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指甲的藥用價值_山指甲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調(diào)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山指甲的藥用價值_山指甲的副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山指甲的藥用價值
別名:山紫甲樹、小蠟樹、水黃楊、小葉女貞。僅見于秦嶺北坡西安植物園栽培。分布于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省區(qū)。
性味:味微澀,性平。
功效:果實可釀酒,種子可制肥皂,莖皮纖維可制人造棉;藥用,擾感染,止咳。紫株(起風紫、山指甲):紫株治血,止而不淤,內(nèi)服外敷,出血無慮。
用量:內(nèi)服,煎服三錢,鮮品五錢;沖服三分至七分;外用適量。
主要價值:根莖含有黃酮甙、皂甙、酚性物質(zhì)(鞣酸及其他酚性物質(zhì))、香豆精、樹脂類。其中黃酮甙可能為主要的抗菌及平喘成分,而皂甙、鞣質(zhì)具祛痰鎮(zhèn)咳作用。藥理實驗表明其25%煎劑在體外對幾種呼吸道常見致病及非致病細菌皆有抑制作用。
山指甲的副作用
誤食山指甲的果實,可引致腹瀉甚至死亡。
山指甲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附方:
1、治創(chuàng)傷出血:鮮紫珠葉適量,搗爛如泥,敷傷口;或干紫珠葉研細末,瓶裝備用,用時取藥末敷傷口,包扎。
2、胃腸出血:紫珠葉研末,每次三分至五分,冷開水調(diào)服,四小時一次;或紫珠葉二錢,水煎當茶飲。
3、鼻出血:紫珠葉研末,每次三分至五分,蜂蜜調(diào)服,一日三次,飯后服;外用紫珠葉粉末一分至二分,用棉花球蘸藥末填塞患側(cè)鼻腔內(nèi)。
4、咯血、大便下血、血崩:鮮紫珠葉五錢,干品三錢,水煎汁,以藥汁沖雞蛋白二個服;或紫珠葉研末,每次用藥末七分,雞蛋白一個,同放碗內(nèi)攪和,開水沖服,每日二次至三次。
5、它的藥液可用作皮膚消毒,讓燒燙創(chuàng)傷面很快形成痂膜以保護傷口。且可抑菌殺菌、去腐生肌。有不少人用山指甲來治口舌潰爛,它已經(jīng)成為恩平民間常用的一個驗方。
據(jù)多年使用,無副作用,確是治口舌潰爛的良方。用量是每次用十來朵芯枝,用法有幾種:一是將其搗爛,取汁涂于患處,每日二至三次,連續(xù)二至三天;二是放入口中嚼爛,含一至二分鐘后將渣吐掉,切勿用水漱口,以保持藥效得到發(fā)揮。每日二至三次,連續(xù)二至三天。一般第四天就可以痊愈。病癥輕的好得快些,重的慢些,在發(fā)病之初即用此方治療效果更佳。
ys630.COm精選閱讀
山黃皮的藥用價值
山黃皮俗稱雞皮果,屬蕓香科植物,果實、樹葉均具有特殊香味。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南邊陲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qū)。果實含有18種氨基酸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營養(yǎng),黃皮的果實成熟后除可以生吃外,還可以加工制成果醬、蜜餞、飲料和糖果。具消暑、消炎、化滯、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diào)味、入藥。果實經(jīng)過腌制加工,可成為調(diào)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干亦可做餅餡。
黃皮作為一種優(yōu)質(zhì)的水果,其果實除鮮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凍、果醬、蜜餞、果餅及清涼飲料等或鹽漬、糖漬。所以,在民間黃皮素有果中之寶之稱。夏天吃黃皮時,可以將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連渣帶汁一并吞下,味雖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療消化不良、胃脘飽脹的作用。
黃皮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于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癥,并可解郁熱,理疝痛,葉性味辛涼。黃皮主要藥用部分是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假黃皮的樹葉或樹皮。夏、秋季采集,鮮用,或切段,曬干備用。具有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之功效。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濕水腫;尿路感染;濕疹;疥癬;瘡癤;蛇傷。根可治氣痛及疝痛。黃皮果是一種中性藥用水果。內(nèi)服,煎湯,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適量,酒炒敷;或煎湯洗。
山黃皮的副作用
副作用:經(jīng)期宜少食,食用過多會導(dǎo)致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服用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者應(yīng)立即停藥。
禁忌人群:陽盛有熱者禁服;孕婦盡量不要進食,以免對胎兒正常發(fā)育帶來不良影響。
山黃皮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藥方:
1、治感冒高熱:山黃皮、桑枝、香薷、淡竹葉,水煎服。(《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2、治全身水腫:山黃皮、老松皮、麥稈、紫蘇梗、蟬蛻,煎水外洗,并內(nèi)服蘿卜子二次,每次錢。(《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書籍記載:
1、《陸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風濕。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
2、《云南中草藥選》:疏風解表,行氣止痛,截瘧,殺蟲。治上感,流感,瘧疾,腹痛。
山姜的藥用價值
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通常2-5片;近無柄至具長達2cm的葉柄;葉舌2裂,長約2mm,被短柔毛;葉片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25-40cm,寬4-7cm,兩端漸尖,先端具小尖頭,兩面,特別是葉下面被短柔毛??偁罨ㄐ蝽斏?長15-30cm,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長約9cm,開花時脫落;小苞片極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小花梗長約2mm;花萼棒狀,長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齒裂;花冠管長約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cm,外被絨毛,后方的1枚兜狀;側(cè)生退化雄蕊線形,長約5mm;唇瓣卵形,寬約6mm,白色而具紅色脈紋,先端2裂,邊緣具不整齊缺刻;雄蕊長1.2-1.4cm;子房密被絨毛。果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1.5cm,被短柔毛,熟時檢紅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種子多角形,長約5mm,徑約3mm,有樟腦味?;ㄆ?-8月,果期7-12月。
功效主治:溫中;散寒;祛風;活血。主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勞傷吐血。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內(nèi)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調(diào)酒搽;或煎水洗。
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本草拾遺》:去惡氣,溫中。治中惡霍亂,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風濕四肢麻木,煎服;中風頑痹,煎湯洗。
《峨帽藥植》:治無名腫毒。
《貴陽民間藥草》:根莖和葉:溫肺,散寒,止咳。
《四川中藥志》:根莖:治勞傷吐血,跌損瘀血停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
山姜的副作用
無毒。
山姜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治勞傷吐血:九姜連(童便泡七日,取出陰干用)三錢,一口血三錢,山高梁三錢。泡酒半斤,每服一兩。
2、治虛弱咳嗽:㈠九姜連三錢,大鵝兒腸三錢。燉肉吃。㈡九姜連粉末一兩,核桃仁一兩。加蜂糖二兩,混勻蒸熱,制成龍眼大的丸子,含化吞服。
3、治久咳:九姜連根(石灰水泡一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凈,蒸熱,曬干)二錢,白芷二錢,追風傘二錢。泡酒一斤,每服一兩。(選方出《貴陽民間藥草》)
山胡椒的藥用價值
山胡椒為樟科植物山胡椒的果實,山胡椒別名山花椒、木漿子、山龍蒼、雷公尖、野胡椒、香葉子、楂子紅、臭樟子,山胡椒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山胡椒治中風不語,心腹冷痛,山胡椒根、枝、葉、果實供藥用,有祛風濕、消腫、解毒、止痛之效。
1、山胡椒治中風不語:山胡椒干果、黃荊子各5克。共搗碎,開水泡服。(《陜西中草藥》)
2、山胡椒治惡瘡腫毒:山胡椒葉、芙蓉花葉、馬甲子葉。共搗爛,外敷。(江西《草藥手冊》)
3、山胡椒治氣喘:山胡椒果實100克,豬肺一付。加黃酒,淡味或加糖燉服。一、二次吃完。(江西《草藥手冊》)
4、山胡椒治感冒頭痛發(fā)熱:山胡椒嫩枝椏50克,白馬骨40克。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5、山胡椒治外傷出血:山胡椒葉適量,研末,麻油調(diào)敷。(《江西草藥》)
內(nèi)服:煎湯,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置膏藥內(nèi)外貼。
山胡椒的副作用
山胡椒性燥, 食之快膈, 喜食者眾, 大傷脾胃肺氣, 久則氣大傷, 凡病氣疾人, 益大其禍也。
山胡椒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治五臟風冷,冷氣心腹痛,吐清水:胡椒酒服之,亦宜湯服。(《食療本草》)
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一錢。研勻,男用生姜、女用當歸,酒下。(《壽域神方》)
治胃痛:大紅棗(去核)七個,每個內(nèi)入白胡椒七粒,線扎好,飯鍋上蒸七次,共搗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溫滾水下,如壯實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熱作饑,以粥飯壓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鏡》)
治反胃嘔噦吐食,數(shù)日不定:胡椒三分(末),生姜一兩(微煨切)。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分溫三服。(《圣惠方》)
治翻胃及不怕飲食:半夏(湯洗十遍)、胡椒。上等分,為細末,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百一選方》)
治翻胃:胡椒一味,醋浸之,曬干,醋浸不計遍數(shù),愈多愈好,碾末醋糊為丸。淡醋湯下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證治要訣》)
治夏月冷瀉及霍亂:胡椒碾末,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四十丸。(《衛(wèi)生易簡方》)
治霍亂吐瀉:胡椒四十九粒,綠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勻,木瓜湯服一錢。(《仁齋直指方》)
治瘧疾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胡椒,研細末,用小瓶裝好,不令泄氣,再用蟬蛻研末,亦以瓶裝之(蟬退要用全的,連頭、足用)。用時每藥分量只要如黃豆大,合成一處,用普通膏藥一張,將藥放在中間,在期前兩小時至四小時以內(nèi),貼于背后天柱穴,愈后再將膏藥撕去。(《中醫(yī)雜志》
山香的藥用價值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山香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山香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山香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毛老虎、山薄荷、假藿香,唇形科山香屬植物 山香 Hyptis suaveolens (L.)poir.,以 全草 入藥。夏秋采收,陰干或鮮用。
性味:辛、苦,平。
山香的功效:
山香為唇形科山香屬植物山香,以全草入藥。別名:山薄荷,毛老虎,蛇百子,毛射香,藥黃草,假藿香,臭草,狛骨消。內(nèi)服或外用,有疏風利濕,行氣散瘀的功效。治赤白痢、乳腺炎、癰疽、感冒發(fā)燒、頭痛、胃腸漲氣、風濕骨痛、娛蚣及蛇咬傷、刀傷出血、跌打腫痛、爛瘡、皮膚搔癢、皮炎及濕疹等癥。
別名:毛老虎、山薄荷、假藿香
來源:唇形科山香屬植物山香,以全草入藥。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平。
功效:疏風利濕,行氣散瘀。
主治:用于感冒頭痛,胃腸炎,痢疾,腹脹;外用治跌打腫痛,創(chuàng)傷出血,癰腫瘡毒,蟲蛇咬傷,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或煎水洗。
山香的作用:
山香治感冒:山香15g,木蝴蝶1.5g,葫蘆茶、積雪草、地膽頭各9g,大風艾6g。加水煎煮濃縮成200ml,每服100ml,每日2次。
山香的副作用
暫無記載。
山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治泄瀉、痢疾:山香圓一至二兩,水煎服?!墩憬炷可剿幹仓尽?/p>
2、治婦女血崩:山香圓四兩,桂圓一兩,水煎服?!墩憬炷可剿幹仓尽?/p>
3、治外傷腫痛:鮮山香圓和酒搗爛,烘熱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4、治產(chǎn)褥熱:山香圓、白英各三錢,梵天花五錢,羊耳菊、蛇莓各二錢。用酒、水各半煎,加紅糖一兩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風濕腰痛,產(chǎn)后傷風:山香圓一至三兩。水煎調(diào)酒服。(《福建中草藥》)
6、治偏頭痛:山香圓、雞兒腸、金銀花根、單葉鐵線蓮各五錢,黃酒煎服?!墩憬耖g常用草藥》
7、治關(guān)節(jié)或肌肉風痛:山香圓三兩,煎服?!墩憬耖g常用草藥》
8、治跌打損傷、筋骨痛:山香圓五錢,水煎服?!墩憬耖g常用草藥》
9、治脾臟腫大,根煲豬脾臟?!墩憬耖g常用草藥》
山韭菜的藥用價值
別名長生草、不死草、野韭菜、野麥冬、書帶草、黑花野韭、黑花韭。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山韭的全草。
性味:味辛、甘,性平。
歸經(jīng):入肝、脾經(jīng)。
功效:活血散瘀,祛風止癢。散瘀止痛。作菜食可健脾養(yǎng)血,強筋壯骨。
主治:跌打損傷,刀槍傷,蕁麻疹,牛皮癬,漆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山韭菜吃起來味辛而甘,其功效主要有活血化淤,祛風止癢,除此之外,還有對跌打損傷、槍傷以及蕁麻疹、牛皮癬的病癥、漆瘡等也會明顯的治療效果。山韭菜在使用時既可以內(nèi)服、煎湯,也可以取適量的山韭菜搗爛進行外敷使用。在有關(guān)古代的書中曾有記載,如果把山韭菜作為食用,可以達到養(yǎng)血健脾、增強筋骨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增加人的氣力。而如果把山韭菜的連根搗成汁狀,進行涂抹。對于跌打損傷的患者,敷于患處,效果非常的不錯。
山韭菜的副作用
寒性腹瀉者不宜食用。
1、不宜與白酒一起吃
白酒性辛熱,飲用后會促進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而山韭菜性辛溫,可溫補壯陽,兩者如果同食,對于大病初愈的人來說太過辛熱,所以不能同吃。
2、不宜與牛肉一起吃
山韭菜性味辛溫,具有溫中助陽的功效,牛肉性甘溫,也具有益氣壯陽的作用,二者如果同吃,如火上澆油,很易使人虛火上升,導(dǎo)致牙齦腫痛哦。
3、不宜與醋同食
與醋同食,會破壞山韭菜中的類胡蘿卜素,很易造成營養(yǎng)流失,所以大家在食用山韭菜的時候盡量少食用醋。
4、不宜與蜂蜜一起吃
山韭菜中所含的維生素C容易被蜂蜜中的礦物質(zhì)破壞,而且山韭菜中富含膳食纖維,而蜂蜜具有潤腸利便的功效,兩者若同食,就很易引起腹瀉。
5、不宜喝牛奶同食
山韭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牛奶富含鈣,而草酸會影響牛奶中鈣的吸收,會造成牛奶營養(yǎng)的缺失,因此在食用山韭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飲用牛奶哦,可在兩小時后再食用。
山韭菜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醫(yī)學記載:
1、《滇南本草》:“作菜食,能養(yǎng)血健脾,強筋骨,增氣力。連根搗汁,治跌打損傷,敷患處;根同赤石脂搗爛,曬干為末,擦刀斧傷,生肌長肉,神效。此刀傷之圣藥也?!?/p>
2、《全國中草藥匯編》“拔異物,止癢。主治異物入肉,漆瘡,蕁麻疹,瘧疾,牛皮癬?!?/p>
3、《千金·食治》:宜腎,主大小便數(shù),去煩熱。
4、《本草拾遺》:生毛發(fā)。
5、《綱目》:蒮,腎之菜也,腎病宜食之。諸家《本草》不載,而孫思邈《千金方》收之,他書刊字多訛作藿字,藿乃豆葉也。
附方:
1、治跌打損傷,刀槍傷:鮮山韭菜搗爛敷患處。
2、治跌打損傷,山韭菜、見血飛各10g,水煎服。
3、治蕁麻疹,山韭菜10g,蛇倒退15g,水煎服。
4、治漆瘡,山韭菜10g,銀花藤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