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鐵葉子的功效
養(yǎng)生的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惫磐駚?,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樣鐵葉子的功效”,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樣鐵葉子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野生植物,還叫做洋鐵葉和牛舌頭棵等名字,在每年春天的時候在野外的土地上尤其是一些比較潮濕的地方,到處都會看到樣鐵葉子的身影,樣鐵葉子屬于是一種多年生的植物,長成之后植株比較高大。雖然樣鐵葉子是一種野草,但是有比較好的藥用價值。
什么是樣鐵葉子
學名是皺葉酸模,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肥厚而大,黃色。莖直立,紫綠色,基生葉具長柄;莖生葉卵狀披針形,互生。夏季開淡綠色小花,花被6片,瘦果卵形,有三棱,茶褐色。
樣鐵葉子的功效
一、治療外傷:
土大黃的葉搗碎是一種治療外傷的靈藥;其根切成片熬湯,還可清熱解毒和治療便秘。軍用草藥講究快速而簡捷,山中許多草藥不能立即使用。土大黃滿山都有,隨采隨用,療效好,自古就受到軍隊的喜歡。
二、血熱出血證。
本品味苦澀而性寒,女性股癬既能涼血止血,又能收斂止血,對于血熱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及紫癜等出血之證,可用單味內服,也可配伍其它止血藥物同用。如《本草匯言》治熱郁吐血,以本品與麥門冬煎湯飲;《永類鈐方》治大便下血,常配連皮老姜同用;《江西民間草藥》治內痔出血,以本品與豬肉同煮,去藥飲湯。
三、疥癬、瘡瘍、燙傷。
本品苦寒清泄,能清熱解毒療瘡,又能殺蟲止癢,為治癬、疥之良藥。用治疥瘡,多以鮮品搗敷患處;用治癬,常與枯礬同用,共研末,醋調敷,如羊蹄根散(《醫(yī)宗金鑒》);治燙傷,可用鮮品搗敷,或研末油調外涂。
四、大便秘結。
本品苦寒,能瀉熱通便,功類大黃,作用緩和,素有“土大黃”之稱。鮮羊蹄5錢,水煎,日服兩次。
五、治湯火傷:
土大黃根適量,研末。麻油調敷傷處。
六、治淋癥;
羊蹄1兩,蟬蛻3個,水煎,日付服兩次。
ys630.coM延伸閱讀
人參葉子是多年生草本,葉子可以用藥主要是用于治療酷暑口渴、胃陰不足、或者是肺燥干咳等問題。而且還可以緩解因虛火,而導致的牙齦腫痛現(xiàn)象,同時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將其以泡茶的形式直接飲用就可以,起到生津止渴,清燥潤肺止咳的作用,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人參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shù)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葉,2年復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5,偶有7片。人參葉主要治于暑熱口渴;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肺燥干咳;虛火牙痛。
1. 用于暑熱口渴。功能清熱、生津止渴,用治暑熱口渴,配麥冬、滑石、西瓜翠衣等,有解暑止渴之效。
2. 用于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治熱病傷津。單用力弱,可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藥,以增強解熱生津之力。治胃熱陰傷之口干,可配蘆根、茅根、麥冬等藥,以清熱生津。治消渴,屬熱熾陰傷者,可配天花粉、天門冬、黃連等藥,以清火生津止渴;屬氣陰兩傷者,可配生黃芪、麥冬、五味子等藥,以益氣養(yǎng)陰止渴。
3. 用于肺燥干咳。人參葉能清肺生津,可治溫燥傷肺之干咳,單用力緩,常配知母、貝母、桑葉等藥,共奏清燥潤肺止咳之功。
4. 用于虛火牙痛。人參葉能降虛火,治虛火牙痛,可配生地、麥冬、生牛膝等,以滋陰降虛火而止痛。
通過了解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參葉子的藥用價值很高,能夠治療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或者是肺燥干咳等問題,也可以搭配知母、貝母,桑葉等。這樣起到的清燥潤肺以及止咳的功效就更好,又不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其他不良的影響或者是產生副作用。
棗樹是一種用來生長棗子這種果子的樹木。當然,棗樹葉子除了產出的果實是可以吃的,其葉子也是有著一定的藥用價值的,比如說利用棗樹葉子,可以達到止吐、治療痱子等多方面的功效和作用,還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發(fā)燒等疾病。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棗樹葉子的功效作用!
一、棗樹葉的功效與作用
1、棗樹葉的藥用價值
棗樹葉中含有蠟原阿片堿以及小檗堿等多種藥用成分,有一定制麻醉作用,它性質溫和無毒性,具有清熱解毒和消腫止痛等多種功效,平時可以用于小兒發(fā)燒以及瘡療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治療時煎湯服用,也可以用煎得的藥湯直接清洗患處。
2、棗樹葉能止吐
和胃止吐是棗樹葉的重要功效之一,平時人們出現(xiàn)反胃或者嘔吐不止時,可以準備干棗樹葉一兩,藿香五爭和丁香二分,,把它們一起搗成末制成散劑,每次取出二錢,加清水適量的生姜半分直接煎制,煎好以后去掉生姜,直接連藥渣一起服用就可以。
3、棗樹葉能治痱子
棗樹葉能清熱解毒,也能止癢止痛,平時人們在夏天中因為氣溫過高,出現(xiàn)痱子時,可以直接用棗樹葉進行治療,治療時可以把棗樹葉子研成細末狀,與葛粉放在一起調勻,然后直接涂抹在長有痱子的部位上,能讓痱子很快消退,如果沒有葛粉也可以用棗樹葉子煎湯,煎好以后清洗患處,也能起到消除痱子的重要作用。
二、化學成分
葉含蠟醇、原阿片堿和小檗堿,總量0.2%。
同屬植物Ziziphus vulgaris葉中含有能使味蕾在短暫時間內完全麻醉的成分,干葉存放2年后這種成分的效力不減,但葉對畜類無毒。
三、選方
①治小兒時氣以后,熱氣不歇:棗葉一握(切),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蔥白一握(切),香豉一分。
上藥,都以童子小便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三、四歲兒溫服二合,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②治反胃嘔噦不止:干棗葉一兩,藿香五錢,丁香二(一)分。
上藥,搗細羅為散。
每服二錢,以水一小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即去生姜,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何首烏是一味補血的中藥,對于滋補身體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中藥的藥方當中經常會用到。其實,不僅僅是何首烏,何首烏的葉子也是一種藥材,何首烏的葉子是可以吃的,能夠起到寧神的效果。除了吃之外,大家還可以把何首烏的葉子搗碎外敷。那么,何首烏葉子的功效有哪些呢?
何首烏的葉子能吃嗎
新鮮的何首烏葉子是可以吃的,對養(yǎng)血補血,補腎安神等會有幫助的。
【功效】解毒散結;殺蟲止癢
【功用主治-何首烏葉的功效】治瘡腫,疥癬,瘰疬。 《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生葉貼腫瘍。
【用法與用量】外用:生貼、煎水洗或搗涂。
【選方】
①治風瘡疥癬作癢:何首烏葉煎湯洗浴。
②治瘰疬結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何首烏葉搗涂之,并取何苜烏根洗凈,日日生嚼。
功效:
何首烏葉中的蒽醌類物質,具有降低膽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強心、促進胃腸蠕動等作用,還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何首烏葉中所含卵磷脂是腦組織、血細胞和其他細胞膜的組成物質,經常食用何首烏,對神經衰弱、白發(fā)、脫發(fā)、貧血等病癥有治療作用,因此,可延緩衰老、強身健體、保健心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何首葉烏含有的卵磷脂、蒽醌衍生物及大黃酚等多種物質,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升高、減少膽固醇在腸道吸收,可防止膽固醇在組織中沉積,因而能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臨床研究證實其降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總有效率達80%以上。
何首烏葉子也是可以吃的,跟何首烏一樣,可以用來泡水,泡茶,喝了之后同樣有很不錯的效果,吃何首烏葉子的時候最好是加工一下,這樣吃何首烏葉子才不會引起什么不良反應和變化,對身體來說也是最健康的保障和投入,吃得健康,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健康。
現(xiàn)在環(huán)境惡化嚴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理身體各個機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鐵這種藥材。
【來源】為一種灰黑色的金屬。主要由赤鐵礦、褐鐵礦、磁鐵礦等煉出。由于含碳量的不同,可分為生鐵(含碳量在1.7%以上)、熟鐵(含碳量在0.2%以下)和鋼鐵(含碳量在0.2~1.7%之間)三種。
【原形態(tài)】①赤鐵礦,詳"代赭石"條。
【性味】辛,涼。
【歸經】①《本草再新》:"入心、肝、腎三經。"
【功能主治】鎮(zhèn)心平肝,消癰解毒。治驚癇,癲狂,癰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燒赤淬酒,水飲。外用:煎水或燒赤淬水洗。
【注意】①《日華子本草》:"畏磁石、灰炭等。"
【附方】①治大人小兒驚癇頻發(fā),能食而力足者:用生鐵煮汁次。(《方脈正宗》)
【各家論述】《醫(yī)林纂要》:"鐵,咸瀉腎,故補腎藥忌,然亦自有交濟心、腎,定魂安魄之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 《神農本草經》。
鐵的功效作用等已經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鐵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問題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去研究。
洋鐵這種植物有多種稱呼,比如又稱為牛舌頭棵,這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這種植物通常不會分枝,能夠長到一米多高,值得一提的是,洋鐵的葉子具有一定的藥用功效,比如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除此之外,對于困擾很多人的痔瘡,洋鐵葉子也有比較不錯的療效,另外還有下列這些作用。
第一、聽說楊鐵葉子根能治痔瘡是真的么?
這種植物應該是蓼科的草本植物,屬于民間草藥.具有一般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治療痔瘡炎癥應該有效.但此藥不具備根治痔瘡的作用.用藥時應該具體分清.
第二、楊鐵葉子有啥作用
清熱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殺蟲.用于肺膿瘍,肺結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損傷,燒燙傷,癰癤腫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瘡,濕疹,皮炎
第三、楊鐵葉子根熬水治不治白癜風
楊鐵葉子,學名是皺葉酸模,蓼科,蓼屬。東北人管它叫洋鐵葉、羊鐵葉;天津人叫它牛西西;北京人叫它土大黃;江西、湖北人叫它血三七、化雪蓮、鮮大青;另有羊蹄、癬草、鹽癬草、金不換、野菠菜、牛舌、紅筋大黃、金不換等等名稱。根或全草入藥,一般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葉隨用隨采。北方通常將其種子塞入枕頭,它是比蕎麥皮更上乘的枕芯填充物。根含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色素、有機酸、草酸鈣、鞣質、樹脂、糖類、淀粉、黏液質等???、辛,涼。清熱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殺蟲。用于肺膿瘍,肺結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損傷,燒燙傷,癰癤腫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瘡,濕疹,皮炎。
1、治療疥癬、瘡瘍、燙傷。本品苦寒清泄,能清熱解毒療瘡,又能殺蟲止癢,為治癬、疥之良藥。用治疥瘡,多以鮮品搗敷患處;用治癬,常與枯礬同用,共研末,醋調敷,如羊蹄根散(《醫(yī)宗金鑒》);治燙傷,可用鮮品搗敷,或研末油調外涂。
2、治疥瘡及痛瘡初起(未化膿);鮮羊蹄(洋鐵葉子)根適量搗爛,敷患處。
3、治療痔瘡。把楊鐵葉子的根煮水,水沸后熏蒸患處,水溫燙,但能接受時沖洗患處。洗到水涼就行了。洗上三四次就感覺很有效果了,但是因為時間限制沒有痊愈,不過現(xiàn)在明顯感覺病情減輕,沒有再出現(xiàn)噴血現(xiàn)象,介紹給大家,希望有幫助。
金葉子的簡介
金葉子,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云南金葉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nseW.W.Smith的葉。云南金葉子又名云南泡花樹、云南假木荷《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馬虱子草、云南克檑木《云南中草藥》,細葉子(云南),假吊鐘(廣西)。生于海拔1200-3200m的灌木叢中或疏林內。單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長6~9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或鈍頭,基部槐形,全緣,微波狀,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葉柄短。具5棱。種子小,單側有翅?;ㄆ?-7月,果期7-10月。云南金葉子:生于海拔1200-3200m的灌木叢中或疏林內。分布于廣西、云南、西藏,主產于云南。具有祛風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对颇现胁菟帯?孕婦及體弱者忌服。
金葉子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金葉子散瘀止痛,祛風除濕,止血通竅。用于跌打損傷,外傷性昏迷,扭挫傷,腰腿痛,半身不遂,癱瘓,風濕性關節(jié)炎,外傷出血,骨折。干粉1分,吞服,外用葉研末,用少許吹入鼻腔,或研末適量外敷。
2、臨床應用
2.1、辛、澀,溫。有毒。(《全國中草藥匯編》)。
2.2、《云南中草藥》:發(fā)表溫經,活絡止痛。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外感風寒。
2.3、《云南中草藥選》:舒筋活絡。治骨折,風濕,跌打,癱瘓。
2.4、治骨折,跌打損傷,癱瘓:(云南假木荷)干粉0.3g,酒或開水吞服。(《云南中草藥選》)。
2.5、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外感風寒:金葉子葉1片,水煎服;或研末,每次0.3g,開水送服。(《云南中草藥》)。
金葉子的市場信息
1、金葉子的價格
金葉子的價格約為暫時未知。
2、金葉子的選購方法
葉稍卷縮或折疊,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橢圓狀披針形,長5-9cm,寬2-4cm。先端漸尖或較鈍,基部楔形。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并有少數(shù)黑色細腺點。葉柄長2-3mm。質脆易碎。
3、金葉子的保存方法
金葉子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重影響,學習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大葉子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Common Astilboides
【別名】山荷葉、佛爺傘。
【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大葉子的根莖和全草。
【原形態(tài)】大葉子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莖粗壯,暗褐色,長達35cm,節(jié)上生不定根。莖不分枝,下部流生短硬腺毛?;~單一,盾狀著生;葉柄長30-60cm,基部擴大成鞘狀,抱莖,被刺狀硬腺毛;葉片近圓形或卵圓形,直徑18-60(-100)cm,掌狀淺裂,寬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常再淺裂,邊緣具不規(guī)則重鋸齒,兩面被短硬毛;莖生葉較小,掌狀3-5淺裂,基部楔形或截形。圓錐花序頂生,長15-20cm;花小,白色或微帶紫色;萼片4-5,卵形,先端鈍或微凹,背面疏生近無柄之腺毛,5脈與先端匯合;花瓣4-5;雄蕊8;心皮2,下部合生,子房半下位。蒴果。種子狹卵形,具翅?;ㄆ?-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林山坡林下山谷溝邊。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呈不規(guī)則團塊狀,直徑2-3cm。表面黑褐色,節(jié)上有多數(shù)根痕或殘存細根和芽;上面莖基疏生短硬腺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紅棕色,顯粉性。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全草含無色飛燕草素(leucodephninidin),無色矢車菊素(leucocyanidin),槲皮素(quercetin)程并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性味】苦;澀;平
【歸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澀腸止瀉。主泄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和全草:有收澀、固腸、止瀉的功能。用于腹瀉。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大葉子,大葉子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大葉子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鐵笊籬屬于一種草藥的別稱,鐵笊籬草藥也叫做過壇龍,在新鮮的時候可以用藥,也可以曬干以后再用藥,它的營養(yǎng)價值比較高,經常用于止血和抗菌,它的特點是苦辛微涼,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有消瘀散腫的效果,對于急性傳染性的肝炎有很好的治療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鐵笊籬草藥的功效
中藥材鐵笊籬又稱作“過壇龍”;也有地區(qū)稱作:黑骨芒萁; 黑骨芒箕; 黑骨芒; 黑骨頭; 黑腳蕨; 雞骨草; 雞爪蓮; 鐵魯基; 鐵腳路萁; 鐵腳路箕;
鐵腳狼萁; 鐵線蕨; 鐵線草; 鐵狼萁; 鐵絲分筋; 螺靨蕨; 螺厥蕨; 秧居草; 旱豬毛七; 小熊膽; 雙甲草; 五爪黑蕨; 五爪蕨; 烏蠅翼; 烏腳雞;
烏腳路基; 烏腳槍; 中藥過壇龍為鐵線蕨科植物扇葉鐵線蕨的全草或根。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鐵笊籬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散結。主治流感發(fā)熱;泄瀉痢疾;蛇蟲咬傷;跌打腫痛;黃疸;石淋;癰腫;瘰疬。
主要價值
【性味】苦辛,涼。
①《嶺南采藥錄》:味苦。
②《陸川本草》:辛澀,微涼。
③《嶺南草藥志》:味淡,性涼。
【歸經】肝;膀胱;大腸經
【功用功效】抗菌,止血,清熱,利濕,消瘀,散腫。治急性傳染性肝炎,痢疾,腹瀉,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損傷,燙傷,外傷出血,疔瘡,清熱;利濕;解毒散結。主流感發(fā)熱;黃疸;癰腫;蛇蟲咬傷;跌打腫痛。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搗汁。
外用:搗敷、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瘡破不可擦。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取鮮過壇龍4兩(干者2兩),加紅糖煎服,每日l劑,分2次服。
兒童用量減半。
服至癥狀消失為止。
治療小兒急性黃疸型肝炎10例,一般癥狀平均3天改善,黃疸消退平均4.5天,肝腫大2個月后復查有不同程度縮小,肝功能恢復平均28天。
治療小兒無黃疸型肝炎6例,一般癥狀改善平均3天,肝腫大2個月后復查部分病例恢復正常,肝功能恢復平均28天。
治療成人急性黃疸型肝炎5例,一般癥狀改善平均5天,黃疸消退平均12.5天,肝腫大2個月后復查,壓痛消失、肝大縮小,肝功能恢復平均30天。
治療成人無黃疸型肝炎40例,治療后僅20例一般癥狀有所改善(平均6天),肝腫大均無改變,肝功能5例恢復正常,10例進步,但不穩(wěn)定。
實踐證明,過壇龍用于急性肝炎早期,療效較高;而對慢性肝炎則無明顯效果。
對無黃疸型肝炎雖有療效但不理想。
副作用:服藥后部分病例出現(xiàn)惡心、胃口減弱,及頭昏、胸悶等反應,停藥后即消失。
蒼耳子是一種中草藥,它有去除濕氣的作用,在預防鼻炎,治療牙痛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它最明顯的主治功能就是清熱解毒,把蒼耳子用來炒制,能夠治療頭痛,治療鼻塞,另外它對于一些皮膚疾病也能發(fā)揮很好的治療的功效,平時可以用蒼耳子來泡水喝,具有不錯的調理身體的作用。
蒼耳葉子的功效與作用
發(fā)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主治: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淵、風濕痹痛用法:煎服,3至9克;入丸、散注意:血虛頭痛不宜服用。過量易中毒
蒼耳子有祛濕,發(fā)汗通竅的作用。蒼耳子抗微生物;鎮(zhèn)痛,抗炎作用;能降低血糖;抑制心肌收縮力,降血脂;減慢心率;抗氧化等。
蒼耳子炒去硬刺,鼻塞頭痛都能治。蒼耳子味甘苦溫,鼻流濁涕腥臭味。善治濕疹疥癬癢,風濕痹痛也能治。
蒼耳子治療驗方
1、鼻淵流涕:蒼耳子(炒)適量的研成粉末,每回服5至10g,熱水送下。
2、小便不利:蒼耳子灰,葶藶末各等份,每次服10g,水下,每天兩回。
3、風濕攣痹:蒼耳子150g,炒為末,以水3000ml,煎取700ml,去滓呷之。
4、鼻炎:蒼耳子30至40粒,香油30ml。先把蒼耳子輕輕捶破,入油穩(wěn)火炸,待油冷后備用。以棉簽蘸藥液涂鼻腔內,兩至三星期為一個療程。
5、瘧疾:蒼耳子焙過,研成粉末,加酒糊做成丸,如梧子大。每回服30丸,酒送下。每天兩回。處方:蒼耳子(土炒黃研成末)30g,冰片2g。制用法:香油將上藥調成糊抹患處,每日兩回??芍危褐螏畎捳睢?/p>
6、牙疼:蒼耳子7g。把上藥焙黃去殼,研成細粉末,和雞蛋一個和勻,不放油鹽,炒熟食用,每日一回,連續(xù)服用3劑。
7、腮腺炎:蒼耳子適量的加水煎服,每日四回,連續(xù)服用3日。新生兒每日3g,一至兩歲4.5g,之后每增加2歲增加4.5g,14歲以上30至45g。
8、慢性鼻炎:蒼耳子30至40粒。輕輕捶破,放進小鋁杯中,加入香油30ml,用穩(wěn)火煎開,去蒼耳子,待油涼后,裝進干燥清潔的玻璃瓶里備用。使用時用消毒小棉簽蘸油少量,涂于鼻腔內,每日兩至三回。兩星期為一個療程。
黃芪的葉子到底會有哪些功效作用呢?這個很多人在使用了黃芪之后就不知道如何來給自己處理這個黃芪的葉子,黃芪的葉子其實同樣也是有很多效果的,對人的身體滋補的效果也是十分的不錯,不過不懂得黃芪葉子的功效就不知道我們到底該在什么時候選擇黃芪葉子才是最合適的,黃芪葉子具體能夠治療失眠疾病,那么黃芪葉子的功效有哪些呢?
1、用于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于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用于表虛不固的自汗。表虛自汗,常與麻黃根、浮小麥、牡蠣等配伍;如表虛易感風寒者,可與防風、白術同用。 用于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者。如用于瘡瘍內陷、或久潰不斂,可與黨參、肉桂、當歸等配伍;用于膿成不潰,可與當歸、金銀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用于水腫、腳氣、面目浮腫。配白術、茯苓等。
2、(l)使用黃芪葉應當注意患者的體型:黃芪葉體質——面色黃白或黃紅隱隱,或黃暗,都缺乏光澤。浮腫貌,目無光彩。肌肉松軟,腹壁軟弱無力,猶如棉花枕頭,按之無抵抗感以及痛脹感。肚臍深陷。黃煌稱之為“黃芪葉腹”。平時易于出汗,畏風,遇風冷易于過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腫,特別是足腫,手足易麻木。舌質淡胖,舌苔潤。
(2)中老年人應用黃芪葉的機會較多:缺乏運動,營養(yǎng)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導致肌肉松軟,腹部尤為明顯,腹肌萎縮而脂肪堆積,并可伴有水腫等。這種人即《金匱要略》所謂的“骨弱肌膚盛”的“尊容人”。中老年中這種體型尤為多見。因此黃芪葉應用于中老年較多。 (3)黃芪葉須多服久服方能見效:《傷寒》不用黃芪葉,《金匱》罕見四逆,可見黃芪葉是內傷雜病的用藥。岳美中先生經驗,“黃芪葉之于神經系統(tǒng)疾患之癱瘓麻木消削肌肉等確有效,且大癥必須從數(shù)錢至數(shù)兩,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黃芪葉以10~30g為常用范圍,大劑量可達120g甚至更多。本人曾見家鄉(xiāng)皮膚科老中醫(yī)孫老先生黃芪葉用至500g。但用量過大可以導致胸悶腹脹,食欲減退,并可出現(xiàn)頭昏潮熱等。尤其是肌肉堅緊,大便秘結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發(fā)熱、咽喉紅痛者,不宜使用。
(4)張仲景用黃芪葉有一個劑量段:黃芪葉大量治療水氣、黃汗、浮腫(5兩),中量治療風痹、身體不仁(3兩),小量治療虛勞不足(1兩半)?,F(xiàn)代應用可以根據(jù)張仲景的用藥經驗適當變化。如用于治療浮腫,量可達60~100g,治療半身不遂,骨質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于上消化道潰瘍,可用15~30g。
(5)黃芪葉證的脈象沒有特異性。防己黃芪葉湯用于脈浮,黃芪葉芍藥桂枝苦酒湯則主治脈沉,所以,使用黃芪葉不論脈浮脈沉,關鍵是看體型和肌肉是否松軟。黃芪葉的幾種服用方法
通過我們專業(yè)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這個黃芪葉子的功效有了很詳細的認識了吧,對黃芪葉子的選擇和利用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黃芪葉子用來泡茶,可以提神,還有改善腎虛的效果,也可以治療身體虛弱的現(xiàn)象,大家有病的時候可以選擇黃芪,沒有病的時候也可以選擇黃芪來給自己健身。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很多的,其中花葉子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花葉子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英文名】Smallflower paphiopedilum
【別名】斑葉蘭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硬葉兜蘭的全草。
【原形態(tài)】硬葉兜蘭,多年生草本,高20-30cm。根狀莖延伸;根粗而長,葉4-5片,長圓狀舌形,較小,長5-9cm,寬.5-2cm,先端鈍或渾圓,基部相互套疊成鞘狀,質地堅硬,平展,兩面有花斑紋。花葶直立,長25-30cm,密被褐色糙伏毛,僅具1花;花完全開放后甚大,直徑可達7-8cm;萼片卵形或寬卵形,花瓣近圓形,均為黃色間以紫色斑紋;唇瓣呈橢圓狀卵形的兜狀,長約5cm,寬約4cm,粉紅色,內面基部具白色長柔毛;退化雄蕊1,橢圓形,長約1cm,黃色,有紫色斑紋,雄蕊2,黃色?;ㄆ?-3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山巖縫、荒坡、路旁雜草叢中。
【性味】苦;涼
【歸經】肺;心;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透疹;清心安神。主麻疹;肺炎;心煩失眠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補腦安神的功能。用于麻疹、肺炎、神經衰弱。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花葉子,我們知道花葉子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