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紅花子
養(yǎng)生食療。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xì)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水紅花子》,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紅花子
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
(英)prince's-feather Fruit
別名蓼實子、水葒草子。
來源為蓼科植物葒草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1~3m,全株被長軟毛。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形,長10~20cm,寬6~12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心形,全緣,兩面均被軟毛;葉柄長;托葉鞘筒狀,褐色,膜質(zhì)。圓錐花序頂生,略下垂;花淡紅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7,偶見8枚;花柱2。瘦果扁圓形,包于宿存花被內(nèi)?;ㄆ?~8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間、路旁、濕地,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江蘇。
采制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穗,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
性狀果實扁圓形,直徑2~3.5mm,厚1~1.5mm。未成熟者黃棕色,成熟者黑棕色,有光澤,兩面微凹,中部略有縱向隆起。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質(zhì)花被殘留。質(zhì)硬。
化學(xué)成分含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性微寒,味咸。
功能主治散血消癥,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癭瘤腫痛、食積不消、胃脘脹痛。
附注葒草全草亦入藥,主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痢疾、吐瀉。
ys630.COm精選閱讀
水紅花子它是很多中藥其中的一種藥材,多生長在路旁還有田地各種濕地里面。藥材選擇它成熟的果實,長的是扁圓形的。是活血化瘀還有明亮眼睛的良藥。而且配上其他的藥材還可以治療更多的疾病。幫助我們恢復(fù)健康。它不僅是清熱解毒的良藥,也是治療其他疾病很多的藥材。是生活中很常用的藥材。有很多人想要了解水紅花子的作用。那么水紅花子有哪些作用呢?下面的內(nèi)容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水紅花子入藥后的功效很多,活血消積與健脾利濕就是它最重要的功效之一,另外這種中藥材還有清熱解毒和明目的作用,在生活中多被用來治療脅腹脹滿以及胃脘痛和火眼和消化不良等多種病癥。
1、水紅花子有治療肝硬化和肝腹水的作用,在治療時可以用取水紅花子五錢,大腹皮四錢,黑丑三錢,把這些中藥材放在一起用水煎制后服用,就能起到治療肝硬化和肝腹水的作用。2、水紅花子有治療脾腫大和肚子脹的作用,出現(xiàn)這些癥狀以后大家可以用水紅花子五百克,加水熬制成膏,然后每一次食用一湯匙,每天早晚食用兩次,用黃酒送服效果最好。在內(nèi)服水紅花子的同時,還可以把水紅花子的膏狀物直接敷在患處,每天更換一次,治療效果明顯。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水紅花子的功效還有作用。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水紅花子。更好的治療大家的疾病。擺脫疾病的折磨。水紅花子平常還可以幫助我們清熱解毒。明目等作用。所以平常也可以使用來保健身體,不過如果不懂得如何正確服用,還是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使用。希望上面的內(nèi)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紅花子的簡介
水紅花子,本品為蓼科植物紅蓼的干燥成熟果實;別名水葒子、葒草實、河蓼子、川蓼子、水紅子,為植物葒草的干燥果實,呈扁圓形,直徑2~3毫米,厚1~1.5毫米。表面棕黑色,或紅棕色,有光澤,兩側(cè)面微凹入,其中央呈微隆起的線狀,先端有刺狀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柄痕,有時殘留膜質(zhì)花被。果皮厚而堅硬。種子扁圓形,種皮淺棕色膜質(zhì);胚乳粉質(zhì),類白色,胚細(xì)小彎曲,略成環(huán)狀。氣微弱,味淡。以飽滿充實,色紅黑者為佳。
水紅花子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葒草種子含淀粉41.51%。
2、功效作用
消瘀破積,健脾利濕。治脅腹癥積,水臌,胃疼,食少腹脹,火眼,瘡腫,瘰疬。內(nèi)服:煎湯,2~3錢(大劑1兩);研末、熬膏域浸酒。外用:熬膏或搗爛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別錄》: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
3.2、《滇南本草》:破血,治小兒痞塊積聚,消年深堅積,療婦人石瘕癥。
3.3、《品匯精要》:明眼目,消瘡毒。
3.4、《國藥提要》:去熱,治煩渴及頸淋巴腺炎。
3.5、《藥材學(xué)》:清肺化痰,降氣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
3.6、《上海常用中草藥》:散血,消積,止痛。
3.7、《新疆中草藥手冊):健脾利濕,清熱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頸淋巴結(jié)核,脾腫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兒食積,結(jié)膜炎。
3.8、治腹中痞積:水紅花或子一碗,以水三碗,用文武火熬成膏,量痞大小攤貼,仍以酒調(diào)膏服。忌葷腥油膩。(《保壽堂經(jīng)驗方》)。
3.9、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水紅花子五錢,大腹皮四錢,黑丑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3.10、治脾腫大,肚子脹:水紅花子一斤,水煎熬膏。每次一湯匙,一日二次,黃酒或開水送服。并用水紅花子膏攤布上,外貼患部,每天換藥一次。(《新疆中草藥手冊》)。
水紅花子的市場信息
1、水紅花子的價格
水紅花子的價格約為1.2元/50克。
2、水紅花子的選購方法
果實扁圓形,直徑2~3.5mm,厚約1mm。未成熟者黃棕色,成熟者黑棕色,有光澤,兩面微凹,一面中部略顯淺縱溝二條,頂端殘存的花柱稍尖突,基部類圓形,可見黃白色果柄痕,偶有黃白色膜質(zhì)花被殘存。質(zhì)堅硬,內(nèi)有黃白色扁圓形種子一枚,先端突起,另端有棕色圓形種臍,胚乳白色,粉質(zhì)。氣微,味微辛。以粒大、飽滿、色黑棕者為佳。
3、水紅花子的保存方法
水紅花子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水紅花子在現(xiàn)在也常被用藥,但是一般用藥的部位是成熟的果實,因為能夠正確地使用的話,可以起到很好的活血化瘀效果,而且它性微寒,具有消積止痛,散血消瘀的作用,但現(xiàn)在也用于治療癭瘤腫痛,食積不消,胃脘脹痛的問題,可是在用藥這件事情也應(yīng)該注意,如果是脾胃虛寒的人群不適宜食用。
名稱:水紅花子
類別:活血化瘀藥
別名:水葒子、葒草實
藥用部位:成熟果實
藥材性狀:本品呈橢圓形,直徑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紅棕色,有光澤,兩面微凹,中部略有縱向隆起。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質(zhì)花被殘留。質(zhì)硬。氣微,味淡。
栽培要點:
產(chǎn)地:江蘇、遼寧、四川、山東、吉林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穗。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
地道沿革:
性味歸經(jīng):微寒;咸;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散血消淤,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癭瘤腫痛,食積不消,胃脘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適量,熬膏涂;搗爛外敷。
禁忌:血分無瘀滯及脾胃虛寒者慎服。
以上就是水紅花子的功效以及作用介紹,相信在認(rèn)識和了解這些常識之后,那么大家對于水紅花子的這些作用問題應(yīng)該有科學(xué)認(rèn)識了,了解水紅花子的這些功效,那么如果存在,些跌打腫痛的問題時,也可以正確的利用它治療。
對于紅花子,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紅花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紅花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別名】紅藍(lán)子(《廣利方》),白平子(《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菊科植物 紅花 的 果實 。
【生境分布】產(chǎn)江蘇等地。
【性狀】瘦果,長7~8毫米,寬6~7毫米,厚4~5毫米,呈倒卵圓形,外面白色而光滑,具4條肋,前端截形,四角鼓起,中央微凸,基腳鈍而狹,側(cè)面有一凹點。果殼堅脆,里面黑褐色而有光澤。種子淡黃白色,充滿胚乳;切面白色,角質(zhì)狀,無甚氣味,嚼之略有油樣感。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油30.2%,種仁含油45~49%。種子油中含亞油酸73.6~78.0%、油酸12.0~15.2%,及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棕櫚油酸;去油的種仁含蛋白質(zhì)61.5~63.4%。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治痘出不快,婦女血氣瘀滯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入丸、散。
【附方】①治斑豆瘡出不快:紅花子一合。捶碎,水半升,煎百沸,去滓,分減服之。(《傷寒總病論》紅花湯)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紅花子,我們也了解了中藥紅花子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紅花子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紅花子用于養(yǎng)生。
對于紅花子湯,有的人或許還不太熟悉,其實紅花子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對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關(guān)于紅花子湯的功效與作用將會在下文中給您介紹。
【處方】紅花子5合。
【制法】上藥炒微熟,研碎,以水1升,煎取7合。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煩渴。
【用法用量】每用1匙頭,徐徐呷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五○
【別名】紫草散
【處方】紅花子1兩,紫草茸1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升麻半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平調(diào)瘡疹。主瘡皰已出,色不紅潤,身熱喘急,神志昏困。
【用法用量】紫草散(《楊氏家藏方》卷十九)。本方方名,原書人衛(wèi)本作“紅子湯”。
【摘錄】《幼幼新書》(古籍本)卷十八引張渙方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紅花子湯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應(yīng)用歷史悠久,影響和普及范圍甚廣。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
導(dǎo)讀:中藥棉花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棉花子的功效與作用、棉花子圖片、棉花子的藥用價值、棉花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棉花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棉花子簡介棉花子圖片棉花子的功效與作用棉花子的藥用價值棉花子的藥用附方棉花子的副作用棉花子簡介
棉花子,為錦葵科植物大陸棉的種子。秋季采收棉花時,收集種子,曬干。種子呈卵狀,長約1cm,直徑約0.5cm。外被2層白色錦毛,一層長棉毛及一層短茸毛,少數(shù)僅具1層長棉毛。質(zhì)柔韌,研開后,種仁黃褐色,富油性。有油香氣,味微。
棉花子圖片
棉花子的功效與作用
溫腎,補虛,止血。治陽痿,睪丸偏墜,遺尿。痔血,脫肛,崩漏,帶下。
1、《本經(jīng)逢原》:燒存性,解梅瘡毒,痔漏,脫肛,下血,每服半兩,黑豆淋酒服之。
2、《藥性考》:補虛,暖腰,治損。
3、《現(xiàn)代實用中藥》:有促進(jìn)母乳分泌之效。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溫腎,止痛。治白帶,并治小兒遺尿。
棉花子的藥用價值
【藥名】棉花子
【別名】棉子,棉花籽。
【來源】本品為錦葵科植物大陸棉的種子。
【采收炮制】秋季采收,除去棉毛。
【性味】辛,熱;有毒。
【歸經(jīng)】腎、脾、女子胞。
【功效】溫腎助陽,收斂止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外用:煎湯熏洗。
【使用禁忌】陰虛火旺者及孕婦忌服,有急、慢性肝炎腎炎者不宜使用。
棉花子的藥用附方
1、治陽痿不超:棉花子(水浸,曬干,燒酒拌炒,去殼用仁)半斤,破故紙(鹽水炒)、韭菜子(炒)各二兩。為末,蔥汁為丸,梧子大。每服二錢,空心酒下。(《祝穆試效方》)
2、治盜汗不止:棉子仁三、四錢,每日煎湯一碗,空心服三、四日。(《綱目拾遺》)
3、治乳汁缺少:棉花子三錢,打碎,加黃酒二匙,水適量,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4、治胃寒作痛:新棉花子炒黃黑色,研末,每天服一至二次,每次二錢,用淡姜湯或溫開水調(diào)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5、治腸風(fēng)、腸紅下血:淮棉花核一升,槐米七錢。用天目芽茶四兩,泡汁,將二味炒燥,入茶汁內(nèi),復(fù)泡又炒,如此數(shù)次,汁干為度,磨末。每服三錢,空心酒調(diào)下。(《德勝堂經(jīng)驗方》)
6、治腸風(fēng)下血:生柿子二個,竹刀切去蒂核,以棉花子塞入柿內(nèi),仍蓋好,瓦上煅存性,研細(xì)末,米飲熱調(diào)服,重者三服。(王玷桂《不藥良方》)
7、治痔:棉花子,槐樹梗、葉,煎湯洗熏。(《養(yǎng)素園傳信方》)
8、治痔漏:棉花子仁六兩,烏梅六兩。共搗爛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三錢,開水送下。(《周益生家寶方》)
9、治血崩:㈠棉花子仁(炒黃色)、甘草、黃芩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黃酒下。(《萬病回春》)㈡陳棕、棉花子。二味燒灰存性,黃酒送下。(《拔萃良方》)
10、治經(jīng)水過多不止:棉花子,瓦器炒盡煙,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黃酒下。(《慈航活人書》)
棉花子的副作用
凡腎氣虛寒,足冷陽痿者均可使用,似陰虛火旺者不宜,孕婦又當(dāng)忌服,更因富含油脂而有滑腸之累。本品有毒,不可長服久用,劑量也不可過大。中毒癥狀如下:
1、消化系統(tǒng):可引起惡心、嘔吐、胃部有燒灼感、食欲不振、便秘、腹部脹滿,或腹痛等胃腸道癥狀??梢蚰c梗阻及出血性腸炎導(dǎo)致消化營養(yǎng)障礙。嚴(yán)重中毒可引起肝臟損傷、出現(xiàn)黃疽及胃腸道大出血、腹部劇痛、便血,甚至發(fā)生肝昏迷。
2、神經(jīng)系統(tǒng):初期有一過性乏力,繼胃腸道癥狀后尚可出現(xiàn)頭暈、頭痛、精神萎靡、腰酸背痛等表現(xiàn)。中毒時可引起嗜睡,或煩躁不安、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飩或消失,膚體感覺障礙,下肢癱瘓等。
3、心血管系統(tǒng):部分病人出現(xiàn)低血鉀癥,血壓降低,甚至可發(fā)生心力衰竭。
4、呼吸系統(tǒng):少數(shù)中毒者可發(fā)生肺水腫,呼吸困難。
5、造血系統(tǒng):棉酚抗凝血作用與雙香豆素相似而更快,中毒者可發(fā)生內(nèi)臟出血。
6、泌尿系統(tǒng):對腎臟的損害可引起腰痛、血尿等,嚴(yán)重者可發(fā)生尿毒癥。少數(shù)人有性欲減退,會陰水腫。大劑量長期服用可使睪丸縮小,精細(xì)胞顯著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婦女子宮縮小,腺體及卵巢萎縮。
以上就是一些棉花子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桂花子是一種大家很熟悉的藥材,有著不同尋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關(guān)鍵,下面讓大家一起深入的對桂花子進(jìn)行更多的解讀吧!
【別名】桂花樹子、四季桂子(《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 木犀 的干燥 果實 。4~5月果實將成熟時采收,用溫水浸泡后,曬干。
【生境分布】主產(chǎn)江蘇。
【性狀】干燥果實呈長卵形或橢圓形,長1.5~2厘米,直徑7~9毫米;表面棕色或紫棕色,有隆起的不規(guī)則網(wǎng)狀皺紋;基部有果柄痕,有時可見細(xì)果柄及皿狀宿萼。外果皮菲薄,易脫落,露出淡黃棕色的果核,其表面具不規(guī)則的縱溝紋;內(nèi)果皮帶韌性,易剝開,通常含種子1枚(另一胚珠一般不發(fā)育,偶有含種子2枚的)。種子呈長卵形,長1.2~1.5厘米,直徑約5毫米,灰棕色,有略凹下的棕色脈紋,腹面附有長卵形薄膜狀中隔;胚乳堅硬肥厚,黃白色,富油質(zhì),胚細(xì)長,微有香氣。種子味苦。以身干、子粒飽滿、色橙黃、不霉者佳。
【化學(xué)成份】含脂肪油,出油率達(dá)11.9%。
【性味】《江蘇藥材志》:"甘辛,溫。"
【功能主治】①《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治心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江蘇藥材志》
通過上面文章關(guān)于中藥桂花子的介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藥桂花子的功效與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妨對桂花子等中藥多做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