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桂枝五物湯方劑功效
春季養(yǎng)生湯及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黃芪桂枝五物湯方劑功效”,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黃芪桂枝五物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一類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黃芪桂枝五物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名稱】黃芪桂枝五物湯。
分類
溫理劑-溫經散寒。
組成
黃芪三兩(9g) 芍藥三兩(9g) 桂枝三兩(9g) 生姜六兩(18g) 大棗十二枚(4枚)
用法
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
益氣溫經,和血通痹。
方解
血痹證由素體骨弱肌膚盛,勞而汗出,腠理開,受微風,邪遂客于血脈,致肌膚麻木不仁,狀如風痹,但無痛,是與風痹之區(qū)別,而脈微澀兼緊,說明邪滯血脈,凝澀不通?!端貑柋哉摗氛f:營氣虛,則不仁。故以益氣溫經,和血通痹而立法。方中黃芪為君,甘溫益氣,補在表之衛(wèi)氣。
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wèi)陽;黃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藥養(yǎng)血和營而通血痹,與桂枝合用,調營衛(wèi)而和表里,兩藥為臣。生姜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養(yǎng)血益氣,以資黃芪、芍藥之功;與生姜為伍,又能和營衛(wèi),調諸藥,以為佐使。方藥五味,配伍精當,共奏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效。
本方即桂枝湯去甘草,倍生姜,加黃芪而成,旨在溫通陽氣,驅風散邪,調暢營衛(wèi),而通血痹。不僅適用于血痹,亦可用于中風之后,半身不遂,或肢體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消瘦,氣短乏力,以及產后、經后身痛等。
方歌
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姜, 益氣溫經和營衛(wèi),血痹風痹功效良。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黃芪桂枝五物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Ys630.com相關知識
一、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組成
黃芪桂枝五物湯記載于《金匱要略》卷上,其組成為黃芪9g、芍藥9g、桂枝9g、生姜18g、大棗4枚,具有調養(yǎng)榮衛(wèi),益氣溫經,祛風散邪,補氣通陽,養(yǎng)血除痹之功效,主治因素體營衛(wèi)氣血不足,復因勞而汗出、外感風邪客于血脈所致的血痹證,是治療血痹證的代表方劑。
方中黃芪為君,甘溫益氣,補在表之衛(wèi)氣。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wèi)陽;黃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藥養(yǎng)血和營而通血痹,與桂枝合用,調營衛(wèi)而和表里,兩藥為臣。生姜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養(yǎng)血益氣,以資黃芪、芍藥之功;與生姜為伍,又能和營衛(wèi),調諸藥,以為佐使。方藥五味,配伍精當,共奏益氣溫經,和血通痹之效。
另外,黃芪桂枝五物湯還可以治療女人氣虛,服用之后不僅沒有任何的副作用,反而能夠治療多種神經損傷、便秘、頸椎病、痤瘡以及糖尿病,能夠很好的改善氣虛體質,促進身體健康。
二、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做法
黃芪桂枝五物湯具有很強大的治療效果,別以為做法很難很復雜,你去藥店配好藥,在家完全可以自己搞定。看下面的具體的步驟:
材料:黃芪9克、芍藥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棗4枚。
做法:
1、將上面說到的藥材用清水洗一遍,如果是體熱者可以先將大棗去核。
2、然后把藥材都放到藥鍋里,放大概是6升的清水。
3、先用旺火把水煮開,再轉用文火煮。
4、等藥鍋里的水大概剩余2升,隔渣取水便可。
要溫服,將2升的湯水分3次,一日服完。濕熱證,陰虛證,慎用本方。
黃芪桂枝五物湯做法相當簡單,你也可以添加其他藥材治療其他病癥,具體請咨詢醫(yī)生。
三、黃芪桂枝五物湯的方歌
1、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姜,益氣溫經和營衛(wèi),血痹風痹攻效良。
2、黃芪桂枝五物湯,芍藥大棗與生姜;四肢麻木面無華,溫經通陽此方良。
四、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加減
1、治血痹,游走疼痛,加牛膝、桃仁、紅花、桔梗、雞血藤等。
2、治中風,半身不遂,肌肉消瘦,氣短自汗;或半身自汗出,脈沉無力,若兼身痛,可加川芎、地龍、丹參、當歸、元胡等。
3、治產后身痛,腰痛,汗出惡風,舌淡,脈來無力,若出血過多??杉赢敋w、阿膠、杜仲、雞血藤等。
4、治產后腰腿痛:根據產婦大部分有氣血虛弱,營衛(wèi)俱虛,衛(wèi)陽不固,腠理空虛,易受風寒侵襲之特點,運用黃桂枝五物湯加減,原方重用黃芪120g,桂枝15g。下肢痛加杜仲、牛膝、木瓜各9g;上肢痛加防風、秦艽、羌活各9g;腰疼重加補骨脂、川斷、狗脊、肉桂等。
5、治多發(fā)性神經炎:感覺障礙為甚加當歸、川芎;運動障礙為甚加附子、白術;營養(yǎng)功能障礙為甚加熱地、紅花。
6、治肢體麻木:本方用黃芪25g,桂枝、白芍各9g,生姜、大棗各12g。氣虛重用黃芪,加黨參、白術;陽虛加制附子、當歸、熟地;血虛加當歸、阿膠(烊服)、雞血藤;血瘀減白芍,加赤芍、川芎、當歸、紅花;濕阻經脈加陳皮、云茯苓、薏苡仁、蒼術;上肢麻木加羌活;下肢麻木加牛膝。
7、治銀屑病:藥用黃芪50g,桂枝、當歸、防風、連翹各15g,甘草lOg。進展期加生地30g,雙花20g,天花粉15g。瘙癢重加白蘚皮30g。靜止期加丹參、赤芍各25g,薏苡仁20g,天花粉15g。
那么在現代,黃芪桂枝五物湯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呢?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現代運用,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五、黃芪桂枝五物湯的現代運用
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療風痹。適當加減可治療肩周炎、末梢神經炎、坐骨神經痛、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風后遺癥等疾患。
有報道以本方加牛膝、紅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療末梢神經炎;加當歸、白芷、細辛、威靈仙等治療面神經麻痹;加羊肉250克煎湯并加雞血藤、當歸等治療產后身痛。
加黨參、白術、赤芍、川芎等治療肢端麻木;加全蟲、地龍、蜈蚣、細辛等治療橈神經損傷;加炙乳香、沒藥、牛膝、紅花、當歸、水蛭等治療脫疽;加骨碎補、當歸、續(xù)斷、杜仲等治療痛痹;合烏頭湯化裁治療坐骨神經痛均證明有滿意療效。
有四肢麻木,舌淡,或微惡風寒,身體不仁,脈無力等癥狀的患者可以服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另外,還適用中風之后,半身不遂,或是半身汗出,消瘦,經常感到氣喘喘,以及產后痛,經痛者。
李彥民是第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從事中醫(yī)骨傷科臨床工作30多年,臨床經驗豐富。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仲景治療血痹虛勞方,李彥民靈活化栽,加味用于骨傷科臨床,收效顯著,現將其臨證經驗介紹如下。
益氣調營 祛頸肩痛
骨傷科能引起頸肩痛的疾病頗多,如頸椎病、肩關節(jié)周圍炎、胸廓出口綜合征、肱骨外上髁炎、肘管綜合征、橈管綜合征及腕管綜合征等。這些常見的骨傷科病癥,除了各自所特有的臨床表現以外,其疼痛大多以麻木為主。麻木乃氣血不足的表現,正氣不足,營衛(wèi)不和,風邪乘機而入則痹于肌膚。李彥民抓住這一病機,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大多能收到較好療效。
病案舉例:患者張某,女,53歲,農民。于2002年3月就診。自訴頸項及右側肩臂疼痛、麻木、怕冷兩個月,加重10天?;颊哳i項僵硬,轉側不利,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疼甚時徹夜不眠。查牽拉試驗陽性,壓頭叩擊試驗陽性,頸椎攝片示頸椎骨質增生。
診斷為頸椎病(虛寒型),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處方: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棗7枚,丹參15g,葛根15g,當歸15g,羌活10g,水煎服日1服,連服20余服,而痊愈。
按:本例頸椎病屬中醫(yī)之“痹證”范疇。病因素體虛弱、過度勞損造成正氣虛損,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所致,邪氣留滯于筋脈,則筋脈閉塞,氣血瘀滯。運用本方益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止痛,故可取效。
治腰腿痛 意在補虛
骨傷科能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疾病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梨狀肌損傷綜合征等。李彥民治療腰腿痛病30年,積累了豐富經驗,辨證用藥所選主方則是黃芪桂枝五物湯。李彥民指出:“腰腿痛這一臨床癥候群,有的屬于痹癥所致,有的屬于外傷引起,有的屬于腎虛、血瘀等等。對于痹癥的治療,若脈證表現為虛象,即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之。”
病案舉例:患者王某,男,42歲,農民。2007年10月12日初診。訴左腿疼痛半年余,初覺左臀部疼痛,后每因勞累時疼痛加劇,且疼痛沿左側大腿后側、小腿外側向足部放射,并有麻木感。診舌質淡紅、苔白,脈沉澀。西醫(yī)診斷為左梨狀肌損傷綜合征。
李彥民治以益氣溫經、和營通痹。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30g,桂枝6g,白芍6g,懷牛膝10g,全當歸10g,生姜3片,大棗15g。外用熱敷散,用藥18服,病愈。
按:多數腰腿痛患者是由于氣血虛弱、營衛(wèi)俱虛、衛(wèi)陽不固、腠理空疏、風寒之邪乘虛而侵引起。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固衛(wèi)為主藥,輔以桂枝溫經、通陽,佐以芍藥養(yǎng)血和營,懷牛膝壯腰,姜棗同用調和營衛(wèi),合而為劑,可使氣行血暢,痹痛自除,故使用該方治療氣血虛弱、風寒痹阻之腰腿痛能獲良效。
治歷節(jié)風 通絡行痹
歷節(jié)風,中醫(yī)學稱之為“頑痹”,當現代醫(yī)學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頑固,久延難愈。氣虛、痰瘀互結于關節(jié)是其基本病機。李彥民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
病案舉例:顧某,女,26歲,農民。2005年5月11日初診。主訴:雙手指近端指間關節(jié)腫痛、僵硬,雙膝關節(jié)腫痛4年余?;颊?年前因受風寒,引起感冒、發(fā)燒,全身疼痛無力,雙手指近端指間關節(jié)腫痛、晨僵,膝關節(jié)發(fā)涼僵硬,伸屈不利,自汗。證見表情憂郁,營養(yǎng)中等,體型消瘦,膝關節(jié)腫、變形,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沉緊。
西醫(yī)診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辨證:風寒濕證。
李彥民治以祛風除濕、活血止痛。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20g,桂枝6g,白芍6g,懷牛膝10g,威靈仙12g,秦艽12g,穿山龍15g,全當歸10g。用藥6服,晨僵消失,服18服后,癥狀基本消失。
按:黃芪桂枝五物湯是《金匱要略》中治療營衛(wèi)氣血俱虛、邪入血分之血痹癥方,全方奏益氣通陽、甘溫除熱、祛風逐濕、通絡行痹之功效。臨床觀察表明,本方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活動期確具療效,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癥狀,控制病情,減少本病的反復發(fā)作,預防感冒;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環(huán),故有人認為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可能與改善血液流變性有關。筆者認為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以治本為主,標本兼治,通過益氣溫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而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循環(huán),有利于祛邪生新,通絡行痹。該方通過多途徑、多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而達到治療效果。
加減靈活 運用自如
李彥民臨床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的范圍很廣,主要是由于他能依據臨證表現,對本方靈活加減。若治療上肢痹痛時常加防風、桑枝、羌活,下肢痹痛時常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虛重者加當歸、雞血藤,氣虛重者倍用黃芪,加黨參;陽虛肢冷者加附子;陰虛潮熱者加龜版、知母、生地;筋攣麻痹者加地龍、烏蛇,血痹痛甚者加桃仁、紅花、丹參。李彥民對于本方無論怎樣加減變通但總不失其立方旨意,他說:“若不守病機,隨意加減,失去原方的旨意,臨床很難奏效?!?/p>
黃芪桂枝五物湯
出處:《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p>
組成:黃芪三兩(9g),芍藥三兩(9g),桂枝三兩(9g),生姜六兩(18g),大棗十二枚(4枚)。
用法: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氣溫經,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桂枝附子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桂枝附子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桂枝附子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湯
處方
桂枝(三錢) 附子(炮.去皮臍.三個) 甘草(二錢)。
功能主治
治傷寒八九日不解,風濕相搏,身體煩疼。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钊藭猩炙幋髼?。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傷寒論》:桂枝附子湯
處方
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棗12枚(擘)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F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等屬于風寒濕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
上藥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備注
方中桂枝散風寒,通經絡,附子祛風除濕,溫經散寒,二藥相配,散風寒濕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棗調和營衛(wèi),甘草補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風除濕,媼經散寒之功。
【摘錄】《傷寒論》。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桂枝附子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黃耆桂枝五物湯的方劑。
【別名】黃耆五物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三)、桂枝五物湯(《赤水玄珠》卷十二)。
【處方】黃耆9克 芍藥9克 桂枝9克 生姜18克 大棗12枚(一方有人參)
【功能主治】補氣通陽,養(yǎng)血除痹。治血痹,脈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溫服。
【備注】方中黃耆補氣、桂枝通陽為君;,芍藥養(yǎng)血除痹為臣;大棗、生姜調和營衛(wèi)為佐、使。合用以奏補氣通陽,養(yǎng)血除痹之效。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黃耆湯、黃耆五物湯、桂枝五物湯、五物湯
【處方】黃耆3兩,芍藥3兩,桂枝3兩,生姜6兩,大棗12枚(一方有人參)。
【功能主治】調養(yǎng)榮衛(wèi),祛風散邪。主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
【用法用量】黃耆湯(《圣濟總錄》卷十九)、黃耆五物湯(《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湯(《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湯(《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二)。
【各家論述】《金鑒》:以黃耆固衛(wèi);芍藥養(yǎng)陰;桂枝調和營衛(wèi),托實表里,驅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棗益脾,為至當不易之治也。
【臨床應用】1.痹:張,形寒,手足痛,肌肉漸腫,勞力行走,陽氣受傷,客邪內侵,營衛(wèi)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陽虛者,與黃耆五物湯”。黃耆、桂枝、茯苓、炙草、當歸、煨姜、南棗。
【摘錄】《金匱》卷上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于黃耆桂枝五物湯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黃耆桂枝五物湯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
枳實薤白桂枝湯我們聽名字可能會覺得一頭霧水根本猜不透,其實大家是因為不能夠經常的接觸到所以就會覺得很是陌生,其實枳實薤白桂枝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枳實薤白桂枝湯有哪些的功效與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紹的內容大家感興趣。
【名稱】枳實薤白桂枝湯。
分類
理氣劑-行氣。
組成
枳實四枚(12g)、厚樸四兩(12g)、薤白半升(9g)、桂枝一兩(6g)、瓜蔞一枚、搗 (12g)。
用法
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樸,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三次溫服 (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通陽散結,祛痰下氣。
方解
本方證因胸陽不振,痰濁中阻,氣結于胸所致。胸陽不振,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為陰邪,易阻氣機,結于胸中,則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痰濁阻滯,肺失宣降,故見咳唾喘息、短氣;胸陽不振則陰寒之氣上逆,故有氣從脅下沖逆,上攻心胸之候。治當通陽散結,祛痰下氣。
方中瓜蔞味甘性寒人肺,滌痰散結,開胸通痹;薤白辛溫,通陽散結,化痰散寒,能散胸中凝滯之陰寒、化上焦結聚之痰濁、宣胸中陽氣以寬胸,乃治療胸痹之要藥,共為君藥。
枳實下氣破結,消痞除滿;厚樸燥濕化痰,下氣除滿,二者同用,共助君藥寬胸散結、下氣除滿、通陽化痰之效,均為臣藥。佐以桂枝通陽散寒,降逆平沖。諸藥配伍,使胸陽振,痰濁降,陰寒消,氣機暢,則胸痹而氣逆上沖諸證可除。
【注意事項】暫無資料。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枳實薤白桂枝湯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枳實薤白桂枝湯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亂用哦。
內補黃芪湯可能我們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常接觸到,但是我們會覺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別,一聽就有想要了解的沖動。其實大家有所不知內補黃芪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內補黃芪湯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吧。
內補黃芪湯
名稱
內補黃芪湯。
分類
補益劑-氣血雙補。
組成
黃芪(鹽水拌炒)二錢,熟地黃(酒拌)、人參、茯苓、甘草(炙)各五分,芍藥(炒)、川芎、官桂、遠志(去心,炒)、當歸(酒拌)各八分,麥門冬(去心)五分,作一劑。
用法
水一盅半,姜三片,棗二枚,煎六分,食遠服。
功效
補益氣血、養(yǎng)陰生肌。治癰疽潰后,氣血皆虛,潰處作痛,倦怠懶言,間或發(fā)熱,經久不退,脈細弱,舌淡苔薄等癥。
方歌
內補黃芪四物湯 參苓麥草肉桂藏 再加遠志并姜棗 補益托疹效力彰 。
【注意事項】暫無資料。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內補黃芪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大家是否知道桂枝四物湯這種中藥方劑呢?可以說桂枝四物湯在臨床中的應用是相當的廣泛的,那么桂枝四物湯都具有哪些特點呢?日常生活中桂枝四物湯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處方】當歸 熟地 川芎各6克 白芍9克(炒)桂枝9克 甘草(炙)3克
【功能主治】治婦人經來,外感風寒,發(fā)熱有汗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四十四
【處方】四物湯加桂枝倍當歸。
【功能主治】婦人經產一切血病,風感太陽衛(wèi)分,發(fā)熱有汗。
【用法用量】《金鑒》本方用當歸、熟地、川芎各二錢,白芍(炒)三錢,桂枝三錢,甘草(炙)一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保命集》卷下
桂枝四物湯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