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鄙钤絹碓胶茫藗冊絹碓阶⒅仞B(yǎng)生,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量才更好。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豬苓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豬苓的簡介
豬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樹花屬藥用真菌。子實體大或很大,肉質、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圓形白色至淺褐色菌蓋,一叢直徑可達35cm。菌蓋圓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邊緣內卷,被深色細鱗片,寬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黃色。孔口圓形或破裂呈不規(guī)則齒狀,延生,平均每毫米2-4個。孢子無色,光滑,圓筒形,一端圓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經(jīng)濟價值:子實體幼嫩時可食用,味道十分鮮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狀多樣,是著名中藥,有利尿治水腫之功效。含豬苓多糖(glucan),試驗抗癌。
豬苓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
含麥角甾醇、生物素、糖類、蛋白質。含粗蛋白7.89%、醚溶性浸出物 0.24%、粗纖維46.06%、可溶性糖分等;還含游離及結合型生物素(Biotin)、2-羥基-二十四烷酸(2-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麥角甾醇(Ergo- sterol)含麥角甾醇、生物素、糖類、蛋白質。
2、功效作用
2.1、性味甘、淡,平。
2.2、歸經(jīng)歸腎、膀胱經(jīng)。
2.3、功能主治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3、臨床應用
3.1、利尿滲濕。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腳氣,泄瀉,淋、濁,帶下。
3.2、《本經(jīng)》:“主痃瘧,利水道?!?/p>
3.3、《藥性論》:“解傷寒溫疫大熱,發(fā)汗,主腫脹,滿腹急痛。”
3.4、《珍珠囊》:“滲泄,止渴,又治淋腫。”
3.5、《醫(yī)學啟源》:“大燥除濕。《主治秘要》云,去心懊憹?!?/p>
3.6、《醫(yī)學入門》:“治中暑消渴?!?/p>
3.7、《綱目》:“開腠理,治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4、科學研究
利尿作用:豬苓煎劑,相當于生藥0.25-0.5g/kg,靜脈注射或肌內注射,對不麻醉犬具有比較明顯的利尿作用,并能促進鈉、氯、鉀等電解質的排出,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腎小管重吸收機能的結果。
豬苓的市場信息
1、豬苓的價格
豬苓的價格約為220元/公斤。
2、豬苓的選購方法
本品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25cm,直徑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硬,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氣微,味淡。
3、豬苓的保存方法
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ys630.coM延伸閱讀
說到葛根豬苓湯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葛根豬苓湯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小常識。
【處方】葛根(用雪水或秋露潤透,陰干,銼碎)1兩,豬苓(削去黑皮,切作薄片,在流水浸1宿,取出銼片,用升麻葉拌蒸1日,去葉曬干;如無葉,升麻亦可用)5錢,澤瀉(銼碎,酒浸1宿,取出曬干)5錢,茯苓(搗細,水飛,去膜,澄清,曬干)5錢,滑石(取潔白者,以竹刀刮凈,研如粉,每兩用牡丹皮2兩同煮3炷香,去牡丹,以東流水淘過,曬干)7錢,石膏(煅赤,研細,甘草水飛過,澄,曬,再研)1兩,阿膠5錢,地骨皮(東流水洗凈,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水浸1宿,焙干)、梔子(去殼取仁,用甘草水浸1宿,取出曬干,搗篩為末)5錢。
【功能主治】癉瘧。
【用法用量】方中地骨皮用量原缺。
【摘錄】《痎瘧論疏》
葛根豬苓湯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葛根豬苓湯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柴胡豬苓湯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柴胡豬苓湯應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別名】柴胡湯
【處方】柴胡(去苗)1兩半,豬苓(去黑皮)1兩半,紫蘇莖葉(細銼)1兩半,陳橘皮(湯去白,焙),防己,大麻仁(炒,研),郁李仁(湯去皮尖,炒,研),桑根白皮(銼碎,炒令黃)2兩半。
【制法】除麻仁、郁李仁研外,上為粗末,入研藥和勻。
【功能主治】風寒濕毒腳氣,疼痛,皮膚不仁,緩弱(疒帬)痹,足脛腫滿,心下急,大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服,日午晡時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一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柴胡豬苓湯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柴胡豬苓湯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對于葶藶豬苓散,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葶藶豬苓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于葶藶豬苓散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葶藶、茯苓、豬苓、白術、蒼術、澤瀉、瞿麥、車前子、川芎、當歸、赤芍、生地。
【功能主治】滲水利濕。主水分。脾虛不能制水,血與水散于皮膚、腸胃之間,發(fā)為浮腫,小水不通,而后經(jīng)水斷絕。
【各家論述】方以二術、二苓壯土制水,澤瀉、車前、瞿麥、葶藶以行水消腫。水去則四肢皮膚、經(jīng)絡、腸胃之間,悉皆通利,經(jīng)血乃循故道而復至矣。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一
看了上文對葶藶豬苓散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豬苓為我國常用的菌類藥材,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豬苓在我國應用歷史悠久。早在《莊子》一書中名為"豕零";《神農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侗静萁?jīng)集注》記有:"楓樹苓,其皮去黑作塊似豬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實者佳,用之削去黑皮。"《本草衍義》載:"豬苓,行水之功靈,久服必損腎氣,昏入目"?!侗静萸笳妗份d:"豬苓,凡四苓、五苓等方,并皆用此,性雖有類澤瀉,同入膀胱腎經(jīng),解熱除濕,行竅利水,然水消則脾必燥,水盡則氣必走。"(常用中藥材)
產地分布
豬苓在我國分布較廣。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湖南、四川、貴州、陜西、青海、寧夏。主產于河北贊皇、平山、武安、涉縣、阜平、淶源、赤城、蔚縣、崇禮、圍場、平泉;山西陽曲、文水、交城、沁水、武鄉(xiāng)、黎城、介休、靈石、岢嵐、五臺、應縣、霍縣、興縣、汾陽、嵐縣、左權、代縣、孟縣、吉縣、和順;內蒙古寧城、克什克滕、喀喇沁旗;吉林輝南、集安、通化、柳河、長白、撫松、靖宇、延吉、汪清、敦化、龍井、樺甸;黑龍江雙鴨山、穆棱、黑河、鐵力、寧安;湖南瀏陽、平江;四川灌縣、北川、旺蒼、洪雅、峨邊、屏山、滎經(jīng)、理縣、金川、沐川、天全、茂汶、小金、美姑、平武、南坪、馬邊;貴州遵義、習水、德江、印江、赫章、威寧;陜西周至、寶雞、太白、鳳縣、寧陜;青海湟中、互助、循化、貴德、興海;寧夏涇源、隆德。(常用中藥材)形態(tài)特征
生物學特性
生態(tài)環(huán)境
種植技術
(一) 選地整地豬苓是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中藥材,在我國已經(jīng)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應用歷史。豬苓屬于一種藥用真菌,子實體大,在未完全發(fā)育成熟時,可以食用,味道鮮美,營養(yǎng)非常豐富。豬苓的功效和作用都非常明顯,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
豬苓的功效和作用之一是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腫之功效,臨床上經(jīng)常被用來治療腎炎,以及腎炎引起的浮腫等癥狀。豬苓含有豬苓多糖,還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等多種功效。
1、治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50克。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納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2、治妊娠從腳上至腹腫,小便不利,微渴引飲:豬苓250克,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3、治痃瘧不分新久:豬苓50克,茯苓25克,柴胡20克,半夏15克,甘草5克,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發(fā)前服,渣再煎,發(fā)后服。
4、治腸胃寒濕,濡瀉無度,嗜臥不食:豬苓(去黑皮)25克,肉豆蔻(去殼,炮)二枚,黃柏(去粗皮,炙)一分。上三味搗羅為末,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
5、治子淋:豬苓25克。搗篩,以白湯三合,和方寸匕為一服,漸至二匕,日三夜二,盡,不瘥,宜轉下之,服甘遂散。
自建國以來,豬苓的種植業(yè)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每年市場上需求量供貨量都非常大。豬苓不僅消腫利尿,能夠治療腎炎等疾病,豬苓的功效和作用還包括可以抗癌,抗輻射,對肝臟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而且毒性很低,是一種很安全的中藥。
豬苓的藥用價值
豬苓別名野豬糞、地烏桃、粉豬苓等。為多孔菌科多孔菌屬植物豬苓的菌核。性味平、甘、淡。有利小便,滲濕之功能。近年來發(fā)現(xiàn)豬苓有抗癌作用。用于急性腎炎,全身浮腫,水腫,小便不利,熱淋,尿急,尿頻,尿道痛,口渴,飲水則吐,受暑水瀉,黃疸等病癥。
利尿滲濕。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腳氣,泄瀉,淋、濁,帶下。
《本經(jīng)》:“主痃瘧,利水道。”
《藥性論》:“解傷寒溫疫大熱,發(fā)汗,主腫脹,滿腹急痛。”
《珍珠囊》:“滲泄,止渴,又治淋腫?!?/p>
《醫(yī)學啟源》:“大燥除濕?!吨髦蚊匾吩?去心懊憹?!?/p>
《醫(yī)學入門》:“治中暑消渴?!?/p>
《綱目》:“開腠理,治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p>
豬苓的副作用
《醫(yī)學啟源》:豬苓淡滲,大燥亡津液,無濕證勿服。
《醫(yī)學入門》:有濕癥而腎虛者忌。
《得配本草》:目昏、無濕而渴,二者禁用。
豬苓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治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碎)各一兩。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納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傷寒論》豬苓湯)
治妊娠從腳上至腹腫,小便不利,微渴引飲:豬苓五兩,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錄》)
治痃瘧不分新久:豬苓一兩,茯苓五錢,柴胡四錢,半夏三錢,甘草一錢,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發(fā)前服,渣再煎,發(fā)后服。(《方脈家寶》)
治腸胃寒濕,濡瀉無度,嗜臥不食:豬苓(去黑皮)半兩,肉豆蔻(去殼,炮)二枚,黃柏(去粗皮,炙)一分。上三味搗羅為末,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圣濟總錄》豬苓丸)
治子淋:豬苓五兩。搗篩,以白湯三合,和方寸匕為一服,漸至二匕,日三夜二,盡,不瘥,宜轉下之,服甘遂散。(《小品方》)
治年壯氣盛,夢遺白濁:半夏一兩,豬苓一兩。上半夏銼如豆大,豬苓為末。先將半夏炒令黃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為末;以一半豬苓末調勻和丸,如桐子大,更用余豬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養(yǎng)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下,于申未間冷酒下。(《濟生方》豬苓丸)
豬苓湯一般情況下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就算我們接觸到但是我們不是專業(yè)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實大家有所不知豬苓湯還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豬苓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豬苓湯
分類
祛濕劑-利水滲濕。
組成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一兩(各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
利水清熱養(yǎng)陰。
方解
本方治證,原系傷寒之邪傳入陽明或少陰,化而為熱,與水相搏,遂成水熱互結,小便不利。水熱內結,津液不得四布,故小便不利,口渴身熱;熱邪傷陰,陰虛熱擾,故心煩不寐。若水氣上逆于肺,則為咳逆;中攻于胃,則為嘔惡;下滲于大腸,則為下利??偫úC,乃為水熱互結,熱傷陰津之象,故治宜利水清熱養(yǎng)陰之法。
方中以豬苓為君,取其入膀胱、腎經(jīng),淡滲利水。臣以澤瀉、茯苓之甘淡,以助豬苓利水滲濕之力。佐以滑石之甘寒,利水而清熱;阿膠之甘咸,潤燥而滋陰。五藥合方,利水滲濕與清熱養(yǎng)陰并進,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斂邪,使水濕去,邪熱清,陰津復,諸證自解。
本方與五苓散同為利水之劑,皆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熱,其證相似,但病因病機,迥然有別。五苓散證系表邪未盡,內傳太陽之府,膀胱氣化不行,故用澤瀉,二苓之利水,配伍桂枝之外散表邪,內以溫陽化氣,組成溫陽化氣利水之劑。本方證乃邪已入里化熱,水熱互結,熱傷陰津,故用豬苓、澤瀉、茯苓之利水,佐以滑石之清熱,阿膠之養(yǎng)陰,合成利水清熱養(yǎng)陰之方。
方歌
豬苓湯用豬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并, 小便不利兼煩渴,利水養(yǎng)陰熱亦平。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豬苓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豬苓都用于腎虛的患者,能消除水腫,減輕腎臟負擔,解除濕熱,對排尿困難、尿量少者有利尿作用,豬苓中含有的免疫因子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同時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由于豬苓中含有的豬苓多糖能使促進腎上腺激素增加,因此能改善內分泌,還能有效抗輻射,另外其消炎抗菌效果,因此能對抗腹瀉和瘧疾,此藥可與其他中藥進行配伍,以發(fā)揮其最大藥效。
1.利尿利用:豬苓煎劑,相當于生藥0.25-0.5g/kg,靜脈注射或肌內注射,對不麻醉犬具有比較明顯的利尿作用,并能促進鈉、氯、鉀等電解質的排出,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腎小管重吸收機能的結果。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2.1.免疫增強作用:苓多糖能顯著增強小鼠T細胞對ConA的增殖反應以及B細胞對LpS的增殖反應。豬苓多糖對小鼠全脾細胞有明顯的促有絲分裂作用。在12.5mg/(kg·天)劑量下,豬苓多糖能明顯增強小鼠對SRBC的特異抗體分泌細胞數(shù);能明顯增強小鼠對異型脾細胞遲發(fā)型超敏反應以及促進異型脾細胞激活細胞毒T細胞(CTL)對靶細胞的殺傷。CTL是機體免疫監(jiān)視的重要效應細胞,在腫瘤免疫中具有關鍵作用。
2.2.一種非T細胞性促有絲分裂素作用。用正常小鼠脾細胞及胸腺細胞、裸鼠脾細胞及去除吸附性細胞后脾細胞培養(yǎng),觀察對不同濃度豬苓多糖的增殖反應。結果表明裸鼠脾細胞對豬苓多糖的反應與正常小鼠細胞無區(qū)別,即T細胞在此反應中不起作用;裸鼠脾細胞在去除吸附性細胞后,余下的細胞絕大多數(shù)是B細胞,但仍能對豬苓多糖發(fā)生明顯的增殖反應,表明豬苓多糖具有B細胞促有絲分裂的作用。裸鼠脾細胞在去除吸附性細胞后對豬苓多糖的反應卻明顯減弱,說明吸附性細胞在裸鼠脾細胞對豬苓多糖的反應中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揭示豬苓多糖可能是一種非T細胞性促有絲分裂素。但不具有血球凝集作用,不同于pHA和ConA等植物來源的促有絲分裂素。
由于豬苓有利尿功效,服用過量就會導致身體缺水,有口干現(xiàn)象,因此要掌握好劑量,使用注射劑會使局部皮膚出現(xiàn)炎性反應,甚至有過敏性休克的危險,因此使用時一定要謹慎。同時在服用期間要飲食清淡,忌油膩辛辣食物,注意休息,防止勞累過度。
豬苓是一種多年生菌類藥材,呈不規(guī)則黑色塊狀。以地下菌核入藥,生長期的豬苓有黑、灰,白3種顏色,生長過程是由白變灰再變黑。黑、灰苓既是商品藥材,也可用來無性繁殖。白色豬苓是膨大期的幼苓,無經(jīng)濟價值。
豬苓同其它真菌一樣,產生子實體及孢子,孢子形成鎖狀聯(lián)合菌絲,以自身分解吸收木質素等營養(yǎng),菌絲紐結而形成小白苓,白苓停止生長即轉為灰色,并逐漸變成黑色與原營養(yǎng)源脫離。這時只有等密環(huán)菌侵入后,又開始繼續(xù)生長。密環(huán)菌不侵入當年生長的白苓,只侵染灰苓和黑苓并形成共營關系。
豬苓生產過去一直依靠野生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豬苓的不斷研究,終于采用孢子分離法制成純菌種,進行人工栽培獲得成功。經(jīng)試種,在適宜溫度條件下,純豬苓菌種播種30--40d(天)可長出許多玉米粒大白色幼苓,播種栽培期不受季節(jié)限制,生長周期由過去老法栽培的4--5年縮短為2--3年,每平方米2年生產5--10kg,3年生產15--20kg,不僅適宜山區(qū)林間種植,亦可在平原、庭院、大棚和室內種植。具體栽培方法如下:
1.活樹根(樁)栽法:選直徑較粗、根部土層深厚的闊葉樹,在根部刨開表土,找到1--2根較大根,沿根生長方向挖寬30cm,長1m左右種植坑,露出根部,切斷須根及根梢,在距樹干20cm處,將刨開的側根根皮環(huán)剝3--5cm,坑底鋪上5--10cm厚半腐爛樹葉,沿根10cm左右處擺放預培好的菌棒,或者密環(huán)菌菌種及適量小樹段。將豬苓菌撒播在樹葉中,用腐殖土填平并略高于地面,上蓋適量樹葉或雜草。任其生長2--3年后采收。
2.坑栽:木材打孔栽培或直接撒播,也可以利用棉子殼、玉米芯等代料進行箱栽。直徑5cm以上雜木,截段50--60cm,曬至9成干即可打孔,隨即將菌種塞滿小孔,按間距10cm平行擺放于種植穴內,棒與棒之間填上3cm厚濕樹葉,在棒的兩端及樹葉中間放上適量密環(huán)菌菌種或種過天麻的舊菌棒。用腐殖土填平坑穴并高于地面。零星種植按60--80cm挖坑,田園成片種植按寬80cm,長度不限挖條形種植帶,種植帶之間間隔40cm。
直徑5cm以下樹枝,可以截成15--20cm小段,或代料可以參照以上方法挖坑進行撒播,但應種植2層為宜。每平方米用優(yōu)質豬苓菌種和密環(huán)菌各1--2瓶(包),用闊葉樹木段或舊菌棒、代用料等合計40--50kg。
栽培豬苓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豬苓菌種質量的好壞。優(yōu)質豬苓菌種,菌絲潔白粗壯,表面有網(wǎng)狀菌根,培養(yǎng)基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球形菌核,最初開始白色,10--20d(天)由白變灰,質地致密,有豬苓氣味,干后堅硬;菌絲萌發(fā)力強,成活率高,地溫15℃以上點播3d(天)菌絲定植,15--20d(天)菌絲向土中延伸呈根網(wǎng)狀,40--60d(天)開始在樹葉及土層中形成白色球形幼苓。假冒或采用常規(guī)法組織分離,或多次擴繁而生產的豬苓菌種,菌絲細弱,灰白,無網(wǎng)狀菌根,培養(yǎng)基表面沒有上述現(xiàn)象的球形菌核,或菌核極小,易老化,菌絲不向土中延伸。菌種質量的好壞與效益有很大關系,各引種栽培戶一定要認清菌種的優(yōu)劣,謹防假冒。
蔥,既是人們四季常食的調味品,又是營養(yǎng)豐富的應時蔬菜。據(jù)分析,每百克大蔥含蛋白質1.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4.1克,維生素A原1.6毫克,還有維生素B1、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鎂等元素。蔥作為調味品是由于它含有特殊香氣的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是蔥蒜辣素,也叫植物殺菌素。它除能促使人的消化液分泌量增加、提高食欲、增強消化功能外,還具有殺菌消炎作用。經(jīng)研究還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食蔥和蒜,還具有降低血脂、血糖、血壓及補腦作用。
老年腦力勞動者,常因用腦過度而引起食欲欠佳、消化不良等癥狀,有時甚至出現(xiàn)血壓升高等一系列反應,如果能事先多吃點大蔥或大蒜,則有預防上述癥狀的作用。為大腦提供能量所需的葡萄糖的轉變,需要維生素B1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把大蒜和少量維生素B1放在一起,即可產生一種叫蒜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在增強維生素B1作用的同時,還能發(fā)揮比維生素B1更強的作用。大蔥中則含有一種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若經(jīng)常食蔥,堆積的前列腺素A就可起到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從而有助于防治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國外學者也證明,常食大蔥或大蒜,會使人保持大腦靈活,甚至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