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練習太極拳的健身效果
健身養(yǎng)生太極拳。
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人類的發(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面對運動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了解一下練習太極拳的健身效果》,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尤其是我們老年朋友們,在生活中許多的運動項目都不合適,所以大多數(shù)的老年人會選擇練習太極拳了,當然,太極拳這項運動是相對比較輕松的,我們練習太極拳也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健身效果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練習太極拳的健身效果。
在生活中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幫助我們大家有效的消除疲勞的,特別是大腦可以得到凈化和調整,思維清晰。同時,四肢百骸普遍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統(tǒng)器官功能協(xié)調、心理狀態(tài)和生理狀態(tài)平衡,大大增強免疫力。有利于氣血經絡暢通,達到舒筋活血,促進新陳代謝,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氣滯血糖等副作用。練太極拳能疏通經絡,提高心肺功能,并且還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這樣對于預防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xiàn)也是非常的有幫助的,是養(yǎng)生的好運動。
另外,適當?shù)木毩曁珮O拳,還可以幫助我們大家練習身體的靈活性,這樣我們的身體會更加的輕靈、協(xié)調,另外,太極拳還可以促進我們內氣下沉,上虛下實。既有利于身體穩(wěn)固,又有利于發(fā)力扎實,因此,也可以說,不會放松,發(fā)力就不會有力。有利于追求柔軟,積柔成剛。只有松柔,才可生剛;沒有松柔,就沒有剛勁。同時,也可把練拳的過程作為品味太極拳深刻內涵的過程,加深對拳理拳法的理解,所以適當?shù)木毩曁珮O拳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上面我們詳細的了解了經常練習太極拳的健身效果了,我們可以知道,在生活中經常性的練習太極拳,既可以幫助我們大家消除疲勞,調整思維,更是可以增加我們人體的靈活性和柔韌性的,對于促進我們人體的健康也是有好處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開始學太極拳時,不要追求太多招式跟著比劃完了事,要前了解太極拳的每個動作的精髓,解開初步動作的入步門坎,一個起勢動作也要做到全身布滿足氣,也就是全身用意不用力的狀態(tài)。
太極拳的每個動作姿勢是好記的,動作記住后,主假如太極拳的狀態(tài)要有,比如很一樣的“站立”,也要前松靜,不要有壓力感,心情保持愉悅的狀態(tài),必定要要把整個身體調整好。
每個“站立”的姿勢,也就是立品中立,放松而不???,因為受地球引力的影響,我們的身體會自然??宓?,踮腔熊熔松開的時候,就像一把傘一樣的把自己撐開,全身的每一個關節(jié)都好像很自然地擺放平穩(wěn)的,一點也不用力撅掏渾鋅。用心體會“起勢”這個動作。
豎立時身體的要求,腰以上的脊椎要向上垂直拉,腰以停的脊椎要向停垂直拉,這樣使身體形成一個上停對稱平穩(wěn)的狀態(tài),開始擺不好這個姿勢,適當?shù)赜命c力也是可以的,為以后能隨意動作打好基礎。
豎立停蹲時頭部不要亂動,“頂頭懸”也就是讓軼葜鑰汜自己感覺始終頂著一個東西的,腰部以停的脊椎柱全度讓它成一條直線,全度做的垂直地面。脊柱拉直,肩膀全度停沉,鎖骨往兩邊拉。這個動作就叫“翻胯”芟坳葩津,初學不好調整,多練習。
對于初學者,太極拳的每個動作要求反復練習,要求有動作的意力來擺好每一個姿勢,每個部位的用力,都是有技巧的,不要沖動地拉和翻。初學者有可能不太習性,也許會有疼痛的感覺,只要不傷著就是可以的。
大家對于太極拳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堅持去練習太極拳能夠起到不錯的鍛煉效果,特殊是可以利用太極拳來關心我們發(fā)揚出養(yǎng)生效果,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假如可以堅持長期進行太極拳的鍛煉很不錯,具體如何練習太極拳比較好,一起看看吧。
太極拳怎么練習
通過太極拳是可以關心我們起到鍛煉的效果,而想要讓太極拳的鍛煉功效更好,第一我們要多進行練習才行,在練太極拳的時候,不洗要多練才行,而且我們人體必需要耐心進行練習,這樣才能夠讓太極拳的鍛煉效果更好,是大家需要注重的。
同時我們還應該有恒心才行,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很多人在練到半路的時候就會挑選舍棄了,但是這樣是不好的一個習慣,我們還是應該堅持去練習太極拳才行,大家必須要堅持練習太極拳,而且在有空的時候就要多練太極拳,這樣才能練習好太極拳。
大家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結合太極拳的理論一起進行才行。在明白了太極拳各種拳式的用法,還有攻防的意識都是特別重要的,而且這樣還可以讓動作更加正確好看,同時越練的時候那么喜好也會越大了。所以說大家學習太極拳的時候需要注重這一點。
練太極拳要注重什么
大家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要注重,第一我們應該防止忌神不守舍的情況才行,特別是進行太極拳練習的時候,可以試試三分形式七分意,而十分技巧是在神氣的,所以說需要我們注重這一情況才行。而且太極拳的招為術,而神為勢,這樣才能夠讓太極拳的鍛煉效果更好了。
練習太極拳的時候還應該防止松散無力的情況才行,因為松是屬于太極拳的門,也是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入門的第一部了,這樣必須要讓我們關、節(jié)、椎松開才行,同時還應該讓肌、腱、膚得到擴張,這樣可以讓氣血達到梢端。這樣還可以防止松散、松亂、松懈的情況產生。
上面推舉了練習太極拳的時候需要注重的方法,因為太極拳能夠起到很不錯的鍛煉效果,因此我們需要掌握練習的方法才行,而上面介紹的方法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這樣能夠起到鍛煉的功效,所以說掌握了練習方法,這樣才能讓太極拳效果更好。
寒露是秋季的一個節(jié)氣,到了寒露節(jié)氣,天氣漸涼,這個適合練習太極拳,太極拳其動作輕松柔和、圓活自然,連貫和諧,配合呼吸、運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具有健身和醫(yī)療的雙重價值,是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療法之一。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打太極拳的好處。
明代聞名醫(yī)學家張景岳云:上氣海在膻中,下氣海在丹田,而肺腎兩臟所以為陰陽生息之根本。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元氣之根。因而秋季練習太極拳,能達到秋養(yǎng)收氣、秋養(yǎng)陰、養(yǎng)肺氣等養(yǎng)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見病防治、康復的一種有用方法。練習太極拳要求呼吸細、勻、長緩的腹式呼吸,通過肺、腎的協(xié)同作用,能增強或改善肺功能補腎益元氣,進而使氣血周流全身,營養(yǎng)臟腑、組織、皮毛、肌肉。練習太極拳還要求神意內守,以靜御動,形神兼?zhèn)?,氣沉丹田,內外合一,陰陽相貫?/p>
打太極拳有什么好處?
一)生理效益: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tǒng)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xié)。練習時一方面可鍛鍊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好處一:增加神經系統(tǒng)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和諧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意定)執(zhí)行,加強了神經系統(tǒng)的靈敏性。
好處二: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fā)痹、關節(jié)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依據(jù)中國醫(y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給,也促進了淋巴系統(tǒng)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反抗力。
好處三: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jié)的柔韌度。
好處四: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shù),確保氣體能充分相易,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打一遍115式太極拳約需時30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練習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處五: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jié)、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性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jié)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醫(y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二)精神效益:
好處一:排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并重,呼吸調協(xié),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后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wěn)固平伏;又因練拳后血氣循環(huán)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繁重的現(xiàn)代人有著正面的關心。
好處二:熟悉及體驗和諧和諧的陰陽哲學觀 太極拳倡身心和諧調協(xié),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tǒng)一辨正關系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chuàng)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處三:熟悉不以強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舍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準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fā)揚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好處四:了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tài);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
在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太極拳作為一種科學的運動方式,既可強身健體,舒緩壓力,又可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太極拳的博大精深,唯有身體力行才能體會。期望如意太極拳養(yǎng)生館能夠關心更多的人從太極拳中受益,領會太極拳的無窮魅力。
太極拳的魅力還在于具有較高的健身養(yǎng)生功效。很多科技工作者對太極拳的功理、功法進行了各種測試與探索,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完全符合科學健身的規(guī)律,它對人體的神經、循環(huán)、呼吸、消化、骨骼、關節(jié)以及肌肉等,都有積極的影響。
1.對神經系統(tǒng)的調劑
練習太極拳要求做到心平氣和,精神內守,用意念引導動作,到處柔緩圓活,速度平均而有規(guī)律。這就需要在與人體各個肌群相應的運動神經中樞之間,以及運動神經中樞與植物神經中樞之間達到高度的和諧。這種有規(guī)律的調劑過程,能改善各種器官的功能?,F(xiàn)代醫(yī)學探索得出,長期練習太極拳者,腦電波的清醒波占主導地位,大腦處于優(yōu)良的覺醒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能增強人體的內臟功能及免疫能力。因此,堅持太極拳錘煉,對神經衰弱、失眠、頭暈、記憶力弱,以及由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造成的其他疾病,均有優(yōu)良的防治成效。
2.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調劑
常言道:人身血脈似長江,一處不到一處傷。這形象地說明了人體氣血暢活對健康的重要性。太極拳是一種螺旋式的弧形運動,這種運動過程對血管與淋巴管能起到優(yōu)良的機械按摩作用,促使堵塞的或狹小的動脈兩側的小血管分支得以擴張,保持氣血暢活。同時,太極拳的練習又要求全身肌肉的放松,從而反射性地引起血管舒張,最終減輕心臟負擔,使高血壓得以下降。因此,常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明顯提高心肌的機能,改善心臟的泵血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從而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起到優(yōu)良的防治作用。
3.對呼吸系統(tǒng)的調劑
太極拳運動中的開、合、虛、實動作,要求與呼吸相結合,即實為呼,虛為吸。練習太極拳時,要氣向下沉,即氣沉丹田。這樣可以保持胸寬和腹實的狀態(tài),使得胸部舒暢、自然,腹部松沉,從而能有用地放松緊張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氣量,增強肺臟的代償功能,延緩肺腑呼吸系統(tǒng)的衰老。因此,練習太極拳能有用地防治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
4.對消化系統(tǒng)的調劑
練習太極拳,要求做到呼吸深長、氣沉丹田,這樣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動幅度,對胃腸等器官起著必定的按摩作用,進而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等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最終提高胃腸道的消化和汲取功能。因此,長期練習太極拳,對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腸炎等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均有優(yōu)良的防治作用。
5.對運動系統(tǒng)的調劑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做到松靜安舒,以意領氣,用意念引發(fā)勁力。這種勁力是在意念的引導下呈螺旋式運動時產生的,它發(fā)源于腹部,并通過腰部運至四肢,最后到達手指和足尖。這種螺旋式運動過程,能誘發(fā)機體內部的自動按摩,加快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因此,長期練習太極拳,不但能保持骨骼、肌肉應有的彈性和韌性,使各關節(jié)周圍組織的營養(yǎng)狀況得以改善,而且還對關節(jié)變形、肌肉萎縮等病癥有優(yōu)良的防治成效。
如何練習太極拳?太極拳24式是目前練習人群最多,普及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太極拳路之一,又稱陳氏太極拳24式小編今天為大家講解一停陳氏太極拳24式教程,一起來學學。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一式:起勢
1、身體自然豎立,兩足開立,與肩同寬,足尖向前;兩臂自然停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平看前方.
要點:頭頸正派,停頦微向后收,不要有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勢由立正姿勢開始,然后左足向左分開,成開立步)。
2、兩臂漸漸向前平舉,兩手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手心向停。
3、上體保持正派,兩腿屈膝停蹲;同時兩掌輕輕停鞍,兩肘停垂與兩膝相對;眼平看前方。 要點:兩肩停沉,兩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體復心落于兩腿中間。兩臂停落和身體停蹲的動作要和諧一致。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二式:左右野馬分鬃
1、上體微向右轉,身體復心移至右腿上;同時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停,左手經體前向右停劃弧至右手停,手心向上,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左足立即收到右足內側,足尖點地;眼看右手。
2、上體微向左轉,左足向左前方邁出,右足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時上體連續(xù)向左轉,左右手隨轉體漸漸分別向左上、右停分開,左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停,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上體漸漸后坐,身體復心移至右腿,左足尖翹起,微向外撇(大致45--60),隨后足掌漸漸踏實,左腿漸漸前弓,身體左轉,身體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時左手翻轉向停,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劃弧至左手停,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右足立即收到左足內側,足尖點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邁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時上體右轉,左右手隨轉體分別漸漸向左停、右上分開,右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停,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要點:上體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須寬松舒展。兩臂分開時要保持弧形。身體轉折時要以腰為軸。弓步動作與分手的速度要平均一致。做弓步時,邁出的足先是足跟著地,然后足掌漸漸踏實,足尖向前,膝蓋不要超過足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足夾角約成45--60(需要時后足足跟可以后蹬調整)。野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足的足跟要分在中軸線兩側,它們之間的橫向距離(即以動作進行的中線為縱軸,其兩側的垂直距離為橫向)應該保持在10-30厘米。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三式:白鶴亮翅
1、上體微向左轉,左手翻掌向停,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劃弧,手心轉向上,與左手成抱球狀;眼看左手。
2、右足跟進半步,上體后坐,身體復心移至右腿,上體先向右轉,,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足稍向前移,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再微向左轉,面向前方,兩手隨轉體漸漸向右上、左停分開,右手上提停于右額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停,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要點:完成姿勢胸部不要挺出,兩臂都要保持半圓形,左膝要委屈。身體復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停按要和諧一致。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四式、左右摟膝拗步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五式:手揮琵琶
右足跟進半步,上體后坐,身體復心轉至右腿上,上體半面向右轉,左足略提起稍向前移,變成左虛步,足跟著地,足尖翹起,膝部微屈;同時左手由左停向上挑舉,高與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側,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點:身體要平穩(wěn)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時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帶弧形。右足跟進時,足掌先著地,再全足踏實。身體復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和諧一致。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1、上體右轉,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經腹前由停向后上方劃弧平舉,臂微屈,左手立即翻掌向上;眼的視線隨著向右轉體先向右看,再轉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側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側;同時左腿輕輕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足掌先著地,然后全足漸漸踏實,身體復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虛步,右足隨轉體以足掌為軸扭正;眼看右手。
3、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左手隨轉體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右手立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隨轉體先向左看,再轉向前方看右手。
4、與(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5)與(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6)與(2)解同。
(7)與(3)解同。 (8)與(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9)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右手隨轉體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停;眼看左手。
要點: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帶水不可直向回抽,參轉體仍走弧線。前推時,要轉腰松胯,兩手的速度要一致,防止僵硬。退步時,足掌先著地,再漸漸全足踏實,現(xiàn)時,前足隨轉體以足掌為軸扭正。退左足略向左后斜,退右足略向右后斜,防止使兩足落在一條直線上。后退時,眼神隨轉體動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轉看前手。最后退右足時,足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攬雀尾的動作。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七式:左攬雀尾
1、身體連續(xù)向右轉,左手自然停落逐步翻掌經腹前劃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轉向停,收至右胸前,兩手相對成抱球狀;同時身體復心落在右腿上,左足收到右足內側,足尖點地;眼看右手。
2、上體微向左轉,左足向左前方邁出,上體連續(xù)向左轉,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側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與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停落于右胯旁,手心向停,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點:掤出時,兩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須和諧一致。攬雀尾弓步時,兩足跟橫向距離上超過10厘米。
3、身體微向左轉,左手立即前伸翻掌向停,右手翻掌向上,經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停方;然后兩手停捋,即上體向右轉,兩手經腹前向右后上方劃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與肩齊,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時身體復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要點:停捋時,上體不可前傾,臀部不要凸出。兩臂停捋須隨腰旋轉,仍走弧線。左足全掌著地。
4、上體微向左轉,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側(相距約5厘米),上體連續(xù)向左轉,雙手同時向前漸漸擠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圓;同時身體復心逐步前移變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點:向前擠時,上體要正派。擠的動作要與松腰、弓腿相一致。
5、左手翻掌,手心向停,右手經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與左手齊,手心向停 ,兩手左右分開,寬與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體漸漸后坐,身體復心移至右腿上,左足尖翹起;同時兩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停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體復心漸漸前移,同時兩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點:向前按時,兩手須走曲線,腕部高與肩平,兩肘微屈。
太極拳作為一項非常的重要的運動項目,相信我們大多數(shù)的朋友們都是練習過太極拳的,當然,適當?shù)木毩曁珮O拳,也是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保健功效的,但是有些朋友們對于練習太極拳的要領不是非常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高效練習太極拳的要領。
1、不貪多,不求快,用耐心打好太極的根基
許多人練習太極拳都不得要領,所以練習起來非常的僵硬,其實我們大家在生活中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貪多,也不能求快,穩(wěn)重求穩(wěn)是非常的重要的。練太極的往往對基本功草草一過就開始套路學習,套路未完練推手,推手剛會學散手。有些師傅,也一味迎合學員的想法,上來就教套路,以至于學員的套路因基本功不扎實導致大量問題,為以后的改拳帶來極大麻煩。在初級階段應該打好基礎,追求質量的變化,太極拳是門武術,要多看多練。
2、用意不用力
另外,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最為重要的練習意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意不用力,看起來練習太極拳軟綿綿的,其實力大無窮,這樣我們才能夠將太極拳練習的更好。古人說“力是萬能功”。力氣既能有助于拳術,但又能阻礙功夫上進。丹田集合了身體全部力量,太極拳運用丹田的力量實現(xiàn)四兩撥千斤的說法,在練習中,要將內氣沉降到丹田處。太極就是要小力勝大力!掌握太極功夫的人把力氣用在該用的地點上。
上面我們詳細的了解了日常生活中高效練習太極拳的要領了,我們可以知道,高效練習太極拳的要領也是非常的有講究的,所以我們大家以后在生活中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就需要注意,千萬不要貪多也不要練習太快了,并且還要注意練習太極拳的意境。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形式體育項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我國民間有所流傳。幾世紀以來,經過實踐,證實太極拳是一種重要的健身與預防疾病的手段。近年來,許多人認為、并且也有人記載過,打太極拳除增強體質外,是輔助治療高血壓、潰瘍病、心臟病、肺結核的好方法,而且有一定療效。因為過去一直被我們忽略的重要治療方法--應用體育運動來防治疾病,已經被應用到臨床工作中,并且已被公認為治療過程中必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太極拳之能配合醫(yī)藥來治療某些疾病,則是應無疑義的了。事實證實,我國是最早應用體育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國家。在我國最老的醫(y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曾這樣提過: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導引是一種體操活動)不僅如此,我國的古代科學家們還進一步用科學的理論,解釋了體育能夠健身治病的道理。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華佗曾編選了五禽之戲作為健身運動,他的理論是:人身常動搖則谷氣消,血脈通,病不生,人猶戶樞不朽是也。這都說明體育在防病和治療中有著積極的意義。練習太極拳除全身各個肌肉群、關節(jié)需要活動外,還要配合平均的深呼吸與橫膈運動,并且特殊要求人們在打拳時,盡量做到心靜,精神貫注。這樣,主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起了優(yōu)良的影響,從而給其他系統(tǒng)與器官機能的活動與改善,打下了優(yōu)良的基礎。為了證實太極拳的保健作用,北京運動醫(yī)學研究所曾對五十到八十九歲的老年人進行了較具體的醫(yī)學檢查。其中三十二名是經常打太極拳的,五十六名是一般正常的老年人,不論在體格方面,還是在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呼吸機能、骨骼系統(tǒng)及代謝功能等方面,都比一般的老人的狀況好。為了解釋方便起見,現(xiàn)按太極拳對人體各主要系統(tǒng)的生理影響,分述于下。
(一)打太極拳對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
依據(jù)近年來生理學的進展,特殊是許多生理學家對中樞神經的研究,使我們更進一步地熟悉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我們知道,神經系統(tǒng),特別是它的高級部分,是調劑與支配所有系統(tǒng)與器官活動的樞紐。人類依靠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通過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以適應于外界環(huán)境并改造外界環(huán)境。人依靠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使體內各個系統(tǒng)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tǒng)一起來。因此,任何一種鍛煉方法,假如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對全身來說就有很好的保健意義。太極拳的優(yōu)越之點就在于此。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注重力集中,并且講究用意,這些都對大腦活動有優(yōu)良的練習作用。此外,從動作上來講也是如此,練習太極拳時,動作需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干、下肢,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后連貫,綿綿不斷,同時由于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復雜,需要有優(yōu)良的支配和平穩(wěn)能力,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這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起著練習的作用,從而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tǒng)緊張度,活躍其他系統(tǒng)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劑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很有喜好的運動,經常練習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練架子的時候,周身感覺舒服,精神煥發(fā);練推手的時候,周身感覺活潑,反應靈敏。這些都有是練拳的人情緒提高與喜好濃厚的證實。情緒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義的?quot;情緒提高,可以使各種生理機制活躍起來。許多試驗都證實,做一種運動里用體力之前,僅僅是精神的影響就可以使血液的動力過程、氣體代謝等發(fā)生改變。對同甘共苦某些慢性病的人來講,情緒的提高更為重要。經不僅可以活躍各種生理機制,同時能夠使病人脫離病態(tài)心理。這對治療功效來講很重要。以上例子都充分說明,練習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著優(yōu)良作用。
太極拳的健身功能是由它的運動特點決策的。無論哪一家太極拳,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緩慢柔和、連續(xù)不斷、圓形運動。這種運動特點正好符合人的心理、生理的正常運奇跡態(tài),使人體氣血暢通。通,則百病不生,生理機能旺盛。
第一從生理方面來說,太極拳能改善人體的神經系統(tǒng)、內臟器卒、骨骼肌肉系統(tǒng)等方面的功能。太極拳在練習上要求身正、體松、心靜,其中身正是人體的一個基本狀態(tài)。身正,就能保持脊柱、腰椎、胸椎等骨骼處于中正不偏的狀態(tài),從而使人體的肌肉骨骼達到平穩(wěn)狀態(tài);體松、心靜,則肌肉不緊張,氣血暢通無阻。人體的很多病變,如椎間盤突出,都是由于脊柱曲曲,壓迫神經、肌肉,造成循環(huán)不暢而產生的。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立品中正、精神放松,使人體處于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這樣就能保持人體生理機能的健康。再有,人體在運動中,運動神經高興,就能抑制病灶神經,長久地錘煉,就能健身祛病。
其次從心理方面來說,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會影響到生理上的功能。心理健康主假如道德修養(yǎng)、心態(tài)平穩(wěn)。太極拳講究修身養(yǎng)性,其實就是道德的修養(yǎng),一個修養(yǎng)好,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在生活中就能常常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有益于生理功能上的平穩(wěn)健康。太極拳在練習中要求心靜、意專,時時刻刻想著練拳,這樣就能調整自己的意念,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成效?,F(xiàn)代人由于生活節(jié)奏緊張,造成了精神緊張,長此以往,人就會處于疲憊的亞健康狀態(tài)。緩慢柔和的太極拳能調劑人緊張的神經,使人復原精力。
總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健康的身體會形成優(yōu)良的心態(tài),而優(yōu)良的心態(tài)也會促進身體的健康。太極拳性命雙修,就是既錘煉身體,又調整心態(tài),達到陰陽平穩(wěn),氣血暢通,健康長壽。
依稀記得,從張三豐那部電視里,我們知道了太極。從此的一發(fā)不可收拾。太極拳,我們深知它看似柔和無比,但是其中蘊含的借力打力等等武術卻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什么是太極拳,太極拳又有哪些特點呢?練習打太極拳的要領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太極拳位列其中。
是以中國傳統(tǒng)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yǎng)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y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tǒng)拳術。
太極拳的特點
太極拳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云流水的拳術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 趨于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而其對于武德修養(yǎng)的要求也使得習練者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yǎng),提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融洽與和諧。同時,太極拳也不排斥對身體素質的訓練,講究剛柔并濟,而非只柔無剛的表演、健身操。
太極拳基本內容包括太極陰陽養(yǎng)生理論、太極拳拳術套路、太極拳器械套路、太極推手以及太極拳輔助訓練法。其拳術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單刀、雙刀、單劍、雙劍、單锏、雙锏、槍、大桿和青龍偃(yan一聲)月刀等。
太極拳這中華武術瑰寶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普遍推崇。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級政府及廣大民眾對太極拳這一古老文化體系的保護意識日益強化,各級政府相繼制定保護措施,以太極文化為主的各個地方先后舉辦了11屆國際性太極拳交流大會。傳承人、民間傳承組織也加大深入推廣的力度。2006年5月,太極拳被中國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太極拳逐漸成為連接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文化紐 帶,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傳播重要載體之際,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太極拳文化,武當山鐘云龍、陳師行等道長相繼開辦武當武術傳統(tǒng)訓練班,21世紀開始,吸引諸多海外人士,來武當山學習武當武術,太極文化。又著手新建太極館,對來武當山尋求太極文化的人士,提供一個完善的,核心的場所。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fā)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fā),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后發(fā)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xiàn)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斗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fā)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fā)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于化解或合力發(fā)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jié)拿法),采(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tǒng)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yǎng)生學﹑醫(y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xiàn)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并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jù)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yǎng)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并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打太極拳的要領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wěn)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于意,發(fā)于腰,動于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fā)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么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于內。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招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協(xié)調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節(jié)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后在身,專心于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系統(tǒng)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huán)。通過輕松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衰弱、 心臟病、 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活協(xié)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身法是組織內形,產生內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及外,達到內外相合統(tǒng)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xié)調配合,達到以內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太極拳的特點以及打太極拳的要領。太極拳是我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具有著廣泛的傳播性。太極拳的養(yǎng)生功效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靜
靜就是安靜,心平氣和的意思。學太極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靜。練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雜念,做到心中一無所著,一念一無所思.這樣,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為一,心無二用。其次,是需要一個安靜的場所。鍛煉時,應堅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選擇一個清靜的地方。地方清潔衛(wèi)生,可免于疾病傳染;環(huán)境僻靜,可以脫離一切吵雜聲的干擾。這樣,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輕浮、張狂之氣??偠灾?,我們要在靜字上狠下工夫。靜下來后,就可以專心思考,細心揣摩。對一著一勢的運行,轉換、虛實、開合、纏繞等基本要領,才能逐步領悟,姿勢趨于正確,較快地納入太極拳的軌道。久后,自會達到意之所向,全神貫注之境。
(二)意
太極拳是以意引氣,煉意不煉力的內功拳。這就是說,太極拳的一著一勢,一舉一動都是以意來作指導的,領先的。什么是意?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思想想到那里,手就運行到那里,心里怎樣想,四肢百骸就怎樣做,決不是憑著力氣鼓著手足在運行。用意則輕靈自如,用力則僵硬遲滯。一切動作總是以意來領先的。拳論說: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和意之所向,全神貫注就是這個意思。簡單地說,意就是大腦,就是腦神經。大腦是全身神經的樞紐,發(fā)號司令的指揮部,周身肌膚、骨節(jié)、五臟、六腑無不聽命,所以說,太極拳是在腦神經意識的支配下而運動的。
(三)慢
慢就是緩慢的意思。一般學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學習的思想指導下急于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間的辯證關系。俗語說:心急吃不了熱油糕,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確有它的道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學時,不要想幾天、十幾天、或幾十天就學完學成一套。要樹立一個慢慢學、認真扎實學的思想。這就是說,不學則已,學就要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著一勢地學。一著熟悉之后,再學下一著。決不可粗心大意,霧里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學。學慢,對手足部位、定型、運行、上下承接、虛實轉換等基本要領就能看的多,聽的多,煉的多,領會的地方也就多。學慢,既是反復熟悉、鞏固、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反復鍛煉、熟悉、實踐、校正的過程。姿勢、動作就會逐漸趨于正確,運行就會走上正規(guī)而經久不易改變和遺忘。學的快,手足錯亂,運行呆滯,對行氣,運轉更是茫然,天長日久,姿勢謬誤,丑態(tài)百出,校正起來實在困難,常言:寧教千遍,不改一著,就是這個意思。學的雖慢,可是一遍過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趨于正確的定型效果,即令稍有差錯,校正起來也是輕而易舉的。如果學的快了,著著勢勢不夠真切,差錯橫生,校正起來,精力和時間不知耗費到如何程度!所以,學的慢,實際是快;學的快,實質是慢,這就是二者的辯證關系。
其次,在鍛煉時,由始至終應該順從自然,漸漸地運行,不宜于快(但也不宜過慢),行成前后路數(shù)不清或上下不接現(xiàn)象。只有在緩慢運行中才能思想集中,全神貫注,精心去思考、揣摩運行規(guī)律,內勁轉換,腰脊園活等。當姿勢趨于正確、定型,運行納入規(guī)律后,相對慢而言,也是可以適當變決 的。在快的運動中,大小轉關必須認真,切不可馬虎從事,一帶而過,形成錯亂無章。快而后再慢下來,就這樣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快慢相間的進行鍛煉,但必須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散。總而言之,學煉時,應持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
(四)真
真就是認真。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學拳也是如此,須樹立一種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在學習過程中,一拳一勢要循規(guī)蹈矩,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必須認真對待,決不可走馬觀花,輕率對之。鍛煉時,要細心揣摩、檢查、校正。每一姿勢力求自然舒展,正確大方。這樣,就易于走上運行規(guī)律,經久而不致變形了。
(五)柔
柔就是輕柔、柔活。柔并不是輕而飄浮,軟而無力;而是軟如棉花,堅如剛的無堅不摧的剛毅勁。(這里所說的力,不是拙笨之力,不是僵硬之力,而是先天發(fā)自丹田--實際是腰脊--之力。)拳論說:太極拳決不失綿軟.又說:運勁的功夫,先化硬為柔,然后練柔成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不經常地從事體力勞動,那怕是輕微的勞動。在勞動過程中,用慣了局部的拙力,每當不能勝任時,還要有意的鼓舞使用一些僵硬力,把胳膊、腿用成了僵直的習慣。因而,在初學太極拳時,胳膊、腿的一舉一動總是帶些僵勁、滯氣,沒有一點綿軟的意思。那末,輕靈、園活就更談不上了。這種僵硬之力不去,體內自然之氣的剛勁就無從發(fā)生,好象封閉的爐火,就不能發(fā)熱生焰了。所以,初學太極拳的人,要在柔字上狠下功夫,決不能僵直!柔的目的,就在化硬摧僵,僵去則剛生,硬去則剛發(fā),這就是有心求柔,無心成剛的道理。周身柔和了,也就輕靈園和了,習煉日久,自會趨于剛柔相濟了。
(六)正
正就是端正。身法正者,身格端正,無所偏倚.這就是說,頭宜正派,虛虛領起,如以線牽引自然欲起。塌腰、泛臀、腰脊無凸凹彎曲之形。身軀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膀上下相照,身樁自然形成上下一條線(百會、脊椎、會陰上下成一直線)和無偏無倚、無過不及了。身樁端正,則上下通達,氣血運轉就暢通無阻,不僅利于氣沉丹田,而且利于腰脊旋轉,還可以穩(wěn)健身樁,不失重心,也就不易失機失勢,進退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七)連
連是連貫的意思。煉拳從始到終,運勁如抽絲,綿綿不斷如園環(huán),絲毫無裂痕,處處無斷折。勁是由外形表現(xiàn)出來的,外形的手、膊、足、腿、腰的運行轉換也是如此。特別是轉關時節(jié),不僅要有承上啟下之意,而且要有連貫無隙之形,著著勢勢自然緊密結合,形成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久而久之,一揮而就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的妙處,則亦不求而自得也。
(八)勻
勻就是均勻、勻稱。煉拳時,姿勢要始終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個別的例外--如金雞獨立,跌岔等),不可忽高忽底,如洪水波濤起伏無常。運行時不可忽快忽慢,須勻和而穩(wěn)健。呼吸更宜勻和自然,緊密地跟動作的上下、開合融為一體。姿勢忽高忽低,運行忽快忽慢,自會引起氣血動轉的忽馳忽張,忽強忽弱,從而破壞了勻和平衡,引起失調,以致影響呼吸發(fā)生緊促、松馳不正?,F(xiàn)象。這樣下去,不但無益于身心的健康,而且有損身心,不可不引以為戒也。
(九)園
園就是園和。太空渾園,空空無物而富有無限生機。太極乃無極而生。太極亦園,內有陰陽之別,動靜之機。力的方向隨園弧運轉,讓外界捉摸不透,充滿正反辯證關系。太極拳是依據(jù)太空星球運轉陰陽和吐納等哲理而制造發(fā)明的,所以太極拳的運動也就離不開一個園字。從它的外形上看,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后運動,從不直來直往,總是作園環(huán)或弧線形運動,如太空中的行星--地球圍繞恒星--太陽的公轉運動。拳論說:至于手足運動,不外一園,絕無直來直去.直來直去則呆滯,屈伸遲鈍而無彈力。園弧運動則柔和自然,彈性自生。從內勁上看,腰脊旋轉摧動四肢,螺旋纏絲,如行星--地球的自轉運動,從而產生了周而復始的陰陽,開合千變萬化,自然形成氣血協(xié)調、神志愉快、四肢、軀干輕靈園和,為所欲為。內外雖然有別,但從來不是分裂孤立的,而是以意行氣相輔相成的有機統(tǒng)一體。由外引內,以內摧外,內外一致,緊密配合,兩者關系如此,不可顧此失彼,妙手高峰指日可攀矣。拳論說:妙手一運一太極.明確地說:太極拳的一舉一動始終不離一個園。
(十)松
松就是放松、松馳。既然放松,當然就不能緊張。不是單純指某一部分的放松,某一關節(jié)的放松,而是指周身肌膚、骨節(jié)處處松開。前面說過,煉太極拳是以意為主導的,所以習煉時,不僅要骨節(jié)松開,肌肉、皮膚也要松開,更重要的是意識上的放松。一句話,就是周身放松,決不趁著就勢,臆造做作,使肌膚、韌帶、關節(jié)處于以逸帶勞狀態(tài)。四肢、百骸由僵變柔,由硬變軟后,運轉也就輕靈園和,彈性的爆發(fā)勁就會自然發(fā)生無堅不摧的效果。但是,太極拳是講究辯證的,松絕不是一攤子,沒了形,而是松而有沉,不能懈。懈則浮飄,散而無根,沉則輕靈穩(wěn)固而有力,身軀形成上虛下實,胸空腹實的狀態(tài)。
(十一)隨
隨是跟隨、相隨的意思。跟隨就是上引下隨,左走右跟,周身一體,上下相隨,一氣貫穿.不能左行右停,上動下滯,各不牽連相關。四肢百骸必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和一靜百靜.形成規(guī)律后,就不致產生顧此失彼,瞻前不顧后的現(xiàn)象了。拳論說: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后相需,所謂一處貫之者,其斯之謂歟.周身相隨,而后自通達于脫口而出,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已然的境地了。
(十二)恒
恒就是堅持,從不停頓。我們無論搞什么工作,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強毅力,頑強不懈的學習態(tài)度,反復熟悉、實踐,再大的困難,都必定會克服,有所改變,有所前進。學拳也是如此。但大多初學時,表示態(tài)度誠懇,決心堅強,一旦學之拳路皮毛,思想上則認為已經學會了,學習勁頭也就松了一口氣。殊不知,這才是長征道上邁出的第一步,其中深奧和樂趣必須長期堅持鍛煉,逐漸領會而獲得。由于松了一口氣,過些時期又覺得這也沒有啥,枯燥無味,煉不煉就是那么一回事,慢慢就會形成想著就煉,不想就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汗白流下去。甚至最后根本不煉,忘個纖塵不染。其不知以往耗時費神之可貴。流水流汗之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亦在誨人貴在堅持耳。
雖然要求我們每日堅持鍛煉,但不能把它視為常規(guī)任務,更不必硬性規(guī)定具體的時間和趟數(shù)??筛鶕?jù)個人的身健健康。心情愉快等情況來決定,可長可短,但每日不得間斷??偠灾咳斟憻?,螳臂當車,不可過量。過量時,反損身心。當你有所領悟,覓得奧秘,那就樂在其中,欲釋而不能了。
(十三)虛
虛就是虛心,謙遜。在學練時,要虛心學習,甘當小學生,不要不懂裝懂。因為學習任何東西,都是沒有止境的。學拳也不例外。拳術的一著一勢,機智靈活,千變萬化,自己學習后,略有一知半解,而其深奧哲理還需長期反復熟悉、實踐,決不能高傲自滿。即令功夫上身,而不足之處尚多,所以要處處持以謙遜之心,敬老愛幼,不妄非議。自滿則學藝之門自封,前進之路自堵;非議則矛盾滋生,招惹是非。我們應當有自知之明,常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為座右銘,經常以別人之長對自己進行鞭策和激勵。
太極拳的魅力在于具有較高的健身養(yǎng)生功效。很多科技工作者對太極拳的功理、功法進行了各種測試與探索,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完全符合科學健身的規(guī)律,它對人體的神經、循環(huán)、呼吸、消化、骨骼、關節(jié)以及肌肉等,都有積極的影響。
1.對神經系統(tǒng)的調劑
練習太極拳要求做到心平氣和,精神內守,用意念引導動作,到處柔緩圓活,速度平均而有規(guī)律。這就需要在與人體各個肌群相應的運動神經中樞之間,以及運動神經中樞與植物神經中樞之間達到高度的和諧。這種有規(guī)律的調劑過程,能改善各種器官的功能。現(xiàn)代醫(yī)學探索得出,長期練習太極拳者,腦電波的清醒波占主導地位,大腦處于優(yōu)良的覺醒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能增強人體的內臟功能及免疫能力。因此,堅持太極拳錘煉,對神經衰弱、失眠、頭暈、記憶力弱,以及由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造成的其他疾病,均有優(yōu)良的防治成效。
2.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調劑
常言道:人身血脈似長江,一處不到一處傷。這形象地說明了人體氣血暢活對健康的重要性。太極拳是一種螺旋式的弧形運動,這種運動過程對血管與淋巴管能起到優(yōu)良的機械按摩作用,促使堵塞的或狹小的動脈兩側的小血管分支得以擴張,保持氣血暢活。同時,太極拳的練習又要求全身肌肉的放松,從而反射性地引起血管舒張,最終減輕心臟負擔,使高血壓得以下降。因此,常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明顯提高心肌的機能,改善心臟的泵血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從而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疾病起到優(yōu)良的防治作用。
3.對呼吸系統(tǒng)的調劑
太極拳運動中的開、合、虛、實動作,要求與呼吸相結合,即實為呼,虛為吸。練習太極拳時,要氣向下沉,即氣沉丹田。這樣可以保持胸寬和腹實的狀態(tài),使得胸部舒暢、自然,腹部松沉,從而能有用地放松緊張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氣量,增強肺臟的代償功能,延緩肺腑呼吸系統(tǒng)的衰老。因此,練習太極拳能有用地防治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
4.對消化系統(tǒng)的調劑
練習太極拳,要求做到呼吸深長、氣沉丹田,這樣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動幅度,對胃腸等器官起著必定的按摩作用,進而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等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huán),最終提高胃腸道的消化和汲取功能。因此,長期練習太極拳,對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腸炎等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均有優(yōu)良的防治作用。
5.對運動系統(tǒng)的調劑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做到松靜安舒,以意領氣,用意念引發(fā)勁力。這種勁力是在意念的引導下呈螺旋式運動時產生的,它發(fā)源于腹部,并通過腰部運至四肢,最后到達手指和足尖。這種螺旋式運動過程,能誘發(fā)機體內部的自動按摩,加快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因此,長期練習太極拳,不但能保持骨骼、肌肉應有的彈性和韌性,使各關節(jié)周圍組織的營養(yǎng)狀況得以改善,而且還對關節(jié)變形、肌肉萎縮等病癥有優(yōu)良的防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