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蘞莓的藥用價值_烏蘞莓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烏蘞莓的藥用價值_烏蘞莓的副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烏蘞莓的藥用價值
烏蘞莓治咽喉腫痛、乳癰、熱癤瘡腫及皮膚創(chuàng)傷發(fā)炎紅腫等癥,烏蘞莓可單用該品一兩,煎服;烏蘞莓也可配合蒲公英、鴨拓草等同用。烏蘞莓對熱癤瘡癰初起及蛇蟲咬傷,可用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也可用該品焙干研細,用麻油或凡士林適量,調(diào)勻,外敷患處。烏蘞莓治小便不暢、尿中帶血、尿道澀痛等癥,可單用該品一兩,煎服;烏蘞莓也可配合車前草、馬蘭根或連錢草、扁蓄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研末、浸酒或搗汁。外用:搗敷。
烏蘞莓的副作用
《唐本草》:“味酸苦,寒,無毒?!?/p>
《履?巖本草》:“甘,寒,無毒。”
《貴陽民間藥草》:“苦辛,平,無毒。”
烏蘞莓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烏蘞莓治乳癰、惡瘡初起。用烏蘞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塊。一起搗爛,加好酒一碗,絞取汁,熱服令發(fā)汗,同時以藥渣敷患處。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2、烏蘞莓治跌打損傷。用烏蘞莓搗汁,加童便,以熱酒送服。
3、烏蘞莓治一切腫毒,發(fā)背、乳癰、便毒、惡瘡初起者:五葉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塊。搗爛,入好酒一盞,絞汁熱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壽域神方》)
4、烏蘞莓治項下熱腫,俗名蝦蟆瘟:五葉藤搗敷之。(《丹溪纂要》)
5、烏蘞莓小便尿血。用烏蘞莓陰干,研為末。每服二錢,開水送下。
6、項下熱腫(俗名蛤蟆瘟)。用烏蘞莓搗爛敷涂。
7、治臁瘡:鮮烏蘞莓葉,搗爛敷患處,寬布條扎護,每日換一次?;驎裱心?每藥末一兩,同生豬脂三兩,搗成膏,將膏攤紙上,貼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8、烏蘞莓治喉痹:馬蘭菊、五爪龍草、車前草各一握。上三物,杵汁,徐徐飲之。(《醫(yī)學(xué)正傳》)
9、烏蘞莓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烏蘞莓根一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10、烏蘞莓治小便尿血:五葉藤陰干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衛(wèi)生易簡方》)
11、治跌打損傷:五爪龍搗汁,和童尿熱酒服之,取汗。(《簡便單方》)
12、烏蘞莓治蜂螫傷:五爪龍鮮葉,煎水洗。(江西《草藥手冊》)
13、烏蘞莓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曬干,研細,用開水調(diào)紅糖包患處。(《貴州省中醫(yī)驗方秘方》)
14、烏蘞莓治九子濫癢:母豬藤、九子連環(huán)草、何首烏。燉肉服。(《四川中藥志》)
15、烏蘞莓治肺勞咳血:烏蘞莓根三至四錢,煎服?;蚣觽?cè)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錢,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ys630.COm精選閱讀
烏蘞莓的簡介
烏蘞莓 (讀音 [wū liǎn méi]),又名烏蘞(liǎn)草、五葉藤、五爪龍、母豬藤。是全草類。多年生攀援藤本,長達3米左右。生于低山灌木叢中。草質(zhì)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或微被疏柔毛。卷須2-3叉分枝,相隔2節(jié)間斷與葉對生。果實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有種子2-4顆;種子三角狀倒卵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近中部呈帶狀橢圓形,上部種脊突出,表面有突出肋紋,腹部中棱脊突出,兩側(cè)洼穴呈半月形,從近基部向上達種子近頂端。
烏蘞莓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質(zhì)、硝酸鉀、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黃酮類。根含生物堿、鞣質(zhì)、淀粉、樹膠。果皮中含烏蘞甙。
2、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治癰腫,疔瘡,痄腮,丹毒,風(fēng)濕痛,黃疸,痢疾,尿血,白濁。用于咽喉腫痛、癤腫、癰疽、疔瘡、痢疾、尿血、白濁、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內(nèi)服:煎湯,0.5~1兩;研末、浸酒或搗汁。外用:搗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一切腫毒,發(fā)背、乳癰、便毒、惡瘡初起者:五葉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塊。搗爛,入好酒一盞,絞汁熱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壽域神方》)。
3.2、治項下熱腫,俗名蝦蟆瘟:五葉藤搗敷之。(《丹溪纂要》)。
3.3、治發(fā)背、臀癰、便毒:烏蘞莓全草水煎二次過濾,將兩次煎汁合并一處,再隔水煎濃縮成膏,涂紗布上,貼敷患處,每日換一次。(《江西民間草藥》)。
3.4、治無名腫毒:烏蘞莓葉搗爛,炒熱,用醋潑過,罨患處。(《浙扛民間草藥》)。
3.5、治臁瘡:鮮烏蘞莓葉,搗爛敷患處,寬布條扎護,每日換一次?;驎裱心?每藥末一兩,同生豬脂三兩,搗成膏,將膏攤紙上,貼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3.6、治喉痹:馬蘭菊、五爪龍草、車前草各一握。上三物,杵汁,徐徐飲之。(《醫(yī)學(xué)正傳》)。
烏蘞莓的市場信息
1、烏蘞莓的價格
烏蘞莓的價格約為1.2元/50克。
2、烏蘞莓的選購方法
莖圓柱形,扭曲,有縱棱,多分枝,帶紫紅色;卷須二歧分叉,與葉對生。葉皺縮;展平后為鳥足狀復(fù)葉,小葉5,橢圓形、橢圓狀卵形至狹卵形,邊緣具疏鋸齒,兩面中脈有毛茸或近無毛,中間小葉較大,有長柄,側(cè)生小葉較小;葉柄長可達4cm以上。漿果卵圓形,成熟時黑色。氣微,味苦、澀。
3、烏蘞莓的保存方法
烏蘞莓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說起烏蘞莓五加,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烏蘞莓五加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英文名】bark of Treebineleaf Acanthopanax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烏蘞莓五加的根皮。
【原形態(tài)】灌木,高0.3-3m。樹皮灰棕以,成薄片脫落;小枝疏生短刺或無刺。葉有小葉5,稀3-4柄長5-12cm,常有刺,幼時有短柔毛;小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披針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3-7cm,寬1.5-2.5cm,先端短漸尖,基部狹尖,上面脈上有稀疏剛毛,下面幼時密生短柔毛,后毛脫落彎稀疏至無毛,邊緣有單鋸齒或重鋸齒,齒尖常有剛毛,側(cè)脈6-10對;小葉柄長3-5mm。傘形花序單個頂生,稀有1-2個側(cè)生小傘形花序,直徑約2.5cm,有花多數(shù);總花梗長4-12cm,幼時密生短柔毛;花梗長8-10mm,有短柔毛;花黃綠以;萼無毛,邊緣全緣;花瓣5,三角狀卵形;雄蕊5;子房3-5室;花柱3-5,離生;花盤圓錐狀隆起。果實球形,黑色,直徑6-8mm,宿存花柱長2mm?;ㄆ?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0-3600m的灌木叢林中。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接骨。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泡酒。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皮:主治風(fēng)濕、骨折。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烏蘞莓五加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烏蘞莓五加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烏蘞莓五加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烏蘞莓五加的重要性。
烏欖的藥用價值
烏欖(學(xu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45厘米。小枝粗10毫米,干時紫褐色,髓部周圍及中央有柱狀維管束。無托葉。小葉4-6對,紙質(zhì)至革質(zhì),無毛,寬橢圓形、卵形或圓形,稀長圓形;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無毛;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少花?;◣谉o毛?;ò暝诖苹ㄖ虚L約8毫米。雄蕊無毛?;ūP杯狀,流蘇狀;雌花中的薄,邊緣有6個波狀淺齒。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果序長8-35厘米,有果1-4個;果具長柄,果萼近扁平,果成熟時紫黑色,狹卵圓形,橫切面圓形至不明顯的三角形;外果皮較薄,干時有細皺紋。果核橫切面近圓形,核蓋厚約3毫米,平滑或在中間有1不明顯的肋凸。種子1-2;不育室適度退化?;ㄆ?-5月,果期5-11月。以根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性味歸經(jīng)
根:酸、澀,平。
葉:微苦、微澀,涼。
歸經(jīng):脾;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烏欖根: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祛濕,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用于內(nèi)傷吐血,咳嗽,手足麻木,胃痛,燙傷,風(fēng)濕痛,腰腿痛。
烏欖葉:止血;用于崩漏。
烏欖仁:甘,淡;潤肺,下氣,補血,殺諸魚毒。
含鈣質(zhì)和維生素C,營養(yǎng)豐富,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
用法用量:根0.5~1兩。葉:3~6錢。
烏欖的副作用
烏欖無副作用。孕婦少食為宜。
烏欖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醫(yī)學(xué)記載:
1、《本草拾遺》:主心中惡水,水氣。
2、《生草藥性備要》:止血。
3、《本草求原》:功近橄欖。
4、《嶺南采藥錄》: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鹽漬之,名欖鼓,乳癰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5、《廣州記》:“苦澀?!?/p>
6、《本草拾遺》:“酸,平,無毒?!?/p>
7、《綱目》:“酸,辛,無毒?!?/p>
8、《綱目拾遺》:“性溫,味澀甘?!?/p>
附方:
1、腳痛:干用1至2兩、豬腳一只、清水煎服。
2、風(fēng)濕腳氣:用法同上。
3、產(chǎn)后風(fēng)癱:干用2至兩,豬腳一只(或雞),清水煎后,沖酒服。
4、治寒濕腳氣:烏欖根1兩、走馬箭5錢、千斤拔5錢、山菩提5錢、臭屎茉莉頭5錢、獨腳球5錢、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5、治瘡癤疥癩:用鮮或干葉,煎水洗患處。
6、治豬病疴黃屎:用干葉1斤、雞蛋花4兩、煎水開飼料食。
太平莓的藥用價值
主治婦女產(chǎn)后腹痛,發(fā)熱。太平莓是常綠矮小灌木,單葉,革質(zhì),寬卵形至長卵形,長8-16厘米,寬5-1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上面無毛,下面密被灰色絨毛,基部具掌狀5出脈,側(cè)脈2-3對,下面葉脈突起,棕褐色,邊緣不明顯淺裂,有不整齊而具突尖頭的銳鋸齒;葉柄長4-8厘米,幼時具柔毛,老時脫落,疏生小皮刺;托葉大,棕色,葉狀,長圓形,長達2.5厘米,具柔毛,近頂端較寬并缺刻狀條裂,裂片披針形。
花3-6朵成頂生短總狀或傘房狀花序,或單生于葉腋;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密被絨毛狀柔毛;花梗長1-3厘米;苞片與托葉相似,惟稍小;花大,直徑1.5-2 厘米;萼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外萼片頂端常條裂,內(nèi)萼片全緣,在果期常反折,稀直立;花瓣近圓形,白色,頂端微缺刻狀,基部具短爪,稍長于萼片;雄蕊多數(shù),花絲寬扁,花藥具長柔毛;雌蕊很多,無毛,稍長于雄蕊。果實球形,直徑1.2-1.6厘米,紅色,無毛;核具皺紋?;ㄆ?-7月,果期8-9月。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地路旁或雜木林內(nèi)。
地理分布產(chǎn)于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
太平莓的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每個人體質(zhì)不同,因此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太平莓,應(yīng)該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服用。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yīng)該更多的去了解太平莓,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發(fā)揮出太平莓的價值。請仔細閱讀太平莓的作用說明,并在藥師指導(dǎo)下購買和使用。
太平莓,為薔薇科常綠矮小灌木植物。高40-100厘米,枝細,圓柱形,微拱曲,幼時具柔毛,老時脫落,疏生細小皮刺?;ò咨?徑3-6朵成總狀花序或單生于葉腋。此種耐干旱,有固砂作用。全株入藥,有清熱活血之效。
太平莓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婦女產(chǎn)后腹痛,發(fā)熱。”
2、《南京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83(3):“清熱,活血?!?/p>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附方】治婦人產(chǎn)后腹痛,發(fā)熱:太平莓干燥全草半斤,加甘草五至六錢。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烏骨藤的藥用價值
烏骨藤是什么很多人不了解,烏骨藤的藥用價值很高,有抗癌之藥的稱號。大自然存在著很多的植物能藥用,烏骨藤是白葉瓜馥木的根。能去風(fēng)濕活血氣,止血功效,烏骨藤的藥用價值使用價值那么高,秋季即可采挖,有一種抗癌的藥片就含有烏骨藤。白葉瓜馥木全身都有利用價值,根可藥用,果實是絳紅色。
1、味微辛、澀,性溫。歸肝經(jīng)。
2、功效主治
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活血;止血。用于風(fēng)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清熱解毒,止咳平喘,通乳利尿。
1).治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咽喉炎。
2).乳汁不通,小便不利。
3).疔瘡腫毒。
4).近試用于食管癌,賁門癌,宮頸癌,及淋巴網(wǎng)狀細胞瘤等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克,亦可酒泡服。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烏骨藤的副作用
1、化學(xué)成分
根皮含白葉瓜馥木堿(fissicesine),白葉瓜馥木堿N-氧化物(fissicesine N-oxide),鵝掌楸堿(liriodenine),芒籽寧(atherosperminine),芒籽寧N-氧化物(atherosperminine N-oxide),氧代克列班寧(oxocrebanine),庫夫明(kuafumine)。莖皮含離生木瓣樹胺(discretamine),巴婆堿(asimilobine),克列班寧(crebanine),N-甲基芒籽寧陽離子(N-methyl atherosperminium),羥基木番荔枝堿(norannuradhapurine)。莖木含離生木瓣樹胺,克列班寧,氧代克列班寧,鵝掌楸堿,芒籽寧,N-去甲基芒籽寧(N-noratherosperminine),N-甲基芒籽寧陽離子,羥基木番荔枝堿。
2、孕婦禁服。
烏骨藤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配方選方:治癆傷、風(fēng)濕:烏骨藤七錢,見血飛:鐵筷子、五香血藤各五錢。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五錢。
各家論述
⑴《貴州民間藥物》:“治癆傷,除風(fēng)濕?!?/p>
⑵《全國中草藥匯編》:“通經(jīng)活血,止血。主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烏欖核的藥用價值
烏欖 常綠大喬木,高10-16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綠色,無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30-65cm;小葉15-21枚,革質(zhì),長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3.5-7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平滑;網(wǎng)脈兩面均明顯。
花兩性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長于復(fù)葉;萼杯狀,3-5裂,在雄花中長約2.5mm,在雌花中長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mm;雄蕊6,著生于花盤邊緣,長不超過花冠;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橢圓形,略呈三角形,長3.5-4.5cm,寬1.5-2cm,成熟時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質(zhì),兩端鈍,內(nèi)有種子1-2顆;不肯定適度退化?;ㄆ?-5月,果期5-11月。
性味:甘;澀;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外傷出血。
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內(nèi)服:磨汁,3-6g。
食用方法:
把生烏欖投進熱水中,焗浸數(shù)十分鐘,待它的肉變軟,隔去水,另浸入濃厚的鹽水里,三天后即可以當咸菜了。如果要作欖角,則用線把它分成兩半,中塞幼鹽腌制。若把它去核舂爛制成塊狀或調(diào)成漿狀,則叫做欖糕和欖醬。此外它還可以榨油之用。皮據(jù)說可作染料,其色鮮紅欖核椎開取其仁,便是“欖仁”,是制糕餅的高級餡料之一,廣式中秋月餅中的“五仁”,其中便有它的一分。所以每年也有許多人利用業(yè)余時間斵欖仁以供餅家之需。欖核取去仁后剩下來的核殼是一種很好的燒料,潮州“功夫茶”功夫之一就是火炭,一般認為最好的炭,是欖核炭,其次才是“楝子炭”,取其火猛耐燒,少燼無雜味。
因此欖核炭在舊社會遂成為士大夫們品名(草字名)的寵物了,欖核雕刻是廣東有名的手工藝之一,藝人們用它可以刻成船只、花籃、人物、動物等等。一粒欖核刻成的船只,其上有樓閣、人物,甚至器皿服用,應(yīng)有盡有。這些核雕,是傳統(tǒng)的出口工藝美術(shù)品,此外也有人用它治印,只是不流行罷了。
烏欖核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記載。
烏欖核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功能主治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主內(nèi)傷吐血;咳嗽痰血;水腫;乳癰;外傷出血。
1、《本草拾遺》:“主心中惡水,水氣。”
2、《生草藥性備要》:“止血?!?/p>
3、《本草求原》:“功近橄欖?!?/p>
4、《嶺南采藥錄》:“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鹽漬之,名欖豉,乳癰初起,煎水洗之可消?!?/p>
烏飯子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烏飯子,原名:南燭,別名:烏桐子、染菽、烏飯樹、米飯樹、烏飯葉、捻子等,拉丁文名: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杜鵑花科、越桔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有多數(shù)花,序軸密被短柔毛稀無毛;熟時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無毛?;ㄆ?-7月,果期8-10月,果子味道與藍莓同。多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臺灣等地?;瘜W(xué)成分:樹皮含鞣質(zhì);花含烏索酸、葒草素、異葒草素、莽草酸、山楂酸,據(jù)文獻報導(dǎo)并含烏飯樹甙(vaccinoside);葉含槲皮素及酚甙類;果實含墊付,醣類,游離酸(林檎酸和少量枸櫞酸、酒石酸)。
烏飯子有助陽補陰,明目壯腎等功效,烏飯樹名也由此得名。烏米飯原為民間食品,據(jù)典籍考證唐代即有。江浙一帶每逢濃歷四月初八,人人家中用烏飯樹葉煮烏米飯,已成習(xí)俗。在中國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們?nèi)员A糁r(nóng)歷四月吃烏米飯這一古老的習(xí)俗。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節(jié)吃,而更多的則是在四月初八這天吃。四月初八原是佛教浴佛節(jié),所以烏米飯還和佛教文化有一定的聯(lián)系。江浙一帶至今流傳著地藏王入地獄為母親送烏米飯的故事。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飯子的葉子煮湯,用所煮的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烏米飯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烏樹葉中幾小時后煮成的。吃烏米飯可以祛風(fēng)解毒,防蚊叮蟲咬,而且人們相信在立夏這天吃烏米飯,就會護佑人們平安如意。
2、用法用量
2.1、藥用部位: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鴉果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土千年健”條。
2.2、功能主治:安神;止咳。主心悸怔忡;夜不安眠;久咳。
2.3、《滇南本草圖說》:怔忡睡臥不寧者,煎服。
2.4、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烏飯子的副作用
烏飯子一般沒有特殊副作用。
烏飯子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治久咳,失眠:烏飯果三至五錢,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2、《滇南本草圖說》:怔忡睡臥不寧者,煎服。
烏骨藤是什么很多人不了解,烏骨藤的藥用價值很高,有抗癌之藥的稱號。大自然存在著很多的植物能藥用,烏骨藤是白葉瓜馥木的根。能去風(fēng)濕活血氣,止血功效,烏骨藤的藥用價值使用價值那么高,秋季即可采挖,有一種抗癌的藥片就含有烏骨藤。白葉瓜馥木全身都有利用價值,根可藥用,果實是絳紅色.圓球形
性味歸經(jīng)
味微辛、澀,性溫。歸肝經(jīng)。[1]
功效主治
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活血;止血。用于風(fēng)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1]
各家論述
⑴《貴州民間藥物》:“治癆傷,除風(fēng)濕?!盵1]
⑵《全國中草藥匯編》:“通經(jīng)活血,止血。主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盵1]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20克,亦可酒泡服。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1]
藥方選錄
治癆傷,風(fēng)濕:烏骨藤21克,見血飛、鐵筷子、五香血藤各15克。泡酒500克,日服三次,每次15克。(貴州明間藥物》)[1]
烏骨藤的藥用價值已經(jīng)跟大家詳細的說了,各位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烏骨藤能治療很多疾病,讓人苦惱的風(fēng)濕病也可借由烏骨藤治愈。白葉瓜馥木枝葉高約3米,皮纖維堅韌能作為繩索。而根就是烏骨藤可做藥用。由此可見白葉瓜馥木的作用有多么大了,每一個部位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大自然的神奇遠遠不止這樣,有許多的植物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 ?隨著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變快,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也變大,人們開始尋求養(yǎng)生的方法,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讓人信賴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和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中藥對人體幾乎沒有副作用,而且中藥對于慢性病和養(yǎng)生有獨到的作用。比如說刺莓果就是一個價值很高的中藥,那么刺莓果藥用價值究竟有哪些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
? ?野玫瑰學(xué)名刺莓薔薇,別名刺莓果,屬薔薇科,落葉灌木。俗稱剌梅果,又叫報春刺梅, 薔薇科 , 薔薇屬。落葉直立灌木,高達2m。小枝細,有多數(shù)寬大而扁平之直刺。徑3~5cm。果近球形,暗紅,徑約1cm?;ㄆ?~5月;其花和果實的提取物用于醫(yī)藥價格不菲,以前只能當柴燒圈籬笆的小植物賦予了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的新的使命 野玫瑰學(xué)名刺莓薔薇,別名刺莓果,屬薔薇科,落葉灌木。
? ?科學(xué)的進步近幾年有許多學(xué)者對刺梅果這種野生的植物做了深入的研究,其花、果代茶飲能增加血紅細胞軟化血管平穩(wěn)血壓,對血稠,血栓的患者有輔助療效,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防癌的藥用價值,其花和果實的提取物用于醫(yī)藥價格不菲,從以前只能當柴燒圈籬笆的小植物賦予了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的新的使命。 ?
? ?
? ?每千克鮮果中含580毫克維生素C,是提取天然維生素C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還含有葡萄糖、果糖等多種糖類,以及檸檬酸、蘋果酸、奎寧等各種有機酸和多種色素。其花含有揮發(fā)油0.03%,香氣濃郁,既是調(diào)味佳品,又是治療肝胃氣痛、風(fēng)痹、吐血咳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乳痛、腫毒等病癥的良藥。
? ?看了上面我對刺莓果的介紹,我想大家一定會覺得一個刺莓果作用怎么這么大,是的,刺莓果作用確實很多,有很多保健品首選的材料就是刺莓果,刺莓果不但藥用價值豐富而且對人體的保健也有很大的作用。除了刺莓果還有很多的中草藥的作用都很大,所以我們應(yīng)該重視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