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黃芪和炙黃芪的區(qū)別
【www.cndadi.net - 用黃芪養(yǎng)生的老人】
導讀:生黃芪和炙黃芪的區(qū)別。中藥黃芪有生黃芪和炙黃芪之分,那么生黃芪和炙黃芪的區(qū)別是什么?生黃芪和炙黃芪的區(qū)別,一起來看看吧。
生黃芪和炙黃芪的區(qū)別
黃芪,是一味很好的補氣中藥,可補氣固表、利水退腫?,F(xiàn)代研究表明,黃芪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等功效。關于黃芪,有生黃氏和炙黃芪之分,兩味中藥功效略有不同。生黃芪和炙黃芪的區(qū)別如下:
1、生黃芪的名稱有非常之多,比如黃耆,棉芪,綿芪,綿黃芪,北芪等等,而且也分很多種類別,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tǒng)稱。植物黃芪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生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生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xiàn)。生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生黃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生黃芪。生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癥。
2、炙黃芪是傳統(tǒng)黃芪炮制而成的,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炙黃芪,長于補氣生血,適于肺虛氣短,氣虛血弱,氣虛便秘,醫(y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炙黃芪重在補氣升陽,在黃芪的諸炮制品中應用最多,由于飲片的臨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視。如傳統(tǒng)方法的改進、炮制溫度、炮制時間、輔料用量、成品質量分析等研究報道較多。
簡單來說,炙黃芪主要以蜜炙為主,就是把生黃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黃芪重在補衛(wèi)氣,兼以排膿止痛。炙黃芪主要以補中氣為主,即脾胃之氣,如遇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可與黨參等合并使用。其中,炙黃芪多服易引起上火。
另外特別注意的是,中藥黃芪很適合氣虛之人服用,但是陰虛者不宜服用,否則會加重病情。那么黃芪怎么吃,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黃芪怎么吃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后,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對氣虛血虧的人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以上就是一些黃芪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黃芪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延伸閱讀
我國的中草藥有很多,他們大部分都能給人體帶來有效的功效,并且副作用基本沒有,黃芪就是屬于中草藥中的一種,它是一種植物,現(xiàn)在大家吃的很多補身體的藥里面都加入了黃芪這種成分,生黃芪是屬于黃芪中的一種,他主要用來增強體魄,黃芪跟生黃芪都可以用來當中藥使用,那么,黃芪跟生黃芪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一般保健或治療中使用的黃芪指的是生黃芪,常用中藥之一,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主產于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采挖,除去須根幾根頭,曬干,切片,生用。主要是制成飲片,調劑于中藥方劑中。現(xiàn)代也用黃芪提取物制成工業(yè)制劑,口服或靜脈滴注。
區(qū)別:
1、生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 肺 氣虛 的表現(xiàn)。生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 氣虛 可以用生黃芪,下半身 氣虛 也可以用生黃芪。生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于 自汗 、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癥。
2、熟黃芪是傳統(tǒng)黃芪炮制而成的,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炙黃芪,長于補氣生血,適于肺虛氣短, 氣虛 血弱, 氣虛 便秘 ,醫(yī)生常常給“ 中氣不足 ,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炙黃芪重在補氣升陽,在黃芪的諸炮制品中應用最多,由于飲片的臨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視。如傳統(tǒng)方法的改進、炮制溫度、炮制時間、輔料用量、成品質量分析等研究報道較多。
黃芪幾乎人人都知道這種藥材,但是炙黃芪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它也屬于一種藥材,只是把黃芪經過大火炒熟了的藥材,對于人們來說,都是比較珍貴的藥材,那么黃芪與炙黃芪區(qū)別是什么?這個問題有些復雜,但是只要認真的去了解的話,依然能夠得到答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黃芪與炙黃芪區(qū)別是什么呢?
黃芪和炙黃芪的區(qū)別
區(qū)別一:黃芪是為曬干還生的藥材,而炙黃芪為炒熟藥材,炙黃芪就是用生黃芪加密蜜炙熟。
區(qū)別二:一般來說如果想要補氣升陽就要選用炙黃芪,其他方面適宜用黃芪。
區(qū)別三:黃芪的具體功效是利水消腫,去毒生肌,治自汗、盜汗人、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而炙黃芪功效就是補中益氣,治內傷和勞倦,脫肛,崩帶,以及所有的氣衰血虛癥狀。
區(qū)別四:炙黃芪善長于益氣補中、氣虛乏力,食少便溏,黃芪就更適宜用在固表托瘡、糖尿病,內熱消渴,久潰不斂!
區(qū)別五:雖然兩者都有補氣之功效,但是炙黃芪會比黃芪的補氣作用更強。
生黃芪又稱膜莢黃芪或黃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圓柱形,稍帶木質,外質土黃色或棕紅色。 臨床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藥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于固表、托瘡、利水等。炙黃芪,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片,直徑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淺棕黃或棕褐色,略有光澤,可見縱皺紋或縱溝。切面皮部淺黃色,木質部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具蜜香氣,味甜,略帶黏性,嚼之微有豆腥味。
傳統(tǒng)黃芪炮制以蜜炙為主,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有文獻報道認為,CY—電動炒藥機蜜炙黃芪可降低勞動強度。也有文獻認為,電烘烤蜜炙黃芪尤佳,并對三種不同炙法(烘炙法、炒炙法、先悶潤后炒炙法)所得成品進行比較,結果表明,烘炙法制的黃芪質量好,色澤鮮艷,貯藏不易吸潮,可延長保存期,不生蟲,不霉變;炒炙品攤放20小時就吸潮回潤,粘手,久放易酸??;先悶潤后炒炙所得制品,品質次于烘炙品。因此認為,三法中以烘法為優(yōu)l真。關于炮制時間及溫度的問題,有人研究認為,70V或80C烘制2小時,與傳統(tǒng)蜜炙黃芪的藥理作用無顯著差異I引:另有文獻認為,用蜜量為30%、溫度10012、烘制時間30分鐘,所得成品黃芪甲苷的含量為生黃芪的三倍,因而作者提出,此為最佳炮制條件。
黃芪與炙黃芪區(qū)別還是比較明顯,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哪種藥材一定要搞清楚,不要因為自己的馬虎而選擇了不正確的藥材,這樣對于我們來說是不好的,而且我們也都知道吃錯藥是非常恐怖的,我們要承擔很多的損失和后果。
炙黃芪和黃芪是同一種中藥材,只是炙黃芪是經過黃芪加工而成的,黃芪則是原本的樣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黃芪。這兩者在功效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黃芪是用來補氣血的,而炙黃芪重點在于補氣升陽。
1、黃芪的名稱有非常之多,比如黃耆,棉芪,綿芪,綿黃芪,北芪等等,而且也分很多種類別,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tǒng)稱。植物黃芪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生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生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xiàn)。生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生黃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生黃芪。生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癥。
2、炙黃芪是傳統(tǒng)黃芪炮制而成的,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炙黃芪,長于補氣生血,適于肺虛氣短,氣虛血弱,氣虛便秘,醫(y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炙黃芪重在補氣升陽,在黃芪的諸炮制品中應用最多,由于飲片的臨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視。如傳統(tǒng)方法的改進、炮制溫度、炮制時間、輔料用量、成品質量分析等研究報道較多。
簡單來說,炙黃芪主要以蜜炙為主,就是把生黃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黃芪重在補衛(wèi)氣,兼以排膿止痛。炙黃芪主要以補中氣為主,即脾胃之氣,如遇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可與黨參等合并使用。其中,炙黃芪多服易引起上火。
黃芪是我們大家熟知的中藥材之一。在很多藥方以及藥膳中都有它的身影。但是黃芪也是分生黃芪和灸黃芪的。不同的黃芪有著不同的用處,那么兩者有什么區(qū)別呢?
什么是生黃芪和灸黃芪
1.生黃芪:生黃芪顏色比較淺,但其補氣的作用比較強。有益氣固表之功,善于外病,如治瘡瘍腫毒就適宜使用生黃芪。
2.灸黃芪:灸黃芪呢主要以蜜灸為主,制作方式是把生黃芪切片后,加蜂蜜調制而成。灸黃芪顏色較深。由于被蜂蜜灸過,所以其溫熱之性增強,長于溫脾胃,補脾胃中氣,作用主要集中在中焦,常與黨參等配伍使用。
炙黃芪的功效
炙黃芪有很好的益氣補中的作用,同時炙黃芪也用于在氣虛乏力的作用,如果吃得很少,還有便溏的現(xiàn)像,可以服用炙黃芪,炙黃芪還有很好的補火助陽的作用,炙黃芪可以引火歸源,也可以散寒止痛,同時炙黃芪還有很好的活血通經的作用,炙黃芪也可以用來治療男性的于陽痿和女性的宮冷,炙黃芪對于心腹冷痛和虛寒吐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是炙黃芪有很好的經閉的效果,同時對于痛經有很好的功效。炙黃芪還有很好的抗菌及抑制病毒的作用,炙黃芪還有一種激素的作用。炙黃芪是很適合成年女性服用的一種藥材。
慢性胃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病,也是一種對于患者而言,會帶來極大的痛苦的疾病。由于是一種胃部疾病,而胃部是比較重要的消化器官,因此對于慢性胃炎患者而言,在飲食方面是要注意的。另外,慢性胃炎也是可以通過一定的食療方法來緩解的。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慢性胃炎的食療方法。
1、白胡椒豬肚湯
選白胡椒15克,稍打碎;鮮豬肚1個,洗凈。將白胡椒放進洗凈的豬肚內,加清水20毫升,然后用線將豬肚上下口扎緊。用文火煲1小時,調味后分次服食。
2、沙參玉竹湯
選用北沙參12克,玉竹9克,淮山門克,枸杞子10克,野水鴨肉150克,切件。將上述五物共放于沙鍋內,煮湯,分次飲用。
3、石斛玉竹粥
選用大米100克,石斛12克,玉竹9克,大棗5個(去核)。先將石斛、玉竹放入沙鍋內煮水600毫升,后去渣,加入大棗、大米以文火煮粥食用。
4、金橘豬肚湯
金橘根30克,洗凈切碎;鮮豬肚1個,洗凈切碎,二者同時放沙鍋內,加清水1000毫升煲湯,煲至350毫升左右,調味,飲湯食豬肚。
5、參米粥
選用黨參25克,洗凈切碎。大米50克,洗凈,在鐵鍋內炒至黃色。然后將二者與清水1000毫升一起放入沙鍋內,煮至350毫升左右,分次食用。
6、豆花魚湯
赤小豆500克,玫瑰花15克,鮮活鯉魚1條(約500~600克)。先將鯉魚剖殺去內臟,待用。然后,洗凈赤小豆、玫瑰花,三物同放瓦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爛,去掉玫瑰花,調味,分次食用。
7、生姜羊肉粥
選新鮮瘦羊肉250克,切成薄小塊;大米100克洗凈;生姜15克,去皮,切成姜絲。先將羊肉加清水放入沙鍋內煮爛,再放入大米,以中火煮成粥,待好時放入姜絲再煮片刻,即可分次食用。
黃芪是一味對人體有著很大好處的中藥材,它的主要功效就是固本培元,補中益氣,簡而言之就是為人體提供充足的元氣,保障身體的健康。黃芪對于氣血虛弱的女性來說可謂是一劑滋補身體的良藥,很多因為生病而患下病根的女性就會常常用黃芪來養(yǎng)身體。那么,自配炙黃芪該怎么做呢?
炙黃芪做法
(1)取生黃芪片。
(2)煉蜜。將蜂蜜置鍋內,加熱至徐徐沸騰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撈去浮在表面的泡沫和蠟質,然后用或紗布濾去死蜂等雜質;對于濃稠的蜂蜜可酌加開水稀釋,過濾后繼續(xù)煉制。一般以起龜眼泡,手試之粘性較牛蜜略強,顏色稍微加深,溫度105t,比重1.30即可。
(3)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后,淋人黃芪片中,拌勻,悶潤4—6小時(令蜂蜜吸盡)。
(4)將黃芪片置炒鍋中,用文火炒制,炒制時翻動要勤,炒至:①顏色深黃均勻,略帶焦斑,有光澤;②飲片不粘手,炒動時手感由重滯轉為輕松;③飲片起鍋晾涼后,用手翻動有輕微沙沙聲。結塊疏松,輕輕搓動即散,飲片之間無粘連。
(5)取出,放涼。每100此黃芪,用煉蜜25kg。
傳統(tǒng)黃芪炮制以蜜炙為主,是將生黃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較為粗糙,勞動強度大。有文獻認為,CY—電動炒藥機蜜炙黃芪可降低勞動強度。也有文獻認為,電烘烤蜜炙黃芪尤佳,并對三種不同炙法(烘炙法、炒炙法、先悶潤后炒炙法)所得成品進行比較,結果表明,烘炙法制的黃芪質量好,色澤鮮艷,貯藏不易吸潮,可延長保存期,不生蟲,不霉變;炒炙品攤放20小時就吸潮回潤,粘手,久放易酸敗;先悶潤后炒炙所得制品,品質次于烘炙品。因此認為,三法中以烘法為優(yōu)l真。關于炮制時間及溫度的問題,有人研究認為,70V或80C烘制2小時,與傳統(tǒng)蜜炙黃芪的藥理作用無顯著差異I引:另有文獻認為,用蜜量為30%、溫度10012、烘制時間30分鐘,所得成品黃芪甲苷的含量為生黃芪的三倍,因而作者提出,此為最佳炮制條件。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今人們對于養(yǎng)生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黃芪是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它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多人喜歡用黃芪來泡茶飲用,這對于健康的維持是有很大幫助的。黃芪和黃芪多糖的區(qū)別有哪些?關于黃芪和黃芪多糖,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黃芪味甘,可補氣補血。普通人將其煮水來飲用,的確能達到增強免疫力、補脾肺之氣、增強體質的養(yǎng)生效果。不過,中醫(yī)強調,黃芪是可以泡水喝的,但一定要剛燒的開水,那樣才能夠泡出藥味。但即使這樣,最多也只能析出十分之三四的藥效,有點浪費藥材,建議黃芪以煎煮為主效果更佳。
此外,黃芪水也不是誰喝都好的,也要分體質。通常腎陰虛者不宜服用,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舌苔發(fā)紅,手腳心都發(fā)熱,五心煩熱,口干舌燥,容易心煩,這些都是陰虛的癥狀,這種體質的人是不適宜喝黃芪水的。濕熱體質的人也最好不要飲用黃芪水,如果要服用,最好與清熱的東西來搭配,如黃連、黃芩等。
黃芪多糖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經提取、濃縮、純化而成的水溶性雜多糖。淡黃色,粉末細膩,均勻無雜質,具引濕性。黃芪多糖由己糖醛酸、葡萄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組成,可作為免疫促進劑或調節(jié)劑,同時具有抗病毒、抗腫瘤、抗衰老、抗輻射、抗應激、抗氧化等作用。
以上便是關于黃芪和黃芪多糖的區(qū)別的介紹。如果想更好的保證身體的健康,我們在平時應該多了解一些有助于養(yǎng)生的藥材,比如黃芪、枸杞、菊花等等,并對其相關的禁忌進行熟知,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藥材的養(yǎng)生功效發(fā)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