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的藥用價值_連翹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彪S著社會的進(jìn)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進(jìn)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連翹的藥用價值_連翹的副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連翹的藥用價值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治溫?zé)?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
1、功能主治
連翹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治瘡癰、瘰疬。常用于外感風(fēng)熱、癰瘍腫毒。
2、強(qiáng)心、利尿作用
連翹的果皮中含齊墩果酸,所以有強(qiáng)心、利尿作用。
3、抗菌作用
連翹在體外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白喉?xiàng)U菌、霍亂弧菌、鏈球菌等。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4、防止溶血作用
連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可降低血管脆性、通透性,防止溶血。
5、鎮(zhèn)吐作用
其鎮(zhèn)吐作用可能是抑制延腦的催吐化學(xué)感受區(qū),起到抑制嘔吐。
6、降血壓作用
連翹6錢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血壓明顯下降。
7、抗肝損傷作用
連翹含有齊墩果酸,能降低實(shí)驗(yàn)性肝損傷動物的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是抗肝損傷有效成分。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連翹的副作用
1、連翹暫沒發(fā)現(xiàn)副作用,但凡藥三分毒,所以不要隨便用藥,請聽從醫(yī)囑。
2、脾胃虛弱,氣虛發(fā)熱,癰疽已潰、膿稀色淡者忌服連翹。
連翹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湯液本草》:手足少陽、陽明經(jīng)。
《綱目》:少陰心經(jīng)、厥陰包絡(luò)氣分。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膽、胃、三焦、大腸六經(jīng)。
1、治太陰風(fēng)溫、溫?zé)?、溫疫、冬?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蒡子六錢。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溫病條辨》銀翹散)
2、治小兒一切熱:連翹、防風(fēng)、甘草(炙)、山梔子各等分。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類證活人書》連翹飲)
3、治赤游癍毒:連翹一味,煎湯飲之。(《玉樵醫(yī)令》)
4、治乳癰,乳核:連翹、雄鼠屎、蒲公英、川貝母各二錢。水煎服。(《玉樵醫(yī)令》)
5、治瘰疬結(jié)核不消: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臨臥米泔水調(diào)下。(《楊氏家藏方》連翹散)
6、治舌破生瘡:連翹五錢,黃柏三錢,甘草二錢。水煎含漱。(《玉樵醫(yī)令》)
擴(kuò)展閱讀
連翹是一種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植物,會長出果實(shí),秋天的時候果實(shí)成熟采摘下來,可以入藥。連翹本身具有很好的藥效作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的功效,同時連翹還有抗炎殺菌的作用,對身體健康益處很大,但是連翹偏寒,那么對身體有副作用嗎?
連翹消癰散結(jié)易,通利小便治五淋。連翹苦寒苦瀉火,心家客熱溫?zé)嵬住qю甙`瘤惡瘡散,排膿瘡家之圣藥。味苦,性涼。功效:清熱解毒。主治外感風(fēng)熱,溫病初起,熱病高熱、斑疹,瘡瘍腫毒,瘰疬,丹毒、乳癰等病癥。
解熱和抗炎
能顯著拮抗內(nèi)毒素所致的家兔發(fā)熱,并能顯著抑制炎癥早期毛細(xì)血管通透性亢進(jìn)所致的滲出和水腫。連翹煎劑或復(fù)方連翹注射液對人工發(fā)熱動物及正常動物的體溫有降溫作用。
抗菌、抗病毒、解毒
有顯著的廣譜抑菌作用,其抑菌成分為連翹酚、連翹脂苷A和揮發(fā)油。連翹脂苷B有抗真菌作用。其揮發(fā)油有顯著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還有抗內(nèi)毒素的作用。
保肝和鎮(zhèn)吐
有顯著的保肝作用,能減輕肝細(xì)胞變性、壞死,明顯降低轉(zhuǎn)氨酶,并能促進(jìn)肝糖原、核糖核酸含量恢復(fù)正常。連翹有顯著的鎮(zhèn)吐作用,其機(jī)制為抑制了延髓催吐感受區(qū)。
連翹在藥理實(shí)驗(yàn)中有鎮(zhèn)吐功效,但臨床一般很少用于胃腸道疾病時,因含有多量皂苷,能刺激胃黏膜引起惡心。究竟是鎮(zhèn)吐還是泛惡? 在治療發(fā)熱、黃疸等疾病時,對沒有胃腸疾病的人,l5~30g以下的劑量內(nèi)一般是沒有反應(yīng)的。對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劑量稍大就可能有惡心反應(yīng)。這是符合中醫(yī)苦寒損傷脾胃的道理的。這也許就是傳統(tǒng)上很少用于慢性胃腸病證的緣故。
調(diào)節(jié)血壓
對高血壓動物有顯著的降壓作用。對低血壓動物又有顯著的升壓作用。能擴(kuò)張血管,保持血管張力,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微循環(huán)和血流灌注,因而有穩(wěn)定血壓的功效。
抗過敏
連翹有抗過敏作用,可用于免疫病和過敏性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腎炎、過敏性紫癜、蕁麻疹、過敏性皮炎、過敏性肺炎等,可與生地、丹皮、郁金、地膚子等同用。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連翹果殼中所含的齊墩果酸有輕微的強(qiáng)心作用、動物實(shí)驗(yàn)證明:連翹有降壓作用、一般血壓可下降到原水平的40%~60%、其降壓特點(diǎn)為迅速、顯著、持續(xù)時間較短,多次注射無快速耐受性、血壓降低時呼吸無明顯變化、對因傷寒菌苗所致內(nèi)毒素休克低血壓成年貓, 靜脈注射300%的連翹注射液(10g/kg)可先有短暫降壓,繼而出現(xiàn)明顯升壓作用、其抗內(nèi)毒素休克作用可能與其擴(kuò)張血管、增加心輸出量及改善微循環(huán)有關(guān)、其所含的蘆丁能增強(qiáng)毛細(xì)血管的致密度,故對毛細(xì)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連翹對多種革蘭陽性及陰性細(xì)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濃縮煎劑在體外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白喉?xiàng)U菌及霍亂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連翹在體外的抑菌作用與金銀花大體相似;為銀翹散中抗菌的主要成分、金銀花對沙門菌屬,特別是傷寒桿菌以及溶血性鏈球菌的抑制作用似超過連翹,而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抑制則以連翹似較好。
其他作用
連翹能抑制洋地黃對鴿靜脈注射的催吐作用,減少嘔吐次數(shù),但不改變嘔吐的潛伏期, 其鎮(zhèn)吐效果與注射氯丙嗪兩小時后作用相仿、它又能抑制犬皮下注射阿樸嗎啡所引起的嘔吐,故推測其鎮(zhèn)吐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延腦的催吐化學(xué)感受區(qū)、連翹注射液給麻醉犬靜脈注射有顯著而肯定的利尿作用、齊墩果酸有輕微的利尿作用、連翹水煎劑對磷酸二酯酶有明顯抑制作用。
貫葉連翹屬于一種草本植物,屬于多年生草本,一般花期為6、7月份,果期則在8、9月份,貫葉連翹的功效非常多,是中藥中藥用價值極高的一類植物,貫葉連翹一般長在山坡路、雜草叢中,今天主要來了解貫葉連翹各種藥用價值以及它對人體的好處,通過貫葉連翹來保健養(yǎng)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藥用價值 貫葉連翹味苦、辛、性平,可清熱解毒,調(diào)經(jīng)止血。我國民間常將其全草鮮品搗爛或干品研末敷患處,治創(chuàng)傷出血、痛癤腫毒和燒燙傷等;德國用它作抗抑郁癥藥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美國、加拿大也有大面積栽培,并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貫葉連翹的有效成分為金絲桃素和偽金絲桃素,這兩種植物次生代謝產(chǎn)物具有抗病毒作用。最新研究表明,貫葉連翹對艾滋病病毒有抑制作用,據(jù)報(bào)道,其抗艾滋病病毒的Ⅱ期臨床試驗(yàn)已完成,并收到較好的臨床效果。
貫葉連翹,多年生草本。高可達(dá)1m左右。莖直立,分枝多,枝皆腋生,莖和枝兩側(cè)各有凸起縱脈1條。單葉對生;葉無柄;葉片較密,橢圓形以至條形,長1-2cm,寬0.3-0.7cm,先端正鈍,基部微抱莖,全緣,密被透明腺點(diǎn)。聚傘花序頂生;花較大,黃色;萼片5,披針形,邊緣有稀疏的黑色腺點(diǎn);花瓣5,較萼片長,邊緣有黑色腺點(diǎn);雄蕊多數(shù),合生成3束,花藥上有黑色腺點(diǎn);子房上位,花柱3裂。蒴果長圓形,具背生的腺條及側(cè)生的囊狀腺體?;ㄆ?-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或雜草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貫葉連翹在古時就已經(jīng)有記載,人體如果出現(xiàn)了腰傷疼痛癥狀,出現(xiàn)口鼻生瘡,都可以通過貫葉連翹來調(diào)理,如今是春季時節(jié)人體內(nèi)容易淤積濕氣、毒素,也能夠通過貫葉連翹內(nèi)煎服用,拿新鮮的貫葉連翹搗敷也是調(diào)理疾病的好法子。
藥物名稱: 連翹
藥物別名: 黃花條、落翹。
英文名稱: lianqiao
藥物說明: 苦,微寒。歸肺,心,膽經(jīng)。
主要成分: 暫無
性狀特征: 暫無
功能主治: 1,清熱解毒:適于外感熱病。 a.外感風(fēng)熱或溫病初起,配辛涼解表藥。 b.熱陷心包,高熱躁擾,譫語神昏。 2,消腫散結(jié):善治熱毒瘡癤及瘰疬結(jié)核。
用法用量: 6-15g 連翹心長于清心瀉火。
不良反應(yīng): 暫無
注意事項(xiàng): 暫無
急性腎炎,熱淋。蒙藥治黃疸,腸刺痛,協(xié)日病,腸熱。 連翹的作用: 1、治療急性腎炎
取連翹6錢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小兒酌減視病情需要連服5~10日。忌辣物及鹽。8例患者治療前均有浮腫血壓在140~200/96~110毫米汞柱,之間尿檢有蛋白顆粒管型及紅白細(xì)胞等,治療后6例浮腫全部消退2例顯著好轉(zhuǎn);血壓顯著下降;尿檢6例轉(zhuǎn)陰2例好轉(zhuǎn) 。
2、治療紫癜病
取連翹6錢加水用文火煎,成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忌辣物,治療血小板減少性出血性紫癜,1例過敏性紫癜2例經(jīng)2~7日治療,皮膚紫癱全部消退連翹對本病所起的作用,可能與其中含有多量蕓香甙,具有保持毛細(xì)血管正常抵抗力,減少毛細(xì)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有關(guān);此外連翹似乎尚有脫敏作用 。
3、治療肺膿腫
將連翹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連翹1克,采用氣管滴入法合并肌肉注射氣管滴入一般用6~10毫升每日1次;癥狀好轉(zhuǎn)后隔日1次;趨向萎縮或閉合后則每周2次治療25例治愈14例好轉(zhuǎn)10例死亡1例;據(jù)18例統(tǒng)計(jì)平均治療12天退熱氣管滴注平均26.8次最多者50次 。
4、治療視網(wǎng)膜出血
取連翹6~7錢文火水煎分3次食前服,2例視網(wǎng)膜黃斑區(qū)出血服藥20~27天后均顯著吸收視力有所增強(qiáng)。 連翹藥理作用: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熱、鎮(zhèn)痛、強(qiáng)心、利尿、抑制磷酸二酯酶、降血壓、抑制彈性蛋白酶活力、抗內(nèi)毒素等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癰疽,瘰疬,乳癰,丹毒,風(fēng)熱感冒,溫病初起,溫?zé)崛霠I,高熱煩渴,神昏發(fā)斑,熱淋尿閉;常用連翹治療急性風(fēng)熱感冒、癰腫瘡毒、淋巴結(jié)結(jié)核、尿路感染等癥,為雙黃連口服液、雙黃連粉針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連草解熱口服液、銀翹解毒沖劑等中藥制劑的主要原料。
連翹的簡介
連翹落葉灌木,香港俗稱一串金,是木樨科連翹屬植物。連翹早春先葉開花,花開香氣淡艷,滿枝金黃,艷麗可愛,是早春優(yōu)良觀花灌木,株高約3米,枝干叢生,小枝黃色,拱形下垂,中空。葉對生,單葉或三小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緣具齒?;ü邳S色,1-3朵生于葉腋;果卵球形、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喙?fàn)顫u尖,表面疏生皮孔;果梗長0.7-1.5厘米。產(chǎn)于中國河北、山西、陜西、山東、安徽西部、河南、湖北、四川。
連翹的功效與作用
連翹的功效
1、清熱解毒
用于風(fēng)熱感冒,常與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同用。
用于口舌生瘡,常與黃連、石膏同用。
用于咽喉腫痛,常與板藍(lán)根、牛蒡子同用。
2、消腫散結(jié)
用于癰腫癤毒,常與金銀花、蒲公英、炮山甲、皂刺等同用。
3、清熱利尿
用于熱結(jié)尿閉或小便淋痛,常與黃柏、赤小豆、滑石、甘草同用。
連翹的作用
1、功能主治
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治瘡癰、瘰疬。常用于外感風(fēng)熱、癰瘍腫毒。
2、抗菌作用
連翹在體外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白喉?xiàng)U菌、霍亂弧菌、鏈球菌等。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3、強(qiáng)心、利尿作用
連翹的果皮中含齊墩果酸,所以有強(qiáng)心、利尿作用。
4、防止溶血作用
連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可降低血管脆性、通透性,防止溶血。
5、鎮(zhèn)吐作用
其鎮(zhèn)吐作用可能是抑制延腦的催吐化學(xué)感受區(qū),起到抑制嘔吐。
6、降血壓作用
連翹6錢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血壓明顯下降。
連翹的市場信息
1、連翹的價格
生曬品27~28.5元/公斤水煮品31~32元/公斤
2、連翹的選購方法
果實(shí)長卵形至卵形,稍扁,長1-2.5cm,直徑0.5-1.3cm?!袄下N”多自先端開裂,略向外反曲或裂成兩瓣,基部有果柄或其斷痕,果瓣外表面黃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及多數(shù)凸起的淡黃色瘤點(diǎn),基部瘤點(diǎn)較少,中央有1條縱凹溝;內(nèi)表面淡黃棕色,平滑,略帶光澤,中央有一條縱隔,種子多已脫落,果皮硬脆,斷面平坦?!扒迓N”多不開裂,表面綠褐色,瘤點(diǎn)較少,基部多具果柄,內(nèi)有種子多數(shù),披針形,微彎曲,長約0.7cm,寬約0.2cm,表面棕色,一側(cè)有窄翅。氣微香,味苦?!扒嗦N”以色綠、不開裂者為佳;“老翹”以色黃、瓣大、殼厚者為佳。
3、連翹的保存方法
連翹應(yīng)密封遮光,貯存在干燥、陰涼、通風(fēng)良好的地方。
連翹在我們醫(yī)學(xué)中,是有著很好的作用與功效的,對于很多疾病方面,都有著抵抗,抑制之作用,我們最常聽到就是抗菌之作用,它對很多病菌都有著抑制作用,它性屬于微寒,且有點(diǎn)苦,一般被當(dāng)作清熱解毒的中藥,可以主治很多種疾病。
連翹是屬于木犀科植物,它生長的地方一般是在山野荒坡間,不過現(xiàn)在各個地方也都有進(jìn)行栽培,也分布地非常之廣,云南,山西,江西,河南等地均有,它的萌生能力非常的強(qiáng),繁殖生命力非常的強(qiáng),很快就能增加分株,更替非常的快。
連翹的功效與作用:屬性:苦,微寒。歸肺、心、膽經(jīng)。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賀氏痢疾桿菌有很強(qiáng)的抑制作用,對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有抗炎作用。本品所含齊墩果酸有強(qiáng)心、利尿及降血壓作用,維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煎劑有鎮(zhèn)吐作用、抗肝損傷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疏散風(fēng)熱。主治癰腫瘡毒,痰核瘰疬,外感風(fēng)熱,溫病初起,熱淋澀痛等。
它除了以上那些功效與作用之外,還有很多價值,連翹早春先葉開花,非常的艷麗俏皮可愛,花香淡艷宜人,經(jīng)常被用來園林綠化,非常之雅致。連翹的花及未熟的果實(shí),還有著很好美顏色護(hù)膚之功效,長期使用,可以減少皺褶與黃褐班。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jìn)行調(diào)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土連翹,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梅宋戈
【來源】為茜草科土連翹屬植物 土連翹 Hymenodictyon excelsum(Roxb.)Wall.,以 樹皮 及 葉 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備用。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抗瘧。用于外感高熱,咳嗽痰多,瘧疾。葉外用治關(guān)節(jié)紅腫,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樹皮0.5~1兩;葉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本文介紹了藥材土連翹的一些基本常識,土連翹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guān)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土連翹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
中藥方劑的種類有很多,它們都是由常用的養(yǎng)生藥材混合制成的,連翹散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下連翹散的藥效有哪些吧。
【處方】連翹 葛根 黃芩 赤芍 山梔 桔梗 升麻 麥門冬 牛蒡子 甘草 木通各2.4克
【功能主治】清熱祛痰,宜肺利咽。治痰熱蘊(yùn)于膈上,咽喉腫痛,胸膈不利,咳吐痰涎,舌干口燥。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竹葉20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二
【別名】清肺散
【處方】連翹7分,川芎7分,白芷7分,片芩7分,桑白皮7分,黃連7分,沙參7分,荊芥7分,山梔7分,貝母7分,甘草7分。
【功能主治】粉刺;面上肺火肺風(fēng)瘡。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處方】連翹1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當(dāng)歸1兩,木香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羌活半兩,黃芩1兩,犀角屑1兩,麝香1錢(細(xì)研),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半兩(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毒氣攻手足,腫滿疼痛,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二
【處方】連翹1兩半,葛根1兩(銼),川升麻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2兩,藍(lán)葉1兩,赤芍藥1兩,玄參1兩,白蘞1兩,羚羊角屑1兩,木通1兩(銼),黃耆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甘草1兩(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癰腫焮痛,口干煩渴,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處方】連翹1兩,何首烏(米泔浸一宿,焙)1兩,干白薄荷1兩,麝香(研)半錢,升麻半兩,惡實(shí)(炒)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蛇蛻皮(酒浸,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瘰疬惡核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前溫酒調(diào)下,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連翹3分,黃耆3分(銼),木香半兩,川升麻3分,葛根3分(銼),地骨皮3分,紅雪2兩,麥門冬3分(去心),犀角屑3分,甘草半兩(生用),石膏1兩,沉香半兩,黃芩3分,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毒生癰腫,煩熱疼痛,口干心燥,筋脈拘急,頭項(xiàng)強(qiáng)硬。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竹葉3-7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每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連翹、荊芥、防風(fēng)、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變蒸,焦啼驚熱。
【用法用量】白水點(diǎn)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六一
【處方】連翹1兩,沉香1兩,玄參1兩,川大黃2兩(銼碎,散炒),川升麻1兩,桑根白皮1兩(研),藍(lán)子1兩,犀角屑2兩,寒水石3兩,露蜂房1兩(散炙,研),川樸消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積熱毒氣攻腑臟,出于皮膚,為發(fā)背壅腫。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以長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別名】連翹湯
【處方】連翹1兩,犀角屑1兩,玄參半兩,黃耆1兩(錢),木通半兩(銼),漏蘆1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瘰疬熱腫,肉敗生膿。
【用法用量】連翹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別名】連翹湯
【處方】連翹1兩半,犀角屑1兩,川大黃1兩半(銼,微炒),川升麻1兩,木通1兩(銼),赤芍藥1兩,黃耆1兩(銼),黃芩1兩,川芒消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吹奶,因兒鼻中氣吹著奶房,更遇體熱,結(jié)聚或如桃李核,疼痛者。
【用法用量】連翹湯(《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六)。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連翹1兩半,射干1兩,沉香1兩,紫檀香1兩,犀角屑1兩,川升麻1兩,川芒消5兩,玄參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fēng)腫,欲結(jié)成膿。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良久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四
【別名】連翹飲
【處方】連翹1兩,沉香半兩,黃耆半兩,白蘞1分,川樸消1分,川大黃(炮)1分,甘草1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癰癤等。
【用法用量】連翹飲(《誠書》卷十五)。方中白蘞、樸消、大黃、甘草用量原缺,據(jù)《準(zhǔn)繩·幼科》補(bǔ)。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張渙方
【別名】射干連翹湯、射干連翹散
【處方】連翹1兩,射干3分,玄參3分,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川芒消1兩,川升麻2分,梔子仁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當(dāng)歸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腫疼痛,時發(fā)寒熱。
【用法用量】射干連翹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射干連翹散(《外科發(fā)揮》卷五)。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防風(fēng)、羌活、連翹、荊芥、甘草、赤芍藥、梔子、蟬蛻、黃連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清心解熱。主小兒驚瘡煩躁啼哭。
【用法用量】每服用燈心、薄荷、生地黃同煎。
【摘錄】《普濟(jì)方》卷四○八
【處方】連翹1兩,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薺苨1兩,桔梗1兩(去蘆頭),玄參1兩,桑根白皮1兩半,黃芩1兩,甘草1兩(生銼),防風(fēng)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黃耆2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排膿解毒消腫,退熱止痛。主發(fā)背潰后。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二
【處方】連翹1兩,射干1兩,川升麻1兩,獨(dú)活1兩,桑寄生半兩,丁香半兩,木通1兩(銼),木香1兩,沉香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項(xiàng)上惡核焮腫。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清粥飲調(diào)下,每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四
【處方】人參5錢,連翹5錢,茯苓5錢,防風(fēng)5錢,川芎5錢,天花粉5錢,黃柏3錢,荊芥3錢,梔子仁3錢,甘草3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驚熱。
【用法用量】淡竹葉煎湯,點(diǎn)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四
【處方】連翹3分,漏蘆3分,知母3分,木通1兩(銼),桂心3分,黃芩3分,柴胡1兩(去苗),玄參3分,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樸消2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膈熱毒盛,攻項(xiàng)腋,生瘰疬,腫痛,心神煩悶,背胛急疼,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連翹1兩半,玄參1兩半,木香1兩半,川升麻1兩,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昆布1兩半(洗去咸味),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大麻仁2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轉(zhuǎn)脈瘺,發(fā)于頸項(xiàng),寒熱有膿。
【用法用量】每服1錢,空心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炙耆1錢,連翹1錢,花粉1錢,防風(fēng)1錢,梔子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癥疽突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驗(yàn)方新編》卷九
【處方】連翹4兩,白及4兩,白頭翁4兩,牡丹4兩,防風(fēng)4兩,黃柏4兩,羌活4兩,桂4兩,秦艽4兩,豉4兩,海藻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結(jié)風(fēng)氣腫。
【用法用量】3歲兒每服5-10粒,5歲以意加之,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二十三
【處方】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核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錢,臨臥米泔水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連翹、川芎、白芷、黃連、苦參、荊芥、貝母、甘草、桑白皮、山梔子。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粉刺。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臨臥服。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
【處方】連翹、黃芩、羌活、菊花、蒙花、蒺藜、草決明、膽草、甘草。
【功能主治】眼目畏日羞明。
【摘錄】《醫(yī)學(xué)集成》卷二
【處方】連翹半兩,荊芥穗半兩,鱉甲(醋炙,去裙)半兩,梔子仁半兩,射干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dú)活(去蘆頭)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大黃(生)半兩,惡實(shí)半兩,牽牛子(炒)1錢。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肝壅盛,肋下結(jié)塊,腹內(nèi)引痛,大小便赤澀,飲食減少,大腹常熱,或時亦快,脊背上、左右臂上、腳上相連結(jié)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臨臥溫?zé)崴{(diào)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十四引《護(hù)命》
【處方】連翹、川椒、青葙子、木賊(去節(jié))、甘菊、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眼目昏暗,不睹光明。
【用法用量】每服3錢,清米泔調(diào),食后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引《煙霞圣效方》
【處方】連翹1兩,川升麻1兩,漢防己1兩,黃芩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芒消1兩,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妒乳,腫痛此熱,欲結(jié)成癰。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摘錄】《圣惠》卷八十一
【處方】連翹半兩,白藥子3分,丹參半兩,山梔子仁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甘草(炙,銼)1分,惡實(shí)半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傷寒熱毒未解,咽喉壅塞,口內(nèi)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后用蜜水調(diào)下,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三十
【處方】連翹半兩,柴胡半兩,山梔子半兩,木通半兩,瞿麥半兩,滑石半兩,車前子半兩,牛蒡子半兩,黃芩半兩,防風(fēng)半兩,荊芥半兩,當(dāng)歸半兩,赤芍藥半兩,生地黃半兩,甘草半兩,黃柏(蜜炙)1兩,蟬退1錢半。
【功能主治】心熱目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半,加薄荷水煎服。
【摘錄】《濟(jì)陽綱目》卷一○一
【處方】連翹5錢,當(dāng)歸尾5錢,羌活5錢,獨(dú)活5錢,防風(fēng)5錢,赤芍藥5錢,小赤豆5錢,大黃2錢,木香3錢,菇荑3錢,茨菇3錢,薄荷3錢,紅內(nèi)消3錢,杜白芷3錢,升麻3錢,甘草3錢,忍冬草3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疔瘡瀉后。
【用法用量】方中菇荑,《普濟(jì)方》作“辛荑”。
【摘錄】《得效》卷十九
【處方】連翹、黃芩、瞿麥、木通、滑石、柴胡、荊芥、牛蒡子、防風(fēng)、羌活、赤芍藥、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兒瘡疹、癤、痘疹余毒作楚,生于頭面,耳疼頰赤,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半盞。又生薄荷尤好。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七
【處方】連翹(去子)1錢,芎?1錢,黃柏(去粗皮)1錢,胡麻3錢(去油),甘草(炙)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斑瘡入眼。
【用法用量】每服5歲以下半錢,5歲以上1錢,用白湯調(diào),放冷,食后服。如眼內(nèi)有白丁子者,不日退去。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一
【處方】連翹、黃連、石膏、黃柏、牛蒡子、防風(fēng)、荊芥穗、甘草、山梔仁、小木通、嫩滑石、當(dāng)歸、白芍藥。
【功能主治】小兒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加燈心,水煎服。
【摘錄】《幼科指掌》卷四
【處方】防風(fēng)2錢,元參2錢,白蘞1錢,芒消1錢,大黃1錢,射干1錢,升麻5分,白芍1錢,甘草5分,杏仁20粒。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妒乳。
【用法用量】本方名連翹散,但方中無連翹,疑脫。
【摘錄】《金鑒》卷四十九
【處方】連翹子3分,獨(dú)活(去蘆頭)3分,木香3分,射干3分,甘草(炙,銼)1兩1分,桑寄生(銼)1兩1分,升麻1兩1分,雞舌香1兩1分,沉香1兩1分,乳香(研)1兩1分,大黃(銼,炒)1兩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發(fā)背腫、癰疽,惡風(fēng)結(jié)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入淡竹瀝半合,去滓,空心溫服。快利3-5行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在了解了連翹散這味方劑之后,我們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試一試。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連翹敗毒膏在生活上面屬于一種比較多用的藥物,在一般的藥店都可以買到。因?yàn)槠涞淖饔帽容^廣泛,同時價格也是比較公適合老百姓們,多以它的口碑在人們的眼里是不錯的一種藥物。連翹敗毒膏具有著清熱解毒的功效,如果在炎炎夏日中中暑的話也可以服用這種藥物進(jìn)行簡易的治療。
連翹敗毒膏是由多種中草藥植物組成的,所以功效作用是不錯的。里面的大黃和金銀花對清楚人體內(nèi)的毒素是很有效的。對于一些毒瘡流膿的話,也是可以使用連翹敗毒膏的。
1.處方
大黃 40g 連翹 40g 金銀花 40g
紫花地丁 30g 蒲公英 30g 梔子 30g
白芷 30g 黃芩 30g 赤芍 30g
浙貝母 30g 玄參 30g 桔梗 30g
關(guān)木通 30g 防風(fēng) 30g 白蘚皮 30g
甘草 30g 天花粉 20g 蟬蛻 20g
【制法】
以上十八味,取大黃粉碎成細(xì)粉,過篩,備用,蒲公英、金銀花、連翹加水煎煮二次,
關(guān)木通、蟬蛻加水煎煮一次,其余地丁等十二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以上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
相對密度1.25~1.26(25℃)清膏,加入上述大黃細(xì)粉,混勻。每500g清膏加煉蜜100g,加入苯甲酸
鈉0.3%?;靹?,濃縮至規(guī)定的相對密度,即得。
2.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體;味甜,微苦。
【檢查】
相對密度 應(yīng)為1.38~1.40(附錄Ⅶ A)。
其他
應(yīng)符合煎膏劑項(xiàng)下有關(guān)的各項(xiàng)規(guī)定(附錄Ⅰ F)。
3.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瘡癤潰爛,灼熱發(fā)燒,流膿流水,丹毒瘡疹,疥癬痛癢。
通過上面的一些關(guān)于連翹敗毒膏的知識,相信大家可以了解得更加的清楚,是單單的了解這種藥是干什么的。了解一種藥品的作用,可以更方便的使用這種藥物。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服用的過程中,身體有什么不適的話應(yīng)該及時停藥。
俗話說,物質(zhì)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所以人們在現(xiàn)如今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對養(yǎng)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醫(yī)方劑一直都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法,那么連翹丸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連翹(洗)陳皮各7.5千克 青皮(洗)蓬莪茂(炮)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好墨(煅)各5千克 檳榔2.5千克 牽牛子(碾,取末)7千克 三棱(炮)7.8千克 肉豆蔻750克
【制法】上藥研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理氣和中,消散積滯。治脾胃不和,氣滯積聚,心腹脹滿,干嘔醋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酒積面黃,四肢虛腫。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湯下;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fēng)秘,脾毒瀉血,黃連煎湯下;婦人諸疾,姜、醋湯下。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薄荷(新者)2斤(裂取汁),好皂角1梃(水浸去皮,裂取汁,以上二味同于銀石器內(nèi)熬成膏),青皮1兩,連翹半兩,陳皮1兩(不去白),皂角子(慢火炮去皮,取皂子仁,搗羅為末)1兩半,黑牽牛1兩半(半生半炒)。
【制法】上為末,用前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核,破或未破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連翹湯送下。
【摘錄】《濟(jì)生》卷八
【處方】連翹1兩,芍藥1兩,玄參1兩,大黃(銼1兩,炒)1兩,犀角(鎊)1兩,防己1兩,羌活(去蘆頭)1兩,木香1兩,山梔子仁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毒氣毒風(fēng)毒,結(jié)成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飲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連翹3兩,防己3兩,羌活(去蘆頭)3兩,木香3兩,梔子仁3兩,芍藥3兩,玄參5兩,大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繞項(xiàng)如連珠。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七
【處方】凈連翹2錢,桑白皮2錢,白頭翁2錢,粉丹皮2錢,北防風(fēng)2錢,川黃柏2錢,青化桂2錢,淡豆豉2錢,海螵蛸2錢,軟秦艽2錢,川獨(dú)活2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龍眼核大。
【功能主治】小兒瘡疥,毒陷入里。
【用法用量】每服1丸,燈心湯送下。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
【處方】連翹1兩半,檳榔1兩半,三棱1兩半(醋炒),蓬術(shù)1兩半,肉果1兩半(面煨),牽牛1兩半,肉桂1兩半(去皮),青皮1兩半(炒),陳皮1兩半。
【制法】上為末,以粥為丸。
【功能主治】產(chǎn)后積堅(jiān)聚結(jié),阻礙腸胃,失其傳化之職,下痢青黃,飲食不能遽下,脈緊弦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米飲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方中連翹清熱散結(jié)氣,檳榔破滯降逆氣;三棱破血中之氣,蓬術(shù)破氣中之血,二味俱消堅(jiān)削積之品;牽牛導(dǎo)水下氣,肉果固味澀湯,二味乃攻實(shí)治虛之品;青皮破滯氣以平肝,陳皮利中氣以和胃;肉桂溫經(jīng)暖血以化積滯也。粥丸米飲下,使積滯消化,則脾胃健運(yùn)而飲食無艱下之患,何下痢青黃之不退哉。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三十
【處方】連翹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沉香1兩,黛陸香1兩,黃耆1兩(銼),牛蒡子1兩(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3分,玄參3分,川升麻3分,羌活3分,皂莢子仁49個(炒黃焦),占斯3分,芎?3分,黃芩3分,紅鹽1分(波斯者)。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結(jié)腫不散,欲成膿,致寒熱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處方】連翹5錢,桑白皮5錢,白頭翁5錢,牡丹皮5錢,防風(fēng)5錢,黃柏5錢,肉桂5錢,豆豉5錢,獨(dú)活5錢,秦艽5錢,桑螵蛸3錢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頸上生核,腫脹發(fā)熱者。
【用法用量】燈心湯送下。外用五倍子末,淡米醋調(diào)敷,1日2次易之。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連翹(洗)240兩,陳皮240兩,青皮(洗)160兩,蓬莪荗(炮)160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60兩,好墨(煅)160兩,檳榔80兩,牽牛子(碾,取末)220兩,三棱(炮)249兩,肉豆蔻25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脾胃不和,氣滯積聚,心腹脹滿,干嘔醋心,飲食不下,胸膈噎塞,脅肋疼痛,酒積面黃,四肢虛腫,行步不能;及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fēng)秘,脾毒瀉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湯送下;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fēng)秘,脾毒瀉血,黃連煎湯送下;婦人諸疾,姜醋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孕婦忌服。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連翹1兩,玄參1兩,糯米半兩,斑蝥1分(微炒,去翅足),皂莢針半兩(炙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瘰疬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當(dāng)利下惡物為度,后吃粥1日補(bǔ)之。
【摘錄】《圣惠》卷九十
【處方】連翹1兩半,玄參1兩半,木香1兩半,升麻1兩半,大黃(蒸)半兩,昆布(洗去咸,焙)2兩,大麻子(微炒,別搗研)2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寒熱結(jié)核,在頸腋之下,堅(jiān)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連翹1兩,桑白皮1兩,白頭翁1兩,牡丹1兩,防風(fēng)1兩,黃柏1兩,桂心1兩,香豉1兩,獨(dú)活1兩,秦艽1兩,海藻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結(jié)風(fēng)氣腫。
【用法用量】《圣惠》無桑白皮,有榆白皮。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方中防風(fēng)、白頭翁、香豉以散風(fēng)毒;連翹、秦艽、獨(dú)活、桑白皮、海藻以散氣腫;然風(fēng)藥氣藥非得血藥不能透達(dá)榮分,以散結(jié)核,又須黃柏、桂心寒熱交攻;用牡丹者,專和黃柏、桂心之寒熱也。
【摘錄】《千金》卷五
【處方】連翹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犀角屑半兩,白頭翁半兩,漏蘆半兩,黃柏半兩(銼),牛蒡子半兩(微炒),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秦艽半兩(去苗),川升麻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
以上就是本文對連翹丸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連翹丸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dá)到的效果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