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治療失眠
小兒推拿夏季養(yǎng)生。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小兒推拿治療失眠》,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一、幼兒失眠的小兒推拿治療法
中醫(yī)認為產(chǎn)生失眠的原因主要有:情志失調(diào)、飲食不節(jié)、勞倦思慮太過等。
一些簡單易行的按摩方法,可改善兒童的睡眠質(zhì)量。具體如下:
仰臥位:先用拇指從印堂(兩眉心中點)開始向上至百會(兩耳尖連線中點)做揉法,往返5次。再從印堂向兩側(cè)沿眉弓至太陽穴做推法往返5次。再按揉太陽穴約1分鐘。拇食指相對用力按揉雙耳約一分鐘,以透熱為度。沿前臂內(nèi)側(cè)做掌根揉法約一分鐘,點按神門(腕橫紋尺側(cè)端)、內(nèi)關穴(掌側(cè)腕橫紋中點上2寸)約半分鐘。
俯臥位:用輕手法作捏脊法(拇、食指相對提捏背部中線皮膚)自下而上反復3~5次,以背部潮紅為度。按壓背部腧穴,重點在上背部。
每晚睡前洗足后,用手掌左右擦涌泉穴各100次。
二、推拿按摩手法方向不同,療效各異
推拿的手法有強有弱,“輕推、順推皆為補”,即緩和、輕微的連續(xù)刺激能活躍臟腑的生理功能,為補法;急速、較重且時間較短的刺激,會抑制臟器的生理功能,為瀉法。針對具體的患者,手法輕重應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論,產(chǎn)生較強烈的酸麻脹痛感時為瀉,感覺輕微時為補。手法的頻率也與補瀉有關,“緩摩為補,急摩為瀉”,即頻率低的為補法,頻率快的為瀉法。
手法方向不同,療效各異?!队卓仆颇妹貢氛f:“左轉(zhuǎn)補兮,右轉(zhuǎn)泄。”雖然說的是小兒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適用。腹部按摩時,以患者自身的方向為度,順時針方向按摩,有明顯的通便瀉下的效果,為瀉法;逆時針方向按摩,可增強胃腸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為補法。
此外,手法的補瀉與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關系。清代《小兒推拿廣意》中說:“運太陽往耳轉(zhuǎn)為瀉,往眼轉(zhuǎn)為補。”就是說按摩太陽穴時,向眼方向揉為補法,有壯筋補虛的作用;向耳方向揉為瀉法,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氣、通經(jīng)絡、和臟腑,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為補法;推脊柱穴從上至下,有清熱的功效,為瀉法。又如七節(jié)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自下向上直推為推上七節(jié),能溫陽止瀉,用于治療虛寒腹瀉;自上向下直推為推下七節(jié),能瀉熱通便,用于治療腸熱便秘。
三、小兒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
小兒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撫觸沒有固定動作,媽媽可以根據(jù)寶寶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變換動作,要以適應寶寶高興的狀態(tài)為原則。
1、頭部按摩:輕輕按摩寶寶頭部,并用拇指在寶寶上唇畫一個笑容,再用同一方法按摩下唇。
2、胸部按摩:雙手放在寶寶兩側(cè)肋線,右手向上滑向?qū)殞氂壹?再復原。左手以同樣方法進行。
3、腹部按摩:按順時針方向按摩寶寶腹部,在臍痂未脫落前不要按摩。
4、背部按摩:雙手平放在寶寶背部,從頸向下按摩,然后用指尖輕輕按摩脊柱兩邊的肌肉,再次從頸部向底部運動。
5、上肢按摩:將寶寶雙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從上臂到手腕輕輕扭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用同樣方法按摩另一只手。
6、下肢按摩:按摩寶寶的大腿、膝部、小腿,從大腿至踝部輕輕擠捏,然后按摩腳踝及足部。在確保腳踝不受傷害的前提下,用拇指從腳后跟按摩至腳趾。
四、小兒推拿注意事項
1、小兒推拿適用對象為9周歲以內(nèi)的孩子。
2、給小兒推拿時,應選擇避風、避強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內(nèi)應保持清靜、整潔,空氣清新、溫度適宜。推拿后注意避風,忌食生冷。
3、推拿時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冬季推拿時雙手宜暖。
4、小兒過饑或過飽,均不利于按摩療效的發(fā)揮。在小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再進行推拿。
5、小兒皮膚嬌嫩,按摩時切勿抓破小兒皮膚。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質(zhì),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
6、小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勻、柔和、輕快、持久。
7、小兒推拿手法的操作順序:一般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點,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搗等強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兒哭鬧不安,影響治療的進行。
8、一般情況下,小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10-20分鐘。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兒年齡的不同,在推拿次數(shù)和時間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年齡大、病情重,推拿次數(shù)多,時間相對長。反之,次數(shù)少,時間短。一般每日1次,重癥每日2次。
9、在施行手法時要注意小兒的體位姿勢,原則上以使小兒舒適為宜,并能消除其恐懼感,同時還要便于操作。
10、小兒推拿的禁忌證有:骨折、創(chuàng)傷性出血;皮膚破損、皮膚潰瘍;燒傷、燙傷;急性、烈性傳染病;癌癥及危重病癥等。
11、每次給孩子推拿最好只針對一個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療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雜,會影響最終效果。
12、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小兒推拿治療前,必須有明確的診斷。如果家長不能肯定,請先送醫(yī)院就診。
五、哪些情況不宜推拿
1、發(fā)燒不宜捏積
除了小兒推拿外,近些年捏積也備受家長們的歡迎。不過很多家長對于小兒捏積的適應證可能并不清楚。
捏積的手法其實也是由中醫(yī)的推拿手法發(fā)展而來。有些家長在孩子發(fā)燒時,會選擇為孩子捏積來治療。對此,發(fā)燒時,千萬不能用捏積的方法來治療,因為捏積應屬于補法“,多是針對孩子脾胃不好、厭食、積滯等情況,有實火的小兒不能使用此法。
捏脊的具體操作就是讓寶寶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寶寶的脊柱捏拿,具體做法是:醫(yī)者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xù)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四次時,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起。此法每日做一次即可。
2、皮膚易過敏的小兒不宜穴位貼敷
目前處于冬季,穴位貼敷療法可能是更符合時令特點的兒童中醫(yī)療法。
相對來說,貼敷是較為簡便的保健療法,選取穴位不同針對的疾病也不相同。不過,皮膚易過敏的小兒則不宜貼敷,因為他們的皮膚過于嬌嫩,無法耐受藥物的刺激,易于產(chǎn)生蕁麻疹等皮膚反應,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另外,與成人一樣,孩子穴位貼敷也要嚴格對照適應證。
一般來說,孩子貼敷要在半小時以上才會起效,建議以兩小時為上限。如果孩子皮膚特別敏感,出現(xiàn)燒灼感、疼痛等不適反應則須提前取下。值得提醒的是,貼敷當日如出現(xiàn)發(fā)熱、流涕、咳嗽、腹瀉等癥狀,也不宜貼敷。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可將貼敷時間推后一次,同樣有療效。
貼敷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冷飲,應多飲水;貼敷當日不宜游泳,注意皮膚清潔。若出現(xiàn)水皰,待水皰消退后再洗澡。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皮膚嬌嫩,不宜貼敷;有發(fā)熱、流涕、咳嗽等癥狀的患兒不宜貼敷。
此外,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現(xiàn)成的貼敷膏藥,這類藥主要作用是溫經(jīng)通絡、化痰平喘等,作用相對平緩。所以,家長最好帶孩子到醫(yī)院去,請醫(yī)生根據(jù)孩子的自身情況來貼。
yS630.Com相關推薦
一、小兒推拿治療哮喘
最近幾年重新興起了中醫(yī)熱,中醫(yī)不僅有很好的治病功效,而且在治療的同時也會不會給患兒身體帶來二次傷害。小兒推拿現(xiàn)在已廣泛應用于兒科疾病的治療,特別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下面為大家介紹小兒推拿治療哮喘。
搓摩協(xié)肋:家長用兩手掌從小兒兩側(cè)腋下搓摩至天樞穴處。揉天突:家長用中指端按揉天突穴。搓摩協(xié)肋、揉天突可順氣化痰。
推揉擅中:家長用拇指自膻中穴開始,向兩邊做分推動作至乳頭,每次分推100次。然后在膻中穴用中指端揉100下。運內(nèi)八卦:家長手持四指,大人用拇指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2/3處為半徑的圓周,按照圖示,順運八卦然后再逆運八卦共計500次。揉豐隆:家長用拇指或中指揉30次。推揉擅中、運內(nèi)八卦、揉豐隆可寬胸理氣,化痰平喘。
飲食注意:嚴格忌食寒涼、特別是西瓜、柿子、獼猴桃等大寒的食物,多吃海蝦如基圍蝦、羊肉、牛肉、狗肉、白果、紅棗、黑豆、生姜、大蒜等食物。少吃零食,不喝飲料,多吃天然食物,多喝溫開水。
二、小兒哮喘治療三大法寶
法寶1、哮喘患兒飲食“六不過”
廣東人對飲食歷來都非常講究,生病的時候?qū)Α俺浴备切⌒囊硪怼V猩酱髮W附屬第三醫(yī)院兒科主治醫(yī)師陳巖峰說,在門診,不少哮喘患兒的家長總會咨詢哪些食物要忌口,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理念。一般來講,哮喘患者飲食上有“六不過”原則:不過咸、不過甜、不過膩、不過激(刺激)、不過敏、不過飽。
醫(yī)生建議,哮喘患兒不宜吃海鮮、高蛋白的食物,比如蝦、蟹等,這些很可能是孩子的過敏原。過甜、過膩的食物容易蘊積生痰。而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辣醬、大蔥等要注意避免,韭菜、地瓜、黃豆等容易產(chǎn)氣的食物也應少吃。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兒的食管括約肌比較松弛,吃得太飽容易形成胃食道反流,食物、胃酸等反流到食管,對咽喉、氣管形成刺激,尤其容易誘發(fā)哮喘發(fā)作。
食品、飼料及藥物制劑的添加劑都可以引起哮喘,比如酒石黃、氯化苯甲烴銨、次亞硫酸氫鹽。所以,家長給孩子買食物的時候要看看食品防腐劑里是否含有次亞硫酸鹽及經(jīng)黃色染料,含有以上成分的食物容易誘發(fā)哮喘。
法寶2、家居整潔,避免接觸過敏原
哮喘實際上就是一個過敏反應,感冒病毒、細菌、花粉等都可以誘發(fā)哮喘發(fā)作。當哮喘患兒接觸過敏原會突發(fā)咳嗽、氣急等過敏性哮喘的表現(xiàn)。
在秋季,進入哮喘高發(fā)期時,患兒應避免接觸過敏原。在家居生活中,過敏原無處不在,寵物貓狗、地毯、塵螨、蟑螂等等都是引起過敏的因素。其中,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螨,超過一半的哮喘患者中對塵螨過敏。這些小蟲子廣泛分布在被褥、床墊、枕頭,布沙發(fā)、地毯、毛絨玩具等家居用品中。專家提醒患兒家長,要保持家居環(huán)境的干燥與整潔,在家打掃衛(wèi)生時,要多用吸塵器,避免揚起灰塵。
法寶3、適量運動,加強耐寒訓練
中醫(yī)認為哮喘患者有三虛:脾虛、氣虛、腎虛。陳巖峰說,為什么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反而哮喘門診量增加了許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生活條件越來越優(yōu)越,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度,兒童對冷熱變化適應能力反而下降了,稍微一遇到降溫就感冒,誘發(fā)哮喘發(fā)作。
哮喘患兒要加強耐寒訓練,用冷水洗臉,不用穿得過厚。平時加強體育鍛煉,首選的運動項目就是游泳,在秋冬季最好選擇室內(nèi)恒溫的游泳池。同時,慢跑、騎自行車、體操等運動都適合哮喘患兒。通常,體育運動在緩解期或在抗炎藥物配合的情況下進行,但要避免競爭性強的體育項目,比如短跑、籃球比賽等。記住,在哮喘急性發(fā)作期不宜做運動。
三、中醫(yī)偏方治療小兒哮喘
小兒哮喘是小孩常見的一種疾病,治療此病的方法也有很多種,下面給大家推薦兩種中醫(yī)治療小兒哮喘的食療方。
1、冰糖蜜西瓜
功能:清熱,化痰,定喘。
主治:小兒暑季哮喘,痰稠,舌紅,苔黃,大便干燥,渴喜冷飲,發(fā)熱。
處方:西瓜1個(約500克左右),蜂蜜50克,冰糖50克。
制作:將西瓜洗凈,切下蒂部(約10cm)作蓋,用湯匙挖去少量瓜瓤。將冰糖略砸碎,與蜂蜜同裝入西瓜內(nèi),加蓋,置大碗內(nèi),隔水蒸1小時后取出。
服法:吃瓜內(nèi)糖水,一天1只,連吃7天。
注:用香瓜代替西瓜也可,制作方法同。冬天也可用冬瓜,將冬瓜瓤籽掏除干凈。制作及服法同上,效果基本相同。
2、蒸柚子雞
功能:止咳,增加營養(yǎng)。
主治:久喘體虛,體重減輕,駝背弓腰。
處方:青柚子1個,仔雞1只。制作:仔雞宰殺后,洗凈切塊備用;切開柚子頂蓋,掏去柚瓤。將雞塊塞入柚子內(nèi),蓋上頂蓋置碗中,隔水蒸3小時左右,吃雞肉飲湯。
服法:每日一次,每次1只,連服數(shù)日。
小兒推拿治療腦癱
1、循經(jīng)點穴按摩
以左手固定患兒一側(cè)足部,右手以拇指或食指在小腿部分別沿膀胱經(jīng)、膽經(jīng)、腎經(jīng)、脾經(jīng)自上而下揉推,重點按揉承筋、承山等穴,每經(jīng)推揉三次;補脾經(jīng),用大拇指旋揉患兒拇指羅紋50~100次,用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肌肉消瘦、軟弱無力等;推胃經(jīng),用拇指旋揉患兒拇指近端指節(jié)50~100次,摩腹、按揉足三里10次;補腎經(jīng),用拇指離心性直推患兒小指羅紋面,有補腎益腦、溫養(yǎng)下元之功,可用于先天不足,久病體虛的腦癱患兒。
2、捏脊療法
患兒取俯臥位,術者雙手食指緊貼皮膚向上推,拇指向下按壓。沿督脈由下(長強穴)至上(大椎穴)緩慢推拿共7次在推至脾俞、腎俞穴時進行點壓數(shù)次,以健脾益腎。此法有調(diào)陰陽、理氣血、和臟腑,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主要用于小兒先天不足、體質(zhì)虛弱、頸軟不能豎頭、腰背軟弱不能獨坐等。多與補脾經(jīng),摩腹,按揉足三里合用。
3、促肌力恢復按摩法
患兒取臥位,將按摩部位分為內(nèi)側(cè)、中間、外側(cè)三線,術者大拇指沿著這三線運用揉、按、推復式手法,由上到下推拿,如此反復30次。此法主要適用于四肢近端肌力低的腦性癱瘓患兒。
4、足底按摩法
用大拇指指端、指腹或指關節(jié)按壓反射區(qū),按壓的力度小大由之;食指、中指彎曲,用指腹用力于足反射區(qū)的受力部位后,可做單方向直線或弧形推進,不宜做往返推。足底按摩法的療程: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此類方法可用于各型腦癱存在的上下肢功能障礙,頸、胸、腰骶無力等,也可用于腦癱患兒伴有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聽障礙、行為障礙等。
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
1、視力障礙
約半數(shù)以上小兒腦癱的癥狀會有視力障礙,最常見者為眼球內(nèi)斜視和屈光不正,如近視、弱視等;少數(shù)有眼震,偶爾為全盲。
2、聽力障礙
部分患兒聽力減退甚至全聾,以新生兒患高膽紅素血癥引起的手足徐動型患兒最為常見。多數(shù)對高音頻的聽力喪失,需做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測定才能被察覺。
3、智力低下
小兒腦癱患者中會有百分之五十的會有智力低下的情況,給25%為重度智力低下。這是小兒腦癱有什么表現(xiàn)中最常見的癥狀。痙攣型四肢癱及強直型小兒腦癱智力常更差,手足徐動型患兒智力嚴重低下者極少。
4、其他感覺和認知異常
小兒腦癱患兒常有觸覺、位置覺、實體覺、兩點辨別覺缺失。這也是小兒腦癱的癥狀?;純和狈φ_的視覺空間和立體感覺,其認知功能缺陷較為突出。
小兒腦癱的護理
1、飲食護理
需供給高蛋白、高熱量及富有維生素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的患者應進行飲食訓練,喂食時應保持患者頭處于中線位,患者頭后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
2、清潔衛(wèi)生
主要有定期洗浴,并及時更換衣服、床單、被褥等。小兒腦癱日常護理對清潔要求格外嚴格,尤其是家人們不容忽視。
3、加強身體鍛煉
身體的強度和靈活度是人們體現(xiàn)健康的一個標準,所以對小兒腦癱患者進行一些適當?shù)纳眢w鍛煉有助于其發(fā)展自理能力,使得家人的身心得到適當?shù)姆潘伞?/p>
4、要注意室內(nèi)的環(huán)境
小兒腦癱患者的室內(nèi)要保持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并且要有充足的陽光,適宜的溫度才行。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保證小兒腦癱患者室內(nèi)的清潔衛(wèi)生。
5、要注意安全
小兒腦癱患者因發(fā)育遲緩,行動不便,運動能力弱于常人。所以應該要有專人進行保護。要時刻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傷害。
遺尿是指3歲以上小兒睡眠中以不自主排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兒科常見病,俗稱尿床。該病常反復發(fā)作,雖然預防后較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和生長發(fā)育。
病因病機
中醫(yī)認為本病為腎氣不足,下元虛冷或病后體弱,脾肺氣虛致三焦氣化不利,肺、脾、腎三經(jīng)之氣不固,膀胱失約而成。少數(shù)患兒因肝經(jīng)濕熱,疏泄失常,火熱內(nèi)迫,熱迫膀胱,膀胱不藏而引起。
西醫(yī)學認為興奮、驚恐、過度疲勞,或?qū)π颅h(huán)境不適應而精神緊張,或缺乏照顧及訓練,或膀胱容量小等原因均可導致膀胱括約肌功能失調(diào)而發(fā)生遺尿。其中約有10%的患兒具有遺傳傾向。
推拿治療
1.治療原則
該病的治療原則為溫腎固澀。虛證輔以健脾益氣,實證佐以疏肝清熱。
2.基本操作
(1)患兒取家長抱坐位或仰臥位:補腎水300次;用全掌摩全腹,尤以下腹部為主,約5~8分鐘;按揉氣海、丹田、中極、三陰交,每穴約半分鐘。
(2)患兒取俯臥位: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每穴約半分鐘;揉龜尾100次;擦命門、腎俞、八髎,以透熱為度。
3.辨證施治
(1)下元虛寒:補腎水300次,揉腎頂300次,推三關100次,揉外勞宮100次;用較為輕柔的手法逆時針方向摩全腹延長到10~15分鐘,按揉神闕、氣海、丹田、中極,每穴約半分鐘;揉龜尾200次,推上七節(jié)骨100次;擦命門、腎俞、八髎,以透熱為度。
(2)肺脾氣虛:補肺經(jīng)300次,補脾土200次,補腎水300次,按揉板門100次;按揉百會200次;逆時針方向摩腹5分鐘,按揉氣海、關元、丹田、足三里、三陰交,每穴約半分鐘;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腎俞、膀胱俞,每穴約半分鐘;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3)肝經(jīng)郁熱:補腎水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清大腸經(jīng)100次,清小腸經(jīng)300次;按弦走搓摩30次;用食指、中指自上而下推足膀胱經(jīng)100次,推三陰交100次;推涌泉100次;橫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適宜技術
1.中藥:下元虛冷者可用桑螵消散加減,脾肺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加縮尿丸加減,肝經(jīng)郁熱者用龍膽瀉肝湯合縮尿丸加減。
2.針灸:取關元、氣海、中極、太淵、太溪、膀胱俞、腎俞、足三里等穴,中等刺激度,針尖可偏向下陰部,使針感向腹部傳導,留針10分鐘。若與有效而后不易合作的患兒,宜淺刺、速刺且不留針;灸百會、命門、關元、中極,每穴3分鐘。
3.埋針:在列缺穴處埋針,左右交替,一周為一療程。
4.穴位注射:腎俞、次髎、三陰交、夜尿點(小指第二節(jié)中點),用當歸注射液或1%普魯卡因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選取一穴,相互交替使用。
注意事項
1.推拿治療遺尿有較好的效果,但必須辨證準確。3歲以下兒童,由于腦髓未充,或正常的排尿習慣尚未養(yǎng)成而尿床者不屬病理現(xiàn)象。個別兒童因貪睡,或懶臥不起而致尿床,只需定時喚醒排尿,不需治療。若因膀胱、尿道及附近器官炎癥,包莖,蟯蟲病,脊髓炎,大腦發(fā)育不全,隱性脊柱裂等引起的遺尿,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2.注意飲食。晚餐宜少鹽飲食,晚餐后不再喝過多的水。
3.注意勞逸結(jié)合。白天不宜讓患兒過度疲勞,睡前不要過度興奮。
4.注意心理疏導,避免精神性或心理性遺尿,鼓勵孩子對治愈遺尿樹立信心,切忌歧視、責罵、處罰患兒。
小兒推拿治療尿床
1、按揉百會穴100次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相交處。
手法:按法,以拇指按壓稱為指按,又稱點法或指針法,取以指代針之意。按壓時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或在穴位上按之不動,或沿經(jīng)絡線進行緩慢的螺旋形移動。
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揉動。
操作:拇指按或揉,稱按百會或揉百會。按30~50次,揉100~200次。
2、補脾經(jīng)200次
位置:拇指末節(jié)螺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cè)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將小兒拇指屈曲,沿著拇指的側(cè)面從指間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3、補肺經(jīng)200次
位置:無名指末節(jié)羅紋面。
手法: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推動。
操作:旋轉(zhuǎn)為補,稱補肺經(jīng);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jīng)。補肺經(jīng)和清肺經(jīng)統(tǒng)稱為推肺經(jīng)。此處選用補肺經(jīng),旋推100~300次。
4、補腎經(jīng)200次
位置:小指末節(jié)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cè)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沿著小指從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5、補小腸100次
位置:在小指尺側(cè)(外側(cè))邊緣,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cè)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從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為補,稱補小腸;反之則為清,稱清小腸。補小腸和清小腸統(tǒng)稱為推小腸,此處為補小腸,推100~300次。
6、揉外勞宮100次
位置:在手背中央與內(nèi)勞宮相對。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揉動。
操作:用拇指揉,稱揉外勞宮。揉100~200次。
7、推三關100次
位置:在前臂橈側(cè)(拇指側(cè)),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側(cè)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推50~100次。
8、揉腎俞100次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緣(第二腰椎棘突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旁開1.5寸,左右各一個。簡便的取穴方法:找到寶寶的胯骨,也就是叉腰摸到的骨頭,胯骨高點連線與脊柱相交的地方是第四腰椎,往上倒2個就是第二腰椎了。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揉動。
操作:用雙手拇指或單手食指、中指分別在兩側(cè)穴位上揉動,稱揉腎俞。揉100~200次。
9、按揉三陰交100次
位置:在足內(nèi)踝上3寸(小寶寶的手指并攏,四指的寬度相當于3寸,這里的3寸是相對的,不是尺子上的,因此每個寶寶的3寸都不太一樣)。
手法:按法,以拇指按壓稱為指按,又稱點法或指針法,取以指代針之意。按壓時可根據(jù)具體情況或在穴位上按之不動,或沿經(jīng)絡線進行緩慢的螺旋形移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揉動。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按揉,稱按揉三陰交。按30~50次,揉100~200次。
小兒尿床的治療偏方
1、偏方一:取一小把韭菜子,用搟面杖碾細碎,與面粉做成小餅,蒸熟,每天食用2次,可溫補腎陽,用于小兒腎氣不充型遺尿。韭菜有非常好的補腎壯陽效果,而韭菜子同樣有著溫補肝腎的作用。韭菜與韭菜子作用極為相似,卻分別用于成人與小兒。
2、偏方二:雞蛋1枚,白胡椒7粒。將雞蛋敲破1個小孔,放入白胡椒,再用紙把小孔糊起來,蒸熟食用。每天吃1枚雞蛋。尤其適合小兒脾肺氣虛型遺尿。
3、偏方三:韭菜根25克,洗凈后切碎,用干凈紗布包起來,絞取汁液,加適量水煮開后溫服。每天2次,連服10天。
4、偏方四:五倍子3克,研末,醋調(diào)外敷臍部。10天為1個療程。
5、偏方五:鮮李子150克,綠茶2克,蜂蜜25克。將鮮李子剖開后置鍋內(nèi),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鐘,再加茶葉與蜂蜜,沸后起鍋取汁。清熱利濕,柔肝散結(jié)。
小兒推拿要注意什么
1、小兒推拿適用于0--14周歲的兒童。
2、做小兒推拿時,應選擇避風、避強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內(nèi)應保持清靜、整潔,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做小兒推拿后,應注意避風,忌食生冷。
3、做小兒推拿時,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冬季推拿時雙手宜暖。
4、小兒過饑或過飽,均不利于小兒推拿療效的發(fā)揮。在小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再進行小兒推拿。
5、小兒皮膚嬌嫩,小兒推拿時切勿抓破小兒皮膚。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質(zhì),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
6、小兒推拿手法的操作順序:一般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點,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搗”等強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兒哭鬧不安,影響治療的進行。小兒推拿手法操作時間的長短,應根據(jù)病情、體質(zhì)而定,因病因人而異。在臨床實踐中推法、揉法運用較多,做摩法用的時間較長。運用掐法、按法時,手法要重、少、快。如果僅推拿一側(cè)手部穴位,可不論男女,均推拿左手。
7、一般情況下,小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10—20分鐘。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兒年齡的不同,在推拿次數(shù)和時間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年齡大、病情重,推拿次數(shù)多,時間相對長。反之,次數(shù)少,時間短。一般每日1次,重癥每日2次。需長時間治療的慢性病7天至10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jié)束后,可休息數(shù)日,然后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小兒推拿網(wǎng)提醒您:做小兒推拿,針對不同的系統(tǒng),可以進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規(guī)律性推拿。推拿時穴位可以相對治療時少取,刺激程度應略低,時間可以保持在15分鐘左右。
8、小兒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勻、柔和、輕快、持久。
9、在施行小兒推拿手法時要注意小兒的體位姿勢,原則上以使小兒舒適為宜,并能消除其恐懼感,同時還要便于操作。
10、小兒推拿的禁忌證有:骨折、創(chuàng)傷性出血;皮膚破損、皮膚潰瘍;燒傷、燙傷;急性、烈性傳染病;癌癥及危重病癥等。
11、每次給孩子做小兒推拿最好只針對一個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療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雜,會影響最終效果。
12、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小兒推拿治療前,必須有明確的診斷。如果家長不能肯定,請先送醫(yī)院就診!小兒疾病,瞬息萬變、刻不容緩,請家長不要疏忽大意。
小兒推拿治療感冒
一、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1、患兒由大人扶抱或俯臥位,家長以手掌蘸少許生姜汁沿脊柱兩側(cè)膀胱經(jīng),用大魚際著力推搓背,腰部,以紅熱為度。
1-2、家長以雙手拇指在背部風門、肺俞穴分別按揉1分鐘。
1-3、患兒仰臥位,家長以雙手拇指推鼻翼兩側(cè)各20~30次,然后推印堂、攢竹穴,再向左右分抹額部,抹到太陽穴后用拇指按揉法。如此反復數(shù)遍,以皮膚微微發(fā)紅為度。
1-4、家長以拇指先點后揉曲池、合谷穴各1~3分鐘。
2、隨證加減
2-1、風寒感冒: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四肢關節(jié)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質(zhì)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重推三關穴500次。揉外勞宮100次。雙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用食、中指揉二扇門50次,揉時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2-2、風熱感冒:癥見發(fā)熱重,微惡風或惡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黃涕,咳嗽痰黃,舌邊尖紅,苔薄黃。常用手法加清肺經(jīng)300次,清天河水100次。按揉大椎穴1~3分鐘。以掌橫擦骶尾部,以透熱為度。拿肩井3~5次。
2-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豐隆穴各1分鐘,推小橫紋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2-4、高熱驚厥者,加清肺經(jīng)300次,清心經(jīng)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2-5、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門100次,摩中脘3分鐘,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
二、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兩手拇指自印堂穴開始,交替上推至前發(fā)際30次,然后,自額中分抹至兩側(cè)太陽穴30次,按揉雙側(cè)太陽穴1~3分鐘。
1-2、揉一窩風穴1~3分鐘。
1-3、揉迎香穴15~20次。
1-4、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掌橫擦肩背部,以透熱為度。
1-5、家長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拿揉上下肢部肌肉并做掌擦每部位3~5次。
2、隨證加減
2-1、如流鼻涕、咽痛等癥狀重者,常用手法加點揉風池穴1分鐘。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多揉太陽穴。
2-2、如高熱者,常用手法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經(jīng)300次。直推脊柱5~10次。搓擦涌泉300次。
2-3、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補脾經(jīng)100次,推三關100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鐘。
小兒感冒食療
1、生橄欖適量。咽喉紅腫疼痛者,嚼服生橄欖有清熱喉嚨止痛的作用。
2、楊桃。生楊桃洗凈吃,對風熱感冒兼咳嗽喉痛者有效。
3、綠豆15克搗爛、茶葉10克。水一碗煎沸后再煮十分鐘去渣,加糖適量,一次服。
4、烏梅4個、紅糖90克。水一碗煮沸,分二次服。
5、梨
5-1、鮮梨適量生吃,對風熱感冒適用。
5-2、梨粥:鴨梨3個切碎,水煎半個小時后去汁與大米適量煮粥,趁熱食用。對小兒風熱感冒兼咳嗽這尤宜。
6、可以在熱粥或熱湯中加入蔥白5節(jié),生姜3片,紅糖30克煮沸10分鐘,趁熱服下后,蓋被發(fā)汗即可。不宜多吃寒涼的食物:如,柿子、螃蟹、雞肉、鴨肉、豬肉、香蕉、西瓜等。
如何預防小兒感冒
1、注意增減衣服避免發(fā)病誘因:衣服穿得過多或過少、天氣驟變、環(huán)境污染和被動吸煙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應注意防范。注意及時為寶寶增減衣服,但不要穿得過多。
2、避免交叉感染少去公共場所:接觸病兒后要洗手,必要時穿隔離衣,隔離不但保護鄰近小兒,又可減少病兒發(fā)生并發(fā)癥,在一般托幼機構及醫(yī)院中可以執(zhí)行,在家庭中成人患者避免與健康兒接觸。病房要實行通風換氣,保持適宜的溫度,消毒出院病人的床鋪及常備清潔空床,以便隨時接收新病人。冬季盡量少帶寶寶去那些人多、空氣不好的公共場所。
3、室內(nèi)溫濕度要適宜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nèi)溫度在20到23攝氏度之間,不宜太熱;保持室內(nèi)濕度,經(jīng)常開窗通風,保證房間里空氣的流通。
4、多喝水積極鍛煉:讓孩子多喝水非常重要,利用自然因素鍛煉體格十分重要,如經(jīng)常開窗睡眠,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等,都是積極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經(jīng)常進行,就能增強體質(zhì),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5、注射疫苗:最近認為,應用減毒病毒疫苗,由鼻腔內(nèi)滴及/或霧化吸入,可以激發(fā)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表現(xiàn)分泌型IgA抗體的產(chǎn)生,從而增強呼吸道對感染的防御能力。大量研究工作指出,分泌型IgA對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比任何血清抗體更佳。由于腸道病毒和鼻病毒的型別太多,很能進行疫苗預防。
小兒推拿治療疳積
1、補脾經(jīng)
部位:脾經(jīng)位于小兒拇指橈側(cè),為線狀穴位。
方法:用旋推法或?qū)⒒純耗粗盖?循拇指橈側(cè)緣自指尖向指根直推100~300次。
2、揉板門
部位:板門穴即手掌大魚際平面。
方法:用拇指揉200~300次。
3、運內(nèi)八卦
部位:以掌心至中指根距離的三分之二為半徑的圓圈狀穴位。
方法:拇指用運法作圓圈摩擦推動100~300次。
4、掐揉四橫紋
部位:以臍為中心的整個腹部。
方法:用掌或四指指腹摩500~1000次或5分鐘。
5、揉臍
部位:肚臍。
方法:用中指或掌根揉200~300次。
6、捏脊
部位:自頸以下的整個脊柱。
方法:用捏脊法捏脊5~10遍。
7、揉足三里
部位:髕骨下10厘米(小兒食、中、無名、小指四指的寬度),脛骨外一指寬
方法:用拇指揉50~100次。
8、揉中脘
部位:心口窩與肚臍連線中點。
方法:用指揉200~300次。
小兒疳積吃什么
1、粳米: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的作用,最宜小兒疳積者煮粥食用。張耒《粥記》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崭刮柑?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泵鞔t(yī)學家繆希雍還說:“粳米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因之而強健?!?/p>
2、糯米:只適宜小兒疳積者煮成糯米粥食用,做飯或做成糕餅點心則不相宜。
3、鍋巴:又名鍋焦,為燒干飯時所起的焦鍋巴。小兒疳積癥宜用鍋焦煎水代茶飲,有開胃助消化的作用。
4、白扁豆:性平,味甘,有補脾、健胃、和中、化濕、止瀉的作用。故小兒疳積見有食少便溏,或消化不良、久瀉不止者食之最宜。
5、雞肫皮:又叫雞內(nèi)金。歷代醫(yī)學家均認為雞肫皮有消積滯、健脾胃、助消化、療疳積的作用。據(jù)現(xiàn)代研究,人服食雞肫皮后,胃液分泌量增加,胃酸度及消化力均增高,胃運動功能也明顯加強,胃排空率大大加快。這說明中醫(yī)稱雞內(nèi)金能“健脾胃,消積滯”是有科學道理的。
6、蝗蟲:又叫蚱蜢?;认x富含蛋白質(zhì)及脂肪、鈣、鐵、磷,并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等,有補養(yǎng)強壯的效果,可治療小兒疳積。《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它有“暖胃助陽,健脾運食”的作用。
7、蠶蛹:是一種高蛋白營養(yǎng)滋補品,小兒疳積者宜炒食之,清代名醫(yī)王孟英認為,“蠶蛹甘溫,補氣,止渴,殺蟲,治疳積,童蘇”?,F(xiàn)代民間中也經(jīng)常將它用于疳積者。
8、南瓜子:性平,味甘,能殺蛔蟲,蛔蟲引起的小兒疳積,即蛔疳之癥患者食之最宜,可用南瓜子炒熟吃,兒童一般每次用50~100克,于早晨空腹時服。
9、豬肚:能補虛損,健脾胃。所以,患有小兒疳積者宜食之。
10、鵪鶉:性平,味甘,能益氣補虛,宋代醫(yī)家寇宗爽就曾指出:“小兒患疳,旦旦食之。”所以,小兒疳積者食之尤宜。
治療小兒疳積的內(nèi)服方
1、【疳積散】組成:雞內(nèi)金30克,神曲、麥芽、山楂各100克。功用:適用于小兒諸種疳積,飲食不振,肌肉瘦弱等。用法:將以上各藥研為極細末后和勻,每服3克,1日3次,糖開水送服。
2、【益黃散】
組成:陳橘皮30克,公丁香6克,訶子肉(炮)、青橘皮、炙甘草各15克。
功用:適用于小兒脾胃虛弱,腹痛瀉痢,不思飲食,嘔吐腹脹,神倦面黃,以及疳積,腹大身瘦等。
用法:將以上各藥研為粗末后和勻,每服5克,水煎取汁,食前飲之。
3、【五谷蟲紫金散】
組成:五谷蟲(稻米內(nèi)生的小白蟲)50克,紫金錠(又名玉樞丹,一種中成藥)3克。
功用:化食消脹。適用于小兒疳積,面黃肌瘦,腹脹。
用法:將五谷蟲曬干或置于瓦上焙干,與紫金錠共研末。每日早、晚餐時,取l—2克,用米湯調(diào)服。
4、【四味雞內(nèi)金散】
組成:玉米、黃豆、白扁豆、芡實、雞內(nèi)金各等量。
功用:補脾健胃,益腎利濕,理氣消脹。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消瘦,腹如舟狀,食欲低下,大便呈糊狀,精神不振,舌苔淡白,指紋淡紅。
用法:將玉米、黃豆、白扁豆、芡實、雞內(nèi)金分別洗凈,曬干,微火炒黃酥,砸碎,共研末,裝瓶備用。每次取15~30克,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連服l—2個月。
5、【二肝丹】
組成:雞肝、豬肝(均切成薄片)各30克,地膽草、九節(jié)菖蒲各3厘米,漏蘆30克,胡黃連、地榆各15克。
功用:適用于小兒疳積,腹中煩熱,口干,大便燥等。
用法:先將諸藥共碾碎為細末,加食鹽少許,同雞肝、豬肝一同入水中煮之,俟二肝煮熟后再置于石臼中搗成膏狀,和丸,如玉米粒大小。每服10丸,白開水送服亦可。
6、【蓮肉糕】
組成:糯米500克,干蓮子250克。
功用:健脾益胃。適用于小兒疳積,久病身體虛弱,飯量減少,大便呈糊狀。
用法:蓮子洗凈,用清水泡發(fā),去心,入鍋,加水適量,煮至熟爛,揉搓成泥:糯米淘洗干凈,與蓮肉泥混合,攪拌均勻,加入少量水,放人大碗或小盆中,隔水蒸熟。涼后置干凈的案板上壓平,切成塊狀,裝盤。上面撒上白糖,即可食用。當做糕點食用,適量食用。
小兒推拿治療脹氣
1、順運內(nèi)八卦100次。內(nèi)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以掌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圈,用拇指在孩子手心順時針按摩為順運內(nèi)八卦。
2、揉板門200次。就是按揉孩子手掌的大魚際。
3、揉膻中100次。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4、分推腹陰陽30次。媽媽用兩手由孩子腹部中間、胸骨下方沿肋骨下緣向兩邊分推,推到腹部兩側(cè)。
5、按揉中脘穴300次。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6、點揉水分穴100次。水分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
7、按揉足三里200次。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c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處。
小兒脹氣的原因
1、吞食過多的空氣
寶寶以奶瓶喂食時,吸吮如果太急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或瓶身傾斜時,空氣也會經(jīng)由奶嘴縫隙讓寶寶吸入肚內(nèi),以及寶寶過度哭鬧也容易導致脹氣。
2、消化不良
腸道因糞便堆積,使產(chǎn)氣的壞菌增生,或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腸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
3、腸胃蠕動障礙
分為單純功能性的稱為“假性腸阻塞”,和腸胃道真正缺乏神經(jīng)節(jié)的“先天性巨腸癥”。這類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可從慢性便秘和腹脹到嚴重嘔吐觀察,可以是暫時或終身的。
預防寶寶肚子脹氣的方法
1、盡量避免進食一些容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對于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如果在母親節(jié)制飲食期間,孩子的癥狀仍然時好時壞的話,便說明母乳不是引起孩子脹氣的原因。但如果母親通過節(jié)制飲食后,孩子的脹氣有所減輕,那么,媽媽就應該遠離那些脹氣食物。
2、如果孩子是用配方奶粉喂養(yǎng),可以嘗試換一下其他牌子的奶粉。如果孩子對乳糖不吸收,那么,在選擇奶粉時要特別注意一下外包裝上奶粉的營養(yǎng)配方,盡量選擇那種不含乳糖、豆質(zhì)的或低致敏性的配方奶粉。當然,換了奶粉后也未必是立竿見影,需要等兩個星期左右才能看到效果。
3、不要等到寶寶餓到哭得很厲害時才給他喂食,如果孩子哭得很厲害,父母應該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4、喂養(yǎng)姿勢要正確。喂養(yǎng)時,要讓孩子的臉正對乳房,以保證他的嘴將乳頭和乳暈全都含住。使用奶瓶喂奶時,如果聽到“咕咕”冒泡的聲音,或是看到奶從孩子的嘴角流出來,那說明孩子對奶嘴的含裹可能不是很嚴密,您可以將寶寶的頭擺放成45 度,并相應地使奶瓶保持傾斜,使奶嘴總是充滿奶水,另外,奶嘴孔的大小也要跟寶寶的月齡相適宜。
5、喂完后不要馬上讓寶寶躺下。應該先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讓他的頭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然后用手輕輕拍拍孩子的后背,直到孩子打了嗝后才讓他躺下來。
6、可以多給寶寶的腹部按摩。按摩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沿著肚臍周邊用手掌進行順時針按摩,有助寶寶的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改善消化吸收。按摩時注意做好寶寶肚臍的保暖。也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吃一些調(diào)節(jié)胃腸道的藥物。但如果寶寶腹脹厲害,應盡快就醫(yī),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腹脹。
7、異常脹氣應速就醫(yī)。寶寶的肚子如果脹得很大、很硬,加上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的樣子,精神不佳,一般加上有嘔吐或喘就更為不妙,父母應特別注意并盡快帶寶寶就醫(yī)檢查治療。
小兒推拿治療脾虛
1、補脾經(jīng)500-800次。
脾經(jīng)所在位置為:小兒拇指螺紋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者將患兒拇指屈曲,從拇指橈側(cè)(拇指方向)邊緣向掌跟方向直推為補。
2、順時針摩腹5分鐘。
摩腹:以手掌面附著在孩子腹部,以神闕(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摩擦,不宜過重,速度宜快,頻率大約每分鐘120-160次。
3、 揉足三里100次。
足三里: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4、捏脊5-7次
捏脊: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后頂住病兒皮膚,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兩旁的一種小兒推拿手法。
具體捏法大家可以到百度視頻去看看。
注意事項:健脾胃四大手法保健,一次做15分鐘,一周五天。
空腹做效果好,一天做1-2次,堅持一段時間必見效。
特別適合于3歲以下的孩子,3歲以上孩子應適當增加次數(shù)和時間。
調(diào)理寶寶脾虛
1、草決明炒扁豆等治小兒脾虛
方劑:草決明、炒扁豆、煨肉豆蔻、炒麥芽、炒蓮肉、雞內(nèi)金、黨參、生黃芪、茯苓、神曲、使君子、山楂、黃精各50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裝入瓶內(nèi)備用。用時,取藥末2-3克,加入去蛋清的雞蛋中,以面包裹之煨熟,1-3歲食蛋每天1個,4-7歲每天2個。20天為1個療程。
2、黨參茯苓等治小兒脾虛
方劑:黨參、茯苓、炒扁豆、淮山藥、薏苡仁、蓮子肉(去心)、芡實各30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成粉末,過篩。根據(jù)患兒年齡大小,分成7-15份。每天1份,加大米同煮成粥,調(diào)人少許食鹽,當飯吃,或加面粉煮成糊狀,配食糖適量代早餐用均可。
3、雞內(nèi)金等治小兒脾虛
方劑:雞內(nèi)金、神曲、檳榔、炒谷芽、炒麥芽、山植、炒蓮肉各100克,使君子60克。
制用法: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過120目篩后裝人瓶內(nèi)備用。用時,每日服6-8克,分3-4次口服。1周為1個療程。
寶寶脾虛的癥狀
1、口水不斷
有時候我們睡覺會有流口水的現(xiàn)象,而寶寶流口水更是經(jīng)常見到的。大多父母都不會太在意寶寶流口水,以為寶寶長大后,流口水的現(xiàn)象自然就會減少的了,甚至不會再有。如果寶寶的牙齒都長出來了,流口水還是很嚴重,那么有可能是寶寶脾胃虛的緣故。此時,可以通過飲食來調(diào)節(jié)。
山楂可以調(diào)理脾胃,很多調(diào)理脾胃的藥物中就含有山楂。同時,麥芽也可以起到調(diào)理脾胃的作用,即將來臨的春季可以適當?shù)某砸恍┥剿?山藥有潤肺健脾胃的功效,春季寶寶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吃山藥可以提前預防,再有紅棗、青魚、薏米都有健脾胃的功效,家長可以適當?shù)淖鼋o寶寶吃。當然寶寶月齡小,可以多喝粥,用粥代替米飯,脾胃虛弱的寶寶以少食多餐為原則進食。
另外,以防寶寶的口水導致嘴角周邊皮膚發(fā)言,媽媽們可以在寶寶的下巴抹一些滋潤霜,防止流出來的口水將其泡紅。媽媽們還要記得給寶寶勤換衣服和口水巾,用干凈柔軟的紙巾幫寶寶擦拭口水,保持寶寶嘴唇和下頜的干凈。
2、久咳難愈
寶寶咳嗽,一般都會以為是氣管炎,但是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脾胃功能虛弱。如果不對癥下藥的話,寶寶便會久咳難愈。這時候,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應在調(diào)理脾胃的基礎上治療寶寶的咳嗽。除了給寶寶服用消炎藥,還需服用健胃消食口服液。中醫(y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可見脾胃乃是源頭,脾胃虛弱是咳嗽的根源。要想治好寶寶的咳嗽,就得從根源下手,治療寶寶的脾胃虛弱,這樣寶寶的咳嗽就能快點好。
治療寶寶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咳嗽,除了吃藥,還可同時用推拿捏脊的方法去治療,雙管齊下。具體做法是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長,然后捏起寶寶背部皮膚約0.5~1厘米,沿脊椎兩側(cè)從下往上推進。如此反復,每天1~2次。
3、長期厭食
寶寶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然而不少寶寶出現(xiàn)了厭食的現(xiàn)象,很是令父母惆悵和擔憂。寶寶長期厭食,媽媽們該怎么辦呢?下面小編就介紹些方法,幫助各位媽媽解決這一煩惱吧!
寶寶厭食有很多種原因,如消化不良、積食、飲食不節(jié),還有可能是因為脾胃虛。寶寶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可通過吃藥治療,可服香砂六群丸。
寶寶因脾胃虛而長期厭食,媽媽們還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寶寶的飲食來治療。寶寶的食物除了考慮各種營養(yǎng)外,還應注意豐富多樣和容易消化。盡量把食物做到品種多而又色香味俱全,增加寶寶的食欲。同時,選擇的食材要健脾開胃的,可多吃些山楂、山藥、芋頭、南瓜、薏米,少吃油膩生冷之品。而且飲食要定時定量。
一、小兒推拿治療發(fā)熱
1、推清天河水
握住寶寶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媽媽右手食指、中指,自寶寶前臂內(nèi)側(cè)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當時手指蘸了涼水推的,速度要非???一分鐘要200-300下呢!
2、推清肺經(jīng)(其實就是無名指)
從指尖往指根推,勻速吧,200-300下,這個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點。
3、推脊柱
拿個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溫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著寶寶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復推,200下。
4、按壓足三里
勻速按1-2分鐘。
5、按壓涌泉穴
腳心偏上,勻速按1-2分鐘。
二、小孩發(fā)燒39度怎么辦
小孩發(fā)燒39度已經(jīng)是高燒了,應及時就醫(yī),如果不能馬上去醫(yī)院,則需要觀察小孩發(fā)燒的狀況如有沒有反應遲鈍、痙攣以及沒有其他異常反應等。家長要可服用退燒藥物,并在家里先做一些物理降溫。
1、溫水擦浴
用毛巾蘸上溫水(水溫不感燙手為宜)在頸部、腋窩、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鐘。亦可用市售的“退熱帖”貼(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額部以幫散熱降溫。
2、服用退燒藥
寶寶發(fā)燒超過38.5度時,醫(yī)生會考慮使用口服劑或肛門塞劑來為寶寶退燒。或者以上物理措施不明顯時,可口服退熱藥降溫。
3、通風散熱
多通風,注意散熱,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調(diào),室溫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時開窗通風,使房間空氣對流。
4、保證水分
多飲水,吃流質(zhì)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5、脫掉過多的衣服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6、保證睡眠
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復。
三、小孩發(fā)燒吃什么水果好
香蕉
可以在孩子發(fā)燒時食用,能增加孩子食欲,補充水分。主要作用是通便。香蕉是屬于寒涼性質(zhì)的水果,而平性和寒涼性質(zhì)的水果有很好的退熱作用,發(fā)燒的小孩吃香蕉能夠補充身體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荸薺
明目退翳,治痔瘡,大便下血。預防流腦,高血壓,可輔助治療慢性咳嗽、吐濃痰。荸薺是寒性食物,既可清熱瀉火,又可補充營養(yǎng),對于發(fā)燒初期的病人有非常好的退燒作用。
蘋果
蘋果是屬于平性的水果,而平性和寒涼性質(zhì)的水果有利于退熱,又增加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小孩發(fā)燒吃蘋果有助于補充水分,起到降溫的作用。
草莓
酸酸甜甜,十分好吃,還具有很好的降火功效。中醫(yī)認為吃草莓可以去火、清暑、解熱、除煩。
梨
犁性涼,味甘,能生津、清熱、化痰,適宜風熱感冒、發(fā)熱、口干渴、咳嗽痰黃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