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腸是什么做的
真正的養(yǎng)生是什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飲食養(yǎng)生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素腸是什么做的,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比較喜歡吃素雞腸,特別是在麻辣拌可旋轉(zhuǎn)小火鍋的時候,素雞腸成為了人們的喜愛,素雞腸是用豆子做成的,里面含有的蛋白質(zhì)非常的豐富,我們吃的時候一般都會采取炒著吃,或者是涼拌的吃法,吃起來口感是非常筋道的,那么素雞腸是怎么做的呢?
素腸是一種以大豆蛋白做成的仿肉腸。
炒素腸的制作工藝:
1.卷心菜、水發(fā)冬菇50克,熟筍50克、豆腐干均切成細絲,放容器中,加姜末、花生油、精鹽、味精、料酒等調(diào)料炒熟成餡心。
2.豆制飯粢(黃豆粉)每張切成3小張。每兩小張飯粢一疊,放入餡心包成長圓筒形,折口用面粉糊粘封即成素腸。
3.將水發(fā)冬菇25克,熟筍25克、青菜50克切片。
4.鍋內(nèi)下花生油燒到七成熱放入素腸輕輕翻動,炸至金黃色撈起瀝油。涼后切段裝盤,碼成橋形。
5.鍋中留余油40克,燒到七成熱即下冬菇片、熟筍片、青菜煸炒,加鮮湯、醬油、白糖、味精、料酒燒滾,隨即勾芡,淋熟油10克,起鍋均勻澆在素腸上。
ys630.coM延伸閱讀
只要一去超市,相信很多人都會往火腿腸的區(qū)域跑,因為各種味道的火腿腸,不僅食用方便,而且也是烹飪過程當中不能夠缺少的一種食物,很多人會在早餐的時候吃上一根火腿腸,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能量,那么你知道火腿腸的制作方法是怎么樣的嗎?現(xiàn)在我們就詳細的去看看。
實際上我們在市面中看到的火腿腸,是添加了很多物質(zhì)的,而這些物質(zhì)如果吃多了,你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而自己制作的火腿腸,就可以減少這些額外添加物,更加的營養(yǎng)健康。
材料:玉米(玉米罐頭會比速凍玉米甜一些,超市都有賣)、火腿、黃瓜或青豆等。 火腿、黃瓜切丁。
1、鍋中放少許油,油燒熱的時候放入玉米,火腿,翻炒,鍋內(nèi)放一點水。
2、繼續(xù)放入黃瓜,黃瓜或青豆是調(diào)節(jié)顏色的,而且放點黃瓜也比較爽口。
3、鍋內(nèi)放入雞精、鹽,具體的量要根據(jù)自己的口味了,還有糖,不愛吃甜的少加一點。
4、用淀粉勾芡,倒入鍋中,在炒兩三下就可以出鍋啦^^
火腿腸的制作方法其實非常的簡單,最重要的還是食材的準備,自己動手制作的食物,其實味道沒有市面上購買的好,但是它的營養(yǎng)還有安全衛(wèi)生問題,絕對是我令自己放心的,所以對于自己喜歡的食物,都不妨可以動手試試。
烤腸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小吃,最出名的就是臺灣烤腸??灸c的種類有很多,原料也不盡相同??灸c風味獨特,外面又添加有其他的作料,使得我們在吃烤腸的時候,很難吃出來里面是什么肉。比較出名烤腸的原材料似乎標明的。那么,烤腸是什么肉做的?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烤腸,一種美味的烤制食品,是運用現(xiàn)代西式肉制品加工技術生產(chǎn)的具有中國傳統(tǒng)風味的低溫肉制品,用電烤爐烤制的肉制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烤腸是一種以豬肉、雞肉、牛肉為主要原料,經(jīng)絞切、腌制、添加輔料、真空灌制、熏烤熟制、無菌真空包裝等工序加工而成,需全程冷鏈配送倉儲。
種類及做法
臺灣烤腸
英文名(Taiwan sausage ),也叫“臺灣烤香腸”,簡稱“臺烤”,是臺灣烤腸運用現(xiàn)代西式肉制品加工技術生產(chǎn)的具有中國傳統(tǒng)風味的低溫肉制品,是一種以豬、牛肉為主要原料,經(jīng)絞切、腌漬、添加輔料和香辛料,灌于腸衣后,經(jīng)或不經(jīng)熱處理,速凍保存,食用前先解凍,用碳火或電烤爐等烤的肉制品。
恒陽玉米臺烤
英文名(Hengyang Taiwan corn sausage)是恒陽集團在國內(nèi)率先研究開發(fā)出的一種以部分玉米為原料,添加進傳統(tǒng)臺灣烤腸中的一種新口味烤腸,并迅速席卷國內(nèi)烤腸行業(yè),被全國客戶接受,引起國內(nèi)廠家紛紛效仿。
奧爾良脆骨腸
英文名(Hengyang Orlean Crispy sausage)恒陽脆骨腸,是恒陽集團繼玉米烤腸后又一款獨創(chuàng)風味烤腸,以其獨特的奧爾良和脆骨口味,迅速征服
了全國朋友們的心。已銷往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及地區(qū)。
臺式咖啡香腸
英文名(Coffee sausage ),研發(fā)者為臺灣女生-林奕利小姐,其烤腸上獨特咖啡的濃醇香,是來自獨家特調(diào)Arabica的咖啡豆,經(jīng)過特制萃取提煉后,制作成烤腸原料粉,將烤腸原料粉與精選后腿豬肉,依臺灣烤腸的黃金美味比例(2:8)腌制而成,讓咖啡與豬肉的絕妙搭配,完美呈現(xiàn)在咖啡烤腸上。
魚肉烤腸
魚肉烤腸是一種新型的灌腸制品,加工歷史雖然不長,卻以其獨特的風味、細膩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yǎng)成為人們極好的佳肴,且得到市場的認可。它是以魚肉為主要原料,把魚肉去骨以后調(diào)味擂潰,將魚肉餡子灌裝在聚偏二氯乙烯薄膜制成的腸衣內(nèi),然后兩端用金屬環(huán)鋁絲結(jié)扎、密封、殺菌制成。
鮑魚對于那些生活在海邊城市的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但是相反的,對于其他地區(qū)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對于鮑魚一般只有電視上的了解。也正是因為這點,所以廚師們想出來一種吃法,也就是素鮑魚,這主要是給平時不能經(jīng)常吃到鮑魚的人來準備的。但是要說素鮑魚是什么做的?這個問題大多數(shù)人是不了解的。
其實說到素鮑魚很多人其實是可以想象出來的,之所以叫它素鮑魚,那也是因為它在外形上面是模仿鮑魚來做成的。但是在其他方面,素鮑魚和鮑魚卻是差別很大的,就包括口味和材料方面。那么,下面就來詳細地介紹一下關于素鮑魚是什么做的這個問題。
素鮑魚,顧名思義,就是以素菜為原材料,加上各類素食調(diào)味料,以特殊的方式制成的菜肴,其不論從外形、味道等方面,都與鮑魚極為相似。
素鮑魚配料:海藻膠蛋白,蒟蒻蛋白,海帶精粉,大豆色拉油,食鹽,純素香料
主料:素鮑魚1只
輔料:蠔油適量、香菜適量、香油適量
步驟
1.素鮑魚解凍后,上鍋蒸十分鐘至熟;
2.蒸熟后稍放涼,切成片;
3.裝有碟中,并擺上香菜伴碟;
4.蠔油加少許清水和香油調(diào)開;
5.下鍋煮開至合適的濃稠度;
6.最后把煮好的蠔油汁淋在素鮑魚上面即可!
小貼士
素鮑魚本身已經(jīng)有味道的了,加點蠔油增加味道與賣相!也可以用來打火鍋,不錯的。
翡翠素鮑魚
材料
用料主料:百靈菇500克配料:蘆筍500克調(diào)料:雞油50克、雞湯2000克、鹽5克、味精5克、濕淀粉10克、胡椒粉2克
做法
1、將百靈菇解切成片,放入砂煲內(nèi),加入雞湯和調(diào)料,用小火煨約4小時。
2、將煨好的百靈菇勾芡裝盤,拼上已入味的蘆筍,澆汁即成。
小訣竅
制作關鍵
解切時刀工要均勻。
用文火煨制入味。
蠔皇素鮑魚
用料主料:水發(fā)白靈菇10只配料:老母雞500克、五花豬肉250克、火腿150克、西蘭花150克、水發(fā)羊肚菌10棵、胡蘿卜200克、袋裝銀杏150克調(diào)料:精鹽3克、料酒30克、老抽15克、蠔油50克、雞精4克、味精2克、熟化雞油75克、鮮湯750克、濕淀粉15克、整姜適量、蔥(拍破)適量
做法
1、白靈菇洗凈,用小刀削成10個大小均勻的鮑魚形。
2、胡蘿卜去皮,切成4厘米長、2.2厘米寬、2厘米厚的10個菱形塊。西蘭花切成大朵,羊肚菌洗凈。
3、老母雞、五花豬肉、火腿切成大塊,放入鍋內(nèi),加入鮮湯、精鹽、老抽、蠔油燒沸,打去浮沫,放入料酒、整姜、蔥。素鮑魚(用紗布包好)燒至(火巴)軟,入味待用。
4、將西蘭花、銀杏、羊肚菌、胡蘿卜塊放入鍋內(nèi),加入鮮湯、精鹽、味精,勾濕淀粉,燒成咸鮮味,撈出擺于盤內(nèi)。再將燒好的素鮑魚起鍋,解開紗布,擺于盤周圍。
5、鍋置火上,將燒素鮑魚的原汁內(nèi)加入雞精燒沸,用濕淀粉勾成濃汁芡,淋入化雞油推勻,起鍋,均勻地澆淋于素鮑魚上即成。
小訣竅
制作關鍵
白靈菇宜選大只的,仿鮑魚削刻時形狀要生動。
削刻好的鮑魚一定要煨(火靠)入味至(火巴)軟。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素鮑魚的詳細介紹,我們便可以很明確地看出素鮑魚是以很多素菜以及一些膠原蛋白做成的,所以素鮑魚的營養(yǎng)價值方面也是值得關注的。另外。關于素鮑魚的做法還有很多,而且每種做法幾乎都是不一樣的,當然味道也不會是一樣子的。
素腸就是大家平時口中所說的面筋,它是用面粉做成的,只是形狀像腸子,才會叫做素腸。吃素腸還是有很多的好處的,比如吃素腸對骨質(zhì)疏松和冠心病的人,還有高血脂的人都是很有作用,能起到身體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在烹飪中把素腸搭配別點菜,做出來的味道也是極好的,下面就看看素腸平時都有哪些做法呢?
素腸做法
材料:高筋面粉1000g溫水500-550g紅曲醬2大匙味霖1小匙蔭油1大匙胡椒粉少許玉米粉1大匙山藥1段 腐皮1包
1、高粉加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靜置兩小時。
2、大盆中放入篩網(wǎng),面團放入,注入清水,用按壓的方式洗出面筋,大約需30分鐘,換水3、4次,洗至水清為止。洗出來的水不要倒掉,貯存在大鍋中,使之沈淀。洗好的面筋泡在清水中,松弛過夜。
4、松弛好的面筋切適量大小,拉成薄片,纏繞在兩根筷子上,做成面腸。
5、連筷子一起放入滾水中煮熟。冷卻后才取出筷子。
6、面腸撕成薄片,加入紅曲醬、蔭油、胡椒粉、玉米粉抓拌均勻。入小半碗的油把面腸稍微煎炸一下。
7、濾出面腸,利用鍋中余油將面腸回鍋再炒,加入少許水使面腸松散開,不致黏成一坨,并加入刨成絲的山藥一起拌炒,試味道,不夠味的話再加適量蔭油及味霖。
8、一張腐皮從中剪開,抹上少許調(diào)味的醬油糖水,然后放入炒好的餡料,包卷成長條。放入蒸籠蒸5分鐘。腐皮先抹水蒸后口感才會軟,沒有抹水先稍微濕潤的腐皮再怎么蒸口感都硬梆梆的。
9、可直接切段排盤,或兩面煎香后再切段,我比較喜歡煎過再切。
紅燒素腸材料:
素腸 兩根 五花肉 少許 香蔥 一根 生姜 適量 油 適量 鹽 一勺
醬油 兩勺 料酒 一勺 白糖 兩勺 味精 半勺 清水 適量
步驟
1、素腸切成滾刀塊。香蔥切蔥段蔥花,生姜切姜片。
2、起鍋,加適量的食用油。油溫六七成熱,下五花肉。
3、煸炒五花肉,慢慢煸出五花肉中的油。煸至五花肉焦黃。加入姜片爆香。
4、下素腸塊。加兩勺醬油、一勺白糖、一勺料酒翻炒片刻再加適量的清水,水量蓋過鍋中食材一半即可。
5、燜煮至鍋中水開,轉(zhuǎn)小火。開鍋蓋,再加入一勺食鹽、一勺白糖。煮至鍋中湯汁漸濃,加半勺味精提鮮。翻炒均勻,燒至收汁。加適量蔥段,就可以出鍋了!
雙椒小素腸的做法步驟
1、素腸切片
2、 熱鍋上油,下素腸,煸炒香
3、加八角和姜片
4、加老抽,白糖,鹽和清水燉煮15分鐘入味
5、 加剁椒提味,加青椒檸檬翻炒2分鐘出鍋
你是否聽過海腸這種東西呢,海腸是俗名,真正的名字叫做單環(huán)刺螠,海腸屬于螠蟲動物門的動物。海腸的形狀是長圓筒形,海腸屬于是軟體動物,看起來軟乎乎的,身上沒有毛刺,海腸的顏色是淡黃色。海腸長相有點像海參,而且海腸的營養(yǎng)價值其實也不會比海參差多少的。
海腸的長大概是一百到三百毫米,寬大概是二十五到二十七毫米,海腸的體表滿布大小不等的粒狀,海腸一般在俄羅斯和朝鮮,日本以及我國渤海灣等地方能見到,海腸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值得我們關注。
單環(huán)刺螠和其他刺螠屬的生物一樣,是生活在海邊潮間帶泥性底質(zhì)或珊瑚礁區(qū)中的管狀螠蟲動物,主要分布在黃海、渤海沿岸的蓬萊縣、煙臺等地。單環(huán)刺螠的季節(jié)性很高,只有在春天風浪大時才能捕得。單環(huán)刺螠的洞穴為U字形,洞口呈煙囪狀。
單環(huán)刺螠體型肥大,身體前端具一長吻用于覓食;極具彈性,可伸長至一米以上,利用其黏性黏著底部的小動物或有機顆粒,由于吻部在外覓食而容易被海鳥啄食,而再生性極強。棲息于泥灘的單環(huán)刺螠有很好的潛沙能力,身體能潛到40厘米以上。
單環(huán)刺螠對硫化物有較強的耐受與解毒能力,也因此被當作沿海硫化物代謝相關研究的模式生物。
單環(huán)刺螠在山東境內(nèi)主要分布在:煙臺、青島等地沿海的泥灘或巖石縫中。山東膠東地區(qū)是我國單環(huán)刺螠的最大產(chǎn)地。也有報道稱在福建廈門海域也有單環(huán)刺螠的發(fā)現(xiàn)。
它個體肥大,肉味鮮美,體壁肌富含蛋白質(zhì)和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自古以來,在我國、日本和朝鮮沿海均作為名貴的海鮮食品, 有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 人們的傳統(tǒng)做法只食用其體壁,而廢棄內(nèi)臟,菜肴俗稱海腸子。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單環(huán)刺螠廢棄內(nèi)臟蛋白質(zhì)含量為18.25% ,脂肪含量為0.12%,總糖含量為4.09% 而且含有豐富的Ca、Mg、Fe、Zn等元素;也含有豐富的EpA、DHA 和DpA 。
上文我們介紹了海腸,我們懂得海腸是什么,海腸是海產(chǎn)品的一種,海腸自古就是我們海鮮的珍品,海腸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的,海腸里面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氨基酸,海腸還含有很多人體需要的元素。
紅腸是什么?生活中我們對于香腸是比較熟悉的,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紅腸嗎?其實,紅腸也是一種香腸,最初產(chǎn)于俄羅斯,是豬肉加工,配合淀粉,大蒜和其他食材做成的,以顏色為紅色命名。紅腸味道醇厚可口。中東鐵路建成后,由俄羅斯引進中國,成為東北哈爾濱,滿洲里的特產(chǎn)。
原料配方
紅腸肉餡的配方很多,常用的有兩種:
1、精瘦肉90公斤、生豬油10公斤、淀粉20公斤,加配料精鹽3.3公斤,食用硝10克、味精300克,五香粉250克;腸衣用豬小腸所配長度約300米。
2、精瘦肉30公斤,肥肉20公斤、牛肉50公斤、淀粉10公斤、蒜300克、胡椒粉100克,腸衣用牛大腸。
加工設備
制作紅腸的設備較簡單,只需絞肉機、灌腸機、冰箱、烘烤箱和水煮鍋即可。
加工工藝
1、腌制。將原料肉用鹽腌制,使鹽分混合均勻地進入肉體。按照上述配料計算,一般加鹽量為肉重的3~5%。同時加入鹽重5%的食用硝,瘦肉先削皮剔骨,和肥肉分別腌制,揉搓均勻后,置于3~4℃冰箱(庫)內(nèi)冷藏2~3天。
2、絞拌。將腌制過的肉切成肉丁加上配料,裝進攪肉機絞碎,然后倒入經(jīng)清水溶解過的淀粉中拌勻,肥肉丁或豬肉這時也可加入。肉餡充分攪拌,邊攪邊加清水,加水量為肉重的30~40%,以肉餡帶粘性為準。
3、灌腸。用灌腸機將肉餡灌入腸衣內(nèi),灌肉后每隔20厘米左右為一節(jié),節(jié)間用細繩扎牢。
4、烘烤。將紅腸放進烘箱內(nèi)烘烤,烘烤溫度掌握在65~80℃,烘烤時間按腸衣細粗分別為0.5~1小時。烘烤標準以腸衣呈干燥,肉餡呈紅色為佳。
5、水煮。將紅腸水煮,水煮溫度為80℃,水煮時間因腸衣種類而不同,羊腸10~15分鐘。豬腸20~30分鐘,牛腸0.5~1.0小時。水煮標準是腸體發(fā)硬,有彈性即成。
去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就陸陸續(xù)續(xù)介紹了不少中國的特色菜,不僅僅有滿漢全席這樣好像牡丹花一般的雍容華貴的宮廷菜。而且還有一些是好像沙茶面這樣野菊花一樣的民間的菜肴。而且如果你仔仔細細看舌尖上的中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還有各種各樣的松花蛋的做法。那么到底皮蛋腸的吃法是什么?
雞蛋1斤;松花蛋4個; 生抽;味精適量;塑料腸衣適量;鹽;料酒; 松花皮蛋腸是大家都喜歡的一款食品,口感鮮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獨到之處,是節(jié)假日餐桌必不可少美味食品,每逢節(jié)假日我都要在家自制松花皮蛋腸,這款冷盤每次也都是被大家一掃而光。 -
松花蛋腸做法和步驟1雞蛋打散放入干凈盆中、松花蛋去皮洗凈;松花蛋切成小塊放入雞蛋的盆中,加入鹽、料酒、生抽、味精適量,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均勻;
2將大可樂瓶的上半部分剪下作為灌腸用的工具;將剪下的可樂瓶和腸衣的口連接一起,用大飯勺將2中的松花蛋液灌入腸衣中;
3封口分別用細繩系緊,中間也分段系緊,這樣便于在鍋內(nèi)煮;涼水入鍋內(nèi),煮熟,上大氣轉(zhuǎn)中小火,10-15分鐘就好了,涼后切片入盤即可食用。
4自己在家制作的松花蛋腸是不是也很完美,口感比買的還好,既衛(wèi)生又美味。
5春節(jié)的餐桌上來一盤,風味獨特,還可以醒酒,一定會非常受歡迎滴。
6松花皮蛋腸是大家都喜歡的一款食品,口感鮮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獨到之處,是節(jié)假日餐桌必不可少美味食品,每逢節(jié)假日我都要在家自制松花皮蛋腸,這款冷盤每次也都是被大家一掃而光。
綜上所述,其實松花蛋,不僅僅是一種美味佳肴,而且其實你知道?皮蛋往往也是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的食物的了哦。而松花蛋的話,其實可以給宿醉的人進一步去醒酒、去大腸火。但是建議大家去購買以下無鉛皮蛋。
喜歡吃灌腸類的人是很多的,而且能夠灌腸的東西是很多的,其中雞蛋腸是其中的一種。喜歡吃雞蛋的朋友,就很喜歡吃雞蛋腸,不過外面賣的會添加很多的添加劑不是很健康,自己在家做很不錯的。那雞蛋腸的做法是什么?這個問題很多的朋友都想知道,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雞蛋腸的做法是什么?
主料:雞蛋10個
調(diào)料:食鹽適量花椒適量
雞蛋腸的做法:
1.將買來的腸衣用清水洗凈后,灌水試一下,看看有沒有露氣的地方。
2.準備一碗開水,泡上大料和花椒。十個雞蛋打入盆中;
3.將泡大料和花椒的水晾涼后撈出大料和花椒,將水倒入打散的雞蛋中。加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
4.將腸衣套在露斗上,腸衣的下端用繩系上;
5.將雞蛋液倒入腸衣中;
6.將灌好的雞蛋腸另一端也用線系上;
7.將水燒到八九十度,將雞蛋腸放入水中,中火煮,記得一定不要讓水沸騰,一直保持在八九十度。煮十五六分鐘;
8.用一根針扎一下腸,看不再露出蛋液,并且雞蛋腸開始變硬了,就熟了。撈出來就可以了;
9.雞蛋腸大功告成嘍!
上文就是關于雞蛋腸的做法是什么的簡單介紹,希望以上的介紹會對大家有一定的幫助。其實雞蛋腸的做法是很簡單的,大家可以在家做著吃,而且自己做的材料充足,味道更佳的不錯。自己做還干凈衛(wèi)生,吃著健康,對家人健康好!
糯米腸是一種比較少見的吃法,糯米腸在臺灣經(jīng)常被大家吃,還有一些南方地區(qū)也經(jīng)常吃糯米腸,南方的人起還吃臘腸。糯米腸等香腸類的食物北方見到的比較少,糯米腸吃起來也很美味,是將清洗加過調(diào)料之后的糯米放到豬大腸里面,進行烘干,對人的身體也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所以很受大眾歡迎。
糯米腸 (臺灣話: chu?t-bí-tn?g,秫米腸)
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米類加工品,將調(diào)味后的糯米塞入洗凈後的豬大腸,既成為攜帶方便的糯米腸,也稱為米腸,是臺灣很普遍的一種小吃。
食品簡介
糯米腸(臺灣話:秫米腸,chu?t-bí-tn?g。),或簡稱為米腸,是一種米類小吃,見于廣東潮汕地區(qū)、臺灣、朝鮮半島等地,將調(diào)味后的糯米塞入洗凈后的豬大腸,成為攜帶方便的糯米腸,亦稱為米腸、大腸等。維吾爾族與錫伯族人也喜歡糯米腸,但不一定用豬腸。
在閩南或臺灣地區(qū),由于處理的過程,可能將米腸或香腸類食物的稱呼為灌腸。
分類
臺式糯米腸
臺灣南部多會加入花生,然后再予以蒸熟,便可食用。早期一條糯米腸長度約為15至20厘米,直徑則在3.5厘米至4.5厘米之間,售價約為新臺幣20至40元,以秤重計。后來因1990年代曾有一段不景氣時段,市面也出現(xiàn)了長度約10厘米,直徑約3厘米的小型糯米腸,為了降低成本,小型糯米腸里面沒有加花生,南部售價為新臺幣10元,北部售價約為新臺幣15元。高雄地區(qū)主要使用語言為閩南語,對糯米腸仍以閩南語發(fā)音的“大腸”稱之。
早期都以蒸煮為主,之后再切為若干小片,沾甜辣醬、番茄醬或醬油膏等調(diào)味料食用。大腸包小腸流行后,糯米腸又被賦予新生命,扮演美式熱狗中面包的角色,經(jīng)過炭烤之后切半,夾入臺式香腸。隨著臺灣鹽酥雞攤位興起,糯米腸也經(jīng)常油炸后再切片食用。
潮式糯米腸
潮汕的糯米腸會加入臘肉,先將豬大腸洗凈,并用鹽辟去屎味,然后臘肉粒、香菇粒、蝦米、蔥頭等爆香,再加上五香粉與糯米混和,釀入大腸內(nèi),用繩或線扎緊兩端。
烹調(diào)法有煮和蒸。煮是用煮豬肉的水把釀好的豬腸煮熟,切件上桌,淋上潮式甜醬油。蒸是把釀好的豬腸放入蒸籠,以中小火蒸35~40分鐘。
韓式糯米腸
韓語稱為??,以大腸的最末端做表皮,比起小腸來要厚。先將腸子在粗鹽水中反復清洗去除腥味,把糯米煮熟后,放入豬血,再把調(diào)好味道的糯米和其他餡料如蘑菇、白菜、大蒜、大蔥、辣椒、冬粉、洋蔥等灌進豬腸中所做成,再切片。吃的時候沾特制的鹽或蝦醬。
生產(chǎn)制作
糯米腸隸屬于廣義的香腸,不過內(nèi)餡以糯米為主。生的長糯米經(jīng)過浸泡后與絞肉、蝦米、紅蔥頭一起快炒,并加入醬油、米酒、鹽等調(diào)味,成為糯米內(nèi)餡。之后再將糯米內(nèi)餡灌入處理過的豬大腸中,即是所謂的糯米腸,然后再予以蒸熟,便可食用。一條糯米腸長度約為10至15公分,直徑則在3公分至4公分之間。
食用指南
糯米腸的吃法很多元。早期糯米腸都以蒸煮為主,之後再切為若干小片,沾甜辣醬、蕃茄醬或醬油膏等調(diào)味料食用。但隨著臺灣鹽酥雞攤位興起,糯米腸也經(jīng)常油炸后再切片食用。而
大腸包小腸流行后,糯米腸又被賦予新生命,扮演美式熱狗中面包的角色,經(jīng)過炭烤之后切半,夾入臺式香腸。
主要功效
糯米
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欲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癥。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淀粉等,為溫補強壯品。其中所含淀粉為支鏈淀粉,所以在腸胃中難以消化水解。
大腸
性味甘平。常用來“固大腸”,作為治療久瀉脫肛、便血、痔瘡的輔助品。
飲食文化
糯米腸起源于鹽源縣瀘沽湖畔,據(jù)說那里世代居住的納日人在殺豬后會將半熟米、血、鹽、豬油、花椒、五香等混合物裝入豬的大腸或者小腸內(nèi),卷成圈后再煮熟,以此贈送家族親朋。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素腸是什么做的》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zhenzhengdeyangshengshishenme/">真正的養(yǎng)生是什么”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