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有什么癥狀
養(yǎng)生有什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黃疸有什么癥狀”,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黃疸有什么癥狀
1、黃疸的癥狀
1.1、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
1.2、尿和糞的色澤改變。
1.3、消化道癥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泄或便秘等癥狀。
1.4、膽鹽血癥的表現,主要癥狀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泄、夜盲癥、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2、黃疸的原因
2.1、母親產前用藥:如給母親產前應用了大量催產素或維生素K等。
2.2、產程中有窒息、缺氧:由于呼吸困難、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影響了膽紅素的代謝進程。
2.3、分娩時損傷出血,使膽紅素產生增加。
2.4、產后受凍、饑餓:此時體內游離脂肪酸等有機陰離子增多,與膽紅素競爭與白蛋白結合,而使膽紅素游離血中,延遲喂養(yǎng),胎糞排出延遲,可增加腸一肝循環(huán),使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
3、黃疸的飲食
3.1、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蔥、韭、生姜等辛辣之品。
3.2、忌食糯米、大棗、荔枝等黏糯滋膩之物。
3.3、忌食馬鈴薯、豆瓣等易致脹氣的食物。
3.4、忌食動物油、肥肉、狗肉、海魚、蝦子、以及黃芪、紫河車、黃精等補益之品。
3.5、陰黃之人還應忌食螃蟹、螺螄、蚌肉、柿于、香蕉、莼菜、生地瓜、生菜瓜、苦瓜等生冷性涼食物。
黃疸的治療
1、光療:適用于任何間接膽紅素血癥,膽紅素205μmol/L,使用波長420~460mm的藍光(冷光源),可持續(xù)或間接照射24~48小時。光照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已有40余年歷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小,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至今仍為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標準”療法。
2、藥物治療黃疸的新觀點:應用錫中卟啉治療,是可用于臨床惟一的血紅素類似物。
用法:一次小劑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維持7~10天左右,而該段時間恰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fā)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該時期應用注射SnMp以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fā)生,對應用SnMp治療后達5年的新生兒,隨防未發(fā)現嚴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應。
黃疸的預防
1、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應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并在嚴密監(jiān)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癥的發(fā)生。
2、對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不宜常規(guī)使用維生素K、磺胺類、苯甲酸鈉、咖啡因及水楊酸等藥物,安全用藥才能讓寶寶的黃疸得到有效的治療。
3、婦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黃疸嬰兒者,產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tài)變化,并采取相應預防性服藥措施。在分娩時應加強監(jiān)護,產后也應對嬰兒進行嚴密的監(jiān)護,一旦出現癥狀及時治療。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fā)現及時處理。
5、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后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食飲有節(jié),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yS630.Com相關推薦
黃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癥狀表現,經常發(fā)生在新生兒群體,成年人如果出現黃疸的現象也一定要引起警惕,這往往是一些肝膽疾病的原因造成的,不但會引起黃疸,可能會引起發(fā)熱,導致消化道的癥狀,引起惡心,嘔吐,腹脹等多種癥狀表現。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大人黃疸的癥狀有哪些?
大人黃疸的癥狀有哪些
1.基本癥狀
(1)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瘙癢,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2)濃茶樣尿,陶土樣便。(3)消化道癥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癥狀。(4)膽鹽血癥的表現,主要癥狀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瀉、夜盲癥、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2.伴隨癥狀
(1)黃疸伴發(fā)熱見于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癥、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fā)熱而后出現黃疸。(2)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于膽道結石、肝膿腫或膽道蛔蟲??;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zhàn)高熱和黃疸為charcot三聯癥,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xù)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于病毒性肝炎、肝膿腫或原發(fā)性肝癌。(3)黃疸伴肝大,若輕度至中度腫大,質地軟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見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或膽道阻塞。明顯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結節(jié)見于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肝癌。肝腫大不明顯而質地較硬邊緣不整表面有小結節(jié)者見于肝硬化。
3.腹部體征
(1)腹部外形 肝占位性病變、巨脾、腹膜后腫瘤和盆腔內腫瘤均有相應部位的局部膨隆,大量腹水時呈蛙腹狀,臍部突出,也可發(fā)生腹壁疝和臍疝。腹壁靜脈曲張見于門靜脈高壓、門靜脈或下腔靜脈阻塞。(2)肝臟情況 急性病毒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時黃疸和肝腫大并存,肝臟質軟,壓痛和叩擊痛較明顯。急性和亞急性肝壞死時,黃疸迅速加深,而肝腫大不著或反而縮小,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時,肝腫大不如急性肝炎明顯,且質地增加,也可無壓痛;肝硬化時也可捫及邊緣不齊和大小結節(jié)。肝癌時肝腫大較者,可失去正常形態(tài),質堅,可捫及巨大包塊或較小結節(jié),壓痛可不顯著,但肝表面光滑的不能排除深部癌腫或亞臨床型“小肝癌”。肝膿腫接近肝表面時,局部皮膚可有紅腫、壓痛等炎癥征象,巨大肝膿腫、肝包蟲病、多囊肝和肝海綿狀血管瘤等情況時,肝區(qū)或有囊樣或波動感。(3)脾腫大 黃疸而伴脾腫大者,多見于各型肝硬化的失代償期、慢性活動性肝炎,急性肝炎、溶血性黃疸、全身感染性疾病和浸潤性疾病,癌腫侵及門靜脈和脾靜脈時,可引起脾腫大,少見的脾梗塞和脾膿腫等亦有類似脾腫大,且有壓痛等體征。
說到了新生兒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就非黃疸莫屬了。而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還有母乳性黃疸一共三種。另外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對于新生兒的危害性是極大的,容易導致心臟衰竭,甚至還會導致肝炎等等慢性的疾病。因此病理性黃疸是需要及時預防和治療的。那么到底病理性黃疸癥狀是什么呢?
其實病理性黃疸的病因是非常復雜的,一般來說孩子在出生后的24小時之內就會發(fā)作,而且持續(xù)的時間通常比較長,甚至還會出現貧血,甚至是嘔吐等等現象。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病理性黃疸癥狀。
病理性黃疸癥狀
黃疸常在出生后24h內出現,持續(xù)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后消失復現并進行性加重。重癥的黃疸可以合并核黃疸。除此以外,由于發(fā)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黃疸的原發(fā)病的伴隨癥狀。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
1、某些原因(先天性代謝酶和紅細胞遺傳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所致的體內紅細胞破壞過多,發(fā)生貧血、溶血,使血內膽紅素原料過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黃疸。
2、由于結石和肝、膽、胰腫瘤以及其他炎癥,致使膽道梗阻,膽汁不能排入小腸,就可造成肝后性黃疸。3、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吉爾伯特病及二氏綜合征引起的黃疸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黃疸,都是肝細胞內膽紅素結合障礙、膽紅素代謝功能缺陷所造成的。
4、嚴重心臟病患者心務衰竭時,肝臟長期淤血腫大,可以發(fā)生黃疸。
5、藥物性損害。有服藥史、服用氯丙嗪、吲哚美辛(消炎痛)、苯巴比妥類、磺胺類、對氨水楊酸、卡巴胂等,可至中毒性肝炎。
黃疸的危害
1、小兒黃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兒溶血病、小兒球形紅細胞升高癥、小兒圍產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膽紅素血癥和膽紅素腦病,又可造成貧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腦病些疾病及病理改變均可導致胎兒和小兒腦損傷,繼而導致腦癱。
2、膽紅素腦病是由小兒高膽紅素血癥及多種小兒疾病。如早產、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綜合造成小兒膽紅素腦病可造成嚴重腦損傷,是導致兒小腦癱瘓的重要原因。
3、小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各種治療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時,是否正確,均有可能使黃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黃疸加重,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出現和加重,因此小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不恰當治療也是引起小兒腦癱的原因。
關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癥狀,各位父母相信已經有所了解了。黃疸的確是一種危害性較大的疾病之一,不僅容易造成貧血,缺氧,甚至是大腦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等,嚴重地話還會導致腦癱等??傊±硇渣S疸是需要及時預防就醫(yī)和治療的。
任何疾病對人體健康都是有著一些損害,在對疾病治療上,方法選擇很關鍵,隨意的選擇一些治療方法,對自身健康沒有任何幫助的,在對這點上,也是要進行注意的,那病理性黃疸癥狀是什么呢,對此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很多人對黃疸這樣疾病,并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該如何治療。
在出現病理性黃疸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改善,否則對自身健康的損害也是比較大的,那病理性黃疸癥狀是什么呢,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使得都有一些了解。
病理性黃疸癥狀:
黃疸常在出生后24h內出現,持續(xù)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后消失復現并進行性加重。重癥的黃疸可以合并核黃疸。除此以外,由于發(fā)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黃疸的原發(fā)病的伴隨癥狀。
疾病病因:
了解兒母妊娠史,分娩史,臨產前有無感染及用藥史,有無輸血史,家族成員有無肝炎,黃疸史。注意胎次,是否早產,有無產傷、窒息、缺氧、饑餓、感染史,詳細詢問黃疸出現及持續(xù)時間,程度與消長情況,大小便顏色。生后有無引起黃疸的用藥史(如磺胺,水楊酸制劑,大劑量維生素K3,K4等)和接觸萘類史(如衛(wèi)生球等)。
通過以上介紹,對病理性黃疸癥狀是什么呢,也是有著很好的認識,在出現這樣情況后,都是要及時的治療,不過對女性有這樣情況的時候,通過飲食進行調理也是不錯之選,這樣對女性身體健康都是沒有任何的損害。
黃疸就是指血清膽紅素含量超過了正常范圍,引起的鞏膜和皮膚等組織出現黃染現象,膽紅素是黃色的,由于黃疸性肝炎是肝炎病毒破壞肝臟細胞以及和肝臟組織使得膽小管阻塞,導致血液中結合的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所導致的一種傳染性肝炎。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
黃疸肝炎初期最明顯的癥狀是患者的尿液,突然變得很黃,一開始是淡黃色,慢慢加深,變成濃茶的顏色甚至有的會呈現出豆油狀。尿液之所以變黃,是由于肝炎病毒破壞了肝細胞,影響到了膽紅素的代謝,使得多余的膽紅素進入到血液的緣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皮膚也會變黃。
最后鞏膜也會變黃,隨著肝炎病毒的進一步破壞,由于肝臟腫大,患者會出現肝區(qū)疼痛的癥狀,位置是在右上腹。大部分患者此時可以用手在肋骨下緣觸及到腫大的肝臟。隨著肝臟細胞的不斷壞死,肝臟的排毒功能嚴重受損,患者此時會出現發(fā)熱的癥狀,初期和感冒很相似。
所以有些時候會被誤診為感冒,從而導致了病情的延誤?;颊咴诨疾∑陂g經常伴有惡心嘔吐,尤其是對油膩的食物,更是厭惡。一定要注意,這一時期病人的排泄物和嘔吐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肝炎病毒,有很強的傳染性。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的黃疸性肝炎將會導致患者死亡。
過量飲酒是導致黃疸型肝炎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患者在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戒酒,并且在日常的飲食也要有所調整,為了促進受損的肝臟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應該要多攝入優(yōu)質蛋白,主要以動物性蛋白質和豆制品為主,要保證維生素的供應,要多喝果汁和米湯,加速排毒和新陳代謝。
黃疸有什么偏方
1、黃疸有什么偏方
1.1、金錢草15g,梔子6g,茵陳9g,甘草3g,水煎服。適用于新生兒黃疸。
1.2、茵陳、茯苓各20g,梔子、白術各15g,木通5g.水煎服。大便干結者去除白術,加大黃5g,枳實5g;發(fā)熱煩躁,舌質絳紅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適用于新生兒黃疸濕熱證。
2、黃疸患者飲食注意
多吃西瓜,梨和獼猴桃,西瓜有清熱解毒,利小便的作用, 梨子含有維生素C、煙酸和糖能清熱、解毒、消痰。獼猴桃性寒解熱對治療黃疸都有很好的食療效果。
多吃營養(yǎng)價值高的牛奶、蛋、果汁等食物,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蔥、韭、生姜等辛辣食物。
3、黃疸的臨床癥狀
發(fā)熱:黃疸伴發(fā)熱多見于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癥,鉤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fā)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fā)熱,而后才出現黃疸。
腹痛:黃疸伴上腹部劇烈絞痛或疼痛者,多見于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癥或肝膿腫,原發(fā)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現為右上腹持續(xù)性脹痛與鈍痛;肝膿腫或肝癌也可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或脹痛。
黃疸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1、新生兒的體內紅細胞過多,紅細胞被破壞后產生了過多的膽紅素,膽紅素是導致黃疸產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新生兒會出現黃疸偏高。
2、膽紅素的代謝需要肝臟里面的肝臟酶參與,新生兒的肝臟功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導致了肝臟酶分泌不足,從而使得膽紅素排出不及時,導致了黃疸偏高。
3、膽紅素的排出需要膽道參與,新生兒膽道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導致膽紅素堆積在體內無法及時的排出,造成了膽紅素過高,導致了黃疸偏高。
4、膽紅素還可以從大便中排出,但是新生兒胎便比較粘稠,導致膽紅素排出不是很順暢,從而使得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過高,導致了黃疸偏高。
5、另外母子血型不合也會導致膽紅素在新生兒體內堆積無法排出,另外病理性的黃疸可能是由于新生兒的疾病導致,比如新生兒窒息、早產、感染等因素菌可以導致新生兒黃疸過高。
6、母乳喂養(yǎng)也可以導致膽紅素在新生兒體內堆積造成新生兒的黃疸偏高。
早期母乳性黃疸如何預防
隨著母乳喂養(yǎng)的普及率不斷提高,早發(fā)性母乳性黃疸的發(fā)病率也有增高趨勢。母乳性黃疸出現時間與生理性黃疸相似,一般于4-5天出現,逐漸加重。但生理性黃疸于10-14天內消退,而母乳性黃疸消退遲緩,需要3-4周后方可消退,個別可持續(xù)至生后12周消退。
母乳性黃疸血中未結合膽經素遠較生理性黃疸為高,雖僅有極少數可能引起輕微中樞神經系統損害或引起較重的“核黃疸”,但由于其黃疸持續(xù)時間長,對小兒的生長發(fā)育不利,幫而不能因為本病預后好而掉以輕心,無論膽紅素升高程度如何,均應采取干預措施積極處理,特別是以預防為主,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期預防母乳性黃疸,一是對生后3-4天的新生兒要增加哺喂次數,但每次量不宜過多。吸吮刺激腸蠕動,減少膽紅素重吸收。如果母乳量不足則應適當給予補充配方奶或其他代乳品,使嬰兒免于饑餓狀態(tài),防止膽汁瘀積。二是可以早期鄧小平新生兒預防性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誘導劑,可以減少新生兒的膽紅素重吸收,降低血中膽紅素水平,防止高膽紅素血癥。三是對已有母乳性黃疸發(fā)生的患兒,可在不停止母乳喂養(yǎng)的基礎上,應用思密達1.5克,與 10%葡萄糖溶液勻和喂服,每8小時一次保證嬰幼兒健康發(fā)育。
對于新生兒來說,常會出現黃疸的現象,這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如果是病理性黃疸比較嚴重,甚至會造成孩子出現腦癱,我們知道,得了腦癱往往會導致比較嚴重的后遺癥,會引起孩子智力出現問題,導致孩子吞咽困難,出現肢體癱瘓,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巨大。
腦癱兒的癥狀
1、?!懊舾小被蚣?/p>
但如果患兒(特別是低出生體重兒)僅在饑餓時有如此表現則意義不大。
噪音或體位改變“敏感”時難將大腿外展,洗澡時不易將拳頭掰開,家長常反映“孩子不喜歡洗澡”,當腳用觸及浴盆邊緣,背部即僵硬豎弓形。
2、過度激惹
持續(xù)哭叫,入睡困難,大約有30%腦性癱瘓小兒在生后前3個月有類似嚴重“腸絞痛”的表現。
3、喂養(yǎng)困難
吸吮及吞咽不協調,護理困難,頻繁吐沫,以及持續(xù)體重不增。
4、肌肉緊張感
給小兒換尿片時難將大腿外展,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不喜歡洗澡,洗澡時哭鬧,全身肌肉緊張,扶站時尖足等?;顒雍⒆拥闹w時有明顯的肌肉緊張感。
5、動作異常
別的孩子會坐的時候自己的孩子還不會抬頭、不會翻身;別的孩子會走的時候自己的孩子還不會坐、不會爬,運動功能明顯比其他孩子落后,出現明顯的姿勢異常及活動時動作模式異常
新生兒黃疸會引起腦癱嗎
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是由多種病理原因引起的高膽紅素血癥,臨床比較多見。高膽紅素血癥時,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的某些神經核,引起膽紅素腦病,導致腦癱,一般認為是游離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所致。
因為正常時膽紅素與血漿蛋白結合后而不能通過血腦屏障,如果血中膽紅素產生過多如溶血、敗血癥等時,紅細胞大量被破壞或血白蛋白過低,就有一部分沒能和白蛋白結合而成游離狀態(tài),這種游離狀態(tài)的膽紅素很容易通過血腦屏障,沉著于神經細胞膜上和線粒體生物膜上,導致細胞變性壞死。
也有部分患兒是由于血腦屏障功能減低所致,血液中膽紅素增高并不明顯,多見于早產兒、低體重出生兒以及呼吸窘迫綜合癥、缺氧、酸中毒及感染的患兒,腦血管內皮受損,也會導致血腦屏障功能下降,與血漿蛋白結合的膽紅素也可進入腦組織。
導讀:新生兒黃疸癥狀,醫(y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癥狀?下面一起來看看下新生兒黃疸癥狀,爸爸媽媽一定要了解。
新生兒黃疸癥狀
新生兒出生后皮膚發(fā)黃的癥狀叫做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出現黃疸癥狀的幾率高達80%。新生兒黃疸分為兩種性質,一種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憑借黃疸癥狀可以進行辨別,若為生理性黃疸則為正?,F象,若為病理性黃疸則為新生兒疾病,所以爸爸媽媽對這兩種情況要注意觀察、區(qū)別。
1、生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生后一周之內出現皮膚有淺淺發(fā)黃,白眼珠微微帶黃,尿黃但不染白色的尿布,一周之后皮膚發(fā)黃消失,則為正常生理現象,醫(yī)學上叫生理性黃疸。
多數新生兒均出現這種現象,生理性黃疸多于生后2~3天出現,4~5天為高峰,7~10天自然消退。早產兒約80%可出現生理性黃疸,于生后3~5天出現,程度較足月兒重,可延長到2~4周方消退。這不是病,不需要治療,媽媽不用擔心,黃疸會慢慢減退。
2、病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皮膚呈金黃色,甚至桔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較明顯的黃染。皮膚發(fā)黃較重的地方用手指按壓皮膚2秒鐘,手指離開后,在手指按壓的地方皮膚呈桔黃色,則寶寶得的是病理性黃疸。
出現病理性黃疸時新生兒伴有體溫不正常、食欲不佳、嘔吐,或精神差、嗜睡、兩眼呆滯、吸奶無力、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等,還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或呈白色、尿液呈深黃色。并且黃疸現象在生后2周仍不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現,患有病理性黃疸的寶寶應及時接受醫(yī)生的檢查和治療。
病理性黃疸若是不及時治療轉變成核黃疸就會嚴重影響新生兒的智力發(fā)育,所以要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如何護理好新生兒黃疸
1、嬰兒全身癥狀的觀察
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fā)現及時處理。
2、多曬曬太陽
如果發(fā)現寶寶的面部偏黃,但是癥狀不是太嚴重,這時可以抱寶寶外出曬曬太陽,曬得過程中,讓寶寶的皮膚盡情地接觸陽光,每天多曬曬太陽也可以退黃。同時要注意遮住寶寶的眼睛,以免炙熱的陽光灼傷寶寶的眼睛。
3、藥物治療
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進行藥物治療,同時也可以給寶寶服用調節(jié)腸胃的藥物,幫助寶寶排便,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縮短治療時間。
4、堅持母乳喂養(yǎng)
一般情況下,停止母乳喂養(yǎng),寶寶的黃疸癥狀會明顯消退。但是母乳為小寶寶最理想的食品,還是不要隨便停,也無需過早采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喂養(yǎng)方法。除非血清膽紅素的值實在太高,才建議暫停母乳喂養(yǎng)三五天。
5、及時去醫(yī)院就醫(yī)就診
生理性黃疸一般是出生后2-3天出,到14天左右就退了,如果寶寶黃疸癥狀持續(xù)未消退,且逐漸加重,或突然加重。還有,寶寶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狀,這時家長應及時送寶寶去醫(yī)院就診,以免耽誤寶寶的病情。
爸爸媽媽們在新生兒出生一周內都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觀察、區(qū)別寶寶皮膚發(fā)黃的癥狀,以便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