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管白前的鑒定
養(yǎng)生調(diào)理管。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生活中經(jīng)常流傳這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鵝管白前的鑒定,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鵝管白前是柳葉白前的別稱。因根莖細長圓柱形,節(jié)明顯,帶間細長,斷面中空形似鵝管而得名。
經(jīng)驗鑒別
藥材以根多而長,色黃白色,味濃者為佳。
植物特征:多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生于山谷、溪邊或陰濕處。根狀莖細長,從節(jié)處生須根。葉對生;葉線狀披針形,長5-12厘米,無毛。夏季開花;聚傘花序腋生,不分枝,無毛,比葉短,有3-8朵花;花暗紫色。蓇葖果長角狀,種子頂端有一簇白色長毛。
藥用部分:根狀莖及根
采集時間:夏、秋季采集
性能:性微寒,味辛甘;祛風散熱,消腫止痛。
驗方
1.腮腺炎:柳葉白前、馬蘭根(均鮮)各30克,搗汁內(nèi)服,白糖為引;藥渣搗爛外敷。
2.全身瘙癢:柳葉白前、合掌消、油桐葉、金錢花藤葉各120克,水煎溫浴。
3.支氣管炎、咳嗽哮喘:柳葉白前、桔梗、紫菀、百部、蘇子各10克,陳皮6克,水煎服。
相關閱讀
鵝管石的藥用價值
為海產(chǎn)腔腸動物樹珊瑚科的櫟珊瑚以石灰質(zhì)骨骼入藥。全年可采集,敲去雜石部分取條狀物即成。
鵝管石三方晶系。晶體為菱面體,也有呈柱狀及板狀者。集合體常呈鐘乳狀或致密粒狀體產(chǎn)出。顏色大都為無色或乳白色,如含有混入物,則染成灰、黃、玫瑰、紅、褐等各種色彩。具玻璃樣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可沿三個不同的方向劈開。斷面貝殼狀。硬度3。比重2.6-2.8。
為碳酸鹽類方解石族礦物方解石的細管狀集合體。
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CO3)。此外,尚含少量鎂、鍶、鋇等。
鵝管石主要成分與鐘乳石一致,鐘乳石主要為碳酸鈣(CaCO3)。其中CaO55.93%。含微理元素鐵、銅、鉀、鋅、錳、鎘(mg/g)分別為795.0%,15.5×10\-6,0.004%0.159%,15.5×10\-6,0.01×10\-6。其他尚含有鎂、磷、鈷、鎳、鉛、銀、鉻等。
僅微量元素成分略有不同。
性狀,甘,溫。
炮制裝入砂罐,置爐火中煅紅,取出放涼研細即成。
性味補肺,壯陽,通乳。用于肺癆咳嗽氣喘,吐血,陽痿,腰膝無力,乳汁不下等癥。
內(nèi)服:煎湯,9-15g,打碎先煎;研末,0.3-15g,或入丸劑。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鵝管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用時打碎。生品擅于溫肺化痰,通利乳汁,多用于肺虛咳喘,乳汁不下。
煅鵝管石《醫(yī)學入門·本草》,“煅研?!爆F(xiàn)行,取凈鵝管石,置適宜的容器內(nèi),用無煙武火加熱,煅至紅透,有臭氣逸出時取出,放涼,搗碎或研細。
醋淬鵝管石,取凈鵝管石裝入罐中,置武火上煅呈紅透,趁熱傾入醋中淬透,冷后碾碎。每鵝管石100kg,用醋25kg。制后易于粉碎,溫腎壯陽力強,多用于腎虛氣喘,陽痿不舉。
鵝管石的副作用
注意,實熱及陰虛火旺者禁服。
鵝管石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治一切勞,咳嗽壅滯,胸脯痞滿: 鵝管石、雄黃、佛耳草、款冬花各等分。上為末。每服用藥一錢,安在香爐子上焚著,以開口吸煙在喉中。(《宣明論方》焚香透膈散)
鵝管石的簡介
鵝管石為海產(chǎn)腔腸動物樹珊瑚科的櫟珊瑚Balanophyllia sp,以石灰質(zhì)骨骼入藥。全年可采集,敲去雜石部分取條狀物即成。
鵝管石三方晶系。晶體為菱面體,也有呈柱狀及板狀者。集合體常呈鐘乳狀或致密粒狀體產(chǎn)出。顏色大都為無色或乳白色,如含有混入物,則染成灰、黃、玫瑰、紅、褐等各種色彩。具玻璃樣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可沿三個不同的方向劈開。斷面貝殼狀。硬度3。比重2.6-2.8。
釧乳石系含碳酸鈣的水溶液,經(jīng)石灰?guī)r裂隙,從溶洞頂?shù)蜗?因水分蒸發(fā),二氧化碳散逸,使析出的碳酸鈣淀積而成,且自上向下逐漸增長,倒垂于洞頂。
分布于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鵝管石的功效與作用
富含成分: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CO3)。此外,尚含少量鎂、鍶、鋇等。鵝管石主要成分與鐘乳石一致,鐘乳石主要為碳酸鈣(CaCO3)。其中CaO55.93%。含微理元素鐵、銅、鉀、鋅、錳、鎘(mg/g)分別為795.0%,15.5×10\-6,0.004%0.159%,15.5×10\-6,0.01×10\-6。其他尚含有鎂、磷、鈷、鎳、鉛、銀、鉻等。僅微量元素成分略有不同。
功能主治:溫肺;壯陽;通乳。肺寒久嗽;虛勞咳喘;陽痿早泄;夢遺滑精;腰腳冷痹;乳汁不通。
作用:治一切勞,咳嗽壅滯,胸脯痞滿:鵝管石、雄黃、佛耳草、款冬花各等分。上為末。每服用藥一錢,安在香爐子上焚著,以開口吸煙在喉中。
鵝管石的市場信息
1、鵝管石的價格
尚不明確。
2、鵝管石的選購方法
為腔腸動物樹珊瑚科櫟珊瑚的石灰質(zhì)骨骼或礦物鐘乳石的細長尖端部分(滴乳石)。呈圓柱形或圓錐形,中空如和狀,長3-7cm,直徑0.5-1.3cm,管壁厚1-4cm。白色、淡黃白色。
表面平滑,有的較粗糙,有顆粒或縱斜紋理。半透明至不透明。質(zhì)硬脆,可折斷,斷面白色,具玻璃光澤,中心具較大空洞,壁厚者可見淺黃色環(huán)層。無臭,味淡。
3、鵝管石的保存方法
櫟珊瑚全年可采,除去雜石,洗凈,曬干。鐘乳石全年可采,選擇細如管狀的滴乳石。
【拉丁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別名】水楊柳、鵝白前、草白前、白馬虎、石藍、嗽藥(《唐本草》)。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柳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Lvl.的根莖及根。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微溫。歸肺經(jīng)。
【功效】降氣化痰,止咳。
【應用】咳嗽痰多,氣喘。該品性微溫而不燥烈,長于祛痰,降肺氣以平咳喘,無論屬寒屬熱,外感內(nèi)傷,新嗽久咳均可用之。
【生長環(huán)境】白前生于300米以下低海拔的河溪旁、湖邊、渠道、塘邊、溝旁的潮濕地上,土壤一般為疏松的砂質(zhì)土及壤土。
【分布地區(qū)】白前主要分布十分廣泛,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主產(chǎn)于湖北新洲。
【年需求量】白前以前為野生品種,隨著時間的推移白前已經(jīng)變野生為家種品種,白前是小品種,每年需求量在400-500噸之間。
植物形態(tài)
①柳葉白前,又名:水楊柳、大鶴瓢、水柳。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匍匐。莖直立,單一,下部木質(zhì)化。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3~8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反卷;下部的葉較短而寬;頂端的葉漸短而狹。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8~15毫米,中部以上著生多數(shù)小苞片;花萼綠色,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紫色,5深裂,裂片線形,長約5毫米,基部短筒狀;副花冠5,上部圍繞于蕊柱頂端,較蕊柱短;雄蕊5,與雌蕊合成蕊柱,花藥2室;雌蕊1,子房上位,2心皮幾乎分離,花柱2,在頂端連合成一平盤狀的柱頭。蓇葖果角狀,長約7厘米。種子多數(shù),頂端具白色細絨毛?;ㄆ?月。果期10月。生長于溪灘、江邊砂磧之上或山谷中陰濕處。分布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西、廣東、貴州、云南、四川等地。
②蕪花葉白前,又名:溪瓢羹、消結草、烏梗仔。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根莖匍匐,節(jié)上簇生多數(shù)須根。莖直立,幼枝被棕色毛茸,老枝往往殘留一部分毛茸。葉對生,幾無柄;葉片橢圓形,長2.5~5厘米,寬0.8~1.5厘米,先端圓或銳尖,基部楔形,全緣。聚傘狀花序腋生;花萼黃綠色,近于全裂,裂片卵形;花冠黃白色,深5裂,裂片卵圓形;副花冠5,黃綠色,肉質(zhì)瘤狀,上部圍繞于蕊柱頂端,與蕊柱幾等長;雄蕊5,藥覆蓋蕊柱先端;子房上位,由2個幾乎分離的心皮組成,兩花柱頂端連合而成肥厚平盤狀柱頭。蓇葖果1~2個,狹長卵形,長約4.5厘米。種子多數(shù),頂端具白色細絨毛?;ㄆ?月。果期9~10月。生長環(huán)境及分布與柳葉白前同。兩者常群生一起。
藥材
①柳葉白前又名:鶴管白前。為干燥的根莖及根,彎曲扭轉而成團狀。根莖呈管狀,細長有節(jié),略彎曲,長約4~15厘米,直徑1.5~5毫米,表面淺黃色至黃棕色,有細縱皺紋,節(jié)部膨大,常有分歧,并密生須根,頂端常殘留灰綠色或紫棕色的地上莖;質(zhì)堅脆,易折斷,斷面類圓形,中空或有膜質(zhì)的髓。根細長彎曲,長約1~10厘米,多數(shù)呈毛須狀,表面棕色或紫棕色,有細繳皺,并具多數(shù)小須根。質(zhì)堅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擴大鏡下可見中心木部。氣微弱,味甜。
②芫花葉白前干燥的根及根莖,形狀與柳葉白前相似,但根莖及地上莖節(jié)部的芽對生而顯著;根較長而粗,長約5~20厘米,直徑約0.5~1毫米;色亦較淺,常為灰黃色。氣微弱,味微甜。以上兩種,均以根莖粗、須根長、無泥土及雜質(zhì)者為佳。主產(chǎn)浙江、安徽,此外,江蘇、湖北、江西等地亦產(chǎn)。
導讀:中藥白前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白前的功效與作用、白前圖片、白前的藥用價值、白前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白前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白前簡介白前圖片白前的功效與作用白前的藥用價值白前的用法與用量白前的副作用白前的配伍應用白前的臨床應用白前簡介
白前,藥用部分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柳葉白前或芫花葉白前的根及根莖。8月間挖根,或拔起全株,割去地上部分,洗凈,曬干。
根莖圓柱形,較短小,或略呈塊狀;表面灰綠色或淡黃色,平滑或有細縱紋。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1~2厘米,質(zhì)地較堅硬,折斷面中空,髓腔較小。節(jié)上簇生纖細彎曲的根,細根稍粗長,直徑約1毫米,分枝的細根少,質(zhì)脆,易折斷。
白前圖片
白前的功效與作用
瀉肺降氣;下痰止嗽。主冶肺氣壅實之咳嗽痰多;氣逆喘促;胃脘疼痛;兒疳積;跌打損傷。用于肺氣壅實,咳嗽痰多,胸滿喘急。
1、《別錄》: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2、《綱目》:降氣下痰。
3、《唐本草》:主上氣沖喉中,呼吸欲絕。
4、《本草備要》:瀉肺。
5、《日華子本草》:洽賁豚腎氣,肺氣煩悶及上氣。
6、《福建中草藥》:行氣消積,健脾和胃。
白前的藥用價值
1、治久患暇呷咳嗽,喉中作聲,不得眠:白前,搗為末,溫酒調(diào)二錢匕,服。(《梅師集驗方》)
2、主治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胃脘疼痛。白前100克、白酒0.5升。將白前搗成粗末,用白紗布袋盛之,置于凈器中,入白酒浸泡,封口;7日后開啟,去掉藥袋,澄清備用。每日三次,每次10~15毫升,空心溫飲。(白前酒《肘后備急方》)
3、治久嗽兼唾血:白前三兩,桑白皮、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shù)劑。忌豬肉、海藻、菘菜。(《近效方》)
4、治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不得平臥,吼中如水鳴聲:白前、紫菀、半夏、大薊各6g。為粗末,水煎,分3次服。(白前湯《備急千金要方》)
5、治瘧母(脾腫大):白前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6、治胃脘痛,虛熱痛:白前和重陽木根各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跌打脅痛:白前五錢,香附三錢,青皮一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8、治小兒疳積:白前、重陽木或兗州卷柏全草各三錢。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白前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白前的副作用
《本草經(jīng)疏》:凡咳逆上氣,咳嗽氣逆,由于氣虛氣不歸元,而不由于肺氣因邪客壅實者,禁用。
白前的配伍應用
1、配紫菀,紫菀溫潤止咳,化痰降氣;白前瀉肺降氣,祛痰止咳,兩藥配用,一潤一降,止咳平喘,化痰利膈力強。《本草品匯精要》曰:合紫菀,療久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不得臥。
2、配桔梗,桔梗宣肺祛痰,白前降氣化痰,兩藥配用,一宣一降,有宣肺下氣,化痰止咳之功?!兜门浔静荨罚号浣酃#尉每韧卵?。
3、配前胡,白前瀉肺降痰,止咳平喘;前胡宣暢肺氣,疏風止咳;兩藥配合,一降一散,祛痰作用加強,有降氣散風,止咳化痰之效。
4、配百部,白前瀉肺降氣,祛痰止咳,專治肺氣壅實痰咳;百部溫潤苦降,善治勞咳。兩藥合用,一降一潤,祛痰止咳,治外感咳嗽。日久不止者有效。《本草衍義》曰:白前保定肺氣,治漱多用,以溫藥相佐使,則尤佳。
5、配桑白皮,白前降氣,祛痰止咳,有專搜肺竅中風水之說,桑白皮瀉肺止喘,利水消腫。兩藥合用,則瀉肺降氣,止咳平喘。可治熱咳喘,痰稠咳吐不爽等證。
白前的臨床應用
1、水腫:有某患者癥見身熱微寒,咳嗽見紅,牽引右脅疼痛,周身浮腫,口渴,脈浮數(shù)。方用白前配枇杷葉、桑白皮、瓜蔞仁、杏仁、薄荷的功效與作用、桑葉的功效與作用、浙貝母、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等藥。服一劑熱退,又一劑果愈。
2、小兒風熱犯肺型咳嗽:某患兒咳嗽,流涕,鼻塞,痰少,舌尖紅,苔薄白,微膩,脈浮。擬診為風熱犯肺型咳嗽。在以玄參、牛蒡子、白蚤休等為主的處方中,適量配伍白前,療效甚佳。
3、小兒喉源性咳嗽:有臨床報道稱,經(jīng)用白前配伍桔梗、僵蠶、地龍等藥的煎劑治療小兒喉源性咳嗽35例,有效率達94.29%,明顯優(yōu)于西藥非那根對照組。
4、小兒咳嗽:有臨床報道稱,以白前為君,配伍桔梗、紫菀、百部等品,治療小兒咳嗽患者98例,顯效90例,有效8例,療效滿意。
以上就是一些白前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年輕人中不少人都有胃痛的情況,而且其中一大部分人都是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覺得還沒有到吃藥的地步,不想吃藥那就喝些茶養(yǎng)胃吧。白前茶的功效就是瀉肺祛、養(yǎng)胃的。多喝白前茶能幫助治療胃脘痛。來看白前茶的用法!
原料
白前10g、花茶3g。
用法
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
瀉肺祛痰,降氣止嗽。
用途
肺實喘滿、咳嗽多痰;胃脘疼痛。
胃痛
胃脘痛一般指胃痛,胃痛,中醫(yī)病證名。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fā)。胃是主要病變臟腑,常與肝脾等臟有密切關系。胃氣郁滯、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根據(jù)不同證候,采取相應治法。
病因
1、外邪犯胃
外感寒濕熱諸邪,內(nèi)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
飲食不節(jié),過饑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
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fā)胃痛。
4、素體脾虛
脾胃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fā)胃痛。
病機
胃痛的病位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静C為胃氣阻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病理因素主要有氣滯、寒凝、熱郁、濕阻、血瘀。病理性質(zhì)是早期多為實證;后期常為脾胃虛弱,但往往虛實夾雜。
治療原則
治療以理氣和胃止痛為主,再分虛實施治。屬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謂通;屬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謂通;屬于氣滯者,理氣即所謂通;屬于熱郁者,泄熱即所謂通;屬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謂通;屬于陰虛者,益胃養(yǎng)陰即所謂通;屬于陽虛者,溫運脾陽即所謂通。根據(jù)不同病機而采取相應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結語:有關白前茶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前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白前茶功效是幫助治療咳嗽多痰、胃脘痛等癥狀的。胃脘痛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胃痛。上述已經(jīng)對其解釋很多了。不少人都有胃痛癥狀,以后要多注意喲!
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白前散的中藥方劑了解的都不是太多。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前散的中藥方劑以及白前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前散
【處方】
白前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生干地黃1兩,大麻仁3分,桂心半兩,赤茯苓1兩,黃耆3分(銼),阿膠8兩(搗碎,炒令黃燥),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桑根白皮3分(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骨蒸肺痿,心中煩渴,痰嗽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炙、油膩。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白蘞散
【處方】
白蘞3兩,天雄3兩(炮裂,去皮臍),商陸1兩,黃芩2兩,干姜2兩(炮裂,銼),躑躅花1兩(酒拌,炒令干)。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白癜風,遍身斑點瘙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二十四。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前散的治療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獨到的了解了吧!這白前散中藥方劑雖然效果不錯,但還是請到醫(yī)院就收正規(guī)的治療哦!
甲殼指穿山甲剝下后剔凈肉渣,用片竹撐開曬干后帶鱗甲的整個甲皮,稱甲殼。
穿山甲(英文名:Malayan pangolin) 為鱗甲目,鱗鯉科,地棲性哺乳動物。穿山甲體形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多生活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較潮濕的丘陵雜灌叢。
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帶。白晝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間多出外覓食,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其鱗片可做藥用,用于活血散結,通經(jīng)下乳,消癰潰堅。主血瘀經(jīng)閉,癥瘕,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等癥。穿山甲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根據(jù)陶弘景著《本草經(jīng)集注》的記載,穿山甲是一種食蟻動物,它能陸能水,日中出岸,張開鱗甲如死狀,誘蟻入甲,即閉而入水,開甲蟻皆浮出,圍接而食之。
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李時珍跟隨獵人進入深山老林,進行穿山甲解剖,發(fā)現(xiàn)該動物的胃里確實裝滿了未消化的螞蟻,證明了本草書的記載是正確的。
但李時珍發(fā)現(xiàn)穿山甲不是由鱗片誘蟻的,而是常吐舌誘蟻食之。他修訂了本草書上關于這一點的錯誤記載。同時他又在民間收集了穿山甲的藥用價值,記載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的順口溜。
過橋又稱過江枝。指黃連根莖的節(jié)間呈細長光滑圓柱狀;兩端節(jié)部略膨大,其細長部分稱過橋或過橋桿,橋桿又稱跳稈。
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黃連屬。葉基徨,堅紙質(zhì),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菱形,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2深裂;葉柄長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涼濕蔭蔽密林中。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
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和云連的干燥根莖,分別習稱味連、雅連、云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根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shù)須根。葉全部基生;葉柄長5-12(-16)cm;葉片堅紙質(zhì),卵狀三角形,寬達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細柄,卵狀菱形,長3-8cm,寬2-4cm,頂端急尖,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脈被短柔毛。
花葶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花3-朵;總苞片通常3,披針形,羽狀深裂,小苞片圓形,稍小;萼片5,黃綠色,窄卵形,長9-12.5mm;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7mm,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數(shù),外輪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長;心皮8-12,離生,有短柄。蓇葖果6-12,長6-8mm,具細柄。種子7-8粒,長橢圓形,長約2mm,寬約0.8mm,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指海馬頭部與體軸略呈直角,管狀長嘴如馬頭外伸,上有冠狀突起似馬纓,故稱馬頭。
海馬,魚綱,海龍目,海馬屬動物的總稱,屬于硬骨魚。頭部像馬,尾巴像猴,眼睛像變色龍,還有一條鼻子,身體像有棱有角的木雕,這就是海馬的外形。
海馬因其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卻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隸屬海龍目海龍科海馬屬頭側扁,頭每側有2個鼻孔,頭與軀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個骨頭環(huán)組成,一般體長10cm左右,尾部細長,具四棱,常呈卷曲狀,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
雄性海馬腹面有一個育兒囊,卵產(chǎn)于其內(nèi)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目前人工養(yǎng)殖海馬已獲得成功。
海馬是一種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藥,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zhèn)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藥用功能,特別是對于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疾病更為有效。
海馬除了主要用于制造各種合成藥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
白前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白前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
【別名】鵝管白前、竹葉白前
【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 柳葉白前 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evl.或 芫花葉白前 Cynanchum glaucescens (Decne.) Hand.-Mazz.的干燥 根莖 及 根 。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性狀】柳葉白前:根莖呈細長圓柱形,有分枝,稍彎曲,長4~15cm,直徑1.5~4mm。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節(jié)明顯,節(jié)間長1.5~4.5cm,頂端有殘莖。質(zhì)脆,斷面中空。節(jié)處簇生纖細彎曲的根,長可達10cm,直徑不及1mm,有多次分枝呈毛須狀,常盤曲成團。氣微,味微甜。
【鑒別】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10ml,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取濾液1ml,蒸干,殘渣加醋酐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 滴,柳葉白前顯紅紫色,放置后變?yōu)槲劬G色;芫花葉白前顯棕紅色,放置后不變色。
【炮制】 白前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干燥。蜜白前:取凈白前,照蜜炙法(附錄Ⅱ D)炒至不粘手。
【性味】辛、苦,微溫。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
【功能主治】降氣,消痰,止咳。用于肺氣壅實,咳嗽痰多,胸滿喘急。
【用法用量】3~9g。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別錄》
通過對白前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白前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空泡指藥材加工時用火烘烤過快而形成的中心空隙,稱空泡。
藥材規(guī)格分類
根據(jù)藥材的加工等級、加工方法、產(chǎn)地、顏色、包裝、質(zhì)量,可以分為以下規(guī)格:
按加工等級:初加工分級方面有統(tǒng)貨、選貨、大選、小選、特選、一級、二級、三級、四五混級、級外投料,其中統(tǒng)貨就是大小貨混在一起的一種規(guī)格。分級常見的品種有白芍、生地、天麻,另外像三七、人參、川芎、西洋參也有類似分級。如如三七分60頭、40頭、20頭、120頭、80頭、無數(shù)頭、等等級;紅參有64支、30支、20支、參須之分。
生曬參有25支、40支、60支之分;西洋參有長支、短支之別等等。還有按加工凈度和方法劃分。如山藥帶有表皮者稱毛山藥,除去表皮并搓圓加工成商品的稱光山藥。其它的如毛香附與光香附;個茯苓與茯苓塊;生曬參與紅參;毛殼麝香與麝香仁等。
按加工方法:有清水、鹽水、生統(tǒng)、熟統(tǒng)、凈貨、水洗等,如全蝎有清水和鹽水之分,地黃有生地熟地之別(其實生地和熟地為兩種藥,但出自一種藥材原料),王不留行、草決明、蘆巴子有凈貨、含雜之分,菟絲子、車前子等小籽粒藥材有水洗和凈貨之分。
按產(chǎn)地:就是以產(chǎn)地名來區(qū)別同一種藥材,如白術有亳統(tǒng)和浙統(tǒng),甘草有新統(tǒng)和內(nèi)蒙統(tǒng),防風有關統(tǒng)、西統(tǒng)和祁統(tǒng)等。
按照采收時間和生長期:三七因采收季節(jié)不同常分為春七和冬七二種規(guī)格。前者選生三年以下,在開花前打挖的,質(zhì)地飽滿、品質(zhì)優(yōu);后者為秋冬季結籽后采收,體大質(zhì)松品質(zhì)次。連翹根據(jù)采摘早、晚不同時間的果實,將色黃老者稱老翹,色青嫩者稱青翹
按顏色:連翹有青黃、丹皮分黑丹(沒去外皮)和白丹(也稱刮丹,就是刮去外皮),常見顏色規(guī)格有黃統(tǒng)、青統(tǒng)、黑統(tǒng)、白統(tǒng)、紅統(tǒng)等。
按包裝:以外在包裝有機包、編織袋、散把、柳條把等。如袋裝半枝蓮和機器捆半枝蓮,散把黨參、柳條把當歸等。
砂眼指藥材表面凹陷的須根痕,因較細小而習稱砂眼,如銀柴胡。
銀柴胡為石竹科繁縷屬植物銀柴胡的根。主產(chǎn)于西北部、內(nèi)蒙古等地。
原植物生長于干燥草原及山坡石縫中,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忌水浸,以沙質(zhì)土壤最易生長。味甘、性微寒、歸肝、胃經(jīng)。功效退虛熱、清干熱。臨床用名銀柴胡。
別名:銀胡,山菜根,山馬踏菜根,牛肚根,沙參兒,白根子,土參,絲石竹,霞草,歐石頭花,山螞蚱,錐花絲石竹,線形瞿麥,圓葉絲石竹,蠅子草,鶴草,旱麥瓶草,黃柴胡,鐵柴胡。
銀胡(《本草求真》)、山菜根、山馬踏菜根(《山東中藥》)、牛肚根、沙參兒、白根子、土參(《中藥志》)。同屬植物藥材:①絲石竹(又名:霞草、歐石頭花、山螞蚱)②錐花絲石竹(又名:線形瞿麥、圓葉絲石竹)③蠅子草(又名:鶴草)④旱麥瓶草:商品又稱黃柴胡、鐵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