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柏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石上柏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石上柏的簡介
石上柏,中藥名。為卷柏科卷柏屬植物深綠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的全草。為卷柏科植物深綠卷柏的全草。味甘,性平。功效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主治目赤、咽痛、咳嗽、乳癰及腫瘤等。石上柏制成片劑和針劑治療滋養(yǎng)葉腫瘤有確切療效,入煎劑伍以其他藥物或配合放、化療,治療鼻咽癌及消化道腫瘤,均取得了一定療效,臨床有不少報道。石上柏分布于安徽、重慶、福建、廣東、貴州、廣西、湖南、海南、江西、四川、臺灣、香港、云南、浙江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抗癌,止血之功效。Ys630.coM
石上柏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石上柏為卷柏科植物深綠卷柏的全草。味甘,性平。功效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主治目赤、咽痛、咳嗽、乳癰及腫瘤等。
2、臨床應用
治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眼結膜炎:石上柏30g,加豬瘦肉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3、科學研究
本品含有生物堿、植物甾醇、皂甙等。動物實驗證實,對S180(小白鼠肉瘤)U14(小白鼠宮頸癌)、L16(小白鼠白病模型)有抑制作用,能延長肝癌小鼠的生存期,使小鼠的腎上腺皮質束伏帶增寬,并有增強機體代謝和網狀內皮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
石上柏的市場信息
1、石上柏的價格
石上柏的價格約為12元/千克。
2、石上柏的選購方法
土生,近直立,基部橫臥,高25-45厘米,無匍匐根狀莖或游走莖。根托達植株中部,通常由莖上分枝的腋處下面生出,偶有同時生2個根托,1個由上面生出,長4-22厘米,直徑0.8-1.2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莖自下部開始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jié),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1-3毫米,莖卵圓形或近方形,不具溝槽,光滑,維管束1條;側枝3-6對,2-3回羽狀分枝,分枝稀疏,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3-6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主莖在分枝部分中部連葉寬0.7-1毫米,末回分枝連葉寬4-7毫米。
3、石上柏的保存方法
石上柏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yS630.Com相關推薦
石上藕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石上藕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石蠶、真金草
【來源】蘭科血葉蘭屬植物 血葉蘭 Ludisis discolor (Ker-Gawl.)A. Rich.,以 全草 入藥。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滋陰潤肺,涼血止血。用于肺結核咯血,神經衰弱。
【用法用量】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以上就是關于石上藕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利用石上藕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心副作用。所以石上藕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為中藥的歷史悠久且副作用小。石上開花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石上開花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巖蓮花
【來源】景天科 石上開花 Sedum tetractinum Froderstr.,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貴州。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補虛。主治咳嗽,虛弱,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3~5錢。虛弱燉肉吃。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以上就是對石上開花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石上開花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石上蕉,那么石上蕉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英文名】Triplicate Calanthe
【別名】黎蘆葉蝦脊蘭、山三棱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三褶蝦脊蘭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三褶蝦脊蘭,陸生植物。莖短。葉近基生,具長柄;葉片橢圓形,長約30cm,寬達10cm,先端銳尖或急尖,兩面略生柔毛。花葶從葉叢中長出,高達70cm以上;總狀花序密集多數花,體體被毛;花苞片草質,略外彎,卵狀披針形,比花梗(連子房)短;花白色;中萼片橢圓狀倒卵形,長約12mm,寬約6mm,先端急尖;側萼片橢圓形,比中萼片稍窄;花瓣倒披針形,比萼片小,先端銳尖;唇瓣3裂,中裂片深2裂,裂片叉開,凹缺處具短尖,側裂片斜長圓形,基部具多數小肉瘤;距纖細,比花梗(連子房)短,長約2c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溪邊或林下。
【性味】苦;寒
【歸經】脾;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固脫;消腫散結。主小便不利;淋癥;脫肛;瘰疬;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利尿通淋的功能。用于小便不通、淋癥,外用于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石上蕉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也正是因為石上蕉具有比較好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石上蕉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很多人都知道,石上鐵角蕨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石上鐵角蕨的神奇的功效遠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下石上鐵角蕨的功效。
【別名】粵鐵角蕨、雞心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鐵角蕨科植物石生鐵角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株高20-50cm。根莖短,直立或斜升,密被鱗片。葉近簇生;葉柄長10-20cm,褐禾稈色,連同葉軸疏被鱗片;葉片草質,兩面無毛,披針形,長12-28cm,寬7-11cm,近基最寬,二回羽狀分裂;羽片5-12對,有長柄,向上羽片漸小,菱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下部羽片常再分裂,邊緣作不整齊的齒牙狀;葉脈單一,在兩片均成溝狀。孢子囊群線形;囊群蓋線形。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疏林下溪邊或石灰?guī)r上。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短,有眾多須根和棕黑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0-20cm;葉片披針形,長12-25cm,寬7-11cm。葉片一回羽狀,羽片深綠色至綠棕色,多縱向反卷,側脈二至三回分叉;葉軸暗綠色至紫褐色,被稀疏鱗片。孢子囊群條形,沿小脈著生,囊群蓋深黃棕色。質稍脆,易折斷。氣微,味微苦。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熱潤肺;解毒消腫。主肺結核;瘡癤癰腫;膀胱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綜合以上的對于石上鐵角蕨的描述,可見石上鐵角蕨對于人體的好處還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針對石上鐵角蕨所具有的藥理作用來治療相對應的疾病。
中藥大花石上蓮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大花石上蓮,利用大花石上蓮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大花石上蓮。
【別名】巖白菜、毛芥菜、還魂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福建苦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福建苦苣苔 多年生無莖草本。根狀莖短而粗,有多數須根。葉基生;葉柄2-3.5cm;葉片狹橢圓形,長3-7.4cm,寬1.7-3cm,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下面密被短柔毛,下面密被褐色絹狀綿毛。花葶3-4條,高約20cm;聚傘花序近傘狀,每花序具5-10花,花序梗被絹狀綿毛和腺狀短柔毛;苞片2,長圓形,長約4mm,密被褐色絹狀綿毛;花梗長6-15mm;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長圓形,長約4mm,外面被絹狀綿毛;花冠鐘狀筒形,長2-2.5cm,粉紅色、淡紫色,外面近無毛,筒長約1.7cm,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上唇裂片較下唇寬;雄蕊4,分生,內藏,退化雄蕊1,長約7mm,被化雄蕊1,長約7mm,被長柔毛;花盤環(huán)狀,5裂至近中部,裂片三角形;子房線形,長約1.6cm,直徑約2mm,花柱長約8mm,柱頭1,盤狀。蒴果倒披針形,長約5cm,無毛?;?、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10-800m的山坡路旁及林下巖石上。
【性味】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止血。主肺熱咳嗽;咯血;頭暈;頭痛;閉經;崩漏;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我們知道了大花石上蓮的功效與作用,大花石上蓮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容可以幫到大家!
圓柏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圓柏的作用。
【別名】刺柏、柏樹、檜、檜柏
【來源】柏科圓柏屬植物 圓柏 Sabina chinensis (L.)Antoine [Juniperus chinensis L.],以 枝、葉 及 樹皮 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苦、辛,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活血消腫,解毒利尿。用于風寒感冒,肺結核,尿路感染;外用治蕁麻疹,風濕關節(jié)痛。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燃燒取煙熏烤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圓柏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虎柏是琥珀的一種,也是一種對身體有益的天然物質。當然,琥珀還是可以作為中藥入藥的,其主要功效是寧心安神、活血化瘀、疏通心脈等,且其在中醫(yī)中的使用還是比較廣泛的,但是這種重要也是有著一定的注意事項的。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虎柏的功效、作用以及具體應用。
一、中藥琥珀的功效
寧心安神,活血化瘀。
寧心安神或重鎮(zhèn)安神、鎮(zhèn)心安神、鎮(zhèn)驚安神,又可活血化瘀,對于瘀血阻滯、心脈瘀阻,也常有心神不寧出現的失眠、健忘、心驚,這時既要寧心安神又要活血化瘀、疏通心脈,改善心脈瘀阻,它很合適。單純作為活血化瘀藥。過去主要用于婦科或腹部的一些瘀血證。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或化瘀止痛效果。近年來用于冠心病。利尿通淋。利尿作用不明顯,對尿道的刺激癥狀灼熱、疼痛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作用不強。它藥源少,價格高,現在多不用。它不溶于水,所以不做湯劑。散劑沖服。現在有些造假的用雞蛋清反復煮、曬,做得很像真的,但一0煮就變軟了,還有些用松香或其他的樹脂造假,但也會變軟。鑒別就是用水長煮,變軟發(fā)粘就是假的。
二、中藥琥珀的作用
1.本品主要含樹脂、揮發(fā)油。尚含琥珀氧松香酸、琥珀松香酸、琥珀銀松酸、琥珀脂醇、琥珀松香醇及琥珀酸等。其琥珀酸有抑制中樞作用,并能抗驚厥、鎮(zhèn)靜、降低體溫、鎮(zhèn)痛等。此外,尚有短暫興奮呼吸和升血壓作用。
2.因本品有活血化瘀作用,傳統(tǒng)亦用以治療瘡癰腫痛、瘰疬、癭瘤、金瘡外傷等疾患,常與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或止血,生肌等品配伍,內服或患部涂敷。
3.本品尚有利尿通淋之效,單用或配伍利水滲濕類藥,可用于血淋、石淋、熱淋等淋證。
三、中藥琥珀的應用
1.用于心神不寧及驚風,癲狂,癇證等。本品有寧心安神之效,主治驚悸,失眠,健忘等,常與其他寧心安神藥配伍。若小兒驚風,高熱、神昏、抽搐者,宜與清熱、息風止痙之品同用。治癲狂、癇證發(fā)作者,可與化痰、息風止痙之品配伍。
2.用于瘀血阻滯所致諸證。本品有活血化瘀作用,可用于婦科、內科等多種血瘀證。若瘀血所致痛經、經閉、產后血瘀腫痛者,常與活血通經類藥物配伍。瘀血內阻之胸痹、心痛者,可與三七等活血化瘀止痛之品配伍。治血瘀之癥瘕積聚,宜與三棱、鱉甲等活血消癥藥配伍。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山柏,詳細的描述一下山柏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大地柏枝、散柏枝、貴州蹄蓋蕨
【來源】藥材基源:為蹄蓋蕨科植物長江蹄蓋蕨的全草。
【原形態(tài)】植株高30-50cm。根莖短而直立,頂部及葉柄基部密被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2-25cm,禾稈色;葉片草質,長圓形,長18-40cm,寬11-14cm,先端長尾狀漸尖,基部略縮狹,上面無毛,沿葉軸和羽軸兩側的溝旁疏生少數針狀刺,下面沿葉軸、羽軸和小羽軸密被短腺毛,三回深羽裂;羽片10-14對,下部1-2對通常對生,向上的互生,稍斜展,有短柄,披針形,中部的較大,長5-8cm,寬1.5-2.5cm,先端漸尖呈尾狀,基部1對通常略縮短;小羽片長圓狀披針形,具有狹翅的短柄,深羽裂,先端鈍,裂片有1-3個短尖齒;中脈上面有細長刺,葉脈羽狀,小脈單一,少有分叉。孢子囊群背生于裂片上側,通常為馬蹄形;囊群蓋長圓形,全緣。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2000m的林下濕地、溪溝邊和巖石上。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癰腫瘡毒;痢疾;鼻衄;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經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于山柏的相關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山柏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福建柏是一種中醫(yī)中經常用到的藥材,常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福建柏的相關。
【來源】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福建柏的心材。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20m,胸徑達80cm。樹皮紫褐色,淺縱裂。鱗葉2對,交互對生,成節(jié)狀;長4-7mm,寬1-1.2mm,上面時葉藍綠色,下面的葉中脈隆起,兩側具凹陷的白色氣孔帶。幼樹或萌芽枝的鱗葉長可徑達10mm。雌雄同株。雄球花近球形,長約4mm;球果近球形,熟時褐色。種子長約4mm,上部有2個膜質翅,大翅近卵形,小翅窄小。花期3-4月,球果翌年10-11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溫暖濕潤的山地森林中。
【化學成份】心材含揮發(fā)油。
【性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降逆止嘔。主脘腹疼痛;噎膈;反胃;呃逆;惡心嘔吐
【用法用量】內服: 煎湯,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心材治脘腹疼痛、噎膈、氣逆、嘔吐等。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福建柏的相關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福建柏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福建柏來治療一些疾病。
柏脂是一種中藥,柏脂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藥物都是用柏脂作為主要原料的,但服用柏脂的時候還是需要注意很多的禁忌。
【別名】柏油(《綱目拾遺》)
【來源】為柏科植物 側柏 樹干或樹枝經燃燒后分泌的樹脂汁。
【性味】《草木便方》:"甘,平。"
【功能主治】治疥癬,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
【用法用量】外用:涂敷或熬膏搽。
【附方】①治諸般癬,多年近日癰毒:生柏油一瓶,涂患處,后用年老枯桑柴火熏烤,待好即止;如一次倘不瘳,再熏。(《綱目拾遺》)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經集注》?!毒V目拾遺》: 山西柏油,其色黑若紫者,系此油腳也。其氣若松香,竹箸挑之,懸絲不斷者真。 殺壁虱,凡人家床幾板壁患此者,以油滴縫內,其虱盡死。
上面就是柏脂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柏脂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