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頭的鑒別
養(yǎng)生的吃的。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云頭的鑒別”,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指白術根莖頂端下陷的圓盤狀莖基或芽痕,與下端稍粗部分表面的較大瘤狀突起形成的云朵狀,稱云頭。或因形同如意,又稱如意頭。
白術多年生草本,喜涼爽氣候,以根莖入藥,具有多項藥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白術是我國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具有悠久的生產(chǎn)栽培和應用歷史,原名術,包括蒼術在內(nèi)?!稜栄拧返裙偶杏杏涊d。藥用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期《五十二病方》載,以術等二味藥煮水二斗成湯,藥浴法治療,對炙瘍有治療作用。清康熙年間由浙江于潛引入江西,十八世紀中葉傳入湖南。
喜涼爽氣候,怕高溫高濕。據(jù)杭州藥材試驗場觀察白術在氣溫30℃以下時,植株生點速度隨氣溫升高而加快,如氣溫升至30℃以上時生長受到抑制,而地下部的生長以26-28℃為最適宜。白術較能耐寒,在北京能安全越冬。白術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格,但在苗期適當澆水。
如此時干旱,幼苗生長遲緩,但高溫高濕季節(jié),應注意排水,否則容易發(fā)生病害。生長后期,根狀莖迅速膨大,這時需保持土壤濕潤,如土壤干燥對根狀莖膨大有影響。白術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酸性的黏壤土、微堿性的沙質(zhì)壤土都能生長,以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為好,而不宜在低洼地、鹽堿地種植。育苗地最好選用坡度小于15~20度的陰坡生荒地或撂荒地,以較瘠薄的地為好,過肥的地白術苗枝葉過于柔嫩,抗病力減弱。
白術不能連作,種過之地須隔5~10年才能再種,其前作以禾本科為佳,因禾本科作物無白絹病感染(小麥、玉米、谷子)。不能與花生、元參、白菜、煙草、油菜、附子、地黃、番茄、蘿卜、白芍、地黃等作物輪作。
ys630.coM延伸閱讀
貝殼又稱介殼。系軟體動物所特有的無生命性質(zhì)的結(jié)構(gòu),有保護作用,為外套膜的分泌物所形成。
貝殼的數(shù)量、形狀和結(jié)構(gòu)變異極大,有的種類具有1個呈螺旋形的貝殼(如蝸牛、螺、鮑);有的種類具有2片瓣狀殼(如蚌、蚶)。
有的種類具有8片板狀貝殼,呈覆瓦狀排列(如石鱉);有的種類的1塊貝殼被包入體內(nèi)(如烏賊、槍烏賊);有的種類貝殼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
貝殼的主要成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zhì)素。
一般可分為3層,最外層為黑褐色的角質(zhì)層(殼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蝕的作用,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殼質(zhì)素構(gòu)成。
中層為棱柱層(殼層),較厚,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棱柱狀的方解石構(gòu)成,外層和中層可擴大貝殼的面積,但不增加厚度;內(nèi)層為珍珠層(底層),由外套膜整個表面分泌的葉片狀霰石(文石)疊成,具有美麗光澤,可隨身體增長而加厚。
隨著市面上黨參的越來越多,也就伴隨著好多劣品出現(xiàn)。那么如何鑒別黨參的好壞呢?今天來給大家說說。
黨參的鑒別
① 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cm~35cm,直徑0.4cm~2cm.
② 表面淡黃棕色或淡灰棕色,根頭部有多數(shù)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習稱獅子盤頭、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
③ 根頭下有致密的環(huán)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huán)狀橫紋少或無,④ 全體有縱皺紋及散在的橫長皮孔,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
⑤ 質(zhì)稍硬或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黃白色至淡棕色,木質(zhì)部淡黃色。
⑥ 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素花黨參直徑可達2.5cm,根頭下致密的環(huán)狀橫紋常達全長的一半以上。
川黨參長可達45cm,有明顯的縱溝,頂端有較稀的橫紋,大條者亦有獅子盤頭但莖痕較少;小條者根頭部小于正身,稱泥鰍頭。質(zhì)柔而實,斷面裂隙較少。
均以條粗壯、質(zhì)柔潤、氣味濃、嚼之無渣者為佳。
心材指莖木類藥材中木材的中央顏色較深,質(zhì)地較致密且重的部分。在生長過程中蓄積了較多的揮發(fā)油、樹脂、鞣質(zhì)或色素等物質(zhì)。
莖單生或2-3條叢生,直立,高30-70厘米,木質(zhì)化,近圓柱狀或微具4棱,稍端有色無柄腺體,通常下部僅具少數(shù)葉痕,中部和上部葉近均勻排列。
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12.5厘米,寬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極狹內(nèi)卷,上面深綠色,干時變?yōu)樯詈稚?,下面淡綠色,有細小的無柄腺體,側(cè)脈5-7對,在下面隆起,網(wǎng)脈兩面均漸狹成鉆形,內(nèi)面密生無柄腺體。
花冠黃色,長8-11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寬約2.5-3.5毫米,先端微鈍。
花絲下部連合成淺環(huán)并與花冠基部合生,分離部分極短,不明顯;花藥長7-8毫米。頂孔開裂;花粉粒具3孔溝,長球形 (16-16.5 12-13.5微米),外壁表面具細皺紋;花柱纖細,長6-8毫米。蒴果球形,白色,脆殼質(zhì),直徑約7毫米,不開裂?;ㄆ?-7月;果期9-10月。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l00cm,直徑0.6~3.5cm。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陽光充沛,日照長氣溫低的干燥氣候。甘草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
甘草的功效
1、補脾益氣
“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充盈,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強調(diào)了脾胃對元氣的充養(yǎng)作用。不論是“先天之精”還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脾胃源源不斷地提供營養(yǎng),才能盛而不衰,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由此可見脾胃保養(yǎng)是的重中之重。
2、清熱解毒
甘草性溫,用具有清熱、解熱毒作用治療毒癥及痛腫疔毒等病證有一定作用。
3、緩急止痛
跟其他藥配伍以后可以一步一步漸進性的緩解比較急重的癥狀。
4、調(diào)和諸藥
甘有緩的作用,用甘草後,把每個藥的藥性稍稍甘緩一下,自然有點調(diào)和的意思,也有延緩並拉長其有效期的效果。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茫瑑?nèi)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同用,如桔梗湯。若農(nóng)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水煎服。
3、用于氣喘??蓡斡?,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5、用于調(diào)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diào)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diào)和諸藥。
此外,現(xiàn)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常與烏賊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療熱淋尿痛的的輔助藥。
鑒別甘草的好與壞
甘草 根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為0.6--3.5cm表面暗棕色,有明顯的皺紋,外皮松緊不一,質(zhì)堅實而重,斷面纖維。
1.性,黃白色,有粉性,橫斷面有明顯的形成層環(huán)紋和放射狀紋。
2.光果甘草 根莖質(zhì)地堅實,表面灰棕色,斷面纖維性,裂隙小,氣微。味甜。
3.賬果甘草 根莖及根木質(zhì)粗壯,多灰棕色,質(zhì)堅硬,斷面淡黃色,纖維性粉性少,味甜帶苦。
4.粉甘草 表面淡黃色,平坦,有刀削及縱裂紋。
藥材鑒別
粉末淡綜黃色。纖維成束細長,直徑8-14微米,微彎曲。末端漸尖,具緣紋孔導管較大,草酸鈣方晶呈略扁的雷雙錐形。長方形,或類方形,淀粉粒多為單粒,橢圓形,卵形?;蚯蛐?,臍點點狀或短縫狀。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甘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l00cm,直徑0.6~3.5cm。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陽光充沛,日照長氣溫低的干燥氣候。甘草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
甘草的功效
1、補脾益氣
“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充盈,而后能滋養(yǎng)元氣”,強調(diào)了脾胃對元氣的充養(yǎng)作用。不論是“先天之精”還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脾胃源源不斷地提供營養(yǎng),才能盛而不衰,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由此可見脾胃保養(yǎng)是的重中之重。
2、清熱解毒
甘草性溫,用具有清熱、解熱毒作用治療毒癥及痛腫疔毒等病證有一定作用。
3、緩急止痛
跟其他藥配伍以后可以一步一步漸進性的緩解比較急重的癥狀。
4、調(diào)和諸藥
甘有緩的作用,用甘草後,把每個藥的藥性稍稍甘緩一下,自然有點調(diào)和的意思,也有延緩並拉長其有效期的效果。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等同用,如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內(nèi)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同用,如桔梗湯。若農(nóng)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水煎服。
3、用于氣喘??蓡斡?,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5、用于調(diào)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diào)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本品調(diào)和諸藥。
此外,現(xiàn)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常與烏賊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療熱淋尿痛的的輔助藥。
鑒別甘草的好與壞
甘草 根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為0.6--3.5cm表面暗棕色,有明顯的皺紋,外皮松緊不一,質(zhì)堅實而重,斷面纖維。
1.性,黃白色,有粉性,橫斷面有明顯的形成層環(huán)紋和放射狀紋。
2.光果甘草 根莖質(zhì)地堅實,表面灰棕色,斷面纖維性,裂隙小,氣微。味甜。
3.賬果甘草 根莖及根木質(zhì)粗壯,多灰棕色,質(zhì)堅硬,斷面淡黃色,纖維性粉性少,味甜帶苦。
4.粉甘草 表面淡黃色,平坦,有刀削及縱裂紋。
藥材鑒別
粉末淡綜黃色。纖維成束細長,直徑8-14微米,微彎曲。末端漸尖,具緣紋孔導管較大,草酸鈣方晶呈略扁的雷雙錐形。長方形,或類方形,淀粉粒多為單粒,橢圓形,卵形。或球形,臍點點狀或短縫狀。
木通是常用中藥,由于來源不同,其所含化學成分各異,功能及毒性也有所不同,需認真鑒別。目前使用最廣的是關木通,其次是川木通。此外,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或白木通等在部分地區(qū)作木通用。
一、原植物鑒別:
1.木通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莖,均為正品木通。此三者均為落葉木質(zhì)纏繞藤本,長3~15m。
(1)木通 主產(chǎn)于華東地區(qū)。掌狀復葉,小葉片5,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6cm。
(2)三葉木通主產(chǎn)于浙江等地。三出復葉,小葉卵圓形或長卵形,長寬變化很大,邊緣淺裂呈波狀。
(3)白木通主產(chǎn)于四川等地。三葉木通的變種形態(tài),但小葉全緣,質(zhì)地較厚。
2.川木通為毛茛科植物鐵線蓮屬繡球藤或小木通的藤莖,均為木質(zhì)藤本,長6~8m,莖圓柱形,有縱條紋,小枝有棱和短絨毛。葉對生,均為三復葉。
(1)繡球藤主產(chǎn)于四川、西藏、云南、貴州、臺灣等地。葉片卵形、寬卵形或橢圓形,長2~7cm,寬1~5cm,先端急尖或漸尖,3淺裂,邊緣有鋸齒。
(2)小木通主產(chǎn)于陜西、甘肅、福建等地。葉皮革質(zhì) ,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披針形,長4~16cm,寬2~8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全緣。
3.關木通為馬兜鈴科植物木通馬兜鈴的藤莖,又名東北木通。
(1)木通馬兜鈴主產(chǎn)于東北、陜西、甘肅、山西等地。木質(zhì)藤本,莖具灰色栓皮,有縱皺紋。葉互生,葉片圓心臟形,長10~20cm,寬15~23cm,基部心形,全緣或微波狀。
二、藥材與飲片鑒別:
1.木通藥材藤莖均為圓柱形,扭曲,表面灰色或棕色,皮部易與木部剝離,木部灰白色或黃白色,斷面導管孔細密,排列不規(guī)則,中央髓部圓形而大。飲片為不規(guī)則薄片,表面淺棕色或棕黃色,周邊有縱紋,灰綠色或灰棕色,氣微味苦。
2.川木通藥材藤莖呈圓柱形,表面具細縱溝及棱脊,外皮層有縱溝撕裂,節(jié)膨大,斷面有放射紋狀及導管孔,髓部黃白色或黃綠色,有空隙。飲片為圓形薄片,表面淡黃或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布滿小孔,髓部較小類白色,偶有空腔,周邊棕黃色,有縱向凹溝及棱線。質(zhì)堅硬,無臭,味淡。
3.關木通藥材藤莖呈長圓柱形,直徑1~6cm,表面灰黃色或淺棕黃色,有淺縱溝及斑狀淺棕色栓皮殘痕。體輕,質(zhì)硬,斷面黃白色或黃色,皮部狹窄,木部較寬,導管多數(shù)呈針孔狀,或多層同心環(huán)狀排列,與類白色射線相間如蛛網(wǎng)狀,髓部小,狹條狀。飲片為圓形薄片,木部寬廣,有多層排列成環(huán)狀小孔及放射狀紋理,髓部不明顯,皮部薄。體輕,質(zhì)硬。氣微,味苦。
皮孔樣指根類藥材表面突起的一種疙瘩丁,稱皮孔樣,如白芷。
異名:薛、芷(《楚辭》),芳香(《本經(jīng)》),苻蘺、澤芬(《吳普本草》),白茝(《別錄》),香白芷(《夷堅志》)。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肺、胃經(jīng)。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來源中國:為傘形科植物禹白芷、興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風的根,禹白芷主產(chǎn)河南禹州一帶。北方的一些省區(qū)有栽培,多自產(chǎn)自銷,少數(shù)調(diào)省外。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2.5米。根粗大,直生,有時有數(shù)條支根。莖粗大,近于圓柱形,基部粗約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紅色,基部光滑無毛,近花序處有短柔毛。莖下部的葉大;葉柄長,墓部擴大呈鞘狀,抱莖;葉為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卵形至長卵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邊緣有尖銳的重鋸齒,基部下延成小柄。
莖上部的葉較小,葉柄全部擴大成卵狀的葉鞘,葉片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短柔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長10~30厘米;總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狀苞片,小總苞14~16片,狹披針形,比花梗長或等長。
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向內(nèi)彎曲;雄蕊5,花絲細長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黃白色或白色。雙懸果扁平橢圓形或近于圓形,分果具5果棱,側(cè)棱成翅狀?;ㄆ?~7月。果期7~9月。多生于河岸、溪邊,以及沿海的叢林礫巖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羊肚子指冬蟲夏草藥材的子實體頂端膨大部分,微凸似肚狀而稱羊肚子。
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是一種傳統(tǒng)的名貴滋補中藥材,有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功能、抗腫瘤、抗疲勞等多種功效。
冬蟲夏草是一種真菌,是一種特殊的蟲和真菌共生的生物體。
是冬蟲夏草真菌的菌絲體通過各種方式感染蝙蝠蛾(鱗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屬昆蟲)的幼蟲,以其體內(nèi)的有機物質(zhì)作為營養(yǎng)能量來源進行寄生生活,經(jīng)過不斷生長發(fā)育和分化后,最終菌絲體扭結(jié)并形成子座伸出寄主外殼,從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蟲菌共生的生物體。入藥部位為菌核和子座的復合體。
冬蟲夏草是高級滋補名貴中藥材,冬蟲夏草民間應用歷史較早。始載于吳儀洛(1757年)《本草從新》,記有:冬蟲夏草四川嘉定府所產(chǎn)最佳,云南、貴州所產(chǎn)者次之。
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之,連身俱化為草。又曰:冬蟲夏草有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咳嗽如同民間重視的補品燕窩一樣。以后,本草均有收錄。冬蟲夏草作為藥材輸出國外很早,明代中葉(1723年),法國人巴拉南來華采購冬蟲夏草帶往巴黎,后由英國人帶往倫敦。
大通草方形藥材的別稱。是由五加科植物通脫木莖髓作縱向旋創(chuàng)而成的厚約0.5mm的薄片,再切成約10cm見方的片狀,表面白色微有光澤。
通草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歸肺、胃經(jīng),清勢利水;通乳,用于淋癥澀痛;小便不利;水腫;黃疸;濕溫病;小便短赤;產(chǎn)后乳少;經(jīng)閉;帶下。
作用
1、通草能催乳:通脫木、小人參,燉豬腳食。 (《湖南藥物志》)
2、通草治熱氣淋澀,小便亦如紅花汁者:通草三兩,葵子一升,滑石四兩(碎),石葦二兩。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進一服。忌食五腥、熱面、炙煿等物。(《普濟方》通草飲子)
3、通草治鼻癰,氣息不通,不聞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細辛、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上為末,蜜和。綿裹少許,納鼻中。(《三因方》通草散)
4、通草治傷寒后嘔噦:通草三兩,生蘆根(切)一升,橘皮一兩,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隨便稍飲;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5、通草治一身黃腫透明。亦治腎腫:通草(蜜涂炙干)、木豬苓(去里皮)各等分。上為細末,并入研細去土地龍、麝香少許。每服半錢或一錢,米飲調(diào)下。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通草散)
為皂角刺的別名。指皂莢莖上的棘刺。
皂角刺,又稱皂角針,為豆科落葉喬木植物皂莢樹的棘刺。本品性味辛,溫,功專消腫排膿,中醫(yī)臨床用于癰疽腫毒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一般表現(xiàn)為膿未成者可消,膿已成者可使之速潰?,F(xiàn)代抗癌藥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癌抑癌活性。
完整的棘刺有多數(shù)分枝,主刺圓柱形,長5~15厘米,基部粗約8~12毫米,末端尖銳;分枝刺一般長1.5~7厘米,有時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紅棕色,光滑或有細皺紋。質(zhì)堅硬,難折斷。
藥材多縱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質(zhì)部黃白色,中心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無臭,味淡。
以片薄、純凈,整齊者為佳。
主產(chǎn)江蘇、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此外,廣東、廣西、四川、安徽、浙江、貴州、陜西、江西、甘肅等地亦產(chǎn)。