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異常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白帶異常中藥方劑”,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白帶異常是女性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而導(dǎo)致這種婦科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呢?中醫(yī)是如何治療白帶異常的呢?下面我們來一同了解白帶異常怎么辦,以及引發(fā)白帶異常的病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腎虛型
患者白帶清冷,腰膝酸軟,乏力,少腹冷墜,溲清便溏,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删膸}、三陰交、關(guān)元、腎俞、次髎等穴。帶脈、三陰交補腎健脾,益氣固攝;關(guān)元與腎俞配伍可強腎培元,固澀止帶;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熱,補益虛損。諸穴合用以達到滋陰補腎,培元固澀之功。
脾虛型
患者帶下色白,淋漓不斷,面色萎黃少華,神疲肢冷,食欲不振,小腹發(fā)涼,腹脹便溏,舌質(zhì)淡紅、苔白膩滑,脈緩而弱??扇}、三陰交、足三里、脾俞、隱白等穴。灸帶脈能益氣固攝,調(diào)理任督兩脈;三陰交平肝健脾利濕,補腎強精;足三里調(diào)理脾胃,利于氣血化生,增強體質(zhì),促進康復(fù);脾俞振奮中陽,健脾以助升清降濁,運化水濕;隱白補脾、益氣攝血。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氣,升陽除濕的作用。
在治療時,將艾條點燃后,右手持艾條與局部皮膚成45角,點燃一端的艾頭對準穴位處,相距約1寸左右,以局部皮膚感到溫?zé)?、泛紅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條溫和灸15分鐘,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
升陽除濕
證見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zhì)稀無臭。伴面色萎黃,納少便溏,神疲乏力,四肢欠溫,舌苔薄白或潤,脈細緩。用完帶湯加補骨脂、巴戟天、鹿角霜、防風(fēng)、白芷。
溫腎健脾
證見帶下綿綿,質(zhì)稀如水,腰膝酸軟,小腹冷痛,小便清長,腹脹少食,神疲乏力,舌淡脈沉遲。用附子理中丸加減,藥用黨參、炮附子、干姜、補骨脂、仙茅、白術(shù)、茯苓、肉桂、炙甘草。
祛濕清熱
證見帶下黃濁臭穢,或赤白相兼,伴心煩易怒,夜寐夢多,胸脅脹滿,嘔惡少食,口苦口干,大便不夾,舌薄黃或黃膩,舌淡胖,脈弦數(shù)。用龍膽瀉肝湯、三仁湯加減,藥用龍膽草、炒梔子、柴胡、白芍、車前子、澤瀉、土茯苓、苡仁、杏仁、黃芩、黃柏、茯苓、滑石、當歸。
滋陰降火
證見帶下或多或少,色黃或陰道炮熱,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心悸失眠,大便不暢,小溲黃赤,腰背酸楚,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shù)。用二至丸、知柏地黃丸加減,藥用女貞子、旱蓮草、知母、黃柏、熟地、山藥、澤瀉、山藥、茯苓、山萸肉,赤芍、白芍。
白帶異常的病因
1.炎癥性
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nèi)膜炎、盆腔炎、盆腔積液、淋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等,均可引起白帶異常。
2.腫瘤性
如子宮肌瘤、宮頸癌、子宮內(nèi)膜癌、陰道癌、盆腔腫瘤、輸卵管卵巢腫瘤等。
3.異物性
如宮內(nèi)放置節(jié)育環(huán);陰道安置子宮托,或產(chǎn)后、術(shù)后陰道遺留異物,以及異物誤入陰道,均可刺激陰道,或發(fā)生炎癥,引起大量黃膿性白帶,其味腥臭,甚至白帶中帶有血絲。
4.內(nèi)分泌
卵巢功能減退、性激素分泌過少可引起白帶過少,陰道干澀;服用雌激素藥物,可引起白帶有黏性,量多。
5.其他
膀胱陰道瘺、直腸陰道瘺則是由于排泄物刺激陰道而引起陰道分泌物增多。子宮高度后屈,慢性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糖尿病、貧血、肺結(jié)核等,精神因素刺激,均可引起白帶改變。
結(jié)語:當女性出現(xiàn)白帶異常時千萬不可忽視,而是要積極治療,那么如何治療白帶異常中就是大家的疑問了,上文我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了治療白帶異常的中藥方劑,希望通過這里的了解對你的健康有所幫助,并做好疾病護理工作。
ys630.COm精選閱讀
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中藥方劑的了解應(yīng)該是比較少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帶丸的中藥方劑以及白帶丸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帶丸
【處方】
黃柏(酒炒)150g、椿皮300g、白芍100g、當歸100g、香附(醋制)50g。
【性狀】
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
以上五味,除椿皮外,其余黃柏等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椿皮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酌留部分包衣),用濃縮液與適量的水泛丸,用留下的濃縮液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
清濕熱,止帶下。用于濕熱下注,赤白帶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貯藏】
密閉,防潮。
【摘錄】
《中國藥典》。
白丹
【處方】
陽起石10兩(火煅通赤1宿,成白色如粉),鐘乳粉3兩(內(nèi)稱半兩)。
【制法】
取白礬末半兩,研細,用垍盞子銷成汁,下半兩鐘乳粉,攪,候成丹頭,與前陽起石同研勻細,滴水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臟腑不和,注瀉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空心米飲送下。
【摘錄】
《雞峰》卷十四。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帶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白帶丸的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女性會出現(xiàn)赤白帶的癥狀,但大部分女性都對赤白帶不是太了解。赤白帶癥狀是什么呢?那么有哪些中藥方劑學(xué)來治療赤白帶呢?有沒有赤白帶治療方法呢?帶著這些疑問,跟著小編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中藥處方(一)
〖辨證〗
陰虛內(nèi)熱。
〖治法〗
清熱利水,和營止帶。
〖方名〗
清氣養(yǎng)榮湯。
〖組成〗
當歸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澤瀉2.4克,黃連2.4克,山萸肉2.4克,燈心30根。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丹臺玉案》卷五。
中藥處方(二)
〖辨證〗
肝腎不足,氣血兩虛。
〖治法〗
補氣養(yǎng)血,益腎健脾。
〖方名〗
加減八物湯。
〖組成〗
當歸6克,川芎6克,白術(shù)6克,酒炒白芍6克,生地黃6克,人參(去蘆)6克,茯苓6克,山藥6克,酒炒杜仲6克,炒香附6克,甘草3克,烏梅1個。
〖用法〗
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
〖出處〗
《萬病回春》卷六。
赤白帶癥狀
濕熱赤白帶與肝郁濕熱赤白帶,二者皆屬濕熱,但病因病機有異。濕熱赤自帶,多由濕熱九結(jié)帶脈,損傷陰絡(luò)所致;而肝郁濕熱赤白帶,乃由肝經(jīng)濕熱下注。浸淫帶脈,傷及血分之故。
虛熱赤白帶,乃由陰虛內(nèi)熱,擾動沖任,損傷血絡(luò)所致。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應(yīng)該對赤白帶有所了解了吧。其實有了赤白帶的情況,我們并不用慌張,也不要為它而苦惱,按照文章的辦法來做,應(yīng)該可以對赤白帶的癥狀有所緩解。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椭?/p>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這個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病癥的方法。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帶片的中藥方劑以及白帶片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帶片
【處方】
白術(shù)(土炒)15兩,車前子10兩,澤瀉10兩,椿根皮10兩,茯苓10兩。
【制法】
將白術(shù)等5味用煮提法提取3次,取上清液濃縮成膏約15兩,放冷。另取淀粉6兩,摻入放冷的濃縮膏內(nèi)攪拌成軟材,制成顆粒,加入2一3%滑石粉約5錢,混合均勻,壓片,包滑石粉糖衣,打光,每片重約0.2g。
【功能主治】
補脾燥濕。主由于脾虛、濕熱下注引起的白濁、帶下及崩漏。
【用法用量】
每服6-8片,溫開水送下,日2-3次。
【摘錄】
《中藥制劑手冊》。
白帶散
【處方】
于術(shù)16兩,淮藥16兩,蒼術(shù)6兩,茯苓10兩,豬苓6兩,黨參6兩,杜仲8兩,故紙6兩,天雄8兩,干姜6兩,黃耆10兩,柴胡10兩,廣皮4兩,益智6兩,薏米6兩,甘草3兩,白果3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濕盛帶下,腰酸肢軟。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半,開水送下,早晚各1次。
【注意】
煩熱無白帶者忌服。
【摘錄】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帶片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白帶過多對于女性來說,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但很多女性都對白帶過多不太了解。白帶過多癥狀是什么呢?那么有哪些中藥方劑學(xué)來治療白帶過多呢?有沒有白帶過多治療方法呢?帶著這些疑問,跟著小編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中藥處方(一)
〖辨證〗
脾腎虛損,濕濁下流。
〖治法〗
健脾固腎,收斂止帶。
〖方名〗
崗稔止帶湯。
〖組成〗
菟絲子25克,何首烏20克,白術(shù)15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白芷10克,崗稔根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3次。
〖出處〗
羅元愷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
濕蘊化熱,阻滯氣機,濕熱下注。
〖治法〗
清熱、利濕、殺蟲。
〖方名〗
止帶湯。
〖組成〗
黃柏10克,蒼術(shù)10克,樗根皮10克,茯苓15克,山藥12克,澤瀉12克,使君子12克,烏梅6克,胡黃連6克,棗猬皮6克,川椒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董建華方。
白帶過多癥狀
許多人因白帶過多而就診。但對白帶的敏感性卻因人而異,差別很大。有些婦女雖有大量白帶,但無任何不適感覺,而另一些人則雖生殖道分泌物正?;騼H稍增多,外陰往往有濕潤感也會困惑不適,便急于求治。
這與本人的性格、社會地位及文化程度有關(guān)。實際上凡有雌激素影響的健康婦女,均有生殖道排液,俗稱白帶,不應(yīng)理解為病變。主訴白帶增多的患者中,有些是生理性白帶增多,或是正常宮頸落液,或正常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因此對白帶增多的患者,應(yīng)首先分清究竟是生理性白帶,還是病理性白帶。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應(yīng)該對白帶過多有所了解了吧。其實有了白帶過多的情況,我們并不用慌張,也不要為它而苦惱,按照文章的辦法來做,應(yīng)該可以對白帶過多的癥狀有所緩解。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椭?/p>
赤白帶是我們?nèi)粘I钪幸环N常見的疾病,我們?nèi)绾畏乐共∏榈倪M一步的加重呢?這類病該如治療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逻@類疾病的發(fā)生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婦女赤白帶的治療方法相關(guān)知識。
中藥處方一
辨證
陰虛內(nèi)熱。
治法
清熱利水,和營止帶。
方名
清氣養(yǎng)榮湯。
組成
當歸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澤瀉2.4克,黃連2.4克,山萸肉2.4克,燈心30根。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丹臺玉案》卷五。
中藥處方二
辨證
肝腎不足,氣血兩虛。
治法
補氣養(yǎng)血,益腎健脾。
方名
加減八物湯。
組成
當歸6克,川芎6克,白術(shù)6克,酒炒白芍6克,生地黃6克,人參(去蘆)6克,茯苓6克,山藥6克,酒炒杜仲6克,炒香附6克,甘草3克,烏梅1個。
用法
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
出處
《萬病回春》卷六。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了解,我們認識了婦女赤白帶的相關(guān)知識,若不及時治療,往往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還會造成一些并發(fā)癥,若患有婦女赤白帶這類癥狀的朋友一定要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的加重。
每個女性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婦科病癥,很多人都會因為不好意思去醫(yī)院治療,進而導(dǎo)致病癥的情況更加的嚴重,都是因為治療不及時的原因。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治療女性白帶過多的中藥方劑有哪些吧?
治療女性白帶過多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
脾腎虛損,濕濁下流。
治法
健脾固腎,收斂止帶。
方名
崗稔止帶湯。
組成
菟絲子25克,何首烏20克,白術(shù)15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白芷10克,崗稔根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日服3次。
出處
羅元愷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
濕蘊化熱,阻滯氣機,濕熱下注。
治法
清熱、利濕、殺蟲。
方名
止帶湯。
組成
黃柏10克,蒼術(shù)10克,樗根皮10克,茯苓15克,山藥12克,澤瀉12克,使君子12克,烏梅6克,胡黃連6克,棗猬皮6克,川椒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董建華方。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治療女性白帶過多的中藥方劑有了一定的了解,女性白帶過多時很多人都會有的一種癥狀。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希望能夠給有這類癥狀的患者帶來幫助。大家可以選擇性的使用。
胃炎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和慢性炎癥,常常伴有上皮細胞的損傷和粘膜的炎癥反應(yīng)。其屬于最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那么得了胃炎怎么辦呢?胃炎的飲食治療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給大家推薦慢性胃炎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虛寒挾熱。
【治法】溫中補脾,清熱理氣。
【組成】太子參10克,吳萸3克,焦梔仁9克,枳殼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郁化火,氣滯血瘀,久病入絡(luò)。
【治法】理氣化瘀通絡(luò)。
【組成】金鈴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實10克,大腹皮10克,黃連3克,吳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緣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中藥處方三
【辨證】中焦?jié)駸峄プ琛?/p>
【治法】益氣健中,理氣除滿,清熱燥濕。
【組成】黨參9克,制半夏9克,黃芩9克,黃連3克,蒲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陳皮9克,六曲9克。
結(jié)語:胃作為消化系統(tǒng)上一種常見疾病,平時需要注重預(yù)防和保健。上文我們給大家介紹了胃炎的中藥方劑,這些方劑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胃炎所開出的藥單,對于治療胃炎比較安全有效。希望通過我們這里的了解對你有所幫助。
嚴重的水痘患者在水痘的發(fā)病期間還會出現(xiàn)皮膚損傷現(xiàn)象,這時候就算水痘痊愈也會在皮膚表面留下疤痕。并且誰都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疾病,所以在水斗的發(fā)病初期就應(yīng)該采取方法進行治療。不同的水痘患者選擇的治療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中醫(yī)學(xué)上有哪些治療水痘的中藥方劑呢?
水痘是一種極為復(fù)雜的疾病,較多人出現(xiàn)了該病的困擾,對于患者的全身健康不利,且會誘發(fā)明顯的皮損出現(xiàn),朋友們應(yīng)當提防水痘的發(fā)生,且要深入了解相關(guān)的治療辦法,病發(fā)期間是可以采用中藥進行治療的,中藥治療能起到較為滿意的療效,且能降低藥物的副作用,有利于患者朋友的皮損康復(fù),常用的中藥方劑有雙花連翹治水痘,藥物組成有含雙花、車前子、紫花、連翹、六一散包、黃花、地丁等,患者每天使用藥物一劑,加入清水后進行煎煮,分為2-3次服用,可使用藥渣煎湯清洗皮損部位,能夠起到止癢的效果。
另外還有荊芥連翹,也可有效治療水痘,藥物組成有荊芥、赤芍、牛蒡子、連翹、淡竹葉、白蒺藜、木通、蟬衣、燈草等藥物,每天用藥一劑,需要將諸藥浸泡在清水中半小時,沸煎5-6分鐘之后,取汁后讓患者頻頻飲服,能夠起到較為不錯的療效,治療期間應(yīng)當遵循用藥原則,合理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清楚的了解以上的內(nèi)容后,大家知道了治療水痘的中藥方劑是什么了,水痘越發(fā)的嚴重,困擾到了較多的患者,且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各位朋友要將水痘警惕起來,全面了解上述中的中藥方劑,身體發(fā)病后需要積極的治療,還要留意患者的皮膚衛(wèi)生。
感冒的朋友其實有很多種治療的方式,如果是初期的感冒,其實患者完全不需要藥物去進行治療的,只要保持好充足的休息和水分即可。如果感冒相對嚴重一些的,也是可以通過中藥來進行調(diào)理的,這樣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1、治感冒咳嗽的中藥方劑
1.1、荊防敗毒散
【組成】荊芥、防風(fēng)、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殼、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發(fā)散風(fēng)寒,解表祛濕: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證初起,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無汗、劇烈頭痛、肌肉關(guān)節(jié)酸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浮數(shù)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瘡癰初起而有表寒證者。
1.2、杏蘇散
【組成】杏仁、桔梗、黃芩、貝母、紫蘇、枳殼、甘草、陳皮、前胡、桑白皮、麥門冬、生姜。
【功能】 發(fā)散風(fēng)寒,宣肺化痰。
【主治】治外感風(fēng)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痰涌。
適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鼻塞;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之咳嗽,屬涼燥痰濕者,對秋燥傷風(fēng)咳嗽有著效。
1.3、銀翹散
【組成】連翹(9克) 銀花(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葉(4克) 生甘草(5克) 荊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蘆根(9克)
【方訣】 銀翹散治上焦疴,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溫病初起用最多。
【功用】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fēng)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1.4、新加香薷飲
【組成】香薷6克,銀花9克,鮮扁豆花9克,厚樸6克,連翹6克。
【功用】祛暑解表,清熱化濕。
【主治】暑溫初起復(fù)感風(fēng)寒。證見惡寒發(fā)熱,無汗,心煩而赤,口渴,苔白,脈右洪大左反小者。
2、治感冒咳嗽的中成藥
2.1、復(fù)方菠蘿酶片
每次3片,每天3次。該藥中所含的菠蘿酶,可滲透入炎癥組織,分解痰液中的蛋白成分,使粘痰分解,易于咳出;其所含的豬膽汁也可化痰止咳。也可選用復(fù)方甘草片,口服或含服,每次2~3片,每天3次。
2.2、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
草珊瑚含片為含服藥,每次2片,每隔2小時1次。此藥直接作用于咽喉局部患處,使局部藥物保持高濃度,有利于局部殘余炎癥和痰液的分解、咳出。也可選用西瓜霜含片,作用和用法與草珊瑚含片相同。
2.3、清音丸
也為含服藥,每次1丸,每天2~3次。此藥對于咳嗽兼有聲嘶的患者有良效,可迅速緩解聲音嘶啞的癥狀。
3、治感冒咳嗽的西藥
解熱鎮(zhèn)痛類感冒藥(如:對乙酰胺基酚、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氨基比林),代表藥物有:康必得、泰諾、白加黑、快克、感康、銀得菲、百服寧。此類藥物對肝腎損傷大。
鼻塞流涕類感冒藥(如:偽麻黃堿、苯丙醇胺),代表藥物有:新康泰克、泰諾、白加黑、銀得菲、百服寧。這類藥物心血管、“三高”、甲亢、前列腺疾病患者禁用。
流鼻涕、打噴嚏類感冒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鹽酸苯海拉明),代表藥物有:新康泰克、泰諾、白加黑(夜)、快克、感康、銀得菲、百服寧(夜)。此類藥物有神經(jīng)抑制,嗜睡副作用,駕駛員、機械操作、高空作業(yè)人員禁用。
鎮(zhèn)咳祛痰類感冒藥(如:氫溴酸右美沙芬、鹽酸二氧異丙嗪、甘草合劑)。代表藥物:泰諾、白加黑、百服寧。此類藥物腸胃刺激性大。
許多經(jīng)歷過牙痛的朋友就會明白,牙痛一定發(fā)作起來,是可以讓人痛不欲生的。對于牙痛的緩解,也可以通過中藥來進行的,雖然效果會比較慢一些,但是持久的效果會更好的。利用中藥來治療牙痛,需要提前確認引起牙痛的原因是什么的。
中醫(yī)辯證說牙痛
1、風(fēng)熱牙痛
主證:牙齒疼痛,呈陣發(fā)性,遇風(fēng)發(fā)作,患處得冷則痛減,受熱則痛增,牙齦紅腫,全身或有發(fā)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shù)。
證候分析:風(fēng)熱侵襲,火郁牙齦,瘀阻脈絡(luò),故牙齒疼痛,遇風(fēng)發(fā)作,牙齦紅腫;風(fēng)熱為陽邪,得冷則痛減,受熱則更助風(fēng)火而痛增。風(fēng)邪外襲在表,與熱相搏,故見發(fā)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shù)。
治:宜疏風(fēng)清熱、解毒消腫,方用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8克,連翹18克,牛蒡子10克,竹葉10克,荊芥10克,白芷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蠶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
2、胃火牙痛
主證: 牙齒疼痛劇烈,牙齦紅腫較甚,或出膿滲血,腫連腮頰,頭痛,口渴引飲,口氣臭穢,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厚,脈象洪數(shù)
證候分析:足陽明胃經(jīng)循行人齒,胃火熾盛,循經(jīng)上蒸齒齦,"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齒牙,故牙齒痛,牙齦紅腫較甚?;鹗}絡(luò)則滲血,傷肌膜則化腐成膿。若火熱結(jié)聚不散,則腫連腮頰;邪熱上擾則頭痛;熱傷津液,故口渴引飲,大便秘結(jié),口有臭氣,舌苔黃厚,脈洪數(shù)均為胃腑熱盛之象。
治:宜清胃瀉火、涼血止痛,方用清胃散加減:黃連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升麻6克,黃芩12克,生石膏30克,連翹15克,白芷10克,細辛3克,大黃6~12克。素體陰虛者,可用玉女煎加地骨皮、玄參。
3、虛火牙痛
主證: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咬物無力,午后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見腰酸痛,頭暈眼花,口干不欲飲,舌質(zhì)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shù)。
證候分析:腎陰虛,虛火上炎,結(jié)于齒齦,故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虛火長時灼爍,齦肉受損而失于濡養(yǎng),發(fā)生萎縮。
治:宜滋陰益腎、降火止痛,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0克,山藥3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骨碎補15克,狗脊30克,細辛3克,牛膝10克。
4、風(fēng)冷牙痛
呈陣發(fā)性,遇風(fēng)寒發(fā)作或加重,遇熱痛減,牙齦腫或不腫,全身可伴有惡風(fēng)寒、無汗、頭痛、鼻塞聲重、舌淡苔白等癥狀。主要見于陽虛體質(zhì)的牙周病患者。治宜疏風(fēng)、散寒、止痛,方用川芎茶調(diào)散加蓽撥。
導(dǎo)致出現(xiàn)牙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歸結(jié)為兩種,一種就是日常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例如刷牙以及漱口等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另外一種就是從飲食方面出發(fā),多吃一些上火或者是過于冷熱酸甜的食物,導(dǎo)致上火以及邪毒的入侵,這樣也會出現(xiàn)牙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