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
夏季養(yǎng)生方法和注意事項。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弊杂腥祟愇拿饕詠恚L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只有進行科學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艾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二、哪些人不能艾灸三、哪些人適合艾灸艾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
1、艾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
艾灸絕不是一夕一朝的事情,必須要堅持下來才有效果,而且艾灸的時候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
艾灸還要注意穴位,必須要根據處方找準自己的穴位,同時保持體位舒適、自然。
如果傷口已經化膿,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艾灸期間,注意不要過于饑餓或者暴飲暴食、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還要保持心情愉悅,同時每天保持適量的運動,才能夠達到更好的養(yǎng)生還有治療的效果。
少數人由于體質還有自己所患疾病不同,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皮膚潮紅、灸泡、灸瘡、 口渴、發(fā)熱、疲倦、口干、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xù)施灸即能消失。
2、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溫通經脈、驅散寒邪。
艾灸療法利用艾火對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使氣血運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風寒、化瘀滯、消炎止痛,促進細胞再生,從而達到保健、養(yǎng)生、美容之功效。
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艾灸療法所用的藥艾,具有芳香走竄的特性,燃燒時所散發(fā)出的溫熱與特殊氣味,能夠快速的開通人體的經絡,加速人體的氣血循環(huán)。
溫補益氣,回陽固脫。
艾灸療法補益強身,能激發(fā)人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內通外。艾灸療法具有特殊的純陽之性,能使人陽氣足,精血充沛,固體強身,增強人體消化、循環(huán)、排泄、生殖泌尿系統(tǒng)機能的作用。
3、艾灸的壞處有哪些
3.1、艾灸是非常的有講究的,自己在家里艾灸的時候,不注意火候或者艾灸的時間過長很容易導致皮膚發(fā)紅,嚴重的還會因為高溫引起皮膚長水泡、化膿。
3.2、身體的穴位是跟五臟相通的,所以不是每個穴位都可以隨便艾灸的,灸錯了很容易引起身體的不適,特別是孕婦,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導致流產,所以孕婦在艾灸的時候要特別的注意。
3.3、有些人剛開始艾灸的時候會出現失眠的現象,這種現象隨著時間的推延是會消失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哪些人不能艾灸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哪些人適合艾灸
1、寒性體質(手腳冰涼、精力不濟、易受寒、怕冷、腹瀉等)。
2、痰濕體質(形體臃腫、大腹便便、頭昏懶言,嗜睡乏力,身粘肢重,無名包塊、水腫、濕疹、大便粘滯等)。
3、虛性體質:虛性疾病中的氣虛、陽虛、血虛、陰陽兩虛、真寒假熱、浮陽外越等均宜灸之(略而言之,除了陰虛,其他的虛都適合)。
4、因寒所致的各類疾病(感冒風寒、風濕骨痛,腰冷膝涼,飲食生冷腹痛,寒性痛經……)。
總之,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剛出生的嬰幼兒都可以艾灸,長生鶴艾條認為只要是寒性、虛性體質,或者是要治療因為受到濕寒或寒邪而導致的病痛。
ys630.coM延伸閱讀
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注意事項之要專心致志和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yǎng)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艾灸注意事項之要循序漸進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3、艾灸注意事項之防火
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4、艾灸注意事項之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5、艾灸注意事項之要防止感染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艾灸注意事項之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jié)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7、艾灸注意事項之防止暈灸暈灸
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fā)生暈倒。出現暈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8、艾灸注意事項之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jié)
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好處
1、調和氣血
氣是生命之源,血為物質基礎,氣血充足、氣機條達則人的生命活動正常;反之則發(fā)病。艾灸可補氣養(yǎng)血、疏理氣機,且可提升中氣以達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
2、溫通經絡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經絡通暢則利于氣血運行及營養(yǎng)物質的輸布,若病邪侵及經絡導致其閉阻不通則會引發(fā)疾病。艾灸借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達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之效。
3、調節(jié)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就會發(fā)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4、扶正祛邪
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艾灸通過對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體正氣,增強機體防病抗病能力。
最適合艾灸的體質
1、陰虛體質
這類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紅或有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干燥,多喜飲冷,唇紅微干,冬寒易過,夏熱難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數。本體質中醫(yī)主張長期服用首烏延壽丹,認為本方有不滋膩、不寒涼、不刺激、不蠻補四大優(yōu)點,且服后有食欲增進,精神輕松愉快的效果。
2、陽盛體質
凡強壯的,聲高氣粗的,好動的人,屬于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氣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fā)高熱,脈洪數有力,舌紅苔薄黃。本體質之人不易患病,一經患病,多為急性病、暴發(fā)病。故飲食方面多用滋陰、清淡之品,運動量也要大一些,讓體內積蓄的陽氣盡快散發(fā)出去,條件許可,每天進行涼泉、溫泉水浴,須常清其過盛之熱,適當補其耗傷之陰。
艾灸肚臍注意事項
“艾炷”灸是用艾絨做成的一個蠶豆大“寶塔”狀艾粒,放在皮膚穴位上點燃,或在“寶塔”下面墊上姜片或鹽末等,稱為隔姜灸、隔鹽灸。
中醫(yī)認為,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誘發(fā)疾病時,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神闕穴,能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達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功效。不過在艾灸肚臍時,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同時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2、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5、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
6、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舊病又添新病。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
9、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艾灸肚臍的方法
1、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養(yǎng)生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2、神闕隔姜灸
把姜片上穿刺數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
艾灸肚臍的最佳季節(jié)
中醫(y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yī)艾灸療法的季節(jié)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y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yī)“冬病夏治”的理論。
艾葉是溫性的,屬于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艾灸肚臍的作用
1、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2、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3、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4、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后注意事項
1、艾灸后注意事項
1.1、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臉。艾灸完畢,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
1.2、艾灸后不可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后再洗澡。
1.3、艾灸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F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勞累。
2、艾灸前注意事項
2.1、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艾灸前請關小門窗,房間內不可以通風。夏天也是,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2.2、飯后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后1小時后才可以灸,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
3、艾灸后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3.1、失眠
艾灸后常常會有失眠的癥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后,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藥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3.2、身體不適感
艾灸的走竄現象,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qū)不適,或會有胃脘部不適,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隱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會主動幫助你去調整,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所以說,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的好,這些都會起來工作。假如你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你婦科方面的隱患或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tǒng)的一些疾患。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規(guī)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guī)律運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根本就不必用人為的方法去調動升降。
艾灸的功效有哪些
1、局部刺激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艾火刺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局部火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與淋巴循環(huán),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促進炎癥、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還可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發(fā)揮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2、調節(jié)免疫
許多實驗都證實灸療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jié)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狀態(tài)下,這種調節(jié)作用更明顯。
3、行氣通絡
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于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癥、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什么體質不適合艾灸
1、陰虛質
這類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紅或有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干燥,多喜飲冷,唇紅微干,冬寒易過,夏熱難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數。
2、陽盛質
凡強壯的,聲高氣粗的,好動的人,屬于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氣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fā)高熱,脈洪數有力,舌紅苔薄黃。本體質之人不易患病,一經患病,多為急性病、暴發(fā)病。故飲食方面多用滋陰、清淡之品;運動量也要大一些,讓體內積蓄的陽氣盡快散發(fā)出去,條件許可,每天進行涼泉、溫泉水浴,須常清其過盛之熱,適當補其耗傷之陰。
【注意事項】
1.辯證施補,按摩補益方法甚多,其目的不外乎在于調整陰陽,調和氣血及調補臟腑的功能。在使用按摩補益時,要辨證施補,分清陰虛還是陽虛,氣在還是血虛,要辨清病在哪個臟腑。腎虛者則采用益腎固本的方法,脾胃虛弱則采用健脾和胃之法。
此外,不同的季節(jié)也要有所側重。春天的按摩補益.則要采用疏肝利膽,養(yǎng)血柔肝之法;而秋天的按摩補益,則要用補益肺氣,滋陰潤燥之法。在辨證施補時,要把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有選擇性的進行。
2.集中注意力,調勻呼吸集中注意力,調勻呼吸是按摩補益施術者和使用按摩方法實施自我補益者必須注意做到的。在自我按摩補益時,只有在注意力集中、呼吸均勻的情況下才能細心體會到機體在實行了自我按摩后的反應、變化,從而及時調整按摩手法、力度、頻率等等,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在給他人使用按摩的方法進行補益時,施術者更要集中注意力,仔細觀察和了解被按摩者的感受及機體的反應、以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手法。不可邊按摩邊聊天說笑.也不可按按停停,或隨意中斷治療.去干別的事,而要精力集中,連續(xù)完成預定的全部程序,以確保按摩補益的效果。
3.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無論是運動養(yǎng)生,還是飲食養(yǎng)生都有個持之以恒的問題。按摩補益亦是如此,也需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如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或一曝十寒,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例如摩腹,如果從來沒有做過按摩的人,一開始要認真地摩一二百遍還是很累的。因此,開始時用力可小一些,摩的次數少一些,以后再逐漸增加。另外,按摩一段時間后,補益的效果可能不明顯,或開始效果明顯,以后并不十分明顯,因此有的人就喪失信心,這是不可取的。其實按摩補益與飲食補益等其他補益方法一樣,有的能立竿見影,有的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按摩補益健身,則更需長期堅持,持之以恒,有的甚至要終生堅持,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4.時間適當,早晚尤佳按摩補益,具有簡便、有效的特點,如能選擇適當的時間,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按摩補益,無論是自我按摩,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按摩,一般均宜安排在早晚進行,效果尤佳。一是一般白天要工作,時間較緊,而早晚,尤其是晚上時間相對寬裕,有利于集中精力靜下心來實施按摩。二是因為歷代養(yǎng)生家認為,早晨是陽氣生發(fā)之時,此時實施自我按摩可以外引陽氣,振奮精神。晚上按摩則有利于消除疲勞,促進睡眠,提高睡眠的質量。
5.因人而異,適度進行在實施按摩補益時,要按照輕、緩為補的總原則,并要根據自身或被按摩者的體質等情況,確定按摩的手法、力度和持續(xù)時間。如對年老體弱、久病體質較差者,按摩時手法要輕,同時用增加按摩次數和延長按摩時間的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對于身材高大、肥胖者,手法則要重,用適當加重手法的辦法,以防力度過小收不到效果。
6.使用介質,防止損傷按摩補益時,對一般人而言,由于手法較輕,不會引起局部皮膚損傷。但對于皮膚干燥的人、老年人和皮膚嬌嫩的嬰幼兒,則要使用麻油、按摩膏等介質,以防損傷局部皮膚。
7.避風保暖無論是自我按摩,還是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按摩,都要注意選擇溫暖無風的舒適環(huán)境。
若在冬天按摩,更要注意施術時先將雙手搓熱再進行;夏天按摩,不可將電扇、空調的風直對被按摩者。
【按摩的禁忌】
按摩補益適用絕大多數人,但對于某些特定的患者和部位,是不能進行按摩的。
1.凡皮膚病的病變部位及水火燙傷等所致的皮膚損傷部位,嚴禁按摩。
2.凡患有血液病及有出血傾向者,嚴禁按摩,以防引起出血。
3.凡久病及嚴重的心、肺、腦病患者,胃、腸穿孔患者,癌癥患者,高齡、體質極度虛弱者不能按摩,以防發(fā)生危險。
4.凡在極度疲勞或醉酒的情況下及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者,也不能按摩。
5.患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骨關節(jié)結核、嚴重的骨質疏松癥及急、慢性傳染病患者的傳染期,不能按摩,以防感染擴散,破壞骨質或感染傳染病。
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7、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
艾灸肚臍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灸臍為什么能健康長壽
1、趣聞透天機
明·都穆的《都公談纂》記載有這樣一件趣聞:永樂年間,嘉興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討賊中,官府捕到強盜多人。令金感到驚奇的是:強盜的頭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歲”的壽星,此人看上去卻毫無老態(tài),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擬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調查取證,結果無誤。金于是親審該盜首,“問其以致壽之故”。犯人說:少時居荊山今屬湖南時,聽一異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臍,令人多壽。于是自己長期操行此術,“遂知至此耳?!?/p>
2、“臍”是什么
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y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后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y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fā)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于神闕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和暢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3、“灸臍”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學家用“黃金律”來測量人體,結果驚奇地發(fā)現:從肚臍到腳的長度,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說,肚臍正位于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而現代科學研究表明,0.168在養(yǎng)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黃金分割點”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實驗研究也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調節(jié)人體神經系統(tǒng)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夏季是比較適合艾灸的一個季節(jié),我們都知道艾灸對幫助我們,保證身體健康有效地緩解一些疾病都有很好的功效,同時又不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其他不利的影響,但是希望大家能夠注意的是,想要讓艾灸發(fā)揮這些功效,最大的一個前提是遵守他的各種注意事項,不要違反它的原則。
很多朋友喜歡在家里面自己艾灸來保健身體,但是艾灸雖然容易操作而且較為安全,但是稍有不慎,還是容易會對身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那么家庭艾灸,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yǎng)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jié)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如果在艾灸的過程當中,你沒有注重這些問題,那么就不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它的效果,甚至還可能會因此而造成其他的問題發(fā)生,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證我們的健康,就希望做艾灸的過程當中,大家都能夠全面了解這些注意事項。
艾灸就是一種很好的幫調理身體,緩解一些疾病的方法,因為艾灸不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和副作用,所以對他的使用問題大家可以放心,但是也要提醒一下艾灸的朋友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注意事項是我們不可忽略的,只有我們遵守這些原則問題,達到的效果才更好。
一是分體質
艾灸適宜虛證和寒證,如虛弱怕冷、久病久泄、關節(jié)冷痛、寒咳哮喘、風寒感冒等;不適合實證和熱證患者,如上火、口舌生瘡、大便干結、小便短黃、發(fā)熱等。
二是分人群
青壯年和男性可以多灸,婦女和兒童宜減量、少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
三是分身體狀況
極度疲勞,過度饑餓、口渴,醉酒時都不宜治療,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緒不穩(wěn)定時也不宜用,否則會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分穴位
常灸的穴位主要是足三里、關元和神闕,這些穴位能激發(fā)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起到保健作用。最好不要在面部、陰部施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五是分時間
做艾灸前應接受醫(yī)生的指導,一般灸半小時左右,時間不能過長,一天灸1-2次。
上述就是艾灸的幾大注意事項,不知道平時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了解過這些常識呢!想要更好的保證自己的健康,利用艾灸緩解身體的一些病痛,那么我們就應該多去認識和了解這些注意事項和原則,避免造成更多不利的影響。
艾灸療法,是中醫(yī)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養(yǎng)生的療法。由于艾灸以火熏灸,稍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因此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艾灸養(yǎng)生的10大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臉部、頸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禁忌四: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同時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后,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于熄滅。
禁忌七: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舊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禁忌九:對于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時,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時,或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針灸是中醫(yī)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治病、養(yǎng)生方法,小小的幾根銀針就能發(fā)揮出治療各種疾病的作用,充分體現了中醫(yī)的博大精深。因為針灸是結合人體穴位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所以在使用起來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和禁忌,不當或者錯誤使用,甚至會造成適得其反的作用。那么,針灸注意事項和禁忌癥有哪些?
針灸的注意事項
1.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對病人說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懼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須先征得病人同意,應處理好灸瘡,防止感染。
2.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證施灸,取穴要準,灸穴勿過多醫(yī)學|教育網|整理,熱力應充足,火力宜均勻,切勿亂灸暴灸。
3.灸治中,出現暈灸者罕見。若一旦發(fā)生暈灸,則應按暈針處理方法而行急救。
4.施灸過程中,應防止艾火燒著衣物、被褥等。施灸完畢,必須將艾條或艾炷媳滅,以防發(fā)生火災。對于昏迷、反應遲純或局部感覺消失的病人,應注意勿灸過量,避免燒燙傷。
針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會耗傷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3、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4、某些傳染病、昏迷、高熱、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極度疲勞,過飽、過饑、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或婦女經期忌灸。
6、高血壓病人頭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不可灸傷皮膚,更不可實施疤痕灸。
7、從中醫(yī)角度來說,還有一些證候是不合適艾灸的。如:外感或者陰虛內熱證,凡脈象數、急者禁灸;抽搐、高熱、極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
秋季天氣開始一點點的變冷,也是我們保養(yǎng)身體最好的季節(jié),其中艾灸能很好的改善我們的身體,能根據穴位對我們的身體進行更好餓調理,并且不會對我們的身體有任何的副作用,但是在秋季進行艾灸調理身體也是有需要注意的,下面一起了解下秋季養(yǎng)生艾灸注意事項、
秋季養(yǎng)生艾灸注意事項
1.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征得患者同意。
2.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于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3.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4.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qū)、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于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5.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后,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fā)生。
6.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7.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準。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后果。
8.對于過飽、過勞、過饑、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艾灸療法。另外,近年來還發(fā)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fā)生過敏,此類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上面就是對秋季養(yǎng)生艾灸注意事項的介紹,通過了解之后我們知道秋季艾灸一定要掌握好穴位,并且不要過飽或者是過累的情況進行艾灸,并且艾灸長期的進行堅持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的傷害。
艾灸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中醫(yī)治療方法,如果能夠掌握好穴位和手法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很好的改善,尤其是秋季天氣開始轉涼,而且氣候也變得干燥,如果經常能夠使用艾灸的方式來對身體進行改善,能幫助我們去除體內寒濕,還沒有任何的副作用,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秋季艾灸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
秋季艾灸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
1.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征得患者同意。
2.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于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3.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4.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qū)、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于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5.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后,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fā)生。
6.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7.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準。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后果。
8.對于過飽、過勞、過饑、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艾灸療法。另外,近年來還發(fā)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fā)生過敏,此類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上面就是對秋季艾灸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的介紹,通過了解以后希望很多朋友能夠引起重視,我們對身體的調理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和方式的,并且我們對身體不同的改善作用一定要掌握好穴位,另外光靠艾灸對身體的調理是不夠的,我們也要注意飲食的質量并且多進行運動。
如果是長期的發(fā)燒不去緩解的話就會損害到自己的腦細胞,引起不可估量的后果,但是一般發(fā)燒的話最好是不要運用副作用太大的藥物,因為這個時候人們的抵抗力是最差的,要是使用這種藥物就會直接使得毒副作用損傷到大腦,所以最好是選擇副作用較小的中醫(yī)療法,中醫(yī)在治療發(fā)燒的方法主要就是艾灸的。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時候,感覺出汗,灸后出汗,這種現象有可能會持續(xù)幾天或更久。
2、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后,開始起紅疹,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一般繼續(xù)艾灸,紅疹慢慢會下去,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也會慢慢消失,這屬于皮膚排毒的一種現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別多,這也是從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此時應該多喝水,沒有關系這些反應慢慢都會消失的。一般灸后尿頻的,多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tǒng)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婦科會有問題。
4、有些人出現拉稀,頻繁拉稀,而且拉屎極臭,這也是一種排病氣的反應。有這種反應的,一般胃腸有問題,或有腫瘤發(fā)生。腸道問題居多。
5、有的人會有咽喉腫痛,牙痛等,此時多喝水,或煮一點綠豆粥來喝,嚴重的可以停灸,等這些癥狀過去后,繼續(xù)艾灸,可能還會有上述癥狀發(fā)生,一般反復幾次后,就沒有了上火的癥狀。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會有發(fā)燒的癥狀,沒有關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脈和膀胱經刮痧或拔走罐都會退熱,而且降火氣。
7、我的治療理念是,治療疾病,一定要給疾病一個出路,當艾灸后,元氣聚集到臟腑的時候,病邪往往會自己找出路,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們設計好的,而是病邪自己習慣的路徑。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徑是我們理想的路徑??墒羌膊〉呐懦鍪遣灰晕覀円庵緸檗D移的。他會自己尋找出路。
8、有的反應會出現頭暈耳鳴,眩暈的,遇到這樣的反應,可以停下來,休息幾日。如果這種反應遲遲不過,在大椎點刺放血或刮痧,這種反應會慢慢消失,有的人會重復這種反應2-3次后,慢慢適應。
上文就是向我們詳細講述了艾灸治發(fā)燒的注意事項有哪些,雖說艾灸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但是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反應,比如說在人們艾灸以后就會起很多的紅疹,還有疙瘩,這就是因為自己的身體在進行排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