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治病的7個小秘方
養(yǎng)生小秘方。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木耳治病的7個小秘方”,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黑木耳被營養(yǎng)學家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每100克黑木耳中含鐵185毫克,它比綠葉蔬菜中含鐵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倍,比動物性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豬肝還高出約7倍,是各種葷素食品中含鐵量最多的。
中醫(yī)認為,黑木耳味甘性平,有涼血、止血作用,主治咯血、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痔瘡出血、便秘帶血等,是因其含鐵量高,可以及時為人體補充足夠的鐵質(zhì)。下面新浪中醫(yī)小編介紹木耳治病的日常7個小驗方,供你選用:
1、貧血:
黑木耳30克,紅棗30個,煮熟服食,也可加紅糖調(diào)味。
2、血管硬化、冠心病:
黑木耳5克,清水浸泡一夜,蒸1小時,加適量冰糖(也可不加),睡前服,連續(xù)食用;或加入菜肴、餃子或包子餡中,長期食用。
3、痔瘡出血、便秘:
黑木耳6克,柿餅30克,同煮爛,隨意吃。
4、月經(jīng)過多、淋漓不止、赤白帶下:
黑木耳焙燥,研細,每次36克,每日2次,紅糖水送服。
5、崩漏(相當于功能性子宮出血):
黑木耳60克,加水煮爛,再加紅糖60克,每日服2次。
6、產(chǎn)后虛弱、抽筋麻木:
黑木耳30克,陳醋浸泡,分56次食用,每日服3次。胃酸過多燒心者不宜服。
7、眼底出血:
木耳36克,冰糖5克,加清水適量,慢火/湯,于睡前1次服完。每天1次,10日為1療程。
擴展閱讀
本文導讀:口臭是口腔的問題,那么口臭怎么辦呢?口臭要如何治療呢?治療口臭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治療口臭的小秘方。
治口臭偏方1、佩蘭15克,水煎服,日1劑,每次煎10分鐘,含漱或者內(nèi)服。治療口臭有效。
治口臭偏方2、木香10克,公丁香6克,藿香、白芷各12克,葛根30克,水煎,分數(shù)次含漱。日1刑。不宜久煎,治口具有效。
治口臭偏方3、竹皮適量,以沙鍋焙干研末,用其刷牙,可去口臭。
治口臭偏方4、川芎適量,細切,含在口中,可暫時去除口臭。
治口臭偏方5、桂花子3克。煎水漱口,日3次.可除口臭。
治口臭偏方7、取藿香(鮮品尤佳)15克,蒼術(shù)10克,加水煎取藥液500毫升后,再放入冰片1克溶化。然后每天含漱3-4次,至痊愈為止。
其實保持好自己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保持生活規(guī)律,多食清淡,口臭自然會減輕。
本文導讀:絲瓜是常見的菜,那么吃絲瓜有什么好處呢?絲瓜可以治病大家知道嗎?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絲瓜治病的12個秘方。
好處1、開水沖絲瓜治鼻竇炎:干絲瓜用鐵鍋焙焦,研成細末。每次服6克,于早晨空腹時用溫開水沖服,連服8天。
好處2、絲瓜汁治咽喉炎:嫩絲瓜洗凈搗爛擠汁,加入適量白糖。每日1匙,每天3次。
好處3、痔瘡引起大便帶血:絲瓜花30克,槐花15克,水煎服,每日1次。
好處4、治菌?。航z瓜根,莖,葉均可,洗凈后搗爛擠汁每次服2匙,每天3次。
好處5、治奶水不足:絲瓜60克,豬蹄1根,燉熟后當菜吃。
好處6、治風寒咳嗽:絲瓜焙干,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次9克,每天3次。
好處7、治過敏性哮喘:生小絲瓜2條,切斷,放砂鍋內(nèi)煮爛,取濃汁150毫升服,每日3次。
好處8、絲瓜汁治療神經(jīng)痛:把絲瓜汁溫熱后飲下,用量根據(jù)癥狀而定,每日100毫升左右,或者用絲瓜葉莖搗爛擠汁涂抹患部,也有療效。
好處9、治皮膚癤腫:鮮絲瓜1個,搗爛后敷在患處,然后再用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次。
好處10、治蕁麻疹:鮮絲瓜葉一把,搗爛擠汁,加入少許冰片,涂抹患部。
好處11、治腳汗過多:將老絲瓜燒成炭,研成細末,撒在鞋中,赤腳連穿半月。
好處12、治頭頂斑禿:老絲瓜切片,用力擦拭沒頭發(fā)的部位,直到局部發(fā)熱為止,每天2-3次。
(1)眼睛酸澀疲勞:可用牛奶洗眼。將紗布折疊成小片,在牛奶中完全浸透,覆蓋在眼皮上20-30分鐘,能增強眼部肌肉活力,解除疲勞。
(2)黑眼圈:可用喝剩的紅茶包敷眼,每晚睡前使用,20-30分鐘后取下,對后天性黑眼圈效果較好。
(3)眼袋或生理性浮腫:新鮮土豆切成片先揉擦眼部患處,再敷在眼周15-20分鐘取下,可消腫,經(jīng)常食用可減輕眼袋癥狀。
(4)自制眼膜:每周1-2次,以胡蘿卜或黃瓜搗碎取汁加入維生素E油劑4-6滴混勻,敷于眼部,提供眼部特別的滋潤與放松。
(5)晨起喝一杯加了菊花的綠茶,可以提神醒腦,清肝明目。
(6)如果眼睛經(jīng)常有血絲或突然有小范圍充血,可以用1/3或1/2張新鮮的荷葉煮水喝。荷葉能解暑清熱、升發(fā)清陽、散淤止血。
(7)若目赤腫痛或目赤障翳,可用一兩新鮮的車前草煮水飲用。此草具有清熱、利水、明目的功效。
(8)經(jīng)常按摩眼眶和面部,每次10分鐘,每天數(shù)次,對眼睛有保健作用。
(9)用艾條炙足三里、曲池和合谷這3個穴位,每星期兩次,可起補益腎氣、清熱利濕、調(diào)和營衛(wèi)、明目退翳的作用。
第一道 豬腎1對剖開,將核桃仁10克,山萸肉9克,補骨脂8克納入腎中,縫好切口,煮熟食用。
第二道 羊肉150克,淮山藥120克,肉蓯蓉100克,菟絲子150克,核桃仁150克,蔥白10根,粳米適量做湯食。
第三道 羊腎1對,肉蓯蓉12克,枸杞10克,巴戟8克,熟地10克,同燉熟,棄藥渣,食肉飲湯,每日1次。
第四道 鹿肉50克,加枸杞子,何首烏適量共燉,棄藥渣,食肉飲湯。
第五道 狗鞭10克,煎服,每晚1次。
第六道 狗肉250克,黑豆50克,調(diào)以鹽姜,五香粉及少量糖,共煮熟食用。
第七道 公雞1只,去腸雜,切碎,加油,鹽炒熟,盛碗內(nèi)加糯米酒500克,隔水蒸熟食用。
第八道 麻雀2只,去毛及骨臟,加菟絲子,枸杞子各25克,共煮熟,棄藥渣,食肉飲湯。
第九道 韭菜子,菟絲子,五味子,女貞子,覆盆子,枸杞子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第十道 豬腎1個,淮山藥,枸杞子各15克,山萸肉12克,放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煲湯,吃肉飲湯。
經(jīng)常失眠的人都能體會到,晚上睡不著是何等苦惱之事,就算勉強入睡,也有夢境困擾,容易驚醒。第二天起來,雙目倦澀,精神不振,渾身都不舒服。
中醫(yī)認為神安則眠。常用的安神食品和中藥材有 蓮子、百合、紅棗、龍眼肉、核桃肉、枸杞、桑葚、酸棗仁等。近年,臨床上也常用中藥材五味子治療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大家也不妨一試。
五味枸杞水很適合工作繁忙,無暇煲煮食療湯的人服用。每天只要將一些枸杞和五味子放入保溫杯內(nèi),即可隨泡隨飲,直至藥味全無。此茶有助于養(yǎng)心健腦,堅持飲用,失眠癥狀可大大改善。
材料 五味子二錢,枸杞三錢。
做法 枸杞洗凈,切碎;五味子取藥房中用醋加工好的,洗凈;將材料放入保溫杯中,沖入開水,待稍涼后飲用。
蓮子百合鵪鶉蛋糖水適合全家飲用,常服有養(yǎng)陰、安神、寧心之效,但有傷風感冒者不宜服用此糖水。
材料 鮮蓮子、鮮百合各一兩(干品五錢),桂圓肉四錢,鵪鶉蛋四個,冰糖適量。
做法 將蓮子、百合、桂圓肉洗凈,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煮約一小時,鵪鶉蛋燙熟后,和冰糖一起放入砂鍋內(nèi),再煮片刻即成。
沙參玉竹燉水鴨是一味家常食療湯,有滋養(yǎng)肺胃,益陰除熱的作用。對工作疲勞,陰虛津液不足,心煩失眠者特別有幫助。如果買不到水鴨,也可用老鴨代替,燉湯時將鴨皮去除,可減少肥膩。
材料 北沙參一兩,玉竹五錢,水鴨一只,陳皮一塊,調(diào)味適量。
做法 沙參、玉竹用清水浸洗;陳皮浸軟;水鴨洗干凈后剁成大塊,焯水后撈出備用。將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nèi),倒入開水,隔水燉約三小時,放入鹽調(diào)味,可連湯料同食。
女人最關(guān)心的最不過是養(yǎng)生美容了。隨著中醫(yī)的日漸崛起,中醫(yī)養(yǎng)生已經(jīng)備受關(guān)注,那么我們今天就來探究經(jīng)絡(luò)養(yǎng)生,快來牢記這些關(guān)鍵點你就能成為人人崇拜的經(jīng)絡(luò)養(yǎng)生專家了!
小秘密一:小指尖端
所屬經(jīng)絡(luò):手少陰心經(jīng)
效用:經(jīng)常摩擦、按壓小指尖端有利心臟健康,胸悶,心慌,暈車,暈船時,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緩解不適癥狀。
小秘密二:拇指尖端
所屬經(jīng)絡(luò):手太陰肺經(jīng)
效用:經(jīng)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維持呼吸系統(tǒng)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經(jīng)絡(luò)運行到手太陰肺經(jīng),更是進行呼吸系統(tǒng)保健的最佳時機。此外,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還能緩解咳嗽癥狀。對于女性朋友來說,按摩此經(jīng)脈,具有增加面部色澤的作用,對面色白,指甲蒼白或暗紫效果較好,同時可起到改善情緒激動、消除疲勞,減少皺紋的作用。
小秘密三:手掌中央
所屬經(jīng)絡(luò):手厥陰心包經(jīng)
效用:經(jīng)常用食指指關(guān)節(jié)擠壓手掌中心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能增加面部紅潤,減少皺紋,并能寧心安神,鎮(zhèn)定神經(jīng)。對調(diào)理月經(jīng),膚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還有利于心臟健康。
本文導讀:補血,如何補血呢?補血的方法有哪些呢?哪些方法是補血的秘方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民間補血的六個秘方。
血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zhì)之一,它內(nèi)養(yǎng)臟腑,外濡皮毛筋骨,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使目能視、腳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虛,不能營養(yǎng)人體,則面色無華、視力減弱、模糊、眼球干澀、關(guān)節(jié)活動不靈、四肢麻木、皮膚干燥、發(fā)癢、神志異常、頭痛眩暈、驚悸、失眠多夢等,因此,必須重視補血。
方一
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時,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調(diào)以白糖進食。
本方有大補陰血功效。適用于虛弱勞損,形體羸瘦。
本方出自《調(diào)疾飲食辨》、《本草綱目》等,原方用于 大補陰血 , 老人甚宜 ,為滋補虛損常用方。若日久失于調(diào)攝,或久病失于調(diào)治,臟腑虧損,陰血虧虛,則見虛損,法宜大補陰血。方中以牛乳血肉有情之品為主,大能補陰血,益虛損 以粳米為輔佐,補牌以助牛乳之力,合用而成大補陰血之方。本方滋補之力較強,尤宜于虛損重癥。
本品滋潤補益,對脾胃虛寒泄瀉及痰濕水飲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