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綜合征能治好嗎
養(yǎng)生推油好嗎。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尿道綜合征能治好嗎,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很多人在平時都會出現(xiàn)關于尿道綜合征的疾病,因為現(xiàn)在天熱,再加上不注意清理身體會導致炎癥發(fā)生,尿道綜合征在平時可以治好,但是要配合上的并不僅僅只有用藥,還有很多其他的治療方法,比較常見的是一些食物,再配合上預防護理。
飲食保健
尿道綜合征吃那些對身體好?
在飲食上可以多吃利尿性食物,如西瓜、葡萄、菠蘿、芹菜、梨等。此外田螺、玉米、綠豆、蔥白可幫助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還有膀胱炎的患者需要多飲水,保持每日至少 1500 毫升以上的排尿量。
尿道綜合征最好不要吃那些食物?
1.在飲食上要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原醋、酸味水果等。此外咖啡因能導致膀胱頸收縮而使膀胱產(chǎn)生痙攣性疼痛,故應少喝咖啡。還有要避免食用柑橘,因為柑橘可導致堿性尿的產(chǎn)生,有利于細菌的生長。
2.在服藥期間是嚴禁酒、辣椒、雞、魚、牛肉、蝦、海鮮咸菜、佐料只能用鹽、醋、味精(其它調料不要用)如果患者飲食控制不好會延長治療時間。
預防:
1.講究會陰部的清潔衛(wèi)生,防止會陰部接觸臟東西,大便后最好用溫水清洗肛門;有陰道炎及宮頸糜爛的要及時治療;內(nèi)衣褲最好是純棉的,不要穿化纖的;洗外陰要用溫開水,不要用過猛酸鉀或肥皂水;平時多飲水,保持排尿通暢,防止尿液濃縮;小便后用干凈柔軟的紙擦凈會陰;性生活的動作不要太大,結束后要用溫開水洗凈會陰。
2.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小劑量的雌激素尼爾雌醇,每月服1次,每次服一片(5毫克)。
3.生活要規(guī)律,不吸煙不喝酒,多吃蔬菜水果,如果出現(xiàn)尿頻、尿痛、零尿、尿道刺癢時,不要用手搔抓,要多用溫開水洗幾次會陰,或口服撲爾敏、氟美松。癥狀嚴重的,要請醫(yī)生治療。
相關閱讀
尿道綜合征是我們?nèi)梭w較為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tǒng)方面的疾病,而且這種疾病的發(fā)病率還是比較高的,通常以中青年的女性朋友較為多見。尿道綜合征的常見癥狀一般為尿急尿頻尿等待或者是小便痛。這些癥狀已經(jīng)完全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多患者除了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的同時還會尋求一些治療尿道綜合征的偏方。
尿道綜合征的偏方一:柴胡疏肝粥: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芍藥各lOg,炙甘草5g,大米50g,白糖適量。將諸藥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7天為l療程,連續(xù)2~3療程金夕陽電動車
尿道綜合征的偏方二:舒肝粥:川楝子、延胡索、白芍、姜黃、木香,沉香、厚樸、陳皮、枳殼各lOg,白蔻仁、砂仁各5g,大米lOOg,白糖適量。將諸藥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人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7天為l療程,連續(xù)2-3療程。
尿道綜合征的偏方三:柴芍六君弼:柴胡、白芍、黨參、茯苓、白術、甘草、法夏、陳皮各lOg,大米50g,白糖適量。將諸藥擇凈,放人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7天為l療程,連刷票公司續(xù)2~3療程。
尿道綜合征的偏方四:逍遙粥:柴胡奇夜網(wǎng)世界杯、當歸、茯苓、白術、白芍各10g,甘草,干姜、薄荷各5g,大米50g。將諸藥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日2劑,7天為l療程,連續(xù)機電工具進貨好渠道2―3療程。
上文介紹的四種不同的尿道綜合征的偏方,在尿道綜合征的治療方面還是有著不錯的效果的,但是每種不同的偏方對于尿道綜合征的治療效果是不一樣的。而且需要強調的是,所謂偏方最多只能為我們的患者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所以建議我們的患者朋友千萬不要放棄平時醫(yī)生的常規(guī)治療。
尿路感染、憋尿、疲勞、分娩、月經(jīng)、性生活、精神緊張和焦慮等常為尿道綜合征的誘發(fā)因素。近年來尿動力學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有不穩(wěn)定膀胱、尿道壓增高等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目前認為尿道綜合征與中樞神經(jīng)敏感性增強和機能亢進有關。不少患者常先有尿路感染,經(jīng)抗感染治療好轉后,過一段時間因憋尿、勞累等因素而發(fā)病,嚴重者可發(fā)展至排尿困難或尿失禁。因此病并非尿路感染,故抗感染治療往往無效。由于病因不明確也缺乏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膀胱訓練、服藥、催眠療法、尿道擴張、尿道內(nèi)切開等效果都不理想。患者常因病程長,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而痛苦不堪。
根據(jù)針灸具有調節(jié)排尿中樞活動,糾正膀胱、尿道機能障礙的作用,十多年來,我們采用針灸治療女性尿道綜合征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評為科技成果二等獎并列入向全國推廣項目。
近年來,我們結合國外神經(jīng)電刺激療法,采用特殊針刺方法,使針感在治療期間持續(xù)抵達病變部位,并結合艾灸有關穴位,一般經(jīng)過平均21次治療后,多數(shù)患者即可明顯改善癥狀。
擠壓綜合征就是指在受到擠壓等外力因素后,組織蛋白被破壞并分解出有毒代謝物,這些毒物進入到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引起腎小管壞死及其它并發(fā)癥。該疾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是相當高的,但及時的處理和診治可以減少其危害性。
病理病因
擠壓綜合征多發(fā)生為于房屋倒塌,工程塌方,交通事故等意外傷害中,戰(zhàn)時或發(fā)生強烈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時可成批出現(xiàn),此外,偶見于昏迷與手術的患者,肢體長時間被固定體位的自壓而致。
擠壓綜合征的病理生理
肌肉遭受重物砸壓傷,出現(xiàn)出血及腫脹,肌肉組織發(fā)生壞死,并釋放出大量代謝產(chǎn)物,肌紅蛋白,鉀離子,肌酸,肌酐,肌肉缺血缺氧,酸中毒等可促使鉀離子從細胞內(nèi)向外逸出,從而使血鉀濃度迅速升高,肢體擠壓傷后,出現(xiàn)低血容量休克使周圍血管收縮,腎臟表現(xiàn)為缺血,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減少,腎小管主要依靠腎小球出球動脈供血,腎小球動脈收縮,可加重腎小管缺血程度,甚至壞死,休克時五羥色胺,腎素增多,可加重腎小管的損害,肌肉組織壞死后釋放的大量肌紅蛋白需腎小管濾過,在酸中毒,酸性尿情況下可沉積于腎小管,形成肌紅蛋白管型,加重腎損害程度,終至發(fā)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臨床表現(xiàn)
(1)局部癥狀
由于皮肉受損,血離脈絡,瘀血積聚,氣血停滯,經(jīng)絡閉塞,局部出現(xiàn)疼痛,肢體腫脹,皮膚有壓痕,變硬,皮下瘀血,皮膚張力增加,在受壓皮膚周圍有水泡形成,檢查肢體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肢體遠端脈搏不減弱,肌肉組織仍有發(fā)生缺血壞死的危險,要注意檢查肢體的肌肉和神經(jīng)功能,主動活動與被動牽拉時可引起疼痛,對判斷受累的筋膜間隔區(qū)肌群有所幫助。
(2)全身癥狀
由于內(nèi)傷氣血,經(jīng)絡,臟腑,患者出現(xiàn)頭目暈沉,食欲不振,面色無華,胸悶腹脹,大便秘結等癥狀,積瘀化熱可表現(xiàn)發(fā)熱,面赤,尿黃,舌紅,苔黃膩,脈頻數(shù)等,嚴重者心悸,氣急,甚至發(fā)生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汗出如油等脫癥(休克),擠壓綜合征主要特征表現(xiàn)分述如下:
①休克
部分傷員早期可不出現(xiàn)休克,或休克期短而未發(fā)現(xiàn),有些傷員因擠壓傷強烈的神經(jīng)刺激,廣泛的組織破壞,大量的血容量丟失,可迅速產(chǎn)生休克,而且不斷加重,
②肌紅蛋白尿
這是診斷擠壓綜合征的一個重要條件,傷員在傷肢解除壓力后,24小時內(nèi)出現(xiàn)褐色尿或自述血尿,應該考慮肌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在血中和尿中的濃度,在傷肢減壓后3~12小時達高峰,以后逐漸下降,1~2天后可自行轉清,
③高血鉀癥
因為肌肉壞死,大量的細胞內(nèi)鉀進入循環(huán),加之腎功能衰竭排鉀困難,在少尿期血鉀可以每日上升2mmol/L,甚至在24小時內(nèi)上升到致命水平,高血鉀同時伴有高血磷,高血鎂及低血鈣,可以加重血鉀對心肌抑制和毒性作用。
④酸中毒及氮質血癥
肌肉缺血壞死以后,大量磷酸根,硫酸根等酸性物質釋出,使體液pH值降低,致代謝性酸中毒,嚴重創(chuàng)傷后組織分解代謝旺盛,大量中間代謝產(chǎn)物積聚體內(nèi),非蛋白氮迅速升高,臨床上可出現(xiàn)神志不清,呼吸深大,煩燥煩渴,惡心等酸中毒,尿毒癥等一系列表現(xiàn),應每日記出入量,經(jīng)常測尿比重,若尿比重低于1.018以下者,是診斷主要指標。
急救措施
(1)盡早撤離現(xiàn)場
解除外部壓迫因素。
(2)受傷肢體應予以制動
必須對尚能活動的患者說明強性活動的危險性,盡早限制傷肢的活動,在現(xiàn)場可用適宜的物品作為夾板臨時固定傷肢,以免組織分解產(chǎn)物被大量吸收引起中毒。
(3)受傷肢體不應搶高,不做按摩及熱敷
可將傷膠暴露在涼爽的空氣中或用涼水減溫,以求組織降低代謝并推遲感染的發(fā)生,對擠壓嚴重的肢體在解壓厲可立即纏繞彈性繃帶,避免傷肢迅速發(fā)生腫脹與滲出,以減少并延緩毒性代謝物的釋放與吸收。
(4)立即服用堿性藥物
以堿化尿液。
結語:擠壓綜合征是因為受到擠壓等外力,出現(xiàn)皮膚阻止破損,并代謝出有毒物質,而這些毒物進入血液循環(huán),使身體產(chǎn)生非常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及時的急救和有效的治療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介紹了一些急救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巴特綜合征即Bartter綜合征以低血鉀性堿中毒,血腎素、醛固酮增高但血壓正常,腎小球旁器增生和肥大為特征。早期表現(xiàn)為多尿、煩渴、便秘、厭食和嘔吐,多見于5歲以下小兒,已認為是由離子通道基因突變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如果能在飲食中加入一些營養(yǎng)的食物,或者使用一些簡單的偏方,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偏方1
冬瓜500g與排骨同燉食用。具有一定的利尿性作用,可減輕腎臟以及心血管的負擔,從而減少蛋白尿以及新功能衰竭發(fā)生的風險。
偏方2
酸棗100g直接食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檸檬酸,對組織、神經(jīng)具有很好的營養(yǎng)性作用。
偏方3
楊梅兩餐之間服用。含有豐富的果酸、維生素C、果糖??山档脱?,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血鉀水平,能夠改善本病所致的低鉀血癥。
巴特綜合癥部分病人(10%小兒,成人37%)無癥狀,因其他原因就診時被診斷。曾報告2例本病患者有特殊面容,頭大、前額突出、臉呈三角形耳郭突出、大眼睛、口角下垂。日常生活中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含有較多的鉀,可酌情多吃西瓜、香蕉、柑桔、杏子、草莓、柚子、葡萄等水果;蔬菜中的青菜、芹菜、大蔥、馬鈴薯、毛豆、青蒜等含鉀也豐富,海藻類,含鉀元素相當豐富。綠豆、赤小豆、蠶豆、黑豆、扁豆以及黃魚、雞肉、牛奶、玉米面、蕎麥面、向日葵籽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鉀。多飲茶也很有好處,因為茶葉中含鉀豐富。
臟不能出現(xiàn)疾病,一旦出現(xiàn)疾病是比較嚴重的,包括腎激素的不平衡,腎上腺素的不穩(wěn)定,都會導致腎上腺色棕合癥出現(xiàn),腎臟疾病在發(fā)生后,患者不僅僅會伴有身體乏力,昏迷不醒,還會出現(xiàn)身體水腫和惡心嘔吐的不良反應。
簡介
CAH患者由于腎上腺合成皮質醇的酶先天性地缺乏,導致皮質醇合成障礙和血中ACTH分泌過多,性激素過高或過低,進而發(fā)生以性器官形態(tài)及功能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按所缺乏酶的不同,CAH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以21?羥化酶缺乏最為常見。羥化酶缺乏占CAH的80%以上,按其缺陷的程度,又可分為單純男性化型和男性化伴失鹽型。單純男性化型為21?羥化酶部分缺乏所致,占21?羥化酶缺乏癥的50%~80%,女性主要表現(xiàn)為外生殖器發(fā)育異常,男性化,青春期乳腺不發(fā)育,月經(jīng)不來潮;男性則表現(xiàn)為早熟性生殖器巨大畸形,陰莖迅速長大而睪丸呈未成熟狀,患者常有抵抗力低下和皮膚及粘膜色素沉著等臨床表現(xiàn)。男性化伴失鹽型是由于嚴重的
羥化酶缺乏引起的,除了單純男性化型的表現(xiàn)外,還可有高血鉀、低血鈉、低血壓和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可出現(xiàn)循環(huán)衰竭等危象表現(xiàn)。11β?羥化酶缺乏約占CAH的5%左右,除男性化表現(xiàn)外,患者常因11?去氧皮質酮在血中堆積而引起高血壓和低血鉀的癥狀。
特點編輯
CAH的治療以補充糖皮質激素為主,有嚴重失鹽表現(xiàn)者,還需要補充醋酸去氧皮質酮(DOCA)或9α?氟氫化可的松等理鹽激素。腎上腺性激素分泌瘤很少見,包括男性化及女性化腎上皮質腺腫瘤。處理以手術治療為主。戒酒綜合征這種情況是大家在平時對于酒精產(chǎn)生了依賴,會刺激大家飲酒的意識,這種情況需要大家有強大的控制力才能夠實現(xiàn)戒酒的目的。酒精對人體是有依賴性的,雖然對身體有好處的,但是酒精對人體也是有傷害的,建議大家在平時不要喝太多酒,減輕肝臟的傷害,最好戒酒的措施。
酒精戒斷綜合癥為酒精依賴患者在其未次飲酒后6-24小時內(nèi)產(chǎn)生的一系列典型的征候群。通常發(fā)生于因為其它疾病而強行戒酒,或由于發(fā)生與酒精有關的其它疾病而自愿放棄飲酒的患者中。在西方國家中很常見。
據(jù)調查:
美國具有酒精濫用史或產(chǎn)生酒精依賴性者占14%,而且這一部分人有一半的伴有酒精戒斷綜合癥癥狀。多數(shù)情況下酒精戒斷癥狀不需要藥物治療,而且在停止飲酒后2-7天內(nèi)癥狀會自然消失,但對于嚴重的患者,需要給予適當?shù)乃幬镏委煟⑶倚枰卺t(yī)生的監(jiān)護下進行戒酒。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治療一般分為監(jiān)督治療和藥物治療。監(jiān)督治療主要包括:1.院外監(jiān)督:許多中度AWS病人可以安全、成功、經(jīng)濟地在家中戒酒。國外,通常有一名巡回護士對病人進行監(jiān)督,發(fā)放一些鎮(zhèn)靜劑,必要時可請醫(yī)生指導。國內(nèi)則可定期地到醫(yī)院就診。2.戒毒所內(nèi)監(jiān)督和醫(yī)院監(jiān)督戒酒:主要具有嚴重AWS癥狀者、院外病人戒酒失敗者、與其它嚴重嗜酒者住在一起者和少數(shù)出現(xiàn)譫妄和癲癇發(fā)作的患者。
對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礙的治療首先要克服來自病人的“否認”,取得病人的合作。其次,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和合并癥,如人格障礙、焦慮障礙、抑郁障礙、分裂癥樣癥狀等。還要注意加強病人營養(yǎng),補充機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等物質。住院戒酒治療時,要杜絕一切酒的來源以保證戒酒成功。
提到了阿斯綜合征,相信很多朋友并不是十分了解。其實阿斯綜合征是屬于一種心源性的腦部缺血征。此外這種疾病不僅會導致心律出現(xiàn)失常,而且還會使腦部出現(xiàn)嚴重的缺血等等,甚至會神志喪失或者暈闕等等。因此阿斯綜合征,是需要及時就醫(yī)和治療的。那么到底阿斯綜合征的治療方法是什么呢?
其實阿斯綜合征的治療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用一些藥物使我們?nèi)梭w的心律加快,或者在人體的體內(nèi)植入人工起搏器等等,當心跳出現(xiàn)停止之后,馬上能夠通過起搏器恢復心跳。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阿斯綜合征這個疾病。
阿斯綜合征
阿斯綜合征即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是指突然發(fā)作的嚴重的、致命性緩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時間內(nèi)銳減,產(chǎn)生嚴重腦缺血、神志喪失和暈厥等癥狀。阿-斯綜合征是一組由心率突然變化而引起急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臨床綜合征。該綜合征與體位變化無關,常由于心率突然嚴重過速或過緩引起暈厥。
治療
對于心率緩慢者,應促使心率加快,常應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如果是由完全性或高度房室傳導阻滯、雙束支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引起,則應植入人工起搏器。對于心率快者,可行電復律。對于室上性或QRS波群寬大畸形分不清為室性或室上性者應選用胺碘酮或普羅帕酮。而對于室速者,除扭轉型室速外,可首選利多卡因。
1.發(fā)現(xiàn)暈厥患者時:(1)應立即將患者置于頭低足高位,使腦部血供充分,并將患者的衣服紐扣解松,頭轉向一側以免舌頭后倒堵塞氣道。(2)在暈厥發(fā)作時不能喂食喂水。神志清醒后不要讓患者馬上站立,必須等患者全身無力好轉后才能在細心照料下逐漸站立和行走。
2.心動過緩性心律失常所致暈厥:使用增快心率的藥物或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
3.心動過速性心律失常所致暈厥: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對于室性心律失常包括頻發(fā)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室撲、室顫等通常首選利多卡因,其次可選用普羅帕酮、胺碘酮等,有條件的單位,可首選電復律。
4.QT間期延長引起的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尖端扭轉型室速)所致暈厥:除可試用利多卡因外,禁忌使用延長復極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包括所有Ⅰa類和Ⅲ類抗心律失常藥。通常應給予增加心率的藥物如異丙腎上腺素或阿托品;如無效則可行人工心臟起搏治療,以保證心室率100~120次/分。對于心肌缺血引起的QT間期正常的多形性室速所致暈厥,除病因治療外,可按室速的常規(guī)治療。對極短聯(lián)律間期的多形性室速,靜脈使用維拉帕米(異搏定)有效。
5.急性心臟排血受阻所致的暈厥:叮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防止暈厥發(fā)作;若有手術指征則應盡早手術治療。
6.病因治療:明確心源性暈厥的病因后,應針對病因治療,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以及改善心肌缺血等。此外,應注意某些急需搶救的疾病,如腦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主動脈夾層。
預防
1.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應避免情緒激動、疲勞、饑餓、驚恐等誘發(fā)因素。
2.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應在排尿、排便、咳嗽、吞咽時注意體位等。
3.體位性低血壓:患者應避免從臥位突然站立,在起床前宜先活動腿部,然后慢慢地坐在床沿觀察有無頭昏、眩暈感覺,而后才可下地行走;可使用彈力襪或腹帶;麻黃堿可升高血壓;鹽可使細胞外容積增加。
關于阿斯綜合征,相信大家已經(jīng)大致有所了解了。其實這類疾病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措施預防疾病的發(fā)作的,患者除了要避免情緒波動不要過大之外,還要避免疲勞和饑餓等。此外患者在排尿和排便時也要注意體位等。總之阿斯綜合征是需要及時就醫(yī)和治療的,否則容易導致生命危險。
去皮質綜合征這種癥狀主要是指患者的大腦皮質受到了損害,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昏迷以及無意識的狀態(tài),并且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大小失禁和肢體扭曲等癥狀,對于患者的身體影響是非常大的,建議患者應該要及時的就醫(yī)。對于去皮質綜合征的發(fā)病原因以及發(fā)病癥狀,建議大家可以多去了解一下。
去皮質綜合征是出現(xiàn)于廣泛的皮質損害時。該病在恢復過程中因皮質下中樞及腦干因受損輕而先恢復,而大腦皮質仍處于抑制狀態(tài)?;颊吣軣o意識地睜眼、閉眼,眼球能活動,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恢復,四肢肌張力高,病理反射陽性。吸吮反射、強握反射可出現(xiàn),喂食可有無意識的吞咽,但無自發(fā)動作。對外界刺激不能產(chǎn)生有意識的反應。大小便失禁,有覺醒和睡眠周期。身體姿勢為上肢屈曲、下肢伸性強直
概念
去大腦皮質綜合癥,又稱醒狀昏迷,無意識,瞳孔對光反射存在,有吞咽咀嚼動作,呈昏睡狀?;颊弑憩F(xiàn)無意識地睜眼、閉眼,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對外界刺激無意識反應,無自發(fā)言語及目的動作,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去皮質強直姿勢,常有病理癥,無意識地咀嚼和吞咽,見于缺氧性腦病,腦血管疾病及外傷導致的大腦皮質廣泛損害。
引申
又稱去大腦皮質綜合征。由大腦皮質廣泛性病變所引起的皮質功能喪失,而皮質下功能保存的一種特殊意識障礙狀態(tài)??捎啥喾N原因引起,常見于大腦廣泛性缺氧、血液循環(huán)障礙及各種嚴重的腦病,如呼吸循環(huán)驟停、一氧化碳中毒、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腦血管病、腦外傷、腦炎和肝性腦病等。臨床表現(xiàn)為有覺醒和睡眠周期,醒時睜眼似能視物或雙眼無目的游動,貌似清醒,但實際上并無任何意識活動,不能理解言語,亦無自發(fā)言語及有目的的自主活動。皮質下的無意識活動及各種反射如瞬目、咀嚼、吞咽、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卻十分活躍,且對疼痛刺激有回避動作。隨皮質功能的康復逐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意識活動,若恢復不全則遺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礙,呈癡呆狀態(tài),或長期處于去皮質狀態(tài)。本癥重在預防,以病因治療為主。
【概述】
布卡綜合征是因肝靜脈及其入口附近的肝段下腔靜脈梗阻致使肝血流出道受阻,引起門靜脈高壓和下腔靜脈高壓的一組臨床表現(xiàn)。常見病因是先天性下腔靜脈膈膜形成、下腔靜脈血栓形成、原發(fā)性肝靜脈閉塞、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口服避孕藥、夜間陣發(fā)性血紅蛋白尿及外傷等。本病分急、慢性兩型。最終可因淤血性肝硬化發(fā)生肝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而死亡,預后不良。
【診斷】
1.急性型
少見。起病急,發(fā)展迅速,短期內(nèi)死于肝功能衰竭或胃腸道出血。
2.慢性型
較常見。
⑴青壯年為主:發(fā)病高峰年齡為25~35歲。
⑵發(fā)病緩慢:病程一般4~5年。
⑶典型病例常同時出現(xiàn)肝后型門靜脈高壓和下腔靜脈阻塞的臨床表現(xiàn),即同時有肝、脾腫大、食道靜脈曲張、胸腹壁靜脈曲張、雙下肢凹陷性水腫、小腿皮膚色素沉著。重者皮膚呈苔蘚樣變或形成潰瘍。部分患者以門靜脈高壓癥狀為主或以下腔靜脈阻塞征象為主。少數(shù)患者則以進行性頑固性腹水為主要表現(xiàn)。
⑷B型超聲檢查:能檢出肝段下腔靜脈及肝靜脈有無梗阻,肝靜脈與側支交通情況,了解肝內(nèi)有無新生物等。
⑸腔靜脈造影:經(jīng)上、下肢淺靜脈插管進行下腔靜脈對端造影,可確定下腔靜脈有無梗阻,阻塞部位,范圍,程度,同時可進行腔靜脈測壓及肝靜脈造影。腔靜脈造影與二維超聲檢查結合,可確定下腔靜脈阻塞的性質,部位,范圍,程度,同時確定肝靜脈與下腔靜脈有無交通及交通的程度。腔靜脈造影不僅能進一步明確診斷且能為選擇手術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⑹診斷時常需與肝硬化引起的門脈高壓癥、肝硬化腹水、縮窄性心包炎、下腔靜脈梗阻綜合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其后遺癥、結核性腹膜炎等鑒別。
【治療措施】
1.急性型
及早應用抗凝劑和利尿劑治療。門靜脈減壓手術常因患者不能耐受而死亡率高,應慎重考慮。
2.慢性型
應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應根據(jù)下腔靜脈及肝靜脈阻塞程度、范圍及側支循環(huán)代償程度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
⑴單純肝靜脈阻塞,下腔靜脈通暢者,可選用門-體分流術、脾肺固定術治療。
⑵下腔靜脈膜性梗阻,梗阻遠側肝靜脈開口通暢者可選用經(jīng)心臟手指或器械破膜術,經(jīng)下腔靜脈直視隔膜切除術,下腔靜脈-右心房人工血管轉流術。破膜術方法較簡單,但復發(fā)率高。下腔靜脈直視隔膜切除術較復雜,效果尚不肯定。下腔靜脈-右心房轉流術近期效果好,遠期效果與采用的人工血管材料密切相關。
⑶下腔靜脈狹窄,肝靜脈通暢者,可采用球囊導管擴張術或經(jīng)心臟下腔靜脈擴張術。如肝靜脈阻塞者則可選用腸系膜上靜脈-右心房人工血管轉流術或脾肺固定術。伴有大量腹水者不宜采用脾肺固定術,而腸房轉流術效果較好。
⑷下腔靜脈節(jié)段性閉塞,肝靜脈通暢者,選用下腔靜脈-右心房轉流術效果較好。如同時有肝靜脈閉塞者,則應采用下腔靜脈-腸系膜上靜脈-右心房人工血管轉流術。
【概述】
胸廓出口綜合征是鎖骨下動、靜脈和臂叢神經(jīng)在胸廓上口受壓迫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癥狀。
【診斷】
根據(jù)病史、局部體檢、胸部和頸椎X線攝片和尺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測定,一般可以明確診斷。胸廓出口綜合征的鑒別診斷應考慮頸椎疾病,臂叢或上肢周圍神經(jīng)疾病,血管疾病,心、肺、縱隔疾病。疑有心絞痛病例需作心電圖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術。
【治療措施】
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一)保守治療 適用于癥狀輕和初發(fā)病人,方法有:
1.左或右鎖骨上窩壓痛區(qū)注射1%普魯卡因5ml加氫化可的松1ml注入局部肌肉內(nèi),每周1次,3~5次為一療程。局部肌肉有勞損史者效果明顯。
2.口服地塞米松、強的松和消炎痛等藥物。
3.理療:鎖骨上窩采用透熱療法或碘離子透入。
4.肩帶肌肉鍛煉的體療和頸部牽引等。
(二)手術治療 適用于經(jīng)過1~3個月非手術治療后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尺神經(jīng)傳導速度經(jīng)過胸廓出口低于60m/s者;血管造影顯示鎖骨下動脈和靜脈明顯狹窄受阻者;局部劇痛或靜脈受壓癥狀顯著者。
手術原則是解除對血管神經(jīng)束的骨性剪刀樣壓迫,必須截除第1肋骨全長和解除有關壓迫因素,使臂叢和鎖骨下動脈下移而又不產(chǎn)生畸形并發(fā)癥。
手術途徑有兩種:
(一)腋下途徑 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麻醉,斜臥位,患肢抬高45,抬舉上肢后在腋毛下緣第3肋骨水平作長6~7cm橫行切口。在胸大肌和背闊肌間解剖至胸廓,在筋膜下向上分離至腋窩頂部。在第1肋骨上緣見到神經(jīng)血管束。抬舉上肢使血管神經(jīng)束離開第1肋骨,切斷前斜角肌,切除第1肋骨和骨膜,前端至肋軟骨,后端至橫突,術畢檢查骨殘端有無壓迫臂叢。此手術創(chuàng)傷較小,出血較少,但顯露差,易造成第1肋骨切除不徹底。
病人取斜側臥位,上肢上舉,切口至第三肋上面至腋毛下緣
(二)肩胛旁途徑 全麻下側臥位,患肢向上90。切口起自高位肩胛骨旁區(qū),沿肩胛骨內(nèi)方向下繞向腋部。切斷背闊肌,菱形肌和前鋸肌。將肩胛骨向上向外撐開,切斷中斜角肌纖維,顯露第1肋骨。切除第2肋骨后段,增加對第1肋骨顯露而對第2肋間神經(jīng)起減壓作用。對頸椎側凸或圓椎胸也起到擴大胸頂空隙作用。切斷第1斜角肌和第1肋骨全長,而對骨性異常如頸肋、椎體橫突過長及異常纖維束帶等均應切除,此手術切口較大,術畢時需仔細止血防止血腫后機化粘連。此切口能滿意截除第1肋骨和解除有關壓迫因素,適用于再次手術病人。缺點是創(chuàng)傷較大,出血較多。手術并發(fā)癥有損傷胸膜引起氣胸,術中牽拉臂叢引起手臂麻木無力或術后血腫的感染。術后約有90%以上的病例癥狀消失。
【病因學】
壓迫神經(jīng)和/或因管的原因有異常骨質,如頸肋、第7頸椎橫突過長,第1肋骨或鎖骨兩叉畸形,外生骨疣,外傷引致的鎖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頭脫位等情況。此外有斜角肌痙攣、纖維化;肩帶下垂和上肢過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變狹窄,產(chǎn)生鎖骨下血管及臂叢神經(jīng)受壓迫癥狀。此外上肢正常動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后下垂,頸部伸展,面部轉向對側,以及深吸氣等也可使肋鎖間隙縮小,神經(jīng)和血管受壓迫的程度加重。
【發(fā)病機理】
胸廓上口上界為鎖骨,下界為第1肋骨,前方為肋鎖韌帶,后方為中斜角肌。上述肋鎖間隙又被前斜角肌分為前、后兩個部分。鎖骨下靜脈位于前斜角肌的前方與鎖骨下肌之間;鎖骨下動脈及臂叢神經(jīng)則位于前斜角肌后方與中斜角肌之間。
【病理改變】
神經(jīng)受壓損傷常為假炎性腫脹樣,感覺纖維最先受累,運動神經(jīng)僅在晚期出現(xiàn)受壓。此癥狀嚴重,較難恢復。神經(jīng)受壓時間過久則會通過交感神經(jīng)導致血管舒縮障礙。鎖骨下動脈血管壁可發(fā)生改變,動脈外膜增厚,間質水腫及同膜增厚伴管腔內(nèi)血栓形成。早期血栓為纖維素血小板型,可出現(xiàn)雷諾氏(Raynaud)現(xiàn)象。交感神經(jīng)纖維收縮反射可加重指尖血管阻塞。靜脈在過度外展或內(nèi)收時受到壓迫,可觀察到血液逆流停滯和外周靜脈壓上升,壓迫消失后恢復正常。靜脈壁反復損傷可發(fā)展類似炎癥后纖維化樣改變,靜脈呈白色,失去半透明狀態(tài),且口徑明顯減小,形成側支循環(huán)。早期發(fā)展趨勢為靜脈血栓,如側支循環(huán)尚未形成,則可引起指端壞死改變。
【臨床表現(xiàn)】
分為神經(jīng)受壓和血管受壓兩類,神經(jīng)受壓的癥狀較為多見,也有神經(jīng)和血管同時受壓。
(一)神經(jīng)受壓癥狀有疼痛,感覺異常與麻木,常位于手指和手的尺神經(jīng)分布區(qū)。也可在上肢、肩胛帶和同側肩背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晚期有感覺消失,運動無力,魚際肌和骨間肌萎縮,4~5指伸肌麻痹形成爪形手。
(二)動脈受壓有手臂或手的缺血性疼痛、麻木、疲勞、感覺異常、發(fā)涼和無力。受壓動脈遠端擴張形成血栓使遠端缺血。靜脈受壓有疼痛、腫脹、痠痛、遠端腫脹和紫
【輔助檢查】
首先確定神經(jīng)受壓多發(fā)生在尺神經(jīng)分布區(qū)。動脈受壓有橈動脈和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鎖骨上和腋部聽到雜音。靜脈受壓有靜脈怒張,遠端浮腫及紫紺。下列檢查方法對確診有一定幫助。
1.上肢外展試驗 上肢外展90,135和180,手外旋,頸取伸展位。使鎖骨下神經(jīng)血管緊束壓在胸小肌止點下方和鎖骨與第1肋骨間隙處,可感到頸肩部和上肢疼痛或疼痛加劇。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壓下降2.0kpa(15mmHg),鎖骨下動脈區(qū)聽到收縮期雜音。
患側上肢外展90以上,手外旋,頸伸展位,鎖骨下動、靜脈與臂叢在胸小肌止點下方和鎖骨與第一肋骨間隙處受壓
2.Adson或斜角肌試驗 在捫及橈動脈搏動下進行監(jiān)測。病人深吸氣、伸頸,并將下頜轉向受檢側,如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則為陽性發(fā)現(xiàn)。
3.尺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測定 分別測定胸廓出口,肘部,前臂處尺神經(jīng)傳導速度。正常胸廓出口為72m/s,肘部55m/s,前臂59m/s。胸廓出口綜合征病人胸廓出口尺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減少至32~65m/s,平均為53m/s。
4.多普勒超聲檢查和光電流量計檢測 作為估計胸廓出口綜合征的血管受壓檢查方法,但并非特異檢查方法。但可排除血管疾病。根據(jù)術前和術后血流情況,估計手術療效。
5.選擇性血管造影 用于嚴重動靜脈受壓、合并動脈瘤、粥樣斑塊、栓塞和靜脈血栓形成,以明確病變性質和排除其它血管病變。
腎病是現(xiàn)代社會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它的種類非常多,每一種腎病的治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那么你聽說過腎病綜合征嗎?患有此癥之后該如何去治療呢?通過下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表現(xiàn)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高脂血癥的一組臨床癥候群??捎啥喾N病因引起,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和遺傳性三大類,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屬于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有多種病理類型構成。
腎病綜合征的病因
許多疾病可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的損傷,導致腎病綜合征。成人的2/3和大部分兒童的腎病綜合征為原發(fā)性,包括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病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和急進性腎炎等。按病理診斷主要包括:微小病變性腎病,膜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系膜毛細血管增生性腎炎(膜增生性腎炎)和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癥。它們的相對發(fā)病率和特征見表1。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的原因為:感染、藥物(汞、有機金、青霉胺和海洛因等)、毒素及過敏、腫瘤(肺、胃、結腸、乳腺實體瘤和淋巴瘤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紫癜淀粉樣變及糖尿病等。成人腎病綜合征的1/3和兒童的10%可由繼發(fā)性因素引起。
腎病綜合征的癥狀
1.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NS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也是腎病綜合征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機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具有分子屏障及電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當遠超過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時,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基礎上,凡增加腎小球內(nèi)壓力及導致高灌注、高濾過的因素(如高血壓、高蛋白飲食或大量輸注血漿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2.低蛋白血癥:血漿白蛋白降至30g/L。NS時大量白蛋白從尿中丟失,促進白蛋白肝臟代償性合成和腎小管分解的增加。當肝臟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丟失和分解時,則出現(xiàn)低白蛋白血癥。此外,NS患者因胃腸道黏膜水腫導致飲食減退、蛋白質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丟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癥的原因。
除血漿白蛋白減少外,血漿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補體成分、抗凝及纖溶因子、金屬結合蛋白及內(nèi)分泌素結合蛋白也可減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腎小球病理損傷嚴重和非選擇性蛋白尿時更為顯著。患者易產(chǎn)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內(nèi)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發(fā)癥。
3.水腫:NS時低白蛋白血癥、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水分從血管腔內(nèi)進入組織間隙,是造成NS水腫的基本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約50%患者血容量正?;蛟黾樱獫{腎素水平正?;蛳陆?,提示某些原發(fā)于腎內(nèi)鈉、水潴留因素在NS水腫發(fā)生機制中起一定作用。
4.高脂血癥:NS合并高脂血癥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高膽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癥,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濃度增加,常與低蛋白血癥并存。高膽固醇血癥主要是由于肝臟合成脂蛋白增加,但是在周圍循環(huán)中分解減少也起部分作用。高甘油三酯血癥則主要是由于分解代謝障礙所致,肝臟合成增加為次要因素。
腎病綜合征的治療
(一)一般治療
凡有嚴重水腫、低蛋白血癥者需臥床休息。水腫消失、一般情況好轉后,可起床活動。給予正常量0.8~1.0g/(kgd)的優(yōu)質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動物蛋白為主)飲食。熱量要保證充分,每日每公斤體重不應少于30~35kcal。盡管患者丟失大量尿蛋白,但由于高蛋白飲食增加腎小球高濾過,可加重蛋白尿并促進腎臟病變進展,故目前一般不再主張應用。水腫時應低鹽(3g/d)飲食。為減輕高脂血癥,應少進富含飽和脂肪酸(動物油脂)的飲食,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飽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魚油)及富含可溶性纖維(如豆類)的飲食。
(二)對癥治療
1.利尿消腫
(1)噻嗪類利尿劑: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厚壁段和遠曲小管前段,通過抑制鈉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鉀的排泄而利尿。長期服用應防止低鉀、低鈉血癥。
(2)潴鉀利尿劑:主要作用于遠曲小管后段,排鈉、排氯,但潴鉀,適用于低鉀血癥的患者。單獨使用時利尿作用不顯著,可與噻嗪類利尿劑合用。常用氨苯蝶啶或醛固酮拮抗劑螺內(nèi)酯。長期服用需防止高鉀血癥,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慎用。
(3)襻利尿劑: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對鈉、氯和鉀的重吸收具有強力的抑制作用。常用呋塞米(速尿)或布美他尼(丁尿胺)(同等劑量時作用較呋塞米強40倍),分次口服或靜脈注射。在滲透性利尿藥物應用后隨即給藥,效果更好。應用襻利尿劑時需謹防低鈉血癥及低鉀、低氯血癥性堿中毒發(fā)生。
(4)滲透性利尿劑:通過一過性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可使組織中水分回吸收入血。此外,它們又經(jīng)過腎小球濾過,造成腎小管內(nèi)液的高滲狀態(tài),減少水、鈉的重吸收而利尿。常用不含鈉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淀粉代血漿(706代血漿)(分子量均為2.5~4.5萬)靜脈點滴。隨后加用襻利尿劑可增強利尿效果。但對少尿(尿量400ml/d)患者應慎用此類藥物,因其易與腎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和腎小球濾過的白蛋白一起形成管型,阻塞腎小管,并由于其高滲作用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誘發(fā)滲透性腎病,導致急性腎衰竭。
(5)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血漿或血漿白蛋白等靜脈輸注:均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促進組織中水分回吸收并利尿,如再用呋塞米加于葡萄糖溶液中緩慢靜脈滴注,有時能獲得良好的利尿效果。但由于輸入的蛋白均將于24~48小時內(nèi)由尿中排出,可引起腎小球高濾過及腎小管高代謝,造成腎小球臟層及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促進腎間質纖維化,輕者影響糖皮質激素療效,延遲疾病緩解,重者可損害腎功能。故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對嚴重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而又少尿(尿量400ml/d)的NS患者,在必須利尿的情況下方可考慮使用,但也要避免過頻過多。心力衰竭患者應慎用。
對NS患者利尿治療的原則是不宜過快過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凝傾向,誘發(fā)血栓、栓塞并發(fā)癥。
2.減少尿蛋白
持續(xù)性大量蛋白尿本身可導致腎小球高濾過、加重腎小管-間質損傷、促進腎小球硬化,是影響腎小球病預后的重要因素。已證實減少尿蛋白可以有效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除可有效控制高血壓外,均可通過降低腎小球內(nèi)壓和直接影響腎小球基底膜對大分子的通透性,有不依賴于降低全身血壓的減少尿蛋白作用。用ACEI或ARB降尿蛋白時,所用劑量一般應比常規(guī)降壓劑量大,才能獲得良好療效。
(三)主要治療(抑制免疫與炎癥反應)
1.糖皮質激素治療
糖皮質激素(下面簡稱激素)用于腎臟疾病,主要是其抗炎作用。它能減輕急性炎癥時的滲出,穩(wěn)定溶酶體膜,減少纖維蛋白的沉著,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而減少尿蛋白漏出;此外,尚可抑制慢性炎癥中的增生反應,降低成纖維細胞活性,減輕組織修復所致的纖維化。糖皮質激素對疾病的療效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病理類型,微小病變的療效最為迅速和肯定。使用原則和方案一般是:①起始足量:常用藥物為潑尼松,口服8周,必要時可延長至12周;②緩慢減藥;足量治療后每2~3周減原用量的10%,當減至20mg/d左右時癥狀易反復,應更加緩慢減量;③長期維持:最后以最小有效劑量再維持數(shù)月至半年。激素可采取全日量頓服或在維持用藥期間兩日量隔日一次頓服,以減輕激素的副作用。水腫嚴重、有肝功能損害或潑尼松療效不佳時,可更換為潑尼松龍口服或靜脈滴注。
根據(jù)患者對糖皮質激素的治療反應,可將其分為激素敏感型(用藥8~12周內(nèi)NS緩解)、激素依賴型(激素減藥到一定程度即復發(fā))和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療無效)三類,其各自的進一步治療有所區(qū)別。
長期應用激素的患者可出現(xiàn)感染、藥物性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副作用,少數(shù)病例還可能發(fā)生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需加強監(jiān)測,及時處理。
2.細胞毒性藥物
激素治療無效,或激素依賴型或反復發(fā)作型,可以細胞毒藥物協(xié)助治療。由于此類藥物多有性腺毒性、肝臟損傷及大劑量可誘發(fā)腫瘤的危險,因此,在用藥指征及療程上應慎重掌握。目前此類藥物中,環(huán)磷酰胺(CTX)和苯丁酸氮介(CB1348)臨床應用較多。
3.免疫抑制劑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劑有環(huán)孢霉素A、他克莫司(FK506)、麥考酚嗎乙酯和來氟米特等。
既往免疫抑制劑常與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應用治療多種不同病理類型的腎病綜合征,近年來也推薦部分患者因對糖皮質激素相對禁忌或不能耐受(如未控制糖尿病、精神因素、嚴重的骨質疏松),及部分患者不愿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案或存在禁忌證的患者,可單獨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包括作為初始方案)某些病理類型的腎病綜合征,如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膜性腎病、微小病變型腎病等。
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包括細胞毒藥物)治療NS可有多種方案,原則上應以增強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為宜。對于是否應用激素治療、療程長短,以及應否使用和選擇何種免疫抑制劑(細胞毒藥物)等應結合患者腎小球病的病理類型、年齡、腎功能和有否相對禁忌證等情況不同而區(qū)別對待,依據(jù)免疫抑制劑的作用靶目標,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近年來根據(jù)循證醫(yī)學的研究結果,針對不同的病理類型,提出相應治療方案。
腎病綜合征的預后
NS預后的個體差異很大。決定預后的主要因素包括:
1.病理類型:一般說來,微小病變型腎病和輕度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預后好。微小病變型腎病部分患者可自發(fā)緩解,治療緩解率高,但緩解后易復發(fā)。早期膜性腎病仍有較高的治療緩解率,晚期雖難以達到治療緩解,但病情多數(shù)進展緩慢,發(fā)生腎衰竭較晚。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及重度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療效不佳,預后差,較快進入慢性腎衰竭。影響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預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尿蛋白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自然病程中非NS患者10年腎存活率為90%,NS患者為50%;而NS對激素治療緩解者10年腎存活率達90%以上,無效者僅為40%。
2.臨床因素。大量蛋白尿、高血壓和高血脂均可促進腎小球硬化,上述因素如長期得不到控制,則成為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3.存在反復感染、血栓栓塞并發(fā)癥者常影響預后。
結語:通過小編上文對腎病綜合征的介紹,大家對于這種疾病應該都有所了解了。其中提到了它的病因和治療方法,患有此癥的朋友可以參照文中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癥狀,去醫(yī)院進行專業(yè)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