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柳蒡湯的功效
【www.cndadi.net - 春季養(yǎng)生湯及功效】
導(dǎo)讀:竹葉柳蒡湯的功效?竹葉柳蒡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那么竹葉柳蒡湯的功效有哪些?竹葉柳蒡湯的功效,一起來看看。
【方劑名】
竹葉柳蒡湯
【出處】
《先醒齋醫(yī)學(xué)廣筆記》
【組成】
西河柳15克,荊芥穗3克,干葛4.5克,蟬蛻3克,薄荷葉3克,鼠粘子(炒,研)4.5克,知母(蜜炙)3克,玄參6克,甘草3克,麥門冬(去心)9克,竹葉(三十片)3克。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竹葉柳蒡葛根知,蟬衣荊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參甘麥,風(fēng)疹急投莫延遲。
【方解】
升麻葛根湯、竹葉柳蒡湯都有透疹清熱之功而用治麻疹初起,透發(fā)不出。但前方專于解肌透疹,其透散清熱之力較弱,是治麻疹初起未發(fā)的基礎(chǔ)方;后方不僅透疹清熱之力大,且兼生津止渴之功,是治麻疹透發(fā)不出,熱毒內(nèi)蘊兼有津傷的常用方。
【功效與作用】
透疹解表,清熱生津。
【主治】
痧疹初起,透發(fā)不出。喘嗽,鼻塞流涕,惡寒輕,發(fā)熱重,煩悶躁亂,咽喉腫痛,唇干口渴,苔薄黃而干,脈浮數(shù)。
【使用注意】
斟酌。
以上就是竹葉柳蒡湯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延伸閱讀
你知道竹葉湯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竹葉湯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yīng)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竹葉20克 葛根9克 防風(fēng)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3克 附子6克 大棗5枚 生姜15克
【功能主治】溫陽益氣,疏風(fēng)解表。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發(fā)熱面赤,喘而頭痛。
【用法用量】上十味,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溫覆使汗出。
【備注】本方所治之證,屬陽氣不足,復(fù)感風(fēng)邪所致。方中人參、附子溫陽益氣,竹葉、葛根輕清宜泄;桂枝、桔梗疏風(fēng)解??;甘草、生姜、大棗甘緩和中,調(diào)和營衛(wèi)。配合同用,既可扶正,又可散邪。
【摘錄】《金匱要略》卷下
【處方】竹葉15克 甘草 茯苓 人參各3克 小麥15克 生姜9克 大棗14枚 半夏9克 麥門冬15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虛渴,少氣力。
【用法用量】用水900毫升,煮竹葉、小麥,取700毫升,去滓,納諸藥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備怠千金要方》卷三
【處方】竹葉 小麥各15克 知母 石膏各9克 黃芩 麥門冬各6克 人參4.5克 生姜15克 甘草 栝樓根 半夏各3克 茯苓6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五心熱,手足煩,口干唇燥,胸中熱。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竹葉、小麥,取800毫升,去滓,納余藥,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處方】竹葉(切)30克 地骨皮 生地黃(切)各15克 栝樓根 石膏各24克 茯神(一作茯苓)萎蕤 知母 生姜各12克 生麥門冬10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1.2升,下大棗10枚,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普濟方》卷一八○補。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處方】淡竹葉 犀角屑 木通(銼,炒)黃芩(去黑心)各30克 玄參 黃連(去須)車前子各33克芒消60克 大黃(微炒)細辛(去苗、葉)各3克
【制法】上十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治肝臟實熱,眼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一日二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處方】防風(fēng)(去叉)黃芩 麥門冬(去心)各30克 白茯苓40克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子煩,心驚膽怯,終日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竹葉10余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竹葉湯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所有的藥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項和適用人群后,才可以進行服用。對于中藥方劑加味竹葉湯來說也是一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白茯苓4.5克,麥門冬(去心)7.5克,黃芩3克,人參3克,竹葉5片,粳米1撮。
【功能主治】養(yǎng)血清熱湯。主陰虛火旺。(妊娠心煩)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熱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處方】淡竹葉3錢,北沙參3錢,鮮生地5錢,麥冬3錢,炒阿膠3錢,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汗下后,津液暴亡,虛煩不眠,胎孕不安,脈濡數(shù)者。
【摘錄】《重訂通俗傷寒論》
【處方】生地、白芍、地骨皮、竹葉、茯苓、人參、浮小麥。
【功能主治】妊娠傷寒汗下后,熱不止。
【摘錄】《盤珠集》卷上
【處方】人參1錢,麥冬1錢,炙甘草1錢,阿膠1錢,生地黃1錢,水竹葉12片。
【功能主治】妊婦傷寒汗下后,熱不除,屬虛者,虛煩,脈濡數(shù)者。
【用法用量】粳米1合為引,水煎服。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妊婦傷寒汗下解后,津液暴亡,故虛煩不眠,胎孕因之不安焉。竹葉療膈熱以除煩,人參扶元氣以生血,生地滋陰壯水,麥冬潤燥清心,阿膠補陰益血,炙草緩中和胃也。水煎溫服,使氣陰內(nèi)充,則虛熱自化,而虛煩無不退,胎孕無不安,何不眠之足患哉!
【摘錄】《廣嗣紀要》卷十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加味竹葉湯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加味竹葉湯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大竹葉湯,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甘草2兩(炙),小麥(完用)5合,黃耆2兩,人參2兩,知母2兩,大棗20枚(擘),半夏3兩(洗),栝樓1兩,粳米1升,黃芩1兩,當(dāng)歸2兩,生姜4兩,前胡2兩,芍藥2兩,麥門冬6合(去心),龍骨3兩,桂心3兩,竹葉(切)1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虛勞客熱,百病之后,虛勞煩擾,不得眠臥,骨間勞熱,面目青黃,口干煩躁,短氣乏力,食不得味,縱食不生肌膚,胸中痰熱,煩滿憒悶。
【用法用量】用東流水2升,煮取5升,去滓,分服1升,日3夜2。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
【摘錄】《外臺》卷十六引《古今錄驗》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大竹葉湯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大竹葉湯的認識會更加清晰。大竹葉湯對于一些疾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多學(xué)習(xí)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幫助的,要懂得調(diào)理身體。
淡竹葉湯的做法你知道了嗎?積累點點滴滴健康知識會給您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收獲哦。
【處方】淡竹葉 麥門冬(去心,焙)小麥 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甘草(炙,銼)人參各15克
【制法】上六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主氣陰兩虛,心煩喘悶。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中午、臨臥空腹時各一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三
【處方】淡竹葉7片 黃芩 知母 麥冬各3克 茯苓6克
【功能主治】主孕婦火盛,內(nèi)熱而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五
【處方】淡竹葉4升,麥門冬3兩(去心),黃耆3兩,芍藥3兩,干地黃3兩,生姜3兩,前胡2兩,黃芩2兩,升麻2兩,遠志2兩(去心),栝樓2兩,大棗14枚,當(dāng)歸1兩。
【功能主治】發(fā)背乳痛,已服生地黃湯取利后。
【用法用量】先以水1斗8升,煮竹葉及麥冬1斗,去滓,納諸藥,再煮取3升,分3次溫服。
【摘錄】《鬼遺》卷三
【處方】淡竹葉(切)1升,茯苓1兩,白術(shù)1兩,甘草1兩(炙),枳實1兩(炙),梔子1兩,人參1兩,大黃2兩,黃芩3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熱腫初起,始欲作癰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分服。以愈止。
【摘錄】《外臺》卷三十八
【處方】淡竹葉、甘草、燈心、棗子、烏豆、車前子。
【功能主治】諸淋。砂、血淋。
【用法用量】上不拘多少,以水濃煎湯,代熟水服。
【摘錄】《得效》卷八
【處方】淡竹葉7片,黃芩1錢,知母1錢,麥冬1錢,茯苓2錢。
【功能主治】子煩。孕婦火盛內(nèi)熱而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學(xué)心語》卷五
【處方】淡竹葉(切)4升(去尖),栝樓4兩,通草2兩,前胡2兩,升麻2兩,茯苓2兩,黃芩2兩,知母2兩,甘草2兩(炙),石膏末2兩,生地黃10兩,芍藥1兩,大黃3兩,黃耆3兩,當(dāng)歸1兩半,人參1兩。
【功能主治】發(fā)癰疽,兼結(jié)實大小便不通,寒熱,已服五痢湯吐出,不得下,大渴煩悶者。
【用法用量】先以水1斗6升煮竹葉,去葉,取9升,納諸藥后,煮取3升2合,分4服,日3夜1。快利便止,不必盡湯,湯盡不利,便合取利。
【摘錄】《鬼遺》卷三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淡竹葉湯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說起中藥方劑,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為何中藥藥劑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嗎?下面介紹一種姜棗竹葉湯來為大家一一說明。
【處方】竹葉1錢半,人參1錢半,麥冬3錢(去心),浮小麥1錢半,炙草1錢半,生姜2片,大棗3枚。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胃虛挾熱,心肺受病,心煩浮熱,自汗短氣不休,脈數(shù)浮短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竹葉清心熱以肅金,人參扶元氣以生血,麥冬潤肺清心,浮麥涼心止汗,炙草緩中益胃,大棗緩中益脾,生姜散浮熱以溫胃氣也。水煎溫服,使胃陰充足,則浮熱自解,而心肺肅清,元氣完復(fù),何心煩自汗浮熱短氣不痊乎。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姜棗竹葉湯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姜棗竹葉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姜棗竹葉湯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姜棗竹葉湯的藥效 。
竹葉黃耆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竹葉黃耆湯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處方】淡竹葉6克 黃耆 生地黃 麥門冬 當(dāng)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石膏(煨)芍藥 人參各3克
【功能主治】治氣血兩虛,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癰疽、發(fā)背、諸瘡之大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內(nèi)科摘要》卷下
【處方】人參2.4克 生黃耆2.4克 石膏(煅)2.4克 半夏(制)2.4克 麥冬2.4克 生地6克 白芍2.4克 甘草2.4克 川芎2.4克 當(dāng)歸2.4克 竹葉10片 黃芩2.4克
【功能主治】治癰疽發(fā)背,諸般疔毒,表里熱甚,陰液不足,口中干渴。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燈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溫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二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竹葉黃耆湯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yīng)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