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鼻炎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萎縮性鼻炎中藥方劑”,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這個萎縮性鼻炎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癥,如果不及時的治療,病情將會惡化,將非常的難治。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萎縮性鼻炎的中藥方劑和這個萎縮性鼻炎的病因,看看這個中藥方劑是怎樣治療萎縮性鼻炎的呢?
1、黑參丸
【辨證】肺陰虛不榮于鼻。
【治法】養(yǎng)肺潤燥。
【方名】黑參丸。
【組成】玄參,生地,寸冬各等份。
【用法】共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1丸,鼻內點麻油加蜜清汁,每日3次。
2、滋陰湯
【辨證】肺腎陰虛,邪毒侵犯,耗傷陰津。
【治法】養(yǎng)陰潤燥,活血化瘀。
【方名】滋陰湯。
【組成】玄參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知母10克,木蝴蝶10克,黃芩10克,杷葉10克,石斛10克,當歸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萎縮性鼻炎的病因
繼發(fā)性萎縮性鼻炎是由于慢性鼻鼻竇炎,鼻腔特異性感染,如鼻結核、鼻麻風等和職業(yè)長期有害刺激氣體接觸,黏膜破壞較重,逐步萎縮所致,也可見于鼻腔多次手術或手術不當鼻腔組織切除過多的患者。
大多數(shù)原發(fā)性萎縮性鼻炎原因不明,有下列數(shù)種學說。
1.維生素缺乏學說
維生素A、B、B2治療本病,可收到良好效果,故有此說。近年來人民生活改善,國內萎縮性鼻炎發(fā)病率大為降低,僅在某些地區(qū)有較多本病患者。
2.內分泌功能紊亂
因為本病常發(fā)生于女性青春期,并在月經期癥狀加重,可能與性激素分泌紊亂有關。
3.細菌感染學說
本病患者鼻分泌物中可培養(yǎng)出類白喉桿菌、臭鼻桿菌、變形桿菌等,故有此學說。但多數(shù)學者發(fā)現(xiàn)用這些細菌接種試驗并不引起本病。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幾中藥方劑的相關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治療萎縮性鼻炎的中藥方劑應該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這個便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ys630.coM延伸閱讀
萎縮性胃炎這種疾病我們并不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這類患者,這類癥狀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中醫(yī)對這種病癥的治療很有研究,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萎縮性胃炎的中醫(yī)方劑有哪些?
萎縮性胃炎也稱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shù)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常表現(xiàn)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無特異性。是一種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變。
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 證〗脾胃虛寒,氣滯血瘀。
〖治 法〗補氣溫中,活血散瘀,消腫生肌。
〖方 名〗益中活血湯。
〖組 成〗黃芪30克,肉桂8克,吳萸10克,丹參15克,乳沒各8克,生蒲黃13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川芎12克,烏藥10克。
〖用 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 處〗孫咸茂方。
中藥處方(二)
〖辨 證〗肝郁胃寒。
〖治 法〗疏肝理氣,和胃散寒。
〖方 名〗疏肝和胃湯。
〖組 成〗柴胡10克,瓜蔞仁15克,川連10克,枳殼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萊菔子10克,黃芩10克。
〖用 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 處〗王兆松方。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yī)治療萎縮性胃炎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中醫(yī)治療萎縮性胃炎的方劑很多,我們也要根據(jù)自身的癥狀選擇合適的方法。以上介紹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相信會幫到大家。
引起萎縮性舌炎的原因有很多種,治療它的方式方法也許許多多,那么對于萎縮性舌炎我們有哪些治療手段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萎縮性舌炎的治療方劑有哪些吧?以及它們的臨床效果到底怎么樣。
方名
生津飲。
功能主治
功能養(yǎng)陰生津,清熱解毒。主治由于干燥綜合征引起的萎縮性舌炎。
處方組成
鮮生地18克、鮮石斛18克、天冬10克、麥冬12克、黃連6克、黃柏9克、細辛3克、冰片0.6克,水煎取汁含漱。1日1劑,含漱5-6次。
辨證加減
證見陰虛火旺者加服增液湯;證見脾胃伏火,加服瀉黃散合涼膈散;證見氣血兩虛,加服四物湯、四君子湯或補肺湯。
臨床療效
治療48例,痊愈(口唇干燥癥狀消失,2年未復發(fā))16例,基本治愈(口唇干燥癥狀消失,1-1.5年未復發(fā))12例,明顯好轉(口唇干燥癥狀明顯改善,6個月未復發(fā))8例,無效(仍有口唇干燥癥狀)12例。
處方來源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口腔系牛恩裕等。
方名
兩芍還津湯。
功能主治
功能養(yǎng)血活血,益氣生津。主治血虛型萎縮性胃炎。
處方組成
赤芍12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當歸12克、黃芪20克、川芎9克、桃仁6克、紅花9克、莪術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無。
臨床療效
治療60例,顯效(口干及粘膜干燥明顯好轉,化驗白球蛋白比例、肝功能、血沉等3項指標中有2項以上恢復正?;蛎黠@改善)12例,有效(口干及舌唇干燥明顯好轉,但化驗指標改善不明顯或有反復)43例,無效(口舌干燥及化驗均無改善)5例。
處方來源
北京中醫(yī)學院東直門醫(yī)院口腔科趙麗娟。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萎縮性舌炎的相關方劑有了一定的了解,萎縮性舌炎是很常見的疾病,希望大家對這一類要提高警惕,以防止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而給大家?guī)聿槐匾娘L險。
清熱解毒是一種藥,人要是有什么病,就要使用鼻炎丸中藥方劑,主要是有人感覺自己好像中毒或者是出現(xiàn)煩擾等癥狀,就要使用清熱解毒,那么,鼻炎丸的功能有哪些呢?鼻炎丸的用法多嗎?就讓小編帶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處方
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荊子10克,防風10克,芥穗10克,黃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殼10克,牛角100克,細辛5克,龍膽草5克,辛荑15克。
制法
共為細末為密丸,每丸熏3.5克。
功能主治
發(fā)表散風,清熱解毒,宣肺通竅。主風寒伏郁化熱,肺熱不宣,重蒸清竅。
用法用量
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婦慎服。
摘錄
《中醫(yī)雜志》。
清熱解毒
清熱解毒,清熱法之一。適用于瘟疫、溫毒及多種熱毒病證或瘡瘍疔毒的治法。癥見高熱煩擾、口燥咽干、便秘尿黃、或吐衄發(fā)斑,或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等。常用藥有黃連、黃芩、黃柏、石膏、連翹、板藍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熱類食物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療熱證。用痛腫疔毒等病證的治法。
清熱解毒植物
夏桑菊也是常見的清熱解毒涼茶。夏桑菊,源自于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的經典名方桑菊飲,味道甘甜,氣味芳香,可以清熱解毒。1980年,星群藥業(yè)采用獨家保密工藝,在全國首創(chuàng)夏桑菊,工業(yè)化大生產近30年。經過市場的培育和洗禮,星群夏桑菊顆粒遍布廣東及華南地區(qū),銷往港澳、美加等地區(qū),惠及億萬人民。
星群夏桑菊,清肝兼明目,清熱解瘡毒如今家喻戶曉,深受市民歡迎。夏桑菊不是一種植物,夏即夏枯草,桑即冬桑葉,菊即甘菊。夏枯草:歸肝膽經。稟純陽之氣,補目肝系之厥陰血脈,以陽治陰,療效如神!為清肝、護肝圣藥。
專治目珠夜痛、頭目眩暈。桑葉:善平肝風,葉芳香亦走肺絡而宣肺氣。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芳香味甘,能補金水二臟??善礁蚊髂?、清熱解毒、行水祛淤、消瘡散結。桑葉、野菊花均可清透肺絡之熱,與夏枯草合用,既可清肝熱,明目止眩暈;又可疏散風熱。三藥共奏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解瘡毒之奇效。
清熱解毒食物
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熱解毒,潤腸。宜于腸燥便秘;近代用于習慣性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經。作用: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熱口臭。虛寒證、濕證忌食。
芹菜--味甘苦、性涼,歸肝、胃經。作用:平肝清熱、祛風利濕。宜于肝胃郁熱胃痛,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證、泄瀉者忌食。
白菜(菘菜、小白菜)--味甘、性平,歸腸、胃經。作用:解熱除煩,通利腸胃。宜于腸胃燥熱便秘。
莧菜味甘、性涼。作用:清熱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茭白--味甘、性寒,歸肺、脾經。作用: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濕通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不宜與蜂蜜同食。
苦瓜--味苦、性寒,歸心、脾、胃經。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明目。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胃熱疼痛。虛寒證忌食。
黃瓜--味甘、性涼,歸脾、胃、大腸經。作用:清熱,解毒,利水。宜于胃熱口臭,濕熱泄瀉。虛寒證忌食;不宜與白蘿卜、芹菜同食。
枇杷--味甘酸、性涼,歸肺、肝經。作用:潤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氣止嘔。宜于胃熱口臭,胃熱嘔吐。濕證、虛寒證忌食。、
結語:有關鼻炎丸的功效與作用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鼻炎丸也是有一個新的認識。鼻炎丸主要治療清熱解得的,如果有誰感覺自己的身體有癥狀的,就請使用鼻炎丸吧,能治療很多疾病的。
慢性鼻炎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吧,慢性鼻炎我們不知道了解多少呢?這里小編介紹的鼻炎片中藥方劑是可以幫助治療急性胰腺炎的,中醫(yī)療法效果很好的喲。鼻炎片的用法多嗎?鼻炎片的功能簡單嗎?希望患者朋友們多試試。
處方
蒼耳子、辛夷、防風、連翹、野菊花、五味子、桔梗、白芷、知母、荊芥、甘草、黃柏、麻黃、細辛。
性狀
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棕色;氣香,味苦。
炮制
上十四味,取白芷、桔梗和部分黃柏粉碎成細粉;辛夷、野菊花、細辛、荊芥用蒸餾法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麻黃、知母、五味子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60%乙醇為溶劑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剩余黃柏及其余蒼耳子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加入上述蒸餾后的水溶液及漉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約為1.25,噴霧干燥成細粉,加入上述白芷等細粉,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噴加上述揮發(fā)油,壓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
祛風宣肺,清熱解毒。用于急、慢性鼻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4片(糖衣片)或2片(薄膜衣片),一日3次。
規(guī)格
薄膜衣片每片重0.5g。
貯藏
密封。
摘錄
《中國藥典》。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癥。其主要特點是炎癥持續(xù)三個月以上或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間歇期亦不能恢復正常,且無明確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腫脹或增厚等障礙。根據(jù)慢性鼻炎的病理和功能紊亂的程度,可分為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前者是以鼻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多為特征的鼻黏膜慢性炎癥,后者是以黏膜、黏膜下層甚至骨質的局限性或彌漫性增生肥厚為特點的鼻腔慢性炎癥。
臨床表現(xiàn)
1.慢性單純性鼻炎
(1)鼻塞特點為:①間歇性:白天、夏季、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②交替性:側臥時下側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較好,當轉向另一側臥位時,另一側鼻腔又出現(xiàn)鼻塞。(2)多為半透明的黏液性鼻涕,繼發(fā)感染后可有膿涕。鼻涕可向后經后鼻孔流入咽喉部,引起咽喉不適、多痰及咳嗽等癥狀。小兒患者由于鼻涕長期刺激鼻前庭及上唇,可出現(xiàn)鼻前庭炎及濕疹。(3)由于鼻塞,可有間斷嗅覺減退、頭痛不適及說話時鼻音等。
2.慢性肥厚性鼻炎
(1)鼻塞較重,多為持續(xù)性。有閉塞性鼻音,嗅覺減退。鼻涕不多,為黏液性或黏膿性,不易擤出。(2)肥大的下鼻甲后端如壓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現(xiàn)耳鳴及聽力下降。(3)由于長時間的張口呼吸以及鼻腔分泌物的刺激,易發(fā)生慢性咽喉炎。(4)多伴有頭痛、頭昏、失眠及精神萎靡等癥狀。
結語:有關鼻炎片的功能問題,今天就講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鼻炎片也是有了新的認識。對于慢性鼻炎,希望大家平時要多多關注,這是不太常見的疾病癥狀。但是病因很多上述也只是列舉了一些而已。發(fā)現(xiàn)病癥要及時治療喲!
過敏性鼻炎的病因有很多種,這種癥狀在生活中并不常見,它的癥狀表現(xiàn)很是明顯,但是有的時候不及時的治療可能會造成很多的原因。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治療過敏性鼻炎中藥方劑有哪些?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過敏性鼻炎病因
變應性鼻炎是一種由基因與環(huán)境互相作用而誘發(fā)的多因素疾病。變應性鼻炎的危險因素可能存在于所有年齡段。
臨床表現(xiàn)
變應性鼻炎的典型癥狀主要是陣發(fā)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部分伴有嗅覺減退。
1.噴嚏
每天數(shù)次陣發(fā)性發(fā)作,每次多于3個,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觸過敏原后立刻發(fā)作
2.清涕
大量清水樣鼻涕,有時可不自覺從鼻孔滴下。
3.鼻塞
間歇或持續(xù),單側或雙側,輕重程度不一。
4.鼻癢
大多數(shù)患者鼻內發(fā)癢,花粉癥患者可伴眼癢、耳癢和咽癢。
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中藥方
桂枝、白芍各9克,炙甘草4.5克,生姜3片,大棗3枚。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
葶藶子15克,蟬蛻9克。共研細末,分3次吞服,白開水送下,1日服完。
甘草20克,炮干姜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麻黃、蒼耳子、辛夷各等份。共研細粉,加香油浸泡12小時后,煮沸20分鐘,涼后滴鼻,每日3-5次。
蒼耳子、白茅根各30克。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相關方劑有了一定的了解,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有很多的方劑,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治療。但是方劑我們一定要找專業(yè)人士確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能隨便的亂用。
萎縮性鼻炎是一種發(fā)展緩慢的鼻腔慢性炎性疾病,發(fā)病具有地區(qū)性。本病女性患者較多,多發(fā)于青壯年,健康狀況及生活條件差者易患此病,近年來呈現(xiàn)逐漸減少的趨勢。其特點是鼻黏膜干燥、萎縮,鼻腔增大,嗅覺障礙,鼻腔內有大量黃綠色膿癡形成,帶臭味者稱為臭鼻癥。
偏方一
百合固金湯加減:生地黃20g,熟地黃20g,麥冬15
g,白芍15g,玄參10g,當歸10g,百合10g,川貝母10g,桔梗6g,甘草6g。若鼻內粘膜萎縮甚者,加天冬、黃精、阿膠。
偏方二
黨參15g,山藥12g,白術12g,茯苓15g,薏仁15g,扁豆15g,砂仁10g,陳皮10g
,桔梗10g。血虛者加熟地黃15g,當歸12g,白芍12g,川芎12g。
偏方三
生地黃15g,麥冬15g,玄參12g,沙參15g,白芍12g,丹皮12g,川貝母12g,炙甘草6g。易衄,加白茅根15g。
萎縮性鼻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特點:鼻腔內異味、嗅覺下降或倒錯、鼻腔內綠色痂皮、鼻腔寬大甚至空鼻。輔助檢查包括耳鼻咽喉科常規(guī)檢查、血清學檢查、組織活檢及影像學檢查以診斷繼發(fā)性萎縮性鼻炎。
鼻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五官科疾病,鼻炎又分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一旦患上這種疾病,往往會出現(xiàn)鼻塞、流鼻涕等癥狀,而且還影響大腦的供氧,出現(xiàn)頭暈現(xiàn)象。我們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急性鼻炎的中藥方劑。
中醫(yī)治療急性鼻炎有以下方法
1. 中藥治療
(1)風熱鼻塞:治以疏風清熱、辛涼通竅法。
方選銀翹散、桑菊飲等加減。如頭痛甚加蔓荊子、藁本;咳嗽痰多加栝樓;如咽喉腫痛加牛蒡子、玄參、射干、山豆根等;如中耳有積液,加桑白皮、葶藶子、菖蒲等。
(2)風寒鼻塞:治以辛溫通竅、疏散風寒法。
方宜荊防敗毒散加減;或選用蔥豉湯加白芷、藿香等;亦可用通竅湯加減。
2. 針灸療法
(1)鼻塞:選用迎香、印堂。
(2)頭痛:選用合谷、太陽、風池。
(3)鼻塞流清涕:選用迎香、上星。
3. 外治
(1) 蔥白滴鼻液:滴鼻,每次1 -2 滴,每天3-4 次。
(2)吹鼻:辛夷花研末,每次少許吹入鼻內。
4. 藥膳療法
(1)風寒型
◎姜糖飲:生姜15克,切絲加入適量紅糖,沸水沖泡或煎煮10分鐘后,稍冷趁熱飲用。
◎蔥白湯:蔥白、蒜白各3-5 根,生姜10- 15 克,沸水沖泡或煎煮10分鐘,加糖少許后飲用。
(2)風熱型
◎薄荷蘇葉飲:薄荷5克,蘇葉10克,沸水沖泡10分鐘飲用。
◎桑菊薄荷飲:桑葉、菊花、辛夷、白芷各10克,薄荷5 克,沸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
鼻炎飲食注意事項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患者應注意平時多飲水,注意室內通風。當發(fā)熱時要適當休息,注意保暖,出門時需戴口罩。飲食方面宜清淡,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使用發(fā)汗藥物不宜太多,中藥應輕煎,頻飲,服藥后不宜吃冷飲及食用生冷,酸澀食品。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患者平時應多鍛煉身體,參加適當?shù)捏w育活動,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臉,以增強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注意改善工作環(huán)境,以防不良外界刺激對疾病的影響。注意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感冒。鼻塞時,不宜強行擤鼻也不要隨意用手挖鼻孔。經常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避免大便干燥,保持排便通暢。不宜長久使用具有血管收縮作用的滴鼻劑,如麻黃素,滴鼻凈等。
結語:急性鼻炎的出現(xiàn)不僅要及時治療,還要多注意平時的保健,應平時多飲水,注意室內通風。如果出現(xiàn)發(fā)熱要適當休息和保暖,出門時需戴口罩。上文我們不僅介紹了鼻炎的中藥方劑,提到了飲食注意事項。
慢性鼻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這種病癥的治療周期長,容易復發(fā)。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能夠治療慢性鼻炎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慢性鼻炎的檢查,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1
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炒蒼耳子7.5克。
制用法:共為細末。每次服6克,飯前用蔥湯或涼開水送服。
適應癥:慢性鼻炎。
方劑2
鮮枸杞根90-120克,甘草9-12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飲,連用1個月。
適應癥: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的檢查
1.慢性單純性鼻炎
(1)體征鼻黏膜腫脹,表面光滑,以下鼻甲最為明顯,鼻甲柔軟,富有彈性,用探針輕壓成凹陷,移開后立即恢復。
(2)輔助檢查鼻黏膜對血管收縮劑敏感,滴用后下鼻甲腫脹可在3~5分鐘內消退。鼻腔內有較粘稠的黏液性分泌物,多聚集于鼻底、總鼻道或下鼻道。
2.慢性肥厚性鼻炎
(1)體征長時間炎癥可導致鼻黏膜增生、肥厚,成暗紅色或淡紫色。下鼻甲黏膜肥厚,下鼻甲骨亦可肥大,下鼻甲表面不平呈結節(jié)狀或桑葚狀。探針輕壓下鼻甲有硬實感并且不易出現(xiàn)凹陷,或凹陷出現(xiàn)但不易恢復。
(2)輔助檢查對血管收縮劑反應差,鼻黏膜不收縮或收縮甚微。有時鼻底或下鼻道可見黏液或黏膿性分泌物。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治療慢性鼻炎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相關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的效果是比較不錯的。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相信有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癥狀,那就是早晨起床之后,感覺自己咽部特別的干,想喝水,而且有時候還有痰,想咳卻怎么也咳不出來。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惡心、干嘔,特別的難受。這時候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萎縮性咽炎的癥狀。當然到底是什么病,那得去了醫(yī)院檢查之后才清楚。
說起萎縮性咽炎,也許大家會感覺很陌生,但是咽炎對于大家應該不算陌生,因為咽炎的發(fā)病率還是很高的,不少人都患有慢性或者急性咽炎。那么萎縮性咽炎是怎樣的以及它的起病原因和治療方法又是怎樣的呢?
萎縮性咽炎常繼發(fā)于萎縮性鼻炎,病因不明,臨床上也很少見。主要病理變化為咽部腺體和黏膜萎縮。初起為黏液腺分泌減少,分泌物黏稠。繼因黏膜下層為炎癥所累,逐漸發(fā)生機化與收縮,壓迫黏液腺及血管,妨礙腺體分泌及營養(yǎng)供給,致使黏膜層及黏膜下層萎縮變薄。其病情長且不易治愈。
萎縮性患者自覺咽部干燥,喝水解除不了干渴。有時咳出帶臭味的干痂,口臭,易惡心。檢查見咽腔較正常者寬大,黏膜干燥,菲薄,起皺或發(fā)亮。咽后壁覆有膿性干痂。嚴重者可影響咽鼓管功能,引起耳鳴或聽力減退,病變蔓延至喉部,則有聲嘶。
目前的治療手段分為兩種:
1.一般治療
找出病因,治療原發(fā)病。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補充維生素類藥物及組織營養(yǎng)藥物,如肌注胎盤組織液。
2.局部治療
咽部灌洗,超聲霧化吸入。涂用2%碘甘油可促進腺體分泌并改善局部血循環(huán),以減輕干燥感。涂藥時,可用一根纏緊的長棉簽,將藥液涂布于咽后壁黏膜上。注意所蘸藥液不宜太多太濕,以免藥液滴入喉部,激起咳嗽。常服維生素A、B2、C、E,可促使黏膜上皮生長。
雖說萎縮性咽炎的起病原因不清楚,但是大多數(shù)都是由于生活習慣而引起的,有的則是因為生活環(huán)境引起的。所以我們在忙碌的同時一定要記得經常打掃衛(wèi)生,可以的話定期對家里進行殺毒。還有就是不管再忙,都要保證三餐正常,和養(yǎng)成正常的作息時間,不要經常熬夜,也不要太長時間面對電腦。
中醫(yī)處方
【辨證】蟲積結聚,壅塞腸腔,郁滯不通。
【治法】通里攻下,安蛔止痛。
【方名】烏梅承氣湯。
【組成】大黃9-15克(后下),芒硝6-9克(沖服),川樸6克,枳實6克,烏梅6克,川椒2克,川連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第1劑服后4-6小時未見好轉或無便意者,可加服1劑。亦可配合使用本方灌腸,以本方1劑,煎取300-500毫升,5歲以下灌300毫升,5歲以上灌500毫升。嘔吐不甚,腹脹不著,能配合治療者,不用插胃管,可直接口服。反之,則需插胃管,一是作胃腸減壓用,二是便于灌服中藥。
【出處】韋永興方
蛔蟲性腸梗阻
蛔蟲性腸梗阻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可由于發(fā)熱等各種刺激使腸腔內環(huán)境及腸蠕動發(fā)生變化,造成腸腔內蛔蟲聚集成團,阻塞腸腔而造成梗阻。
病因
正常情況下,寄生在腸道內的蛔蟲是分散、與腸管縱軸平行的,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蟲大量繁殖或在人體發(fā)生某些生理改變時,如體溫升高、腹瀉、腸功能紊亂過敏性體質以及各種刺激引起的腸蠕動增強或服驅蟲藥劑量不足等,可誘發(fā)蛔蟲騷動、聚集、扭結成團,引起腸腔堵塞。造成機械性腸堵塞的蛔蟲數(shù)量自幾十條至幾千條不等,有作者報道從一病人腸腔內取出蛔蟲2097條。此外蛔蟲的代謝產物刺激腸壁使其發(fā)生痙攣亦可促進梗阻的發(fā)生。引起痙攣性梗阻所需的蛔蟲數(shù)量不多,有時僅1~2條蛔蟲團和腸痙攣還可引起腸套疊。
并發(fā)癥
蛔蟲堵塞時間過長,少數(shù)病人可發(fā)生腸壁缺血、壞死、穿孔等,以致大量蛔蟲進入腹腔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檢查
蛔蟲性腸梗阻實驗室檢查:
1.糞便查蟲 留取5~10g糞便,通過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或飽和鹽水浮聚法等可檢出糞便中蟲卵。若只有雄蟲寄生,糞便中查不到蟲卵。
2.血象檢查 周圍血中的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其它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腸內蛔蟲扭結成團造成機械性梗阻,加上蛔蟲的局部刺激引起痙攣故X線腹平片影像表現(xiàn)為:①梗阻多發(fā)生于小腸低位,且以不完全性梗阻為多②立位腹片有時在液平面上方可見波浪狀或粗顆粒狀不平整,密度不均勻影(圖1)呈典型駝峰征,此多為蟲團所致。③大部分病人的腹片上可見各種蟲體姿態(tài),或成索條狀排列,或蜷曲成團見到大小相似粗顆粒狀蟲體斷面影,形態(tài)不斷變化。蟲體5~6mm粗,如蟲體吞氣可見蟲體內有線形或點狀氣影(圖2)如蟲體吞鋇,待病人腸內鋇排盡后,則可見許多線形或點狀鋇影④蟲團在腸管內也可引起痙攣,蠕動紊亂導致腸扭轉,甚至發(fā)展至絞窄、壞死。⑤嵌頓在回盲瓣內的蛔蟲,由于回盲瓣痙攣,蛔蟲難以通過,臨床表現(xiàn)劇烈痙攣痛,X線下可見成束蛔蟲被嵌于回盲瓣(圖3,4)⑥如腸壞死穿孔可在周圍氣腹或膿腫氣腔內見到蜷曲蛔蟲影(圖5)。
2.B超檢查 聲像顯示:①梗阻以上腸管擴張,管腔增寬,腔內液體、氣體積存,多個完全充以液體的擴張腸管形成多囊樣表現(xiàn),液體在腸管內流動,反流活躍。嚴重梗阻者腸間隙有液體滲出。②腸管內可見蛔蟲影像,單條蛔蟲呈條帶狀強回聲可見其在管腔中活動,多條蛔蟲常聚合成團利用B超診斷腸梗阻,可由不同的聲影得到辨認如能與X線檢查互補則效果更加理想。
蛔蟲性腸梗阻預后:
積極的早期治療,本病預后良好。
預防:
應采取綜合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進行普查普治。感染率超過70%的地區(qū)可集體治療,降低土地的蟲卵密度以減少傳播機會,加強糞便管理,改變個人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或未洗凈的甘薯胡蘿卜等。學校、幼兒園可以定期服用驅蟲藥,以預防感染,家庭亦可以每隔1個季度給兒童服1次驅蟲藥以預防之。
中藥處方(一)
【辨證】濕熱之邪壅滯腸中,氣血阻滯,傳導失司。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方名】菌痢湯。
【組成】銀花50克,黃連20克,白頭翁50克,秦皮50克,大黃30克,炒地榆50克,烏梅50克,仙鶴草50克,山楂50克。
【用法】上藥加水浸透后,濃煎2次,收集藥液500毫升置灌腸器中備用。每次灌入150-250毫升(液溫以患者體溫為宜),保留30分鐘,每日2次,3天為1療程。
【出處】曾沖方。
中藥處方(二)
【辨證】濕熱內蘊,外受暑邪。
【治法】清熱利濕,解暑止痢。
【方名】參蠣三荷湯。
【組成】黨參31克,生牡蠣31克,荷葉15克,荷梗15克,荷葉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崔宗漢方
細菌性痢疾
(一)傳染源:菌痢病人及帶菌者。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帶菌者由于癥狀輕或無癥狀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學中的意義更大。
(二)傳播途徑:病原菌隨病人糞便排出,直接或通過蒼蠅污染食物、生活用品或手,經口使人感染;地震,戰(zhàn)爭,洪水等因素可致水源污染,而引起暴發(fā)流行。
(三)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暫而不穩(wěn)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間無交叉免疫,但有交叉耐藥,故易復發(fā)和重復感染。
(四)流行特征:
季節(jié)性∶本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但有明顯季節(jié)性,夏秋季有利于蒼蠅孳生及細菌繁殖,且人們喜食生冷食物,故夏秋季多發(fā)。
發(fā)病年齡∶以兒童發(fā)病率最高,其次為中青年,此可能與活動范圍大及接觸病原菌機會較多有關。
發(fā)病機制
痢疾桿菌經口進入消化道后,在抵抗力較強的健康人可被胃酸大部分殺滅,即使有少量未被殺滅的病菌進入腸道,亦可通過正常腸道菌群的拮抗作用將其排斥。此外,在有些過去曾受感染或隱性感染的患者,其腸黏膜表面有對抗痢疾桿菌的特異性抗體(多屬分泌性IgA),能排斥痢疾桿菌,使之不能吸附于腸黏膜表面,從而防止菌痢的發(fā)生。而當人體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降低時,如一些慢性病、過度疲勞、暴飲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即使感染小量病菌也容易發(fā)病。
痢疾桿菌侵入腸黏膜上皮細胞后,先在上皮細胞內繁殖,然后通過基底膜侵入黏膜固有層,并在該處進一步繁殖,在其產生的毒素作用下,迅速引起炎癥反應,其強度與固有層中的細菌數(shù)量成正比,腸上皮細胞壞死,形成潰瘍。菌體內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毒血癥。
中毒性菌痢的發(fā)病機制可能是特異性體質對細菌內毒素的超敏反應,產生兒茶酚胺等多種血管活性物質引起急性微循環(huán)障礙、感染性休克、DIC等,導致重要臟器功能衰竭,以腦組織受累較重。
潛伏期
數(shù)小時至7日,平均1~2日。
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1)毒血癥狀:畏寒發(fā)熱,全身不適
(2)腸道癥狀:
腹痛:便前加重、便后緩解,左下腹明顯
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10~20次/日,有里急后重
體征:腸鳴音亢進,左下腹壓痛
2、輕型
類似腸炎,癥狀輕,易漏診、誤診。
3、中毒型
2~7歲兒童多見。全身癥狀重(以嚴重毒血癥、休克、中毒性腦病為主)、腸道癥狀輕。
按其臨床表現(xiàn)之不同分3型:
休克型 (周圍循環(huán)衰竭型):主要表現(xiàn)為感染性休克。由于全身微血管痙攣,而有面色蒼白、皮膚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紺,早期血壓可正常,但亦可降低甚至測不出;脈搏細速甚至觸不到。可伴有少尿或無尿及輕重不等之意識障礙,此型較常見。
(2) 腦型(呼吸衰竭型):此型較嚴重,病死率高,以嚴重腦癥狀為主,由于腦血管痙攣引起腦缺血、缺氧、腦水腫及顱內壓升高,嚴重者可發(fā)生腦疝。表現(xiàn)為煩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亦可出現(xiàn)呼吸異常及呼吸衰竭。
(3)混合型:具有以上兩型的表現(xiàn),為最兇險類型,病死率很高
慢性菌痢
指急性菌痢病程遷延超過2個月,病情未愈者,原因有:
1、急性期未及時診斷或治療不徹底、不適當;
2、患者原有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或原有慢性疾?。耗c道、膽道、寄生蟲等;
3、神經類型不穩(wěn)定:有神經官能癥。
4、細菌菌型有關;福氏易耐藥
偽膜性腸炎是一種主要發(fā)生于結腸和小腸的急性纖維素滲出性炎癥。這種病癥如果不得到及時的治療,對身體的傷害是非常的大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下治療偽膜性腸炎的中藥方劑,趕緊來看看吧!
偽膜性腸炎中藥方劑處方(一)
〖 辨 證 〗 暑濕外感,化熱入營,毒熱熾盛,欲犯心包,濕熱中阻,清濁不分,以致泄瀉無度。
〖 治 法 〗 清熱解毒,涼血化斑,佐以分利。
〖 方 名 〗 清熱解毒利濕湯。
〖 組 成 〗 銀花60克,連翹18克,丹皮24克,赤芍9克,公英15克,敗醬草30克,元參18克,麥冬12克,天花粉18克,茜草根12克,滑石塊60克,車前子15克,生苡米30克,白蘚皮30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偽膜性腸炎中藥方劑處方(二)
〖 辨 證 〗 脾虛濕盛,清濁不分。
〖 治 法 〗 健脾利濕,分利清濁。
〖 方 名 〗 健脾利濕湯。
〖 組 成 〗 黨參12克,白術6克,茯苓12克,豬苓9克,澤瀉9克,山藥9克,扁豆12克,肉豆蔻6克,熟地12克,麥冬9克,五味子4.5克,陳皮9克,通草3克,車前子12克,肉桂3克,葛根2.4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2劑,日服4次。
偽膜性腸炎診斷
1.病史
多發(fā)生于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颊叨嘤形改c手術或其他嚴重疾病史,并在近期內用過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癥狀的發(fā)生多見于抗生素治療4~10天內或在停用抗生素后1~2周內。有腹瀉、腹痛、部分患者可排出斑塊狀偽膜,也可伴有腹脹、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癥狀。
2.體征
可出現(xiàn)脈搏增快、血壓下降、呼吸急促等休克表現(xiàn),脫水征象;精神錯亂等中毒變化;腹部壓痛、腹肌緊張、腸脹氣及腸鳴音減弱等體征。
3.實驗室檢查
糞便涂片檢查,是否發(fā)現(xiàn)球桿菌比例增高。必要時可作糞便雙酶梭狀芽胞桿菌抗毒素中和法測定,以檢查有無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毒素存在。
4.輔助檢查
(1)X線檢查可見腸管脹氣和液平。
(2)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發(fā)紅、水腫,表面有斑塊或已融合成的偽膜。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偽膜性腸炎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了吧!沒錯,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是非常不錯的,但是要治療的話!還是要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