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湯組成
溫湯養(yǎng)生季節(jié)。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量。有效的飲食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溫經湯組成”,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溫經湯是利用吳茱萸、麥冬以及當歸人參等藥材制作而成,藥用價值是非常高的,是可以散寒止痛以及止血氣虛等癥狀,而且可以健脾益氣,對于清熱解暑是有很大作用的,非常適合老年人去除體內的濕氣,但是大家要注意溫經湯的用量,畢竟藥材是一定毒性的,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溫經湯的用法用量
組成:吳茱萸、麥冬(去心)各9g,當歸、芍藥、川芎、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半夏各6g。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阿膠烊沖。
加減: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麥冬,加艾葉、小茴香,或桂枝易為肉桂,以增強散寒止痛之力;寒凝而氣滯者,加香附、烏藥以理氣止痛;漏下不止而血色暗淡者,去丹皮,加炮姜、艾葉以溫經止血;氣虛甚者,加黃芪、白術以益氣健脾;傍晚發(fā)熱甚者,加銀柴胡、地骨皮以清虛熱。
溫經湯的功用主治
功用:溫經散寒,養(yǎng)血祛瘀。
主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塊,淋漓不暢,或月經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經停不至,而見少腹里急,腹?jié)M,傍晚發(fā)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舌質暗紅,脈細而澀。亦治婦人宮冷,久不受孕。
運用:本方為婦科調經的常用方,主要用于沖任虛寒而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不孕等。臨床應用以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經血夾有瘀塊,時有煩熱,舌質暗紅,脈細澀為辨證要點。
yS630.Com相關推薦
烏頭湯并不是我們平時喝的湯品,而是一味中藥湯劑,對于很多疾病的治療具有很不錯的效果,比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小兒風濕性舞蹈病、坐骨神經炎等不是很好治療的疾病。要想烏頭湯為我們所用,就要知道烏頭湯組成,掌握了材料自己也能熬制烏頭湯。下面咱們就來看看詳細情況吧。
烏頭湯是一味中藥湯劑。本方主要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小兒風濕性舞蹈病、坐骨神經炎、椎管狹窄、腰腿痛等屬上述證機者。本詞條內還包括其他幾種烏頭湯劑的食用方法。
組成
麻黃、芍藥、黃芪、甘草各9克(炙)、川烏6克(?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烏頭)。
基本信息
《金匱要略》卷上。
用法:上五味,?咀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納蜜煎中,更煎之,服140毫升,不知,盡服之。
主治:腳部疼痛,不可屈伸。寒濕痹證。治療癥見關節(jié)劇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熱,舌苔薄白,脈沉弦者。
臨床運用
本方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小兒風濕性舞蹈病、坐骨神經炎、椎管狹窄、腰腿痛等屬上述證機者。有報道用本方加減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痛重者加制草烏、干姜;腫著者加薏苡仁或防己;病久體虛者加黃芪);加白術、威靈仙、桂枝、桑寄生等治療坐骨神經痛;加雞血藤、地龍、當歸等治療小兒風濕舞蹈癥;加桂枝、豹皮樟等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均取得明顯的效果。此外,有人用本方治療變應性敗血癥亦有療效。有報道用本方加減治療陰縮、眩暈、體質性低血壓、腓腸肌痙攣、偏頭痛、陽虛外感、牙痛、腸梗阻均有一定的療效。
類似方劑
方一
【藥物組成】草烏頭1兩,麻黃根1兩,地骨皮1兩,樸消1兩。
【處方來源】《醫(yī)統(tǒng)》卷九。
【方劑主治】大麻風癩,紫、白癜風。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用水1桶、椒1合、蔥30根、艾葉1兩同煎數(shù)10沸,用醋1鐘和勻,坐密室中圍壅,自用手巾搭四肢,候湯可浴,即浴令汗透,面上如珠出,或坐或臥片時,汗干方可著衣,避風5日再浴。如此3-5次,每浴后更服換骨丹。
方二
【藥物組成】罌粟殼3錢,纈草3錢,烏頭1錢半。
【處方來源】《經驗良方》。
【方劑主治】腰痛,并手足攣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方三
【藥物組成】大烏頭7分,細辛7分,川椒7分,甘草7分,秦艽7分,附子7分,官桂7分,白芍藥7分,川獨活1兩3錢半。
【處方來源】《得效》卷三。
【方劑主治】寒冷濕痹,流于經絡,攣縮不得轉側。
【制備方法】上銼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大棗2個,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方四
【藥物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干姜(炮)半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半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防風(去叉)1兩,當歸(切,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桂(去粗皮)1兩,獨活(去蘆頭)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赤芍藥1兩,秦艽(去苗土)1兩,生干地黃(焙)1兩。
【處方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
【方劑主治】婦人偏枯,半身不收,或(疒帬)痹不仁,或痿弱無力。
【制備方法】上銼,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3次。
89歲!在醫(yī)學發(fā)達的今天都沒人敢肯定自己會活到89歲,何況是在古代,看看我國的長壽皇帝乾隆是如何養(yǎng)生的?學習乾隆十常養(yǎng)生法,現(xiàn)在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乾隆養(yǎng)生的方法都有哪些?
乾隆養(yǎng)生術
乾隆皇帝不僅具有治國拓疆的文韜武略,而且是最長壽的皇帝之一,終年88歲。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他也獨樹一幟,總結出十六字養(yǎng)生秘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這是我國古代的精華部分。
對吐納肺腑、活動筋骨、適時進補這些運動和營養(yǎng)保健,大家都很熟悉了,下面重點對十常四勿作一重點介紹。 十常養(yǎng)生法長壽秘訣是什么 乾隆長壽秘方
1、齒常叩 要求兩唇輕閉,上下牙齒互相叩擊,使之鏗然有聲。每天不少于兩次,每次100下左右。長期堅持,可增強牙齦的血液循環(huán),有健齒固齒、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
2、津常咽 津液即唾液,具有很強的殺菌和消化功能。其中所含淀粉酶,能將食物中的淀粉在口中進行初步分解。將口中產生的津液及時吞咽下去,能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促進食物消化。學學古稀天子 千古一帝乾隆養(yǎng)生秘籍
3、耳常強 人的耳朵像個倒位的胎兒,與人體各個器官緊密相關。經常用手指彈擊或搓揉耳廓,可防治耳動脈、腦動脈硬化,防治耳鳴、耳聾,而且有助于疏通全身內臟氣血,提高各內臟器官的生理功能。
4、鼻常揉 可經常用中指按揉鼻兩側,從上到下再沿鼻梁返回,反復十幾次,最后按揉鼻翼下兩旁的迎香穴十幾圈,每天至少按揉兩次。經常堅持,可防治感冒、鼻炎、鼻竇炎、鼻衄等。
5、睛常運 自覺地運轉眼球,讓視線向上下左右移動,可改善眼球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視神經及眼肌的功能,消除視疲勞。
6、面常搓 時常將兩手搓熱,再搓擦面部,反復10余次,使面部發(fā)熱??纱龠M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減少皺紋,同時還具有調整血壓、消除大腦疲勞的作用。
7、足常摩 足部是經絡匯集之處,人體臟腑器官都在足部有相應的反射點。通過按摩,有益于消除內臟損傷與疾病。用手掌推摩足心使之發(fā)熱,有溫補腎經、舒肝明目、降血壓等多種效應,對腰酸腿軟、神經衰弱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8、腹常旋 腹腔是人體重要內臟所在地,揉腹對內臟保健十分有益。每天睡前,可將雙手搓熱,用左手壓在右手上按于神闕(肚臍),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從內到外旋轉百余圈,轉圈逐漸擴大到整個腹部;再以右手壓在左手上,沿逆時針方向按摩100圈。經常堅持,可促進腹部內臟疾病的康復,促進消化吸收,對腸胃炎、胃潰瘍、便秘、腹瀉等癥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有助于腹部減肥和降低血脂。
9、腿常伸 下肢離心臟較遠,容易出現(xiàn)麻木、乏力等缺氧癥狀,經常曲伸四肢,能疏通經絡,促進微循環(huán),使四肢輕松,關節(jié)靈活,防止人老腿先老。帝王乾隆養(yǎng)腎壯陽良方 熟地當歸不可缺少
10、肛常提 經常自覺地收縮舒張肛門括約肌,可促進肚周的血液循環(huán),補腸道元氣,對痔瘡、便秘、大便失禁以及前列腺增生等病,有顯著的防治作用。提肛可隨時隨地進行,每次提肛應在10次以上,兩周就會有效。
這10項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如能經常堅持,對保健大有裨益。 四勿養(yǎng)生法
1、食勿言 邊進食邊說話,久之會造成腸胃功能紊亂,影響健康。因此要食勿言,安靜的享受美味才合乎健康要求。乾隆皇帝長壽十常之法
2、臥勿語 睡眠時說話,會使神經興奮,難以深度睡眠。因此要睡勿語,以保證生物鐘的正常運轉。
3、酒勿醉 貪杯過量,對心腦血管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要切記勿酒醉。而且飲酒越少越好,不喝最好。
4、色勿迷 適度的性生活,會促使體內分泌更多的激素,有延緩衰老的良好作用。但過分迷戀女色,會大傷元氣,嚴重影響健康和壽命。
健康養(yǎng)生知識
1.遠眺:減輕眼睛疲勞。
2.鳴鼓:以手掌緊壓住雙耳數(shù)秒,然后迅速脫離,此法可振動耳膜,減緩耳窩退化;閑時也可常按摩耳朵,不論揉、挑、彈各種手法均可,可立即改善頭痛、暈車等諸多不適,體質虛弱者常按摩耳朵,還可防止感冒。
3.轉頸、聳肩:肩頸部有脊椎及許多通往頭部的重要血管,常轉動頸部,聳聳肩膀,幫助肌肉活絡,年老時發(fā)生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大幅降低。9長壽秘訣助乾隆活到88歲
4.干擦:用手掌或干毛巾在臉部抹擦數(shù)回,胳膊等裸露處也可以用此法抹擦,有助皮表循環(huán),皮膚潤澤。
5.張嘴:嘴巴最大限度張合,帶動面部肌肉運動,加速血液循環(huán)。
6.踮腳:防止下肢血液回流不暢。
7.揉眼:自尋手部柔軟的部位,揉按眼睛、眼眶四周,促進眼周血液循環(huán),可明目、醒腦,還兼具美容作用。
8.捏鼻:常以兩手食指摩擦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或在鼻上搓捏,可促進嗅覺靈敏,減少鼻過敏或呼吸道感染機會。深呼吸四方眺 四爺乾隆養(yǎng)生長壽秘訣
9.叩齒:齒對齒輕叩,或牙齒空咬,可防止牙齦退化、牙周病等口腔問題;此法還可促進臉頰肌肉活動,使臉頰豐潤,防止雙頰下垂。
10.吞津:閉口做漱口狀數(shù)回,然后吞下口水。人的唾液未接觸空氣氧化時,并不會發(fā)生異味,反而有股香甜滋味。唾液中含有許多消化酵素與營養(yǎng)成分,常吞津有助消化功能。
11.梳頭:各式梳子或手指均可,每日梳數(shù)十至百下,具有按摩頭皮、醒腦開竅的功效,對視力,聽力也很有幫助。
結語:以上這些保健養(yǎng)生小動作你都學會了嗎?每天試著做做,過段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身體會有很大的變化,乾隆的十常養(yǎng)生法很值得大家學習下,其方法簡單,但對身體的不同部位都有起到保健功效。
通常情況下女性的身體都是比較寒冷的,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身體會充滿了很多的寒氣,有的人喜歡用食療法來驅除體內的寒氣,還有的人喜歡吃一些藥,月經是女性的生理特征,在寒冷的時候我們的月經也會受到影響,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足下方溫經湯的功效有哪些?
? ?〖組成〗當歸 川芎 肉桂 莪術 醋炒 牡丹皮 各五分(各3g) 人參 牛膝 甘草 各七分(各3g)
? ?〖用法〗水煎服。上哎咀。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
? ?〖功用〗溫經補虛,化瘀止痛。
? ?〖主治〗血海虛寒,月經不調,血氣凝滯,臍腹作痛,其脈沉緊。月經過多,有血塊。
? ?以上二方均有溫經散寒、活血調經之功效。《金匱要略》溫經湯益氣健胃、養(yǎng)血之力較好,兼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良方大全》溫經湯行滯祛淤之力較強。二者均為治療月經不調、證屬沖任虛寒、淤血阻滯的常用方劑。出現(xiàn)陰血不足、內熱癥狀者,宜用《金匱要略》溫經湯;淤血阻滯較重者,以《良方大全》溫經湯較好。
? ?所以,運用溫經湯,必須遵循中醫(yī)辯證施治原則。萬不可以病名、藥名為據,就貿然對號入座,以免釀成大錯。而且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醫(yī)生會根據具體臨床癥狀的輕重,在原方的基礎上酌情加減,或調整藥物的用量。
? ?以上就是足下方溫經湯的功效,是不是覺得對您的幫助作用很大呢,尤其是女性朋友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我們的月經,代表著我們身體的健康正常狀況,足下方溫經湯,是一種很好的良藥,希望能給更多的女性朋友帶來幫助。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中,寶玉被父親暴打之后,老媽王夫人吩咐彩云拿來一瓶進貢皇宮的東西,叫做玫瑰清露。玻璃小瓶,有三寸大小,上面螺絲銀蓋,鵝黃箋上寫“玫瑰清露”。寶玉在食用了玫瑰清露之后,是“一日好似一日”。其根本原因,正是玫瑰花活血化瘀的功效。
自己可以用干玫瑰花瓣煮一點玫瑰花露,就是把干玫瑰花用清水沖一下,先放一半到鍋中,加適量的清水,小火煮至水剩1/3后,加入另一半,再煮5分鐘,關火撈出玫瑰花,調入適量蜂蜜后裝入瓶中,放入冰箱冷藏,用來沖水喝。若是不放蜂蜜,可把玫瑰花水當作化妝水拍在臉上,或者隨身攜帶,當保濕噴霧也可。
早在宋代,就有了用玫瑰花泡酒、做糕點、入菜肴的記載,做出了像玫瑰花粥、玫瑰肴肉、玫瑰露等養(yǎng)顏食品。除了食用之外,用玫瑰美容養(yǎng)顏,自歷代皇家宮廷流傳至今,玫瑰花瓣浴成了最古老的傳說,玫瑰浴始于唐代美人楊貴妃。
玫瑰花雖然可以歸類于活血理氣的藥,但它是作用最為輕微的一種活血藥,所以玫瑰花是性情溫良的。
肝郁導致黃褐斑可多食玫瑰花制成的藥膳,《本草綱目拾遺》說:“玫瑰露氣香而味淡:能和血平肝,養(yǎng)胃寬胸散郁?!币虼?,玫瑰花的作用相當于小卒見奇功。
玫瑰花茶是最方便的一種食用方法,女生們可以隨時享用它的美妙。那朵朵含苞欲萬玫瑰花蕾,是定格在生命里最美的瞬間,將這樣的浪漫融入茶中,是女人心思里的欲說還休,喜歡喝玫瑰花茶的女人,是個愛情至上的女人。聽完感到有一種親切,在那樣一個午后。玫瑰花茶,她是女人的茶。
玫瑰豬蹄的食譜:
材料:豬蹄1只,熟鶴鶉蛋15個,玫瑰花10克。
調料:蔥末5克,姜末5克,生抽15克,甜面醬10克,鹽2克,糖5克。
做法:
1、豬蹄冷水下鍋,焯水撈出。
2、鍋中放入少許油,下蔥末、姜末炒香,放入豬蹄。
3、調入生抽、甜面醬、糖、鹽炒勻。
4、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鶴鶉蛋、玫瑰花。
5、大火燒開。
6、轉小火燒至豬蹄軟糯即可。
小柴胡湯組成
小柴胡湯是怎么組成的?下面一起跟著媽網百科來看看小柴胡湯的組成吧。
小柴胡湯的組成:
1、柴胡12克,半夏9克,黃芩9克,人參6克,大棗4枚,炙甘草3克,生姜9克,適應用于從心窩到兩脅有壓痛和脹滿感,口苦。舌白食欲不振,嘔吐等有胃腸癥狀者。
2、柴胡錢2分,黃芩(炒)錢2分,人參錢2分,半夏錢2分,膽草錢2分,梔子錢2分,當歸錢2分,白芍錢2分,甘草6分。
3、柴胡2兩(去苗),黃芩1兩,赤芍藥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枳實半兩(麩炒微黃),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以上是3種小柴胡湯的組成,小柴胡湯的組成它不是特定,它處方的量可以不同,但小柴胡湯的成分中基本都必須含有柴胡、半夏、黃芩、甘草、人參這幾味中藥。
小柴胡湯的功效
小柴胡湯是一味常見的清虛熱中藥,作為一味生活中常用的中草藥,小柴胡湯的功效與作用應合理運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柴胡劫肝陰,所以在陰虛病人(舌紅少苔、口渴等)在使用時一定要配白芍、花粉之類,不然可能出現(xiàn)頭暈腦脹等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應該注意對小柴胡湯的合理運用,下面就讓媽網百科為大家介紹一下小柴胡湯的功效吧。
1、小柴胡湯和解少陽,舒肝和胃,升陽舉陷。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熱入血室。
2、小柴胡湯味苦平、歸經、入肝、膽經。具有發(fā)表、退熱、疏肝、解郁、升陽。主治感冒發(fā)燒、寒熱往來、瘧疾、脅脹痛、月經不調。
3、小柴胡湯不僅為治外感熱病之要劑,用以施治內傷雜病,同樣功效獨特,非同凡響。小柴胡湯亦可治療風溫、瘟疫、濕溫等初起證候。
小柴胡湯怎么做
小柴胡湯怎么做?不知道吧,那就一起跟著媽網百科來看看小柴胡湯是怎么做的吧。
1、小柴胡湯有直接小包裝成藥賣。柴胡半斤(24g);黃芩三兩(9g);人參三兩(9g);甘草炙,三兩(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兩(9g);大棗擘,十二枚(4枚)。如果嘔吐現(xiàn)象很激烈的話,最好還是用煎劑。止嘔用生半夏效果是最好的。
2、小柴胡的量要夠大。傷寒論里面,桂枝,白芍等等都只是用到3兩。小柴胡要用到8兩那么多。所以柴胡就是要量夠大,這才是用在少陽證的柴胡用量。小柴胡湯量太少來熬小柴胡湯,結果喝了完全無效。所以按原書的配比的大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發(fā)燒,小柴胡用到12g以上,病情重的時候按24g柴胡(每劑/每24小時)的配比來配。當然還要看情況,頭幾次喝濃湯以后,精神情況很快變好,胃口也變好,燒也慢慢退了,就可以慢慢考慮兌水變稀,回到常規(guī)劑量繼續(xù)吃。
3、發(fā)燒的時候吃柴胡湯的第一日,燒并不一定馬上就能退下來??粗灰芍?。因為沒有什么藥會立即見效的,再好的藥也需要一點時間來見證的。
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
小柴胡湯的功效很多,那么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有哪些?下面讓媽網百科為你介紹一下小柴胡湯的臨床應用吧。
1、膽道疾?。河貌窈?5g,黃芩15g,半夏9g,黨參9g,生姜3片,大棗7枚,甘草3g,日1劑水煎服。15日為1個療程。治療膽囊炎285例,男134例,女151例;年齡2-68歲,平均40.1歲;病程2日至38年,平均2.7年;急性膽囊炎61例,慢性膽囊炎224例。治愈273例,好轉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8.9%。
2、抑制肝硬化轉化肝癌:每日經口投給小柴胡湯7.5g。觀察本方抑制肝硬化發(fā)生肝癌的作用。研究對象為經病理學或臨床診斷為肝硬化,而且經甲胎蛋白及超聲波檢查無肝癌可疑的患者292例。
3、感冒:以本方隨證加減治療329例感冒,咳嗽加杏仁、貝母;咽干加牛蒡子、玄參;頭痛加羌活、防風等,水煎服。結果:總有效率達94%。
小柴胡湯的宜忌人群
小柴胡湯的功效很高,那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那么小柴胡湯適宜哪些人群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柴胡湯的宜忌人群呢?
1、小柴胡湯的適宜人群:小柴胡湯適宜一般人群用。柴胡分北柴胡,南柴胡,柴胡的功效是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小柴胡湯的作用是治感冒發(fā)熱,少陽證,氣虛下陷,月經不調。因此小柴胡湯適合一般人群使用。
2、小柴胡湯的禁忌人群:小柴胡湯用藥禁忌是肝陽上亢,肝風內動,陰虛火旺及氣機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真陰虧損,肝陽上升者忌服。
小柴胡湯有沒有哪些食用需要注意的事項?下面一起跟著,媽網百科去看看小柴胡湯的使用注意事項吧。
1、小柴胡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為五羥基黃酮類,分子結構中含有多個酚羥基和5-OH、4-酮基結構,與含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如鋁、鈣、亞鐵、鋅、鉍、鎂等制劑(鼠李鉍鎂片、葡萄酸鈣片、硫酸亞鐵片等)一起服用,可以形成金屬離子絡合物,從而影響腸道吸收,降低療效,故忌同服。維生素C和柴胡制劑同用,可將柴胡所含的的皂甙類分解成為苷元和糖類,而影響療效的發(fā)揮。
2、上盛下虛或肝炎偏盛者,吃了小柴胡湯后若出現(xiàn)頭暈目?;螨X齦出血等癥狀時不宜服用。。
3、服用小柴胡湯后,一般是不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藥后得汗而愈者,這是正復邪去,胃氣和降而致。若少陽明病證經誤治損傷正氣,或患者素體正氣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見到先寒戰(zhàn)后發(fā)熱而汗出的“戰(zhàn)汗”現(xiàn)象,此種情況雖屬正盛邪卻,但也應嚴密觀察,防其虛脫。 ...
小柴胡湯的食用注意事項
小柴胡湯有沒有哪些食用需要注意的事項?下面一起跟著,媽網百科去看看小柴胡湯的使用注意事項吧。
1、小柴胡中含有槲皮素,槲皮素為五羥基黃酮類,分子結構中含有多個酚羥基和5-OH、4-酮基結構,與含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如鋁、鈣、亞鐵、鋅、鉍、鎂等制劑(鼠李鉍鎂片、葡萄酸鈣片、硫酸亞鐵片等)一起服用,可以形成金屬離子絡合物,從而影響腸道吸收,降低療效,故忌同服。維生素C和柴胡制劑同用,可將柴胡所含的的皂甙類分解成為苷元和糖類,而影響療效的發(fā)揮。
2、上盛下虛或肝炎偏盛者,吃了小柴胡湯后若出現(xiàn)頭暈目?;螨X齦出血等癥狀時不宜服用。。
3、服用小柴胡湯后,一般是不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藥后得汗而愈者,這是正復邪去,胃氣和降而致。若少陽明病證經誤治損傷正氣,或患者素體正氣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見到先寒戰(zhàn)后發(fā)熱而汗出的“戰(zhàn)汗”現(xiàn)象,此種情況雖屬正盛邪卻,但也應嚴密觀察,防其虛脫。
4、忌生冷辛辣食物。
補中益氣湯有很多種,我們選擇黃芪、炙甘草以及人參等藥材,然后將這些藥材放在一起煲湯,可以起到調理脾胃兩虛以及腹瀉等癥狀,對于盜汗以及面色發(fā)白都是有很好的治療價值的。我們在平時飲用補中益氣湯的時候要注意食用量,因為這些藥材食用太多是會產生副作用的,要按照醫(yī)生的意見去服藥。
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18g 炙甘草9g 人參6g 當歸3g 橘皮6g 升麻6g柴胡6g 白術9g
方歌: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
1、 脾胃氣虛證。食少便溏,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晄白,脈大而虛軟[1]。
2、 氣虛下陷證。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氣短乏力,舌淡脈虛者。
3、 氣虛發(fā)熱證。身熱[2],自汗[3],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
方解:本方證因于飲食勞倦傷脾,致脾胃元氣虛衰,清陽下陷,脾濕下流,郁遏陽氣而起。方中重用黃芪[4],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升陽固表止汗,為君。配伍人參、炙甘草、白術[5]補氣健脾為臣,與黃芪合用,以增強其補中益氣之功。用當歸養(yǎng)血和營是恐氣虛時久,以致營血虧虛,以協(xié)助人參、黃芪以補氣養(yǎng)血。陳皮理氣和胃,化痰濕而醒脾氣,使諸藥補而不滯,共為佐藥。并以少量升麻、柴胡[6]升陽舉陷,協(xié)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為佐使。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配伍大意有二:一是補氣健脾以治氣虛之本;一是升陽舉陷,以求清升濁降,于是脾胃和調,水谷精微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即可自愈。
附方:
1、 升陷湯:生黃芪18g,知母9g,柴胡4.5g,桔梗4.5g,升麻3g,功用:益氣升陷。主治:大氣下陷證。
2、 升陽益胃湯:黃芪30g,半夏、人參、炙甘草各15g,獨活、防風、白芍、羌活各9g,橘皮6g,茯苓、柴胡、澤瀉、白術各5g,黃連1.5g,生姜五片,大棗二枚,功用:益氣升陽,清熱除濕。主治:脾胃虛弱,濕熱滯留中焦。
[1] 此為氣虛難以鼓充于血脈之故。
[2] 此處用補中益氣湯是為“甘溫除熱”之法。
[3] 清陽不能循于皮膚分肉之間,以溫皮毛腠理而衛(wèi)外,衛(wèi)陽不足則惡寒,陰在內陽之守,衛(wèi)氣不固,則陰液外泄而為自汗。玉屏風散亦能治自汗,但其不能治氣虛發(fā)熱之證,此為二者區(qū)別。
[4] 黃芪:生用其性輕清而銳,輕清則能升陽舉陷,氣銳則其補更速,通達內外。功效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
[5] 此為四君子湯去茯苓,去茯苓者,因其淡滲下利之性也。
[6] 少量升麻、柴胡的作用:升陽須在補氣的前提下進行,若單是升陽而不補氣,則升提不力,效果不佳。其中“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本草綱目》)
人們如今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關于養(yǎng)生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了。由于生活壓力大及社會競爭的加劇等原因的影響,許多人的身體也逐步開始出現(xiàn)亞健康的狀態(tài)。對于防風解讀湯,下面便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看看防風解毒湯組成是什么,生活中常見的解讀湯有哪些等,希望對您有幫助。
組成
防風、薄荷、荊芥、石膏、知母、桔梗、甘草、牛蒡、連翹、木通、枳殼、淡竹葉。
常見的解毒湯:
山楂扁豆金銀胗湯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鮮鴨胗、臘鴨胗各2個,豬肉200克,陳皮14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洗凈、浸泡,陳皮去瓤;鮮鴨胗洗凈剖開,去臟雜,可不剝去鴨內金,洗凈;臘鴨胗溫水浸泡,洗凈;豬月展肉洗凈。一起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鹽便可。
功效:健脾祛濕、開胃消滯。扁豆甘平、性溫,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可用于脾虛有濕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泄瀉。與山楂同用,共湊健脾祛濕、消食開胃之效。
生熟薏米白果豬肚湯
材料:生、熟(即炒)薏米各15克,白果8個,腐竹皮1張,豬肚500克,生姜3片。
做法:生、熟薏米,白果洗凈;腐竹皮浸開;豬肚洗凈、翻轉,用鹽或生粉搓洗數(shù)遍,再沖凈;適量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文火煲兩個小時,下鹽調味食用。
功效:健脾止瀉、清熱利濕、醒胃。
以上便是關于防風解毒湯的介紹。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以后,您對于防風解毒湯的相關知識也有了更多的認識。生活中多一些對養(yǎng)生知識的了解,對于我們的健康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多抽出時間來進行養(yǎng)生,更好的維持身體健康。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溫經湯組成》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wentangyangshengjijie/">溫湯養(yǎng)生季節(jié)”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