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山白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别B(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照山白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照山白的簡介
照山白(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杜鵑花科常綠灌木,小枝褐色,有褐色鱗片及柔毛。葉互生,革質;橢圓狀披針形或狹卵圓形。先端尖,邊緣有疏淺齒或不明顯,基部楔形,上面綠色,下面密生褐色腺鱗?;苌煽偁罨ㄐ?花冠鐘形白色,蒴果長圓形,成熟后褐色,花果期5~9月。
野生于山坡、山溝石縫。性喜陰,喜酸性土壤,耐干旱、耐寒、耐瘠薄,適應性強。
用播種法繁殖。主要分布華北、東北平原與西北地區(qū),海拔1000-3000m。該種有劇毒,幼葉更毒,牲畜誤食,易中毒死亡。
常綠灌木,高可達2.5m,莖灰棕褐色;枝條細瘦。幼枝被鱗片及細柔毛。葉近革質,倒披針形、長圓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3~4(-6)cm,寬0.4~1.2(-2.5)cm,頂端鈍,急尖或圓,具小突尖,基部狹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常被疏鱗片,下面黃綠色,被淡或深棕色有寬邊的鱗片,鱗片相互重疊、鄰接或相距為其直徑的角狀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外面被鱗片,被緣毛;花冠鐘狀,長4~8(-10)mm,外面被鱗片,內面無毛,花裂片5,較花管稍長;雄蕊10,花絲無毛;子房長1~3mm,5~6室,密被鱗片,花柱與雄蕊等長或較短,無鱗片。蒴果長圓形,長(4-)5~6(-8)mm,被疏鱗片?;ㄆ?~6月,果期8~11月。
照山白的功效與作用
【功用主治】;
治支氣管炎,痢疾,產后身痛,骨折。
1、《山東中草藥手冊》:祛風,通絡,止血。治產后周身疼痛。
2、《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治支氣管炎,赤白痢疾,麻醉鎮(zhèn)痛;外敷骨折。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錢。外用:搗敷。
【富含物質】:
含皂甙、鞣質、還原性物質、多糖類、黃酮、油脂和揮發(fā)油等。葉中黃酮類有槲皮素、棉花皮素、山柰酚。揮發(fā)油的含量為0.27%(鮮葉)。葉中還含4個酚酸:對-羥基苯甲酸、原兒茶酸、香莢蘭酸和丁香酸。
【臨床應用】:
1、治療產后關節(jié)痛
用照山白枝葉制成的糖漿或片劑,治療108例,痊愈41例(占38%),基本痊愈18例(占17%),顯著有效25例(占23%)。服藥持續(xù)17~200天,多數(shù)服50~100天。本藥對新發(fā)或慢性患者都有療效。用法:糖漿每毫升含生藥1克,每次5毫升,日服2次;片劑每片相當于生藥2.5克,每次2片,日服2次。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孕婦忌服。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
2、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照山白葉糖漿(每毫升含生藥1克)10毫升,日服2次(總量20克),治療225例;用照山白葉浸膏片,每日量相當于生藥20克,分2次服,治療79例。兩者療程均為25天。兩組304例中,近期控制者,50歲以上單純型36例,喘息型10例;50歲以下單純型27例,喘息型8例。顯效者,50歲以上單純型35例,喘息型35例;50歲以下,單純型38例,喘息型25例。副作用:主要是血壓降低和心率減慢,15%的病人有輕度燒心、口干等消化道反應,不需停藥,3~5天后可自行消失。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頭暈、手足麻、無力、易汗等現(xiàn)象,但不影響勞動。此外,曾發(fā)現(xiàn)中毒3例,1例只服用治療量1次,2例為空腹時服用過量(1次服用15~20克),均在服藥后半小時左右出現(xiàn)中毒癥狀,1小時即達高峰。表現(xiàn)為頻繁打噴嚏,頸疼,腿軟,出冷汗,黃視,眼花,脈遲緩無力或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嚴重者可急劇下降至休克狀態(tài)。在搶救過程中,應用各種升壓藥可以解救。
照山白的市場信息
1、照山白的價格
以2.5g為標準每g為12.5元。
2、照山白的選購方法
購買時應注意辨別真?zhèn)?口嘗甘苦等。
3、照山白的保存方法
夏季或初秋葉片未枯黃前,將果實連葉采摘,鮮用或曬干。
ys630.coM延伸閱讀
四照花的簡介
1、形狀描述
1.1、花期與花型:花期5~6月;頭狀花序近頂生,具花20朵~3O朵,總苞片4個,大形,黃白色,花瓣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厘米~6厘米;花萼筒狀4裂,花瓣4,黃色;雄蕊4,子房下位2室。
1.2、果期與果型:果期9~l0月;聚花果球形,紅色,果徑2厘米~2.5厘米,總果梗纖細,長5.5~6.5厘米。
2、形態(tài)特征
2.1、整體株型: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5米,小枝灰褐色。
2.2、葉片特征:葉對生,紙質,卵形、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先端急尖為尾狀,基部圓形,表面綠色,背面粉綠色,葉脈羽狀弧形上彎,側脈4對~5對。
3、地域分布
四照花為溫帶樹種,產于長江流域諸省及河南、陜西、甘肅等地。多生于海拔600~2200m的林內及陰濕溪邊。國內分布:長江流域、陜西、山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
四照花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
錢花蕾含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膽甾醇(chol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亞油酸,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
2、功效作用
藥、食兩用樹種,因其果可鮮食、釀酒和制醋;入藥有暖胃、通經、活血作用;鮮葉敷傷口,可消腫;根及種子煎水服用可補血,治婦女月經不調和腹痛。治療燒傷、肝炎等病癥。
3、臨床應用
四照花的花入藥,通經、活血,主治婦女病。
《唐本草》:治口噤不語,血結,產后諸疾。
《開寶本草》:主產后血運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蠱毒下血。
《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搗汁咽。
《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本草正》:達痘瘡血熱難出,散斑疹血滯不消。
4、科學研究
4.1、四照花對血管作用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如先用含微量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的洛氏液灌流血管,使動物離體血管平滑肌收縮保持一定的血管緊張性,造成可能類似人的血脈不通、血瘀狀態(tài)。四照花可使緊張性增高的豚鼠后肢和兔耳呈現(xiàn)血管擴張作用,并隨劑量增加而作用明顯,四照花亦可增加麻醉犬股動脈血流量,但對蟾蜍和兔的正常離體血管可使之收縮。表明四照花擴張血管作用與血管的功能狀態(tài)和藥物的劑量有關。
4.2、四照花花對實驗動物缺血性腦卒中引起的腦水腫的影響:
應用四照花花注射液(1ml內含生藥1g),對63只蒙古沙土鼠進行術前30分鐘ip給于10g/kg四照花花注射液,并設立了手術對照組和假手術組,觀察四照花對缺血性腦水腫的影響,并研究了同一腦區(qū)的單胺類神經介質含量的變化。結果提示四照花花減輕缺血性腦水腫的機理,可能與它能影響組織中單胺類神經介質的代謝紊亂有關。并進一步證實四照花花確實能降低腦卒中發(fā)生率及死亡率,對實驗性胸梗塞動物的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
4.3、降壓作用:
四照花煎劑、四照花黃色素及其他制劑對麻醉貓或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降壓作用,平均血壓下降20毫米Hg左右,持續(xù)約30分鐘后恢復。
四照花的市場信息
1、四照花的價格
1.1、四照花新采四照花種子30.00 苗木批發(fā)香港四照花種子110.00。
1.2、基地熱銷優(yōu)質四照花苗四照花樹樹4--8公分120.00 供應喬木四照花批發(fā)胸徑1-8公分30.00。
1.3、批發(fā)供應四照花喬木類工程綠化苗木規(guī)格齊全30.00 供應優(yōu)質四照花—園林綠化樹種80.00。(單位:元)
2、四照花的選購方法
2.1、有無臭味。 選取幾株四照花隔鼻20-30厘米,用手輕揮,取其氣味來檢測其有無臭味,如有臭味,說明花不新鮮,莖部開始變質,不可選。
2.2、是否冷藏花。在冬季或春節(jié)期間,要注四照花的塑料袋內是否有水汽霧滴出現(xiàn),如有說明是冷藏花,此花一定色差,花期短。不可選。
2.3、看花梗。選花梗挺直粗壯、花穗要多,一般8—20朵。色純,莖干色綠,不要有黃褐斑。
3、四照花的保存方法
3.1、可以把四照花插入盛滿水的玻璃瓶中,再在玻璃瓶中滴上幾滴醋,可以讓四照花花不那么快枯萎,以便在其藥用時發(fā)揮最大功效。
3.2、在四照花的花枝底部修剪下,讓四照花充分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這樣四照花就不那么容易枯萎了。
3.3、如果不是立刻使用四照花,則可以將其用清水洗凈,在有太陽光充足之時自然曬干。若無陽光充足條件,則可以用風干機將其風干,待需要使用時再按量來拿去。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四照花果。
【英文名】Dendrobenthamiajaponi-cavar.chinensis(Osborn)Fang
【別名】癩頭果、梅株果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四照花的果實。
【原形態(tài)】落葉小喬木,高3-5m。樹皮灰白色;小枝暗綠色,嫩枝被柔毛。葉對生于短側枝梢端;葉柄長5-10mm,疏生棕色柔毛;葉片紙質或厚紙質,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5-12cm,寬3.5-7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均疏被白色柔毛。頭狀花序球形,約由40-50朵花聚集而成;總花梗長4.5-7.5cm;總苞片4,白色,兩面近于無毛;花萼管狀,上部4裂,花萼內側有1圈褐色短柔毛;花瓣4,黃色;雄蕊4,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1,從墊狀花盤中伸出,被白色柔毛。果序球形,成熟時暗紅色,直徑1.5-2.5cm;總果梗纖細,長5.5-9cm,近于無毛,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性味】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驅蛔;消積。主蛔蟲腹痛;飲食積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四照花果,原來四照花果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白背葉(峨嵋山胡椒)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三條筋、三根筋、香葉、糯葉(《貴州草藥》),湄潭臺烏(《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樟科植物 峨嵋山胡椒 的 根 和 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喬木或灌木。小枝灰褐色,表面有縱溝紋。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或闊橢圓形,革質,長9~13厘米,寬3.5~5.5厘米,全緣,基出脈3條,上面綠色,光滑,下面銀白色,有細毛;葉柄長1厘米左右?;ㄐ。S色,腋生,花被片6。漿果,近球形。
【生境分布】生于山間灌木林中。分布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
【性味】《貴州草藥》:"辛,溫。"
【功能主治】①《貴州草藥》:"止血,生肌,排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小兒尿結石:白背葉根適量,煎水服。(《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白背葉(峨嵋山胡椒)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白背葉(峨嵋山胡椒)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淮山的功效與作用,淮山有什么功效?淮山有什么作用?這里正佳為你介紹下淮山對人體的功效與作用,希望通過這篇淮山的功效與作用文章,讓你對淮山有一個新的認識與了解!
淮山的別名就是山藥,淮山作為高營養(yǎng)食品含有大量蛋白質、糖類、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膽汁堿、尿囊素、及碘、鈣、鐵、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等營養(yǎng)成分。其有降血糖、治療糖尿病、防治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功效。下面正佳小編將詳細解釋淮山(山藥)的功效與作用。
淮山的藥用價值
味甘,性平。 歸脾、肺、腎經。
功能與主治
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 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麩炒淮山補脾健胃。 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健脾益胃、助消化
淮山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癥
治療糖尿病功效
淮山中所含的糖蛋白,在體內水解為蛋白質和糖類,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不但能補氣,又能養(yǎng)陰,補而不滯,養(yǎng)而不膩,對于輕型糖尿病有顯著療效。
防治動脈硬化和冠心病功效
淮山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粘液蛋白、淀粉酶、纖維素、多巴胺,所以淮山是防止動脈硬化的理想食療品之一。
補虛降血糖功效
淮山中含有豐富的多糖成分,對血糖有明顯的降低作用,在補虛上可稱的上是上品。
提高免疫、延緩衰老功效
淮山能促進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從而達到滋補細胞,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常期食用可以長壽。
補氣養(yǎng)血、護膚養(yǎng)顏作用
益氣、健脾、養(yǎng)胃,含有能大量黏液蛋白,能增強黏膜與皮膚的潤滑度、多巴胺、皂甙,皂甙,有改善皮膚血液供應、使皮膚柔嫩、抗衰老的作用。
益氣補肺、止咳定喘作用
淮山含有皂甙、黏液質,有潤滑,滋潤的作用,故可益肺氣,養(yǎng)肺陰,治療肺虛痰嗽久咳之癥。
補腎的作用
具有補肺益氣、養(yǎng)陰止咳、調肺化痰的功效。
防止肚子瀉作用
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能治療大便溏瀉。
延年益壽
淮山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
滋腎益精
淮山含有多種營養(yǎng)素,有強健機體,滋腎益精的作用。大凡腎虧遺精,婦女白帶多、小便頻數(shù)等癥,皆可服之。
淮山的食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糖尿病患者、腹脹、病后虛弱者、慢性腎炎患者、長期腹瀉者
2、淮山有收澀的作用,故大便燥結者不宜食用;另外有實邪者忌食淮山。
淮山的做法大全
一、洋參淮山烏雞湯
原料:西洋參15克,淮山30克,紅棗20克,烏雞250克,生姜三片。
做法:
1.將西洋參洗凈切薄片,淮山、紅棗洗凈。
2.烏雞洗凈,斬件,放入沸水中煮3分鐘,撈起,備用。
3.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適量。
4.先用武火煮沸,繼用文火煮1小時左右,調味即可飲湯食肉。
營養(yǎng)提示:
本方偏于滋補,多適于腫瘤病人體質差或放、化療后正氣虧虛者。如外感未清或濕熱明顯者慎用。
二、冬蟲草淮山鴨湯
原料:冬蟲草3錢,淮山4錢,鴨一只,杞子三錢,元貝四粒,元肉三錢。
做法:
1、水鴨飛水,洗凈備用,其余材料也洗凈備用。
2、煲內放適量的水,猛火煲至水沸,將全部材料放下,改用中火煲二至三小時。
3、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營養(yǎng)提示:
冬蟲草含多種氨基酸。蟲草酸,蟲草素,蟲草多糖等,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強壯心腦元貝含有豐富蛋白質、鈣質、磷質及牛磺酸等。元肉功能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淮山功能補肺益腎,健脾止瀉。
山梔的簡介
山梔,又名木丹、鮮支、卮子、越桃、水橫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梔花、黃雞子、黃荑子、黃梔子、黃梔、山黃梔、玉荷花、白蟾花、大紅梔、山枝子等,常綠灌木,高達2m左右,白花有芳香,花期5-7月,果期8-11月,屬茜草科梔子屬植物。
常綠灌木,高達2m。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14cm,寬2~7cm,全緣;托葉2片,通常連合成筒狀包圍小枝?;▎紊谥Χ嘶蛉~腋,白色,芳香;花萼綠色,圓筒狀;花冠高腳碟狀,裂片5或較多;花單生枝端,芳香;萼管倒圓錐形,有棱,裂片線形,花瓣成旋轉卷形排列,花開時成高腳杯狀或碟狀,5~6裂,初為白色,后變?yōu)槿辄S色;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shù);子房1室。果卵圓形,黃色,為肉質果;有翅狀縱棱5~8條;種子多數(shù)。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福建、臺灣等地。藥材主產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此外,四川、湖北、云南、貴州、江蘇、安徽、廣東、廣西、河南等地亦產。
山梔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
1、瀉火除煩:適于熱擾心神。a.外感熱病,邪郁上焦,心胸煩悶不眠。b.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甚至譫語。
2、涼血解毒:用于血分熱毒證。a.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腫目赤,熱毒瘡瘍,屬實熱的。
3、清利濕熱:適用于肝膽及下焦?jié)駸嶙C。a.肝經濕熱郁火,心煩易怒,脅痛口苦。b.濕熱黃疸及濕熱下注,熱淋澀痛。
臨床應用
1、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取山梔制成10%及50%兩種煎劑,每天3次飯后服用。一部分病人用10%煎劑每次10毫升,以后逐漸遞增至50毫升;另一部分病人用50%煎劑,每次10-15毫升。共治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痊愈。住院9-63天不等,平均30.3天。
2、治療扭挫傷:將山梔子搗碎,研成粗粉,以溫水調成糊狀,加入少許酒精,包敷傷處。一般3-5天更換1次,如腫脹明顯可隔天更換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脫臼者應先整復后再用。如有肢體麻痹,應配合理療及針灸治療。治療407例,24小時內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時內消失者66例;72小時內消失者13例。疼痛平均消失時間為30小時。腫脹消退時間平均為2.5天;血腫吸收時間平均為7.8天;功能恢復時間平均為5.1天?;蛴命S梔子、明乳香加適量黃酒,攪拌后放鍋內蒸成糊膏狀,待微溫時敷于患部,厚度以1-1.5厘米為宜。用時先在局部涂凡士林1層,然后再敷藥,上蓋油紙,繃帶包扎。間隔2-3天換藥。治療56例,除2例療效不佳外,54例均治愈。亦可用黃梔子粉2兩,面粉1兩,雞蛋1個,燒酒適量,調成糊狀敷于局部,待藥干后更換新藥。一般在敷藥2次后即見效果。
3、用于止血:取黃梔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調成膏狀,烘干碾成100號細粉,再加適量苯甲酸,高壓消毒備用。對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劑。
山梔的市場信息
1、山梔的價格
一般15元/斤。
2、山梔的選購方法
選購天然的品種。
3、山梔的保存方法
常溫。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山柏,詳細的描述一下山柏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大地柏枝、散柏枝、貴州蹄蓋蕨
【來源】藥材基源:為蹄蓋蕨科植物長江蹄蓋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株高30-50cm。根莖短而直立,頂部及葉柄基部密被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2-25cm,禾稈色;葉片草質,長圓形,長18-40cm,寬11-14cm,先端長尾狀漸尖,基部略縮狹,上面無毛,沿葉軸和羽軸兩側的溝旁疏生少數(shù)針狀刺,下面沿葉軸、羽軸和小羽軸密被短腺毛,三回深羽裂;羽片10-14對,下部1-2對通常對生,向上的互生,稍斜展,有短柄,披針形,中部的較大,長5-8cm,寬1.5-2.5cm,先端漸尖呈尾狀,基部1對通常略縮短;小羽片長圓狀披針形,具有狹翅的短柄,深羽裂,先端鈍,裂片有1-3個短尖齒;中脈上面有細長刺,葉脈羽狀,小脈單一,少有分叉。孢子囊群背生于裂片上側,通常為馬蹄形;囊群蓋長圓形,全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2000m的林下濕地、溪溝邊和巖石上。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癰腫瘡毒;痢疾;鼻衄;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經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于山柏的相關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山柏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山艾葉。
【英文名】Oakleaf Ajania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構葉亞區(qū)的全草。
【原形態(tài)】櫟葉亞菊 半灌木,高60-150cm。老枝灰黑色,上部花序分枝、花梗均生白色狀絹毛。葉互生;葉有短柄,柄基部無葉耳;中部葉長橢圓形、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稀為寬線形,長5-8cm,寬2-4cm,邊緣有粗齒或缺刻狀淺裂或深裂,裂片3-4對,中上部葉不裂,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達10cm,上部葉漸小,葉質堅硬,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白色,密被絹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枝頂呈傘房花序,花枝及花梗粗壯;總苞鐘形,總苞片4層,外層卵狀披針形,中內層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外層稀生絹毛,邊緣膜質;雌花11個,邊生,花冠細管狀,4齒裂,一齒較大;兩性花管狀,長3mm,全部花冠黃色,外面有腺點。瘦果長1.5mm。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200-3900m的山坡林下、林緣灌叢中。
【性味】味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溫經止血;散寒止痛。主月經不調;崩漏;痛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地上部:作艾葉用。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山艾葉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山艾葉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山沉香是一種中藥,山沉香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藥物都是用山沉香作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山沉香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別名】羽葉丁香
【來源】木犀科 山沉香 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以 根 入藥。
【生境分布】寧夏、陜西、四川。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降氣,溫中,暖胃。主治胃腹脹痛,寒喘。外用治皮膚擦傷,燒煙熏治子宮脫垂、脫肛。
【用法用量】6分~2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于山沉香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一點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山芙蓉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山芙蓉去治療一些相關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假芙蓉、白背木。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長毛黃葵的根。
【原形態(tài)】長毛黃葵 多年生草本,高0.5-2m。全株被黃色長硬毛,毛長5-6mm。葉互生;葉柄長4-12cm,密被黃色長硬毛;托葉線形,長1.5-3cm,密被黃色長硬毛;莖下部的葉圓形,直徑約9cm,具5淺裂;莖中部的葉心形,具粗齒;莖上部的葉箭形,長6-14cm;兩面均密被長硬毛,沿脈上疏被長剛毛或星狀長剛毛。花頂生或腋生,3-9朵花排列成總狀花序,花梗長1-1.5cm,密被黃色長硬毛;小苞片15-20,線形,長2-3.5cm,寬1-2mm,密被黃色長硬毛;萼佛焰苞狀,較長于小苞片,密被黃色長硬毛;花黃色,直徑約13cm,花瓣長5-8cm;雄蕊花柱長約2cm;花柱分枝5,柱頭扁平。蒴果近球形,直徑約3cm,長3-4cm,密被黃色長硬毛,種子多數(shù),腎形,具乳突狀脈紋?;ㄆ?-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300m的草坡。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解毒。主胸腹脹滿;消化不良;便秘;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山芙蓉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山芙蓉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山芙蓉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
中藥的本質就是治標也治本,比起西藥來中藥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藥山稗子也是同樣如此的,下面就來介紹下中藥山稗子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紅果莎、烏禾、旱稗(《滇南本草》整理本),紅稗、野紅米草、水高梁、野雞稗、紅米、野高梁(《云南中草藥》),土稗子、山高梁(《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 山稗子 的 果實、根 或 全草 。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禿凈草本。根莖橫走。莖三棱形。葉線形,長30~50厘米,先端長尖,葉鞘禿凈。苞片呈葉狀,線形,褐色;穗狀花序多數(shù),密集形成頂生圓錐花序式;鱗片淡褐色,卵形,覆瓦狀排列;雄蕊3;囊苞卵形,有短喙,紅色。小堅果卵狀三棱形,棕紅色,包在宿存的囊苞內?;ㄆ诖合?。
【生境分布】生山坡林邊或疏林中。分布西南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米:味甘;殼:澀;根葉:苦澀,性微寒。"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治月經不調,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①治婦人氣血虧損,腎肝血虛,行經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疼,肚腹冷疼,氣脹,心慌怔忡,血行淡黃色,或三天巳止,或五天再行,七八天又行方止,故有散經敗血之名;或月水過多,將成崩癥,或已成血崩:山稗子五錢,煎湯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對于山稗子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