功效?!睹t(yī)別錄》介紹用來治療虛勞,贏瘦,四肢酸痛,腰脊痛,尿頻,血尿,遺精,腹中瘀血,石淋,癰腫等,并說“久服耐老”。唐朝的甄權(quán)說,鹿茸“補(bǔ)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夜夢鬼交,精泄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帶下”。明代李時珍則說:“鹿茸能生精補(bǔ)髓,養(yǎng)血益陽,強(qiáng)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現(xiàn)代醫(yī)藥研究表明,鹿茸內(nèi)含雌激素、脂肪酸、膽固醇、磷脂、雄茸膠脂、糖脂、硬骨素、蛋白質(zhì)及鈉、鈣、磷、鎂等成分。
鹿茸益精膠囊的主要成分就是鹿茸,所以這個保健藥的主要的功效也就是鹿茸的功效。鹿茸和鎖陽等中藥材是一樣的,也是有壯陽補(bǔ)腎的作用。所以男性如果經(jīng)常服用鹿茸的話,對于男性的腎功能以及性功能都是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的。藥酒也是很好的調(diào)理的方式,但是切不可過量。
鹿茸是男性補(bǔ)腎佳品,將其制作成膠囊,服用更為方便,而且也比較容易吞咽。除了用于男性補(bǔ)腎壯陽,鹿茸膠囊還有其他的作用,比如補(bǔ)血、補(bǔ)氣,小兒發(fā)育不良等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鹿茸膠囊,服用時最好是按醫(yī)囑適量進(jìn)補(bǔ)。
功能主治
鹿茸軟膠囊是由鹿茸提取的活性素加工的,易于人體的吸收,對補(bǔ)腎、補(bǔ)血、怕冷無力、小兒發(fā)育不良等有一定的效果。
溫腎陽,益精血,強(qiáng)筋骨。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
鹿茸膠囊的作用是
1、提高機(jī)體免疫力,讓男人強(qiáng)悍、持久;
2、增加精子量,提升潛在爆發(fā)力;
3、快速補(bǔ)充體力,緩解性疲勞;
4、徹底改善疲軟不力等多種問題困擾;
5、舒解壓力,改善失眠多夢癥狀;
6、調(diào)節(jié)荷爾蒙,促進(jìn)男性年輕態(tài);
7、激勵腦力,提高工作效率;
8、促進(jìn)二次發(fā)育。
服用須知
吃鹿茸膠囊會有頭暈、惡心的癥狀的,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的,但是對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患者是不能服用此藥物,吃鹿茸生精膠囊的同時應(yīng)該禁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注意事項(xiàng)
對于男性朋友們來說,在出現(xiàn)精子質(zhì)量不好精子質(zhì)量低精子不液化情況的時候,最好可以及時的去醫(yī)院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然后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用藥,千萬不要盲目選擇。鹿茸膠囊雖然是一種很好的男性藥物,但是如果不當(dāng)使用的話,也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jìn)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沉香鹿茸圓。
【處方】沉香一兩,附子(炮.去皮.臍)四兩,巴戟(去心)二兩,鹿茸(燎去毛.酒浸.炙)三兩,熟干地黃(凈洗.酒灑.蒸.焙)六兩,菟絲子(酒浸.研.焙)五兩。上
【炮制】件為細(xì)末,入麝香一錢半,別研入和勻,煉蜜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氣不足,下水冷憊,臍腹絞痛,脅肋虛脹,腳膝緩弱,腰背拘急,肢體倦怠,面無精光,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多異夢,晝少精神,喜怒無時,悲憂不樂,虛煩盜汗,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夜夢鬼交,遺泄失精,小便滑數(shù),時有馀瀝,陰間濕癢,陽事不興,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五十粒,好酒或鹽湯空心吞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沉香鹿茸圓這種方劑的介紹了,現(xiàn)代人在物質(zhì)水平提高了之后就開始關(guān)注養(yǎng)生了,這對于我們大家的身體還是非常好的。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鹿茸地黃煎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鹿茸地黃煎的功效有哪些嗎?吃鹿茸地黃煎的注意事項(xiàng)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肉蓯蓉(洗去砂土,切片)1兩,熟干地黃(洗)1兩,羊脊髓1兩。
【制法】上以鹿茸、地黃二味為細(xì)末,以蓯蓉、羊脊髓入醇酒一大盞,石器內(nèi)慢火煮,候酒干,研成膏,和前藥末。
【功能主治】益精養(yǎng)血,長肌肉,生津液,壯腰腳。主
【用法用量】每服1匙,溫酒化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四
【處方】鹿茸半兩,熟地黃半兩,當(dāng)歸半兩,蒲黃半兩,龍骨1分,發(fā)灰1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盞,入青鹽1撮,食后服。
【摘錄】《雞峰》卷十八
大家看過對鹿茸地黃煎的介紹之后,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吧,有沒有覺得很長知識呢,活到老學(xué)到老啊,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yáng)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