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功效與作用_丁香的藥用價值
夏季養(yǎng)生茶的功效與作用。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丁香的功效與作用_丁香的藥用價值”,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導(dǎo)讀:丁香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丁香的功效與作用、丁香圖片、丁香的藥用價值、丁香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丁香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丁香簡介丁香圖片丁香的功效與作用丁香的藥用價值丁香的藥用附方丁香的配伍應(yīng)用丁香的食用方法丁香的副作用丁香簡介
丁香,為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丁香,以花蕾和其果實入藥。花蕾稱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實稱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色,最后呈鮮紅色時可采集。將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干即成。
丁香圖片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溫中降逆;溫腎助陽。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葉瀉;腎虛陽痿;腰膝酸冷;陰疽。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1、《藥性論》:治冷氣腹痛。
2、《海藥本草》:主風(fēng)疳匿,骨槽勞臭。治氣,烏髭發(fā),殺蟲,療五痔,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正氣,止心腹痛。
3、《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4、《開寶本草》:溫脾胃,止霍亂。(治)壅脹,風(fēng)毒諸腫,齒疳匿。
5、《本草蒙筌》:止氣忒、氣逆。
6、《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fā)。
7、《本草正》: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七情五郁。
8、《本草匯》:療胸痹、陰痛,暖陰戶。
9、《醫(yī)林纂要》:補(bǔ)肝、潤命門,暖胃、去中寒,瀉肺、散風(fēng)濕。
10、《本草再新》:開九竅,舒郁氣,去風(fēng),行水。
11、《藥材學(xué)》: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腸充氣及子宮疝痛。
丁香的藥用價值
【藥名】丁香
【別名】丁子香(《齊民要術(shù)》)、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雞舌香(《本草綱目》)。
【性味歸經(jīng)】辛,溫。
【功效】溫中、暖腎、降逆。
【主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用藥忌宜】熱病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李杲:氣血勝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氣也?!侗静萁?jīng)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丁香的藥用附方
1、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丁香一兩,干柿蒂一兩。焙干,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簡要濟(jì)眾方》)
2、治小兒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兩。同研為細(xì)末,姜汁和丸,如綠豆大。姜湯下三、二十丸。(《百一選方》)
3、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個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蓮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4、治霍亂,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頓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5、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兩,桂心一兩。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熱酒調(diào)下一錢。(《圣惠方》)
6、治癰疽惡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藥護(hù)之。(《怪證奇方》)
7、治食蟹致傷:丁香末,姜湯服五分。(《證治要訣》)
8、治鼻中息肉:丁香綿裹納之。(《圣惠方》)
丁香的配伍應(yīng)用
1、配五味子: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經(jīng)氣火。二藥合用,主治奔豚,其病機(jī)在開在腎,皆所相宜。
2、配柿蒂、干姜:柿蒂下逆氣。干姜補(bǔ)中陽,三藥合用,胃寒去,逆氣平,胃虛復(fù)。則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3、配五味子,再伍以莪術(shù)(別名廣茂):溫腎散寒,平降沖逆,散結(jié)消瘀,舉三治一,非此莫效。
4、配黃連、乳汁:《本草綱目》葛洪《抱樸子》云,凡百病在目者,以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皆愈。黃連清火瀉火,乳汁補(bǔ)肝明目,三藥合用,標(biāo)本兼顧,氣血同治,亦補(bǔ)亦瀉,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為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也,目生百疾,三藥合用,皆主治之。
5、配柿蒂:和中降逆,溫腎助陽,治虛寒呃逆最效,兩藥相合無主輔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補(bǔ)助腎陽方中,亦多用之。是為佳對。
丁香的食用方法
1、丁香主要用于肉類、糕點(diǎn)、腌制食品、炒貨、蜜餞、飲料的制作配制調(diào)味品。
2、胃寒呃逆,脈遲者,可與柿蒂、人參、生姜配伍。
3、久患心腹冷痛者,可與肉桂、干姜等相伍。
4、腎陽虛衰,陽痿遺精,陰冷不孕,腰膝冷痛者,可與肉桂、附子、鹿角膠等相配。
5、少腹寒疝腹痛者可與川楝子、附子、小茴香等相合。
丁香的副作用
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曾有報道丁香油、丁香酚局部使用,偶然有個別人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
以上就是一些丁香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相關(guān)閱讀
母丁香的藥用價值
母丁香呈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3厘米,直徑0.5~1厘米。表面黃棕色或褐棕色,有細(xì)皺紋;頂端有四個宿存萼片向內(nèi)彎曲成鉤狀;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與種仁可剝離,種仁由兩片子葉合抱雨成,棕色或暗棕色,顯油性,中央具一明顯的縱溝;內(nèi)有胚,呈細(xì)桿狀。質(zhì)較硬,難折斷。氣香,味麻辣。
母丁香的功效與作用:常用來治療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
母丁香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作栓劑。
母丁香的副作用
熱證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
《雷公炮炙論》:不可見火。畏郁金。
《本草經(jīng)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母丁香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母丁香的醫(yī)學(xué)記載
《藥性論》:治冷氣腹痛。
《海藥本草》:主風(fēng)疳匿,骨槽勞臭。治氣,烏髭發(fā),殺蟲,療五痔,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正氣,止心腹痛。
《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開寶本草》:溫脾胃,止霍亂。(治)壅脹,風(fēng)毒諸腫,齒疳匿。
《本草蒙筌》:止氣忒、氣逆。
《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fā)。
《本草正》: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七情五郁。
母丁香的醫(yī)學(xué)附方
1、治暴心氣痛:雞舌香末,酒服一錢。(《肘后方》)
2、治胃冷嘔逆,氣厥不通:母丁香三粒(椎碎),陳橘皮一枚(全者,湯浸去白,焙)。上二味,用水一盞,煎取半盞,去滓熱呷。(《圣濟(jì)總錄》)
3、治小兒冷疳,面黃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為末,乳汁和蒸二次,姜湯服之。(《衛(wèi)生易簡方》)
4、治風(fēng)冷乘于齒間,發(fā)歇疼痛。口氣宣露:雞舌香、射于各一兩,麝香(細(xì)研)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入麝香再拌和令勻。每用少許揩齒,良久以溫湯漱口。(《圣濟(jì)總錄》雞舌香散)
5、治齲齒:雞舌香煮汁含之。(《姚僧坦集驗方》)
6、治婦人難產(chǎn):母丁香三十六粒。滴乳香三錢六分。為末,同活兔膽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頤真堂經(jīng)驗方》如意丹)
7、治陰冷:母丁香為末,縫紗囊如小指,實末,納陰中,中病便已。(《本草衍義》)
紫丁香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紫丁香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主急性瀉痢;黃疸型肝炎;火眼;瘡瘍。
2、用于什么病癥
紫丁香主急性瀉痢;黃疸型肝炎;火眼;瘡瘍。
3、用法用量
紫丁香內(nèi)服:煎湯,2-6g。
紫丁香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紫丁香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紫丁香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紫丁香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紫丁香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華本草》。
1.1、別名:又稱丁香、華北紫丁香、百結(jié)、情客、龍梢子。紫丁香原產(chǎn)中國華北地區(qū),在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中國的名貴花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ringa oblata Lindl.[S.vulgaris L.Var. oblata Franch.]。
1.2、藥材來源:為木犀科植物紫丁香的葉及樹皮。
1.3、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邊、山坡叢林或灘地水邊。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以至西南達(dá)四川西北部。
1.4、性味歸經(jīng):苦;性寒,入胃、肝、膽三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1.6、化學(xué)成分:葉中分離出D-甘露醇(D-mannitol),酪醇(ty-rosol),反式-對-羥基肉桂酸(E-p-hydroxy cinnamic acid),3,4-二羥基苯乙醇(3,4-dihydroxyphenethyl alcohol),3,4-二羥基苯甲酸(3, 4-dihydroxybenzoic acid)及丁香苦甙(syringopicroside)。
1.7、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主急性瀉痢;黃疸型肝炎;火眼;瘡瘍。
1.8、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6g。
2、《新華本草綱要》:葉:味辛、性溫,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能。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外用于抗菌、暴發(fā)性火眼及多種瘡瘍腫痛。
3、阿拉善-查干-阿嘎如:根及心材治心熱,心刺痛,頭暈,失眠,心悸,氣喘,“赫依”病《蒙植藥志》。
? ?中醫(yī)都知道中白丁香藥是一種治療疾病的良藥,白丁香藥的使用從古代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是百味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白丁香的好處是沒有副作用,相對來說比較安全,通過服用白丁想對特定部位、穴位有效的的刺激,從而疏通經(jīng)絡(luò),從而達(dá)到良好的治病目的。下面就來具體介紹白丁香的藥用價值。
? 1、白丁香的干燥的雀糞,別稱:麻雀糞、家雀糞、樹麻雀、雀蘇、雄雀矢、青丹來源雀形目文鳥科樹麻雀 以糞便入藥。
? 2、白丁香的形態(tài)特征:呈圓柱形,有時稍彎曲,長5-8mm,直徑1-2mm 。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質(zhì)稍硬,易折斷。斷面棕色,呈粒狀。
? 3、白丁香的味道:氣微腥臭。
? 4、消積,明目,主治積聚,疝氣。外用治目翳,癰疽瘡癤,扁桃體炎。
? 5、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為丸、散,2.5-5g。研細(xì)調(diào)敷或和乳汁點(diǎn)眼。腎虛有火及孕婦忌服。
藥材鑒定:
干燥的雀糞,呈圓柱形,有時稍彎曲,長5~8毫米,徑1~2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質(zhì)稍硬,易折斷,斷面棕色,呈粒狀。氣微腥臭。以干燥、無雜質(zhì)、無泥土者為佳。商品白丁香,除上述雀糞外,尚有山麻雀 passer rutilansrutilans (Temminck)的糞便,亦同等使用。山麻雀的形態(tài)與麻雀相似,但背面色栗紅,耳羽處無黑色斑塊。
? ?中國醫(yī)藥學(xué)問博大精深,白丁香藥是其中的一種。現(xiàn)在大家對白丁香藥用價值應(yīng)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使用白丁香一定要注意它的藥物性能和禁忌,正確的使用,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并準(zhǔn)確治療,從而達(dá)到緩和或治愈疾病的效果。
大家對丁香這種東西的主要了解是來自于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丁香花,其實丁香花不僅作為一種花,它還是一種非常有名的中藥材。中醫(yī)在使用丁香的時候,主要是將丁香洗干凈曬干之后再使用的,所以大部分人在使用丁香的時候并不能認(rèn)出來,這就是丁香花。所以丁香的藥效價值是什么呢?
1.丁香有增強(qiáng)腸胃功能抵抗力、治療胃酸過多的作用:丁香是一味辛溫的中藥材,主要能調(diào)理脾胃,可以用來泡水喝。
2.丁香有治療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作用:一般急性的支氣管炎多是由細(xì)菌感染引起的,而丁香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所以對于支氣管炎疾病有一定幫助。
3.丁香有治療紅白痢疾造成的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腹痛的作用:在每年的夏秋季節(jié)是痢疾多發(fā)的時候,腸胃不好的人群較為容易患上,用以丁香可以幫助治療該疾病。
4.丁香有調(diào)理脾胃、治療胃病的作用:用熱水沖泡丁香茶不但可以暖胃,而且還能治療惡心嘔吐和消化不良的癥狀。
5.丁香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我國的醫(yī)書上有記載,丁香有治療人的水腫、疔瘡和一些腫毒的作用。
6.丁香有舒緩壓力、提神醒腦安神的作用:現(xiàn)代人的工作壓力大,這時選擇用丁香來安撫平靜我們的心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7.丁香有體內(nèi)體外的真菌有抑制作用:丁香不但能抑制腸道內(nèi)真菌對我們的傷害,還可以提取香精治療皮膚上的真菌傷害,而且丁香油對我們的皮膚完全沒有刺激和傷害喲。
8.丁香還有治療男性陽痿和女性宮冷不孕、妊娠惡阻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丁香湯。
【處方】丁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干姜(炮裂)3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藿香葉3分,麝香(研)半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酒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丁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干姜(炮)半兩,胡椒半兩,青橘皮(去白,焙)半兩,陳橘皮(去白,焙)半兩,益智(去皮)半兩,高良姜半兩,紅豆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藥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氣虛,風(fēng)冷乘之,腹內(nèi)虛滿,有妨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熱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六
【處方】丁香1分,藿香葉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干姜(炮)半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胃寒,胸膈虛滿,面目浮腫,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煎取5合,去滓,徐徐呷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皮(銼)2兩,白術(shù)(銼)4兩,甘草(炙)1兩,干姜(炮)半兩,枇杷葉(拭去毛)2-7片,草豆蔻(去皮)5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中虛冷,霍亂吐瀉,煩熱發(fā)渴,或下利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母3粒(捶碎),陳橘皮1枚(全者,湯浸,去白,焙)。
【功能主治】胃冷嘔逆,氣厥不通。
【用法用量】用水1盞,煎取半盞,去滓熱呷。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干姜(炮)1兩,高良姜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嘔吵不止,或吐酸水;兼治一切冷氣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丁香1分,桂(去粗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酒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丁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陳曲(炒)半兩,草豆蔻(去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木香(炮)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胃冷噦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丁香1兩,芍藥(銼,炒)1兩,檳榔(濕紙裹煨,銼)1兩,吳茱萸(湯浸,焙炒)1兩,白術(shù)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中惡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處方】丁香1分,胡椒(炒)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桂(去粗皮)1兩,茴香子(炒)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久患心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
【處方】丁香1兩,白術(shù)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半夏半兩(白礬水浸一宿,洗凈,炒黃),干姜半兩(炮),甘草半兩,人參(去蘆)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宿冷,口角流涎。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8分,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四
【別名】丁香散
【處方】丁香半分,桂(去粗皮)1分,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藿香葉1分,干姜(炮制)半兩,白茯苓(去黑皮)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水5分,同煎至3分,去滓溫服。加大棗煎更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六
【處方】丁香半兩,甘草(炙,銼)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兩1分,赤芍藥(銼)1兩1分,人參1兩,白術(shù)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酒半盞,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溫服,良久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丁香半兩,胡椒1錢,縮砂仁4兩,干生姜1兩,甘草2兩,鹽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消酒下痰,通中健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1錢,不拘時候,沸湯點(diǎn)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處方】藿香半兩,巴豆20粒,丁香49粒,粟米1合。
【制法】先將粟米,巴豆肉同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只使粟米與丁香、藿香同研為末。
【功能主治】開胃進(jìn)食。主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卷三十五引作“丁香散”。
【摘錄】《續(xù)本事》卷三
【處方】丁香1兩,桂(去粗皮)1兩,紫梢花1兩,頑荊1兩,蛇床子1兩,蒼術(shù)2兩,杜仲(細(xì)銼,湯洗,焙干)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補(bǔ)壯元陽。主
【用法用量】每用半兩,水3升,同煎至2升,連臍腹丹田淋浴。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丁香2兩,陳曲(炒令黃)2兩,沉香(銼)2兩,木香2兩,紫蘇子(炒)3兩,干木瓜(焙干)5兩,吳茱萸(浸洗,焙干,炒黃)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風(fēng)毒腳氣上沖,散在四肢,虛腫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近晚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一
【處方】丁香1分,花桑葉(如無,枇杷葉代)1分,人參1分,白茅根(銼)1分,藿香(用葉)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加生姜1片,煎至4分,去滓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六
【處方】丁香1分,甘草(炙)1分,人參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氣脹,胸膈腹?jié)M。
【用法用量】周歲內(nèi)兒,每服半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日3次。3-4歲兒,漸加至1錢匕。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丁香2錢,胡椒1錢,檳榔1枚(銼)。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胃氣虛寒,嘔吐不止,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水半盞,加白茅根少許,同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六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丁香湯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