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曲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fù)。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建曲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建曲是一種中藥材,而且在平時的時候我們也會經(jīng)常的用到,可以起到健脾的功效,對于調(diào)理我們的消化系統(tǒng)有一定的功效,另外在平時的時候我們也用到的時候特別多,一般主要是在平時吃的中藥里面會出現(xiàn),也有好多的朋友對建曲不是太清楚,建曲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下面我們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1.用于脾胃虛弱,食少脹滿,倦怠乏力,泄瀉.補脾胃可與黨參,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脹可與枳殼等同用;健脾燥濕止瀉可與陳皮,茯苓等同用.
2.用于水濕停留,痰飲,水腫.治寒飲可與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腫常與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用于表虛自汗.本品與黃芪,浮小麥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虛自汗.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3.不適用于風熱感冒,其表現(xiàn)為發(fā)熱明顯,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咽喉腫痛,咳吐黃痰。
4.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知道了建曲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在服用的時候也是有好多的禁忌,我們一定要注意,另外服用了建曲以后不能飲酒吃辛辣的食物,特別是有藥品過敏情況的患者不能服用,平時的時候要避免孩子誤食,主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說起建砂仁,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療疾病效果的。不過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建砂仁的功效具體是什么,因此在這里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建砂仁的功效。
【別名】土砂仁
【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山姜的果實。
【原形態(tài)】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通常2-5片;近無柄至具長達2cm的葉柄;葉舌2裂,長約2mm,被短柔毛;葉片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25-40cm,寬4-7cm,兩端漸尖,先端具小尖頭,兩面,特別是葉下面被短柔毛??偁罨ㄐ蝽斏?,長15-30cm,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長約9cm,開花時脫落;小苞片極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小花梗長約2mm;花萼棒狀,長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齒裂;花冠管長約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cm,外被絨毛,后方的1枚兜狀;側(cè)生退化雄蕊線形,長約5mm;唇瓣卵形,寬約6mm,白色而具紅色脈紋,先端2裂,邊緣具不整齊缺刻;雄蕊長1.2-1.4cm;子房密被絨毛。果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1.5cm,被短柔毛,熟時檢紅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種子多角形,長約5mm,徑約3mm,有樟腦味?;ㄆ?-8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下陰濕處。
【性狀】性狀鑒別:果實呈類圓形或橢圓形,長0.7-1.3cm,直徑0.6-1.2cm。外表面棕黃色或橙紅色,光滑,有的被短柔毛,頂端有突起的花被殘跡,基部有果柄痕或殘留果柄。果皮薄,易剝離,內(nèi)表面黃白色,可見縱脈紋。種子團3瓣,外有黃褐色或灰白色假種皮包被;每瓣有種子4-6粒,各瓣均被白色隔膜分開。種子呈不規(guī)則的多面體,直徑2-4mm,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皺紋。質(zhì)硬,胚乳灰白色。有樟腦氣,味辛、苦。
【化學成份】種子含山姜黃酮醇(izalpinin),山姜酮(alpinone),棕櫚酸(palmitic acid),桉葉素(cine-ole),樟腦(camphor),鼠李檸檬素(rhamnocitrin)即3,5,4′-三羥基-7-甲氧基黃酮(3,5,4′-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熊竹素(kumatakenin)即5,4′-二羥基-3,7-二甲氧基黃酮(5,4′-dihydroxy-3,7-dimethoxyflavone)。
【炮制】取原藥材,除去果柄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行氣調(diào)中。主脘腹脹痛;嘔吐泄瀉;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一開始對建砂仁不太清楚的朋友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掌握了建砂仁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神曲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建神曲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建神曲。
【別名】泉州神曲(《藥性考》),范志曲、百草曲(《綱目拾遺》)。
【來源】為麥粉、麩皮和多種藥物混和后,經(jīng)發(fā)酵而成的曲劑。
【制法】①取枳殼1.5斤,枳實1斤(麩炒),香附子1斤(麩炒),杭白芍1.5斤(灑炒),莪術(shù)1斤(酒炒),首烏片1斤(微炒),白扁豆2斤(炒),玄胡索1斤(醋炒),檳榔1斤(炒),高良姜1斤(赤土炒),青皮1斤(醋炒),黃梔子2.5斤(炒),光三棱1斤(醋炒),川花椒12兩(炒),大黃1斤(酒浸一宿),澤瀉1斤(沙炒),砂仁1斤(姜汁炒),川樸1.5斤(姜汁妙),杏仁4斤、黃芩1斤(酒炒),麥芽1斤(炒),黃柏1斤(炒),姜黃0.5斤,防風1斤(去凈毛),木香1斤,羌活0.5斤,車前子1.5斤,芡實1.5斤,山查皮1斤,陳皮1.5斤,薄荷2斤,茯苓皮1斤,甘草1斤,白粉刈1斤,法白曲10兩,使君子2.5斤(帶殼),藿香1斤,紫蘇全1斤,白芥子1斤,香薷1.5斤,澤蘭1.5斤,荊芥1斤,蒼術(shù)1斤(大米糖炒),柴胡1斤(酒炒)。上藥合并,磨成細末,過篩,加入赤小豆、小麥(均須浸透碾碎)各8斤及麥皮、麥粉各2斤,混合拌勻。另取青蒿草、赤柱草、蒼耳草各2斤,切碎煎湯(稱為三味湯),與上藥混和,反復(fù)揉勻,入印模內(nèi)壓成小塊,稍涼后用稻草覆蓋,使充分發(fā)酵至外表長出黃色菌絲時,取出曬干,然后再用適當?shù)幕鹆Γ刂圃?6℃)烘烤,儲藏4個月后,取出再曬,刷去露毛即成。(福建泉州)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理氣化濕,解表。治傷食胸痞,腹煮吐瀉,痢疾,感冒頭痛,小兒傷饑失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研末入丸、散。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建神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建瓴湯。
【處方】生懷山藥30克 懷牛膝30克 生赭石24克(軋細)生龍骨18克(搗細)生牡蠣18克(搗細)生懷地黃18克 生杭芍12克 柏子仁12克
【功能主治】治肝陽上亢,頭目眩暈,耳鳴目脹,心悸健忘,煩躁不寧,舌強言語不利,口眼歪斜,半身麻木不遂,脈弦長而硬。
【用法用量】磨取鐵銹濃水,煎上藥服。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冊
【處方】生懷山藥1兩,懷牛膝1兩,生赭石8錢(軋細),生龍骨6錢(搗細),生牡蠣6錢(搗細),生懷地黃6錢,生杭芍4錢,柏子仁4錢。
【功能主治】(腦充血)頭目時常眩暈,或覺腦中昏憒,多健忘,或常覺疼,或耳聾目脹;胃中時覺有氣上沖,阻塞飲食不能下行,或有氣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心中常覺煩躁不寧,或心中時發(fā)熱,或睡夢中神魂飄蕩;或舌脹、言語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動腳踏不穩(wěn),時欲眩仆,或自覺頭重腳輕,腳底如踏棉絮,脈弦硬而長,或寸盛尺虛,或大于常脈數(shù)倍,而毫無緩和之意。
【用法用量】磨取鐵銹濃水以之煎藥。
【摘錄】《衷中參西》中冊
通過上文對建瓴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只要一提到建脾湯,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健脾湯
【處方】生姜1斤(切片,青鹽3兩,研拌1宿,焙干),草豆蔻2兩,大麥糵2兩,陳橘皮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調(diào)中養(yǎng)氣,消化宿谷。主
【用法用量】健脾湯(《普濟方》卷二十三引《十便良方》)。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厚樸(去粗皮,銼)4兩,蒼術(shù)(水浸,去皮,銼)4兩,大棗1升(煮熟,剝?nèi)テず耍腥椫s5升以來,同煮厚樸、蒼術(shù),候水盡為度,濾出焙干),陳橘皮(去白,面炒)3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半,人參2兩,甘草(炒)3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益胃氣,思飲食。主妊娠下痢,臍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入生姜3片,大棗1個(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茴香2兩(別炒),粉草4兩(銼),白鹽6兩(炒),高良姜4兩(水煮20-30沸,控干,切作片子,以麻油炒)。
【制法】上先將良姜、甘草、鹽同炒,令甘草紫色,入茴香,同研為末。
【功能主治】快脾胃,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沸湯點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八引《吳氏集驗方》
【處方】訶黎勒(煨,去核)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白術(shù)(銼,炒)半兩,干姜(炮)半兩,陳曲(炒)半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半兩,肉豆蔻(去殼)3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虛泄滑不止,腹內(nèi)虛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用水1盞,加生姜3片,鹽少許,煎取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處方】生姜1斤(洗,和皮切,入干瓷盆內(nèi),以鹽4兩淹1宿,日中拌曬,以鹽汁盡為度),草豆蔻(焙干)2兩,甘草(炙)2兩,陳皮(去白)2兩,神曲(炒)2兩,麥糵(炒,勿焦)2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大益脾胃,消痰進飲食。主早出冒冷及酒病。
【用法用量】空心、食前白湯點服。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
【處方】生地黃1兩,黃耆1兩,芍藥1兩,甘草1兩(炙),生姜2兩,白蜜1升。
【功能主治】脾氣不調(diào),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嘔,四肢酸削不收。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納蜜,攪令微沸。每服8合,日三夜一。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以上介紹的建脾湯這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guān)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有人想知道建胃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建胃丸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香)1兩,細辛(去葉土)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吳茱萸(湯洗7遍,微炒)1兩,肉桂(去粗皮)1兩,干姜(炮)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制)2兩。
【制法】上為細末,煮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虛,心腹疼痛,脅肋脹滿,臟腑溏泄,停飲不消,惡心嘔逆,咳嗽上氣,干噦涎沫,口苦無味,肢體羸困,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建胃丸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就是這么神秘而強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建胃散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制)30克 川黃連(去須)30克 白術(shù) 肉豆蔻(面裹煨)各30克 縮砂仁15克 干姜15克(炮)木香15克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泄瀉,身熱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粟米各少許,煎至75毫升,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摘錄】《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卷十
【處方】厚樸(去粗皮,生姜制)1兩,川黃連(去須)1兩,白術(shù)半兩,肉豆蔻(面裹煨)1兩,縮砂仁半兩,干姜半兩(炮),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泄瀉,身熱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小盞,加生姜、粟米各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由上文可知建胃散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建脾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白茯苓(去皮)人參各30克 厚樸90克(用姜汁炙)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120克 陳橘皮(去白)150克 甘草60克(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60克
【制法】上藥共研為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脾胃虛弱,濕滯中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證治準繩·幼科》卷七
【處方】厚樸1斤,大棗1斤,生姜1斤,半夏(湯洗,以上4味同搗勻,炒黃干)4兩,甘草4兩,黃橘皮2兩,白術(shù)2兩,肉豆蔻1兩,神曲2兩,人參2兩,藿香葉2兩,縮砂仁2兩,良姜2兩,丁香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脾胃俱虛,久積冷氣,心腹脹悶,里急刺痛,痰逆惡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腸鳴滑泄,肢體羸瘦,及大病之后諸虛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服。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厚樸3兩(姜汁炙),蒼術(shù)(米泔浸宿)4兩,陳橘皮(去白)5兩,甘草2兩(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胃氣。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大棗,同煎服。
【摘錄】《準繩·幼科》卷七
【處方】訶黎勒皮1兩,白術(shù)1兩,麥糵(炒令微黃)1兩,人參1兩,神曲(炒)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半兩,大腹皮半兩,干姜2分(炮)。
【功能主治】傷寒,脾胃虛弱,不欲飲食,縱食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
【處方】陳橘皮(去白)7兩,高良姜5兩(炒),干姜3兩(炮)。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同煎至8分,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建脾散這種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建脾散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建脾散來治療一些疾病。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建脾丸。
【處方】鐘乳粉 赤石脂(煅)各45克 枯礬 干姜(炮)蓯蓉(酒浸)石斛(酒浸)五味子 桂心 澤瀉 桑寄生 遠志(去心,炒)人參 柏子仁 當歸 酸石榴皮 龍骨(煅)天雄(炮,去皮、臍)牡蠣粉 白頭翁(去苗)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處方】鐘乳粉1兩半,赤石脂(煅)1兩半,枯礬1兩,干姜(炮)1兩,蓯蓉(酒浸)1兩,石斛(酒浸)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澤瀉1兩,桑寄生1兩,遠志(去心,炒)1兩,人參1兩,柏子仁1兩,當歸1兩,酸石榴皮1兩,龍骨(煅)1兩,天雄(炮,去皮臍)1兩,牡蠣粉1兩,白頭翁(去苗)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身重,胃冷,飲食不消,泄瀉不止,或作滯下,久變五色穢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一
【處方】鐘乳粉3兩,赤石脂2兩,好曲2兩,大麥糵2兩,當歸2兩,黃連2兩,人參2兩,細辛2兩,龍骨2兩,干姜2兩,茯苓2兩,石斛2兩,桂心2兩,附子1兩,蜀椒6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羸瘦,身體重,脾胃冷,飲食不消,雷鳴腹脹,泄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30丸,酒送下,1日3次,弱者飲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建脾丸建中州之氣以祛冷積之滯,即于溫脾湯中除去大黃,加鐘乳、石脂、龍骨、椒、辛助參、附、姜、桂以固下脫,曲、糵、黃連以除陳氣,當歸以和營血,石斛以清胃氣,茯苓以通氣化,并合黃連、石斛以化石藥之悍也。
【摘錄】《千金》卷十五
【處方】附子(炮)1兩,蜀椒(汗)1兩,桂心2兩,赤石脂2兩,黃連2兩,人參2兩,干姜2兩,茯芩2兩,大麥糵2兩,陳皮2兩,石斛2兩,當歸2兩,鐘乳3兩(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滑胃虛弱,泄下不禁,飲食不消,雷鳴絞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下,1日3次,稍稍加之。
【注意】忌豬肉、冷水、生蔥、醋。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一
【處方】厚樸(去粗皮,銼,姜制炒)1兩,半夏(姜制)1兩,白術(shù)(炒)1兩,肉桂(去皮,不見火)半兩,橘紅半兩,胡椒半兩,姜黃半兩,神曲(炒)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丁皮半兩,蓽澄茄半兩,木香半兩,益智仁3分,人參(去蘆)3分,硫黃(金液丹代之)7錢半,溫姜(煨)7錢半,附子1只(9錢重,炮,去皮臍),丁香2錢(不見火),肉豆蔻3錢(面裹)。
【制法】上為細末,姜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脾胃虛冷,嘔逆惡心,臍腹撮痛,冷痃反胃,惡聞食氣,停寒積飲,飲食不化,臟寒泄瀉。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生姜湯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五
服用建脾丸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卻在慢慢的下降,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這樣那樣的疾病,那么選擇什么藥物好呢?中藥方劑可不可以呢?那么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方劑三建丹。
【處方】陽起石(火煅通紅)、附子(炮.去皮.臍)、鐘乳粉,各等分。
【炮制】上為細末和勻,用糯米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元陽,補真氣。治勞傷虛損,下經(jīng)衰竭,腎氣不固,精溺遺失,臟腑自利,手足厥冷,或脈理如絲,形肉消脫,或惡聞食氣,聲嘶失音。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至三十圓,米飲送下,食前服。
【注意】忌豉汁、羊血。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通過上文對三建丹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很多人對中藥沉香曲并不是很了解,這是一種常見的中藥,主要是可以防風,促進氣血循環(huán),一般都是口服的,會帶有一些苦澀,其他的中藥搭配著沉香曲可以發(fā)揮不一樣的功效和作用,能夠治療胸悶,天熱上火引起的煩躁不安,嘔吐暖氣的問題。
【主要成分】 沉香、木香、柴胡、厚樸、豆蔻、砂仁、郁金、防風、葛根、烏藥、枳殼(麩炒)、陳皮、桔梗、檳榔、炒麥芽、炒谷芽、前胡、青皮(麩炒)、白芷、檀香、降香、羌活、藿香、甘草?!竟πё饔谩渴璞砘瘻?,疏肝和胃。用于表邪未盡,肝胃氣滯,胸悶脘脹,脅肋作痛,吞酸嘔吐?!居梅ㄓ昧俊?曲劑??诜?次9克,1日2次,煎服或供配方用。
【用法詳解】本品為疏氣化郁,和胃止痛之劑。多用于肝胃氣滯,肝郁脅痛等癥。臨床表現(xiàn)為胃脘脹痛,或兩脅脹痛,胸悶不舒,煩躁易怒;或嘔吐吞酸,呃逆暖氣,倒飽嘈雜等癥。
西醫(yī)診斷為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胃神經(jīng)官能癥、消化不良等,見有上述癥狀者可選用此藥。
注:《處方來自《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十七冊。
霞天曲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霞天曲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谩O旅嫖覀儊砜匆幌轮兴幭继烨墓πc作用主要有哪些。
【來源】為 半夏等藥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劑 。
【制法】制半夏,焦冬術(shù)、白茯苓各9斤,黨參12斤,炙甘草4.5斤,廣陳皮4.5斤,霞天膏12斤。先將霞天膏置適當容器中用熱水并加熱使之溶解。其他各藥料粉碎后,將溶解的霞天膏傾入,混合均勻,通過涂有麻油的模印進行印曲,然后曬干。
【性味】《飲片新參》:"甘微苦,溫。"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牌、肺二經(jīng)。"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化痰蠲飲。
【用法用量】內(nèi)服:開水或黃酒溶化,3~5錢;或入丸、散、膏劑。
【注意】《飲片新參》:"內(nèi)熱燥痰者忌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備要》
上文就是對霞天曲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大家都知道三建膏的副作用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服用前也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功效才能放心。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對于您的生活有點幫助。
【處方】天雄 附于 川烏各1枚 桂心 官桂 桂枝 細辛 干姜 蜀椒各60克
【制法】上藥切片,麻油1千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煎熬去滓,濾凈再熬,徐下黃丹,不住手攪,滴水不散為度。
【功能主治】治陰疽,歹肉不化。
【用法用量】陰疽以蔥湯洗凈,攤成加銀粉少許,貼患處;腹痛少食泄瀉,攤成加丁香末少許,貼臍中及中脘;陽衰精冷,攤成加阿芙蓉少許,貼臍中及丹田;冷哮喘嗽,攤成加麝香少許,貼肺俞及華蓋、中膻;癥瘕冷積,攤成加麝香、阿魏少許,貼患處。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三建膏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