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yǎng)生要點
春季養(yǎng)生要點。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别B(yǎng)生已經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四季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春季養(yǎng)生要點》,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春回大地,陽氣升發(fā),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人體陽氣也順應春陽之氣向外疏發(fā)。根據春季春陽升發(fā)、乍暖還涼的特點,要科學、合理地調節(jié)人們的精神、起居、衣著、飲食、運動等,才能達到養(yǎng)生健身,預防疾病的目的。
在精神上,因春季屬肝木之令,只有保持精神情志的舒暢,才能促進肝氣的疏泄,有助于肝氣的升發(fā)與春陽的升發(fā)相統(tǒng)一,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在起居上,宜適當晚睡、早起、外出散步,以適應春季勃勃的生機,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這是由于陽氣升發(fā),人體氣血趨向于表,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及汗腺分泌增多,各組織器官負荷加重,于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了一種鎮(zhèn)靜、催眠作用,使身體困乏,早晨不易醒來,醒后又昏昏欲睡,這種現象俗稱“春困”。要適應這種生理變化,就應當早起,以舒展形體。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各種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同時開始生長、繁衍,傳播疾病,所以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室內衛(wèi)生,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以預防春季常見的流感、流腦、腮腺炎的發(fā)生。
在衣著上,春季雖然天氣變暖,但不要急著減衣服。因為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引發(fā)疾病。因為天氣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造成臟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jié)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在這個時候,應注意防風御寒,常備棉衣,遇冷用之。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擇。
在飲食上,宜選用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粘硬食物。多選用既利于升發(fā)又富營養(yǎng)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柑桔、蔥、蒜、香菜、蜂蜜之類。由于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fā)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菠菜等。對于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者,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類。
春季一般無進補的必要,但對體虛乏力、氣短懶言、動則出汗者,可用黨參、黃芪各20克,雞肉250克,紅棗5枚,生姜3片,加水燉熟,食鹽少許調味,飲湯吃肉,可經常服用。
在運動上,動作宜舒展,一般可選擇散步、慢跑、春游、放風箏等。
相關知識
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從而產生了順應自然的養(yǎng)生理論與養(yǎng)生方法,季節(jié)養(yǎng)生和時令養(yǎng)生就是其中之一。春季是冬寒向夏熱過渡的季節(jié),天氣變化大,冷熱無常,許多老年人一時難以適應。這時候,老年人春季養(yǎng)生注意事項就很重要了。 本文來自中醫(yī)養(yǎng)生
我們國家的醫(yī)學認為,春季是萬物生發(fā)的季節(jié)。天氣由寒轉暖,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發(fā),顯出勃勃生機。老年人春季要根據春令之氣生發(fā)舒展的特點,宜導春陽之氣,以保障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為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謹防感冒
春天氣候多變,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春季節(jié),常有寒流侵襲,氣溫驟降。再加上人體的皮膚、汗毛孔向外開始疏泄,對寒邪抵御能力有所減弱。 yiyangsheng.com
因此,老年人很容易傷風感冒,并由此引發(fā)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季里老人要隨時注意增減衣服,出門要帶口罩,切忌過早脫去冬衣。春季養(yǎng)生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時就醫(yī),用藥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鍛煉適度
春季,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門健身強體的好季節(jié),老年人春季養(yǎng)生常到戶外鍛煉,呼吸新鮮空氣,可蕩滌體內濁氣,增強心肺功能,殺死肌膚上的細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中醫(yī)講:“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老年人在鍛煉中,首先要適度,避免運動量過大;其次要動靜結合,鍛煉時要保持精力,不要過度疲勞;三要適時適項,鍛煉中一定要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項目,不要做過難、過大、過險的動作;四要安全保暖,春天天氣變化無常,余寒未盡,老年人保暖尤為重要。同時,安全意識要強,措施要到位,避免發(fā)生意外。
第三、注意飲食調養(yǎng)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黃、便秘、舌苔發(fā)黃。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陰更虛,結構病菌容易乘虛而入。
因此,春季老人飲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蔬菜,如春筍、菠菜、薺菜、芹菜、馬蘭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鴨梨、荸薺去皮煮水喝??汕迨臁櫡?胃腸消化差的,可多吃蘿卜,以理氣、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還可以多喝一些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帝泊洱選用中國云南省普洱市高海拔優(yōu)質大葉種普洱茶,經過生態(tài)種植與生物科技完美結合,制成接近納米級的純天然、高倍普洱茶精華,蘊含豐富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咖啡堿精配而成的普洱因子,無任何添加劑,更有益人體吸收充分發(fā)揮健康效能。帝泊洱瞬間水溶性完全溶解無渣質,其醇美茶香、琥珀湯色、甘甜滋味、滋養(yǎng)功效為老年人舒緩身心、調節(jié)代謝。在帝泊洱里加入一些枸杞一起沖泡,不僅可以補血,還可以養(yǎng)肝,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fā),調暢。祖國醫(yī)學強調“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氣調養(yǎng)好了,不僅本季節(jié)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對夏季防病養(yǎng)生也極為有利??茖W證實普洱茶具有溶油祛脂、調節(jié)代謝、防輻射等多重效果。是眾多健康達人、明星名流保持體形的“刮油”圣品。帝泊洱是高倍普洱茶精華,源自100%的純天然大葉種普洱茶,數字化萃取,不含糖、不含任何添加劑,是純生態(tài)的健康飲品,效果倍加。
春天生機旺盛,人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求亦隨之增加,老年人如何保證身體有足夠的熱量十分重要。祖國醫(yī)學認為:“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食養(yǎng)、食補、食療的觀念非??茖W,它提示人們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要講究科學的方法。 內容來自中醫(yī)網
春季,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以下4點:
1.保證熱量,同時適當減少食量;
2.粗細搭配,不能偏細、偏食,可多食小米、玉米、紅薯等;
3.蛋白質宜“精”,脂肪宜少,可吃含高蛋白的食品,如豆類、魚類、禽蛋、瘦肉等;
4.要控制食鹽攝入量??傊?,老年人在飲食上宜選甘、溫、清可口之品,忌油膩、酸澀、生冷之物,多食蔬菜、水果等。
第四、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則昏昏欲睡。這是因為春季氣溫回升。人體活動量增加,體表末梢血管開始舒張,體表血流量增大,使腦部的供氧量顯得不足,從而產生“春困”現象。
為此,老年人要積極做好身體的協(xié)調適應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個小時左右,以補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則安排適量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
冬去春來,老年人的調節(jié)中樞和機體功能仍處怠緩狀態(tài),此時老年人一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堅持每日通風換氣;二要保持臥室干燥,被褥常洗勤曬;三要居室色彩協(xié)調,氛圍祥和,可養(yǎng)置適量的花草;四是睡前溫水泡腳,按摩雙腳。另外,老年人春季困倦是一種生理現象,不必懼怕,只要調整好了,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不過,老年人還要切忌“戀臥”,睡眠過多會使新陳代謝減慢,氣血運行不暢,不利濁氣排出。
第五、要調適心情
春季,桃紅柳綠,陽光明媚,一派生機,最利于人體吐故納新。老年人要適應春生之氣,調適心情,保持恬靜、愉悅、舒暢的精神,避免惱怒。
第六、防病治病
春天,氣溫回升,有利于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同時由于氣候變化無常,都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老年人要增強自我防病意識,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
要加強對疾病的預防,特別是對中風的預防。同時要加強自身疾病的治療,千萬別忘了自己的病,別忘了醫(yī)生的醫(yī)囑,別忘了按時服藥。
第七、老人防中風
進人春季,老年人須防腦血管病的發(fā)生。這是因為春季氣溫不穩(wěn)定。常有寒潮入侵,氣溫變化大,在每次氣溫變化的過程中,可造成人體血管的伸縮難以適應而導致中風發(fā)生。
春季,老年人生活有五忌。
一忌睡眠過多。久臥傷氣,睡眠過多,無病也會躺出病來,要早睡早起,既保證充足睡眠,又防止睡眠過多。
二忌懶于活動。隨著天氣轉暖,老年人應該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沐浴陽光,可增強心肺功能和肌體免疫力。
三忌衣著不當。春天乍暖還寒,忽冷忽熱。老年人不要過早地脫掉棉衣,應適當地“捂”一段時間,以便身體各部位都能適應。
四忌生冷食品。要注意飲食調理,多吃些富有營養(yǎng)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盡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引發(fā)疾病。
五忌頻繁出入人多的場所。老年人免疫力差,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不要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公共場所。每天用淡鹽水漱口,或吃幾瓣大蒜,均可預防疾病。
5、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氣更加旺盛,會導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氣過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氣,如:大棗,性味平和,可以滋養(yǎng)血脈,強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棗粥、棗糕,以及棗米飯。山藥也是春季飲食佳品,有健脾益氣、滋肺養(yǎng)陰、補腎固精的作用。山藥既可做拔絲山藥、扒山藥、一品山藥、水晶山藥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藥蛋糕、山藥豆沙包、山藥冰糖葫蘆、山藥芝麻焦脆餅等風味小吃;還可做山藥粥、山藥紅棗粥。
6、多吃蔬菜
經過冬季之后,人們較普遍地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多發(fā)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膚病等,這些均是因為新鮮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營養(yǎng)失調。因此,春季到來,人們一定要多吃蔬菜。早春季節(jié),新鮮蔬菜較少,此時冬季冷藏、干制、腌漬、醬漬的蔬菜便可大派用場。如腌漬蘿卜、姜、蔥頭、白菜、芥菜、辣椒、榨菜等。春季可多吃些野菜。野菜生長在郊外,污染少,且吃法簡單,可涼拌、清炒、煮湯、作餡,營養(yǎng)豐富,保健功能顯著,如薺菜、馬齒莧、蒲公英、車前草、榆錢、竹筍等。如今大棚種植蔬菜逐漸改變了春季新鮮蔬菜供應少的狀況。在生活方便的地方,新鮮蔬菜可以隨時吃到。如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萵筍、香椿、四季豆等。春季的湯,應以紅胡蘿卜、白蘿卜、海帶、冬瓜、番茄、春筍為主料,配以雞肝、豬肝、瘦肉絲等,湯以清淡、味鮮為宜。
7、多吃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進食一些溫腎壯陽、健脾和胃、益氣養(yǎng)血的保健粥,如雞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豬肝粳米粥。
8、補充蛋白質
春季,飲食中還要多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以增強抵抗力,如雞蛋、魚類、牛肉、雞肉和豆制品等。
春季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萬物復蘇,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季節(jié)。春季要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理哦,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樣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機體的作用。春季應該如何調理飲食呢下面的這些飲食小常識是一定要注意的哦,下面就來看看小編的介紹吧。
多禽少畜護心臟
對于肉食,人們大多又愛又怕。愛是因為它營養(yǎng)豐富,口感良好;與豬、牛、羊等畜肉比較,禽肉雖同屬動物性脂肪,但所含脂肪的結構卻不相同。畜肉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多,膽固醇也高,而鵝、鴨、雞等禽肉不僅脂肪較少(僅為前者的1/4~1/3),而且所含脂肪的結構更接近于橄欖油,故有保護心臟的作用。春季應該少吃一些肉食,可以選擇脂肪和膽固醇少的肉食,比如所雞鴨魚肉等是不錯的選擇呢。
多生少熟減少致癌物
就禽肉而言,如果有生、熟兩種擺在你面前,你會鐘情于哪一種呢?熟肉制品食用方便,口味也不錯,你可能更喜愛熟肉制品。不過,這樣你將犯下攝入亞硝酸鹽的錯誤。因為在制作熟肉制品過程中,要添加亞硝酸鹽,目的是借助其防腐作用,使食品保鮮。但亞硝酸鹽一旦進入人體,就可分解成具有強烈致癌作用的物質亞硝胺,嚴重威脅人的健康。一些不熟的或者是腌制的食物最好還是不要吃,以免出現致癌的物質侵入人體,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哦,大家要注意。
關于春季飲食調理的一些小常識,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春季不適合大補,一些豬肉牛肉羊肉等不適合多吃,可以選擇禽類的食物,比如說雞鴨鵝肉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也要注意減少一些致癌物質的食物的攝入,以免對身體不利。
隨著立春已過,也已經是春天了。那么,春季中醫(yī)養(yǎng)生應該注意什么呢?春季如何飲食呢?看看下面小編為你找到的答案。
春季養(yǎng)生常記住五個“不”
1、春季養(yǎng)生之不酸:因春天原本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引起肝氣過旺傷致脾胃。
2、春季養(yǎng)生之不靜:春天重點養(yǎng)陽,關鍵是“動”,切忌“靜”,人們應積極到室外鍛煉。
3、春季養(yǎng)生之不怒:春季是肝陽亢盛之際,情緒易急燥,要做到心胸開闊。
4、春季養(yǎng)生之不濕:居室天天中午要開窗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氣,春季多穿純棉的寬松衣服,可避免發(fā)生濕疹。
5、春季養(yǎng)生之不凍:春季氣候忽冷忽熱,不宜馬上脫棉衣,換裝應遵循“上厚下薄”的原則。
推薦春季飲食藥膳:
1、珍珠三鮮湯
原料:雞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紅柿1個,雞蛋清1個,牛奶25毫升,淀粉25克,料酒、食鹽、味精、高湯、麻油適量。
做法:雞肉剔筋洗凈剁成細泥;5克淀粉用牛奶攪拌;雞蛋打開去黃留清;把這三樣放在一個碗內,攪成雞泥待用。西紅柿洗凈,用開水燙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凈備用。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湯,放鹽、料酒燒開后,下豌豆、西紅柿丁,等再次燒開后改小火,把雞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撥成珍珠大圓形小丸子,下入鍋內,再把火開大待湯煮沸,放入水淀粉,燒開后將味精、麻油入鍋即成。
功效:溫中益氣、補精填髓、清熱除煩。
食物禁忌:豬肝忌與黃豆、豆腐同食;忌與魚肉同食。
2、首烏肝片
原料:何首烏6克,鮮豬肝250克,水發(fā)木耳25克,青菜葉少許,紹酒、醋、鹽、淀粉、鮮湯、醬油、蔥、姜、蒜、油適量。
做法:何首烏煎湯濃縮,取20毫升藥液備用,豬肝剔筋洗凈切片,蔥、姜、蒜洗凈,蔥、姜切絲,蒜切片,青菜洗凈控干。將豬肝片放入首烏汁內浸蘸,加少許食鹽,放適量淀粉攪拌均勻,另把剩余的首烏汁、醬油、紹酒、醋、濕淀粉和鮮湯做成滋汁。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入油,待油熱放入拌好的豬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取余油,鍋內剩少量油,下入蒜片、姜末略煸出香味下豬肝、水發(fā)木耳,爆炒數分鐘,將青菜葉入鍋翻炒數次,八成熟時倒入滋汁炒拌均勻,出鍋前把蔥絲下鍋,翻炒幾下,起鍋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烏發(fā)明目。首烏既可降脂、降壓,又能保肝;木耳有通利血脈之效,常吃能健身益壽。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春季養(yǎng)生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春季合理恰當地調養(yǎng)身體,能預防疾病的發(fā)生。本市中研院附屬醫(yī)院(長征醫(yī)院)中醫(yī)預防保健門診韓旭副主任醫(yī)師指出,春季生機盎然,人體為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也活躍起來。祖國醫(yī)學認為春氣通于肝,天人相應,故春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肝,方能預防疾病保健康。春季養(yǎng)肝應遵循四要點即合理睡眠、精神調攝、運動鍛煉、飲食調節(jié)。
韓旭說,首先春季調養(yǎng)肝臟包括養(yǎng)肝和清肝,養(yǎng)肝重在睡眠,現代人經常熬夜的生活習慣對肝臟的損害尤其嚴重。很多人的肝病其實是熬夜“熬”出來的,一般熬夜的人大多雙目赤紅,這是肝火上升的癥狀。《黃帝內經》中記載:“人臥血歸于肝”,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強肝細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清肝是指用“清肝瀉火”的方法,以預防肝氣升發(fā)太過。但春天里,人們常會春困嗜睡,中醫(y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huán)不暢,筋骨僵硬,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遂致體質虛弱,病患滋生。春困可以通過運動予以消除。
其次要精神調攝。肝主升發(fā)陽氣,喜條達疏泄,惡抑郁。要想肝氣順應自然,首要一條必須重視精神調養(yǎng),注意心理衛(wèi)生。如果思慮過度,日夜憂愁不解,則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進而影響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導致疾病滋生。例如,春季精神病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其他季節(jié),原有肝病及高血壓的患者在春季會加重或復發(fā)。所以,春季尤應重視精神調攝,心情舒暢,切忌憤然惱怒。按照中醫(yī)理論,怒傷肝,故春季養(yǎng)生必須戒怒。如果不注意情志調節(jié),肝氣郁結,則會生出許多病來。如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發(fā)生中風。據相關統(tǒng)計數據也表明,每到春季,發(fā)生肝病或肝病復發(fā)的病人會較其他季節(jié)多。
第三要多運動鍛煉。春天陽氣升發(fā),風和日麗,樹林、河水邊的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對人體很有利,人們應盡量多到這些地方去活動。但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第四是飲食保養(yǎng)。春季食補宜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蔥、蒜、韭菜是益肝養(yǎng)陽的佳品,菠菜舒肝養(yǎng)血、大棗性平味甘養(yǎng)肝健脾,可常吃多吃。
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