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治療腹脹
小兒推拿夏季養(yǎng)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小兒推拿治療腹脹”,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祖國醫(yī)學認為,經(jīng)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lián)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調節(jié)體內各部分的通路。新生兒脾胃功能發(fā)育不完善,運化功能低下,腸道通降機能易發(fā)生障礙,氣機痞塞不通,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氣體積聚腸內出現(xiàn)腹脹、腹痛,肛門不排氣、不排便。
一、推拿治療小兒腹脹的手法
推拿手法作用于體表經(jīng)絡穴位,達到通行氣血,并通過氣血、經(jīng)絡影響腸胃,改善和調整胃腸功能。本推拿部位及手法機理為:揉肩井穴宜通周身氣血;內關、公孫穴為八脈交會穴,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之合穴,諸穴合用理脾胃、調氣血,達到減輕腹脹及止痛作用;揉中脘、氣海、天樞穴,分推腹陰陽,順胃腸蠕動方向摩腹、振腹,是依據(jù)“經(jīng)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經(jīng)絡理論,局部推拿,直接加強胃腸蠕動,促進肛門排氣、排便;揉龜尾、揉八髎(liáo)、推下七節(jié)穴,直接作用脊髓骶段,通過反射抑制中樞,使這一節(jié)段副交感神經(jīng)興奮,由于降結腸、直腸的交感相對抑制,副交感相對興奮,降結腸、直腸蠕動增加,肛門內括約肌松弛,促進肛門排氣、排便。
推拿治療腹脹患兒后,不僅癥狀緩解,還能加強脾胃運化功能,減輕產(chǎn)婦精神負擔。由于神經(jīng)調節(jié),還能起到止痛、鎮(zhèn)靜作用,值得臨床進一步探討。
二、小兒推拿的治療原則
疏理氣機、調整胃腸功能。新生兒皮膚嬌嫩,推拿手法要輕柔,以滑石粉為遞質保護皮膚,冬季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寒。
三、推拿方法
揉肩井穴,揉內關、公孫、足三里穴;揉中脘、氣海、天樞穴;分推腹陰陽,順胃腸蠕動方向摩腹、振腹;揉龜尾、八髎(liáo),推下七節(jié)穴。每次推拿時間約20分鐘,每日2次。
常用的按摩手法為如下:
1、分推膻中。家長可用拇指指端揉小兒的膻中穴位(兩乳頭之間連線中點處),向兩旁分推10~20次。
2、揉天樞。家長可用拇指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揉動小兒的天樞(臍兩側旁開2寸),50~100次。
但是,如果小兒生病了,如感冒、腸炎或便秘,也容易導致腸胃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產(chǎn)生脹氣,導致腹脹,影響食欲,那么就應該帶小兒上醫(yī)院,讓醫(yī)生加以治療。
另外,如果小兒腹脹時,并伴有以下情況: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甚至有發(fā)燒、解便血的情形;肚子有壓痛感;肚子鼓脹有繃緊感,家長應及時帶小兒到醫(y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以免情況愈加嚴重。
四、小兒腹脹的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中指端揉膻中穴50次,然后用掌根直推膻中50次,再分腹陰陽30次。
2、患兒仰臥,摩中脘5分鐘,點揉水分穴1分鐘。
3、按揉足三里穴2分鐘。
按摩方法二
1、患兒仰臥,家長用拇指運內八卦100次,推板門200次。
2、患兒仰臥,家長用大魚際;順時針摩中脘5分鐘,然后分腹陰陽50次。
3、按揉天樞、脾俞,足三里穴各1分鐘。
五、小兒腹脹偏方
1、大蒜煎湯。大蒜一頭,連皮燒焦,再與半碗水燒開,加適量白糖服湯,一日一次,一般兩三天即可消食止瀉。
2、艾葉泡腳。用艾葉、花椒、透骨草各適量,加水煎至1000毫升,浸沒小兒雙腳,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3天為1個療程。
3、萊菔子枳實湯。萊菔子8克,枳實6克,甘草、厚樸、陳皮各3克,加150毫升的水,一起煎煮,煮至水剩下為60毫升左右時即可。每天1劑,分3次服用,連服3天。
六、小兒腹脹的食療方
白蘿卜粥
材料:白蘿卜1個,大米50克,鹽適量。
做法:
1、白蘿卜洗凈去皮,切成小片;大米淘洗干凈,瀝干水分待用。
2、砂鍋放置在火上,放入白蘿卜片,加入適量的清水,煲煮30分鐘后,再加入大米一同煮,煮至米爛湯稠時,加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功效: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不錯的療效。
據(jù)專家介紹,小兒腹脹算不算病,要不要治療,原則上應以小兒的表現(xiàn)癥狀為判斷標準。如果小兒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情況、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活動良好、排氣正常,且體重能正常增加,那么這一類的腹脹大多屬于功能性腹脹,無需特別治療,也可用按摩手法來緩解小兒的不適。
ys630.COm擴展閱讀
小兒腹脹怎么推拿
1、小兒腹脹怎么推拿
1.1、補脾經(jīng)150次
將小兒拇指屈曲,沿著拇指的側面從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稱為補脾經(jīng)。 補脾經(jīng)能有效健脾養(yǎng)胃,調理腸道,對于腹脹,腹瀉,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等癥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1.2、順運內八卦100次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掌心內勞宮周圍做弧形或環(huán)形推動,運100-200次, 順運內八卦有寬胸利膈,降氣平喘的作用,主治小兒腹脹,咳嗽,痰喘等病癥。
2、小兒腹脹的有效預防方法
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土豆、面食等;給小孩子吃的米飯也要煮得軟軟的,因為他們的腸胃還沒有完全發(fā)育完善。適量的補充纖維食物,可以有效的促進消化吸收。同時,高脂肪的食品要盡量少吃。
帶孩子們到戶外做適當?shù)倪\動,可以幫助消化系統(tǒng)更有效的正常運行,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還能加強身體的本身抵抗素質。
3、小兒腹脹的病因
有的小孩子如果經(jīng)常喝牛奶,可能會導致牛奶蛋白過敏,引起腹脹的癥狀。
很多小孩子外出的時候感覺非常的饑餓,所以在外面走動的時候經(jīng)常吃東西,這樣可能會導致吞食過多的空氣,有的小孩子喝奶粉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吞食過多的空氣,導致腹脹的癥狀的產(chǎn)生。
治療小兒腹脹的偏方
小兒腹脹即腹部膨脹,可由于腸腔、腹腔內積氣、積液、腹內巨大腫物或腹肌無力而引起,其中,氣脹為引起小兒腹脹最為常見的原因。
1、大蒜煎湯
大蒜一頭,連皮燒焦,再與半碗水燒開,加適量白糖服湯,一日一次,一般兩三天即可消食止瀉。
2、艾葉泡腳
用艾葉、花椒、透骨草各適量,加水煎至1000毫升,浸沒小兒雙腳,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3天為1個療程。
3、萊菔子枳實湯
萊菔子8克,枳實6克,甘草、厚樸、陳皮各3克,加150毫升的水,一起煎煮,煮至水剩下為60毫升左右時即可。每天1劑,分3次服用,連服3天。
4、白蘿卜粥
材料:白蘿卜1個,大米50克,鹽適量。
做法:白蘿卜洗凈去皮,切成小片;大米淘洗干凈,瀝干水分待用。砂鍋放置在火上,放入白蘿卜片,加入適量的清水,煲煮30分鐘后,再加入大米一同煮,煮至米爛湯稠時,加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功效: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不錯的療效。
小兒腹脹體格檢查項目
1、望診:為腹脹患兒臨床體格檢查首先和重要的步驟。
1.1、腹脹范圍:
需要確定是全腹脹、中腹脹、下腹脹,偏左或偏右側的腹脹,還是局限于某一區(qū)域的腹脹。
1.2、腹脹程度:
應根據(jù)各年齡組小兒的生理特點判斷其腹脹程度。此外,各年齡組小兒均可于飽餐后出現(xiàn)腹脹,為一時性,應注意鑒別。
1.3、胃腸道蠕動:
蠕動增強可表現(xiàn)為胃型、腸型及蠕動波,說明其遠端的消化道可能存在梗阻。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及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兒因腹壁薄弱,在無消化道梗阻時也可能隱約出現(xiàn)腸型。
2、觸診:
通過中層觸診可能進一步確定腹脹的原因及性質,特別是對于腹部腫物的診斷有很大幫助,如了解囊性腫物的張力、實性腫物的質地及表面光滑程度等。還可了解腫物與某些臟器的關系,如能掌握對診斷有很大幫助。一般腹脹患兒很難做到深層觸診。
3、叩診:
通過叩診檢查常可確定腹脹是由氣體、液體還是由實性物所引起。
4、聽診:
對于確定消化道梗阻是機械性或麻痹性意義最大,還可結合其他體征及輔助檢查估計機械性腸梗阻的程度。
小兒推拿治療小兒發(fā)熱
1、推清天河水:握住寶寶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媽媽右手食指、中指,自寶寶前臂內側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當時手指蘸了涼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鐘要200-300下呢!
2、推清肺經(jīng)(其實就是無名指):從指尖往指根推,勻速吧,200-300下,這個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點。
3、推脊柱:我拿個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溫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著寶寶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復推,200下。
4、按壓足三里:勻速按1-2分鐘。
5、按壓涌泉穴:腳心偏上,勻速按1-2分鐘。
6、用了退燒手法也不一定能一勞永逸,有時發(fā)燒會反復,尤其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fā)燒往往溫度高,而且會反復3~5 天。邪氣由盛轉衰有一個過程,正氣由弱變強也需要累積能量,所以這個反復過程也是免疫力系統(tǒng)被建立和完善的必經(jīng)之路。
7、如果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一遍按摩做下來,寶寶的溫度半點變化沒有,媽媽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甚至開始自責,認為自己沒有學到位,或者干脆認為推拿無效。其實,不是寶寶每一次發(fā)燒都能立即退下來的,有時需要時間,媽媽們需要有更多的信心和耐心。
8、如果寶寶燒到39、5℃以上,建議媽媽們再加上退六腑300~500 次,這樣可以退五臟六腑實熱,尤其針對高燒不退、精神萎靡的寶寶,效果非常明顯。
小兒發(fā)燒如何護理
1、小兒發(fā)燒的降溫
兒科專家稱,小兒發(fā)燒有一定積極意義,表明機體與致病因子斗爭,降溫主要在于防止高熱引起抽搐或驚厥,所以在體溫超過39℃時則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家庭可以采用以下物理降溫方式進行降溫:
溫水浴,溫水擦澡,主要在頸、胸、背及四肢等處多擦洗;酒精擦浴,用30%~50%酒精(或二鍋頭加1倍水),用紗布或小毛巾蘸濕酒精擦浴,力量要均勻,擦四肢及背部各3~5分鐘,全部擦浴時間要在20分鐘左右。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要稍長。禁擦前胸、后頸、腹部,這些部位對冷刺激敏感,如發(fā)生寒戰(zhàn)、神色、呼吸、脈搏異常癥狀時應立即停止擦浴。
2、室內溫度要適宜
室溫過高不利人體散熱,會增加患兒煩躁;過低則易使小兒受寒,一般室內以20℃左右為宜;防止空氣對流直吹患兒。
3、小兒發(fā)燒應多休息
小兒發(fā)燒時新陳代謝增快,消耗多、進食少,身體虛弱應臥床休息;保持室內安靜,避免各種刺激;衣被要適當減少。
4、小兒發(fā)燒該吃什么
在發(fā)熱時人體營養(yǎng)和體液消耗較大,必須注意適當補充。要注意多喝水,飲食給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面湯、粥、蛋羹,以清淡為宜。要適當吃些新鮮水果及果汁,水果以梨、西瓜、荸薺等為好。避免吃油膩、辛辣及生冷食物。如病兒食欲減退不能保證營養(yǎng)和液體入量,必要時要及時到醫(yī)院進行輸液。
5、小兒發(fā)燒的口腔護理
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自我清除能力減退,易使食物殘渣滯留,便于細菌繁殖而引起口腔炎、齒齦炎等,所以對發(fā)熱小兒還應做好口腔護理,可用消毒棉蘸3%硼酸水輕輕擦洗口腔或用淡鹽水含漱,早晚各1次。
小兒發(fā)燒注意事項
1、小孩發(fā)燒不要關空調
對于孩子夏季高燒不退,大家都以為是空調吹出來的,其實這罪名不能全部由空調來承擔。因為,發(fā)燒的孩子本來就是需要降溫,如果周圍環(huán)境溫度高,體溫怎么可能降下來?所以,發(fā)燒的小孩在空調房里還是可以幫助降溫的。
“小孩調節(jié)體溫功能還沒完全發(fā)育好,房間內外溫差太大,頻繁進出是造成夏季小孩發(fā)燒的主要原因之一?!标惒┦空f,小孩發(fā)燒時,不要把房間空調關掉,這樣不利于降溫。但門窗可以定時開一下通風換氣。
2、高燒在家先自行用退燒藥
夏季發(fā)熱最常見于嬰兒期到學前期的孩童,以1—3歲的小孩居多。這時候如果只是燒并沒有細菌感染的其他表現(xiàn),適當吃點退燒藥就可以,如果小孩高熱不退,則需要馬上就醫(yī)。一般來說,小兒發(fā)燒38.5℃以下,專家不建議使用退燒藥。這時的小孩體溫很容易通過物理方法降下來。而超過38.5℃后,怕小孩會有高熱驚厥,這時家長最好在送小孩上醫(yī)院前先自行用退燒藥,以防在路上出現(xiàn)高熱驚厥。
在目前比較經(jīng)濟實惠又安全的退燒藥中,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使用的是撲熱息痛。另外還有一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布洛芬。不管是哪種退燒藥,間隔用藥時間至少要在4個小時以上。
3、水或飲料一定要多喝
在發(fā)熱的孩子當中,很多家長反映孩子不愛喝水。其實對于發(fā)燒的小孩來說,多喝水能夠快速幫助身體降溫,以達到預防或控制體溫升高的目的。因此,喜歡喝水的小孩讓他多喝水,如果不愛喝水,就拿孩子喜歡的飲料給他喝,畢竟飲料里也有大量水。
一、小兒推拿治療哮喘
最近幾年重新興起了中醫(yī)熱,中醫(yī)不僅有很好的治病功效,而且在治療的同時也會不會給患兒身體帶來二次傷害。小兒推拿現(xiàn)在已廣泛應用于兒科疾病的治療,特別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下面為大家介紹小兒推拿治療哮喘。
搓摩協(xié)肋:家長用兩手掌從小兒兩側腋下搓摩至天樞穴處。揉天突:家長用中指端按揉天突穴。搓摩協(xié)肋、揉天突可順氣化痰。
推揉擅中:家長用拇指自膻中穴開始,向兩邊做分推動作至乳頭,每次分推100次。然后在膻中穴用中指端揉100下。運內八卦:家長手持四指,大人用拇指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2/3處為半徑的圓周,按照圖示,順運八卦然后再逆運八卦共計500次。揉豐隆:家長用拇指或中指揉30次。推揉擅中、運內八卦、揉豐隆可寬胸理氣,化痰平喘。
飲食注意:嚴格忌食寒涼、特別是西瓜、柿子、獼猴桃等大寒的食物,多吃海蝦如基圍蝦、羊肉、牛肉、狗肉、白果、紅棗、黑豆、生姜、大蒜等食物。少吃零食,不喝飲料,多吃天然食物,多喝溫開水。
二、小兒哮喘治療三大法寶
法寶1、哮喘患兒飲食“六不過”
廣東人對飲食歷來都非常講究,生病的時候對“吃”更是小心翼翼。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兒科主治醫(yī)師陳巖峰說,在門診,不少哮喘患兒的家長總會咨詢哪些食物要忌口,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一般來講,哮喘患者飲食上有“六不過”原則:不過咸、不過甜、不過膩、不過激(刺激)、不過敏、不過飽。
醫(yī)生建議,哮喘患兒不宜吃海鮮、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蝦、蟹等,這些很可能是孩子的過敏原。過甜、過膩的食物容易蘊積生痰。而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辣醬、大蔥等要注意避免,韭菜、地瓜、黃豆等容易產(chǎn)氣的食物也應少吃。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兒的食管括約肌比較松弛,吃得太飽容易形成胃食道反流,食物、胃酸等反流到食管,對咽喉、氣管形成刺激,尤其容易誘發(fā)哮喘發(fā)作。
食品、飼料及藥物制劑的添加劑都可以引起哮喘,比如酒石黃、氯化苯甲烴銨、次亞硫酸氫鹽。所以,家長給孩子買食物的時候要看看食品防腐劑里是否含有次亞硫酸鹽及經(jīng)黃色染料,含有以上成分的食物容易誘發(fā)哮喘。
法寶2、家居整潔,避免接觸過敏原
哮喘實際上就是一個過敏反應,感冒病毒、細菌、花粉等都可以誘發(fā)哮喘發(fā)作。當哮喘患兒接觸過敏原會突發(fā)咳嗽、氣急等過敏性哮喘的表現(xiàn)。
在秋季,進入哮喘高發(fā)期時,患兒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在家居生活中,過敏原無處不在,寵物貓狗、地毯、塵螨、蟑螂等等都是引起過敏的因素。其中,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螨,超過一半的哮喘患者中對塵螨過敏。這些小蟲子廣泛分布在被褥、床墊、枕頭,布沙發(fā)、地毯、毛絨玩具等家居用品中。專家提醒患兒家長,要保持家居環(huán)境的干燥與整潔,在家打掃衛(wèi)生時,要多用吸塵器,避免揚起灰塵。
法寶3、適量運動,加強耐寒訓練
中醫(yī)認為哮喘患者有三虛:脾虛、氣虛、腎虛。陳巖峰說,為什么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反而哮喘門診量增加了許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度,兒童對冷熱變化適應能力反而下降了,稍微一遇到降溫就感冒,誘發(fā)哮喘發(fā)作。
哮喘患兒要加強耐寒訓練,用冷水洗臉,不用穿得過厚。平時加強體育鍛煉,首選的運動項目就是游泳,在秋冬季最好選擇室內恒溫的游泳池。同時,慢跑、騎自行車、體操等運動都適合哮喘患兒。通常,體育運動在緩解期或在抗炎藥物配合的情況下進行,但要避免競爭性強的體育項目,比如短跑、籃球比賽等。記住,在哮喘急性發(fā)作期不宜做運動。
三、中醫(yī)偏方治療小兒哮喘
小兒哮喘是小孩常見的一種疾病,治療此病的方法也有很多種,下面給大家推薦兩種中醫(yī)治療小兒哮喘的食療方。
1、冰糖蜜西瓜
功能:清熱,化痰,定喘。
主治:小兒暑季哮喘,痰稠,舌紅,苔黃,大便干燥,渴喜冷飲,發(fā)熱。
處方:西瓜1個(約500克左右),蜂蜜50克,冰糖50克。
制作:將西瓜洗凈,切下蒂部(約10cm)作蓋,用湯匙挖去少量瓜瓤。將冰糖略砸碎,與蜂蜜同裝入西瓜內,加蓋,置大碗內,隔水蒸1小時后取出。
服法:吃瓜內糖水,一天1只,連吃7天。
注:用香瓜代替西瓜也可,制作方法同。冬天也可用冬瓜,將冬瓜瓤籽掏除干凈。制作及服法同上,效果基本相同。
2、蒸柚子雞
功能:止咳,增加營養(yǎng)。
主治:久喘體虛,體重減輕,駝背弓腰。
處方:青柚子1個,仔雞1只。制作:仔雞宰殺后,洗凈切塊備用;切開柚子頂蓋,掏去柚瓤。將雞塊塞入柚子內,蓋上頂蓋置碗中,隔水蒸3小時左右,吃雞肉飲湯。
服法:每日一次,每次1只,連服數(shù)日。
小兒推拿治療腦癱
1、循經(jīng)點穴按摩
以左手固定患兒一側足部,右手以拇指或食指在小腿部分別沿膀胱經(jīng)、膽經(jīng)、腎經(jīng)、脾經(jīng)自上而下揉推,重點按揉承筋、承山等穴,每經(jīng)推揉三次;補脾經(jīng),用大拇指旋揉患兒拇指羅紋50~100次,用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肌肉消瘦、軟弱無力等;推胃經(jīng),用拇指旋揉患兒拇指近端指節(jié)50~100次,摩腹、按揉足三里10次;補腎經(jīng),用拇指離心性直推患兒小指羅紋面,有補腎益腦、溫養(yǎng)下元之功,可用于先天不足,久病體虛的腦癱患兒。
2、捏脊療法
患兒取俯臥位,術者雙手食指緊貼皮膚向上推,拇指向下按壓。沿督脈由下(長強穴)至上(大椎穴)緩慢推拿共7次在推至脾俞、腎俞穴時進行點壓數(shù)次,以健脾益腎。此法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主要用于小兒先天不足、體質虛弱、頸軟不能豎頭、腰背軟弱不能獨坐等。多與補脾經(jīng),摩腹,按揉足三里合用。
3、促肌力恢復按摩法
患兒取臥位,將按摩部位分為內側、中間、外側三線,術者大拇指沿著這三線運用揉、按、推復式手法,由上到下推拿,如此反復30次。此法主要適用于四肢近端肌力低的腦性癱瘓患兒。
4、足底按摩法
用大拇指指端、指腹或指關節(jié)按壓反射區(qū),按壓的力度小大由之;食指、中指彎曲,用指腹用力于足反射區(qū)的受力部位后,可做單方向直線或弧形推進,不宜做往返推。足底按摩法的療程: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此類方法可用于各型腦癱存在的上下肢功能障礙,頸、胸、腰骶無力等,也可用于腦癱患兒伴有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聽障礙、行為障礙等。
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
1、視力障礙
約半數(shù)以上小兒腦癱的癥狀會有視力障礙,最常見者為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如近視、弱視等;少數(shù)有眼震,偶爾為全盲。
2、聽力障礙
部分患兒聽力減退甚至全聾,以新生兒患高膽紅素血癥引起的手足徐動型患兒最為常見。多數(shù)對高音頻的聽力喪失,需做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測定才能被察覺。
3、智力低下
小兒腦癱患者中會有百分之五十的會有智力低下的情況,給25%為重度智力低下。這是小兒腦癱有什么表現(xiàn)中最常見的癥狀。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小兒腦癱智力常更差,手足徐動型患兒智力嚴重低下者極少。
4、其他感覺和認知異常
小兒腦癱患兒常有觸覺、位置覺、實體覺、兩點辨別覺缺失。這也是小兒腦癱的癥狀?;純和狈φ_的視覺空間和立體感覺,其認知功能缺陷較為突出。
小兒腦癱的護理
1、飲食護理
需供給高蛋白、高熱量及富有維生素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的患者應進行飲食訓練,喂食時應保持患者頭處于中線位,患者頭后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
2、清潔衛(wèi)生
主要有定期洗浴,并及時更換衣服、床單、被褥等。小兒腦癱日常護理對清潔要求格外嚴格,尤其是家人們不容忽視。
3、加強身體鍛煉
身體的強度和靈活度是人們體現(xiàn)健康的一個標準,所以對小兒腦癱患者進行一些適當?shù)纳眢w鍛煉有助于其發(fā)展自理能力,使得家人的身心得到適當?shù)姆潘伞?/p>
4、要注意室內的環(huán)境
小兒腦癱患者的室內要保持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并且要有充足的陽光,適宜的溫度才行。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保證小兒腦癱患者室內的清潔衛(wèi)生。
5、要注意安全
小兒腦癱患者因發(fā)育遲緩,行動不便,運動能力弱于常人。所以應該要有專人進行保護。要時刻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傷害。
遺尿是指3歲以上小兒睡眠中以不自主排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兒科常見病,俗稱尿床。該病常反復發(fā)作,雖然預防后較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長發(fā)育。
病因病機
中醫(yī)認為本病為腎氣不足,下元虛冷或病后體弱,脾肺氣虛致三焦氣化不利,肺、脾、腎三經(jīng)之氣不固,膀胱失約而成。少數(shù)患兒因肝經(jīng)濕熱,疏泄失常,火熱內迫,熱迫膀胱,膀胱不藏而引起。
西醫(yī)學認為興奮、驚恐、過度疲勞,或對新環(huán)境不適應而精神緊張,或缺乏照顧及訓練,或膀胱容量小等原因均可導致膀胱括約肌功能失調而發(fā)生遺尿。其中約有10%的患兒具有遺傳傾向。
推拿治療
1.治療原則
該病的治療原則為溫腎固澀。虛證輔以健脾益氣,實證佐以疏肝清熱。
2.基本操作
(1)患兒取家長抱坐位或仰臥位:補腎水300次;用全掌摩全腹,尤以下腹部為主,約5~8分鐘;按揉氣海、丹田、中極、三陰交,每穴約半分鐘。
(2)患兒取俯臥位: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每穴約半分鐘;揉龜尾100次;擦命門、腎俞、八髎,以透熱為度。
3.辨證施治
(1)下元虛寒:補腎水300次,揉腎頂300次,推三關100次,揉外勞宮100次;用較為輕柔的手法逆時針方向摩全腹延長到10~15分鐘,按揉神闕、氣海、丹田、中極,每穴約半分鐘;揉龜尾200次,推上七節(jié)骨100次;擦命門、腎俞、八髎,以透熱為度。
(2)肺脾氣虛:補肺經(jīng)300次,補脾土200次,補腎水300次,按揉板門100次;按揉百會200次;逆時針方向摩腹5分鐘,按揉氣海、關元、丹田、足三里、三陰交,每穴約半分鐘;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腎俞、膀胱俞,每穴約半分鐘;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3)肝經(jīng)郁熱:補腎水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清大腸經(jīng)100次,清小腸經(jīng)300次;按弦走搓摩30次;用食指、中指自上而下推足膀胱經(jīng)100次,推三陰交100次;推涌泉100次;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適宜技術
1.中藥:下元虛冷者可用桑螵消散加減,脾肺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縮尿丸加減,肝經(jīng)郁熱者用龍膽瀉肝湯合縮尿丸加減。
2.針灸:取關元、氣海、中極、太淵、太溪、膀胱俞、腎俞、足三里等穴,中等刺激度,針尖可偏向下陰部,使針感向腹部傳導,留針10分鐘。若與有效而后不易合作的患兒,宜淺刺、速刺且不留針;灸百會、命門、關元、中極,每穴3分鐘。
3.埋針:在列缺穴處埋針,左右交替,一周為一療程。
4.穴位注射:腎俞、次髎、三陰交、夜尿點(小指第二節(jié)中點),用當歸注射液或1%普魯卡因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選取一穴,相互交替使用。
注意事項
1.推拿治療遺尿有較好的效果,但必須辨證準確。3歲以下兒童,由于腦髓未充,或正常的排尿習慣尚未養(yǎng)成而尿床者不屬病理現(xiàn)象。個別兒童因貪睡,或懶臥不起而致尿床,只需定時喚醒排尿,不需治療。若因膀胱、尿道及附近器官炎癥,包莖,蟯蟲病,脊髓炎,大腦發(fā)育不全,隱性脊柱裂等引起的遺尿,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2.注意飲食。晚餐宜少鹽飲食,晚餐后不再喝過多的水。
3.注意勞逸結合。白天不宜讓患兒過度疲勞,睡前不要過度興奮。
4.注意心理疏導,避免精神性或心理性遺尿,鼓勵孩子對治愈遺尿樹立信心,切忌歧視、責罵、處罰患兒。
小兒推拿治療尿床
1、按揉百會穴100次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相交處。
手法:按法,以拇指按壓稱為指按,又稱點法或指針法,取以指代針之意。按壓時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或在穴位上按之不動,或沿經(jīng)絡線進行緩慢的螺旋形移動。
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拇指按或揉,稱按百會或揉百會。按30~50次,揉100~200次。
2、補脾經(jīng)200次
位置:拇指末節(jié)螺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將小兒拇指屈曲,沿著拇指的側面從指間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3、補肺經(jīng)200次
位置:無名指末節(jié)羅紋面。
手法: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
操作:旋轉為補,稱補肺經(jīng);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jīng)。補肺經(jīng)和清肺經(jīng)統(tǒng)稱為推肺經(jīng)。此處選用補肺經(jīng),旋推100~300次。
4、補腎經(jīng)200次
位置:小指末節(jié)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沿著小指從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5、補小腸100次
位置:在小指尺側(外側)邊緣,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小腸;反之則為清,稱清小腸。補小腸和清小腸統(tǒng)稱為推小腸,此處為補小腸,推100~300次。
6、揉外勞宮100次
位置: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拇指揉,稱揉外勞宮。揉100~200次。
7、推三關100次
位置:在前臂橈側(拇指側),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側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推50~100次。
8、揉腎俞100次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緣(第二腰椎棘突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旁開1.5寸,左右各一個。簡便的取穴方法:找到寶寶的胯骨,也就是叉腰摸到的骨頭,胯骨高點連線與脊柱相交的地方是第四腰椎,往上倒2個就是第二腰椎了。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雙手拇指或單手食指、中指分別在兩側穴位上揉動,稱揉腎俞。揉100~200次。
9、按揉三陰交100次
位置:在足內踝上3寸(小寶寶的手指并攏,四指的寬度相當于3寸,這里的3寸是相對的,不是尺子上的,因此每個寶寶的3寸都不太一樣)。
手法:按法,以拇指按壓稱為指按,又稱點法或指針法,取以指代針之意。按壓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或在穴位上按之不動,或沿經(jīng)絡線進行緩慢的螺旋形移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按揉,稱按揉三陰交。按30~50次,揉100~200次。
小兒尿床的治療偏方
1、偏方一:取一小把韭菜子,用搟面杖碾細碎,與面粉做成小餅,蒸熟,每天食用2次,可溫補腎陽,用于小兒腎氣不充型遺尿。韭菜有非常好的補腎壯陽效果,而韭菜子同樣有著溫補肝腎的作用。韭菜與韭菜子作用極為相似,卻分別用于成人與小兒。
2、偏方二:雞蛋1枚,白胡椒7粒。將雞蛋敲破1個小孔,放入白胡椒,再用紙把小孔糊起來,蒸熟食用。每天吃1枚雞蛋。尤其適合小兒脾肺氣虛型遺尿。
3、偏方三:韭菜根25克,洗凈后切碎,用干凈紗布包起來,絞取汁液,加適量水煮開后溫服。每天2次,連服10天。
4、偏方四:五倍子3克,研末,醋調外敷臍部。10天為1個療程。
5、偏方五:鮮李子150克,綠茶2克,蜂蜜25克。將鮮李子剖開后置鍋內,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鐘,再加茶葉與蜂蜜,沸后起鍋取汁。清熱利濕,柔肝散結。
小兒推拿要注意什么
1、小兒推拿適用于0--14周歲的兒童。
2、做小兒推拿時,應選擇避風、避強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內應保持清靜、整潔,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做小兒推拿后,應注意避風,忌食生冷。
3、做小兒推拿時,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冬季推拿時雙手宜暖。
4、小兒過饑或過飽,均不利于小兒推拿療效的發(fā)揮。在小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再進行小兒推拿。
5、小兒皮膚嬌嫩,小兒推拿時切勿抓破小兒皮膚。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質,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
6、小兒推拿手法的操作順序:一般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點,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澳谩⑵?、捏、搗”等強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兒哭鬧不安,影響治療的進行。小兒推拿手法操作時間的長短,應根據(jù)病情、體質而定,因病因人而異。在臨床實踐中推法、揉法運用較多,做摩法用的時間較長。運用掐法、按法時,手法要重、少、快。如果僅推拿一側手部穴位,可不論男女,均推拿左手。
7、一般情況下,小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10—20分鐘。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兒年齡的不同,在推拿次數(shù)和時間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年齡大、病情重,推拿次數(shù)多,時間相對長。反之,次數(shù)少,時間短。一般每日1次,重癥每日2次。需長時間治療的慢性病7天至10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可休息數(shù)日,然后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小兒推拿網(wǎng)提醒您:做小兒推拿,針對不同的系統(tǒng),可以進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規(guī)律性推拿。推拿時穴位可以相對治療時少取,刺激程度應略低,時間可以保持在15分鐘左右。
8、小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勻、柔和、輕快、持久。
9、在施行小兒推拿手法時要注意小兒的體位姿勢,原則上以使小兒舒適為宜,并能消除其恐懼感,同時還要便于操作。
10、小兒推拿的禁忌證有:骨折、創(chuàng)傷性出血;皮膚破損、皮膚潰瘍;燒傷、燙傷;急性、烈性傳染病;癌癥及危重病癥等。
11、每次給孩子做小兒推拿最好只針對一個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療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雜,會影響最終效果。
12、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小兒推拿治療前,必須有明確的診斷。如果家長不能肯定,請先送醫(yī)院就診!小兒疾病,瞬息萬變、刻不容緩,請家長不要疏忽大意。
小兒推拿治療感冒
一、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1、患兒由大人扶抱或俯臥位,家長以手掌蘸少許生姜汁沿脊柱兩側膀胱經(jīng),用大魚際著力推搓背,腰部,以紅熱為度。
1-2、家長以雙手拇指在背部風門、肺俞穴分別按揉1分鐘。
1-3、患兒仰臥位,家長以雙手拇指推鼻翼兩側各20~30次,然后推印堂、攢竹穴,再向左右分抹額部,抹到太陽穴后用拇指按揉法。如此反復數(shù)遍,以皮膚微微發(fā)紅為度。
1-4、家長以拇指先點后揉曲池、合谷穴各1~3分鐘。
2、隨證加減
2-1、風寒感冒: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四肢關節(jié)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重推三關穴500次。揉外勞宮100次。雙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用食、中指揉二扇門50次,揉時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2-2、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重,微惡風或惡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黃涕,咳嗽痰黃,舌邊尖紅,苔薄黃。常用手法加清肺經(jīng)300次,清天河水100次。按揉大椎穴1~3分鐘。以掌橫擦骶尾部,以透熱為度。拿肩井3~5次。
2-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豐隆穴各1分鐘,推小橫紋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2-4、高熱驚厥者,加清肺經(jīng)300次,清心經(jīng)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2-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門100次,摩中脘3分鐘,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
二、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兩手拇指自印堂穴開始,交替上推至前發(fā)際30次,然后,自額中分抹至兩側太陽穴30次,按揉雙側太陽穴1~3分鐘。
1-2、揉一窩風穴1~3分鐘。
1-3、揉迎香穴15~20次。
1-4、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掌橫擦肩背部,以透熱為度。
1-5、家長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拿揉上下肢部肌肉并做掌擦每部位3~5次。
2、隨證加減
2-1、如流鼻涕、咽痛等癥狀重者,常用手法加點揉風池穴1分鐘。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多揉太陽穴。
2-2、如高熱者,常用手法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經(jīng)300次。直推脊柱5~10次。搓擦涌泉300次。
2-3、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補脾經(jīng)100次,推三關100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鐘。
小兒感冒食療
1、生橄欖適量。咽喉紅腫疼痛者,嚼服生橄欖有清熱喉嚨止痛的作用。
2、楊桃。生楊桃洗凈吃,對風熱感冒兼咳嗽喉痛者有效。
3、綠豆15克搗爛、茶葉10克。水一碗煎沸后再煮十分鐘去渣,加糖適量,一次服。
4、烏梅4個、紅糖90克。水一碗煮沸,分二次服。
5、梨
5-1、鮮梨適量生吃,對風熱感冒適用。
5-2、梨粥:鴨梨3個切碎,水煎半個小時后去汁與大米適量煮粥,趁熱食用。對小兒風熱感冒兼咳嗽這尤宜。
6、可以在熱粥或熱湯中加入蔥白5節(jié),生姜3片,紅糖30克煮沸10分鐘,趁熱服下后,蓋被發(fā)汗即可。不宜多吃寒涼的食物:如,柿子、螃蟹、雞肉、鴨肉、豬肉、香蕉、西瓜等。
如何預防小兒感冒
1、注意增減衣服避免發(fā)病誘因:衣服穿得過多或過少、天氣驟變、環(huán)境污染和被動吸煙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應注意防范。注意及時為寶寶增減衣服,但不要穿得過多。
2、避免交叉感染少去公共場所:接觸病兒后要洗手,必要時穿隔離衣,隔離不但保護鄰近小兒,又可減少病兒發(fā)生并發(fā)癥,在一般托幼機構及醫(yī)院中可以執(zhí)行,在家庭中成人患者避免與健康兒接觸。病房要實行通風換氣,保持適宜的溫度,消毒出院病人的床鋪及常備清潔空床,以便隨時接收新病人。冬季盡量少帶寶寶去那些人多、空氣不好的公共場所。
3、室內溫濕度要適宜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溫度在20到23攝氏度之間,不宜太熱;保持室內濕度,經(jīng)常開窗通風,保證房間里空氣的流通。
4、多喝水積極鍛煉:讓孩子多喝水非常重要,利用自然因素鍛煉體格十分重要,如經(jīng)常開窗睡眠,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等,都是積極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經(jīng)常進行,就能增強體質,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5、注射疫苗:最近認為,應用減毒病毒疫苗,由鼻腔內滴及/或霧化吸入,可以激發(fā)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表現(xiàn)分泌型IgA抗體的產(chǎn)生,從而增強呼吸道對感染的防御能力。大量研究工作指出,分泌型IgA對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比任何血清抗體更佳。由于腸道病毒和鼻病毒的型別太多,很能進行疫苗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