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針灸治療頸椎病
頸椎養(yǎng)生。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中醫(yī)針灸治療頸椎病”,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中醫(yī)針灸治療頸椎病
1、中醫(yī)針灸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以頸、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脹、麻木不適為常見,在頸型及神經根型頸椎病中更為多見。在針灸治療選擇穴位時,常以病變部位的經穴為主。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風府、風池、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對疼痛為主,且疼痛較劇、受涼加重者,在針刺時,手法不宜強,針刺應較深,而且要留針10分鐘。
頭痛。臨床應根據頭痛的具體部位和其相應的經絡選擇穴位。對頭后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后頂、天柱、風池、風府、昆侖及疼痛最明顯的部位。對偏頭痛者,選擇的穴位有:風池、太陰、率谷、丘墟、頭維及疼痛部位。對頭頂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百會、前頂、通天、行間及疼痛部位。
2、頸椎病吃什么好
含維生素食物。動物肝臟,奶與奶制品及禽蛋,綠葉菜類、黃色菜類及水果等。胡蘿卜、西紅柿、柿子、雞蛋、牛肝和豬肝、魚肝油、牛奶、奶酪、黃油、西蘭花、菠菜、萵苣、大豆、青豌豆、橙子、杏、紅薯、杏等。
含蛋白質食物。含蛋白質多的食物: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馬奶等;畜肉,如牛、羊、豬、狗肉等;禽肉,如雞、鴨、鵝、鵪鶉、鴕鳥等;蛋類。
3、頸椎病的類型有哪些
神經根型頸椎病。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脊髓型頸椎病,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X線片上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fā)性末梢神經炎等。
椎動脈型頸椎病,曾有猝倒發(fā)作。并伴有頸性眩暈。旋頸試驗陽性。X線片顯示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或樞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多伴有交感神經癥狀。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頸椎病的按摩方法
1、按摩百會。用中指或食指按于頭頂的百會穴,用力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
2、對按頭部。雙手拇指分別放在額部兩側的太陽穴處,其余四指微分開放在兩側頭部,雙手同時用力做對按揉動20~30次。
3、按揉風池。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其余手指附在頭的兩側,由輕到重地按揉20~30次。
4、拿捏頸肌。將左(右)手上舉置于頸后,拇指放置于同側頸外側,其余四指放在頸肌對側,雙手用力對合,將頸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遍。
如何預防頸椎病
1、適當增加工間休息。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 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2、選擇合適的枕頭。合適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有重要意義。一般仰臥者枕高一拳,側臥者枕高一拳半,約10厘米左右。習慣仰臥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臥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3、防止外傷與落枕。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使頸椎的穩(wěn)定性受到破壞,進而誘發(fā)或加重頸椎病。
4、加強頸部的鍛煉。加強頸部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Ys630.com相關知識
勁椎病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患的疾病之一,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主要是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現在工作方式的要求,很多人每天都要做很長時間,這造成了勁椎長時間受壓,日積月累,從而造成了勁椎病,勁椎病患者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有效治療勁椎病的方法。
現在醫(yī)學很發(fā)達,治療勁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方法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方法都不能有效解決病情反復的情況,其實中醫(yī)的針灸治療能達到很不錯的效果,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現代以針灸治療頸椎病,50、60年代文章頗少。至70年代末,隨著老年醫(yī)學的發(fā)展,本病才開始受到國內外針灸界的重視。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在我國的中醫(yī)和其他醫(yī)學刊物上已報道用針灸治療數千病例。多種穴位刺激法,如電針、溫針、隔藥餅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針、鈹針等等都應用于本病的治療。國外,如羅馬尼亞、日本、美國、荷蘭、愛爾蘭等國也開展此項工作。國外針灸工作者多用毫針或電針治療,日本學者還采用過隔姜灸。取穴以頸肩部穴為主,但也用遠道穴和阿是穴。
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針灸對本病有效率在90%左右。為了驗證療效,有人以肌電圖觀察溫針對頸椎病的作用,發(fā)現隨著陽性體征的消失,肌電圖靜息時的纖顫波、正相波消失,受損神經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復正常,運動電位電壓亦趨向正常,證明效果是確切的。
從以上的詳細介紹可以看出,中醫(yī)的針灸療法對于勁椎病的治療有著很廣泛的作用,所以廣大患者在面對勁椎病的治療這個問題時,可以嘗試用這種方法進行治療。目前針灸療法是治療勁椎病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希望以上所說能對您的健康有所幫助。
我們國家的中醫(yī)技術博大精深,例如針灸就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療法,我們采用了針具通常采用的是毫針來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起到了治療疾病的目的。我們還不是很清除針灸的一些治療原理,所以很多人懷疑到底采用針灸有沒有效果,其實只要試過了有效果就行。
針灸能不能治療頸椎病這個問題只要我們嘗試了當然就能知道結果了,其實針灸是可以用來治療頸椎病的,具體我們應該如何采用針灸及時來治療頸椎病呢。
針灸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常見于中老年人,但已有年輕化傾向。由于人體的退行性變,即人體自然老化、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膨出,或頸椎正常生理彎曲改變后刺激肌體產生的癥狀。中醫(yī)認為,由于肝腎陽虛、風寒濕侵襲,或血瘀阻絡所致,屬于“骨痹”范疇。頸椎病可分為5種類型:
一、頸型即落枕型:癥狀發(fā)作時頸項疼痛,并牽連到背部,不能俯仰旋轉,可有一段時間的緩解。
二、神經根型即痹癥型:以頸神經根受壓為主的頸椎病。頸、肩、背部持續(xù)性隱痛或酸痛,有時一陣一陣地劇痛;疼痛向單側或雙側前臂放射,手的握力減弱,手中握物突然掉落,手指感到麻木、疼痛。此型最常見。
三、椎動脈型即眩暈型:頸椎不穩(wěn)定,常與頭、頸轉動有關。刺激或壓迫頸稚動脈使其扭曲、狹窄、閉塞,導致頭部供血不足,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四肢麻木癥狀,甚至頭腦清醒但突然摔倒。
四、脊髓型常見頭暈癥狀,單側或雙側下肢神經機能降礙,有“踩棉花感”,行動笨拙,甚至不能站立和行走,大小便障礙。
五、交感型:癥狀復雜,多數有輕微頸、肩痛,頭昏、頭脹、頭痛、偏頭痛,枕部痛,視物模糊,眼發(fā)澀、流淚,眼窩脹痛,一側面部或頭、頸、手、腳多汗,手麻木、腫、發(fā)涼、疼痛,血壓升高,頭昏眼花,眼瞼下垂,流淚,鼻塞,心動過緩,血壓偏低,胃蠕動增加或噯氣。- -針灸治療頸椎病作為一種副作用小、療效好、費用低的方法,值得推廣。針刺配以電針艾灸等方法可以消除水腫,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痙攣,減輕對神經的刺激和壓迫,故對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癥狀,有時可有立竿見影的奇效。針灸可以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血流量,減輕頸椎退變對血管的機械壓迫, 降低交感神經興奮,增大椎動脈內徑,從而改善腦干網狀結構、前庭神經核區(qū)和內耳的缺血,具有較明顯的改善自由基代謝紊亂的作用。而且這種針刺效應具有持續(xù)性和積累性,與療程有一定關系。
當有頭暈、頸肩臂疼痛、麻木癥狀時,及時到針灸科就診,以免病情遷延難愈。尤其是頸性眩暈,多數病人只考慮內科疾病,而忽視頸椎病的確診,貽誤了病情。經針灸治愈后,平時還需注意頸椎保健,才能避免病情的復發(fā)。
上文我們介紹了中醫(yī)里面非常神奇的一種療法就是針灸的療法,大家對于針灸的治療原理可能并不熟悉,但是應該知道針灸在治療很多疾病上面是很有療效的,例如我們采用了針灸來治療頸椎病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推拿治療頸椎病
1、中醫(yī)推拿治療頸椎病
梳摩頭頂
雙手五指微曲分別放在頭頂兩側,稍加壓力從前發(fā)際沿頭頂至腦后做“梳頭”狀動作20至30次。
按摩效果:促進血液循環(huán)。
按摩風池
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頸后兩側凹陷處),其余手指附在頭的兩側,由輕到重地按揉20至30次。
按摩效果:疏風散寒,開竅鎮(zhèn)痛。
按壓肩井
以中指指腹按于對側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然后由輕到重按壓10至20次,兩側交替進行。
按摩效果:通經活絡,散寒定痛。
2、頸椎病的藥物治療
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zhèn)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癥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蓢L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jié)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基礎研究顯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細胞產生炎性因子,并促進椎間盤軟骨基質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臨床研究發(fā)現,向椎間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顯著減輕椎間盤退行性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同時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報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3、頸椎病的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tài)時,可開始醫(yī)療體操以促進癥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癥狀急性發(fā)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癥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后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頸椎病的高發(fā)人群
1、長期伏案工作者
如作家、學生、行政人員、公務員、編輯、流水線工人等,頸椎長期處于疲勞狀態(tài),加速了頸椎軟組織勞損和頸椎肩盤退行性病變。
2、老師
無論是長時間仰頭在黑板寫字還是伏案批改作業(yè),導致脖子僵硬,肌肉勞損,影響脖子靈活性,易產生頸椎增生,患上頸椎病。
3、電腦工作者
拿著鼠標的人,往往是習慣駝著背,哈著腰,加上長時間處于前屈的疲勞狀態(tài),頸椎長時間受壓迫,就會脖子僵硬,肩膀酸痛,患頸椎病。
4、司機
無論是以車代步的時尚人士,還是以方向盤為生的司機師傅,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頸肩肌肉勞損,導致頸椎疲勞,腰酸背痛。
5、老人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部位器官逐漸老化,最明顯就是骨骼,頸椎靈活度最大,活動頻率最高,故最容易誘發(fā)退行性病變,引起頸椎病。
頸椎病的食療方
雙仁五加粥
苡仁50克,桃仁(去皮)6克,刺五加15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苡仁、桃仁、粳米洗凈放鍋中加水適量,刺五加先煎取汁放鍋中同煮粥,加白糖適量即可。作用:祛風除濕,活血止痛。適應于風寒濕證頸椎病、腰腿疼痛。
人參棗粥
人參3克,粳米50克,大棗肉15克,白糖適量。將人參粉碎成細粉,粳米用水淘洗干凈,大棗洗干凈去核,粳米、大棗肉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用武火燒沸,再改文火慢熬。粥熟后調入人參細粉及白糖適量。作用:補益氣血。適應于氣血不足型頸椎病。
木瓜陳皮粥
木瓜、陳皮、絲瓜絡、川貝母各10克,粳米50克。將原料洗凈,木瓜、陳皮、絲瓜絡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貝母(切碎),加冰糖適量即成??苫?除濕,通絡。適用于痰濕阻絡型頸椎病。
本文導讀:刮痧是中醫(yī)傳統的治病之法,在民間很多人采用這種方法自行治療身上的小毛病。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huán)。而對于那些辦公一族來說,頸椎病是困擾他們的主要病癥,如何通過刮痧來治療頸椎病呢?
如今越來越多的辦公一族由于長期久坐辦公桌,造成肌肉勞損,從而患上頸椎病。專家提示大家,如果工作中有頸椎不適的情況,可以自行簡單刮痧祛除不適。刮痧之前首先要準備好刮痧板。
專家說,刮痧最好就是用水牛角或者砭石,或者玉石。因為水牛角和玉石本身就是中藥的一個材質,有活血化瘀、行氣散氣的作用,在家里如果沒有這種刮痧板就可以就地取材,只要邊緣光滑的,比如一元的硬幣,還有瓷勺、甚至碗的邊緣,只要邊緣光滑就行。
如果是自己簡單刮痧的話,只要是邊緣光滑的物件就能充當刮痧板。而刮痧過程、手法也比較簡單。
專家說,去醫(yī)院或者在家刮痧的時候都要先抹上油,在醫(yī)院有刮痧油,在家一般用橄欖油、植物油都可以。刮痧一般是從上往下,如果是在家一般只刮頸椎這一段就行,因為自刮比較方便,如果到醫(yī)院或者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可以把胸椎也一并刮了。因為很多頸椎病其實是存在頸肩綜合征,頸部和肩部都疼痛,這樣就可以同時治療。先刮中間,再刮兩邊。如果病人比較年輕,體質比較好,病情比較重,所以可以采取比較重的手法;如果病人體質比較虛弱,手法就要輕。一般刮10到20次左右就可以。另外在刮痧過程中刮拭面盡量拉長。從上往下沿著一個方向刮動,切忌來回刮。
刮痧可以說是治療頸椎病的一個簡單而見效快的方法,通常自己這樣刮上一通,就能使頸部的肌肉得到舒緩,同時也增強了血液循環(huán),從而有效緩解頸肩疼痛的癥狀。
99熱心醫(yī)生溫馨提示,對于頸椎病人的治療,刮痧是比較簡單便捷的,是去除頸椎病的好幫手,使我們的身體舒緩,因此我們在患上頸椎病以后不要過于擔心,及時的和醫(yī)生溝通,積極的治療,才是最好的治療頸椎病方法。
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fā)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jié)失穩(wěn)、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fā)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并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中藥湯劑治療:中藥湯劑治療頸型頸椎病方劑較多,應辨證施治。
頸部活動受限,頸肩部酸痛、畏寒、喜溫、喜按者用方1、方2:
方1:獨活15克、寄生15克、黨參20克、茯苓25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當歸20克、川芎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每日分2次服。
方2:獨活15克、羌活15克、葛根20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秦艽15克、芍藥15克、桂枝l0克、甘草1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頸背部疼痛如錐刺,連及肩、臂、頸部不能旋轉和仰俯、舌暗紫者用方3、方4:
方3:秦艽20克、羌活15克、沒藥15克、元胡15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4:黨參25克、天麻20克、雞血藤20克、木瓜20克、狗脊20克、骨碎補20克、當歸15克、熟地15克、白芍20克,杜仲20克、元胡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針灸治療:一、毫針刺法
1、頸夾脊為主取穴法
選取病灶局部頸夾脊穴施行針刺,是針灸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
(1)、單用頸夾背:根據CT所提示的頸椎病變部位及臨床癥狀,對頸夾背進行針刺,強調針感傳至患側肩背、前臂、手指時立即出針,不留針(亦可留針)。
頸椎病是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骨關節(jié)炎、頸椎間盤脫出癥、增生性頸椎炎的總稱。那么,這種病癥應該怎樣進行治療呢?治療的偏方又有什么?頸椎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yī)辨證頸椎病的治療偏方
外傷型頸椎病偏方
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姜黃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白術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藥,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后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
赤芍12克,麻黃10克,桂枝12克,紅花6克,白芷15克,細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頸椎病偏方
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羌活10克,獨活15克,蒿本10克,防風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荊子10克。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參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頸椎病偏方
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獨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風15克,細辛3克,當歸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黃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黨參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癥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
當歸15克,熟地12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五味子10克,麥冬12克,黨參20克,黃柏10克,黃連15克,知母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黃芪20克。水煎服。
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頸椎病偏方
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姜半夏6克,陳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如病人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兩目羞明、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
蔓荊子10克,陳皮10克,人參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黃芪20克。水煎服。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癥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
(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2)X線片上顯示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3)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fā)性末梢神經炎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曾有猝倒發(fā)作。并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或樞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經癥狀。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6)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qū)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X線片頸椎有失穩(wěn)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5.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6.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wěn)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對頸椎病的治療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但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頸椎病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往往都是由于我們長期久坐以及不良的坐姿而引起的,很多人也正飽受著頸椎病的折磨,往往頸椎病總是會導致我們出現脖子疼或者頭暈頭疼等現象,這對健康非常不利,那是治療頸椎病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時候可能服用一些藥物能得到暫時的緩解,但是一旦不注意又特別容易引起復發(fā),如果我們能夠選擇中醫(yī)對頸椎病進行治療就能夠得到徹底的改善,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中醫(yī)針灸能治頸椎病嗎。
中醫(yī)針灸能治頸椎病嗎
當然可以,中醫(yī)常用針灸治療,想要達到好的效果,除了嚴格按照穴位針灸外,堅持也很重要。
針灸治療頸椎病采用什么療法好?
針灸療法用于頸椎病,多采用循經取穴、局部取穴與經外奇穴相結合,可消除或減輕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痛頭暈、頸部酸痛、活動不便、耳鳴、上肢麻木及神經功能障礙等癥狀。
針灸治療頸椎病,需根據頸椎病類型對癥取穴治療。針灸治療的過程中一定嚴格按照穴位的位置針灸,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鐘。 頸椎病6大類型
針灸能治哪些頸椎???(不同類型頸椎病針灸穴位各不相同)
1、頸型頸椎?。猴L池、大椎、天柱、玉枕、大杼穴位采用補的手法;肩井、頸椎夾脊、手三里、合谷、列缺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2、脊髓型頸椎?。喊贂?、風池、后頂、足三里穴位采用補的手法;委中、后溪、大椎、涌泉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3、椎動脈型頸椎病:大椎、風池、大杼、足三里等穴位采用補的手法;玉枕、豐隆、合谷、頸椎夾脊等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4、神經根型頸椎?。捍笞怠L池、陽陵泉、大杼等穴位采用補的手法;肩髑、合谷、手三里、委中等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5、交感神經型頸椎?。猴L府、風池、內關、列缺等穴位采用補的手法;頸椎夾脊、大椎、后頂、合谷、涌泉等穴位采用瀉的手法。
上面就是對中醫(yī)針灸能治頸椎病嗎的介紹,通過了解以后我們知道針灸對頸椎病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他治療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期間需要我們長期堅持,另外我們平時在生活中也要保證良好的坐姿并且適當的多進行運動,這樣對頸椎病康復都有很大的幫助。
頸椎病如何針灸
1、頸椎病如何針灸
頸肩痛麻:頸椎病以頸、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脹、麻木不適為常見,在頸型及神經根型頸椎病中更為多見。在針灸治療選擇穴位時,常以病變部位的經穴為主。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風府、風池、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
對疼痛為主,且疼痛較劇、受涼加重者,在針刺時,手法不宜強,針刺應較深,而且要留針10分鐘。
對疼痛以走竄不定為主者,用強刺激針刺,且刺入較淺。
對肌膚麻木、肢體沉重、疼痛有定處、陰天發(fā)作者,宜針刺與灸療同時進行,或兼用溫針療法。
頭痛:臨床應根據頭痛的具體部位和其相應的經絡選擇穴位。
對頭后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后頂、天柱、風池、風府、昆侖及疼痛最明顯的部位。
對偏頭痛者,選擇的穴位有:風池、太陰、率谷、丘墟、頭維及疼痛部位。
對頭頂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百會、前頂、通天、行間及疼痛部位。
對前頭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上星、頭維、印堂、合谷及疼痛部位。
2、頸椎病怎么檢查
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jié)有退行性變。
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于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fā)或加劇癥狀。當患者頭部處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3、頸椎病藥物治療
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zhèn)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癥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蓢L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jié)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A研究顯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細胞產生炎性因子,并促進椎間盤軟骨基質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臨床研究發(fā)現,向椎間盤內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顯著減輕椎間盤退行性疾病導致的下腰痛,同時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報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頸椎病自我調養(yǎng)
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復,發(fā)作時癥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積極治療。
頸椎病急性發(fā)作期或初次發(fā)作的患者,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2~3周。臥床休息使頸部肌肉放松,減輕肌肉痙攣,腰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在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fā)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jié)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康復。所以在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
頸椎病飲食原則
專家提出頸椎病患者的飲食原則為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頸椎病患者的飲食分為主食和副食兩種,主食提供熱能,副食調節(jié)生理機能,粗細、干稀、主副搭配的全面營養(yǎng)可滿足人體需要,促進患者的康復和維持正常人體的需要。
頸椎病患者的飲食還可以做到對癥進食,蛋白質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
頸椎病是很常見的一種脊椎的疾病,而且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生活也越來越電子化,所以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低頭工作,或者在電腦前工作,這就會增加我們頸椎的負擔,很容易造成頸椎病。所以很多上班族都有脖子痛的通病,這就是頸椎病的前兆。那么頸椎病到底應該如何治療呢?
1、中藥治療
骨碎補、淫羊藿、鹿角霜、肉叢蓉、熟地、萊菔子、葛根、松節(jié)、全蝎、土鱉蟲。
上方加水適量,煮取150毫升,每日兩次溫服。
2、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對頸椎病的頸肩及上肢麻木、疼痛有很好的療效。我國治療頸椎病的針灸療法有多種:有穴位刺激法,如電針、溫針、隔藥餅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針、鈹針等等都應用于本病的治療。國外針灸工作者多用毫針或電針治療,日本學者還采用過隔姜灸。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針灸對頸椎病有效率在90%左右。
將所選穴位用溫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凈,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膚適當溫度,防止受涼,影響療效。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jié)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面部穴位(如迎香穴)一般不施灸。
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療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的順序進行。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癥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癥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后立即施灸。施灸時,應注意防止艾炷翻倒或艾火脫落而引起燙傷。如有起泡時,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針將水皰挑破,再涂上甲紫即可。
上文中介紹了一些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中醫(yī)治療的方法,中醫(yī)治療除了文章中提到的針灸療法以外,按摩、推拿、牽引、艾灸、拔火罐、熱敷等方法都是可以起到緩解頸椎疼痛,治療頸椎和調理頸椎的作用的。所以定期做一下頸椎的理療是比較好的。
中醫(yī)如何治療頸椎病
1、中醫(yī)如何治療頸椎病之按摩療法
用手上下提捏患者的后頸部肌肉,從后發(fā)際到頸肩處,左右手輪換做3~5分鐘,用手拿肩部肌肉3~5分鐘,前后轉肩1~2分鐘,慢速左右轉動頭部1~2分鐘。此法就是放松頸肩部的肌肉來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或預防頸椎病。
2、中醫(yī)如何治療頸椎病之中藥熱敷法
藥用威靈仙、五加皮、蒼術、乳香、沒藥、白芷、三棱、莪術、木瓜、細辛、黃柏、大黃、赤芍、紅花、冰片各等量,研細末,調勻,加食鹽和黃酒適量,炒成糊狀,裝入兩個棉布袋中,置鍋蒸熱,直敷患處,以患者能夠承受為度。兩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藥袋可使用數次。
3、中醫(yī)如何治療頸椎病之內服中藥
用中醫(yī)治療頸椎疾病是以溫補肝腎、養(yǎng)血益精為主,祛風勝濕、活血通絡為輔,多采用內服中藥的方法,分類型進行辨證論治。中醫(yī)外治法,包括中藥外治法、梳頭療法、按摩療法等,也能使患者癥狀減輕,疼痛消失及治愈。
4、中醫(yī)如何治療頸椎病之薄貼法
處方:三七10克,川芎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姜黃15克,沒藥15克,杜仲15克,天麻15克,白芷15克,川椒5克,麝香2克。
用法:前10味藥共研細粉,放入150毫升白酒微火煎成糊狀,或用米醋拌成糊狀,攤在紗布上,并將麝香搽在上面,敷于患處。藥干后可重新調成糊狀再用,每劑藥可連用3~5次,15次為一個療程。
5、中醫(yī)如何治療頸椎病之隔姜灸法
處方:棗核大艾炷18~36壯。
用法:選用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寸,一側17個穴,左右共34穴)及阿是穴為主,配合大椎、肩井、風池、肩貞、合谷、足三里等,按艾炷隔姜灸法,每次灸3~6個穴位,每穴3~6壯,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6、中醫(yī)如何治療頸椎病之浴療法
處方:伸筋草、五加皮、乳香、沒藥各12克,秦艽、當歸、紅花、土鱉蟲、路路通、桑葉、桂枝、骨碎補、炙川烏、炙草烏各9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0分鐘,過濾取藥液溫浴患部,每日1次,每次20分鐘,7次為一個療程。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1、牽引治療:“牽引”牽引是治療頸椎病,人們首選的治療方法之一,但是在近年來,科學技術在飛速的發(fā)展,生活當中有越來越多能夠有效治療頸椎病疾病的方法,所以這樣的牽引治療方法往往被人們慢慢地取締了。因為千言只是能夠幫助扶助治療頸椎病,很多的患者通過牽引治療,不但癥狀沒有減輕,反而有可能會導致癥狀越來越嚴重。
2、運動療法:頸椎病疾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頸肩部血液循環(huán)不暢而引發(fā)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可以適當的,多增加運動鍛煉,尤其運動患者的頸椎部,有效的刺激頸椎處的血液循環(huán)。幫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頸椎病疾病。
3、溫熱敷:最為簡單有效的一種方法是通過熱敷來幫助改善血液循環(huán),有效的緩解頸椎病疾病的癥狀,而且熱敷治療也可以幫助有效的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可以用熱毛巾或者是熱水袋,但是對于急性期的患者來講是不適宜采用熱敷治療方法的。
頸椎病該如何預防
1、曬脖子:太陽光照射可造成局部加熱,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環(huán),使得血氣和經絡暢通,也有利于營養(yǎng)成分的輸送,可以緩解頸椎的疼痛,有助于頸椎病康復。此外,經常曬太陽有助于維生素D的吸收,進而促進腸道對鈣、磷吸收,有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
2、電腦一族:抬高顯示器:把電腦顯示屏的位置抬高幾公分,或者給電腦顯示屏墊了幾本厚書,這樣就把以前的低頭動作改為抬頭,從源頭上預防頸椎病的發(fā)生。同時,不要長期保持一個坐姿,多站起來活動活動,轉動一下腦袋。
3、辦公室里放條小圍巾:有頸椎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梢杂煤耖L圍巾把脖子圍上,這樣可以避免頸部受寒,消除頸椎病的誘發(fā)因素。頸部保暖不僅可以避免頸部疲勞,而且可以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使腦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慢。建議女性在辦公室里放條小圍巾,尤其夏天的時候,空調吹得很涼時可以系上擋擋涼氣。
頸椎病針灸什么穴位
1、頸椎病針灸治療之頸肩痛麻型
頸肩痛麻:頸椎病以頸、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脹、麻木不適為常見,在頸型及神經根型頸椎病中更為多見。在針灸治療選擇穴位時,常以病變部位的經穴為主。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風府、風池、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
對疼痛為主,且疼痛較劇、受涼加重者,在針刺時,手法不宜強,針刺應較深,而且要留針10分鐘。
對疼痛以走竄不定為主者,用強刺激針刺,且刺入較淺。
對肌膚麻木、肢體沉重、疼痛有定處、陰天發(fā)作者,宜針刺與灸療同時進行,或兼用溫針療法。
2、頸椎病針灸治療之氣滯血淤型
癥狀:頸項、肩臂疼痛、,甚則發(fā)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勞累后加重,頸部僵直,活動不利,肩胛上下窩及肩頭有壓痛。
取穴:
2.1、大椎、肩井、肩外俞;
2.2、百勞、天宗、膈俞、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選用1組穴和2組穴全用。留罐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拔罐期間要加強頸部的功能鍛煉(包括轉頸、提捏斜方肌、熱敷)。
3、頸椎病針灸治療之肝腎畏虧型
癥狀:四肢麻木無力,伴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軟。
取穴:
3.1、大椎、肝俞、腎俞;
3.2、風池、肩外俞、大杼、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選用1組穴和2組穴全用。留罐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拔罐期間要加強頸部的功能鍛煉(包括轉頸、提捏斜方肌、熱敷)。
頸椎病的食療方法
1、姜醋煲豬手:豬手1個,嫩鮮姜、好米醋、紅糖、溫開水適量。將豬手去毛刮凈,水洗,順骨縫劈兩瓣,再折成四截,放入開水鍋氽10分鐘,撈出控去水分;姜切成3分厚片,同豬手、醋、糖一齊放入砂鍋拌勻;倒入溫開水加蓋,慢火煲2小時,至酥爛。常食。糖尿病患者可用醬油代替其中的紅糖。豬手膽固醇較高,故高血脂、高膽固醇患者慎用。
2、馬齒莧羊肉灌湯蒸包:市售蕎麥多維營養(yǎng)粉1千克,馬齒莧、羊肉、豬皮凍各250克,芝麻、蝦皮各50克,蔥姜調味料適量。葷素餡灌湯發(fā)面蒸包,常規(guī)做法。該方有胃病者慎用,可將蕎麥面換成小麥面,將蝦皮換成鮮蝦仁。
3、紅薯胡蘿卜大棗枸杞糯米粥:紅薯50克、胡蘿卜30克、大棗5~7個、枸杞10克、糯米100克。將紅薯、胡蘿卜切成方塊;糯米用水泡發(fā)后,用適量水煮開加入其他備品煮熟,常食。有內熱者慎用。
頸椎病的常見的幾個信號
1、血壓不穩(wěn)定。一些頸椎病患者常出現血壓增高或降低的癥狀(以血壓增高較為常見,故又叫“頸性高血壓”)。這是由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
2、眩暈。一些頸椎病患者常因突然扭頭而感到眩暈甚至猝然倒地。但此類患者在倒地后能很快地清醒并站立起來,不伴有意識障礙,事后也沒有明顯的后遺癥。這是由于頸椎的增生性改變壓迫到了患者的椎動脈,使其出現了一過性的腦供血不足。此類患者可伴有頭痛、惡心、嘔吐和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3、視力障礙。有些頸椎病患者可出現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不等大甚至視野縮小等癥狀。這是由頸椎病導致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造成的。
4、吞咽障礙。有些頸椎病患者可出現吞咽時喉嚨內有梗阻感或食管內有異物感等癥狀。這是由于頸椎前緣的骨質直接壓迫到了食管的后壁,或是由頸椎病引起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導致的食管痙攣(或過度松弛)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