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牙藥真珠散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白牙藥真珠散中藥方劑,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我們提到人的牙齒比較黃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個人衛(wèi)生不好。的確,然而個人不好,也會引發(fā)很多疾病。牙黃嚴重就是一種疾病了。治療牙黃黑,這里推薦白牙藥真珠散中藥方劑給大家,白牙藥真珠散的效果很好,來看白牙藥真珠散的用法!
處方
真珠1錢半,白檀3錢,石膏2兩,烏魚骨半兩,白石英半兩,浮石半兩,朱砂2錢半,香白芷2錢半,川芎2錢半,川升麻2錢半。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齒齦宣露、牙黃黑不白。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以指蘸藥擦牙。合口良久,吐津后用溫水漱口。
摘錄
《御藥院方》卷九。
黃牙(牙齒發(fā)黃)
黃牙即是牙齒發(fā)黃,形成的原因有三種,第一種是斑釉牙,又稱為氟斑牙,為飲水中氟元素濃度過高所致。當氟濃度超過百萬分之一時,就會影響牙胚的鈣化過程,牙齒表面發(fā)黃,凹凸不平,出現(xiàn)點狀或條狀凹陷性缺損。斑釉牙常發(fā)生于5歲前牙齒發(fā)育鈣化時。第二種是四環(huán)素牙,為兒童時期經(jīng)常服用四環(huán)素所致。它在體內(nèi)與鈣質(zhì)相結(jié)合,生成一種四環(huán)素鈣的黃色復合物,沉積于牙冠上。第三種是吸煙,煙草中的黃色物質(zhì)沾附于牙齒上所致。
黃牙原因
1、食物
日常生活飲食中,我們不可避免的食用有顏色的食物。除了豆腐,雞蛋等淺顏色的食物外,其他絕大多數(shù)的五顏六色、豐富多彩的美食,都是導致黃牙原因。牙齒表面存在多種細菌,它們在牙齒表面分泌許多黏性物質(zhì)。煙草(吸煙或咀嚼煙草)、喝茶、飲咖啡、可樂、紅酒,及有顏色的食物等等的攝入,都會在我們的牙齒上留下色素。這些色素吸附在這些黏性物質(zhì)上,逐步使牙齒表面變黃或變黑。
日積月累,這些物質(zhì)還會從牙齒表面逐漸深入牙齒內(nèi)部,形成內(nèi)部污漬,使牙齒內(nèi)部也慢慢變色,這種牙齒被成為外源性染色牙齒。也就是說,生活中只要牙齒對顏色有親密接觸,都完全擁有了被染色變黃的可能!
2、藥物和水質(zhì)
在牙齒發(fā)育時,特別是8歲以下兒童,服用了四環(huán)素類藥物,容易引起牙齒變色為四環(huán)素牙。有些地區(qū),特別是有些山區(qū),由于水中含氟量高,過多地飲用氟會讓牙齒發(fā)黃,而且不是1~2個牙齒,是滿口大黃牙,成為氟斑牙。這些染色牙齒被稱為內(nèi)源性染色牙。這些病態(tài)牙齒,深色色素埋藏在牙齒的深層,是日常刷牙無法觸及的,只有通過特殊的美白方法才能令牙齒脫胎換骨。
3、衛(wèi)生習慣
有些人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沒有早晚正確刷牙的習慣,使牙齒表面堆積一層食物殘渣、軟垢、牙石、煙漬、茶漬等劣跡。這些黃牙并不是牙齒本身發(fā)黃,而是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造成的。
4、齡性黃牙
我們永遠無法抵抗的,就是自然的老化。隨年齡增長,我們的牙齒難抵滄桑,顏色逐漸黯淡發(fā)黃。歲月使皮膚留下皺紋,同樣也能讓牙齒不再亮白如初。
結(jié)語:有關(guān)白牙藥真珠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牙藥真珠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白牙藥真珠散能治療牙黃,這個現(xiàn)象有時候也不算是病癥,但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治療需要。大家覺得牙很黃的話可以嘗試買些這味藥來喝!
ys630.coM延伸閱讀
我們常常會說身體虛弱的時候,需要買些中藥方子來調(diào)理一下。其中主要的功效就是祛風,那么祛風的方法究竟有哪些呢?這里給大家推薦白牙藥中藥方劑,白牙藥的效果很好的,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白牙藥的用法!
處方
石膏半兩,香附子半兩,甘松半兩,三奈子半兩,藿香半兩,零陵香半兩,沉香半兩,川芎半兩,細辛半兩,防風1兩。
制法
上為細末,和勻。
功能主治
祛風,瑩白,牢牙。
用法用量
日用少許。
摘錄
《普濟方》卷七十。
祛風
祛風,是指通過服用中藥對身體的不適進行調(diào)理。而這種不適是中醫(yī)認為的風有內(nèi)風、外風之分。人素體血虛,或者因為失血、耗血,而使肌體發(fā)生干燥之癥,而見形體消瘦,皮膚干燥,時發(fā)眩暈,此乃內(nèi)風之象。
中醫(yī)學原理
中醫(yī)認為風有內(nèi)風、外風之分,自然界空氣流動而產(chǎn)生的風,屬于外風,風氣太過會使體表皮膚的水分丟失,皮膚出現(xiàn)干燥,臨床可見秋、冬季肌膚干燥、皸裂等燥癥,這就是六淫中的風邪為患,所謂風勝則燥,甚至可使顏面失于柔潤。
假如其人素體血虛,或者因為失血、耗血,而使肌體發(fā)生干燥之癥,而見形體消瘦,皮膚干燥,時發(fā)眩暈,此乃內(nèi)風之象,??梢娙蓊併俱玻蟊愀稍?,毒素沉積,顏面失卻光澤或布黃褐斑。因此,選用祛風、養(yǎng)血的中藥,會有美容潤膚、祛斑等作用。
祛風藥
天蟲又名白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的幼蟲,在未吐絲前感染一種絲狀菌,發(fā)生白僵病致死,其僵硬尸體供藥用。味辛、咸,性平,入肝、肺兩經(jīng),祛風清熱,熄風宣肺?!缎滦薇静荨贩Q本品可:令人面色好,《本草經(jīng)疏》謂其能:去皮膚諸風,故能滅黑黚及諸瘡瘢痕?,F(xiàn)代研究認為,本品具抗病毒、抗過敏的功能,與中醫(yī)學所謂祛風解痙、化痰散結(jié)相合。凡因肝氣不舒、肺蘊痰熱、氣血不和,而臉生褐斑或發(fā)生皮膚瘙癢等癥者可以選用。
桑葉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葉,呈卵形,色綠,干燥后呈黃綠色,味苦、甘,性寒,入肺、胃兩經(jīng),清肺祛風,平肝調(diào)營。《本草綱目》稱其能:明目、長發(f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能:除寒熱,出汗?,F(xiàn)代藥理研究,桑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胡蘿卜素、維生素B1和多種微量元素,故能疏風清熱,止自汗出,明目,除褐斑。
白芷為繖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干燥根呈圓錐形,長約5~6寸,外表灰白或灰黃色。味辛,性溫,入脾、胃兩經(jīng),能發(fā)表祛風,活血勝濕?!侗静萁?jīng)》稱其: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并云其能: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李東垣贊曰:其氣芳香,能通九竅。古代美容方中,以白芷為主藥者不少?,F(xiàn)代研究表明,本品所含的白芷素、生物堿等成分,能擴張微血管,調(diào)節(jié)微循環(huán),使面部及全身血流加速,改善皮膚的血供,增添面容的光彩。
結(jié)語:有關(guān)白牙藥的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牙藥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喝白牙藥能祛風,很多人應該還不太熟悉這一病癥。其實這在中醫(yī)領(lǐng)域里是很常見的名詞。上述對于祛風的相關(guān)知識也介紹了,大家應該熟悉了。
真珠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平肝鎮(zhèn)心,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真珠丸的中藥方劑以及真珠丸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真珠丸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真珠丸
【別名】
真珠母丸(《保嬰撮要》卷十)、珍珠母丸(《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
真珠母(貝殼的真珠層,研如粉)22克 ,當歸(洗,去蘆,薄切,焙干后稱),熟干、地黃(酒灑,九蒸九曝,焙干)各45克,人參(去蘆)、酸棗仁(微炒,去皮,研)、柏子仁各30克,犀角(鎊,為細末)、茯神(去木)、沉香、龍齒各15克。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
平肝鎮(zhèn)心,養(yǎng)血益氣。治肝陽偏亢,氣血兩虧,心神不寧,臥則自覺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無寐。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夜臥各一服。
【備注】
方中真珠母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配伍熟地黃、當歸、人參滋陰養(yǎng)血益氣,治從培本著手;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龍齒均為安神定志之品,使之標本兼顧。至于犀角,取其鎮(zhèn)驚安神之效,沉香用以攝納浮陽,辰砂為衣,金、銀煎湯,亦是取其鎮(zhèn)驚安神之意。諸藥合用,共奏平肝鎮(zhèn)心,養(yǎng)血益氣之功。
【摘錄】
《普濟本事方》卷一。
振頹湯
【處方】
生黃耆18克、知母12克、野臺參9克、于術(shù)9克、當歸9克、生明乳香9克、生明沒藥9克、威靈仙4.5克 、干姜6克 、牛膝12克。
【功能主治】
補氣健脾,活血祛風。治痿廢。
【用法用量】
水煎服。熱者,加生石膏10~30克;寒者,去知母,加烏附子;筋骨受風者,加明天麻;脈弦硬而大者,加龍骨、牡蠣,或更加山萸肉亦佳;骨痿廢者,加鹿角膠、虎骨膠各6克(另燉同服),如無二膠,可用續(xù)斷、菟絲子各9克代之,手足皆痿者,加桂枝尖6克。
【備注】
方中黃耆以補大氣;白術(shù)以健脾胃;當歸、乳香、沒藥以流通血脈;靈仙以祛風消痰,恐其性偏走泄,而以人參之氣血兼補者佐之;干姜以開氣血之痹;知母以解干姜、人參之熱。十味相配,藥性和平,可久服而無弊。
【摘錄】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真珠丸的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真珠丸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
中國一直有著一種治療病癥的獨特方法那就是中醫(yī)。中醫(yī)中就必須要提到中藥方劑。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散的中藥方劑白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散
【別名】
三物白散(《類證活人書》卷十五)、桔梗白散(《外臺秘要》卷十)。
【處方】
桔梗22.5克、巴豆7.5克(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貝母22.5克。
【功能主治】
寒實結(jié)胸。
【用法用量】
上三味為散,納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海服1.5克,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若不利,進熱粥200毫升;利過不止,進冷粥200毫升。
【摘錄】
《傷寒論》。
白前湯
【處方】
白前1兩,昆布(洗去咸,炙干)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切,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海藻(洗去咸,炙干)1兩,半夏(湯洗7遍)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炙,銼)1兩,小麥(醋浸,曬干)3合。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氣癭初作。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五。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白散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手癬就是我們常說的鵝掌風,是一種皮膚病。而且還比較嚴重,要及時治療才行。不能病情蔓延,治療鵝掌風,這里推薦一種中醫(yī)療法給大家,使用白朱砂散中藥方劑,白朱砂散的效果在治療皮膚病方面還是不錯的,來看白朱砂散的用法!
處方
朱砂1錢,雄黃1錢,象皮(煅)1錢,硼砂1錢,蟾酥5分,白朱砂(煅)2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頑癬,鵝掌風。
用法用量
用真生桐油調(diào)搽患處,以火烘之,癢止為度。遍身頑癬如癩者,燒豬糞熏之烘之;鵝掌風,燒鴿糞熏之烘之。
摘錄
《外科大成》卷四。
鵝掌風
鵝掌風就是常說的手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約占55.6%)、須癬(石膏樣)、毛癬菌(約占22.7%)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手癬感染的重要誘因有雙手長期浸水、摩擦受傷、接觸洗滌劑和溶劑等,故手癬在某些行業(yè)中發(fā)病率可相當高?;颊咭郧嗄旰椭心陭D女為多,其中許多人有戴戒指史。
診斷
皮損起病于手掌某一部位,緩慢擴大,最終累及大部或全部,甚至兩側(cè)手掌。皮損表現(xiàn)為紅斑、水皰、鱗屑和角化增厚,應考慮手癬。真菌學檢查陽性即可確診。
治療
1、水皰鱗屑型可外用咪康唑霜、克霉唑霜、復方苯甲酸搽劑、復方雷瑣辛搽劑等。角化增厚型可用復方苯甲酸軟膏、咪康唑霜或10%冰醋酸浸泡。有皸裂者,可加用尿素脂。皮損消退后繼續(xù)搽藥2周以上。
2、手部因經(jīng)常水洗,所以局部搽藥次數(shù)應增加,特別是洗手之后要加搽軟膏或霜劑。
3、病程久或局部治療效果差者,加口服灰黃霉素、酮康唑或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藥治療。
4、甲癬和手癬互為傳染源,應予以同時治療,包括身體其他部位的癬病。
預防
盡量避免搔抓和熱水燙。避免接觸各種洗滌劑、肥皂和有機溶劑等。
結(jié)語:有關(guān)白朱砂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朱砂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白朱砂散能治療鵝掌風就是我們常說的手癬,有相應癥狀的朋友可以多向中醫(yī)師咨詢咨詢。要多注意預防的方法喲!
八白散這個中藥方劑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治病方法。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八白散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八白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吧!
【處方】
白丁香3兩,白及3兩,白僵蠶3兩,白牽牛3兩,杜蒺藜3兩,新升麻(肉白者佳)3兩,三賴子2兩,白蘞2兩,白芷2兩,白附子半兩,白茯苓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勞汗當風,郁乃痤。
【用法用量】
至夜津調(diào)涂面,明旦以瑩肌如玉散洗之。
【摘錄】
《衛(wèi)生寶鑒》卷二十。
八白丸
【處方】
白芷1兩,白及1兩,白蘞1兩,白附子1兩,白僵蠶1兩,白蒺藜1兩,白丁香1兩,白薇1兩,草烏1兩,杏仁(泡,去皮尖)1兩,甘松1兩,藁本1兩,山楂1兩,豆粉1兩,鷹條1兩,豬牙皂角1兩,兒茶3錢,輕粉3錢,樟腦5錢,密陀僧5錢,豬胰3兩(去膜),肥皂(水煮干,去里外筋皮)。
【制法】
上為末,先將肥皂搗爛,用雞蛋清、豬胰、煉蜜調(diào)和,然后下末藥和搗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令人面色好。主一切黑白斑點,諸般瘡疹。
【用法用量】
1日3次洗擦之。
【摘錄】
《醫(yī)統(tǒng)》卷九。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在那個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八白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勞汗當風不見好轉(zhuǎn),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
白疔散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是非常好用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疔散的中藥方劑以及白疔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疔散
【處方】
海螵蛸21g,滑石9g,食鹽10g,寒水石9g,煅石膏9g,青黛3g,冰片1g。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濕疹。
【用法用量】
外用。
【摘錄】
《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
白定眼藥
【處方】
可鐵刺(如無,以白及粉代之)1錢,阿飛勇1錢,李子樹膠4錢,白錫粉(炒,水飛)8錢。
【制法】
上為細末,雞子清為錠,用奶女兒乳汁,于光磨石上磨汁。
【功能主治】
定痛,消腫,去翳。主。
【用法用量】
不拘時點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七十六。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幾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治療白疔散的中藥方劑應該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這個濕疹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白丑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丑散的中藥方劑以及白丑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丑散
【處方】
白丑錢半(半生半炒),桑皮(蜜炙)1錢,甘草(炙)1錢,陳皮1錢,白術(shù)(土炒)2錢,木通2錢。
【功能主治】
囊腫便秘,及四肢俱腫。
【用法用量】
水煎,頻頻服。
【摘錄】
《梅氏驗方新編》卷七。
白沉香散
【處方】
川白姜(炒)1兩半,半夏曲1兩半,白茯苓1兩半,附子(炮熟,去皮)1兩半,訶子肉1兩半,干山藥1兩半,沉香1兩半,白術(shù)(煨)1兩半,木香1兩半,人參(去蘆)1兩半,丁香半兩,甘草(炙)6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常服墜氣,和脾胃。主一切冷氣攻沖心腹,脅肋脹滿,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錢,水1中盞,加生姜3片,大棗3個,木瓜1片,煎7分,食前服。
【摘錄】
《局方》卷三(淳佑新添方》。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丑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獨到的了解了吧!這白丑散中藥方劑雖然效果不錯,但還是請到醫(yī)院就收正規(guī)的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