礞石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礞石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礞石的簡介
礞石為變質(zhì)巖類黑云片巖或綠泥石化云母碳酸鹽片巖,或變質(zhì)巖類云母片巖的風化物。屬硅酸鹽類礦石,分青礞石與金礞石兩種。青礞石為綠泥石片巖,應(yīng)用較廣,金礞石為云母片巖。
綠泥石片巖,主要由綠泥石組成,常成細小鱗片或針狀集合體,厚者呈塊狀。顏色由綠色以至暗綠色。硬度2~2.5。常含有磁鐵礦、陽起石、綠簾石,多呈良好的小晶體,間或含有長石。
云母片巖,主要由云母屬礦物組成,并含有石英、長石等其他礦物。最常見的是白云母片巖和黑云母片巖,具有極顯著的片理構(gòu)造。顏色視所含云母的種類而異,如含白云母較多時,就呈銀白色或銀灰色,如含黑云母較多時,則顏色深暗。
產(chǎn)湖南、湖北、四川、江蘇、浙江等地。
礞石的功效與作用
功 效,墜痰,消食,下氣,平肝。
主 治,治頑痰癖積,宿食癥瘕,癲狂驚癇,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性味歸經(jīng),咸,平?!夺t(yī)學入門》,“昧淡,無毒?!薄毒V目》,“甘咸,平,無毒?!?《本草經(jīng)疏》,“辛咸,平,無毒。”
入肝、肺、胃經(jīng)?!毒V目》,“入厥陰?!雹凇独坠谥扑幮越狻?“入肺、大腸、胃三經(jīng)?!?/p>
用于頑痰,老痰膠結(jié),氣逆喘咳之實癥。
礞石質(zhì)重墜降,味咸軟堅,善治頑痰膠固之癥,常配沉香、黃芩、大黃等同用,即礞石滾痰丸。近代臨床用治小兒肺炎重癥,肺閉喘咳,痰多黃稠者有效。
用于癲狂、驚癎等痰火內(nèi)盛之癥。
礞石既能攻消痰積,又能平肝鎮(zhèn)驚,為治驚癇之良藥。如《嬰孩寶鑒》奪命散,治熱痰壅塞引起的驚風抽搐,以煅礞石為末,用薄荷汁和白蜜調(diào)服。若痰積驚癇,大便秘結(jié)者,可用礞石滾痰丸以逐痰降火定驚;臨床用以治癲癇及精神分裂癥,對控制發(fā)作及減緩狂燥癥狀有效。
礞石的市場信息
1、礞石的價格
4.00,4-99斤。3.00,100-199斤 2.00≥200斤。
2、礞石的選購方法
呈不規(guī)則的扁斜塊狀,大小不等。表面青灰色或灰綠色,微帶絹絲樣光澤。破開面有白星點,閃閃發(fā)光。體重質(zhì)軟,用指甲可劃下碎粉末,捻之松軟,略有滑膩感。氣無味淡。
以塊整齊,色青,有光澤,無雜質(zhì)者為佳。
3、礞石的保存方法
采得后,揀凈雜石泥土。
擴展閱讀
金礞石的簡介
金礞石為變質(zhì)巖類蛭石片巖或水黑云母片巖。
蛭石片巖主要由鱗片狀礦物蛭石組成,次要礦物為水黑云母,含有少量普通角閃石、石英。鱗片細小,斷面可見到層狀,顯微鏡下薄片具明顯定向排列。為鱗片變晶結(jié)構(gòu);片狀構(gòu)造。片巖顏色較淡,呈淡棕色或棕黃色。金黃色光澤。質(zhì)較軟,易碎,碎片主呈小鱗片狀。
水黑云母片巖主要由鱗片狀礦物水黑云母組成,次要礦物為蛭石,含有小量普通角閃石、石英。為鱗片變晶結(jié)構(gòu);片狀構(gòu)造。片巖顏色較深,呈黃褐色或深鐵黃色。金黃色或銀白色光澤。體輕,質(zhì)軟,易碎,碎后如麥麩。
黑云母片巖主要由黑云母及少量石英、中長石、綠簾石等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扁塊狀,無明顯棱角,其中有鱗片狀礦物具定向排列,彼此相連。斷面可見明顯的片狀構(gòu)造,鱗片狀變晶結(jié)構(gòu)。巖石呈黑色,有的帶暗綠色調(diào),珍珠光澤,質(zhì)軟而脆,易剝碎。
綠泥石化云母碳酸鹽片巖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金云母(部分轉(zhuǎn)變?yōu)榫G泥石,即綠泥石化)、絹云母、石英等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塊體。其中粒狀礦物和鱗片狀礦物定向排列為片狀結(jié)構(gòu),鱗片花崗變晶結(jié)構(gòu),但不甚明顯。巖石呈灰綠色,夾于其中的鱗片狀礦物顯珍珠光澤。質(zhì)較疏松,易剝碎。遇稀鹽酸即有氣泡發(fā)生。
分布于河南、陜西、山西、河北等地。
金礞石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墜痰,消食,下氣,平肝。治頑痰癖積,宿食癥瘕,癲狂驚癇,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應(yīng)用:
1、通治痰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兩(煅過,研飛,曬干,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則服一、二百丸,溫水下。
2、治中痰并一切痰癥:礞石二兩(煅,乳淬),大黃二兩(九蒸),沉香一兩,半夏二兩(姜、礬制),陳皮二兩,黃芩二兩(酒制)。為末,陳米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三錢。
3、治大人小兒食積成痰,胃實多眩暈者:青礞石七錢,火硝七錢(同研炒,以火硝過性為度),枳實、木香、白術(shù)各二兩。共為末,紅曲二兩為末打糊。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錢,白湯下。
4、治諸積癖塊,攻刺心腹,下痢赤白,及婦人崩中漏下,一切虛冷之疾,尤治飲食過多,臟腑滑泄,久積久痢:青礞石半斤,搗,羅過,用消石二兩,細研,于坩堝內(nèi),鋪頭蓋底,按實,用圓瓦覆口,用炭二十斤煅之,取出,入赤石脂二兩,同研極細,滴水為丸,如小雞頭大,候干,再入坩堝內(nèi),用少火煅紅收之。每有虛冷病,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溫水送下,以少食壓之,久病泄瀉,加至五、七丸或十丸亦不妨。
5、治婦人食癥,塊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兩(不夾石者,細研),朱砂一分(細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藥郡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二丸,取下惡物為效。
6、治急慢驚風,痰潮壅滯,塞于咽喉:青礞石一兩,入臼窩內(nèi),同焰硝一兩,用白炭木煅令通紅,須硝盡為度,候藥冷如金色,取出,研為細末。急驚風痰發(fā)熱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調(diào)服;慢驚脾虛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研,煎稀糊入熟蜜調(diào)下。
7、治一切積,不問虛實冷熱酒食,遠年日久:青礞石二兩(研),滑石一兩(研),青黛半兩,輕粉三錢。上同研勻。每服一錢,面湯調(diào)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藥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藥,候次日晚未動,再服半錢,取下惡物,更以湯粥將息三二日,如是無積,藥隨大便下,并無所損忌,次日將息。
金礞石的市場信息
1、金礞石的價格
尚不明確。
2、金礞石的選購方法
蛭石片巖主為鱗片狀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多數(shù)呈不規(guī)則碎片狀或粒狀,直徑0.1-0.8cm。有的呈不規(guī)則扁塊狀或厚板狀,長2-10cm,寬2-5cm,厚0.6-1.5cm。無棱角,斷面可見層狀。淡棕色或棕黃色;金黃色光澤。質(zhì)較軟,可在硬紙上書寫,并留下淡棕色劃痕。具土腥氣,味淡。
水黑云母片巖,均為小鱗片組成的不規(guī)則塊狀、黃褐色或深鐵黃色。金黃色或銀白色光澤。均以塊整、色金黃、無雜質(zhì)者為佳。
3、金礞石的保存方法
全年可采,挖出后去掉雜石,除凈泥土即得。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干燥處,防塵。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丹砂礞石丸。
【處方】丹砂(研末)4錢匕,青礞石(研末)1錢匕,砒霜(研末)2錢匕,黃連(搗羅末)3錢匕,肉豆蔻(搗羅末)2錢匕,烏頭(炮裂,去皮臍,搗羅為末)1錢匕,巴豆霜1錢匕。
【制法】上為末,煮糯米粥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磨化虛積。主痢下膿血,里急后重,腸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臨寢溫熟水送下。
【注意】妊婦不宜服用。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通過上面對丹砂礞石丸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丹砂礞石丸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丹砂礞石丸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半夏礞石丸的制作方法。
【處方】半夏40枚(湯浸7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雙仁)40枚,豬牙皂莢(去皮)40挺(4味用好醋浸7日取出,以布絞取汁熬成膏,入眾藥),礞石(研細,炒)5錢,丁香2錢,木香2錢,沉香2錢,檳榔半兩,膩粉1分,硇砂1分,粉霜1分。
【制法】上12味,將后8味搗研為末,入在前膏子內(nèi),一處再搗細令勻,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下結(jié)胸、一切積滯。主癥塊氣積。
【用法用量】看虛實,每服2丸,煎棗湯送下。爛嚼干柿,干咽下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七十二
上面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了半夏礞石丸的資料,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學到一些關(guān)于藥品的知識。
現(xiàn)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青礞石丸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青礞石丸。
【處方】青礞石 木香 干姜各30克 京三棱(煨,切)枳殼(麩炒,去瓤)皂角(去皮,酥炙黃,去子)丁香各15克 巴豆7.5克(去殼,出盡抽,取霜)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用神曲15克煮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兒積聚,脅肋脹硬,肌肉消瘦,不能飲食,及奶癖,食積等。
【用法用量】周歲兒每服10丸,溫生姜湯送下,乳食后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處方】南星60克(切作片,用白礬15克,水浸一二日,曬干)半夏30克(湯泡,切作片,以皂角水浸一日,曬干)黃芩(姜汁炒)枳實(炒)各30克 法制消(同萊菔水煮化,去萊菔,綿濾,令結(jié),入臘月牛膽內(nèi),風化消15克成。只風化消亦可)礞石60克(捶碎,焰消60克,同入小砂罐內(nèi),瓦片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
【制法】上藥為末,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燥濕化痰,破氣消積。治濕痰,食積。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湯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二
上面就是關(guān)于青礞石丸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青礞石丸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導讀:中藥青礞石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青礞石的功效與作用、青礞石圖片、青礞石的藥用價值、青礞石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青礞石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青礞石簡介青礞石圖片青礞石的功效與作用青礞石的藥用價值青礞石的用法與用量青礞石的副作用青礞石簡介
青礞石,藥用部分為變質(zhì)巖類巖石綠泥石片巖或云母片巖的石塊或碎粒。采挖之后,除去它身上的泥沙和雜石而來的。
本品為鱗片狀或片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扁塊狀或長斜塊狀,無明顯棱角。褐黑色或綠黑色,具玻璃樣光澤。質(zhì)軟,易碎,斷面呈較明顯的層片狀。碎粉主為綠黑色鱗片(黑云母),有似星點樣的閃光。氣微。味淡。
青礞石圖片
青礞石的功效與作用
墜痰,消食,下氣,平肝。治頑痰癖積,宿食癥瘕,癲狂驚癇,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1、《嘉佑本草》:治食積不消,留滯在臟腑,宿食癥塊久不瘥,及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癥,攻刺心腹。
2、《品匯精要》:墜痰消食。
3、《醫(yī)學入門》:得焰消,能利濕熱痰積從大腸而出,因濕熱盛而皮膚生瘡者,一利即愈。
4、《綱目》:治積痰驚癇,咳嗽喘急。
青礞石的藥用價值
1、通治痰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兩(煅過,研飛,曬干,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則服一、二百丸,溫水下。(《養(yǎng)生主論》滾痰丸)
2、治中痰并一切痰癥:礞石二兩(煅,乳淬),大黃二兩(九蒸),沉香一兩,半夏二兩(姜、礬制),陳皮二兩,黃芩二兩(酒制)。為末,陳米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三錢。(《惠直堂經(jīng)驗方》礞石化痰丸)
3、治大人小兒食積成痰,胃實多眩暈者:青礞石七錢,火硝七錢(同研炒,以火硝過性為度),枳實、木香、白術(shù)各二兩。共為末,紅曲二兩為末打糊。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4、治婦人食癥,塊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兩(不夾石者,細研),朱砂一分(細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藥郡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二丸,取下惡物為效。(《圣惠方》礞石丸)
5、治急慢驚風,痰潮壅滯,塞于咽喉:青礞石一兩,入臼窩內(nèi),同焰硝一兩,用白炭木煅令通紅,須硝盡為度,候藥冷如金色,取出,研為細末。急驚風痰發(fā)熱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調(diào)服;慢驚脾虛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研,煎稀糊入熟蜜調(diào)下。(《嬰孩寶書》奪命散)
青礞石的用法與用量
煎湯(布包),3~5錢;或入丸、散。
青礞石的副作用
非痰熱內(nèi)結(jié)不化之實證,或脾胃虛弱,陰虛燥痰及孕婦均禁服青礞石。
以上就是一些青礞石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guān)注自然就降低了,導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礞石滾痰丸。
【處方】金礞石(煅)40g 沉香20g 黃芩320g 熟大黃320g
【性狀】本品為黃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降火逐痰。用于實熱頑痰,發(fā)為癲狂驚悸,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12g,一日1次。
【注意】孕婦忌服。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上面是關(guān)于礞石滾痰丸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礞石滾痰丸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guān)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礞石的藥用價值
【功 效】:墜痰,消食,下氣,平肝。
【主 治】:治頑痰癖積,宿食癥瘕,癲狂驚癇,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性味歸經(jīng)】:咸,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布包),15-25克;或入丸、散。
【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頑痰,老痰膠結(jié),氣逆喘咳之實癥。礞石質(zhì)重墜降,味咸軟堅,善治頑痰膠固之癥,常配沉香、黃芩、大黃等同用,即礞石滾痰丸。近代臨床用治小兒肺炎重癥,肺閉喘咳,痰多黃稠者有效。
2、用于癲狂、驚癎等痰火內(nèi)盛之癥。礞石既能攻消痰積,又能平肝鎮(zhèn)驚,為治驚癇之良藥。如《嬰孩寶鑒》奪命散,治熱痰壅塞引起的驚風抽搐,以煅礞石為末,用薄荷汁和白蜜調(diào)服。若痰積驚癇,大便秘結(jié)者,可用礞石滾痰丸以逐痰降火定驚;臨床用以治癲癇及精神分裂癥,對控制發(fā)作及減緩狂燥癥狀有效。
礞石的副作用
脾胃虛弱及孕婦忌服。
礞石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書籍記載:
1、《綱目》:“礞石,江北諸山往往有之,以盱山出者為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佳。堅細而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煅后則星黃如麩金,其無星點者不入藥用。”
2、《醫(yī)林纂要》: “青礞石,堅細青黑,上有白屋點,無者不用,又曰金星礞石。 以此石、硝石各半,打碎拌勻,入罐內(nèi),煅至硝盡而色如金為度,蓋所以去某毒也?!?/p>
3、《本草問答》: “礞石,必用火硝煅過,性始能發(fā),乃能墜痰,不煅則石質(zhì)不化,藥性不發(fā),又毒不散,故必用煅。”
附方:
1、通治痰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兩(煅過,研飛,曬干,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則服一二百丸,溫水下。
2、治中痰并一切痰癥:礞石二兩(煅,乳淬),大黃二兩(九蒸),沉香一兩,半夏二兩(姜、礬制),陳皮二兩,黃芩二兩(酒制)。為末,陳米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三錢。
3、治大人小兒食積成痰,胃實多眩暈者:青礞石七錢,火硝六錢(同研炒,以火硝過性為度),枳實、木香、白術(shù)各二兩。共為末,紅曲二兩為末,打糊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錢,白湯下。
4、治百日咳:青礞石27g,白礬9g,芒硝18g。共為細末,分30份,每次1份,每日3次。
5、治急慢驚風,痰潮壅滯,塞于喉間,命在須臾:青礞石一兩。入臼窩內(nèi),同焰消一兩,用白炭火煅令通紅,須消盡為度,候藥冷如金色取出。上為細末。急驚風痰發(fā)熱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調(diào)服;慢驚脾虛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碾,煎稀糊,入熟蜜調(diào)下。
6、治諸積癖塊,攻刺心腹,下利赤白,及婦人崩中漏下,一切虛冷之疾,尤治飲食過多,臟腑滑泄,久積久痢:青礞石半斤,搗羅過,用消石二兩,細研,于坩堝內(nèi),輔頭益底,按實,用圓瓦覆口,用炭二十斤煅之,取出,入赤石脂二兩,同研極細,滴水為丸,如小雞頭大。候干,再入坩堝內(nèi),用少火煅紅收之。每有虛冷病,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溫水送下,以少食壓之,久病泄瀉,加至五七丸或十丸亦不妨。
7、治婦人食癥,塊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兩(不夾石者,細研),朱砂一分(細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藥都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二丸,取下惡物為效。
8、治一切積,不問虛實冷熱酒食,遠年日久:青礞石二兩(研),滑石一兩(研),青黛半兩,輕粉三錢。上同研勻。每服一錢,面湯調(diào)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藥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藥;候次日晚未動,再服半錢,取下惡物,更以湯粥將息三二日,如是無積,藥隨大便下,并無所損忌,次日將息。
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或者是喉嚨有痰都是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而礞石滾痰丸是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藥物,服用礞石滾痰丸可以有效治療身體肺部疾病,還可以有效達到化痰的作用,對于身體降火也有一定的功效,同時也可以用于大便困難等,可以適當?shù)姆庙媸瘽L痰丸。
礞石滾痰丸的作用
性狀
本品為棕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
組成
金礞石(煅),沉香,黃芩,熟大黃。
主要功效
降火逐痰。
適用病癥
痰火擾心所致的癲狂驚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結(jié)。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12克,一日1次。
藥性分析
方中大黃苦寒直降,蕩滌積滯,祛熱下行為君藥;黃芩苦寒清肺為臣;礞石攻逐頑痰為佐;沉香疏暢氣機,為諸藥開導,引痰火易于下行,故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降火逐痰之效。
清肺化痰的食物
1、柿子
中醫(yī)認為,柿子性寒味甘微澀,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潤肺化痰、清熱生津、澀腸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潤腸、涼血止血等多種功效。對于秋燥咳嗽有痰的人來說,吃點柿子能有效潤肺化痰。
但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便秘的患者來說,澀的柿子不要吃,如果柿皮較澀,也最好去皮食用。因為澀的食物大多含有豐富的鞣酸,這是一種收斂物質(zhì),對大便有收斂作用,容易造成大便的干結(jié)等,加重便秘癥狀。去皮后,柿子肉中的膳食纖維及果膠就能夠良好地軟化大便,緩解便秘癥狀。
2、花生
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不飽和脂肪酸,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調(diào)氣、利水消腫、止血生乳、清咽止瘧的作用,還能夠增強記憶,可以幫助提高寶寶的記憶力,對寶寶有很大的益處。
所以,凡肺虛之人,不分肺氣虛或肺陰虛,都適宜用花生水煮服食,不可炒后食用。
3、豆?jié){
中醫(yī)認為,豆?jié){有利水、潤燥、清肺化痰效果,很適合秋天飲用。豆?jié){中含有類似人體的女性荷爾蒙,有助皮膚光滑白皙,也可維持體態(tài)。豆?jié){的不飽和脂肪酸高、纖維多,且卵磷脂可以健腦,并可調(diào)節(jié)血脂、增加鈣和骨質(zhì)密度,改善停經(jīng)后的更年期癥狀。
青礞石的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jīng):甘、咸,平。歸肺、心、肝經(jīng)。
功能:墜痰下氣,平肝鎮(zhèn)驚。
主治:用于頑痰膠結(jié),咳逆喘急,癲癇發(fā)狂,煩躁胸悶,驚風抽搐。
用法用量:多入丸散服,3-6g;煎湯10-15g,布包先煎。
青礞石的副作用
非痰熱內(nèi)結(jié)不化之實證,或脾胃虛弱,陰虛燥痰及孕婦均禁服?!毒V目》:“氣弱脾虛者,不宜久服。”《本草從新》:“氣弱血虛者大忌。”
青礞石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書籍論述:
《本草經(jīng)疏》:“礞石稟石中剛猛之性,體重而降,能消一切積聚痰結(jié),消積滯,墜痰涎,誠為要藥。然而攻擊太過,性復沉墜,凡積滯結(jié)脾胃壯實者可用,如虛弱者忌之;小兒驚痰食積實熱,初發(fā)者可用,虛寒久病者忌之。如王隱君制滾痰丸,謂百病皆生于痰,不論虛實寒熱概用,殊為未妥。不知痰有二因,因于脾胃不能運化積滯生痰,或多食酒面濕熱之物,以致膠固稠粘,咯唾難出者用之,豁痰利竅,除熱泄結(jié),應(yīng)如桴鼓;因于陰虛火炎,煎熬津液,凝結(jié)為痰,或發(fā)熱聲啞,痰血雜出者,如誤投之,則陰氣愈虛,陽火反熾,痰熱未退而脾胃已為敗矣,可見前人立方不能無弊,是在后人善于簡擇耳?!?/p>
《品匯精要》謂:“礞石,今齊(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魯(今山東省泰山以南)山中有之,青色微有金星。”
《綱目》記載:“礞石,江北(今湖北省蘄春縣一帶)諸山往往有之,以盱山出者為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佳。堅細而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煅后則星黃如麩金。其無星點者,不入藥用?!?/p>
《綱目》:“其色蒙蒙然,故名?!?/p>
附方:
1、治一切積,不問虛實冷熱酒食,遠年日久:青礞石二兩(研),滑石一兩(研),青黛半兩,輕粉三錢。上同研勻。每服一錢,面湯調(diào)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藥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藥;候次日晚未動,再服半錢,取下惡物,更以湯粥將息三二日,如是無積,藥隨大便下,并無所損忌,次日將息。(《普濟方》礞石散)
2、治百日咳:青礞石27g,白礬9g,芒硝18g。共為細末,分30份,每次1份,每日3次。(《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