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葉連翹的藥用價值_貫葉連翹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從古至今,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fù)。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貫葉連翹的藥用價值_貫葉連翹的副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貫葉連翹的藥用價值
【別名】小汗淋草(《南京民間藥草》),小過路黃、小種黃(《貴州民間方藥集》),趕山鞭、千層樓、上天梯(《四川中藥志》),小對月草(《貴州植藥調(diào)查》),小對葉草、小種癀藥(《貴州草藥》)。
【性味】味苦;澀;性平?!端拇ㄖ兴幹尽?“性平,味澀,無毒。”《貴州草藥》:“性平,味辛微苦。”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調(diào)經(jīng)通乳;清熱解毒;利濕。主咯血;吐血;腸風下血;崩漏;外傷出血;月經(jīng)炒調(diào);乳婦乳汁不下;黃疸;咽喉疼痛;目赤腫痛;尿路感染;口鼻生瘡;癰癤腫毒;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揉絨塞鼻;或干口研末敷。
【藥用價值】:我國民間常將其全草鮮品搗爛或干品研末敷患處,治創(chuàng)傷出血、痛癤腫毒和燒燙傷等;德國用它作抗抑郁癥藥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美國、加拿大也有大面積栽培,并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貫葉連翹的有效成分為金絲桃素和偽金絲桃素,這兩種植物次生代謝產(chǎn)物具有抗病毒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貫葉連翹對艾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據(jù)報道,其抗艾滋病病毒的Ⅱ期臨床試驗已完成,并收到較好的臨床效果。
貫葉連翹的副作用
尚不明確。
貫葉連翹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附方】
1、治吐血:貫葉連翹五錢至一兩(與仙鶴草、六月雪同用)。煎水服。
2、治癆傷腰痛:貫葉連翹花、葉,矮陀陀。燉豬筒子骨服。
3、治口鼻生匿:小對葉草葉搓絨,塞鼻。
4、治乳癤:小對葉草嫩葉尖數(shù)片,揉塞鼻孔(左乳痛塞右鼻孔,右乳痛塞左鼻孔),干時換藥;并用此藥搗絨敷痛處;又用此藥一至二兩煎水當茶喝。乳癤巳潰爛者不能用。
5、治乳少:小對葉草一兩。燉肉吃。
6、治黃疸肝炎:小對葉草二兩。煎水服。
7、治湯火灼傷:貫葉連翹研末,調(diào)麻油搽。
【各家論述】
1、《南京民間藥草》:根苗:煎水服,可治吐血。
2、《貴州民間方藥集》:收斂止血。治咯血,吐血,刀傷出血;外用消無名腫毒,治痄腮,消咽喉熱。
3、《四川中藥志》:治風濕骨痛及湯火灼傷。
4、《貴州草藥》:清熱,解毒,通乳,利濕。
ys630.COm精選閱讀
貫葉連翹的簡介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多分枝,莖及分枝兩側(cè)各有1縱線棱。葉無柄,彼此靠近密集,橢圓形至線形,長1-2厘米,寬0.3-0.7厘米,先端鈍形,基部近心形而抱莖,邊緣全緣,背卷,堅紙質(zhì),上面綠色,下面白綠色,全面散布淡色但有時黑色腺點,側(cè)脈每邊約2條,自中脈基部1/3以下生出,斜升,至葉緣連結(jié),與中脈兩面明顯,脈網(wǎng)稀疏,不明顯。
花序為5-7花兩岐狀的聚傘花序,生于莖及分枝頂端,多個再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線形,長達4毫米。萼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3-4毫米,寬1-1.2毫米,先端漸尖至銳尖,邊緣有黑色腺點,全面有2行腺條和腺斑,果時直立,略增大,長達4.5毫米?;ò挈S色,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兩側(cè)不相等,長約1.2毫米,寬0.5毫米,邊緣及上部常有黑色腺點。
雄蕊多數(shù),3束,每束有雄蕊約15枚,花絲長短不一,長達8毫米,花藥黃色,具黑腺點。子房卵珠形,長3毫米,花柱3,自基部極少開,長4.5毫米。蒴果長圓狀卵珠形,長約5毫米,寬3毫米,具背生腺條及側(cè)生黃褐色囊狀腺體。種子黑褐色,圓柱形,長約1毫米,具縱向條棱,兩側(cè)無龍骨狀突起,表面有細蜂窩紋。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產(chǎn)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及貴州。生于山坡、路旁、草地、林下及河邊等處,海拔500-2100米。南歐、塞浦路斯、非洲西北部、近東、中亞、印度至蒙古和蘇聯(lián)也有。
貫葉連翹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收斂止血;調(diào)經(jīng)通乳;清熱解毒;利濕。主咯血;吐血;腸風下血;崩漏;外傷出血;月經(jīng)炒調(diào);乳婦乳汁不下;黃疸;咽喉疼痛;目赤腫痛;尿路感染;口鼻生瘡;癰癤腫毒;燙火傷。
應(yīng)用:
1、治吐血:貫葉連翹五錢至一兩(與仙鶴草、六月雪同用)。煎水服。
2、治癆傷腰痛:貫葉連翹花、葉,矮陀陀。燉豬筒子骨服。
3、治口鼻生匿:小對葉草葉搓絨,塞鼻。
4、治乳癤:小對葉草嫩葉尖數(shù)片,揉塞鼻孔(左乳痛塞右鼻孔,右乳痛塞左鼻孔),干時換藥;并用此藥搗絨敷痛處;又用此藥一至二兩煎水當茶喝。乳癤巳潰爛者不能用。
5、治乳少:小對葉草一兩。燉肉吃。
6、治黃疸肝炎:小對葉草二兩。煎水服。
7、治湯火灼傷:貫葉連翹研末,調(diào)麻油搽。
貫葉連翹的市場信息
1、貫葉連翹的價格
尚不明確。
2、貫葉連翹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
3、貫葉連翹的保存方法
秋季采收。7-10月采收全草,洗凈,曬干。
連翹的藥用價值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
1、功能主治
連翹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治瘡癰、瘰疬。常用于外感風熱、癰瘍腫毒。
2、強心、利尿作用
連翹的果皮中含齊墩果酸,所以有強心、利尿作用。
3、抗菌作用
連翹在體外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白喉桿菌、霍亂弧菌、鏈球菌等。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4、防止溶血作用
連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可降低血管脆性、通透性,防止溶血。
5、鎮(zhèn)吐作用
其鎮(zhèn)吐作用可能是抑制延腦的催吐化學(xué)感受區(qū),起到抑制嘔吐。
6、降血壓作用
連翹6錢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血壓明顯下降。
7、抗肝損傷作用
連翹含有齊墩果酸,能降低實驗性肝損傷動物的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是抗肝損傷有效成分。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連翹的副作用
1、連翹暫沒發(fā)現(xiàn)副作用,但凡藥三分毒,所以不要隨便用藥,請聽從醫(yī)囑。
2、脾胃虛弱,氣虛發(fā)熱,癰疽已潰、膿稀色淡者忌服連翹。
連翹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湯液本草》:手足少陽、陽明經(jīng)。
《綱目》:少陰心經(jīng)、厥陰包絡(luò)氣分。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膽、胃、三焦、大腸六經(jīng)。
1、治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蒡子六錢。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溫病條辨》銀翹散)
2、治小兒一切熱:連翹、防風、甘草(炙)、山梔子各等分。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類證活人書》連翹飲)
3、治赤游癍毒:連翹一味,煎湯飲之。(《玉樵醫(yī)令》)
4、治乳癰,乳核:連翹、雄鼠屎、蒲公英、川貝母各二錢。水煎服。(《玉樵醫(yī)令》)
5、治瘰疬結(jié)核不消: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米泔水調(diào)下。(《楊氏家藏方》連翹散)
6、治舌破生瘡:連翹五錢,黃柏三錢,甘草二錢。水煎含漱。(《玉樵醫(yī)令》)
人參葉的藥用價值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zhì),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fù)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shù)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fù)葉,2年復(fù)葉,最多可達6片復(fù)葉;小葉5,偶有7片,小葉柄長1-3cm;小葉片披針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葉較小,長2-4cm,寬1-1.5cm,上部3小葉長4.5-15cm,寬2.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沿葉脈有稀疏細剛毛,下面無毛。傘形花序單一頂生,總花梗長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圓球形;花小,直徑2-3mm;花萼綠色,5齒裂;花瓣5,淡黃綠色,卵形;雄蕊5,花絲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離。果實為核果狀漿果,扁球形,直徑5-9mm,多數(shù),集成頭狀,成熟時呈鮮紅色,種子2顆,乳白色,直徑4-5mm,扁平圓卵形,一側(cè)平截?;ㄆ?-6月,果期6-9月。
人參葉的功效與作用:角暑清熱;性津止渴。主暑熱口渴;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肺燥干咳;虛火牙痛。用于氣虛咳嗽,暑熱煩躁,津傷口渴,頭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煎湯,3-10g。
人參葉的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服,不宜與藜蘆、五靈脂同用。
人參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人參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
《本經(jīng)》: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別錄》: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滿,霍亂吐逆,調(diào)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
《藥性論》:主五臟氣不足,五勞七傷,虛損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亂煩悶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膿,冷氣逆上,傷寒不下食,患人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日華子本草》:調(diào)中治氣,消食開胃。
《珍珠囊》:養(yǎng)血,補胃氣,瀉心火。
《醫(yī)學(xué)啟源》:治脾胃陽氣不足及肺氣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瀉肺脾胃中火邪?!吨髦蚊匾?補元氣,止瀉,生津液。
《滇南本草》:治陰陽不足,肺氣虛弱。
《本草蒙筌》:定喘嗽,通暢血脈,瀉陰火,滋補元陽。
《綱目》:治男婦一切虛證,發(fā)熱自汗,眩暈頭痛,反胃吐食,寒瘧,滑瀉久痢,小便頻數(shù),淋瀝,勞倦內(nèi)傷,中風,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chǎn)后諸病。
櫻桃葉的藥用價值
櫻桃葉,中藥名。薔薇科櫻屬植物櫻桃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 G. Don的葉。產(chǎn)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生于山坡陽處或溝邊,常栽培,海拔300-600米。具有溫中健脾,止咳止血,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于胃寒食積,腹瀉,咳嗽,吐血,瘡瘍腫癰,蛇蟲咬傷,陰道滴蟲。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3-8m。樹皮灰白色,有明顯的皮孔;幼枝無毛或被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7-1.5cm,被疏柔毛,先端有1或2個大腺體;托葉披針形,有羽裂腺齒,早落;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2cm,寬3-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邊有尖銳重鋸齒,齒端有小腺體,上面暗綠色,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沿脈或脈間有稀疏柔毛;花兩性,花序傘房狀或近傘形;有花3-6朵,先葉開放;花梗長8-19mm,被疏柔毛;萼筒鐘狀,外被疏柔毛;萼片5,三角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急尖或鈍;花瓣5,白色,卵圓形,先端下凹或二裂;雄蕊30-35,栽培者可達50枚;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無毛雌蕊1,子房下位。核果近球形,紅色,直徑9-13mm,種子1顆,包圍于黃白色木質(zhì)內(nèi)果皮中。花期3-4月。果期5-6月。
櫻桃葉的功能主治:溫中健脾,止咳止血,解毒殺蟲。
櫻桃葉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櫻桃葉的副作用
無毒。
櫻桃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櫻桃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
1、《唐本草》:搗葉封,主蛇毒;絞汁服防蛇毒內(nèi)攻。
2、《滇南本草》:治吐血。
3、《滇南本草圖說》:敷瘡。
4、《本草再新》:養(yǎng)肝助火,健脾開胃,除胃脘之積寒,消食破滯。
櫻桃葉的醫(yī)學(xué)附方
1、治腹瀉,咳嗽:櫻桃葉及樹枝,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陰道滴蟲:櫻桃樹葉(或桃樹葉)一斤。將上藥煎水坐浴,同時用棉球(用線扎好)沾櫻桃葉水塞陰道內(nèi),每日渙一次,半月即愈。(《全展選編·婦科》
石南葉的藥用價值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2米。樹冠圓形,多分枝。葉互生,葉片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長倒卵形,長8~16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密而尖銳的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主詠突起,兩面常被有白粉;葉柄權(quán)2~3厘米。頂生圓錐狀傘房花序,直徑10~18厘米;花萼鐘狀,裂片5,三角形;花瓣5,廣卵圓形,白色;雄蕊多數(shù),花絲長短不一;子房半下位,花柱通常2枚,基部合生。梨果紅色,近球形,直徑約5毫米?;ㄆ?~5月。果期10月。常栽植于庭院。分布河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云南、湖北、四川、湖南等地。
功用主治:祛風,通絡(luò),益腎。治風痹,腰背酸痛,腎虛腳弱,偏頭痛,風疹。祛風補腎。用于風濕筋骨痛、陽痿遺精。
功用主治:祛風,通絡(luò),益腎。治風痹,腰背酸痛,腎虛腳弱,偏頭痛,風疹。祛風補腎。用于風濕筋骨痛、陽痿遺精。
石南葉的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忌服。
石南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石南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
《本經(jīng)》:“主養(yǎng)腎氣、內(nèi)傷陰衰,利筋骨皮毛?!?/p>
《別錄》:“療腳弱,五旺邪氣,除熱?!?/p>
《藥性論》:“主除熱,能添腎氣,治軟腳煩悶疼,殺蟲,能逐諸風?!?/p>
《綱目》:“浸酒飲治頭風?!?/p>
《醫(yī)林纂要》:“潤腎補肝,壯命門火?!?/p>
《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陽痿,滑精,女子腰冷不孕,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
石南葉的醫(yī)學(xué)附方
1、治腳膝攣痹,去風濕,活血脈,益元氣:石南、白術(shù)、牛膝(三昧,酒同浸一宿,焙干)、防風、天麻、枸杞、黃芪(銼)各二兩,桂(去粗皮)、鹿茸(酥炙,去毛)各一兩半。上九味搗羅為末,用木瓜一枚,去皮瓤炊令爛熟,搗作膏和藥末,更用面糊少許,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溫酒下,鹽湯亦得。(《圣濟總錄》石南丸)
2、治女子神經(jīng)性偏頭痛:石楠葉三錢,川芎一錢,白芷一錢半,天麻一錢半,女貞子二錢。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現(xiàn)代實用中藥》)
3、治小兒誤跌,或打著頭腦受驚,肝系受風,致瞳人不正,觀東則見西,觀西則見東:石南一兩,藜蘆三分,瓜蒂五、七個。為末,每吹少許入鼻,一日三度,內(nèi)服牛黃平肝藥。(《普濟方》石南散)
4、治風癮疹經(jīng)旬不解:石南葉(去粗莖,生用)三兩。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匕,用酒三合,煎一沸,空心溫服。(《圣濟總錄》石南酒)
5、治鼠瘺:石南、生地黃、茯苓、黃連、雌黃各二兩。為散。敷瘡上,日再。(《補缺肘后方》)。
木槿葉的藥用價值
木槿原產(chǎn)東亞,主要分布于中國臺灣、福建、廣東等我國大部分省份,木槿為落葉灌木,高3-4m。小枝密被黃色星狀絨毛。葉互生;葉柄長5-25mm,被星狀柔毛;托葉線形,長約6mm,疏被柔毛;葉片菱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10cm,寬2-4cm,具深淺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齒缺,下面沿葉脈微被毛或近無毛。花單生于枝端葉腋間,花梗長4-14mm,被星狀短絨毛;小苞片6-8,線形,長6-15mm,寬1-2mm,密被星狀疏絨毛;花萼鐘形,長14-20mm,密被星狀短絨毛,裂片5,三角形;花鐘形,淡紫色,直徑5-6cm,花瓣倒卵形,長3.5-4.5cm,外面疏被纖毛和星狀長柔毛;雄蕊柱長約3cm;花柱枝無毛。蒴果卵圓形,直徑約12mm,密被黃色星狀絨毛。種子腎形,背部被黃色長柔毛?;ㄆ?-10月。
性狀鑒別:木槿葉多皺縮,完整葉多菱狀卵圓形,常具深淺不等的3裂,基部楔形,木槿葉兩面均疏被星狀毛,木槿葉柄長5-25mm,托葉條形。質(zhì)脆,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份:含肥皂草素,肥皂草甙,β-胡蘿卜素,葉黃素,隱黃質(zhì),菊黃質(zhì),花藥黃質(zhì),木槿粘液質(zhì) 。
入藥部位:葉。
歸經(jīng):心、胃、大腸經(jīng)。
性味:苦、寒、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木槿葉有清熱解毒。主赤白痢疾,腸風,癰腫瘡毒。主腸風,痢后熱渴。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
藥用價值:木槿葉、果、根、花和皮均可入藥。具有防治病毒性疾病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1、木槿葉花內(nèi)服治反胃、痢疾、脫肛、吐血、下血、痄腮、白帶過多等,外敷可治療瘡癤腫。
2、木槿葉花含肥皂草甙、異牡荊素、皂甙等,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傷寒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治療腸風瀉血。
木槿葉的副作用
孕婦慎用。
木槿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醫(yī)學(xué)記載:
1、《品匯精要》:“性平,無毒?!?
2、《本草匯言》:“苦,寒。”
3、《品匯精要》:“主腸風,痢后熱渴?!?
4、《本草匯言》:“能除諸熱?;軐?dǎo)積滯,善治赤白積痢,干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p>
附方:
治疔瘡癤腫:木槿鮮葉,和食鹽搗爛敷患處。
枸杞葉的藥用價值
枸杞葉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胡蘿卜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具有養(yǎng)陰補血、益精明目、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能抑制脂肪肝在肝細胞內(nèi)的沉積,促進肝細胞新生。肥胖者及中老年人多見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常食枸杞葉較為有益。隋唐之際的甄權(quán)在《藥性論》中說枸杞葉補精氣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
枸杞葉具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生津補肝的功效;主治虛勞腰痛,發(fā)熱煩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帶下,熱毒瘡腫。體質(zhì)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枸杞葉的副作用
由于枸杞葉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攝取肉類導(dǎo)致面泛紅光的老饕們最好不要食用。也不適宜外感實熱、脾虛泄瀉者服用。
枸杞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枸杞葉瘦肉湯的做法
材料:枸杞葉+枸杞梗300克、枸杞少許、瘦肉200克、花生油20克、鹽適量、味精少許。
做法:
枸杞葉和枸杞梗分開,所有材料洗干凈。
洗干凈鍋,把枸杞梗放入鍋中,加水3碗,用猛火燒開,文火煮40分鐘左右。
取出枸杞梗,把已經(jīng)切好的瘦肉,枸杞放進鍋,文火煮10分鐘。
放入枸杞葉,放油、鹽、味精,再煮5分鐘。
功效:清肝明目、健脾養(yǎng)肝、補血養(yǎng)身、清熱潤燥、健胃清腸。
2、枸杞葉雞蛋湯的做法
材料:枸杞葉250克、雞蛋2只、花生油5克、鹽3克。
做法:
枸杞葉洗凈,用溫水約45%。浸泡10分鐘。雞蛋去殼,拌成蛋液。
將清水800克放入瓦煲內(nèi),煮沸后放入花生油、枸杞葉,滾至枸杞葉熟,倒人蛋液,略施攪拌,加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滋陰養(yǎng)肝明目。用于肝陰不足引起的視物不清,或視物昏花者。
3、豬肝枸杞葉湯的做法
材料:枸杞葉200克、豬肝200克、姜5克、醬油15克、豌豆淀粉10克、料酒5克、色拉油15克、鹽5克、胡椒粉1克、香油5克。
做法:
枸杞葉用鹽水洗干凈,撈出放在竹箕上,瀝干水;生姜切成薄片。豬肝切成約1口大小的薄片,浸在腌料(姜5克、醬油15克、淀粉10克、料酒5克)中。
把適量的色拉油與鹽放入鍋中加熱,輕輕倒入6杯水,沸騰后即加入枸杞葉與生姜片,再次沸騰,加入腌好的豬肝,豬肝煮熟后,撒上胡椒與香麻油即可食用。
功效:治療風熱目赤、雙目流淚、視力減退、夜盲、營養(yǎng)不良等病癥。
曼陀羅葉的藥用價值
1、抑制唾液腺、支氣管和汗腺分泌。
2、對眼的散瞳和麻痹作用迅速。
3、解除血管痙攣和改善微循環(huán)。
曼陀羅葉、花、籽均可入藥,味辛性溫,有大毒?;ú粌H能用于麻醉,還能去風濕,止喘定痛,可治驚癇和寒哮,煎湯洗治諸風頑痹及寒濕腳氣?;ò甑逆?zhèn)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經(jīng)痛等。葉和籽可用于鎮(zhèn)咳鎮(zhèn)痛。
性味味苦;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鎮(zhèn)咳平喘;止痛拔膿。主喘咳;痹痛;腳氣;脫肛;癰疽瘡癤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0.6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涂。
曼陀羅葉的副作用
曼陀羅全植株均有毒,以果實特別是種子毒性最大,嫩葉次之,干葉的毒性比鮮葉小。有研究報道曼陀羅葉生物堿含量為0.2%-0.45%,種子為0.2%,但對莖的生物堿含量測定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數(shù)據(jù)。曼陀羅中毒,一般在食后10-30分鐘出現(xiàn)癥狀,也有數(shù)小時內(nèi)發(fā)病者,潛伏期越短,往往癥狀越重,嚴重者出現(xiàn)昏迷、抽搐,可以導(dǎo)致中毒者死亡。
曼陀羅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附方:
1、治喘息:曼陀羅葉少許,和煙單中,吸其煙。(《現(xiàn)代實用中藥》)
2、治頑固性潰瘍:曼陀羅鮮葉,用銀針密刺細孔,再用于水或米湯沖泡,然后貼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③外治皮膚癢起水泡:曼陀羅鮮葉適量,搗爛取汁抹患處。(《閩南民間草藥》)各家論述:
2.1、《現(xiàn)代實用中藥》:葉之浸劑,對痙攣性咳嗽,喘息,慢性氣管枝炎咳嗽有效。
2.2、《中藥新編》:治疝痛,胃酸過多,肝臟痛,鼓腸,肺鍺夜汗,婦人痛經(jīng)。
2.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煎湯洗,治諸鳳,寒濕,腳氣,脫肛。鎮(zhèn)痛。
臨床應(yīng)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曼陀羅葉對瘺孔有吸膿和刺激肉芽生長的作用。法取曼陀羅葉用冷開水洗凈,在葉上用針鉆成多數(shù)小孔,置葉于消毒碗內(nèi),用煮沸米湯沖泡后備角。按外科常規(guī)消毒創(chuàng)口,依瘺孔情況貼上經(jīng)上述處理的曼陀羅葉,若要求多吸膿者,取葉之背面(即葉脈隆突面)接觸創(chuàng)口;要求多長肉芽者,則取葉之正面(即細致面)接觸創(chuàng)口,然后蓋上紗布,每天換藥1-2次,試用于7例慢性骨髓炎合并瘺孔患者,病程短者為半月,最長為14年,多數(shù)用過骨質(zhì)搔爬術(shù)和抗菌素治療無效。用此法治療結(jié)果,4例痊愈,3例顯著有效,療程最短者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