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姊妹的藥用價值_十姊妹的副作用
十谷養(yǎng)生粥適合的人群。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不應只是調(diào)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十姊妹的藥用價值_十姊妹的副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十姊妹的藥用價值
【別名】小金英、七姐妹、小刺仔、刺仔花(潮汕)、小金英、刺仔花(汕頭)、刺仔花、七姐妹、小刺重仔(潮安)、野薔薇(廣州)、小金英、七姐妹、赤勒、鉤嘴勒(惠陽)、細(勒)仔(粵北)、赤(勒)仔(翁源、仁化)、細果仔、細葉金英(連縣)、小果薔薇、小金櫻、山木香、七姐妹、七葉朝春花、吊子藤、赤棍草(福建)、刺柿、苞薔薇(泉州)、姐妹花(龍海)、野薔薇、小金櫻(龍溪)。
【性味】《閩南民間草藥》:“苦平,微澀。”
【功用主治】治黃疸,痞塊。
【藥用價值】本品根苦、澀、平。有祛風活血、調(diào)經(jīng)固澀的功用。葉苦、寒,有清熱解毒的功用?;唷⒑?有清暑解渴、止血的功用。果酸、溫,有祛風濕、利關(guān)節(jié)的功用。根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遺尿、白帶。葉外用治癰癤瘡瘍。花治暑熱胸悶、口渴、吐血。果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腎炎水腫。
十姊妹的副作用
尚不明確。
十姊妹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藥方:
1、治白帶:多花薔薇根18克,金櫻子15克,椿根皮12克,水煎服。
2、治勞倦乏力:多花薔薇鮮根30-60克,水煎沖雞蛋或酒調(diào)服。
3、治胃痛、風濕關(guān)節(jié)痛:多花薔薇根60克,用麻油炒后納入雄雞腹內(nèi)燉服。
4、治夏天熱癤:多花薔薇鮮根90克,水煎代茶飲。
5、治習慣性鼻出血:多花薔薇根皮60克,燉母雞服,每周1次,連服3周。
6、治小兒遺尿,老人尿頻,婦女月經(jīng)過多:多花薔薇鮮根30克,豬赤肉燉服。
7、治跌打損傷、骨折:多花薔薇根、苦刺皮葉各適量,水煎沖酒內(nèi)服,藥液少許外敷患處。
8、治水腫:多花薔薇根、果曬干為末,每服15克,開水沖服。
9、治風濕骨痛:多花薔薇干果6-15克,水煎加酒少許沖服。
10、治遺精:多花薔薇鮮果30克,水煎服。
11、治大便秘結(jié)、小便澀痛:多花薔薇干果6-15克,水煎服。
12、治小兒疳癪:多花薔薇干果10-15克,蓮子肉10克,水煎服。
13、治暑熱胸悶、吐血口渴、嘔吐不思飲食:多花薔薇花4.5-9克,水煎服。
14、治水火燙傷:多花薔薇葉或根皮適量,生米少許,搗爛,調(diào)生油涂敷患處。
本品內(nèi)服常用量根15-30克,花、果3-10克。根、皮、葉外用適量。
ys630.COm精選閱讀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姊妹樹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姊妹樹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姊妹樹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戛剎攏(傣名)。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 姊妹樹 的 樹皮 或 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直立喬木。樹皮栓皮狀。葉對生,2~3回羽狀復葉,小葉幼時有齒,通常為全緣。圓錐花序多花,頂生于下垂的枝上;萼小,鐘狀,裂齒5,不明顯;花冠白色,管極長,纖弱,裂片5,卵形,近相等,稍鑷合狀排列;雄蕊4,2長2短,著生于喉部之下,短突出;子房近無柄,有胚珠數(shù)列。蒴果線狀,壓扁,膜裂。種子碟狀,有闊翅。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
【化學成份】鮮葉含黃酮成分黃芩素和粗毛豚草素?;êS芩素和黃芩素-5-半乳糖甙、少量粗毛豚草素。另說花中無黃芩素-5-半乳糖甙,而有黃芩素-葡萄糖醛酸甙。莢外皮含乙酰齊墩果酸,莢肉含粗毛豚草素。心材含谷甾醇。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性涼,味苦。"
【功能主治】《云南思茅中草藥選》:"除風止癢,驅(qū)蟲解毒,止咳祛痰。治蕁麻疹,濕疹及各種皮膚過敏癥,蛔蟲,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辭典》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guān)于姊妹樹的相關(guān)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姊妹樹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目前到底有多少治療婦科疾病的醫(yī)院和門診您知道嗎?那么您要問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關(guān)于婦科疾病治療的醫(yī)院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婦科疾病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非常普遍的疾病了。調(diào)經(jīng)姊妹丸不知道您是否了解過,在治療婦科病上效果顯著,接下來我們就針對調(diào)經(jīng)姊妹丸詳細了解下。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調(diào)經(jīng)姊妹丸
商品名稱:調(diào)經(jīng)姊妹丸
拼音全碼:DiaoJingZiMeiWan
【主要成份】桃仁霜、紅花、莪術(shù)、青皮、當歸、丹參、香附(醋炙)、五靈脂、肉桂、大黃。
【性 狀】本品為黑棕色水丸;味苦。
【適應癥/功能主治】活血調(diào)經(jīng),逐瘀生新。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經(jīng)血不調(diào),行經(jīng)腹痛。
【規(guī)格型號】3.2g*6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丸,一日2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 忌】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1.忌食寒涼、生冷食物。2.不宜與含有人參的制劑合用。3.感冒時不宜服用本藥。4.月經(jīng)過多者不宜服用本藥。5.平素月經(jīng)正常,突然出現(xiàn)月經(jīng)量少,或月經(jīng)錯后,或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應去醫(yī)院就診。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長期服用應向醫(yī)師咨詢。7.服藥二周癥狀無改善,應去醫(yī)院就診。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zhì)者慎用。9.本品性狀發(fā)生改變時禁止使用。10.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 藏】密封。
【包 裝】3.2g*6袋/盒。
【有 效 期】36 月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9983023
【生產(chǎn)企業(yè)】江西保利制藥有限公司
相信很多患者看了上邊的介紹后肯定還會對調(diào)經(jīng)姊妹丸有一定的疑慮,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上邊所介紹的內(nèi)容都是通過使用調(diào)經(jīng)姊妹丸治療的患者多方認證的,是多年臨床經(jīng)驗總結(jié)的數(shù)據(jù)。如果您還是不放心,可以服用一段時間看看治療效果,會給您帶來意向不到的驚喜的。
竹芋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熱利尿。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根莖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藥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癥
竹芋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內(nèi)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竹芋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中華本草》。
1.1、別名:竹芋又稱為結(jié)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藥竹芋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切片曬干。
1.2、藥材來源:竹芋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莖。
1.3、生境分布: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常見栽培。原產(chǎn)美洲熱帶地區(qū)。竹芋喜溫暖、濕潤和半蔭環(huán)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強光曝曬。對水分的反應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蔭環(huán)境下生長,在強光下曝曬葉片容易灼傷。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最宜。
1.4、性味歸經(jīng):竹芋味甘;淡;性涼,肺;膀胱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切片曬干。
1.6、化學成分:根莖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質(zhì)(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熱利尿。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內(nèi)服:9-15g。竹芋粉幾乎全是淀粉,不含維生素,蛋白質(zhì)含量僅0.2%??捎米鰷⒄{(diào)味汁、布丁和尾食點心的增稠劑。加水煮沸成透明、無臭的可口糊狀物。竹芋粉質(zhì)細與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較低溫度和較短時間的條件下烹調(diào),又易消化,特別適合做不能煮過頭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適宜制作淡味、低鹽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華本草綱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熱咳嗽,小便赤痛。
石決明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潛陽,除熱,明日。治風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2、用于什么病癥
治風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石決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飲食禁忌
3.1、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本草經(jīng)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決明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別錄》。
1.1、別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論》),鰒魚甲(陶弘景),九孔螺(《日華子本草》),千里光(《綱目》),鮑魚皮(《山東中藥》),金蛤蜊皮(《山東中草藥手冊》)。
1.2、藥材來源:為鮑科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等的貝殼。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為我國南方優(yōu)良養(yǎng)殖種類之一。 1.4、性味歸經(jīng):味咸;性寒。入肝、腎經(jīng)。
1.5、化學成分:盤大鮑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zhì)約3.67%,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氯化物和極微量的碘;煅燒后碳酸鹽分解,產(chǎn)生氧化鈣,有機質(zhì)則破壞。
1.6、功能主治:平肝潛陽,除熱,明日。治風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1.7、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2、《別錄》: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藥本草》:主青盲內(nèi)障,肝肺風熱,骨蒸勞極。
4、《綱目》:通五淋。
5、《本草從新》:愈瘍疽。
6、《本草求原》:軟堅,滋腎,治痔漏。
7、《山東中草藥手冊》:鎮(zhèn)肝、明目,治眩暈。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細切,每服八錢,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溫服。(《眼科龍木論》千里光湯)。
9、治鎖喉風:石決明火燒醋炙三次,研細末,用米醋調(diào),鵝羽蘸擦喉內(nèi),吐痰效。(《本草匯言》)。
苜蓿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出羽狀復葉,小葉小,有小齒,葉脈伸入齒端;托葉與葉柄合生;花小,組成腋生的短總狀花序或頭狀花序;萼齒近相等;花冠黃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長圓形,基部漸狹,近無柄,龍骨瓣鈍,比翼瓣短;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胚珠多數(shù),花柱短,扁或錐狀;莢果旋卷,常呈貝殼狀或彎鐮狀,不開裂,平滑或有刺,有種子1至數(shù)顆??勺鳛槭澄?將其在熱水中焯過,涼拌即可,味道極佳。紫苜蓿分布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國中、南部,長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用。清解胃熱,利尿除濕。
2、用法用量
2.1、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熱,利尿除濕。用于胃熱煩悶,不欲飲食;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濕熱發(fā)黃。內(nèi)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2.2、防出血:一切出血癥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jié)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癥候,實驗的結(jié)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2.3、清內(nèi)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后,確能消除內(nèi)火,尤其在燥烈季節(jié),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苜蓿經(jīng)油炒后,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后,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jié),如果覺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肴。
苜蓿的副作用
為豆科植物紫苜?;蚰宪俎5娜?。因?qū)贊B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飼以一種南苜蓿的變種后,可產(chǎn)生對光的過敏性皮炎,亦須注意。
苜蓿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孟詵:利五臟,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
2、《日華子本草》:去腹藏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
3、《本草衍義》:利大小腸。
4、《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尿酸性膀胱結(jié)石。
5、治膀胱結(jié)石:鮮南苜蓿三至五兩,搗汁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6、治浮腫:苜蓿葉五錢(研末),豆腐一塊,豬油三兩。燉熟一次服下,連續(xù)服用。(《吉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