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夏日養(yǎng)生為什么很重要】
今年的寒潮天氣,幾乎打亂了四季的節(jié)奏。過了立春,天氣反而更冷了。不過,四季的交替的規(guī)律,不是氣溫能夠改變的。春天看似遙遠,但春火卻不期而至:口干喉燥、眼澀目赤、口角生瘡、咽喉干澀、便秘不暢。所以早春養(yǎng)生清火很重要。
中醫(yī)上講,2020春季是人體陽氣生發(fā)的季節(jié)。所謂陽氣生發(fā),就是循環(huán)代謝水平的提高。當人體循環(huán)代謝水平陡升,人體各個臟器還沒有適應,反映到人體的外表,就是所謂的春火。而春天之火,往往不是一個臟器問題的反映。比如眼睛干澀不適,是肝火的表現(xiàn);咽喉腫痛,則說明肺臟有火;便秘不暢就是大腸陰虛火旺的問題;早春高發(fā)的抑郁癥,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被稱為心經燥熱,上火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多個臟器之火,會造成人體免疫力的下降,所以我們對早春之火,不能掉以輕心。
早春養(yǎng)生清火,必須全面調理臟腑運行
既然春火的特點,就是多臟器內熱的反映,那么早春清火,當然也應該綜合調理五臟六腑。最新推出的靈芝洋參蜜膏,是一個調理多臟腑功能的產品,特別適合2020春季里滋陰去火,調理身體。我們都知道,淋巴液,是人體必需的體液,是臟腑的“潤滑劑”。陽氣回升,人體臟腑運動加速了,就需要更高的潤滑水平。念慈庵靈芝洋參蜜膏的作用,是激活心肺肝腎等多個臟腑的淋巴循環(huán),強化臟器自我修復功能。多了滋潤保護,春火問題才會在根本上得到改善。
按中醫(yī)觀點,2020春季養(yǎng)陽重在養(yǎng)肝。在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fā),在2020春季萌發(fā)、生長。而在清明節(jié)前后,需要更注重五臟和情志的養(yǎng)生。今天就為大家介紹2020春季養(yǎng)陽重在養(yǎng)肝的相關知識。
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fā),人的精神煥發(fā)。可是如果肝氣升發(fā)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2020夏季就會發(fā)生寒性病變。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yǎng)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2020春季養(yǎng)陽重在養(yǎng)肝,把肝這個解毒工廠建設好、經營好,人才不會得病,這里特別推薦三個腳上的肝經大藥:大敦、行間和太沖。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岸亍笔呛竦囊馑?,“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在腳拇趾趾甲邊際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按蠖匮ā笨梢园茨Γ部梢园耍苓_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行間穴
2020春季養(yǎng)陽重在養(yǎng)肝,“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癥,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了。
早春養(yǎng)生清火,忌用寒涼
春天雖然有火,但春天去火,卻不宜用寒涼藥物。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春天畢竟是陽氣初生的季節(jié),陽氣雖升但并未盛大,如果用寒涼藥物去火,很可能會打壓初生的陽氣。那造成的傷害,很可能超過“春火”本身。去火不傷身,這是2020春季去火用藥的一個重要原則。
早春養(yǎng)生清火,采用靈芝、洋參、玉竹、菊花這四味食品級的原料,經念慈庵獨有蜜煉工藝加工而成。靈芝、洋參、玉竹、菊花、蜂蜜,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飲片,好多人都有拿它們泡茶的習慣。這些安全性達到食品級的藥物,正是日常保健的最佳選擇,它調理臟腑而不會干擾人體元氣運行,滋潤去火卻不會損傷元陽。尤其是婦女和老人,本身體質相對偏弱,清春火,更是需要這種溫和的滋潤。
早春養(yǎng)生清火,健康新一年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清除春火,也是一年健康的關鍵。早春時節(jié)有效清除春火,它的意義,可不僅僅是解決一些口角生瘡、眼澀目赤之類的表面問題,更重要的在于清除臟腑運行的障礙。這樣,隨著氣溫升高,新陳代謝水平進一步提高,臟器負荷加大后,才不會出現(xiàn)大問題。靈芝洋參蜜膏針對多個臟器的調理功能,能夠強化臟器的自我修復,這對于一年的健康,都有關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