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平薯蕷丸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翟平薯蕷丸的中藥方劑”,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翟平薯蕷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治療勞損,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翟平薯蕷丸的中藥方劑以及翟平薯蕷丸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翟平薯蕷丸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翟平薯蕷丸
【處方】
薯損2兩,牛膝2兩,菟絲子2兩,澤瀉2兩,干地黃2兩,茯苓2兩,巴戟天2兩,赤石脂2兩,山茱萸2兩,杜仲(炙)2兩,灰蓉4兩,五味子1兩半。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諸虛勞損。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酒送下,日1次,夜1次。瘦者,加敦煌石膏2兩;健忘,加遠志2兩;少津液,加柏子仁2兩。
【注意】
慎食蒜、醋、陳、臭等物。
【摘錄】
《千金翼》卷十五。
斬夢丹
【處方】
知母30克、黃柏30克(去皮)、滑石90克。
【制法】
上藥為末,白水和丸。
【功能主治】
治夢泄遺精。
【用法用量】
空腹時溫酒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三。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翟平薯蕷丸的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翟平薯蕷丸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
Ys630.com相關知識
胃不舒服,可能是胃虛了。胃虛的癥狀很多,胃痛、嘔吐、呃逆等等都有可能,要及時治療才行。治療胃虛,這里小編推薦平胃散中藥方劑給大家,平胃散的功效很好的。有需要的或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了解下平胃散的用法。
方劑名
平胃散,出自《簡要濟眾方》。
組成
蒼術去黑皮,搗為粗末,炒黃色,四兩(120g) 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兩(90g) 陳橘皮洗令凈,焙干,二兩(各60g) 甘草炙黃,一兩(30g)
用法
上為散,每服二錢(6g),以水一中盞,加姜二片,大棗麗枚,同煎至六分,去渣,食前溫服?,F(xiàn)代用法:共為細末,每服6g,生姜、大棗煎湯送服,每日2次,食前服。或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
濕困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惡心嘔吐,曖氣吞酸,肢體沉重,倦怠嗜臥,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方解
本方證為濕困脾胃,氣機阻滯,胃失和降所致。濕阻滯氣機,故脘腹脹滿;脾被濕困,健運失職,故不思飲食;胃失和降,則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脾陽被困,濕性重濁,故肢體沉重,倦怠嗜臥;脾不運濕,水走腸間,放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而厚,脈緩均為濕困之象。治宜燥濕健脾,行氣和胃。方中以蒼術為君藥,苦溫燥烈,最善燥濕運脾,使?jié)耢钇⑦\胃和,以復升降;厚樸為臣,行氣化濕,消脹除滿,君臣配伍,燥濕以健脾,行氣以化濕;佐以陳皮,理氣和胃,行氣化濕,以助蒼術、厚樸之力。使以甘草和中調藥。煎加生姜、大棗,則調和脾胃之功益佳。綜觀全方,重在燥濕運脾,兼能行氣除滿,使?jié)駶岬没?,氣機調暢,脾氣健運,胃得和降,則諸癥自除。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燥濕健脾的常用方,以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舌苔白厚而膩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濕滯脾胃者。
方歌
平胃散陳草蒼樸,姜棗煎湯來送服,燥濕運脾除脹滿,行氣和胃此方宜。
胃虛
胃虛由胃氣、胃陽或胃陰虛損不足,致使胃生理功能減弱而表現(xiàn)出的證。常見于胃痛、呃逆、噎嗝、消渴、嘔吐,以及西醫(yī)的急慢性胃炎、小兒厭食證、消化功能紊亂、潰瘍病等。
家庭治療措施
胃病治療除了一些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食療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中醫(yī)養(yǎng)身保健的方法足療進行治療。足療原本就是平常老百姓用來進行保健的方法,現(xiàn)在運用到胃病的治療當中其效果也非常的好,能治病防病、強身健體。人體的足部是五臟六腑的投影區(qū)域,在腳部上有六十多個穴位都和人體的內臟器官有著相應的聯(lián)系,所以進行足療其實不僅能治療胃病,還可以保健防病。
目前常用的是穩(wěn)邁舒運動按摩輪,由按摩輪帶動的下肢整體協(xié)調運動,涉及大腿、小腿、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腳底及腳趾等多個部位肌肉、骨骼,并重點針對足底和足側產(chǎn)生按摩效果,結合穴位使用可有效治療胃病,使用時可以針對按摩下面的幾個穴位。
結語:有關平胃散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平胃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平胃散能治療胃虛的癥狀,此癥狀的家庭治療措施,上述也詳細介紹了很多。希望大家多多關注一下,需要的時候可以實施這些方法!
不知道大家對于這個中藥方劑這一塊的內容了解的有多少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心丸中藥方劑,看看這個安心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分別是什么呢?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心丸
【處方】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全蝎半兩(炒)。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黃米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小兒慢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送下。
安心湯
【處方】
遠志2兩,甘草2兩,人參3兩,茯神3兩,當歸3兩,芍藥3兩,麥門冬1升,大棗30枚。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心虛,心沖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覺,言語錯誤,虛煩短氣,志意不定。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
若苦虛煩短氣者,加淡竹葉2升;若胸中少氣者,益甘草為3兩。
【摘錄】
《千金》卷三。
安心絕夢湯
【處方】
人參1錢5分,麥冬3錢,茯神1錢5分,白術1錢5分,菟絲子1錢5分,熟地5錢,玄參5錢,芡實2錢5分,山藥2錢5分,五味5分,丹參1錢5分,蓮子心1錢5分,棗仁1錢5分,沙參1錢5分,歸身1錢5分,陳皮2分。
【功能主治】
勞心過度而夢遺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惠直堂方》卷二。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心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個安心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這個阿魏丸真的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的內容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個阿魏丸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阿魏丸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阿魏丸
【處方】木香(不見火)、檳榔各15克、胡椒、阿魏(用醋化開,旋入)各7.5克
【制法】上為細末,用阿魏膏子并粟米飯,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氣積、肉積,心腹臌滿,結塊疼痛?;蛞{肋疼痛,或痛連背膂,不思飲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40丸,不拘時候,用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阿魏丸
【處方】連翹30克、山楂60克、黃連36克、阿魏30克(醋煮作糊)。
【制法】上藥為末,醋煮阿魏糊作丸。
【功能主治】肉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白湯送下。脾虛者,須以補脾藥佐之,切不可獨用。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
阿魏丸
【處方】山楂、南星(皂角水浸)、半夏(皂角水浸)、麥芽(炒)、神曲(炒)、黃連各30克、連翹、阿魏(醋浸)、栝樓、貝母各15克、風化消石堿、蘿卜子(蒸)、胡黃連7.5克。
【制法】上藥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般積聚、癥瘕、痞塊。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時用生姜湯送下。
【摘錄】《丹溪心法》卷三。
病因
1.情志不遂
肝乃將軍之官,性喜條達,主條暢氣機。若因情志內傷,或暴怒傷肝,或抑郁憂思,皆可使肝失調達,疏泄不利,氣阻絡痹,可發(fā)為肝郁脅痛。若氣郁日久,血行不暢,瘀血漸生,阻于脅絡,不通則痛,亦致瘀血脅痛。
2.跌仆損傷
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蛞虻屯鈧?,或因強力負重,致使脅絡受傷,瘀血停留,阻塞脅絡,亦發(fā)為脅痛。
3.飲食所傷
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損傷脾胃,濕熱內生,郁于肝膽,肝膽失于疏泄,可發(fā)為脅痛。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阿魏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獨到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雖然效果不錯,但還是請到醫(yī)院就收正規(guī)的治療哦!
清熱解毒是一種藥,人要是有什么病,就要使用鼻炎丸中藥方劑,主要是有人感覺自己好像中毒或者是出現(xiàn)煩擾等癥狀,就要使用清熱解毒,那么,鼻炎丸的功能有哪些呢?鼻炎丸的用法多嗎?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處方
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荊子10克,防風10克,芥穗10克,黃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殼10克,牛角100克,細辛5克,龍膽草5克,辛荑15克。
制法
共為細末為密丸,每丸熏3.5克。
功能主治
發(fā)表散風,清熱解毒,宣肺通竅。主風寒伏郁化熱,肺熱不宣,重蒸清竅。
用法用量
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婦慎服。
摘錄
《中醫(yī)雜志》。
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清熱法之一。適用于瘟疫、溫毒及多種熱毒病證或瘡瘍疔毒的治法。癥見高熱煩擾、口燥咽干、便秘尿黃、或吐衄發(fā)斑,或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等。常用藥有黃連、黃芩、黃柏、石膏、連翹、板藍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熱類食物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療熱證。用痛腫疔毒等病證的治法。
清熱解毒植物
夏桑菊也是常見的清熱解毒涼茶。夏桑菊,源自于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的經(jīng)典名方桑菊飲,味道甘甜,氣味芳香,可以清熱解毒。1980年,星群藥業(yè)采用獨家保密工藝,在全國首創(chuàng)夏桑菊,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近30年。經(jīng)過市場的培育和洗禮,星群夏桑菊顆粒遍布廣東及華南地區(qū),銷往港澳、美加等地區(qū),惠及億萬人民。
星群夏桑菊,清肝兼明目,清熱解瘡毒如今家喻戶曉,深受市民歡迎。夏桑菊不是一種植物,夏即夏枯草,桑即冬桑葉,菊即甘菊。夏枯草:歸肝膽經(jīng)。稟純陽之氣,補目肝系之厥陰血脈,以陽治陰,療效如神!為清肝、護肝圣藥。
專治目珠夜痛、頭目眩暈。桑葉:善平肝風,葉芳香亦走肺絡而宣肺氣。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芳香味甘,能補金水二臟??善礁蚊髂俊⑶鍩峤舛尽⑿兴钣?、消瘡散結。桑葉、野菊花均可清透肺絡之熱,與夏枯草合用,既可清肝熱,明目止眩暈;又可疏散風熱。三藥共奏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解瘡毒之奇效。
清熱解毒食物
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熱解毒,潤腸。宜于腸燥便秘;近代用于習慣性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經(jīng)。作用: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熱口臭。虛寒證、濕證忌食。
芹菜--味甘苦、性涼,歸肝、胃經(jīng)。作用:平肝清熱、祛風利濕。宜于肝胃郁熱胃痛,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證、泄瀉者忌食。
白菜(菘菜、小白菜)--味甘、性平,歸腸、胃經(jīng)。作用:解熱除煩,通利腸胃。宜于腸胃燥熱便秘。
莧菜味甘、性涼。作用:清熱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茭白--味甘、性寒,歸肺、脾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濕通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不宜與蜂蜜同食。
苦瓜--味苦、性寒,歸心、脾、胃經(jīng)。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明目。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胃熱疼痛。虛寒證忌食。
黃瓜--味甘、性涼,歸脾、胃、大腸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利水。宜于胃熱口臭,濕熱泄瀉。虛寒證忌食;不宜與白蘿卜、芹菜同食。
枇杷--味甘酸、性涼,歸肺、肝經(jīng)。作用:潤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氣止嘔。宜于胃熱口臭,胃熱嘔吐。濕證、虛寒證忌食。、
結語:有關鼻炎丸的功效與作用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鼻炎丸也是有一個新的認識。鼻炎丸主要治療清熱解得的,如果有誰感覺自己的身體有癥狀的,就請使用鼻炎丸吧,能治療很多疾病的。
胃痛有很多原因的,胃痛也是有很多疾病的,胃一定要保護好,很多老人常說要保護胃是最關鍵的,那么,治胃痛的有蓽澄茄丸中藥方劑,蓽澄茄丸的功能,蓽澄茄丸的用法多嗎?這些問題,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看看吧。
處方
蓽澄茄1兩,白豆蔻(去皮)1兩,肉豆蔻(去殼)1兩,木香1兩,草豆蔻(去皮,炒)1兩,丁香1兩,白術1兩,縮砂仁1兩,紅豆蔻1兩,桂(去粗皮)1兩,益智(去皮)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茴香子(舶上者,炒)1兩,檳榔(銼)1兩,胡椒1兩,干姜(炮)1兩,阿魏(面裹煨,去面)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甘草(炙)4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
胃心痛。腹脹滿,口吐酸水,飲食無味,及一切氣疾。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細嚼,溫酒或鹽湯送下,婦人醋湯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五。
胃心痛
胃痛,中醫(yī)病證名。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fā)。胃是主要病變臟腑,常與肝脾等臟有密切關系。胃氣郁滯、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根據(jù)不同證候,采取相應治法。
歷史沿革
1、胃痛之名最早記載于《內經(jīng)》,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內經(jīng)》首先提出胃痛的發(fā)生與肝、脾有關,還提出寒邪、傷食致病說。
2、唐宋以前文獻多把屬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屬于心經(jīng)本身病變的心痛混為一談,直至金元時代李杲《蘭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門,將胃脘痛明確區(qū)分于心痛,使胃痛成為獨立的病證。
3、明清時代進一步提出了胃痛的治療大法,《醫(yī)學正傳》說: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于心也。氣在上者涌之,清氣在下者提之,寒者溫之,熱者寒之,虛者培之,實者瀉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夺t(yī)學真?zhèn)餍母雇础愤€指出了要從辨證去理解和運用通則不痛之法。
胃痛與西醫(yī)病名的關系
西醫(yī)學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屬于中醫(yī)學胃痛范疇。
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濕熱諸邪,內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飲食不節(jié),過饑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fā)胃痛。
4、素體脾虛脾胃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fā)胃痛。
病機
胃痛的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静C為胃氣阻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病理因素主要有氣滯、寒凝、熱郁、濕阻、血瘀。病理性質:早期多為實證;后期常為脾胃虛弱,但往往虛實夾雜。
結語:有關蓽澄茄丸的功效與作用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蓽澄茄丸也是有很大認識的。蓽澄茄丸主要治療胃痛等癥狀,胃痛一定要好好治療,如果有胃痛的,就請選擇蓽澄茄丸吧。
咳嗽是人們都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病很好治,但是有的嚴重都引起肺炎了。所以咳嗽要治好了啊。那么,本末丸中藥方劑能治好咳嗽,本末丸的功能有哪些?本末丸的用量多嗎?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到下文看看吧。
處方
雄黃3錢,朱砂3錢,鉛丹3錢,風化灰3錢,砒1錢。
制法
上為粗末,以棗10枚煮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各于丸上針一孔,曬干。
功能主治
傷寒素有喘息咳嗽,發(fā)動不得臥,胸滿短氣,病本在腎,末在肺者;亦治瘧。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以針穿定藥,燈上燒紅,急投麻油中,取出,冷齏汁送下,便臥。
喘甚,加砒2錢。
注意
禁熱物。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三九。
咳嗽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雖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劇烈長期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正確區(qū)分一般咳嗽和咳嗽變異性哮喘,防止誤診。治療咳嗽應區(qū)分咳嗽類型,西藥、中藥皆可,但以食療為最佳。
引起咳嗽的常見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經(jīng)過鼻腔和咽喉進入到人體,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發(fā)炎。小兒患上感冒時,一般都會出現(xiàn)咳嗽的癥狀。
2.支氣管炎
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來,發(fā)病較急,初期多為干咳,隨之逐漸出現(xiàn)咳嗽、咳痰等不適,嚴重時因呼吸困難而出現(xiàn)缺氧,嘴唇變?yōu)榍嘧仙?/p>
3.肺炎
2歲以內的小兒大多是支氣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而引起。一般會有干咳,還會出現(xiàn)氣促、口唇發(fā)紺、鼻翼扇動等現(xiàn)象。除了新生兒外,通常會發(fā)燒到39℃。
4.急性喉炎
當病毒或細菌通過喉部時,也會引起喉部感染。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癥狀是聲音嘶啞,甚至發(fā)不出聲音來。在吸入空氣時發(fā)出像犬樣的咳嗽聲,嚴重時發(fā)生喉喘鳴。
基本概述
中醫(yī)
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臟腑內傷,影響于肺所致有聲有痰之癥。見《素問五臟生成篇》?!端貑柌C氣宜保命集》: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于肺氣動于脾濕,咳而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臟腑內傷,累及于肺所致。
西醫(yī)
咳嗽(Cough)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通過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進入氣道的異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劇烈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如長期,頻繁,劇烈咳嗽影響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啞和呼吸肌痛,則屬病理現(xiàn)象??人缘膭幼鳎簛碇梁粑到y(tǒng)以及呼吸系統(tǒng)以外器官(如腦,耳,內臟)的刺激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舌咽神經(jīng)和三叉神經(jīng)與皮膚的感覺神經(jīng)纖維傳入。
經(jīng)喉下神經(jīng),膈神經(jīng)和脊神經(jīng)分別傳到咽肌,聲門,膈和其他呼吸肌,引起咳嗽動作。咳嗽動作首先是快速短促吸氣,膈下降,聲門迅速關閉,隨即呼吸肌與腹肌快速收縮,使肺內壓迅速上升;然后聲門突然開放,肺內高壓氣流噴射而出,沖擊聲門裂縫而發(fā)生咳嗽動作與特別聲響,呼吸道內分泌物或異物等也隨之排出。
結語:有關本末丸的中藥方劑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本末丸也是有一定的認識的。那么,本末丸能治療咳嗽病,咳嗽主要是被什么東西感染而引起的咳嗽,那就請使用本末丸吧。
真珠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身體平肝鎮(zhèn)心,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真珠丸的中藥方劑以及真珠丸的處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真珠丸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真珠丸
【別名】
真珠母丸(《保嬰撮要》卷十)、珍珠母丸(《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
真珠母(貝殼的真珠層,研如粉)22克 ,當歸(洗,去蘆,薄切,焙干后稱),熟干、地黃(酒灑,九蒸九曝,焙干)各45克,人參(去蘆)、酸棗仁(微炒,去皮,研)、柏子仁各30克,犀角(鎊,為細末)、茯神(去木)、沉香、龍齒各15克。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
平肝鎮(zhèn)心,養(yǎng)血益氣。治肝陽偏亢,氣血兩虧,心神不寧,臥則自覺神魂離體,驚悸多魘,通夕無寐。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夜臥各一服。
【備注】
方中真珠母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配伍熟地黃、當歸、人參滋陰養(yǎng)血益氣,治從培本著手;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龍齒均為安神定志之品,使之標本兼顧。至于犀角,取其鎮(zhèn)驚安神之效,沉香用以攝納浮陽,辰砂為衣,金、銀煎湯,亦是取其鎮(zhèn)驚安神之意。諸藥合用,共奏平肝鎮(zhèn)心,養(yǎng)血益氣之功。
【摘錄】
《普濟本事方》卷一。
振頹湯
【處方】
生黃耆18克、知母12克、野臺參9克、于術9克、當歸9克、生明乳香9克、生明沒藥9克、威靈仙4.5克 、干姜6克 、牛膝12克。
【功能主治】
補氣健脾,活血祛風。治痿廢。
【用法用量】
水煎服。熱者,加生石膏10~30克;寒者,去知母,加烏附子;筋骨受風者,加明天麻;脈弦硬而大者,加龍骨、牡蠣,或更加山萸肉亦佳;骨痿廢者,加鹿角膠、虎骨膠各6克(另燉同服),如無二膠,可用續(xù)斷、菟絲子各9克代之,手足皆痿者,加桂枝尖6克。
【備注】
方中黃耆以補大氣;白術以健脾胃;當歸、乳香、沒藥以流通血脈;靈仙以祛風消痰,恐其性偏走泄,而以人參之氣血兼補者佐之;干姜以開氣血之痹;知母以解干姜、人參之熱。十味相配,藥性和平,可久服而無弊。
【摘錄】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真珠丸的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真珠丸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