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茴香的藥用價值_八角茴香的副作用
男性三角養(yǎng)生。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角茴香的藥用價值_八角茴香的副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八角茴香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溫陽,散寒,理氣。治中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干、濕腳氣。
2、用于什么病癥
治中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干、濕腳氣。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八角茴香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八角茴香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八角茴香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陰虛火旺者慎服。
3、飲食禁忌
3.1、八角茴香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得配本草》:多食損目發(fā)瘡。
3.3、《會約醫(yī)鏡》:陽旺及得熱則嘔者均戒。
八角茴香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本草正》。
1.1、別名:舶上茴香、舶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原油茴、八月珠、大料、五香八角、大茴香、茴香八角珠、大八角。
1.2、藥材來源: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實。
1.3、生境分布:
1.4、性味歸經(jīng):性味:辛甘,溫。歸經(jīng):入脾、腎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栽培8年有少量結(jié)果,10年進入盛果期,可連續(xù)采收50~70年。春果在4月間果實老熟落地時拾取,曬干。秋果在10-11月采收,采后置沸水鍋中煮沸,攪拌約5~ 10min后,撈出,曬干或烘干。
1.6、化學成分: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成分為反式茴香醚、對丙烯苯基異戊烯醚等。動物實驗表明,有升高白細胞和祛痰作用。醇提物對離體氣管有抗組織胺作用;體外試驗對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1.7、功能主治:溫陽,散寒,理氣。治中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干、濕腳氣。
1.8、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2、《品匯精要》:主一切冷氣及諸疝療痛。
3、《醫(yī)學入門》:專主腰痛。
4、《本草正》:除齒牙口疾,下氣,解毒。
5、治腰重刺脹:八角茴香,炒,為末,食前酒服二錢。(《仁齋直指方》)。
6、《醫(yī)林纂要》:潤腎補腎,舒肝木,達陰郁,舒筋,下除腳氣。
7、治小腸氣墜: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錢,乳香少許。水(煎)服取汗。(《仁齋直指方》)。
8、治疝氣偏墜:大茴香末一兩,小茴香末一兩。用豬尿胞一個,連尿入二末于內(nèi),系定罐內(nèi),以酒煮爛,連胞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衛(wèi)生雜興》)。
9、《本草蒙筌》:主腎勞疝氣,小腸吊氣攣疼,干、濕腳氣,膀胱冷氣腫痛。開胃止嘔,下食,補命門不足。(治)諸瘺,霍亂?!爸窝慈绱?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熱,袋盛,拴于痛處。(《簡便單方》)。
ys630.coM延伸閱讀
八角茴香[圖]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英文名】FRUCTUS ANISI STELLATI
【來源】本品為木蘭科植物 八角茴香 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 干燥成熟果實 。秋、冬二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摘,置沸水中略燙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狀】本品為聚合果,多由8蓇葖果組成,放射狀排列于中軸上。蓇葖果長1~2cm,寬0.3~0.5cm,高0.6~1cm;外表面紅棕色,有不規(guī)則皺紋,頂端呈鳥喙狀,上側(cè)多開裂;內(nèi)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澤;質(zhì)硬而脆。果梗長3~4cm,連于果實基部中央,彎曲,常脫落。每個蓇葖果含種子1粒,扁卵圓形,長約6mm,紅棕色或黃棕色,光亮,尖端有種臍;胚乳白色,富油性。氣芳香,味辛、甜。
【鑒別】(1) 本品粉末紅棕色。內(nèi)果皮柵狀細胞長柱形,長200~546μm ,壁稍厚,紋孔口十字狀或人字狀。種皮石細胞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極厚,波狀彎曲,胞腔分枝狀,內(nèi)含棕黑色物;斷面觀長方形,壁不均勻增厚。果皮石細胞類長方形、長圓形或分枝狀,壁厚。纖維長,單個散在或成束,直徑29~60μm ,壁木化,有紋孔。中果皮細胞紅棕色,散有油細胞。內(nèi)胚乳細胞多角形,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歸肝、腎、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腎虛腰痛,胃寒嘔吐,脘腹冷痛。
【用法用量】3~6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八角茴香[圖]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八角茴香[圖]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八角茴香丸這種中藥方劑是非常不錯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八角茴香丸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八角茴香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八角茴香丸
【處方】
山楂、枳實、大茴、吳萸、荔枝核。
【功能主治】
疝氣。
【摘錄】
《醫(yī)學傳燈》卷下。
八寶散
【處方】
藿香1兩,破故紙1兩,大腹皮1兩,檳榔1兩,雄黃1兩,輕粉1兩,硫黃1兩,枯白礬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風癩、松皮頑癬,久不瘥者。
【用法用量】
小油調(diào)搽,日上數(shù)次。癢則搽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一〇九。
結(jié)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治療疝氣的中藥方劑--八角茴香丸。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疝氣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八角的藥用價值
八角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八角為著名的調(diào)味香料,味香甜。八角果實在日常調(diào)味中可直接使用,如燉、煮、腌、鹵、泡等,也可直接加工成五香調(diào)味粉。茴油和八角油樹脂則通常用于肉類制品、調(diào)味品、軟飲料、冷飲、糖果以及糕點、烘烤食品等食品加工業(yè)領域。八角油樹脂與其它辛香料油樹脂一樣,市場消費量逐年增加,并有逐步代替辛香料原料的趨勢。
八角干燥成熟果實含有含芳香油、脂肪油、蛋白質(zhì)、樹脂等,提取物為茴香油,其中種子中含有茴香油1.7%-2.7%,干果和干葉的茴香油含量分別為12%-13%、1.6%-1.8%。茴香油的主要成分為茴香醚、茴香醛和茴香酮、黃樟醚、水芹烯等。
八角供藥用,有祛風理氣、和胃調(diào)中的功能,用于中寒嘔逆、腹部冷痛、胃部脹悶等。但多食會損目發(fā)瘡。
八角果具有健胃、驅(qū)風、鎮(zhèn)痛、調(diào)中理氣、祛寒濕,治療消化不良和神經(jīng)衰弱等功用。隨著新藥研制水平的不斷提高,其用途不斷擴大,以八角為原料提取的莽草酸可合成抗癌藥和制取抗甲型或乙型流行性感冒藥物。八角干果含莽草酸8%-13%,是目前最佳天然植物原料,除毒八角(莽草籽)含量比它高些外,到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潛在規(guī)模生產(chǎn)價值的植物。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1、促進胃腸蠕動
八角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它能刺激胃腸神經(jīng)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于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2、增加白細胞
茴香烯能促進骨髓細胞成熟并釋放入外周血液,有明顯的升高白細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細胞,可用于白細胞減少癥。
八角的副作用
陰虛火旺的眼病患者和干燥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活動性肺結(jié)核、支氣管哮喘、痛風、糖尿病、熱盛者少食甚至忌食。
《得配本草》:多食損目發(fā)瘡。
《會約醫(yī)鏡》:陽旺及得熱則嘔者均戒。
八角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品匯精要》:主一切冷氣及諸疝療痛。
《本草蒙筌》:主腎勞疝氣,小腸吊氣攣疼,干、濕腳氣,膀胱冷氣腫痛。開胃止嘔,下食,補命門不足。(治)諸瘺,霍亂。
《醫(yī)學入門》:專主腰痛。
《本草正》:除齒牙口疾,下氣,解毒。
《醫(yī)林纂要》:潤腎補腎,舒肝木,達陰郁,舒筋,下除腳氣。
1、治小腸氣墜: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錢,乳香少許。水(煎)服取汗。(《仁齋直指方》)
2、治疝氣偏墜:大茴香末一兩,小茴香末一兩。用豬尿胞一個,連尿入二末于內(nèi),系定罐內(nèi),以酒煮爛,連胞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衛(wèi)生雜興》)
3、治腰重刺脹:八角茴香,炒,為末,食前酒服二錢。(《仁齋直指方》)
4、治腰痛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熱,袋盛,拴于痛處。(《簡便單方》)
5、治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大麻子(炒,去殼)半兩,八角茴香七個。上作末,生蔥白三七個,同研煎湯,調(diào)五苓散服。(《永類鈐方》)
6、治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紫破膿壞,行步無力,皮肉焮熱:舶上茴香(炒)、地龍(去土,炒)、川烏頭(炮,去皮尖)、烏藥(銼)、牽牛(炒)各一兩。研杵勻細,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鹽湯下十五丸,日二。(《腳氣治法總要》茴香丸)
八角蓮的藥用價值
八角蓮,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20-30cm。不分枝,無毛,淡綠色。根莖粗壯,橫生,具明顯的碗狀節(jié)。莖生葉1片,有時2片,盾狀著生;葉柄長10-15cm;葉片圓形,直徑約30cm,常狀深裂幾達葉中部,邊緣4-9淺裂或深裂,裂片楔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9cm,寬5-7cm,先端銳尖,邊緣具針刺狀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密被或疏生柔毛。
作用:化談散結(jié);祛瘀止痛;清熱解毒。主咳嗽;咽喉腫痛;瘰疬;癭瘤;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跌打損作;痹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jié),祛痰消腫。用于癰腫疔瘡、瘰疬、咽喉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2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或浸醋、酒涂搽;搗爛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八角蓮的副作用
孕婦禁服,體質(zhì)虛弱者慎服。
《分類草藥性》:味苦,無毒。
《福建民間草藥》:甘微辛,溫,有毒。
《貴陽民間藥草》:辛微苦,平,無毒。
《廣西中藥志》:甘苦微辛,性涼,無毒。
八角蓮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八角蓮的醫(yī)學記載
《綱目拾遺》:治一切毒蛇傷。
《廣西中藥志》:清熱化痰,解蛇蟲毒。治肺熱痰咳,蟲蛇咬傷,單雙蛾喉痛,瘡癤。
《四川中藥志》:治勞傷吐血、腰痛,疥癬白禿。
《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虛弱脫肛;外用消傷腫,并治蛇咬傷,疔瘡。
《福建民間草藥》:散結(jié)活瘀,消癭解毒。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燥濕瀉火。治淋巴結(jié)炎,腮腺炎,癰瘡。
《江西草藥》:治腎虛,勞傷,中暑,胃痛。
八角蓮的醫(yī)學附方
1、治疔瘡:八角蓮二錢,蒸酒服;并用須根搗爛敷患處。(《貴陽民間藥草》)
2、治體虛弱,癆傷咳嗽,虛汗盜汗:八角蓮三錢,蒸鴿子或燉雞或燉豬肉半斤服。(《貴陽民間藥草》)
3、治瘰疬:八角蓮一至二兩,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4、治腫毒初起:八角蓮加紅糖或酒糟適量,共搗爛敷貼,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5、治帶狀皰疹:八角蓮根研末,醋調(diào)涂患處。(《廣西中草藥》)
6、治單雙蛾喉痛:八角蓮一錢,磨汁吞咽。(《廣西中藥志》)
7、治痰咳:八角蓮四錢,豬肺二至四兩,糖適量。煲服。(《廣西中藥志》)
8、治跌打損傷:八角蓮根一至三錢,研細末,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藥》)
9、治毒蛇咬傷:㈠八角蓮三至五錢,搗爛,沖酒服,渣敷傷處周圍。(《廣西中草藥》
白細胞是我們血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紅細胞和白細胞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狀態(tài)才是健康狀態(tài)。但是有些生病之后會有白細胞減少的情況,可以多喝八角茴香升白酒。八角茴香升白酒的功效就是促進白細胞生長。能幫助治療白細胞減少癥,來看八角茴香升白酒的用法!
配方
八角茴香25g。
制法
用白酒750ml浸泡2周后,即可飲用。
用法
口服。每次10~15ml,空腹服,每日2次。
功效
促進白細胞生長。
主治
因放療、化療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白細胞減少癥。
附記
原方為八角茴香提取物制成膠囊服用,每次3粒(每粒含生藥150mg,總量為450mg)每日2次?,F(xiàn)改成酒劑。研究發(fā)現(xiàn)八角茴香中所含茴香腦成分有明顯升高白細胞的作用。少數(shù)患者服后可能有口干、惡心、胃部不適等腸道反應,不需處理,可以自行消失。
白細胞減少癥病因
白細胞減少癥和(或)粒細胞減少癥原發(fā)者(原因不明)少見,多為繼發(fā)性。常見的發(fā)病機制為:粒細胞生成減少,如感染、電離輻射、腫瘤骨髓轉(zhuǎn)移、惡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抗腫瘤或其他藥物影響等;粒細胞成熟障礙,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粒細胞破壞增多,如脾亢、感染、炎癥或免疫異常;粒細胞分布異常,循環(huán)池內(nèi)的粒細胞遷移至邊緣池,可造成假性粒細胞減少,外周血粒細胞計數(shù)減少,注射腎上腺激素后,粒細胞從邊緣池進入循環(huán)池,計數(shù)恢復正常。
臨床表現(xiàn)
白細胞減少癥常繼發(fā)于多種全身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以原發(fā)病為主。大多數(shù)患者起病緩慢,可出現(xiàn)頭暈、乏力、心悸、低熱、失眠、咽喉炎及黏膜潰瘍等。中性粒細胞是人體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因而粒細胞減少的臨床癥狀主要是易有反復的感染?;颊甙l(fā)生感染的危險性與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多少、減少的速率以及其他免疫系統(tǒng)受損的程度直接相關。慢性原發(fā)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可見于兒童和成人,感染較輕或不發(fā)生感染,多數(shù)患者一年內(nèi)自行緩解,少數(shù)可持續(xù)多年。
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兒童,病程遷延多年,呈一定的規(guī)律性發(fā)作,常間隔21天(12~35天)發(fā)作1次,每次持續(xù)3~6天,發(fā)作時全身不適,頭痛、發(fā)熱,伴有咽部或其他部位感染,部分患者有關節(jié)痛、脾及淋巴結(jié)腫大。藥物引起的粒細胞減少多發(fā)生在用藥后5周,最長可達7周,但也可在數(shù)小時內(nèi)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乏力、易疲勞,嚴重者可出現(xiàn)寒戰(zhàn)、咽痛、肺炎、發(fā)熱、骨痛等。
檢查
1.血象
顯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減少。
2.骨髓象
可了解粒細胞的增殖及成熟情況,有時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zhuǎn)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
3.原發(fā)病相關檢查
如疑為結(jié)締組織疾病,應行相應的免疫學檢查。
4.抗中性粒細胞抗體測定
如果患者抗中性粒細胞抗體陽性且抗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陰性,則提示為同種免疫新生兒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和獲得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細胞減少。
5.粒細胞動力學及壽命測定
可用放射標記異氟磷標記的粒細胞進行測定,是了解中性粒細胞轉(zhuǎn)換的最可靠的指標,但技術(shù)設備要求較高,難以普及。
6.腎上腺素試驗
腎上腺素0.3mg,皮下注射,注射前、后20分鐘各做白細胞計數(shù)1次,如粒細胞絕對值增加至注射前的1倍以上,且患者無脾腫大,則為陽性,說明患者可能為假性粒細胞減少癥,循環(huán)池的粒細胞遷移至邊緣池。
結(jié)語:有關八角茴香升白酒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八角茴香升白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八角茴香升白酒的功效是促進白細胞的生長,對于一些白細胞減少癥的患者是很有幫助的?;颊邆円嗪刃﹩?
八角金盤的藥用價值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m。莖光滑無刺。葉柄長10-30cm;葉片大,革質(zhì),近圓形,直徑12-30cm,掌狀7-9深裂,裂片長橢圓狀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疏離粗鋸齒,上表面暗亮綠以,下面色較淺,有粒狀突起,邊緣有時呈金黃色;側(cè)脈搏在兩面隆起,網(wǎng)脈在下面稍顯著。
藥用價值:葉、根、皮藥用。
性味歸經(jīng):辛,微溫;入肝、腎二經(jīng)。
用量用法:內(nèi)服:煎湯,6-9克;外用:煎水洗。
圓錐花序頂生,長20-40cm;傘形花序直徑3-5cm,花序軸被褐色絨毛;花萼近全緣,無毛;花瓣5,卵狀三角形,長2.5-3mm,黃白色,無毛;雄蕊5,花絲與花瓣等長;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1胚球;花柱5,分離;花盤凸起半圓形。果產(chǎn)近球形,直徑5mm,熟時黑色?;ㄆ?0-11月,果熟期翌年4月。
地理分布
原產(chǎn)于日本,琉球群島,臺灣引種栽培,現(xiàn)全世界溫暖地區(qū)已廣泛栽培??甲C:始載于《臺灣藥用植物志》。
八角金盤的副作用
孕婦慎服。
八角金盤具有一定毒性:八角金盤的莖部有毒,不可食用。
中毒癥狀:誤食八角金盤莖部,可引起免疫系統(tǒng)中毒和精神性中毒,器官損傷性中毒等。曾有一病例為服后造成一級傷殘,常年臥病在床,肚子脹,非常痛苦。
八角金盤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風痹藥酒:鐵筅帚1兩,八角金盤根1兩,白毛藤蘇木1兩,落石藤1兩。功能主治:跌打,瘋腫。用法用量:酒浸10日用。摘錄:《綱目拾遺》卷五。
2、八角金盤湯:八角金盤(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蘆根30克,赤小豆30克,陳皮5克,甘草5克。功能主治:利濕化痰,活血消瘀,清熱解毒,緩急止痛。主痰阻血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董漢良方。
3、止痛藥:當歸、牛膝、川芎、生地黃、赤芍藥、白芷、羌活、獨活、杜仲、續(xù)斷各一兩,肉桂、八角茴香、乳香、沒藥各五錢,木香、丁香皮、沉香、血竭各二錢半。用法用量:老酒調(diào)下。摘錄:《證治準繩·瘍醫(yī)》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