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骨刺中藥方劑”,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yī)處方
【方名】骨刺外洗方。
【組成】山慈姑9克,透骨草12克,川牛膝9克,京三棱9克,川紅花6克,蓬莪術9克,川獨活12克,乳香、沒藥各3克,徐長卿15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熏洗患處。
【備注】此方主治腳底骨刺走路劇烈疼痛行動不便。
【出處】養(yǎng)生治病秘方集
老年骨刺能根治嗎
近一段時間,很多讀者詢問關于骨刺的問題,記者請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骨科副主任徐超進行了集中解答。
有讀者問,是不是所有的人到老都會長骨刺?不錯,大部分人都會長骨刺,隨著人體的衰老,骨鈣的丟失慢慢開始大于吸收,骨頭的承受力開始減弱。人體出于自我保護,在骨髂力量較弱的地方長出多余的骨頭,也就是骨刺。長骨刺是人體自我保護的結果,但是有時候骨刺周圍的軟組織如韌帶等,不適應骨刺的出現(xiàn),人就會不舒服,感覺到疼,或是產(chǎn)生炎癥。
長出骨刺后,通過按摩可以消除嗎?徐醫(yī)生的回答是,骨刺無法根治,即使可能去除也還會再長。按摩的目的是緩解癥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筋活血。從西醫(yī)角度可解釋為讓體內(nèi)的炎癥物質(zhì)通過按摩代謝掉,患者感覺就會舒服一點。當然,如果感覺良好的話,自己在家按揉長骨刺的部位也未嘗不可,但是別指望以此徹底消除骨刺,最好請專業(yè)的醫(yī)生和理療師進行正規(guī)治療。
還有的讀者提供了熱敷治療骨刺的偏方,要么用熱毛巾,要么用保鮮膜將骨刺部位包裹住,然后用電吹風吹徐醫(yī)生說,這些辦法的道理其實和按摩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加熱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不適的癥狀。
長了骨刺的部位能鍛煉嗎?徐醫(yī)生認為,長骨刺提倡主動進行適當鍛煉,從而維持關節(jié)功能的活動,使骨質(zhì)不至于太疏松,加強周圍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來取代骨與骨之間的直接作用。具體的鍛煉方式因人而異,以自我感覺為準。
人體容易長骨刺的部位集中在脊柱、頸椎、腰椎和膝關節(jié),除去年齡因素,職業(yè)因素也很關鍵。長期伏案的人就容易在脊柱和頸椎長骨刺,所以年輕時應該積極地預防,不要長久地保持一種姿勢,還要加強鍛煉。
ys630.COm精選閱讀
對于有骨刺的人來說當骨刺發(fā)作的時候是非常的難受的,這種疼痛讓人非常的痛苦和難受,一般骨刺可以采用中醫(yī)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用傳統(tǒng)的中藥材來治療骨刺的效果還是很顯著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骨刺中藥外敷藥都有哪些配方呢,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骨刺中藥外敷法
1、先將川烏、草烏、細辛、當歸、桂枝、制乳香、制沒藥、全蝎、威靈仙、獨活等藥用紗布包,水煎備用(溫度保持在30~40℃),再用毛巾浸中藥液,稍擰干,敷在腰部疼痛處,為保持熱敷的溫度和中藥的持續(xù)滲透,每隔10分鐘毛巾重復浸藥液1次,并在毛巾在放一個熱水袋(水溫50℃左右),或不用熱水熱,用紅外線照射腰部,每天藥敷2次,每次30分鐘。
2、取桑柴一宗,劈成條;牛骨一宗,砸成指頭粗細的小塊,備好醋一碗。做一小型爐子,將桑柴、牛骨在爐中架空(可編一鐵絲網(wǎng))燒旺。將患處抹上醋,放爐子上烤,醋烤干后再抹再烤。待疼痛難忍時,可暫時離開爐子片刻,應盡量忍耐。每次烤1個小時,共烤4次,一般3次即愈。
3、白花蛇(銀環(huán)蛇)4條,威靈仙72克,當歸、土元、血竭、透骨草、防風各36克,共研細末,過篩。日服2次,每次3克,開水送服。
4、熟地45克,鹿銜草、骨碎補、雞血藤各30克,肉蓯蓉、淫羊藿各15克,萊菔子、淮山藥各9克。每劑水煎3次,濾液分3次服。久服效著。可治肥大性脊椎炎、足跟骨刺、大骨節(jié)病、頸椎病等。
5、當歸、羌活、紅花、白芷、制乳香、制沒藥、桃仁、透骨草、郁金、降香、木瓜、補骨脂、土元、黃柏、青鹽各12克,水煎。先熏后洗,每天2次,15天為一療程。兩付即好。此方對腳跟骨刺有效。
6、威靈仙、蘇木屑、香樟木各30克,米醋500毫升。將前4味加水浸泡后,再煎汁,稍濃縮,然后加水米醋攪勻,加熱后浸洗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日1-2次。
胃炎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和慢性炎癥,常常伴有上皮細胞的損傷和粘膜的炎癥反應。其屬于最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那么得了胃炎怎么辦呢?胃炎的飲食治療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給大家推薦慢性胃炎中藥方劑。
中藥處方一
【辨證】虛寒挾熱。
【治法】溫中補脾,清熱理氣。
【組成】太子參10克,吳萸3克,焦梔仁9克,枳殼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處方二
【辨證】肝郁化火,氣滯血瘀,久病入絡。
【治法】理氣化瘀通絡。
【組成】金鈴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實10克,大腹皮10克,黃連3克,吳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緣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中藥處方三
【辨證】中焦?jié)駸峄プ琛?/p>
【治法】益氣健中,理氣除滿,清熱燥濕。
【組成】黨參9克,制半夏9克,黃芩9克,黃連3克,蒲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陳皮9克,六曲9克。
結語:胃作為消化系統(tǒng)上一種常見疾病,平時需要注重預防和保健。上文我們給大家介紹了胃炎的中藥方劑,這些方劑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胃炎所開出的藥單,對于治療胃炎比較安全有效。希望通過我們這里的了解對你有所幫助。
嚴重的水痘患者在水痘的發(fā)病期間還會出現(xiàn)皮膚損傷現(xiàn)象,這時候就算水痘痊愈也會在皮膚表面留下疤痕。并且誰都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疾病,所以在水斗的發(fā)病初期就應該采取方法進行治療。不同的水痘患者選擇的治療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中醫(yī)學上有哪些治療水痘的中藥方劑呢?
水痘是一種極為復雜的疾病,較多人出現(xiàn)了該病的困擾,對于患者的全身健康不利,且會誘發(fā)明顯的皮損出現(xiàn),朋友們應當提防水痘的發(fā)生,且要深入了解相關的治療辦法,病發(fā)期間是可以采用中藥進行治療的,中藥治療能起到較為滿意的療效,且能降低藥物的副作用,有利于患者朋友的皮損康復,常用的中藥方劑有雙花連翹治水痘,藥物組成有含雙花、車前子、紫花、連翹、六一散包、黃花、地丁等,患者每天使用藥物一劑,加入清水后進行煎煮,分為2-3次服用,可使用藥渣煎湯清洗皮損部位,能夠起到止癢的效果。
另外還有荊芥連翹,也可有效治療水痘,藥物組成有荊芥、赤芍、牛蒡子、連翹、淡竹葉、白蒺藜、木通、蟬衣、燈草等藥物,每天用藥一劑,需要將諸藥浸泡在清水中半小時,沸煎5-6分鐘之后,取汁后讓患者頻頻飲服,能夠起到較為不錯的療效,治療期間應當遵循用藥原則,合理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清楚的了解以上的內(nèi)容后,大家知道了治療水痘的中藥方劑是什么了,水痘越發(fā)的嚴重,困擾到了較多的患者,且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各位朋友要將水痘警惕起來,全面了解上述中的中藥方劑,身體發(fā)病后需要積極的治療,還要留意患者的皮膚衛(wèi)生。
感冒的朋友其實有很多種治療的方式,如果是初期的感冒,其實患者完全不需要藥物去進行治療的,只要保持好充足的休息和水分即可。如果感冒相對嚴重一些的,也是可以通過中藥來進行調(diào)理的,這樣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1、治感冒咳嗽的中藥方劑
1.1、荊防敗毒散
【組成】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殼、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發(fā)散風寒,解表祛濕: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證初起,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無汗、劇烈頭痛、肌肉關節(jié)酸痛,舌苔白膩,脈浮或浮數(shù)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瘡癰初起而有表寒證者。
1.2、杏蘇散
【組成】杏仁、桔梗、黃芩、貝母、紫蘇、枳殼、甘草、陳皮、前胡、桑白皮、麥門冬、生姜。
【功能】 發(fā)散風寒,宣肺化痰。
【主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鼻塞清涕、咳嗽痰涌。
適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之咳嗽、鼻塞;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之咳嗽,屬涼燥痰濕者,對秋燥傷風咳嗽有著效。
1.3、銀翹散
【組成】連翹(9克) 銀花(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葉(4克) 生甘草(5克) 荊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蘆根(9克)
【方訣】 銀翹散治上焦疴,竹葉荊蒡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溫病初起用最多。
【功用】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1.4、新加香薷飲
【組成】香薷6克,銀花9克,鮮扁豆花9克,厚樸6克,連翹6克。
【功用】祛暑解表,清熱化濕。
【主治】暑溫初起復感風寒。證見惡寒發(fā)熱,無汗,心煩而赤,口渴,苔白,脈右洪大左反小者。
2、治感冒咳嗽的中成藥
2.1、復方菠蘿酶片
每次3片,每天3次。該藥中所含的菠蘿酶,可滲透入炎癥組織,分解痰液中的蛋白成分,使粘痰分解,易于咳出;其所含的豬膽汁也可化痰止咳。也可選用復方甘草片,口服或含服,每次2~3片,每天3次。
2.2、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
草珊瑚含片為含服藥,每次2片,每隔2小時1次。此藥直接作用于咽喉局部患處,使局部藥物保持高濃度,有利于局部殘余炎癥和痰液的分解、咳出。也可選用西瓜霜含片,作用和用法與草珊瑚含片相同。
2.3、清音丸
也為含服藥,每次1丸,每天2~3次。此藥對于咳嗽兼有聲嘶的患者有良效,可迅速緩解聲音嘶啞的癥狀。
3、治感冒咳嗽的西藥
解熱鎮(zhèn)痛類感冒藥(如:對乙酰胺基酚、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氨基比林),代表藥物有:康必得、泰諾、白加黑、快克、感康、銀得菲、百服寧。此類藥物對肝腎損傷大。
鼻塞流涕類感冒藥(如:偽麻黃堿、苯丙醇胺),代表藥物有:新康泰克、泰諾、白加黑、銀得菲、百服寧。這類藥物心血管、“三高”、甲亢、前列腺疾病患者禁用。
流鼻涕、打噴嚏類感冒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鹽酸苯海拉明),代表藥物有:新康泰克、泰諾、白加黑(夜)、快克、感康、銀得菲、百服寧(夜)。此類藥物有神經(jīng)抑制,嗜睡副作用,駕駛員、機械操作、高空作業(yè)人員禁用。
鎮(zhèn)咳祛痰類感冒藥(如:氫溴酸右美沙芬、鹽酸二氧異丙嗪、甘草合劑)。代表藥物:泰諾、白加黑、百服寧。此類藥物腸胃刺激性大。
許多經(jīng)歷過牙痛的朋友就會明白,牙痛一定發(fā)作起來,是可以讓人痛不欲生的。對于牙痛的緩解,也可以通過中藥來進行的,雖然效果會比較慢一些,但是持久的效果會更好的。利用中藥來治療牙痛,需要提前確認引起牙痛的原因是什么的。
中醫(yī)辯證說牙痛
1、風熱牙痛
主證:牙齒疼痛,呈陣發(fā)性,遇風發(fā)作,患處得冷則痛減,受熱則痛增,牙齦紅腫,全身或有發(fā)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shù)。
證候分析:風熱侵襲,火郁牙齦,瘀阻脈絡,故牙齒疼痛,遇風發(fā)作,牙齦紅腫;風熱為陽邪,得冷則痛減,受熱則更助風火而痛增。風邪外襲在表,與熱相搏,故見發(fā)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干、脈浮數(shù)。
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方用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8克,連翹18克,牛蒡子10克,竹葉10克,荊芥10克,白芷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蠶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
2、胃火牙痛
主證: 牙齒疼痛劇烈,牙齦紅腫較甚,或出膿滲血,腫連腮頰,頭痛,口渴引飲,口氣臭穢,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脈象洪數(shù)
證候分析:足陽明胃經(jīng)循行人齒,胃火熾盛,循經(jīng)上蒸齒齦,"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齒牙,故牙齒痛,牙齦紅腫較甚?;鹗}絡則滲血,傷肌膜則化腐成膿。若火熱結聚不散,則腫連腮頰;邪熱上擾則頭痛;熱傷津液,故口渴引飲,大便秘結,口有臭氣,舌苔黃厚,脈洪數(shù)均為胃腑熱盛之象。
治:宜清胃瀉火、涼血止痛,方用清胃散加減:黃連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升麻6克,黃芩12克,生石膏30克,連翹15克,白芷10克,細辛3克,大黃6~12克。素體陰虛者,可用玉女煎加地骨皮、玄參。
3、虛火牙痛
主證: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久則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咬物無力,午后疼痛加重。全身可兼見腰酸痛,頭暈眼花,口干不欲飲,舌質(zhì)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shù)。
證候分析:腎陰虛,虛火上炎,結于齒齦,故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虛火長時灼爍,齦肉受損而失于濡養(yǎng),發(fā)生萎縮。
治:宜滋陰益腎、降火止痛,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0克,山藥3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骨碎補15克,狗脊30克,細辛3克,牛膝10克。
4、風冷牙痛
呈陣發(fā)性,遇風寒發(fā)作或加重,遇熱痛減,牙齦腫或不腫,全身可伴有惡風寒、無汗、頭痛、鼻塞聲重、舌淡苔白等癥狀。主要見于陽虛體質(zhì)的牙周病患者。治宜疏風、散寒、止痛,方用川芎茶調(diào)散加蓽撥。
導致出現(xiàn)牙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歸結為兩種,一種就是日常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例如刷牙以及漱口等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另外一種就是從飲食方面出發(fā),多吃一些上火或者是過于冷熱酸甜的食物,導致上火以及邪毒的入侵,這樣也會出現(xiàn)牙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