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是小年嗎
小年健康養(yǎng)生知識。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四季養(yǎng)生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年初五是小年嗎”,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大年初五是小年嗎
1、大年初五是小年
在中國,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jié)日,由于各地風(fēng)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jié)為小年;江浙滬一帶很多地區(qū)稱正月初五為小年;中國國內(nèi)也有不少地區(qū)稱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為小年,也有地方稱冬至為小年。
在有些地方(如上海),人們習(xí)慣上把除夕前一天稱為小年夜。
2、小年要如何祭灶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由于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保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所以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爐灶。
由于每家都有爐灶,所以由此產(chǎn)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jiān)督員-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爺、灶王),以監(jiān)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
3、大年初五的來歷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jié),劃句號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
據(jù)《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后,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
大年初五有哪些風(fēng)俗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習(xí)俗,這一天各家各戶用紙做婦人,稱作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她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于紙袋之中,送戶外燃爆,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反映了我國民間老百姓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平窮困苦、迎來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傳統(tǒng)心理。正月初五,也就是俗稱的破五,吃餃子,放鞭炮,原是不少家兒今兒個一定要做的倆事兒。民俗有一說,破五前諸多的禁忌,過了今兒個就能破了,人們便往來祝賀新年,各家邀請賀客,飲食嬉戲,新媳婦也該回娘家拜賀長親了。按清代《燕京歲時記破五》所記: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nèi)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
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一律關(guān)門,到正月初五開門營業(yè),民俗以認(rèn)為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rèn)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大年初五有哪些禁忌
中國漢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也稱忌針節(jié),在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初五日。
舊時,漢族民間過春節(jié)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jù)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xí)慣上,過了破五節(jié),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yè)。如有鋪面變化、柜臺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由于地域不同,節(jié)日習(xí)俗也有差異。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于此日串門,串門則不祥。在河南一些地區(qū),人們于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
延伸閱讀
大年初五傳統(tǒng)
1、大年初五傳統(tǒng)有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
2、大年初五傳統(tǒng)有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fēng)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xí)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fā)聲,認(rèn)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xí)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tǒng)心理。
3、大年初五傳統(tǒng)有吃餃子
除了年夜飯要吃餃子,正月初五叫“破五”,也要吃餃子。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nèi)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
春節(jié)吃什么
1、春節(jié)吃年夜飯
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肴 ,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征全家福([雞]與[家] 諧音) ;吃[蚶]與[胖]諧音 ,取其發(fā)福之意 ;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2、春節(jié)吃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jié)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jié)前準(zhǔn)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著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shù)民族習(xí)慣吃糯米粑粑。
春節(jié)期間飲食注意事項
1、春節(jié)期間注意不要“暴飲暴食”
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那叫一個“豐盛”啊,再加上愉快的節(jié)日氛圍,很容易導(dǎo)致暴飲暴食,之后“胃腸道”便會“遭了殃”啊,那么再多美食你都享受不了了哦,所以春節(jié)期間面對豐盛的大餐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食量啊,堅決抵制“誘惑”不要吃太多,千萬不可因小失大!
2、春節(jié)期間注意不要“大量飲酒”
春節(jié)期間的各種聚會中,“喝酒”必然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雖然大家都知道酒這東西少喝還是好的,但喝多了不僅會傷胃,還容易導(dǎo)致其他疾病,但很多人都會以“好久不見,大家高興,這一次多喝無妨”為借口而“一飲而盡”。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所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千萬不要為了“面子”而“來者不拒”哦!
3、春節(jié)期間注意不要“不講衛(wèi)生”
首先各種蔬菜、水果啊……都要清洗干凈后才可以食用,另外一定要將食物烹調(diào)熟透后食用,再者要注意食物的保質(zhì)期,不要食用過期食品,最后要勤洗手,上述幾點要求是為了避免細菌感染導(dǎo)致腸道出現(xiàn)問題。
大年初五禁忌
1、大年初五禁忌之不宜做事
按照舊的習(xí)慣,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財。“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可能會有災(zāi)害發(fā)生。無論則南北方,過去坊間都忌諱吃藕,也忌諱梳頭。但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
2、大年初五禁忌之忌串門
《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nèi)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于當(dāng)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mào)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即歸”,人們?yōu)榱吮芨F神,于是把這天稱為“破五”。初五不串門其實就是避免見到窮神也就是小媳婦、有的地方干脆叫“初五送窮媳婦出門后喜迎財神”,其實是古時對婦女的一種不尊重。
另外,上了年紀(jì)的老人們還會忌諱在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zhǔn)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
3、大年初五禁忌之忌剃頭
舊時正月里忌諱剃頭。俗說剃頭傷舅。據(jù)舊方志云,前清下剃發(fā)之詔,于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得以更改。國民剃頭,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傳已久,遂誤作“死舅”。
4、大年初五禁忌之忌遇殯葬
有的地方習(xí)俗正月里忌遇殯葬事。遇之則以為不吉,主此年內(nèi)有災(zāi)禍降臨。但有的地方以遇殯事為吉利的,蓋因“棺”與“官”諧音,“材”與“財”諧音,有“口彩”可討,主“升官”“發(fā)財”。
5、大年初五禁忌之忌打碎器物
平時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頭。舊時民俗認(rèn)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內(nèi)會有不好的運勢。所以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fā)”,“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以作禳解。
正月是一年之始,在民間最受重視。春節(jié)里面有很多禁忌,有時候正是這些禁忌,使得過年有著特殊的氣氛哦。
大年初五的習(xí)俗
1、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2、路頭神: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jù)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蛴忠晕迓飞駥崬槲迨ド?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
3、送窮: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fēng)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
4、開市: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rèn)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關(guān)于春節(jié)的冷知識
1、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節(jié),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歷記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中國人過春節(jié)其實才100余年而已,嗯,所以,春節(jié)真的很傳統(tǒng)、很古老嗎?
2、壓歲錢其實不是“錢”,而是鑄成錢幣形狀的辟邪品。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來害人,壓祟錢就是專門用來嚇走這貨的。
3、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國傳統(tǒng)習(xí)慣尚左貶右,所以抱拳時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謂“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則稱為“哀拳”,是向別人報喪或求饒時使用的手勢。女性抱拳則相反。很多武俠電影、電視劇都演錯啦。
4、大門上的“?!弊植荒艿官N,在民俗傳統(tǒng)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貼福字。為了避諱在倒水和倒垃圾時把家里的福氣倒走,便在這兩處倒貼福字,巧用“福至”來抵消“福去”。
大年初五什么節(jié)日
1、大年初五什么節(jié)日
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節(jié),因民俗認(rèn)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這一天承擔(dān)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zhǔn)婦女串門等?!堆嗑q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nèi)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于當(dāng)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mào)易矣?!肚羼灶愨n》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p>
2、大年初五吃什么
”破五“這天早起,搞大掃除,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講究大不相同,是吃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后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么?鳳翔人說: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
3、大年初五的節(jié)日起源
據(jù)《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后,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
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顒?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fēng)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寶“的餃子。
大年初五的習(xí)俗
1、祭財神。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統(tǒng),在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也稱五路神,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2、送窮。正月初五”送窮“,是中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fēng)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送窮還有許多別稱,諸如”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土“”送窮衣“。民俗認(rèn)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夠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
送窮的方式頗多。簡單的只是清早響著爆竹把垃圾倒出門外完事,復(fù)雜些的則要用紙剪一個小人(窮媳婦)送走,甚至還要讓她背個裝了垃圾的紙袋送在門外;更有破五飽食或汲水滿甕的,稱”填窮“,或者把別人家的”窮媳婦“拿走,稱”得富“。
3、掃房子。大年初五,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打掃衛(wèi)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里把垃圾掃出門外。
過年各民族的習(xí)俗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后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jié)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lián)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jié)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tǒng)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shù)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zhuǎn)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大年初五吃什么
1、大年初五吃餃子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jù)說,這樣可以規(guī)避周圍讒言。吃餃子也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戶戶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腳被稱作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老人們忌諱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zhǔn)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又有人說,這一天是財神的生日,戶戶放鞭炮吃餃子迎財神。不管何種講究,破五吃餃子,寄托著人們的新春期盼,那就是在新的一年里,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能過上好日子。
2、大年初五吃粽子
廣西人過年家家戶戶要包粽子,那可是件大事。提前兩三個星期就要準(zhǔn)備了,要備好料,年貨市場那是要去跑好幾次呢!綠豆要去殼,五花肉呢,要用生抽、鹽、酒、蔥姜腌上一整天,糯米和干果有板栗、蓮心等等也要提前泡好。包粽子既是個技術(shù)活,還是個力氣活,要用上一整天的時間。
3、大年初五吃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農(nóng)歷年的應(yīng)時食品。春節(jié),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4、大年初五吃面食
山東是個吃面食的大省,雖然沿海一帶越來越富裕,但是過年蒸面食、吃面食的習(xí)慣,一直沒改變。山東面食是以糯米面為主料,加小麥粉、水,著色,調(diào)成不同色彩,用手和刀、剪、簪、花紋模等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山東面塑起源于菏澤,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大年初五的風(fēng)俗習(xí)慣
1、大年初五的風(fēng)俗一:財神生日
大年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民間在初四的時候就要把財神迎進家門,初五再正式拜財神,祈禱這一年家財興旺,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祭財神是初五的重頭戲。
2、大年初五的風(fēng)俗二:破五
民間把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也就是說破五之前的諸多禁忌到了今天就都可以破除了。按照舊俗要吃水餃子五天,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兩天,有的隔天一吃,但沒有不吃的。破五這天可以走親訪友了,婦女也在這一天歸寧,并開市貿(mào)易。
3、大年初五的風(fēng)俗三:五祀
所謂五祀,即祭土神、戶神、灶神、門神、行神五神。每到過年,人們往往在初五零時零分大開窗戶和大門,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迎接五神。
4、大年初五的風(fēng)俗四: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正月初五為她的生日,祭拜迎接,蔚為壯觀。所謂的路頭神其實就是五路神,即是五通神、行神,古人外出旅游祭祀此神,以求平安。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此神演變?yōu)樨斏瘛?/p>
大年初五有什么禁忌
1、大年初五要放鞭炮
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人們要用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意思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2、大年初五一定要清垃圾
一定要將過年期間所制造的垃圾清掃干凈,謂之送窮,否則會帶來窮困。將灶灰及清掃房屋的垃圾送出門外,再放炮驅(qū)邪。寓意在新的一年里送出窮困,迎來富裕和幸福。
3、大年初五不宜做事
按照舊的習(xí)慣,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財。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則可能會有災(zāi)害發(fā)生。無論南北方,過去坊間都忌諱吃藕,也忌諱梳頭。但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
4、大年初五忌串門
《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nèi)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于當(dāng)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mào)易矣。
大年初五什么節(jié)
1、大年初五要“趕五窮”
農(nóng)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fēng)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jīng)四天沒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后,要努力干一天活,稱“恨窮”?!捌莆濉币馕吨灰谛碌囊荒昀?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捌莆濉痹绯窟M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
2、大年初五要“送祖宗”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fēng)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寶”的餃子。
3、大年初五要接路頭神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jù)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蛴忠晕迓飞駥崬槲迨ド?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jǐn)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
大年初五的禁忌和習(xí)俗
1、 大年初五要開市
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rèn)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wèi)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里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于是吃飯。
2、大年初五要迎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中國民間“迎財神”的日子哦。從3日晚上到4日凌晨,許多人會通過燃放鞭炮來“迎財神”,但這勢必將加重空氣污染。事實上,除了放鞭炮之外,“迎財神”在中國民間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guān)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guān)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guān)圣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春節(jié)有什么習(xí)俗
1、春節(jié)要祭祖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視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biāo)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jié)是大節(jié),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shù)地區(qū)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jù)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边@說明,早在漢代中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jīng)是春節(jié)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2、春節(jié)要貼春聯(lián)
跟除塵差不多,在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準(zhǔn)備著貼春聯(lián),貼福字,貼門神窗花等,吉祥喜慶出入平安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