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什么時候 夏至有哪些有趣的習俗
夏至的養(yǎng)生有哪些。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四季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夏至是什么時候 夏至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二十四個節(jié)氣,現(xiàn)在正值夏季,夏季有一個節(jié)氣叫做夏至。夏至日是我國早的節(jié)日,但仍然有部分朋友不太了解夏至,不太清楚每年的夏至是在什么時候,都有哪些習俗。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夏至。
夏至是什么時候
一年二十四節(jié)氣,夏至這個節(jié)氣是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在公元前七世紀,就有我們的先人用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夏至是從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開始,到7月7日(或8日)結(jié)束。
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長的一天,標志著盛夏就要來臨,我國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長,太陽角度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熱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高,有些地區(qū)的高氣溫可達40攝氏度左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zāi)消年豐。夏至日是我國早的節(jié)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從中醫(y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旺的時節(jié),養(yǎng)生要順應(yīng)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長”字。
夏至習俗
夏至蛋
我國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在夏至日,把雞蛋煮熟,剝了蛋殼之后加入紅棗煮湯來吃。在湘南一帶,主要是桂陽、嘉禾。夏至當天早上起床,把雞蛋煮熟,然后用紅色染料染紅,之后用小網(wǎng)裝上,再系在兒童的胸前,一直掛到中午或者下午再吃掉雞蛋。在民間,認為夏至吃雞蛋可以強身健胃,行走有勁。
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jù)說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qū)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nèi)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云“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延伸閱讀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夏至這天雖然白晝長,太陽角度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熱的時候。說了這么多,想知道夏至是什么時候嗎?夏至應(yīng)該怎么過好呢?夏至要注意點什么?現(xiàn)在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夏至是什么時候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90度(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長。在北京地區(qū),白晝時數(shù)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zhuǎn)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同時,夏至到來后,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夏至節(jié)氣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jié)束。據(jù)《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谑羞@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nèi)諠u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qū)訇?,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tài)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和黃淮地區(qū)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梢娫?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氣候特點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zāi)害。 詩人徐書信在暑雨一詩中,也對夏日雷雨天氣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風暑坐臺,蛙鳴蟬噪襲塵埃。靑天霹靂金鑼響,冷雨如錢撲面來。
氣候特色
暴雨天氣
多數(shù)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xiàn)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zāi)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威脅,應(yīng)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jié)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jié),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fā)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wèi)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fā)生和傳播。
高溫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jié)氣。天文學上規(guī)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fā)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氣溫將繼續(xù)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從1951年-2006年的資料來看,北方許多城市的歷史極值都出現(xiàn)在夏至后。
在24節(jié)氣中有一個節(jié)氣叫夏至,夏至是在夏季的時候會發(fā)生,那么你知道2015年夏至是什么時候,夏至是什么意思呢?臨近夏至,朋友們知道夏至要注意什么嗎?其實夏至需要注意的有很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2015年的夏至是什么時候。
夏至是早被24節(jié)氣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夏至的到來就說明夏天真的開始熱起來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曬措施,另外也要注意飲食的清淡。
2015年夏至時間:2015年夏至是哪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長,且越往北越長。通過萬年歷我們可以看出夏至節(jié)氣是2015年6月22日。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zāi)消年豐?!吨芏Y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饑餓死亡?!妒酚浄舛U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jié)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jié),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
《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曰: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yīng),養(yǎng)長之道也。就是說,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yǎng)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diào)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yǎng)生法中的精神調(diào)養(yǎng)。夏至要注意什么: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jié)的隆重程度不亞于端午節(jié)。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zāi)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jié)n味。
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nóng)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diào)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jié)碁?zāi)。時至今日,許多地區(qū)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夏至要注意什么:忌諱剃頭理發(fā)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jù)《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發(fā)。據(jù)說,夏至日剃頭理發(fā)會破運。
夏至要注意什么:養(yǎng)生
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舉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郁,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嵇康《養(yǎng)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diào)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yǎng)生法中的精神調(diào)養(yǎng)。
夏至習俗
1、夏至習俗之食面
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夏至吃面的習俗。清代的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面?!?民間也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不過同是吃面,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北京一帶人們愛吃炸醬面,先炸好醬,然后再把面條煮熟,用涼水過一下,再調(diào)上炸好的醬,就可以吃了。有些人家還拌上些黃瓜絲、水蘿卜絲、黃豆芽等,味道更佳。
2、夏至習俗之稱重量
有些地方這一天還時興稱重量。據(jù)說在夏至這一天稱了體重后,高溫酷暑都不怕?,F(xiàn)在夏至稱重的習俗很少了,不過古時候缺醫(yī)少藥,一旦生病就難以很快痊愈,人們對夏至稱重情有獨鐘。這也寄托了人們希望自己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稱重時,男女老少一個挨一個排隊過秤,還有人報重,場面十分熱鬧,就像過節(jié)一樣。
3、夏至習俗之吃狗肉
在中國一些地方還有在夏至日吃狗肉的習俗,并留下“好吃不過夏至狗”,“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等有趣的諺語。在廣東省開平市就有夏至吃狗肉的風俗。據(jù)了解,開平狗肉制作以“炆狗肉”、“五香狗肉”、“狗肉煲”、“狗肉飯”等為主,其中振華狗肉不加別物,取其原味;赤坎等地蒸狗,喜歡放進油炸過的腐竹、黑豆等,與狗肉同煮,亦別有風味。此外,開平人雖喜食狗肉,但禁忌在家里蒸狗,甚至裝過狗肉的器皿都不準放上灶頭,認為“狗不上灶頭。”
開平人夏至吃狗肉的習俗流傳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原因,也有一些市民認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運氣旺”,“可以升官發(fā)財”;另一方面是因為狗肉滋補、暖胃,夏至過后,農(nóng)民要收割和耕種,體力消耗非常大,吃狗肉能增強體力。狗肉屬熱性食物,所以現(xiàn)在不少人只是象征性地淺嘗,許多人會在吃狗肉前后喝一碗涼茶。
夏至的由來是什么
夏至指的是太陽黃經(jīng)為90°的時間點,在夏至的時候有以下的特點。一是太陽的赤緯最高,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在北回歸線以北觀測太陽正午高度角最高。二是在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晚。南半球反之,在北極圈內(nèi)出現(xiàn)極晝,南半球內(nèi)出現(xiàn)極夜。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jié)束。據(jù)《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毕闹吝@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摈缗c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夏至如何養(yǎng)生
1、起居養(yǎng)生
夏至節(jié)氣人們應(yīng)順應(yīng)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yīng)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2、運動養(yǎng)生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qū)去療養(yǎng)、度假。
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夏至已經(jīng)來臨了,我們都知道,在每個節(jié)氣的時候,都會有一些習俗,各個地區(qū)的人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夏至節(jié)氣習俗有哪些?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夏至很多人都會吃面,但是原因是什么呢?夏至適宜吃的東西還有很多,想了解就請繼續(xù)往下看!
夏至節(jié)氣習俗
我國維度比較高的地方是哪里?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是漠河這個地方,在不少的電影里面都會出現(xiàn)這個名字。漠河在我國的西林吉鎮(zhèn)及北極村,由于特別的地理位置,這里有很多人都會來游玩。在夏至的時候,更是游客非常多,屬于旅游旺季。
這是因為夏至的時候,漠河會出現(xiàn)極晝的現(xiàn)象,這可是很難得的,在其他的地方看不見這樣的情況。因此有人把漠河叫做不夜城,因為在極晝的時候是沒有晚上的,全部都是白天。夏至時節(jié)是漠河的節(jié)日,也是旅游愛好者的節(jié)日,漠河把這天定做當?shù)氐穆糜喂?jié)。
在紹興也有慶祝夏至的習俗,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去祭祖,不管自己現(xiàn)在發(fā)展的怎么樣,都不會忘記自己的老祖宗,念著自己的根,祭祖的時候要準備一盤蒲絲餅。另外紹興人還喜歡在夏至的時候吃面條,因為這個時候新面正好上市了。
紹興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jié),而在夏至。是日,觀者云集,熱鬧非凡。此風至今尚存。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諺云:“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農(nóng)戶將醮坨用竹簽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處,并燃香祭祀,以祈豐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機飽食一頓。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在中國西北地區(qū)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nóng)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中國有些地區(qū),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fā)痧,吃了葫蘆,腿里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
夏至為什么要吃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
夏至吃面是有說法的,夏至雖不是夏天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于制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在古代的時候,一般到夏至人們都會舉行祭祀儀式,祈求蒼天保佑災(zāi)消年豐?!吨芏Y·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敝艽闹良郎?,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饑餓死亡。此時民間新麥方出,人們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食這一食俗也流傳至今。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jié)束。據(jù)《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谑羞@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nèi)諠u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摈缗c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因?qū)訇帲栽诙寥战遣琶撀?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zāi)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jié)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吨芏Y·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敝艽闹良郎?,意為清除荒年、饑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后,農(nóng)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后,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队详栯s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薄吧取?,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