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蘚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惫磐駚?,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萆蘚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說起萆薢這種中藥材,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不是很清楚他究竟長什么樣子,因為萆薢它不僅少見,它的名字也是比較難寫和難念,所以很難被人記住。但是萆薢其實是一種非常有藥用價值的中藥材,不少中醫(yī)都會喜歡使用萆薢來治療人體中的身體疾病。那么萆薢這個中藥材有怎樣的營養(yǎng)價值呢?
一、萆薢的功效與作用
1.利濕祛濁(膏淋,白濁)用治下焦?jié)駸崴碌母嗔?、小便混濁,可配伍茯苓、黃柏等同用,如程氏萆薢分清飲;若陽虛濕濁,小便混濁,宜與茯苓、益智仁等配伍同用,如萆薢分清飲;取其利濕去濁之功,亦可用治濕濁下注之帶下病,多與豬苓、白術(shù)等配伍共用。本品有很佳的分清祛濁功用,為用治膏淋之要藥。
2.祛風(fēng)除痹(風(fēng)濕痹痛)用治濕熱痹痛,可與桑枝、秦艽等配伍為用;用治寒濕痹痛,可配以桂枝、附子等同用。本品藥性平和,故對腰膝痹痛、筋脈屈伸不利等癥,不論寒濕或濕熱痹痛皆可應(yīng)用。
二、萆薢主治
用于膏淋之小便混濁、白如米泔、稠如膏糊、尿道澀痛及白濁、白帶過多,濕熱瘡毒、風(fēng)濕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腰膝疼痛。
現(xiàn)代多用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周圍神經(jīng)炎、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及高脂血癥等。
三、萆薢禁忌
腎虛陰虧者忌服。
下焦無濕熱、陰虛火旺、小便余瀝及陰莖痛、腎虛腰痛、遺精滑精者不宜用。
孕婦、兒童慎用。
畏葵根、大黃、柴胡牡蠣、前胡。
忌茶、醋。
四、萆薢選方
1.治下焦虛寒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shù)、渾濁不清:益智仁、萆薢、石菖蒲、烏藥各9g。水煎,去渣,取汁,加少許鹽。
2.冶小便頻數(shù):萆解適量。將萆薢研成細末,酒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食前,鹽湯送服。
3、治風(fēng)寒濕痹、腰骨強痛:萆薢根20g,豬脊骨200g。豬脊骨洗凈,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和萆解根一起煮2小時,除去藥渣即可使用。可祛風(fēng)理濕。
ys630.COm精選閱讀
在養(yǎng)生的行列中,炮制藥酒是非常受歡迎的,將一些名貴的中草藥融合在一起,然后就炮制出了對身體有益處的藥酒。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萆杜仲酒。
萆 杜仲酒——(痹證)
(《圣濟總錄》)
【配方】杜仲、炮姜、萆 、羌活、制附子、蜀椒(去目閉口者炒出汗)、肉桂、川芎、防風(fēng)、秦艽、炙甘草各30克,細辛、五加皮、石斛續(xù)斷、地骨皮各15克,桔梗35克,酒1.5公斤。
【制法】將上藥共搗碎細,用酒浸于瓷瓶內(nèi),密封口,煮2時辰,取下候冷開封待用。
【主治】腎臟虛冷,或感受寒濕,腰腳冷痹,足脛疼痛。
【用法】每次溫飲1杯,不拘時候,隨量,常令有酒氣。
上面介紹到的關(guān)于萆杜仲酒的一些知識希望朋友們能夠加深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各種不同的藥酒都是需要仔細配置的,對藥酒里的成分和各自的功效我們也應(yīng)該了解清楚。
其實人的很多疾病的發(fā)生都是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想要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食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其中各種中藥材發(fā)揮了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澤蘚這味中藥。
【英文名】damp moss
【別名】陰陽草、旱青苔(陜西)
【來源】藥材基源:為珠蘚科植物澤蘚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物體密集叢生,黃綠色,有光澤,色艷。莖高5-8cm,頂端具輪狀茁生枝。葉直傾,基部闊卵狀或心形,漸上成狹長尖,下部具縱褶,葉緣內(nèi)卷,具疣突構(gòu)成的齒;中肋粗壯,達于葉尖,呈短毛尖狀。葉片細胞長方形,下角具疣,有時兩端具疣。雌雄異株,稀同株。蒴柄紅色,孢蒴球形,深褐紅色,具縱溝狀皺褶;蒴齒兩層;孢子黃褐色,具密疣,20-28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地、潮濕草原或流水、滴水石上。春季至秋季習(xí)見。
【化學(xué)成份】含珠蘚黃酮(philonotisflavone),2,3-二氫珠蘚黃酮(2,3-dihydrophilonotisflavone)等6個雙黃酮。
【性味】淡;涼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咽喉腫痛;感冒;咳嗽;癰腫瘡毒;燒燙傷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于扁桃體炎及上呼吸道炎癥。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澤蘚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澤蘚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柳葉蘚。
【來源】藥材基源:為柳葉蘚科植物柳葉蘚的植物體。
【原形態(tài)】植物體纖細,密集叢生,綠色或暗綠色。莖匍匐,不規(guī)則分枝。葉稀疏著生,長卵狀披針形,基部較寬,上部漸尖;葉邊平展,全緣;中肋細弱,單一,延至葉片中部;葉細胞長六邊形或長圓形,長為寬的3-5倍,基部細胞較上部為短;角細胞方形。雌雄同株。蒴柄紅褐色;孢蒴彎曲如鵝頸狀;蒴蓋具喙?fàn)钔黄?;蒴齒2層。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濕地,或高山樺木林和云杉林下。四季均能發(fā)現(xiàn)。
【性味】澀;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柳葉蘚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柳葉蘚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泥炭蘚的簡介
別名大泥炭蘚、水蘚、水苔、地毛衣。
商品名:紫萍,又名紫背浮萍。腹面呈淡綠色至灰綠色,背面呈棕綠色至紫棕色者。以色綠、背紫、干燥、完整、無雜質(zhì)者為佳。青萍:又名綠背浮萍。葉狀體腹背兩面均呈綠色者。以色綠、干燥、完整、無雜質(zhì)者為佳。
植物體枝條纖長,黃綠色或黃白色,高8-20cm。莖及枝表皮細胞具多數(shù)螺紋及水孔。莖葉舌形,平展,長1-2mm,寬0.8-0.9mm,葉細胞無螺紋;枝葉闊卵圓形,內(nèi)凹,先端兜狀內(nèi)卷,綠色,細胞在葉片橫切面呈狹長三角形,偏于葉片腹面。雌雄異株。精子器球形,集生于雄株頭狀枝或短枝頂端,每一苞葉葉腋間生1個;頸卵器生于雌株頭狀枝叢的雌器苞內(nèi);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時棕栗色,具小蒴蓋。
生于水濕環(huán)境及沼澤地帶。四季均生長。適于高山帶的濕冷環(huán)境。分布于東北、華東、中南和西南等地區(qū)。
泥炭蘚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清熱明目;止癢。主目生云翳;皮膚病;蟲叮咬瘙癢。
應(yīng)用:
1、治時行熱病,發(fā)汗:浮萍草一兩,麻黃(去節(jié)、報)、桂心、附子(炮裂,去臍、皮)各半兩。四物搗細篩。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2、治皮膚風(fēng)熱,遍身生癮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湯調(diào)下二錢,日二服。
3、治身上虛癢:浮萍末一錢,黃蘋一錢。同四物湯煎湯調(diào)下。
4、治熱渴不止中乙神煩躁:水中萍,洗,曝干為末,以中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快下三十九。
5、治消渴:干浮萍、括萎根等分。上二味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干??崭癸嫹?日三。
臨床作用:據(jù)報道,以紫背浮萍鮮品60g,紫草15g,白鮮皮30g為主組成的雙紫白膚湯,辨證加減用藥,治療痤瘡、濕疹的等常見皮膚病2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桂枝浮萍湯(桂枝、蒼術(shù)、防風(fēng)、薏苡仁各15g,浮萍、皂角刺各10g,地膚子20g,蠶砂25g)加減,治療蕁麻疹50例,效果顯著。
泥炭蘚的市場信息
1、泥炭蘚的價格
尚不明確。
2、泥炭蘚的選購方法
本品呈纏繞的團狀,黃綠色或黃白色。濕潤展平后,莖長10-15cm,有4-5條叢生的分枝,莖生葉舌形,長1.5-1.7mm,枝生葉瓢狀卵形,較莖生葉稍大。孢子黃色。氣微,味淡。
3、泥炭蘚的保存方法
四季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藥真蘚對身體有好處,能夠治療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垣衣、屋游、古屋瓦苔、銀葉真蘚
【來源】藥材基源:為真蘚科植物真蘚的植物體。
【原形態(tài)】植物體密集叢生,銀白色、灰綠色。莖高約1cm,單一或基部分枝。葉緊密覆瓦狀排列,闊卵形,具細長的毛狀尖;葉邊全緣,常內(nèi)曲;中肋粗,突出葉尖。葉細胞薄壁,上部細胞白色透明,近于菱形,基部細胞呈長方形。蒴柄紅色,直立。孢蒴近于長梨形,下垂。褐紅色。蒴齒兩層。孢子球形,有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住房周圍和低山土坡及薄土巖面或火燒后的林地。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多干縮;銀灰綠色,有銀白色光澤。莖單一或基部分枝,纖細,長約1cm,基部有紫紅色假根。葉緊密,覆瓦狀排列,寬卵形,長約1mm,寬約0.6mm,全緣,常內(nèi)曲,先端具無色的小尖;中肋明顯,突出葉尖;葉片的1/4-1/3上部細胞無葉綠體,白色透明。蒴柄紫紅色,長1-2cm;孢蒴近于長梨形,紫褐色,下垂。質(zhì)柔韌,易碎。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份】真蘚含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7-0-β-D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 7-0-β-D-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7-0-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 7-0-β-D-glucopyranoside),芹菜素 7-O-β-D-(6"-O-丙二酰基)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 7-O-β-D-(6"-O-malonyl) glucopyranoside〕,木犀草素 7-0-β-D-(6"-0-丙二酰基)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 7-0-β-D-(6"-0-malonyl)glucopyranoside〕,異高山黃芩素 7-O-β-D-吡喃葡萄糖甙(isoscutellarein 7-O-β-D-glucopyranoside),8-羥基木犀草素 7-0-β-D-吡喃葡萄糖甙(8-hypoletin 7-O-β-D-glucopyranoside)。
【性味】甘;微澀;涼;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主細菌性痢疾;黃疸;鼻竇炎;癰瘡腫毒;燙火傷;衄血;咳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搗碎后用紗布包好塞鼻孔。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真蘚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牛角蘚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牛角蘚能正確科學(xué)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英文名】cattle horns moss
【別名】短葉牛角蘚
【來源】藥材基源:為柳葉蘚科植物牛角蘚的植物體。
【原形態(tài)】植物體叢生,綠色或黃綠色,無光澤,莖傾立,羽狀分枝,分枝短,先端常彎曲;莖枝密被鱗毛。葉疏生;葉片披針形或近三角形,上部有些偏斜,下部兩耳部有下延的長尖;葉緣具細齒;中肋粗壯,長達葉尖。葉細胞壁薄,長六角形或呈圓多邊形;角細胞薄壁,長方形或方形,褐色,大于葉片其他部位的細胞。雌雄異株。蒴柄長,較粗壯,紅色或紅褐色;孢蒴傾出或平列,長圓柱形;蒴齒2層。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的草地上或林緣土上。
【化學(xué)成份】植物體含磷脂。
【性味】淡;微澀;平
【歸經(jīng)】心經(jīng)
【功能主治】養(yǎng)心安神。主心神不安;驚悸怔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淡、微澀,性平。有養(yǎng)心安神的功能。用于治心悸心跳,神經(jīng)衰弱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牛角蘚已經(jīng)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吧?其實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nèi)チ私馑趴梢愿鶕?jù)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鱗葉蘚,詳細的描述一下鱗葉蘚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xué)習(xí)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英文名】scale leaf moss
【別名】長葉鱗葉蘚
【來源】藥材基源:為灰蘚科植物鱗葉蘚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物體扁平,柔軟,黃綠色、暗綠色微帶紅褐色,略有光澤。莖匍匐,長2-4cm,不規(guī)則羽狀分枝。葉2列,長卵狀闊披針形,漸尖;中肋二出,甚短或缺失;葉邊具細齒。葉尖細胞菱形,中下部細胞狹長梭形或線形,具前角突。雌雄異株。蒴柄紅褐色,纖細;孢蒴長卵形,褐色;蒴蓋圓錐形,具細長喙;蒴齒黃色,下部有橫紋;蒴帽早落。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濕地、樹干上、腐木上,及巖石表面的腐殖質(zhì)上。四季均可見。
【性狀】1.性狀鑒別 本品為數(shù)株叢集成片狀,綠色或暗綠色,微有光澤。分離后每株呈扁平狀,莖長可達4cm,不規(guī)則分枝,背葉和腹葉兩側(cè)斜生,呈扁平2列,緊貼莖上,濕潤展平后,葉基部長卵形,上部闊披針形,漸尖,中肋2,甚短或缺,葉緣褐色;蒴蓋圓錐形,具長喙,蒴齒具橫紋。氣微,味淡。
【性味】淡;涼
【歸經(jīng)】入肝、脾二經(jīng)
【功能主治】止血斂瘡。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止血、消炎的功能。用于治外傷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鱗葉蘚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鱗葉蘚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前列腺是男性的高發(fā)疾病之一,很多前列腺患者都會被告之需要服用萆藌分清丸。萆藌分清丸這一種藥物在前列腺炎治療方面具有較佳的療效。此外萆藌分清丸還有哪些功效呢?男人得了前列腺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萆藌分清丸的功效與作用吧。由于前列腺炎是一種隱疾,而這種疾病又會給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很多患者都會自己去醫(yī)院買藥想通過吃藥的方式來緩解和抑制病情,乃至消除病情。而萆藌分清丸,就是一種主治前列腺炎等疾病的藥物。除了用藥之外,想要治療前列腺炎還需要配合抗菌治療、物理治療或者手術(shù)治療,才能徹底根除病患。
一、萆藌分清丸可以治療前列腺炎嗎?萆薢分清丸處方來源于久經(jīng)驗證的古方《丹溪心法》,經(jīng)多年臨床驗證,對泌尿系統(tǒng)疾病—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腎炎、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具顯著療效。萆薢分清丸臨床還可用于尿濁、淋癥、傷濕腰痛而屬腎陽不足濕濁下注者?,F(xiàn)代還可用于乳糜尿、前列腺炎、急性膀胱炎。對于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fā)作、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慢性盆腔炎、滴蟲性陰道炎等具顯著療效。
二、前列腺治療治療方法之抗菌治療用雙球囊導(dǎo)尿管封閉前列腺部尿道,從尿道腔注入抗生素溶液反流入前列腺管,可達到治療目的。三、前列腺治療治療方法之物理治療前列腺按摩可排空前列腺管內(nèi)濃縮的分泌物以及引流腺體梗阻區(qū)域的感染灶,因此對頑固病例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每3-7天做前列腺按摩。多種物理因子被用作前列腺理療,如微波、射頻、超短波、中波和熱水坐浴,對松弛前列腺、后尿道平滑肌及盆底肌肉,加強抗菌療效和緩解疼痛癥狀有一定好處。
四、前列腺治療治療方法之手術(shù)治療外科治療可用于反復(fù)發(fā)作的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摘除能夠達到治愈的目的,但是要慎用。由于前列腺炎通常累及腺體的外周帶,因此,前列腺電切術(shù)(TURp)難以達到治療的目的TURp能夠去除前列腺的結(jié)石和前列腺導(dǎo)管附近的細菌感染病灶,有益于降低外周帶病灶的再感染。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可導(dǎo)致反復(fù)尿路感染及不育。
說起葫蘆蘚,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療疾病效果的。不過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葫蘆蘚的功效具體是什么,因此在這里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葫蘆蘚的功效。
【英文名】Herb of Cord Moss
【別名】石松毛、紅孩兒、牛毛七、火堂須、地七
【來源】藥材基源:為葫蘆蘚科植物葫蘆蘚的植物體。
【原形態(tài)】植物體矮小,淡綠色,直立,高1-3cm。莖單一或從基部稀疏分枝。葉簇生莖頂,長舌形,葉端漸尖,全緣;中肋粗壯,消失于葉尖之下,葉細胞近于長方形,壁薄。雌雄同株異苞,雄苞頂生,花蕾狀。雌苞則生于雄苞下的短側(cè)枝上;蒴柄細長,黃褐色,長2-5cm,上部彎曲,孢蒴彎梨形,不對稱,具明顯臺部,干時有縱溝槽;蒴齒兩層;蒴帽兜形,具長喙,形似葫蘆瓢狀。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氮肥豐富的陰濕地上。春、夏、秋均可見。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皺縮的散株,或數(shù)株叢集的團塊,黃綠色,無光澤。每株長可達3cm,莖多單一,莖頂密集簇生眾多的皺縮小葉,濕潤展平后呈長舌狀,全緣,中肋較粗不達葉尖,有的可見紫紅色細長的蒴柄,上部彎曲,著生梨形孢蒴,不對稱,其蒴帽兜形,有長喙。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份】植物體含苔蘚激動素(bryokinin),動力精(kinetin),環(huán)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 phosphodiesterase),茁長素(auxin),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及脂類。葉含鐵29×10-3%,銅16×10-4%,錳15×10-3%,葉綠體含鐵117×10-3%,銅138×10-4%,錳25×10-3%。
【性味】淡;平
【歸經(jīng)】入肺、肝、腎三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止痛;止血。主風(fēng)濕痹痛;鼻竇炎;跌打損傷;癆傷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體虛者及孕婦慎服。
【附方】1.治肺熱吐血 葫蘆蘚60g,茅草根60g,側(cè)柏葉30g。泡酒或熬水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澀、性平。有舒筋活血、祛風(fēng)鎮(zhèn)痛、止血等功能。用于治鼻竇炎、癆傷吐血、跌打損傷、關(guān)節(jié)炎等癥。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葫蘆蘚,我們知道葫蘆蘚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大羽蘚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英文名】cymbifolium Thuidium
【來源】藥材基源:為羽蘚科植物大羽蘚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物體交織成片,鮮綠色、黃綠色。莖匍匐,一般規(guī)則二至三回羽狀分枝。鱗毛多數(shù),披針形至線形,分叉。莖葉三角狀卵圓形或闊三角形,具褶,先端延長成6-16枚細胞單列組成的長毛尖;邊緣具細齒;中肋粗壯,止于葉尖,背具刺疣;中部細胞卵菱形至長圓形,具單疣。枝葉凹,內(nèi)彎,長卵形,短尖,邊具細齒。中肋達葉長度的2/3,中部細胞多角形、菱形。雌雄異株。蒴柄細長;孢蒴長卵形,彎曲;蒴蓋具斜喙;蒴帽兜形,平滑。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巖石表面、林地濕土面及樹干上。
【性味】淡;涼
【歸經(jīng)】心;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拔毒;生肌。主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加菜油調(diào)敷或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味淡,性涼。有清熱、拔毒、生肌等功能。用于治水火燙傷。民間一般取本品烤干,研末,加菜子油外敷。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介紹了藥材大羽蘚的一些基本常識,大羽蘚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guān)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大羽蘚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想必很多人對萆薢都是非常陌生的,其實這是一種中藥,這種中藥在國內(nèi)分布也很廣泛,比如在湖南、浙江、安徽等地區(qū)就比較多見,在平常的生活中,女性們的白帶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異常,比如會出現(xiàn)白帶過多,這時候就可以使用萆解這種中藥幫助治療,另外萆解還有下列這些用途。
萆解的功效與作用:
具有祛風(fēng)濕、利濕濁的功效。主膏淋;白濁;帶下;瘡瘍;濕疹;風(fēng)濕痹痛。治風(fēng)濕頑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濁,遺精,濕熱瘡毒。
①《本經(jīng)》:主腰背痛,強骨節(jié),風(fēng)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
②《別錄》:傷中恚怒。陰痿失溺,關(guān)節(jié)者血,老人五緩。
③《藥性論》:治冷風(fēng)頑痹,腰腳不遂,手足驚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腎間有膀胱宿水。
④《日華子本草》:治癱緩軟風(fēng),頭旋癇疾,補水藏,堅筋骨,益精明目,中風(fēng)失音。
⑤王好古:補肝虛。
⑥《滇南本草》:治風(fēng)寒,溫經(jīng)絡(luò),腰膝疼,遍身頑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濁。
⑦《綱目》:治白濁,莖中痛,痔瘙壞瘡。
骨痛藥酒
食材:草烏50克、桑寄生50克、荷葉50克、威靈仙25克、絡(luò)石藤25克、萆解25克、虎杖38克、蒼術(shù)13克、川芎13克、麻黃13克、紅花13克、何首烏25克、丹參25克、牛膝50克、續(xù)斷50克、干姜6克、木瓜25克、松節(jié)油38克、香加皮50克、伸筋草13克、白酒4300克
做法:
1.將制草烏、桑寄生、七葉蓮葉、威靈仙、絡(luò)石藤、菝葜、虎杖、松節(jié)油、紅膳、蒼術(shù)、伸筋草、川芎、麻黃、紅花、制何首烏、丹參、木瓜、接骨木、牛膝、香加皮、川續(xù)斷、干姜一同研為粗末;
2.用砂糖和白酒制成酒糖液作溶劑,浸漬48小時后以每分鐘1~3毫升的速度緩慢滲漉;
3.收集滲漉液和榨出液合并混合,添加白酒至4300毫升靜置過濾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