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龍散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斑龍散中藥方劑”,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熱下寒,是中醫(yī)領域里形容身體不舒服的病癥名,情況很復雜。而且治療起來也不簡單。下面小編會詳細介紹給大家,先來說說治療上熱下寒的斑龍散中藥方劑吧,斑龍散的效果很好的,配方也很簡單。那么斑龍散的用法是什么呢?
處方
鹿茸1兩(酒泡透,炙酥,研末)。
制法
用真烏梅煮成膏,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精血耗涸,上熱下寒,耳聾口渴,腰痛白濁,不受峻補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作斑龍丸。
摘錄
《驗方新編》卷十一。
上熱下寒
上熱下寒,病證名。
寒熱錯雜表現(xiàn)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時期內,上部表現(xiàn)為熱性、下部表現(xiàn)為寒性的證候。如外感病誤用攻下,引致大瀉不止,津液損傷,使熱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則咯黃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則泄瀉、肢冷、脈沉遲。《靈樞刺節(jié)真邪》:上熱于寒,視其虛脈而陷之于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也是屬于厥陰病。
厥陰病
病名。六經病之一。從證候分析,屬于六經病陰陽勝復、寒熱錯雜的證情。治宜清上溫下,烏梅丸為治療厥陰病的代表方劑。厥陰病發(fā)厥者,當辨析其寒熱以決定治法。厥陰病之厥,由陰陽氣不相承接所致。如熱邪傳入厥陰,癥見煩滿消渴,舌卷囊縮,譫語便秘,手足乍溫乍涼,脈沉有力者,可用大承氣湯急下之。
基本概述
病名。六經病之一。證候描述詳見《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從證候分析,屬于六經病陰陽勝復、寒熱錯雜(多為上熱下寒)的證情。《傷寒指掌》指出:此皆厥陰自病之熱證,并非傷寒傳經之熱邪。蓋厥陰內藏相火,其消渴,火盛水虧也;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肝火乘心也;饑不欲食,食即吐蚘,風木克土,胃中空虛也;下之即利,土受木賊,不禁再利也。治宜清上溫下,烏梅丸為治療厥陰病的代表方劑。
厥陰病發(fā)厥者,當辨析其寒熱以決定治法。見《傷寒貫珠集》:傷寒脈微而厥,寒邪中于陰也。屬陽虛寒厥,癥見厥逆、惡寒、下利、脈微,治宜四逆湯或四逆加人參湯等方以回陽救逆。血虛寒厥,癥見手足逆冷,脈細欲絕,則宜養(yǎng)血散寒為大法,用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等方。從厥陰病的寒熱勝復情況,可以判斷疾病的預后。
張仲景曰: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fā)微,前熱者后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陰病之厥,由陰陽氣不相承接所致。故吳儀洛謂:邪傳厥陰,其熱深矣。熱深多發(fā)厥,證皆屬陽,因陽與陰不相承接,故致厥也。厥陰后發(fā)熱,陽邪出表則易愈,厥多熱少則病進,熱多厥少則病退(《傷寒分經》卷四)。如熱邪傳入厥陰,癥見煩滿消渴,舌卷囊縮,譫語便秘,手足乍溫乍涼,脈沉有力者,可用大承氣湯急下之(見《傷寒括要》卷上)。
結語:有關斑龍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斑龍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斑龍散的功效是治療上熱下寒,耳聾口渴等癥。而上熱下寒,是中醫(yī)病癥名,癥狀比較復雜,也是屬于厥陰病。上述已經從中醫(yī)角度解釋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ys630.COm精選閱讀
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癰疽的癥狀,這是一種疾病,而且身體上會出現(xiàn)的一種毒瘡,不少人看到這樣的描述應該都嚇到了。的確,毒瘡的危害真的很大,治療癰疽,這里推薦百二散中藥方劑給大家。百二散的功效就是治療癰疽的,來看百二散的用法。
別名
護心散、不二散。
處方
甘草書、綠豆粉、朱砂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癰疽毒氣沖心嘔吐,發(fā)疔瘡煩躁,手足不住發(fā)狂者。
用法用量
護心散(原書)、不二散(《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摘錄
《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
癰疽
癰疽,發(fā)生于體表、四肢、內臟的急性化膿性疾患,是一種毒瘡。癰發(fā)于肌肉,紅腫高大,多屬于陽癥,疽發(fā)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屬于陰癥。癰疽證見局部腫脹、焮熱、疼痛及成膿等?,F(xiàn)代醫(yī)學解釋其為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細菌感染所致的化膿性炎,病原菌為葡萄球菌。
夫癰疽瘡癤者。皆由氣血不利。喜怒不時。飲食不節(jié)。寒暑不調。使五臟六腑之氣。怫郁于內。以致陰陽乖錯。氣血凝滯而發(fā)也。亦有久服丹石燥熱之藥。熱毒結深。而發(fā)為癰疽也。
夫此疾多生于膏粱富貴之人。以其平昔所食肥膩炙爆。安坐不勞。嗜欲無節(jié)。以致虛邪熱內攻。煎熬氣血而成也。癰者壅也。大而高起屬乎陽。六腑之氣所生也。其脈數(shù)浮。疽者沮也。平而內發(fā)屬乎陰。五臟之氣所成也。其脈沉數(shù)。瘡者其總名也。癤者有頭小瘡也。經云。諸痛癢瘡。皆屬心火。蓋心主血而行氣。若氣血凝滯。夾心火之熱。而生癰疽之類也。然所感有淺深。故所發(fā)有輕重大小之不同也。六腑積熱。騰出于外。肌肉之間。其發(fā)暴甚。
用藥治法
一凡癰疽等項大瘡毒。初起一二三日內。即服飛騰神駿膏。此藥治瘡初起至將潰之際。
俱可服。服后汗出。惡毒盡皆發(fā)散。腫立消。其效如神。如瘡已潰爛。勿服。如無神駿膏。初起即服槐花酒。或千金消毒散二三劑?;继幖从镁姆ň闹?。瘡初出至七日內?;蚓?。七日外不可灸。瘡未及灸。初起即以蔥蜜膏。或以金蟾膏貼之。即消。
至四五日腫痛未消。用芙蓉膏敷之。立效。敷至六七日作膿。將潰未潰之時。不得妄破。用替針丸。頻點瘡頭。自然皮破出膿。瘡自初起至此。膿將出未出之際。
即服真人活命飲一二劑。瀉下膿血。其瘡潰爛。用豬蹄湯洗凈。以三神膏搽之。內服千金內托散。以托瘡毒出外。間服蠟礬丸。以護膈膜。二藥相兼服之勿間。不計其數(shù)。再看潰爛。流膿不止。此氣血衰憊。脾胃虧損。肌肉不生。瘡不斂口。用豬蹄湯洗凈。
將生肌散搽上。外貼神異膏。內服十全大補湯。兼進八仙糕。久服自愈。好后再服加減八味丸??梢越^根。庶幾再生。若平日無瘡時。皆預服之。尤為防患于未然也。以上治法。俱要根據(jù)次第而行。未有不奏效者。皆予百發(fā)百中之良法也。
結語:有關百二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百二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百二散能治療癰疽,對于此疾病,希望大家多多了解了解。是非常復雜的疾病,要及早治療才行。百二散的效果不錯的,希望大家服用!
腹痛的癥狀,我們都有過。引發(fā)腹痛的原因也挺多的,那么治療腹痛的方法有哪些呢?這里小編介紹一種中醫(yī)療法給大家,喝干姜散中藥方劑。干姜散的功效就是治療腹痛不食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向中醫(yī)師咨詢一下。來看干姜散的用法。
處方
干姜1分(炮裂,銼),人參3分(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訶黎勒半兩(煨,用皮),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暴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薤白1莖,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九十三。
腹痛
腹痛,中醫(yī)病名。是臨床常病證之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以臟腑氣機不利,臟腑失養(yǎng),經脈氣血阻滯,不通則痛為基本病機,以寒熱虛實為辨證綱領。病位在腹,病變臟腑涉及肝、膽、脾、腎、膀胱、大小腸等。臨床應根據(jù)不同證候,分辨寒熱的輕重,虛實的多少,氣血的深淺,以通為治則,實則攻之,虛則補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滯者通之,隨病機兼夾變化,或寒熱并用,或攻補兼施,靈活遣方用藥。
病因
1、外感時邪
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風寒之邪直中經脈則寒凝氣滯,經脈受阻,不通則痛。若傷于暑熱,或寒熱不解,郁而化熱,或濕熱壅滯,可致氣機阻滯,腑氣不通而見腹痛。
2、飲食不節(jié)
暴飲暴食,飲食停滯,納運無力;恣食肥甘厚膩辛辣,釀生濕熱,蘊蓄腸胃;或過食生冷,致寒濕內停等,中陽受損,均可損傷脾胃,腑氣通降不利,而發(fā)生腹痛。其他如飲食不潔,腸蟲滋生,攻動竄擾,腑氣不通則痛
3、情志失調
情志不遂,則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機阻滯而痛作。若氣滯日久,血行不暢,則瘀血內生。
4、陽氣虛弱
素體脾陽虧虛,虛寒中生,漸至氣血不足,脾陽虛而不能溫養(yǎng),出現(xiàn)腹痛,甚至病久腎陽不足,相火失于溫煦,臟腑虛寒,腹痛日久不愈。此外,跌撲損傷,脈絡瘀阻;或腹部術后,血絡受損,亦可形成腹中血瘀,中焦氣機升降不利,不通則痛。
病機
基本病機為腹中臟腑氣機阻滯,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不通則痛;或臟腑經脈失養(yǎng),不榮而痛。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積、氣滯、血瘀。病理性質不外寒熱虛實四端,四者往往相互錯雜。
結語:有關干姜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干姜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干姜散能幫助我們治療腹痛的癥狀,引發(fā)腹痛的原因很多的,上述也列舉出了一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好好找出腹痛原因,盡早治療!
肺痿的癥狀,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些。自然是咳嗽癥狀比較嚴重,治療肺痿的藥物很多的。這里小編介紹大家使用中醫(yī)療法,多喝蛤蚧散中藥方劑。蛤蚧散的效果不錯的,不過蛤蚧散的處方比較復雜。大家要多向中醫(yī)師請教。來看蛤蚧散的用法!
別名
人參蛤蚧散(《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處方
蛤蚧1對(新好者,用湯洗十遍,慢火內炙令香,研細末)、人參、茯苓、知母貝母(去心,煨過,湯洗)、桑白皮各60克、甘草150克(炙)、大杏仁180克(湯洗,去皮、尖,爛煮令香,取出,研)。
制法
上八味,同為細末,入杏仁拌勻,過羅,研細。
功能主治
治肺痿咳嗽,咯唾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入生姜2片,酥少許,用水600毫升,煎沸熱服。如以湯點,頻服亦妙。
摘錄
《博濟方》卷二。
肺痿
肺痿,中醫(yī)病名。是指肺葉痿弱不用,臨床以咳吐濁唾涎沫為癥狀,為肺臟的慢性虛損性疾患。本病為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后期發(fā)展而成。其病位主要在肺,但與脾、胃、腎等臟密切相關。發(fā)病機理主要為熱在上焦,肺燥津傷;或肺氣虛冷,氣不化津,以致津氣虧損,肺失濡養(yǎng),肺葉枯萎。辯證有肺臟虛熱和虛冷兩大類,以虛熱證較為多見。治療總以補肺生津為原則。凡西醫(yī)學中某些慢性肺實質性病變如肺纖維化,肺不張、肺硬變等,臨床表現(xiàn)肺痿特征者,均可參照本節(jié)辯證論治。
病因
1.久病損肺
如痰熱久嗽,熱灼津傷,或肺癆久嗽,虛熱內灼,耗傷陰津,或肺癰余毒未清,灼傷肺陰,或消渴津液耗傷,或熱病之后,邪熱傷津,津液大虧,以致熱壅上焦,消灼肺津,變生涎沫,肺燥陰竭,肺失濡養(yǎng),日漸枯萎。若大病久病之后,耗傷陽氣,或內傷久咳,冷哮不愈,肺虛久喘等,肺氣日耗,漸而傷陽,或虛熱肺痿日久,陰傷及陽,亦可致肺虛有寒,氣不化津,津液失于溫攝,反為涎沫,肺失濡養(yǎng),肺葉漸痿不用。
2.誤治津傷
因醫(yī)者誤治,濫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肺津大虧,肺失濡養(yǎng),發(fā)為肺痿。
病機
本病發(fā)病機理總緣于肺臟虛損,津氣嚴重耗傷,以致肺葉枯萎。因津傷肺燥,燥盛則干,肺葉弱而不用則痿。病理性質有肺燥津傷、肺氣虛冷之分。其病理表現(xiàn)有虛熱、虛寒兩類。
虛熱肺痿
一為本臟自病所轉歸;一由失治、誤治或他臟之病導致。
虛寒肺痿
肺氣虛冷,不能溫化、固攝津液,由氣虛導致津虧或陰傷及陽,氣不化津以致肺失濡養(yǎng),漸致肺葉枯萎不用。其病位在肺,但與脾、胃、腎等臟密切相關。
結語:有關蛤蚧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蛤蚧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多喝蛤蚧散能幫助治療肺痿咳嗽的癥狀,上述小編將肺痿的病因還有病機已經解釋很多了。希望大家多多關注,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習慣,小心肺部疾病!
安和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用于治療腹痛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還可以用于邪正交爭,氣血不順等等的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安和散的中藥方劑,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和散--《袖珍小兒》
【處方】木香、當歸、川芎、前胡(去蘆)、柴胡(去蘆)、青皮(炒)、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冷熱不調瀉。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3片,大棗1枚同煎,空心服。
安和散--《女科指南》
【處方】蒼術、厚樸、陳皮、川芎、紅花、半夏、香附。
【功能主治】邪正交爭,氣血不順,一切腹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腹痛病因
1、外感時邪
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風寒之邪直中經脈則寒凝氣滯,經脈受阻,不通則痛。若傷于暑熱,或寒熱不解,郁而化熱,或濕熱壅滯,可致氣機阻滯,腑氣不通而見腹痛。
2、飲食不節(jié)
暴飲暴食,飲食停滯,納運無力;恣食肥甘厚膩辛辣,釀生濕熱,蘊蓄腸胃;或過食生冷,致寒濕內停等,中陽受損,均可損傷脾胃,腑氣通降不利,而發(fā)生腹痛。其他如飲食不潔,腸蟲滋生,攻動竄擾,腑氣不通則痛。
3、情志失調
情志不遂,則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機阻滯而痛作。若氣滯日久,血行不暢,則瘀血內生。
4、陽氣虛弱
素體脾陽虧虛,虛寒中生,漸至氣血不足,脾陽虛而不能溫養(yǎng),出現(xiàn)腹痛,甚至病久腎陽不足,相火失于溫煦,臟腑虛寒,腹痛日久不愈。
此外,跌撲損傷,脈絡瘀阻;或腹部術后,血絡受損,亦可形成腹中血瘀,中焦氣機升降不利,不通則痛。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化在那個相關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和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腹痛不見好轉,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
擁有光滑的肌膚,是正常都會有的基本特征。然而,有些疾病尤其是皮膚病會將這一特征奪走,例如瘡毒??梢娭委煰彾臼莻€重要的任務,這里小編介紹敗草散中藥方劑給大家,敗草散的功效就是治療瘡毒,來看敗草散的用法。
別名
敗毒散。
處方
多年蓋屋爛草或蓋墻爛草,不以多少。
制法
曬干為末。
功能主治
解瘡毒。收濕氣。主痘瘡過搔成瘡,膿血淋漓。
用法用量
敗毒散(《種痘新書》卷十二)。
摘錄
《得效》卷十一。
瘡毒
諸瘡毒腫。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二蝎》:諸瘡毒腫。全蝎七枚,卮子七個,麻油煎黑,去滓,入黃蠟,化成膏,傅之。賈祖璋《蝎子》:蝎子很早就供藥用,主治驚風抽搐、帶下、瘡毒等癥。孫氏瘡毒中藥膏是祖?zhèn)靼倌?,專治瘡毒的秘方藥物,主要的功能是提膿生肌,去腐消炎,斂瘡消腫,對于各種疑難瘡毒,包括帶狀皰疹,瘺瘡,須瘡,坐板瘡,鐮瘡等瘡癰癤腫均有非常好的療效。
治療瘡毒驗方
1、一切瘡毒,蛇蟲毒,飲食毒,瘴氣等。用萬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樞丹)。丹居家遠出、行兵動眾,不可無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凈,焙干,取二兩;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兩;千金子仁,研細,紙壓去油質,取一兩;紅牙大戟,去蘆,洗凈,焙干,取一兩半;麝香三錢。各藥共研為末,加濃糯米湯調和,細搗,作成一錢一錠的藥劑。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內服。
2、菰根,大寒,治消渴、腸胃痼熱。外敷治蛇傷,瘡毒。
3、嬰兒風疹及瘡毒。用景天苗葉五兩和鹽三兩,同研細,絞取汁,以熱手抹涂。一天兩次。
4、各種瘡毒(臁瘡、刀傷、湯火等瘡)。用黃蠟一兩、香油二兩、黃丹半兩,同化開,收存瓶中,備用。
5、癰腫瘡毒驗方。用土蜂房一個、蛇蛻一條,黃泥封固,煅存性,研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服,酒送下。有腹痛反應,不必疑慮。
6、諸瘡毒腫,用全蝎七枚、梔子七個,以麻油煎黑,去渣,加黃蠟化成膏敷涂患處。
7、一切瘡毒的治療偏方。用蟾酥一錢、白面二錢、朱砂少許,加水調成丸子,如麥粒大。每用一丸,水送服。如瘡勢緊急,用蔥湯送服五、七錠亦可。汗出即愈。
8、臁瘡頑癬。用銅青七分,研細,加黃蠟一兩共熬。另取厚紙一張,鋪涂熬汁,兩面墊一層紙,然后再貼到患處,以出水為好。亦治楊梅瘡毒及蟲咬。
結語:有關敗草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敗草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敗草散能治療瘡毒,這個病癥應該很多人不熟悉。主要表現(xiàn)就是各種各樣的皮膚病,上述也介紹了一些中醫(yī)驗方,大家可以對照學習一下。
身體水腫的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不能大意,要及時去醫(yī)院檢查一下。這里小編介紹一種中醫(yī)療法來治療水腫,就是喝半邊散中藥方劑。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來關注一下,那么半邊散的處方是什么?半邊散的用法又是什么呢?
處方
芫花(醋浸,焙干)3錢,大戟3錢,甘遂3錢,大黃3錢,土狗7枚(5月內取會飛的)。
制法
上先以蔥搗爛為餅,攤新瓦上,卻將土狗安蔥上焙干,去翅足嘴,每個剪作2片,分左右成對記之,再焙干為末,欲退左邊腫,即以左邊7片為末,入前藥調服;右邊依前4味末。
功能主治
水腫。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入土狗末和勻,用淡竹葉、天門冬煎湯調,五更服,候左邊退,至第4日服右邊,如或未動,只以大黃3錢,煎至一半助之,如更不動,茶清助之。
摘錄
《本草綱目》卷四十一引《普濟方》。
水腫
組織間隙或體腔內過量的體液潴留稱為水腫,然而通常所稱的水腫乃指組織間隙內的體液增多,體腔內體液增多則稱積液。水腫可表現(xiàn)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腫時往往同時有漿膜腔積液,如腹水、胸腔積液和心包腔積液。
檢查
根據(jù)引起水腫原因不同,需要進行的實驗室檢查也不盡相同。臨床常見的水腫往往由于一些重要的系統(tǒng)或器官的疾病所引起,故除水腫的一般實驗室檢查外,還需要針對其原發(fā)病進行檢查,以確定水腫的治療和估計水腫的預后。對于全身性水腫的患者一般應考慮進行下列的實驗室檢查。
1.血漿總蛋白與白蛋白的測定
如血漿總蛋白低于55克/升或白蛋白低于23克/升,表示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其中白蛋白的降低尤為重要。血漿總蛋白與白蛋白降低常見于肝硬化、腎病綜合征及營養(yǎng)不良。
2.尿檢查與腎功能試驗
有全身性水腫時應檢查尿內是否有蛋白、紅細胞及管型等。如無蛋白尿很可能水腫不是由心臟或腎臟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輕度或中度蛋白尿,而持久性重度蛋白尿為腎病綜合征的特征。持久性蛋白尿,尿中紅細胞與管型增多,伴有腎功能明顯減退者常提示水腫為腎臟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雖亦可有上述表現(xiàn),但尿檢查和腎功能的改變在程度上一般都比較輕。與水腫有關的腎功能試驗,常選用酚磺酞亦稱酚紅試驗、尿濃縮和稀釋試驗、尿素廓清試驗等。
3.血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含量測定
如血紅細胞計數(shù)和血紅蛋白含量明顯減少者應考慮此水腫可能與慢性腎臟病有關。
4.計算水和鈉鹽的每日攝入量和排出量
計算每日水和鈉鹽的攝人量和排出量,必要時測定血漿氯化鈉含量,有助于了解體內水、鹽的潴留情況。
結語:有關半邊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半邊散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了。半邊散的功能是治療水腫,對于此疾病的檢查事宜,上述介紹得已經很詳細了。希望大家認真學習,以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可以喝些半邊散。
中醫(yī)療法治療霍亂,方子很多,方法也不少。這里小編就介紹一種高良姜散中藥方劑給大家,多喝高良姜散中藥方劑,能幫助治療霍亂。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效果都是不錯的,那么高良姜散的用法是什么呢?先來看高良姜散的配方!
處方
高良姜1兩(銼),木瓜1兩(干者),香薷1兩,梨枝葉1兩半,人參3分(去蘆頭)。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霍亂。冷熱不調,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溫頻服。
摘錄
《圣惠》卷四十七。
霍亂
霍亂是因攝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亂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種急性腹瀉性傳染病。每年,估計有300萬~500萬霍亂病例,另有10萬~12萬人死亡。病發(fā)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數(shù)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O1和O139這兩種霍亂弧菌的血清型能夠引起疾病暴發(fā)。大多數(shù)的疾病暴發(fā)由O1型霍亂弧菌引起,而1992年首次在孟加拉國確定的O139型僅限于東南亞一帶。非O1非O139霍亂弧菌可引起輕度腹瀉,但不會造成疾病流行。最近,在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新的變異菌株。據(jù)觀察認為,這些菌株可引起更為嚴重的霍亂疾病,死亡率更高。
霍亂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見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患者糞便污染過的水。霍亂弧菌能產生霍亂毒素,造成分泌性腹瀉,即使不再進食也會不斷腹瀉,洗米水狀的糞便是霍亂的特征。
臨床表現(xiàn)
1.瀉吐期
瀉吐期多以突然腹瀉開始,繼而嘔吐。一般無明顯腹痛,無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數(shù)次甚至難以計數(shù),量多,每天2000~4000ml,嚴重者8000ml以上。初為黃水樣,不久轉為米泔水水樣便,少數(shù)患者有血性水樣便或柏油樣便,腹瀉后出現(xiàn)噴射性和邊疆性嘔吐,初為胃內容物,繼而水樣,米泔樣。嘔吐多不伴有惡心,噴射樣,其內容物與大便性狀相似。
少部分的患者腹瀉時不伴有嘔吐。由于嚴重瀉吐引起體液與電解質的大量丟失,出現(xiàn)循環(huán)衰竭,表現(xiàn)為血壓下降、脈搏微弱、血紅蛋白及血漿比重顯著增高,尿量減少甚至無尿。機體內有機酸及氮素產物排泄受障礙,患者往往出現(xiàn)酸中毒及尿毒癥的初期癥狀。血液中鈉鉀等電解質大量丟失,患者出現(xiàn)全身性電解質紊亂。缺鈉可引起肌肉痙攣,特別以腓腸肌和腹直肌為最常見。缺鉀可引起低鉀綜合征,如全身肌肉張力減退、肌腱反射消失、鼓腸、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等。由于碳酸氫根離子的大量丟失,可出現(xiàn)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神志不清,血壓下降。
2.脫水虛脫期
脫水虛脫期患者的外觀表現(xiàn)非常明顯,嚴重者眼窩深陷,聲音嘶啞,皮膚干燥皺縮、彈性消失,腹下陷呈舟狀,唇舌干燥、口渴欲飲,四肢冰涼、體溫常降至正常以下,肌肉痙攣或抽搐。
3.恢復期
少數(shù)患者(以兒童多見)此時可出現(xiàn)發(fā)熱性反應,體溫升高至38℃~39℃,一般持續(xù)1~3天后自行消退,故此期又稱為反應期。病程平均3~7天。
結語:有關高良姜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高良姜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多喝高良姜散能幫助我們治療霍亂的癥狀,不少孩子因為感染了霍亂孤菌也會導致腹瀉的癥狀,建議家長們給孩子服用高良姜散,治療效果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